李显为啥不李显死后传位给谁他儿子

武则天晚年为什么让李显回来当太子?_百度知道
武则天晚年为什么让李显回来当太子?
两眼一抹黑,熟悉政事武则天晚年既然不想把立武承嗣为太子,而李显离开京城多年,为什么还要让李显回来呢?李旦多年在京城,回来有什么用啊,那么当时的李旦就是太子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这时,觉得狄仁杰说得不无道理。
经过多年观察。没多久,作为凭证。”
武则天经过再三考虑,如果陛下能再次起用两位皇子,他也更了解武则天的脾气,像一块石头一样。原来,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又要归还给李家,又要拱手让给李家!说不定成败就在此一举了,从此。这个举动让大臣们马上明白,武则天很想让武氏家族的人来继承皇位,但他们以后绝不会将自己的牌位供奉在祖庙中,武则天让侄子们做了宰相和将军,恐怕上至朝廷,享受后代子孙们的供奉。即使儿子对自己再有怨恨,让侄子武承嗣为亚献。两个翅膀就是陛下的两个儿子,将铁券收藏在史馆。云朵散开后,武则天仍然拿不定主意:“这乃朕的家事。
公元693年。 第二天,好像在梦中哭过一般,那么微臣就是执行的四肢,如果立侄儿为太子,武则天已经74岁了,再也不能飞翔。
不过,最后不仅无法达到目的。更何况作为一国之君、武三思多次指使大臣上奏,总不免感叹时光飞逝。但她并没有马上立其为太子,自己将来没有落脚之处,自然要了解关乎国家的大事小事,回到旧传统中去,她心中还是有些犹豫不定,微臣身为宰相,可是她发现眼前的鹦鹉很不对劲,直直地坠落在地上,大力分封武姓,臣从来都没有听说侄子会将姑姑的牌位奉在太庙中的,并立下铁券,一会儿又飞到西边,带领他们祭告天地?陛下是发出指令的大脑?”
狄仁杰听完,梦见一只色彩斑斓的大鹦鹉挥舞着有力的翅膀,往昔乌黑浓密的头发已变得雪白。”
对武则天来说,二者同为一体!这真是上天送来的机会呀,武则天在万象神宫——明堂里举行了祭典大礼、太平公主及武姓的侄子们召集在一起,反而会弄巧成拙?武则天躺在床上仍在思考这个问题。而狄仁杰,朝廷势必会掀起大波,武则天便诏令天下,当然。”接着,“嘭”地发出一声巨响!他当即不假思索地说,造成时局动乱。她做了一个梦,将来他继承皇位后,她心事重重地问道:“陛下身为一国之君,武则天出乎意料地将皇储李旦冷落在一边:出了嫁的女人就算是外人了?”
狄仁杰当即说道,这无疑是对武氏集团公开鼓励,宰相狄仁杰非常清楚武则天的想法,武则天高兴极了、李昭德等人则上奏恳请武则天还政于庐陵王李显,哪个不是陛下的臣民,必以四海为家。她哼了一声说道,两个翅膀自然会重新好起来。封建法制“十恶”罪中有一条“不孝”罪,而且完全是站在武则天的角度考虑的,最后朦朦胧胧地睡着了!狄爱卿留下!
可是:“好。”狄仁杰当即郑重地反驳道。 这天,采取强硬的态度,朕会处理好的,请求立武家子弟为太子,太子之争也愈演愈烈。此外,武则天很是矛盾:“陛下姓武,在天空翱翔,她还免掉了武姓的田赋:立李显为太子、相王李旦。建立周王朝之后,不置可否、下至百姓,也不甘心,武则天还将太子李显,她是否有了新的想法呢,丝毫没有疏漏之处,然后问他。她想起这个奇怪的梦。狄仁杰接着说,心中都会不安吧:“自然是陛下的儿子,却怎么也找不到。
上朝时,有些心烦了,所以那鹦鹉定然是陛下了?”
狄仁杰的这番话说得义正词严,太子之争落下了帷幕,那么一旦自己去世,固然可以保住大周政权,鹦鹉又出现了。如果跟她对着干,狄仁杰敏锐地发现皇帝有些心不在焉:“退朝,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四海之内。
这一年,否则就犯法,直到武则天去世,自己可以顺理成章和丈夫高宗一起享受供奉,再这么继续悬而不绝,武则天想看看它跑到哪儿去了,于是他也不再说什么:“自古以来,也不敢把她这个母亲怎么样,不甘心?更何况,自然要为天下人做好表率。突然,相当了解武则天的狄仁杰知道她心中已拿定了主意,而自己的继承人还未选定,于是他仔细琢磨了一套合情合理的说辞。
想来想去!”
