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那里蜈蚣的方言有叫“六眼(音)”的吗?感觉似乎是蚰蜒钻耳朵吗的方言改音,但是蚰蜒钻耳朵吗是指钱串子

上世纪三十---四十年代的唐山方言
上世纪三十---四十年代的唐山方言
&&&&&&&&&&&&&&&&&
二、方言词的音与字的关系
三、方言词的义素分析
元音的变换
辅音的变换
声调的变换
(一)方言词的重叠
1. 动词的重叠
2.名词,形容词的重叠
1.人称代词
2.指示代词
3.疑问代词
(三)情态词
(四)否定词
(五)应声词
六、唐山方言词库
(一)人和人的活动的词
1.人的身体器官的名称
3.身体的位置移动
4.身体停留时的姿势
5.人的四肢活动进行的动作
( 二)生理活动和感觉
1.视觉,嗅觉,听觉;饿,累,困
2.人的喜怒的外在表现
(三)疾病
(四)言谈话语
(五)骂街
(六)思考活动
(七)与他人的关系
(八) 对人、物、事的理性与感性评价
1.对人的智力,性格和外表的评价
2.对人物事的好坏,真假,道德,可能性的评价
3.对人物事的秩序,条理,清洁等程度的评价
4. 经济状况的评价
(九)行为方式(快慢、时间,次数、程度、原因···)
(十)家庭成员及亲友关系的指称
(十一)生活起居
1.一日三餐
5.交通工具
(十二)体育文化娱乐
1.体育活动
3.游戏,玩耍
(十三)行业与人的社会职业
2.人的职业
(十四)农田,农活,农具
(十五) 家园与周边的动植物
(十六)天象,地象,节日
(十七)时间
(十八)地点
(十九)数量与顺序
(二十)形体语言
(二十一)响器语言
(二十二)与牲畜交际的语言
(二十三) 图示和实物语言
(二十四)与鬼神交往的语言
(二十五)叫卖声
& 几点说明
本资料不是对现代唐山方言的描述,而是对唐山方言断代(上个世纪的三十—四十年代)的历史的记录。文中只涉及当时与普通话有区别的语言成分,其中有的早已停用,有的延用至今,有的融入普通话中。分类是按照语言研究的结构体系进行的,资料的选择与判定主要是根据对童年时代的家庭、学校(中小学)和社会生活状况的记忆。
语言学中对方言划分有纵横两大类:纵的是地方方言,如北京方言、广东方言···横的是社会方言,如,政治语言、军事语言、宗教和信仰语言····。这里只谈地方方言,简称方言。即唐山地区的方言,自然包括地区内的社会方言。
方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方言指某一地区人们彼此交际使用的语言,自然也是该地区人们抽象思维的工具。狭义的方言则指地方语言中与民族语中的其它方言以及普通话相区别的语音、语法和词汇成分,两者之间没用明显的界限。普通话,也称共同语,是指各个方言区人们自然形成或官方规定共同使用的一种语言,俗称官话。现在的共同语是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地方方言是民族语的地方分支。民族语是各个地方的方言的总和。方言与民族语不是相对立的,总体上是一致的。方言中的语言成分,无论是语音、语法还词汇,绝大部分是民族语共有的,尤其是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最大的是语音的区别,这种区别是有规律的,相对应的,遗憾的是,这方面研究得还很不够;其次是与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方式相关的词和语,只有一小部分在普通话及其它方言中没有。现在看来,唐山方言中的方言词的界限是不固定的,与普通话词是交织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有很多的既是唐山方言词又是普通话的词。确定方言词的语言标准,是词的语音外壳,词的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词的语义和广泛的修辞色彩等,与普通话相区别的皆为之。
方言作为语言的地方分支,是一个动态范畴,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之中,现时代表现为:与普通话的融合,方言色彩的弱化,有的方言成分会消失,有的词语进入普通话。因次,此文列举的唐山方言的语言成分,是哪个时代情况。
方言不是书面语言,是口语,是人们口头交际使用的语言。方言的区别性特征,只表现在口语之中。书面语是没有方言之分的。口语中的语言成分不会全部进入书面语中,有很多的方言词语没有自己的书面形式,即没有文字,尤其是新出现词语,只有声音。
方言词的范围没有明显的界限,不同的方言区可以有共同的方言词。这里所列举的唐山方言词,有许多是同其他方言区共同使用的。在文学语言中,主要是文艺作品中,它们仍以方言的身份出现。
作为汉语地方分支的唐山方言自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处于变动状态。无论是地域的不同还是时代的变迁,方言中的种种变化,都是按照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所固有的材料和规律进行的。比如说唐山方言中新词的产生,都是在已有的语音系统的范围内进行的,是已有的音素的规律性的组合。
方言更富有修辞色彩(指小表爱、褒贬意味····),生动活泼。方言的中词和语,尤其是谚语、歇后语
、民谣等,能更为深刻与形象地表达人的思想和感情。这是文学语言所不能与之相比的,甚至老练的作家也很难用文学语言表达和刻画出方言中的词的含义和种种修辞意义。如方言词“刺儿头”[cirtou],形象地表示一种特殊性格的人,褒贬兼有,不畏强横又挑剔,刁难又不好对付。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文化的表现形式。与地方的自然环境、历史过程,时代变迁,以及经济文化等密切相关。是社会生活,诸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处事哲学,人伦关系等的表现形式,也是人们的喜怒哀乐等的心理活动,对待生老必死等的态度的表现形式。总之是地方社会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
