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增文堂是一位什么年代的著名书法家有哪些些做品

(10)(32)(6)(39)(4)(2)(23)(33)(1)(11)(4)(29)
新浪博客&&博动心浪教师阅读网&&美文共欣赏
等着你回来
走着走着 他发现
那个好容易走到一起的人
迷路了 在往回走
他想提醒她
可她却固执地以为
自己走在正路上
于是他只好在相识的路口
等她并不时地呼唤她
希望她看到熟悉的标志后回头
尽管他知道这很难
但他仍一如既往等她
远远地呼唤她......
  一个姑娘和一个汉子成了家,姑娘的口味清淡,汉子无辣不欢。
  姑娘常去父母家蹭饭吃。一天,姑娘的父亲做的菜咸了些,母亲一声不响拿来水杯,夹了一筷子菜,将菜在清水里荡一下后再入口。忽然,姑娘从母亲细微的动作里领悟到了什么。
  第二天,姑娘在家做了丈夫爱吃的菜。当然,每一个菜里都放辣椒。只是,她的面前多了一杯清水。汉子看着她津津有味的吃着清水里荡过的菜,眼睛里有轻微的湿润。
  之后,丈夫也争着做菜。但是菜里面已经找不到辣椒了。只是他的面前多了一碟辣酱。菜在辣酱里蘸一下。每一口,他都吃的心满意足。
  为了爱,也为了自己,他们一个坚守着一碟辣酱,一个坚守着一杯清水。他们更懂得怎样坚守一份天长地久,细水长流的爱。
  爱,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和理解。
  有一次,我和几位朋友到江西,晚上住在宾馆,刚刚睡下,突然下起了雷雨。朋友披衣起床,自言自语:“不知杭州下没下雨?”
  我说:“不会吧。”
  朋友叹口气,说:“我老婆特别怕雷,只要雷雨天,她肯定失眠。”
  朋友的电话打通后,我听他在说:“杭州有没有下雨?”接着,朋友说:“那就早点睡,别看那些婆婆妈妈的电视连续剧。”
  他合上手机,对我说:“杭州没下雨。”
  前前后后,通话时间不到一分钟。
  比起恋爱时期的“电话粥”,几十秒的通话时间真是太短了,但是,这几十秒钟,隽永如斯。
  婚姻到最后究竟留下什么?有平平安安的日子,有相扶相助的情感,那是婚姻的大境界。
  婚姻不只是嫁一个男人或娶一个女人那么简单,它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结婚。
  第二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及他(她)的习惯结婚。
  第三个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及他(她)的习惯,还有他的背景结婚。
  处在第一境界的夫妻,婚姻相对稳固。处在第二境界的夫妻,婚姻比较稳定。处在第三境界的夫妻,很少见到有离婚的。
  在这个世界上,那些白头偕老的人,一生基本上都结三次婚。
  第一次是在饭店里,在亲朋好友的恭喜和祝福中,与一个自己所爱的人结婚。
  第二次是在家里,两人经过几年磨合,互与对方的习惯结婚。
  第三次是在家族里,与对方的各类的亲情结婚。
  第二次和第三次结婚与第一次相比,有很多的不同。没有隆重的婚礼,也没有亲朋好友来祝贺,唯一在场的是双方的默契。
  真正的婚姻,往往都是发生在最后的两次。
  现在好多人结婚两三年就离婚了,如果仔细的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原因就是没有把自己的婚姻从第一重推入到第二重境界。
  大家都知道,沸腾的水能杀灭细菌。热恋和沸水一样,也能杀灭当事人身上的缺点和不足。
  那些热恋中完美无缺的白马王子和小鸟依人的姑娘,进入婚姻这杯不温不火的水之后,缺点和不足会像细菌一样重新回来。
  这时你必须跨入婚姻的第二重境界,和他(她)的习惯结婚,接纳和包容他(她)的缺点和不足。否则,婚姻之花就会因为根系过浅而枯萎。
  那些本来是非常恩爱的一对,就很少有人把离婚挂在嘴上。在心理上,他们已接受了对方性格中的不足。有的甚至还把对方的这种不足变成了自己的一种关怀。
  这时的婚姻是甜蜜和温馨的,呈现出的最大特点是宽容和互补。
  然而,婚姻的温馨并不能代表婚姻的稳固。稳固的婚姻还需要第三次升华,那就是与对方的各类亲情结婚。
  也就是说,把你对他(她)一人的爱扩展到他的父母和亲友,并且在这种爱中,对婚姻有了智慧的领悟:你的另一半不但属于你,他(她)还属于他的父母和朋友,甚至还属于他(她)自己,婚姻一旦进入这种境界,也便进入禅定的状态,想分开都非常难。
  在爱情的世界里,许多男人往往误解婚姻就是娶一个女人,而忽略了还要娶过来女人自身的追求,以及女人身后的背景。
  许多女人误解婚姻就是嫁给一个男人,而不知道还要嫁给这个男人的习惯和性格,以及这个男人背后的家族。这种认识上的错误,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看到了不少破碎的婚姻。(来源:网上&
作者:涂若水)
  为了与海外阅读市场作一番对比,调查了美国亚马逊网站上的“2013畅销榜”排名前25本图书类别发现,其中非虚构类图书10本,小说类8本,经济社会类4本,科技类2本,青少年童书类1本。这与“2013中国好书”书单中非虚构类4本,小说类4本,经济社会类8本,科学类5本,青少年童书类3本,艺术类1本的构成相比,在结构上有着明显差异,最大的区别便是“2013中国好书”中经济类和科技类所占的比重远远超过同类图书在美国亚马逊网站销售榜中所占的比重。
  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郏宗培说,这份书单掌握了社会阅读的动向,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内心的追求方向,在出版界具有标杆性、榜样性的作用。
  从主办方了解到,这25本“2013年中国好书”是主办方在2013年度全国出版的40多万种图书中,海选出500多种精品图书,再经过严格周密的程序,由专家学者评选出最后的25种。
  值得一提的是,评选过程中参考了2013年全国32家图书出版机构的好书榜、47家报刊杂志好书榜、15家门户网站好书榜,并结合开卷、新华书店、各大网络书店的销售数据,最终得出结果,因此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代表性,可以说折射出了在过去一年中中国读者的阅读趣味。(来源:文汇报/中国上海网)