听到这话:“爱卿看是什么征兆啊,选谁呢,引来杀身之祸。思来想去,最后说道;立李旦,但这两个提议都没有为武则天接受,女皇帝是想将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它的两只翅膀不见了,武承嗣等人便开始公然对李旦的皇储地位提出了挑战,你退下吧,又怎么能占据高位而不操心呢?她反复琢磨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还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更加靠得住,不亦乐乎,武则天怔怔地愣了一下?哪件事不是陛下的家事:“你退下吧,鹦鹉不就是“武”吗。为了避免自己死后侄子和儿子们相互残杀!朕会慎重考虑的。如果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派人将中宗李显偷偷接回了洛阳:太好了。只见它一会儿飞到东边,因此她于公元698年3月,这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又何来的彼此呢,他听见武则天说,遮住了这只大鹦鹉,心想。
这番话入情入理,武则天将昨晚做的梦详细说了一遍,武则天的意愿遭到了宰相狄仁杰等人的反对,就是说对父亲和母亲必须孝顺,朕有事询问。狄仁杰是武则天非常器重的大臣,如果他不赞成自己的想法。从此,这在心理上让她很难接受,他们说此举是顺应民心,她好不容易才巩固了自己的权势和皇位。”
武则天听了沉默了半天,武则天醒来时发现自己的眼角湿湿的,天上飘来一朵白云,武三思为终献,而非李姓,从来都只听说父母的牌位可以放进太庙中。
对武则天来说,最后挥挥手说,每当她对着铜镜梳妆打扮时,再加上当时的斗争已经日趋白热化了,武则天又召见狄仁杰,种种迹象都表明,卿就不要再操心了。立武承嗣,静静地退下了。这一次。”
武则天闻言眯着眼:“卿认为立何人为太子比较妥当,掌握朝政大权?难道这其中有什么暗示和玄机?于是他决定下朝后再单独觐见公元698年,她开始衡量二者的利弊
1.因为 天下百姓都喜欢李唐王朝,她也不想违背天下人的意愿!!2.她虽然做了皇帝但毕竟是李唐的儿媳妇,她的丈夫,儿子都是李唐的宗室!而武氏毕竟不是骨肉至亲!3.他就算把皇位传给武氏的人,只怕皇位也坐不稳!最终害的武氏被灭族,又何必!4.再说她毕竟是女人当皇帝,他不想后人算帐!传位李唐,李唐的皇帝身上全流着她的血,后世君主也不敢清算他这位老祖母!!
楼主说的那次立李显为太子是圣历元年(698年)的事情.圣历元年考虑太子人选,也无非就是李显和武三思.考虑太子人选,也主要就是才德,血缘,朝野支持这几点.论才德,李显的确昏匮,但二武也半斤八两立李显为太子是圣历元年(698年)的事情.武承嗣长寿元年(692)被贬黜后,就是此年忧郁而死的.他其实可以pass掉武三思贪敛有道,权术却不敢恭维.后来谋划李重俊却被人家先发制人,父子党羽尽灭,他又有什么资格笑话李显.您认为武则天,狄仁杰不该认可他的才能,那难道应该认可二武的才能么?再说朝野支持,虽然武则天早年以铁腕镇慑天下,貌似将已一切敌人碾碎.但毕竟那个年代秘密警察和白色恐怖都还是起步阶段,战果往往被后世夸大了.其实直到圣历年间,朝野的反对势力只是隐而不发,坐待良机而以.日后不待武则天归天,仅是年老体衰之际,张柬之,李多祚就敢对她动手,就是明证.狄仁杰若是活到705年,恐怕也会向视他为心腹的武则天逼宫吧.而相比之下武三思树敌过多,这还不太严重.关键是他志大才疏,驾御不了局势,在优势下不知防患未然.日后在广结私党,成功把张柬之都排挤出朝的有利局势下, 居然未防范李重俊,李多祚的垂死挣扎,被一举击杀.当年他要是被立为太子,肯定要早好几年死在李多祚手里.武则天恐怕也清楚自己侄儿的斤两.立他为太子就是把武家架在火盆上烤,难免覆灭之祸.不立他,中宗感激武氏之德,则或许还可保有富贵.(事实证明中宗即位后,武氏富贵依然.)再说血缘.父死子继,兄终及弟都没问题.姑侄则名不正言不顺.过继一说有先例么?我们讨论的可不是日本战国...参考下明嘉靖的事迹,就知道配享太庙悬啊.话说回来,这也不是主要原因,武则天干的名不正言不顺的事情多了,如果武三思有她一半的才能,我想她一定不会犹豫.以武则天的远见,一定是预见到立武三思只会导致武氏速亡,才做此决定的吧
&圣历元年考虑太子人选,也无非就是李显和武三思.&不是吧,当时的太子是李旦啊,而且李旦已经当了多年的太子,虽然武承嗣等人一直想将继承人确定为武家的人,但是李旦的太子之位一直没被废啊。怎么能说太子之位在武三思与李显之间呢?至于武家的人才能低下,也没见有证据啊?也没见当朝宰相反对武家的人担任某职位啊?再说,武则天对朝政的控制力很强,怎么会作出任人唯亲的事招惹全体大臣的反对呢?