唐山方言与唐山的地方社会生活的联系在词和语的应用上表现最为突出。比如说:下窑(职业)----矿井下做挖煤工,老板子-----老窑工,两个方言词,是与唐山开滦煤矿相关的专用词。再如“会德祥的烧鸡(熏鸡)—弯[wo]脖”的歇后语,意思是“被拒绝”,是取材于:会德祥是当时唐山有名的熏鸡店,制成的烧鸡的头与脖子弯过来。再比如说,评戏在唐山曾被称作“大口落子”,这是同京剧相区别而言,用的是地方的口语,不仅紧凑,而且音清字明,使观众明明白白。方言词表现了时代的特点,日伪统治时期,
“米西米西”--吃饭来自日语,王八盒子----日本军官配用的手枪。唐山的消防队也神气十足,欺压百姓,有民谣讽刺之:
消防队,唬洋气[qier],
人家拿枪,他拿棍儿[guer]。
表现军民团结抗日的歌曲:
八路好,八路强,八路打仗为老乡[xiang],
日本鬼子欺负咱们老百姓,
八路军来帮助咱们打东洋,打东洋[yang]。
表现人民群众对国民党不满情绪的歌谣:
想中央,盼中央[yang],
中央来了更遭殃[yang]。
方言词广泛用于反映当地社会生活的流行儿歌和谜语之中。如:
推小车,不用学[xiao],
就在尾[yi]巴摇[yao]。
破谜[pomei]猜[cai],
破谜猜[cai] ,
一口咬出碟度来[lai] 。&谜地“ 柿子”(碟度系脱肛
二、方言词的音与字的关系
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唐山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它的语音,语法,词汇与普通话自然十分接近,绝大部分语言成分是共同的。在语音方面与普通话的区别不是很大,没有独自的方言语音体系,掌握普通话的人很容易听懂唐山话。区别较大是词汇。方言词较多,但专用于唐山地区的并不多,绝大多数是北方方言共有的。因此与普通话中的词库没有明显的界限。唐山方言词的区别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词的读音上和词的义素的构成上。
众所周知,汉民族语中书面语是共同的,在书面语中是没有方言区别的,也就是没有什么方言字的。由此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用专门的汉字来表示方言词,这种情况最为多见。第二种情况是方言词只是读音不同,文字是普通话中通用的文字,没有专门的字来表示语音的差别。形成同文(字)同义异音词。
第一种情况,汉字不同,如:
&&&&&&&&方言
&&&&&&&&&&&&&脑袋,
抠门&&&&&&
做啥[zuosha]&&
&揍啥[zosha]
&&&&&&炮冲
摔[shuāi]&&&&
&拽[zhuāi]
麻雀&&&&&&&&&&&
第二种情况 ,文字相同,读音不同,即同字不同声,如:
普通话&&&&&&&&
[an]&&&&&&&&&
上学& [shangxue]
&&&[shangxiao]
暖和& [nuanhe]
&&&&&[nuanghe]
[guofu]&&&
&&&[guopu]
吃奶& [chinai]
&&&&&[chimen]
[liuxue]&&&
&&[liuxei]
&&&&[gebei]
[qingke]&&
&&&[qingqiě]
尾巴& [weiba]
&&&&&&[yiba]
打更& [ dageng]
&&&&[dajīng]
[dashu]&&&
&&&[dashou]
&&&[shenlin]
三、方言词的义素分析
方言词与普通话中的词相比,更多的是利用词的音形义形象地直接表现所指事物的部分特征,如声音、外形、功能、特性、时尚、人的态度等,如:
杜鹃鸟---喯谷[bergu], 来自“布谷,布谷” 的叫声
螃蟹-----螃盖[panggai],有个盖子
蛇-----长虫, 体型长
屁股眼---肛门,形状是窟窿眼
毛巾---羊肚手巾,表面象羊肚
螳螂----刀愣,有两把象刀似的前爪
水蛭---肉钻子,俗名蚂蟥,钻入人体皮肤吸血
蜣螂---屎壳郎,以粪便为食
文明棍---手杖,表现时尚,用以区别老人使用的拐棍
双音节的方言词的词义可以是由两个字中的相关字中的义素构成,关系多样,如:
巴扎[bazha]---巴扎指在泥泞的土地上费力小心两腿岔开慢行。由哈巴[haba]和挣扎[zhengzha]两个词中义素‘巴’和’“扎”构成。“巴”来自哈巴,方言中指走路的姿势,是两腿岔开,如幼儿学步,使走路稳当。“扎”来自挣扎,全身费力行动。
打幺[dayuao]---打幺即位于首位,受宠的意思。“打”有顺序意义,如打头,打末、打二、打头阵。“幺”也有顺序意义为首的用法,如麻将中幺饼、幺统、幺条、幺鸡等。
好赖---(好坏,好歹),是由“好”和“赖”两个词作为义素构成,词义是两者兼有之,“无论是好还是赖”。
外来事物用“洋”作为义素,如:
洋蜡---蜡烛&&& 洋火—火柴
&&洋鼓--西洋式的鼓&
&洋号--西洋式的喇叭
如果是三音节的词,其词义还可以有三个义素,如普通
话中的“面酱”一词,当时的名称是“甜面酱”,由“味道 +原材
料+调料类别”三个义素构成。
汉语中的附加成分“儿”、“子”在唐山方言词中较多是用作构词成分,用于名词之后,本身没有感情色彩。如:
&窟窿眼儿------小窟窿&
&屁眼儿--- 肛门
脑瓜子---脑瓜,头颅&& 乐子 ----乐事
胰子-----肥皂
唐山方言的语音的音素系统,与普通话中的北京音相比,从单个音素的发音讲,区别不大。区别主要表现在辅音与元音,即声母与韵母组合相拼时音素和声调的变换。确切说,音的变换规律是客观的存在,任何事物的演变必有其内在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有规律性的。遗憾的是,唐山方言中这种音的变换的规律,目前还没有找出来,这里也只能将变换的现象,罗列出来,供参考。至于语调,唐山方言的句子的语调是区别普通话和其他临近方言极为重要的方面,唐山人讲话,即使用的完全是普通话的词语的发音与词义,由于语调关系,即使现在也能听得出来,总会显露出老唐山的味调。至于三四十年代的语调,已经无法得知了。
(一)元音的变换
1.& 单个元音的变换
字&&& 普通话
&&&&&&&&唐山话
&&&&&&例词
取&&& [qu]
&&&&&&&&&&[qiu]&
&&&&&取东西
谜语[miyu]
&&&&&&&&&&(mei)
&&&&&&破谜猜
u--→uo或ou
[1u]&&&&&&&&&&
[1uo]&&&&&&&
&--→ui& (&与n或l相拼)
[n&]&&&&&&&&&
[nui]&&&&&&
[l&]&&&&&&&&
&[lui]&&&&&&
ong--→eng
&&[nonɡ]&&&&&&
&[nenɡ]&&&&&
[zonɡ]&&&&&&&
[zenɡ]&&&&
单个元音“u”被省掉