“年中国好书”入选图书
《繁花》作者:金宇澄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梁庄记》作者:梁鸿 花城出版社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作者:丁午 人民美术出版社
《带灯》作者:贾平凹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作者:厉以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正道沧桑》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 北京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我爱平底锅(不一样的卡梅拉手绘本)》作者:[法]克里斯提·约里波瓦文著,[法]克里斯提昂·艾利施图,郑迪蔚译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科学外史》作者:江晓原 复旦大学出版社
《苦难辉煌》作者:金一南、徐海鹰 海峡书局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作者:成思危、厉以宁等 人民出版社
《丁丁当当》作者:曹文轩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毛泽东年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央文献出版社
《苏共亡党二十年祭》作者:黄苇町 江西高校出版社
《洪业传》作者:[美]陈毓贤 商务印书馆
《南画十六观》作者:朱良志 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边风景》作者:王蒙 花城出版社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作者:程浩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作者:[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徐尧、李哲民译 中信出版社
《等一个人咖啡》作者:九把刀 现代出版社
《大数据时代》作者:[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 浙江人民出版
《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作者:[美]胡迪·利普森、梅尔芭·库曼 中信出版社
《拥抱绝望》作者:幾米 海豚出版社
《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作者:[韩]朴槿惠 译林出版社
《只有医生知道》作者:张羽 江苏人民出版社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作者:钱文忠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
人民美术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
&&&&北京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我爱平底锅(不一样的卡梅拉手绘本)
[法]克里斯提·约里波瓦文著,[法]克里斯提昂·艾利施图,郑迪蔚译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苦难辉煌: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从哪里来?
金一南、徐海鹰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成思危、厉以宁等
人民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毛泽东年谱()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央文献出版社
苏共亡党二十年祭
江西高校出版社
[美]陈毓贤
商务印书馆
南画十六观
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边风景(上下)
花城出版社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
&&&&徐尧、李哲民译
中信出版社
等一个人咖啡
现代出版社
大数据时代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
[美]胡迪·利普森、梅尔芭·库曼
中信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
[韩]朴槿惠
译林出版社
《只有医生知道!1》
江苏人民出版社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
江苏文艺出版社
实体书店之殇
  几天前,《人民日报》曾以《一封来自书店的结业信》为标题,刊登了广东中山「万有引力」书店给书友们的一封告别信。中山,不正是诗人阮章兢的家乡吗?两周前我们应邀出席阮老百年诞辰纪念会,获赠的图书中,除了纪念文集《永远的阮章竞》和首次面世的阮老回忆录《故乡岁月》之外,还有一本中山市政协办的季刊《和》。细读了这本图文并茂的刊物,颇让我们为阮老家乡的快速发展而高兴……然而令我们不解的是,五桂山下,兰溪河畔,那座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又深得改革开放之利,而使经济飞速发展的城市,怎么也竟容不下这么一家经营八年多的颇有口碑的民营书店呢?