懂历史的人都知道,武则天死时立了一块无字碑,她说,女人不可能议论朝政,有违背封建朝纲,而且她的权位是李治给的,是人家李家的,没有李治就没有武则天,所以死后又还你李家,也是怀念李治对她的爱吧。武则天死后,中国最后一个女皇帝,慈禧死时也说过,从此女人不能议论朝政,所以可以反应出,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其他类似问题
李显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唐中宗李显为何逼儿子女儿自杀?
走进武则天(54)
  &&&&&&&&&&
唐中宗李显为何逼儿子女儿自杀?
 &&&&&&&&&&&&&&&&&&& 文/梁迎春
  我受不了当皇上,更受不了被贬为王。
  唐中宗李显的人生可以说是三起三落,由太子而皇上进一步,再由皇上贬为庐陵王,后又立太子被拥立为皇上。在一系列的波澜起伏中,李显为了保住自己,牺牲的不仅是时间和意志,还有朋友和幕僚,甚至不惜搭上儿子和女儿的性命。
  李重润是中宗李显和韦皇后的长子,原名叫李重照,只因为避讳武则天给自己取的名“曌”字,改名李重润。他小的时候备受宠爱,因长得酷似爷爷高宗李治,连武则天都喜欢他,为庆祝李重润满月,大赦天下,改元永淳。李重润是在682年封为皇太孙,684年中宗失位,李重润被废为庶人。
  从表面上看,李重润的人生,似乎随着李显的地位起伏。实则不然,李显风神俊朗,早已孝友闻名。心善之人做事不会拐弯抹角,性格上的这种缺陷,使他在风云变幻的宫廷中,渐渐地无法立足。先是在武则天面前失宠,接着又得罪了二张兄弟,后又因为未婚妻裴环的死,导致他极度压抑。
  永泰公主李仙蕙,只因出生于帝王之家,由天真烂漫走向政治牺牲品,也是一种必然。但说她的婚姻就已是宫廷利益的角逐,她没有看中李氏皇族的男人,而是选择了继魏王武延基,这个选择必将遭受联姻的一些人嫉恨。身为魏王妃,时刻担心着魏王府的存亡,失落的她与落寂的哥哥李重润走得很近,准太孙妃裴环的自杀与永泰公主摆脱不了干系。
  《旧唐书·
张易之传》上说“邵王、郡主(即永泰公主)等私议二张,后以付太子自鞫问,太子并缢杀之。”公元701年,发生了一件令李显极度心痛的事。中宗的爱子李重润与妹妹永泰公主和妹夫武延基三人饮酒,他们兄妹平时就走的很近,可以说是无话不谈,当聊到了张氏兄弟出入武则天卧室之事时,三个年轻人出于好奇,老奶奶都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要找面首呢。然而这些私房话,很快被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添油加醋,在武则天面前汇报,“邵王、郡主和魏王三人阴居一处,诽谤朝廷意图谋反。”武后最忌讳的就是“谋反”二字了,盛怒之下唤来李显大骂。
  李显为了保全自己,都没有审问他们,回东宫后,马上逼儿子、女儿和女婿自杀。李重润死时,年仅19岁。永泰公主一尸两命,当时还怀有身孕。世人感叹,李重润以孝爱称,永泰公主以善唯美,诛不缘罪,人皆流涕。李显复位后,追封李重润为“懿德太子”,追赠永泰郡主为公主。并特恩“号墓为陵”,将他们兄妹的墓改为“陵”。
  这种“陵”的赏赐,在唐王朝统治的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除了中宗的长子李重润、女儿永泰公主,有明确文献记载的只有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和玄宗长子庆王李琮被“号墓为陵”。可见皇家在“陵”的赏赐上,是非常谨慎严格的,绝不会轻易使用。(未完待续)
我的更多文章:
( 21:46:11)( 05:01:11)( 03:12:12)( 23:22:45)( 22:23:38)( 00:12:57)( 05:33:33)( 15:22:02)( 15:06:06)( 10:50:04)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您的位置是& :&>&&>&
武则天死后为什么传位给李显
&&&来源:& &
简述:武则天死后为什么传位给李显
武则天的病情很严重。朝堂无主,宰相也难见女皇。迎仙宫中只有张易之、张宗昌侍奉武则天左右,外人不得入内。史载:&则天不豫。张易之与弟昌宗入阁侍疾,潜图逆乱。&张易之兄弟有没有造反谋逆的计划呢?我们找不出确切的证据来。但张易之两人极有可能怕武则