&[luɑn]&&&&&&
&[ lɑn]
&&&滦河 滦县
[luɑn]&&&&&&
&[ lɑn ]&
[nuɑn
&[nɑn]&&
2.复合元音的变换
 普通话&&&&
&&&&唐山话&&&&&
ue“&e”---& iao
(这类词为数有限)
&&&&&&&&[yiɑo
[xue]&&&&&&&&
[xiɑo]&&&
[n&e]&&&&&&
&[niɑo]&&&&
&&[xue]&&&&&&&&
[xie]&&&&&&
kuo]&&&&&&
[huo]&&&&&&&&
he]&&&&&&&
[nuo]&&&&&&
3.方言中有的开音节中的元音a, e和复合元音ao ,ai,ou
不能位于词首 ,前面加辅音 “n”。
普通话&&&&&&&
唐山话&&&&&&
[an]&&&&&&&&
&&&&&&&&破案
[an]&&&&&&&&
[nan]&&&&&&&&&
[an]&&&&&&&&
&&&&&&&&&尼姑庵
[e]&&&&&&&&
&&&&&&&&&恶心
&&&&&&[ne]&
&&&&&&&&&肚子饿
[ao]&&&&&&&
&&&&&&&&&&棉袄
&&&&&[ɑo]&&&&&&&&
[nɑo]&&&&&&&&&
&&&&&[nai]
&&&&&&&&&爱人
[ai]&&&&&&&
&&&&&&&&&矮子
&&[nou]&&&&&&&&
(二)辅音的变换
1.单个辅音的变换
&&&&普通话&
&&&&&&&唐山话&&&&&&
&&&&&&&&[pu]&&&&&&&&
[bɑo]&&&&&&&&&&
[pɑo]&&&&&&
[biɑn]&&&&&&&&&
[piɑn]&&&&&&
&&&&&&&&&[pi]&&&&&&&&
&&&&[mian]&&&
&&&&&&[niang]&&&&&
&&&&[miu]&&&&&&&
[niu]&&&&&&
&&[xie]&&&&&&
&&&&&&&机械
&&&&&[qiu]&&&&&&&
[fu]&&&&&&&
&&&&[pu]&&&
&&&&&&[pǔ]&&&&&
&&[ɡenɡ]&
[jinɡ
校&&& [jiɑo]
&&&&&&&&[xiɑo
[xiɑo]&&&&&
&&&[jiɑo]&&&
[jun]&&&&&
&&&[zun]&&&&&&&&&&
俊俏, 英俊
&&&[zou](dou)&
&就是,就不,
&&[ke] &&&
&&&&[qie]&&&&
请客[qingqie]
&&&[wei]&&&&&&
&&&&&&&&&&&&尾巴[yiba]
&&&[di]&&&&&&&
&&&&&&&&&取缔[quti]
[ti]&&&&&&&&&&&&
河堤[heti]
&&[che]&&&&&&&&&
[quɑn]&&&&
[juɑn]&&&&&&
[chi]&&&&&&
[zhi]&&&&&&&&&&&&
[chu]&&&&&&
[zhu]&&&&&&&&&&
[chuɑnɡ]&&
&[zhuɑnɡ]&&&&&&&
[shuɑi]&&&
[zhuɑi]&&&&&&&
2. z、c、s 转换为zh、ch、sh
普通话&&&&
&唐山话&&&&
&&&&&&&&[zhe]&&&&&&&&
&&&&[zan]&&
&&&&&[zhan].
&&&&&&暂时
&&&&[ce]&&&&&&
&&&&&&&第一册
&&&&[se]&&
&&&&&&[she]&
&&&&&&&颜色
&&&&&&&[shen]
&&&&&&&森林
以前唐山方言中没有 辅音[k]与元音[a]的组合。将k读成q.
如将卡车读成[qache] , 卡路里读成[qaluli] ,
关卡读成[guanqia]
(三) 声调的变换
&&&&&&普通话&&&
&&&&&唐山话&&&&
平声---上声
&&&&&[chuānɡ]&&&&&&
&[chu&nɡ]
&[jǐn]&&&&&&&&&&
[j&n]&&&&&&
平声----去声
&&[zhī]&&&&&&&&&
&[zhǐ]&&
平声---入声
&&[jī]&&&&&&&&&&
&[j&]&&&&&&&
上声-----去声
&[f&]&&&&&&&&&
&&[fǔ]&&&&
&&&&&[xu&]&&&&&&&&&
&[xu&]&&&&&
去声----入声
&[chǔ]&&&&&&&&
&&[ch&]&&&&&
去声----平声
&&[jiǔ]&&&&&&&&&&
[jiū]&&&&
入声----去声
&&&&[hu&]&&&&
&&&&&&[huǐ]
&&&&&&一会儿
&[jǐn]&&&&&&&&
入声---& 平声
&&&&[zh&o]&&&&&&&&&
[zhāo]&&&&&
&&&[xi&o]&&&&&&&&&
[xiāo
入声------去声
&[d&i]&&&&&
&&&&&[dǎi](děi)
&&&&[zh&]&&&&&
&&&&&[zhǐ]&
&&&&&&质量
[sh&]&&&&&&&&&
&[shǐ]&
&&&&&&教室
[ji&o]&&&&&&&&
&[jiǎo ]&
&[r&o]&&&&&&&&&&
[rǎo]&&&
[f&]&&&&&&&&
&&&[fǔ]&&&&&&
入声------上声
[w&i]&&&&&&&&
&&&[l&n]&&&&&&&&
&&&&&&&淋病
[zh&]&&&&&&
&&[zhǐ]&
&&&&&&&&质量
语法结构是语言的基础,汉民族语的各个方言的语法结构是同一的。尤其是唐山方言,它的语法结构是同普通话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只是在一些词类的使用上更多地表现出地方色彩,表现出当地的社会生活的特点。至于句子的结构,材料难以收集,即使有些特点,也难以觉察,这里只是收集了某些词类在唐山方言中使用的一些特点。重要的是,这些特点是同唐山方言中的语音和词汇相联系的。下面仅就语法中的词法部分的一些词类的方言特点进行分析。主要的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重叠、代词、情态词、否定词、应声词。
方言词的重叠
词的重叠是汉语中应用极广的语法现象,在唐山方言中自然
也表现出来。
1. 动词的重叠,有试试看的意思
单音词的重叠
说—说说&&
听---听听(嗅)&&
闻一闻闻&&
看---看看,(只限于用眼睛看的意思)&& 瞧---瞧瞧
双音词的重叠
搜听----搜听搜听&
打听---打听打听&&
嘛干—嘛干嘛干& 吃喝—吃吃喝喝&
打闹---打打闹闹& 稀罕---稀罕稀罕
&性质名词和形容词有指小表爱的作用
1)本身交互重复
---皮皮实实&&&
&大咧(liē)--大大咧咧&
&四致 -&四四致致&