  以我们熟悉的北京来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除国营的新华书店外,还有「三联」、「平明」、「新潮」、「五十年代」等民营书店,它们各具特色,共同繁荣着新中国图书市场。后来,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民营书店消失,变成了清一色的新华书店,原各民营书店的特色也随之消失。「文革」更是文化的劫难,书店里除了「毛选」、「样板戏」,鲜有可读的文学作品。「文革」后,图书倒是丰富了,但不知为什么,一架架图书都被柜台隔开,读者购书不能自取,只能站在两三米外,费力地辨认着书脊上的书名,求服务员取下递给你。如果换了两三本还没有买,那不屑的脸色常令人心堵。这多半是一家独大养成的恶习……记得那时我们才从黎巴嫩离任回国,黎巴嫩是纪伯伦的故乡,即使是战乱,书店的书架前,依旧挤满读者。对国内书店这种「衙门」式的作派很是不满。后来,忽听说西单附近新开了一家开架售书的民营书店,我们慕名寻去,古色古香的门脸上挂的「三味书屋」的匾额,令人想起鲁迅幼年读书的地方,感到分外亲切。店面不大,环墙四周书架上的图书,不仅可以自取,还可以从中间条桌上的暖瓶里倒一杯水,坐下静静地看,不必顾及店主不悦的眼色。店主李世强先生告诉我们,「文革」中,他有幸同老作家聂绀弩关在同一间牢房达五年之久,在聂老的感召下,他总想着为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出一点力。出狱后,赶上政府鼓励私人自主从业的政策出台,便在聂老遗孀周颖女士、作家萧军、楼适夷及鲁迅公子周海婴等支持下,和妻子刘元生一起自筹资金,因陋就简,办起这小小书屋。这是继五十年代之后北京出现的第一家民营书店。看看架上的图书吧,这里有当时流行的《第三次浪潮》、《大趋势》,有《飘》、《汤姆叔叔的小屋》,有张洁的《沉重的翅膀》、舒婷的《致橡树》……国营书店因「经济效益」不愿进的书,读者只要登个记,他们也千方百计寻到。而那时街头巷尾处处泛滥的诲淫诲盗的「地摊书」,即使「畅销」,他们也拒之门外。正由于他们坚持继承鲁迅作风和邹韬奋先生创办「生活书店」的传统,倡导人情味、文化味、书香味这新「三味」,开业短短时间,便口口相传,备受爱书人的欢迎,也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一些学生、教师、记者常利用工余时间志愿去帮忙。出于对他们精神的感念,我们除帮着介绍熟识的出版社为他们提供便利,还连续写了《新「三味」》、《一杯清水也感人》的短文,分别发表在《北京日报》和《人民日报》上。在看望老诗人老作家臧克家、姚雪垠时,他们提及报上的小文,我们也乘机代「三味书屋」向他们索求墨宝,两位老人也都兴致勃勃地铺纸挥毫,支持这「新生事物」……后来,我们又奉调出国工作,待重返北京已近乎十年之后了。这期间,北京各处又陆续建起了「风入松」、「万圣园」、「光合作用」、「单向街」、「第三级」……等等民营书店、书城,其中不少已成为各城区知名文化产业「地标」或名片。由于多了竞争,官办书店也一改旧日「衙门」作风。那时,北京城区也正激速扩展,我们也从东二环边的三里屯迁居北五环附近,四周比肩而立的写字楼、商厦、KTV、餐饮一条街……应有尽有,唯独没有书店。想买书还得换几次公交车进城去买,年纪大了,跑不动,也耗不起那时间,地坛书市,便成了我们「文化赶集」的唯一去处。那时,电子书、「网购」等还没来抢夺实体书店的风光,所以邮局插空补缺搞「创收」,将大厅的一角用来售书。只是销售的大都不是我们需要的。不过,也有例外,有学友推荐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但市内各书店根据相关部门通知都下架了,而我们却在那家邮局淘到一本「漏网之鱼」……
  后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市场化竞争的加剧,喧嚣、虚浮,商业化的空气雾霾般充斥?整个社会,冲击着人们传统理念与社会生活。为了「不输在人生起跑在线」,从小学,不,从幼儿园起,就硬给孩子背上沉重包袱。微博,短信,电子书带来的闪阅读,浅阅读等阅读方式,及时尚、养生、求职,官、商场角斗,「狼爸」、「虎妈」类期望子女成龙成凤的图书,麦当劳快餐似的,迅速挤兑了严肃书籍市场。「网购」的兴起,更给了势单力薄的民营书店致命一击。在这场生死存亡的博弈中,「风入松」、「光合作用」、「单向街」等等实体书店,大都风光不再。有的因急速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有的如中山市的「万有引力」一样,因租金、运营开销上涨,无力支撑。其余的也不得不更换经营理念,像前些年我们家附近那家跨行搞「创收」的邮局那样,营销咖啡、茶点、音像、时尚小饰物。也有的「入盟」或为别家商行吞并成为附属品……至于「三味书屋」,我们自离开后便未再去过。听说由于修建地铁已迁到佟麟阁路与长安街交叉处的一幢二层小楼,一层是书店,仍以人文、历史、社科类图书为主;二层是茶座,也常举办文艺沙龙、图书首发式和讲座。依旧受到一批将它视作「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的顾客们的拥戴。我们每每乘车经过西长安街,总不期然地把目光投向那里,送去我们默默的祝福……