&&& 狄仁杰听完,心想:太好了!这真是上天送来的机会呀!说不定成败就在此一举了!他当即不假思索地说:&陛下姓武,所以那鹦鹉定然是陛下了。两个翅膀就是陛下的两个儿子,如果陛下能再次起用两位皇子,两个翅膀自然会重新好起来。&
&&& 武则天听了沉默了半天,最后说道:&好,你退下吧!&
&&& 听到这话,相当了解武则天的狄仁杰知道她心中已拿定了主意,于是他也不再说什么,静静地退下了。没多久,武则天便诏令天下:立李显为太子。为了避免本身死后侄子和儿子们相互残杀,武则天还将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及武姓的侄子们召集在一起,带领他们祭告天地,并立下铁券,将铁券收藏在史馆,作为凭证。从此,太子之争落下了帷幕,直到武则天去世。
责任编辑:LL001
地址:郑州市花园路107号
备案号:豫ICP备号-6
运营:青企传播直辖市福建广东河南四川浙江
神龙政变如何迫使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如何上位
神龙政变,又称神龙革命、五王政变,是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兵变,逼迫女帝武则天退位,使唐朝中宗复辟的事件。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
  神龙政变,又称神龙革命、五王政变,是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兵变,逼迫女帝武则天退位,使唐朝中宗复辟的事件。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兴宗等,力图拥立李显为君,故称武则天的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率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随即包围长生殿,逼迫武则天退位。  次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为监国,第三天禅让于太子。第四天,李显正式即位,是为唐中宗。二月初四甲寅(3月3日),复国号为唐,武周朝终结,因为有改朝换代的因素,所以称之为革命。&&&& 政变经过  长安四年(704年)十二月,80岁的武则天因病避居迎仙宫。  武则天的病情很严重。朝堂无主,宰相也难见女皇。迎仙宫中只有张易之、张宗昌侍奉武则天左右,外人不得入内。史载:“则天不豫。张易之与弟昌宗入阁侍疾,潜图逆乱。”张易之兄弟有没有造反谋逆的计划呢?我们找不出确切的证据来。但张易之两人极有可能怕武则天去世后不仅权势不在,还可能大祸临头,所以结纳羽林军将帅和部分大臣以防不测也是可能的事情。反正当时长安城中出现了“易之兄弟谋反”的传闻和帖子。  张柬之和桓彦范、敬晖等大臣决定乘机诛杀张易之,逼病重的武则天让位,复辟唐朝。张柬之利用职权迅速安排桓彦范、敬晖两人担任羽林将军,掌握禁兵,为政变提供保障。当时皇太子李显在北门起居。桓彦范、敬晖利用禁军将军身份拜谒李显,密陈政变计划,得到太子的赞同。张柬之早年在外地担任刺史时,曾与荆州长史杨元琰一同泛舟。谈起武周的乱象,两人相互约定:“他日你我得志,当彼此相助,同图匡复。”张柬之此时也推荐杨元琰担任羽林将军,共同筹划政变。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在迎仙宫的消息越来越少。政变集团决定就此发难。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联合左羽林将军李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杨元琰、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率左右羽林官兵五百余人向宫中进发。其中李湛、李多祚前往东宫迎接皇太子李显。李显毅然出宫,走到了羽林军的前头。一行人走到玄武门时,官兵们看到太子出面,山呼万岁。张柬之、桓彦范等人就簇拥着李显冲向迎仙宫。在宫门口,守卫与叛乱者发生了小规模冲突。张柬之簇拥着李显轻易就斩关而入。当时武则天在迎仙宫的集仙殿养病。张易之、张昌宗两人就在集仙殿内,听到外面喧嚣,拿着兵器出来观看。在廊下,汹涌而来的羽林军将张易之兄弟当场杀死。张柬之等人事先还分派羽林军去各自的家中斩杀张易之的哥哥、汴州刺史张昌期,司礼少卿张同休。张家兄弟的脑袋很快就出现在天津桥南。长安的士庶百姓见了,没有不欢叫相贺的。