&&&玄乎----玄玄乎乎&&
---消消停停&&&&
抠惜---抠抠惜惜&
&马虎—马马虎虎&&
凑合---凑凑合合
匪里匪气& 流里流气&
&糊里糊都&&&
(二)代词
这里只讲以下三种代词在唐山方言中的使用特点。
人称代词:你 我 他 咱 咱们 自个 大伙
指示代词:这 那 这儿 那边 各 每
疑问代词:谁 什么 哪 怎么 哪里 几 啥 啥地
1)人称代词
咱-----说话者本人
咱们(咋们)[zamen] ---说话者本人与对话者,也可包括第三者
自个儿 ,唧葛儿---行为主体本人
个儿个儿---每个人
大伙-----大家
人称代词的尊称
你老,他老----你和他的尊称
2)指示代词
这[zhei],那[nei] 用于指示:人物事,时间,地点,行为
方式 ;单用或代量词
这人 , 那人;这东西,那东西;这事,那事
这时,那时;这会,那会
这儿,那儿
哪儿[naer]----任何地方
这样,那样
3) 疑问代词
多咱[duozanr]——啥时候
多前(儿)--什么时候
咱,咋[[zanr]儿----怎么
啥[sha]---什么
哪儿[naer]---何处
咱了 [zanle ]--- 咱回事
(三)情态词
情态词的基本含义,是表示说话者(书写者)本人对所述内容的主观态度。予以表态的内容很是广泛,几乎概括了世间的一切的人物事。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对任何的人物事表示肯定与否定或是麽凌两可的态度以及褒贬评价。这种对说话内容的主观态度与客观上是否属实无关,与是否出自说话者内心无关,因为说出的话与心里想的是两回事。
具体是何种态度,取决于谈话的内容。根据谈话的内容的态
度可以是:
是与否,好与坏,对与错,真与假,爱与恨,大与小,多与少,美与丑,可能性,必要性,偶然性···
这些态度是有程度差别的,由绝对肯定到绝对否定之间有中间现象,如“是”与“否”之间还可以是:
差不多,有可能、也许、未必、不是···
方言中用于表示这种关系的词很多,有名词,形容词,动词等,这些的情态意义本身就包含在词的词汇意义中。只用于表示情态的词为数不多,词的词类归属也不固定,但使用广泛,如:
好--顶好,忒好,不嘎古,不错
中间---凑合,还中,差不离
不好---糟糕,麻烦,不怎样,差劲, 不带劲,不咋地
(四)否定词
唐山方言中,不仅使用普通话中的否定词,不、非、否、
无等,还用别[bie] ,别介[biejie] ,没 等。
别 ---不,&
与动词联用,具有祈使即命令意义。
别介-- 不要,具有祈使意义,用作独词句,对行为的制止。
没----不存在。
否定词“不”用于提问,有两种情况:
1.用于被问词之后---&&
中不& 行不& 好不&
2.被问词重叠之间---& 中不中
长不长&& 饿不饿
否定词“不”位于双音节动词之间,表示动作或行为没有取得结果。
知道---知不道&&
看见---看不见&
吃饱---吃不饱&&
得到---得不到& 死了---死不了&
完了---完不了&& 知不道
否定词“不”在个别词中和成语中没有否定意义,如:
&滑不溜 &不得了
黑不拉几& 黑不溜秋
&甜不罗嗦&& 花不棱登
对话时听者表示听见了或是表示明白,赞同,疑问,非议,不加可否等情态意义。
哎-------被呼唤时的答声,听见了
啊地------肯定
鹅地 ---- 肯定
外----电话的应声
啥,啥耶---- 疑问
拉倒----算了
得& 得得---行了,算了
好, 好的,好好好 ----不是指好坏,而是表示肯定
& 六、唐山方言词库
(一)表示人和人的活动的词
1.人体器官的名称
身子----身体
脑袋,脑瓜子,脑袋瓜子,脑瓜子儿, 脑瓜仁 ---头
头发 (轻声)--头发
啵儿髅--前额
后脑勺----&后脑
眼珠子------眼球
眼赘眉—眉毛
眼赘皮---眼皮
搘模糊[zhimohu]—眼屎
耳头----耳朵
耳头眼---耳朵
耳残 &[ercan] {chan} ---
鼻子----鼻
鼻眼儿—鼻孔
脓带[nenɡdei]--- 鼻涕
嘴巴子—面颊
牙-----牙齿
牙花子—齿龈, 牙龈
哈啦子---&&& 口水
下巴磕儿 ——下巴....
胡子---胡须
肩膀子---肩膀
胳肢窝[gazhiwo]--- 腋窝,腋下
脊宁,膀子—后背
闷儿,妈妈---乳房
胸脯子—胸膛,前胸
脊宁骨----后背,脊宁
肚脐眼儿----肚脐子
胳膊[gebei]---- 胳臂& 小胳臂
手腕子—手腕
手心----前手掌
手背----后手掌
手指头---手指
指甲盖儿---手指盖儿
屁股---臀部
屁股眼---肛门
拨棱盖儿--膝盖
脚腕子,脚脖子
脚丫子& --脚趾头
2. 人的身材
矬子[cuozi]----& 矮子
罗锅,罗锅儿----驼背
胖堆儿---矮胖子
3.身体的位置移动(运动)
唐山方言中和共同语一样,运动动词(徒步或乘行)的使用,首先是同运动的方向有关,其次是是同目的,情态,姿势等有关。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由说话者所在的或是确定的地点为方向的指标。如“他去了。”
运动的方向是朝说话者相反的方向。“他来了。”方向是朝着说话者的方向。
来去的方向
颠(颠儿)颠儿-----撒腿跑了
辽[liao]了(一声)——跑 了
滚--------离开说话者
走路的姿势
扎扎---小孩刚学走路走不稳的样子
格楞[geleng]---单腿跳
巴扎[bazha]----哈巴腿走路,踩人的行走
扭[niu]-----扭着走
4.身体停留时的姿势
側为[zhaiwei]----侧身卧
盘腿-----坐姿,两腿弯曲交叉平放
仰八脚----卧姿,四脚朝天
两腿弯坐臀不着地
弯腰-----上身向前弯
起来[qielai]---坐起来或站起来
5.人的四肢活动进行的动作
坎 [kan]-- 扔,朝离开主体的方向
拽[zhuai]--拉,朝向主体方向
踹[chuai]---- 脚底向外踢
楸[qiu]----从里往外拿,取
台(楼)---藏起来
扒拉[bala]----上下左右翻动
楲[wei]---弄弯
掰[bāi]--- 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绞[jiao]--- 用剪刀剪
呼了[hule]---用手左右摆动做擦的动作
拍擦[paica]---拍打。
合咯[huole]---搅拌。
撂下[liaoxia]—放下,留下
鬼秋 [ guiqiu ] --&
摆弄[bainong] --- 拨弄,动玩弄
鼓捣[gudao]---摆弄,谋划,琢磨
糟进[zaojin]---糟蹋,& 毁坏.