  广东中山“万有引力”书店的“告别信”中说:“纸质书渐行渐远是不争之实,但还有那么一群人喜欢手指摩挲着书页和在书架间穿行的感觉”。正是他们的支持,才让书店坚持到现在。而如今,那增加了近四成的租金,竟成了压垮这匹已经艰苦支持了八年多的疲惫不堪的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人民日报》在转发时,感慨地评述说:“不管万有引力书店何去何从,我们都将为‘告别信’中既深且凉的吶喊:‘阅读不死!’所感动……”我们相信大多数读者也都会有这般感慨的。据业内人士告知:整个出版行业的净利润,约占图书订价的百分之四,实属“微利”产业。以西单图书大厦这个全国图书销售业的龙头企业为例,一年图书销售额约三至四亿元,而北京稍大一点的超市,在元旦、春节促销期间的销售额动辄过亿。难怪有一家商企,想增添一些文化韵味,和几家出版社签订合作协定,经过实践之后,方知“卖书太辛苦,不挣钱”,勉强挨到合同期满,便“握手相揖别”了。毕竟,书籍不同于其它商品,即使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也通过立法规范市场,避免无序竞争,而非简单地抛向市场。据权威部门不久前发布的《二○一三年出版物发行产业发展报告》指出:尽管“在业态结构上,网上书店和电子商物企业增长迅猛,但实体书店依旧占整个出版物零售市场的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这说明即便在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电子网络已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情况下,自造纸与活字版印刷术发明,开始用纸质书为载体,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传统起,大多数人仍保持着“喜欢手指摩挲着书页的感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阅读习惯。或许正因如此,“万有引力”“告别信”中,发出“阅读不死!”的吶喊,才更显无奈与悲凉。我们难以想象在“万有引力”消失之后,中山市的爱书人真的再也无法在身边选购到从他们那座小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前辈诗人阮老的《漳河水》、《白云鄂博交响诗》、《晚号集》等脍炙人口的诗集了吗?
  令人欣慰的是,实体书店面临的窘境,已越来越多地引起各方人士的关注。著名作家张抗抗连续三届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减免实体书店税收的提案,她说:“实体书店是文化场所,感受到的文化氛围,是网上书店无法代替的。”去年十二月,国家出台了实体书店减免增值税的政策。而对实体书店综合性扶持政策,包括制订图书交易法规,调整对实体书店专项资助标准,民营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注册等等,都已在研究中。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虽只短短六个字,其含义与涵盖面既深且广。因为“全民阅读”的实施与养成,是判断与衡量民族精神状态优劣和国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需要政府及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参与,努力营造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良好环境和保障全民人人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与条件。这无疑更像一缕春风,为我们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建设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也为仍在困顿中坚守的民营实体书店的经营者和钟爱纸书的读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原载《大公报》作者:彭龄
折断的玫瑰
  幼儿园玫瑰花开,娇艳欲滴。早晨,六岁的小女孩摘下一朵,从容地往外走,恰好被校长看见。校长认为不该随便破坏花草,就问:“孩子,你为什么要摘花,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我告诉邻居的老奶奶,学校里开了很美的玫瑰,奶奶很想看,可她病得很重,走不动,我现在摘下来给她看,看过后再把它送回来。”
  小女孩有天真善良的童稚之心,可她的行为违反了校规,从科学上说,摘下的玫瑰送回来也不能复活。如果你是校长,是教育孩子即使好心也不能损害公物,还是教给孩子一点植物学常识,或者再摘一朵玫瑰奖励她?请不要轻率地下结论,因为结论背后隐藏着你对教育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会传递给你的学生,影响她未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现实秩序、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之间,究竟哪一个更重要?