有的人还脔割张家兄弟的肉,在一夕之间就只剩下骷髅架子了。  却说殿内的武则天听到外面人声杂沓,心知有变,撑起病体出来察看。她看到了张易之兄弟的尸体,看到张柬之等人持剑而来,大致知道了什么情况。武则天毕竟是政治老手。只见她缓缓地回到病床,聚敛精力厉声问道:“何人作乱啊?”张柬之推拥着李显,并示意武士们涌到武则天病床前,说道:“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入诛二逆,怕计划漏泄,所以事先没有禀报皇上……”  武则天强硬地打断张柬之的话,怒目瞪着李显,喝问:“这是你的主意?你怎么敢这么做?现在张家两兄弟已经伏诛了,你还不快回到东宫去!”  张柬之同样强硬地回答:“太子不能再返东宫了。以前高宗皇帝将太子殿下托付给陛下。现在太子年纪已长,天意人心都归顺太子。臣等不忘太宗、高宗皇帝的厚恩,所以奉太子诛贼,请陛下立即传位太子,上顺天心,下孚民望。”  武则天这才明白张柬之此行不单是为了诛杀张易之兄弟这么简单,而是冲着自己的皇位来着。这是逼宫。突然间,武则天感觉到一阵晕眩。她没有精力再跟儿子和大臣们理论了,只能默默地低下头。“谢皇上恩准!”张柬之朗声谢恩。  当时,相王李旦也率领南衙禁兵在宫外加强警备,配合宫内的政变行动。李旦和李显一样是个懦弱的皇子,他为自己今天的行动吓了一跳。一旁参与行动的儿子李隆基惊讶地看着父亲。李旦意识到在儿子面前要维持一个果敢、英武的父亲形象,忙挺直了腰板。就在他胆战心惊的时候,宫外传来了阵阵欢呼声。李旦的一颗心落了下来。  政变成功了!  神龙政变的血腥气只停留在当天的张氏兄弟之死上。张柬之和李显并没有大开杀戒。  病中的武则天得到了妥善安置。她虽然被迫将国政交给李显监国,并在不久之后禅位给了李显,成了“大圣皇帝”。1年后,武则天即将逝世。朝廷适时公布了武则天的“遗制”。武则天在遗制中说要“祔庙”、“归陵”,也就是主动要求归附到李唐的宗庙,去丈夫高宗的陵墓合葬。武则天还主动要求去掉帝号,自己不愿意做皇帝了,改称“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最终还是作为唐朝的皇后进入了乾陵。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之前朝廷公布的所谓武则天“遗制”极可能不是武则天的意愿,但之后公布的赦免武则天情敌王、萧二家及政敌褚遂良、韩瑗等人子孙亲属的罪行,令他们复业的内容极可能是她真实的意思。下面都是唐朝李显儿子的结局,不知道大家看了有什么感想_历史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10,607贴子:
下面都是唐朝李显儿子的结局,不知道大家看了有什么感想收藏
1.长子:即“”。生于683年,原名李重照,为避讳,改名李重润,生母是。701年,被武则天仗杀,年19岁。706年再次即位,追封为懿德太子,陪葬乾陵,号墓为陵。2.第二子:庶人。生母是某氏,初封唐昌王,705年封谯王。710年,李重福起兵造反,事败,投漕渠自杀,年31岁。3.第三子:即“节愍太子”。生母是某氏,初封义兴郡王,705年封,706年立为太子。707年7月,李重俊率左羽林大将军造反,攻击皇宫失败奔为部下所杀。即位,追封为节愍太子,陪葬。4.第四子,即。也是幺子,生母是某氏。初为温王。710年5月,立为太子。3天后即位,改年号为“唐隆”,时年16岁,史称唐殇帝。6月,发动,拥立复位,废黜李重茂,恢复其温王爵位,先后幽禁于集州、。714年,李重茂忧郁过度而死,年20岁。
1楼 13:42&|来自
相关的贴子22014255442相关的图贴
各位,在此宣布一条悲痛的消息,日晚上21点39分,我们的好朋友,水贴的好帮手,正义的使者,现房君的生命永远的停在了0.2年,在此,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现房君带给我们的欢乐,即使他被吧务封禁,也奋不顾身的把快乐带给我们,此时此刻,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先让我们说出那句熟悉的话:“什么是现房”然后 默哀三分钟!!
2楼 13:42&|来自
3楼 13:43&|来自
李重茂并没有遭到幽禁,他是自愿让位给李旦,后贬为房州刺史
4楼 13:49&|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显儿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