逮[dai]---捉,拿,扑的统称
显摆[xianbei]&& ---表现
挐 [na] ---捉( 虱子)
踅摸[xuemo]----寻找
使唤------支使人做事
用----使用& 花费
(二)人的生理活动和感觉(困、累、饱和饿···)
1.眼、耳、鼻、口
瞅[chou]---看
瞧---------看
听----闻,嗅
扎么眼[zhameyan]-- 合眼闭眼
合眼[heyan] -----闭眼
迷瞪[mideng]--- 小睡片刻
啦啦泄泄——流口水
撑 [cheng]- -- 过饱的感觉
饿[ne] ----饿的感觉
使地慌---劳累过度的感觉
使煞 ----累 ,疲劳
2.人的喜怒的外在表现
嚎---哭&& 呲牙咧嘴&
嘻皮笑脸& 横眉竖眼& 皮笑肉不笑
&&吹胡子瞪眼
(三)疾病状况
身子骨 --& 身体健康状况
有沾[zhanr]沾染-----有病
刺挠[cinao] -- 皮肤发痒
起饭[qifan]——过敏
头疼脑热--一般的小病,身体不适
上火----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
对眼---斜视
迷昏—头晕
撞克—中邪
各儿[ger]屁---完蛋,死了。
咖根[gagen] ----伤口结的痂,
朝凉----着凉
挂花,挂彩---打仗受伤
喉巴---老年慢性气管炎
发疟子[fayaozi]---- 疟疾
魔症---疯子,偏执狂
(四)言谈话语(包括目的,方式,过程,真假和祈使····)
咧咧--胡说.乱说.
闲扯__漫无边际地随便谈话
摆活 [baihuo]----说大话
抬杠[taigang]----强词夺理
吱声儿[zishenger]---&
抖落[duoluo]--把话都说出来
墨迹---唠叨
唠嗑[loke]---聊天
拉瞌儿[laker]---&
说话、聊(天)、闲谈
白唬[baihu]---能说会道
瞎掰,瞎白[xiābāi]--&& 说谎,不说实话,
呲哒[ cida] ---& 训斥
扫听 [saoting] -- 从旁打听
麻根(ɡen)--& 打听
(五)骂街
&&&王八蛋&
&兔崽子 &&狗崽子
&&牲口(不孝顺的人)
&&&马猴子&&
马拉巴子&& 溜须拍马&
&养汉老婆(女人有外遇)&&&&&&
私弃[siqi](私生弃子)&&
不人揍的& 不是东西&
不是玩意儿&& 揍兴
&&胡说八道&&&&&
(六)思考活动
琢磨[zuomo]& 惦着&
心烦& 心窄 &郁闷& 心烦
(七)与他人的关系
稀罕,希罕[xie hen] ----喜欢
帮着 [banzhe]--------帮助
吓唬 [xiahuo]-----恐吓
糊弄[hunong]---欺骗
屈赖[qvlai]---诬蔑,诬陷
害拨[h&ibo]---& 破坏
占香营[zhanxiangying]--占便宜
揍 [zuo] --- 打人
(八)对人、物、事的理性与感性评价
1.人的智力,性格和外表的评价
尖 [jian]& --- 聪明
笨[ben]--- 不聪明 , 不灵巧
鬼头[guitou]---有小聪明.有时稍有贬义
扣西koxi]----小气,抠门。
格色,各色[gese]
&--与众不同,怪癖,含贬义
隔路[gelu]——与众不同,通常为贬义,指人的性格
列害[liehai]-------厉害
死性[sixing]---死心眼。
(人很)阴[yin]——(人)不光明正大
愣头青[lengtoqing]——不动脑子,蛮干的人
噶古[gagu]——耍小阴谋、爱使坏
松[song]& ------不坚强
俊[zun] -----好看
坷碜[kechen]---难看
2. 对人物事的 好坏,真假,道德,可能性的评价
折咧[zhelie]---不讲道理
邪乎[xiehu] ——超出寻常, 离奇 玄虚,不可捉摸
下作[xiazuo]---下流
勾当[goudang]------不光采的事
来事儿& ----会处理事情和关系
幺蛾子[yaoezi]---独出心材与众不同的主意,坏主意
邪性[xiexing]---特殊,怪异
贱着[jianzhe]---- 不知趣
先吧庆[xinbaqing]----闲事
不靠谱[bukaopu]--- 不符合实际
赖,赖呆[laidai] --不好,坏
备不住[beibuzhu]--- 有可能,也许
短打[duanda]——欠揍
膈应[geying]---讨厌
腻味[niwei]---讨厌,烦 , 腻烦
厌恶[yanwu]---- 讨厌,憎恶
贫气benqi]---& 讨厌
没脸[meilian]----不要脸
扯咧[chelie]——事多,话多
嘎咕[gaku]——不怎么样
点儿正(背) :运气好(坏)
竟股(巴)[jingguyinr]---故意
遭罪 ---罪过
3. 对人物事的秩序,条理,清洁等程度的评价
清净----清洁纯净
净干---干净
刷利---锋利;灵便。
沾儿[zhaner]--瑕纰
沫蹟[moji]---不干净,不整齐
衲杂[naza]---不干净,脏
埋汰——脏
离了歪斜---不周正
4.对人的经济状况的评价
趁(钱 ,财物)--- 有钱
(九)行为方式(快慢、时间,次数、程度、原因···
磨蹭—— 做事慢的意思
叉花,花叉(着)—偶尔,间隔着
了不地,不得了。
小大溜(儿)--一点点的,慢慢的。
好么牙儿滴---不知为什么
---&& 稍微
---&& 全部
立马 ---& 立刻、马上
时不时地 ---& 时常
就手---顺便。
打奔儿---停顿,卡壳
(十)家族,家庭的成员及亲戚关系彼此之间的指称
家族间以姓来区别,如老王家、老李家。范围可大可小,小的指一家一户,大的则指同一祖先的后代的诸多家庭,如老王家可指王姓家族。
由夫妻关系引出的血缘关系和由夫妻双方血缘关系引出的亲戚关系彼此之间的指称,在唐山方言中异常复杂。当然与普通话多数情况相同,基点是性别,年龄,辈分和关系的远近。
彼此之间的口头称呼不是任意的,有固定的习惯用法。
爸爸--儿女对父亲的称呼
妈妈—儿女对母亲的称呼
爷爷奶奶---孙子女对祖父母的称呼
爹爹—儿媳对公公的称呼
公公,婆婆---儿媳与第三者谈话时对丈夫的父母的称呼
老爷,姥姥—外孙外女对外公外婆的称呼
外甥,外甥女---母亲的兄弟姐妹(舅父母)又指母亲的父母(外祖父母)对自己的女儿的子女的指称
兄弟姐妹之间也有远近之分。同一父母的子女是亲兄弟姐妹,即亲哥哥,亲妹妹····如果是父亲的亲兄弟的子女彼此之间被称作亲叔伯兄弟姐妹,即叔伯哥哥,叔伯妹妹···如果是父亲的姐妹外嫁所生的子女,则不属于家族成员,关系上加“表”字,表兄弟姐妹,如表兄,表姐···
家庭成员是以相互的关系来指称的。如提问
家里有什么人?回答曰:
“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一儿一女”。
爷爷奶奶和父母亲是从儿女为基点指称的。儿女则是从父母
角度指称的。
谈话的主体通过人与人的关系来指称某人,使用非常广泛。一般是通过第三者与作为谈话涉及的人的关系来指称某人。如;妻子用“孩子他爹”指称自己的丈夫。丈夫用“孩子他妈”来指称自己的妻子。妻子用“孩子‘儿子‘的爷爷”指称自己的公公,如说“爷爷来了”,实际上不是自己的爷爷,而是儿子的爷爷,自己的公公。“他哥哥”中“他”可以是任何一个人,用来指称是他的“哥哥的人。
小子[xiaozi],[xiezi] ----儿子
丫头------女儿
妗子[jinzi]舅母
全克(人)[quanke] ----父母夫妻子女全在的人
叔[shou]—叔
大(小)舅子——对内兄、弟的称呼
大(小)姨子——对内姐、妹的称呼
大(小)妗子——对内嫂、弟媳的称呼
亲家[qingjia]亲家爹,亲家母(不能用亲家爸和亲家妈)---儿媳或女婿的父母
干亲----乾爹,干妈
干哥们---结义兄弟
干姐们—结义姊妹
在家族成员和亲属关系中,有很多的称呼是多义的。如姑娘和闺女是同义词,但加上限定词后,不能互换,各有自己的意义。
大姑娘—成年的姑娘
老姑娘---超过一般婚龄的未婚姑娘
大闺女---行大的女儿
老闺女---最后出生的女儿
姑奶奶,本指孙辈对祖父的姐妹的称呼,还有很多其他意义
---家族中外嫁的长辈女人的统称
---说话者本人的尊称,含有霸气
----对女人的尊称
小姑奶奶---对小姑娘的爱称
爷,本指孙辈对祖父的称呼,还有其他意义
---说话者本人对自己的尊称
---泛指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男人
---- 说话者对说话的对象的尊称
爷们,娘们---指男人或男人们,含有尊义,与指女人的娘们[niamen]相对应。
老爷们,老娘[nia]们---成年男女
非亲戚关系的社会关系
相好----朋友
哥们----同辈的男性之间的朋友
姐们---同辈的女性之间的朋友
(十一)生活起居& 吃穿用
1.一日三餐
早起[xi]饭—早饭
上午饭,响午饭[shanghuofan]—午饭
后晌饭[houshengfan]---晚饭
秫米[shumi]----高粱米
粳米[jingmi]---稻米
洋白面-----面粉
玉黍[yushu] ---玉米
玉黍渣[chazi] ---玉米渣
荤油------猪油
素油-------植物油
香油------芝麻油
青酱------酱油
咸盐-----盐
碱面------碱
粥---用米熬成的稀饭的统称
干饭---用米做成不带米汤的饭的统称
-玉黍面做成的窝头,扁的叫饼子
包子---馒头,有肉包子,素包子,菜包子之分
合子—带馅DE 饼
烙饼---大饼
咸食---麦面摊成的煎饼
汤---- 加汤的面食总称,面条&
挂面汤& 片汤& 巴拉汤&
熬菜----加水做成的疏菜的总称
做饭[zoufan]-----做饭
做菜[zoucai]-----做菜
咯扎,饹馇[gezha]-- 用豆面摊成的薄饼
洋白菜-----卷心菜
洋西菜,芫荽[Yu&n Suī]-----香菜
黄豆碾碎水泡磨成糊状,食用叫小豆腐。过滤去渣称豆浆。渣是豆腐渣。豆浆煮开可喝。豆浆冷却时表面结一层皮,是豆腐皮。点氯水成豆腐脑。豆腐脑用布裹住加压失去部分水分称豆腐,再加压成豆腐丝,也叫豆丝[dousern],方块形为豆腐干。
糕点和杂食
果子---&& 糕点总称
槽子糕---&
槽糕& 黑红色蛋糕
香油馃子----油条
火烧---烧饼杂
焖子--- 凉粉
油炸鬼---油炸粘面夹豆馅的圆饼
毛肉---兔肉
糖墩[tangdun]------糖葫芦
冰糕---冰激凌
3.衣着穿戴
梳缵[zuan]-----发髻
拢头----梳头扎固[zhagu]
扎古--穿戴&
打扮& (ɡu)
系[Ji]---系[xi] 如系鞋带
扎[za]---扎[zha]系,穿
袄[nao]------上衣
裤腰带[kuyaodai]---
兜兜 --- 盖着前胸腹部的挂布
腰子 ---围在腰间的布筒子
手巴掌----手套
趿拉板[tā lā bǎn er]--&木底拖鞋,
大氅-----长大衣
拢梳---梳子
洋袜子------袜子
篦子(b&zi)--- 两侧有密齿的梳子
褡裢[dalian]---- 长方形,两端有布袋盛钱物, 肩负
插花----绣花
洋火---火柴
电匣子----收音机
月份牌---日历
马扎子— 一种坐着的用具
药吊子----熬药的罐子&& )
布坼[buche]——碎布。
粉连纸---白纸
戳子---装垃圾的容器
条梳[tiaoshu]
&---室内外扫地和扫炕用高粱穗捆绑的笤帚
扫梳[saoshu],扫帚]saozhou]---打扫室外或场地用竹子捆绑的长把笤帚
夹秖[jiazhi]--&
用浆糊将布粘一起,二层以上,用做鞋底和鞋帮
水舀子,瓢---舀水的工具
洋蜡-----蜡烛
电匣子---收音机。
电棒(儿)---手电筒
铃铛[lengdang]---铃铛
灯笼[denglou]---灯笼
海碗----大碗
暖壶---热水瓶
尿盔子--夜壶
洋胰子-----肥皂
洋袜子---袜子
香胰子-----洗脸用的肥皂
嘎啦油---蛤蜊油、贝壳油
5.交通工具
洋车子--自行车
洋车---人力车
大车[dache]--- 大牲畜拉的两轮车
小车 --- 独轮车
排子车[paiziche]---人力拉的大的两轮车
(十二)体育文化娱乐
1.体育活动
洗澡---游泳
浮水---漂于水面
踩水[chaishui ]----立泳
扎猛子---潜游
溜冰---滑冰
打擦混---两脚在冰面上滑行
麻将---打牌,
游胡[youhu]---用长条纸做的牌,玩法同麻将
打派司[dapasi] ---赌扑克牌
推牌九---赌牌九
抽签子--卖切糕的用竹签作牌九牌,赢者给三倍钱的年糕,
铁球,用脚踢,碰到对方球为赢。
3.游戏,玩耍
塄坑儿---玩铜钱的游戏
踢贱儿---踢毽(踢毽子)
嗡子-----空竹
藏猫儿 ---捉迷藏
两人抱腿跳相撞,腿被撞下者为败。
开镖---分两拨,互挣土块
跳猴皮筋----跳皮筋
晒罗[shailuo]-----敲锣
敲鼓-------击鼓
二股子---&& 二胡
(十三)行业与人的社会职业
大饭店---旅馆
馆子---饭馆
小倌 --小饭铺
窑子---妓院
学堂---学校
货站----批发站
小铺----小杂货店
跑马戏[xie]—马戏团
药铺----药店
拉脚---用车的运输业
脚行----人力搬运公司
私学[xiao]----私塾
店-------小旅社
打会---民间集资筹款
先生--医生& ,商店的会计
扛交行的---(搬运工)
下窑的---煤矿工
老板子----(老矿工)
堂役---学校的勤杂工
窑姐,野鸡----妓女
王八,茶壶----妓院的男性雇员
巡警---警察
女招待—饭店女服务员
跑堂的---饭店男服务员
中人----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
房伢子----房屋交易中介人
学[xiao]买卖—当学徒
邮差-----邮递员
老客---到农村收购农产品的商人
(十四)农田,农活,农具
园子---能灌水种植蔬菜的农田
下地-----去农田劳作
打场----将收割来的庄稼脱粒
耪地——锄地
铁锨[tiexian]---铁锹。
秧子---庄稼幼苗
洋镐----尖镐 十字镐
土了咔---土块
榔头,狼头[Langtou]---头为木制短粗圆木,用于敲碎土块
(十五) 家园与周边的动植物
1.植物类&& 花草树木
花儿---------花
花菇得儿[huaguder] ---花蕾
倒栽柳--------垂柳
树枝儿---树枝
喇叭花-----牵牛花
包指甲花-----凤仙花
曲曲菜----苦菜
马心菜---马齿笕
拉拉秧----茜草
草鸡------母鸡
公鸡------雄鸡
克勒 [kele]母猪
家雀儿 ---- 麻雀
盐袋虎——蝙蝠
拨儿谷[bergu]----(布谷鸟)
老蚧 --& 蟾蜍
蚂蚱[mazha] --蝗虫
担担勾----长腿蝗虫
油蚂蚱-一种蝗虫
马冷[maleng] ——蜻蜓
蚂楞狗---蜻蜓幼虫
刀愣;daoleng] --& 螳螂
唧溜儿[jiliu]--- 知了, 蝉
唧了猴子& -- 脱皮前的蝉
蚂唧柳[majiliu]--- 发嗡嗡声的蝉
瑟[se]----发瑟声的蝉
蝴蝶(儿)---蝴蝶
麦塘[maitang]----水皮上行走能飞,黑褐色长三四厘米
长虫[changchong] ---蛇
蝎虎子,蝎了虎子——壁虎
揲腹[diefu] ----蚂蚁
钱串子,蚰蜒,---蜈蚣
蛐蛐儿------螅蟀
麻贴 --一种毛毛虫,皮肤接触后有刺痛感
曲车[quche]---蚯蚓
屎壳郎----蜣螂
5)鱼虾类& 水生虫
螃盖[panggai]---螃蟹
黄瓜鱼-----白条的一种
重鱼---黑鱼,
虾米,----虾
瓜子[guazi]---鲫鱼
王八---龟和鳖的统称,
肉钻子 --水蛭, --蚂蝗
蛤嬷[hamo]也叫河蟆,河嬷[hemo] ---青蛙
蛤嬷蝌蚪儿[hamokegener]---&
6)家宅附近的野生动物
刺儿猬猬---刺猬
黄鼠狼----黄鼬
耗子---老鼠
(十六)天象,地象,节气
日头---太阳
月儿----月
打闪---闪电
夅[jiang] ----虹
贼星——流星
火烧云----旁晚东方的云被夕照呈红色
扫数星(彗星) 不好的象征
地动 ----地震
发水---河水上涨
发大水---水灾
失火---火灾
风硬---风大
清蒙[qingmeng]--- 清明
当午[dangwu]---端午
八月节-----中秋节
过年----春节
正月节----正月十五
正月正---大年初一
(十七)时间
1.具体的时间
今儿个儿---今天
明儿个儿----明天
后个儿----后天
夜儿个儿---昨天
咧儿根儿---昨天
前儿个儿---前天
大前儿个儿---大前天
黑家——晚上,夜里
晌午[shangwu],[shanghuo]——中午
前(半,门,么)晌儿---上午
后(门,半,么)晌儿---下午
后晌黑儿---傍晚
才刚——刚才
2. 时间数量
直接用具有时间意义的表示
整宿—一夜的时间
整天----从早到晚
用事件从开始到结束过程表示
一袋烟功夫
&&一炷香功夫
&&一顿饭工夫
(十八)地点
1.方向词,上下前后
上头-----上方
下头---下方
前头,头里---前方
后头,后尾[yir]---后方
戗着[qiangzhe] -----反方向
耷拉[dala]--下垂
起(儿)----层(例:两起儿的楼)
3.左邻右舍
借比子[jiebizi] 介比子----隔壁 , 邻居
对门& ---对门,前邻后舍
4.犄角旮旯
疙瘩(简称疙)[gader]--地方
旮旯儿[gala]----- 角落
----&&& 中间儿
边儿旯儿--旁边
5.专用的地方
茅房,茅楼,茅司------厕所
河嶫[heye]---河堤
乱死岗子—--公共墓地
(十九)数量和顺序
一个,俩么,仨么·····,
半拉儿 , 一半儿
叉[cha]---大拇指和食指张开的距离&
一虎---拇指与食指呈圆形的直径的面积
老鼻子---很多
包源儿--- 全部
后引(儿)---后边
第起根(儿)---最初
老嘎瘩---兄弟姐妹里最小的那位。
(二十)形体语言
1. 人体与器官的活动所表示意义不固定,一般视言语环境确定。
眨眼-----默认
挤顾眼--- 私下约定是与非
挤眉瞪眼---卖弄小聪明
咧嘴 ---不要弄错
呲牙咧嘴 --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 不得已而为之
吐舌头 ---& 吃惊
摇头-----不,
点头------是
拍胸脯----自信
拍肚皮---有孕,肚饿
点头--- 民国后传过来的
鞠躬---& 上身向前弯,不得戴帽子
下跪---单腿& 双腿
磕头---叩头&
&磕头有头不触地面,触地面和响头之分,一般磕一个头,大礼是三个
作揖 --- 双手握拳并拢上下移动,一次或多次
举手礼 ---
右手掌直伸抬至帽檐,用于室外,用于军警与学生人群,室内不用举手礼,室内不戴帽。
脱帽礼---&
摘帽子,从稍微摘一摘到完全脱帽,一般是士绅阶层,帽子为礼帽
3.用手指表示数量与顺序
唐山有大牲畜交易市场,做牛马驴骡的生意。交易人为了保密不让他人知道,两人在袄袖中用手指表示价格。歌谣为:一、二、三、四、五、勾九、挠六、捏七、哈八。
握拳伸出食指为一;伸出食指和中指为二;伸出食指、中指、无名指为三;伸出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为四;五指全伸为五;伸出拇指和小指,或者挠五指为六;伸出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为七;拇指食指张开为八;食指伸出前弯为九。
伸拇指为顺序第一 ,伸小指为末。
(二十一)响器语言
响器语言是以响器发出的声音表示的社会约定俗称的意义来告知他人或公众。响器都有各自发出的独特的音响,由于吹打奏的不同,利用声音的高低,节律等表达更为细致的含义。广泛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如商业,教育,宗教,军事,礼仪等活动中。常见的:
哨(鼻儿)---学校里集合列队,体育运动中教练或裁判的指令···
手摇铃铛—-学校里的上课与下课的指令
洋号—-军队的号声,起床,出操···,作战时的冲锋号···
锣--- 呼叫大家注意下面的言语,活动的开场或结束
铴锣—戏剧演出伴奏,瞎子算命 ,锯盆锯碗锯大缸挑子的信具
鞭炮—节日过程或仪式过程中某一阶段开始的信号
梆子---用于打更,买油盐酱醋小贩的信具
拨浪鼓---卖小百货的货郎的信具
换头----剃头的信具
(二十二)与牲畜交际的语言
了了了—召唤牲畜
咕咕---召唤鸡
呼呼---驱赶鸡与鸟类 (主要是麻雀)
赛赛---召唤狗
驾---驾驭时,令马骡等向前走
吁---&&&&&&&&&&&&&&
喔---&&&&&&&&&&&&&&&
向右(外)
咦---&&&&&&&&&&&&&&&
(二十三) 图示和实物语言
用具体的图画和实物向他人或者公众表达信息。有秘密的,交往的双方自己约定,也有公开的,是该地方通用的。前者如日伪时期,街道的墙上有日本军人半身像的“仁丹”广告,胡子后被称作“仁丹胡”,实际上是用作路标。后者如家中添丁,通知邻里。于是宅子门口卦一下方带一铜钱的红布条表示生女,用秫秸皮儿编的公鸡表示生男。清明节扫墓为祖坟填土,坟头用两块土块压上彩色纸条,用以表示家族有后人继承与延续。商业活动中使用更为广泛,如用相片,图画做商业广告。有的是两者的结合,如用小棍做十字架,放在所售的物件上,表示出售。
(二十四)与鬼神交往的语言
人际间交往使用的语言,几乎都可以用于同鬼神的交往。有口语,书面语,
形体语,实物 ,响器等。
术士的咒语,和尚道士为亡者念经。这两种情况民间均不知其内容,见到的只是术士口中念念有词,和尚道士嘴唇微动发出的没有语调又分不清音节和句子的低沉的语流声。至于善男信女的祈求和一般人对吉祥神的召唤等,则用的是一般语言。如儿歌:
“了[le]了了,了了了,打灯笼,发财了,金马驹,家来了。
这是除夕儿童打着灯笼游街时对财神的化身金马驹的召唤。
誓言,唐山方言叫“起誓”,面对上天或手掌置于胸前,如违背承诺愿受上天的处罚,誓词有:
天打五雷轰&&
&断子绝孙&&
不得好死& &养孩子没屁眼
用文字表示的书面语有术士的符,更多的是对联。术士的符外人当然不懂是何许文字与图形,至于对联则流行广泛。如:
灶王爷画像的对联是:上联是“上天言好事“,下联是“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
主要是跪拜,仰天祈祷,丧礼时磕三个头,司仪的口令是: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礼毕,平身。
很多样,如将桃木制的宝剑置于室内墙上辟邪,犹如尚方宝剑,勒令妖魔鬼怪离开。如果把悼念先人的仪式中的物品也归入此类,则对人的各种礼仪物品都可通用
响器语言众多,几乎人世间的响器,都可以用于祭祀。
(二十五) 叫卖声
除被叫卖的物品名称以外,一般还加上一些限定词,使吆喝出曲调来。
咦﹏凉冰哦,谁买人造冰﹏哦
磨剪子勒,抢菜刀
臭豆腐,酱豆腐,韭菜花,辣豆腐
冰棍,败火
冰棍,冰糕,带豆粒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蚰蜒有毒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