  前不久,旧金山市在上万名志愿者配合下,倾全城之力,帮患白血病的岁男孩圆了做蝙蝠侠拯救世界的梦想,用行动给出了属于他们的答案。
  易地而处,有多少像一样大的孩子,还没来得及做蝙蝠侠的美梦就进入了奥数提高班?有多少试图为老奶奶摘一朵玫瑰的孩子,在校规校纪和生物学常识面前缩回了小手?有多少学生阅读“四大名著”只是为了积累应试写作素材?又有多少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仅仅是为找到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
于是我们看到,中国的青少年儿童穿着整齐划一的校服,井然有序地坐在教室里,在校长、老师(当然还有家长)齐心合力下,提前知道了这个世界的真相:老奶奶看不到玫瑰花不会死,但玫瑰花摘下来就会死;蝙蝠侠是骗人的,没人会帮你圆这种不切实际的梦;考试成绩是检验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因为名牌大学才是身价的象征......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逻辑:用基于现实秩序的功利主义和基于科学理性的实用主义主导教育,重视“有用之用”,轻忽“无用之用”。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在追赶世界的脚步,以嗷嗷待哺的姿态学习西方发达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制度,我们的价值判断优先了物质,滞后了精神,稀释了情感,丢失了传统——尤其是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继承和重建。反映在学校教育中,就是人本主义的消隐和人文教育的缺失。(转者注:本博此稿有删节,原文请看光明日报)
作者:李煜晖&
来源:光明日报
丢了的自我
  小时候,社会系统和自我系统是一体的,我们做的,也就是我们想的。
  但是慢慢的,社会我和自我开始分离,因为他们会进入这样一个社会。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你跑去告诉妈妈,我得了分,妈妈很高兴地摸摸你的头,说真是妈妈的好孩子,妈妈爱你。
  第二个月你跑回去,说妈妈我得了分,妈妈说你还好意思回来?我没有这个不争气的东西!
  我的自我说:我想要妈妈的爱。
  社会我马上回答:那我就需要一个好分数。
  他们两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妈妈爱好分数,跟我没有什么关系。
  你的第一份工作,你出门遇到陌生人递过去名片:经理。对方说经理您好您好,快请进。
  你的第一份工作,你出门遇到陌生人陌生人递过去名片:助理。对方说助理你好你好,你先等一下。
  你的自我说:我想要受尊重。
  你的社会系统我回答:那就需要去当经理。
  他们俩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是经理受人尊重,跟我没有什么关系。
  终于有一天社会我对自我说:你怎么搞的?我们俩一起出去混世界,结果每次都和你没有什么关系!不如你不要出来了!
  自我于是伤心地回到家里,发誓再也不出门。
  自我于是就这样慢慢萎缩,社会我也就这样越长越大。在未来的日子里,社会我获得了妈妈的“爱”、亲友的认同、社会的尊重,获得了女朋友和经理的名片,但是却总觉得内心空空的。虽然他拥有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他却丢掉了自己的幸福系统,不懂得兑换幸福了。因为他很少获得过来至自我的礼物:内心的激情、动力、充实和宁静。
  我们很听话地长成为一群有脑无心的人,一群有逻辑没情感的人,一群讲高度不讲尊重的人,我们长成为别人要求的样子,并且以此为荣,就这样,我们把自己弄丢了。
毛泽东的十大气质
  气质,语出宋代张载《语录钞》“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素质、内在修养的外在行为的总和,一般是指人的个性特点、风格气度。人的气质是先天与后天的统一,内在与外在的统一,率真与理智的统一。
  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的天资特别是他经过长期革命实践的磨练,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气质,对指导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特殊作用,也影响和感染了几代中国人。
  对毛泽东的气质可以作如下的探讨:
  一、英雄气质。毛泽东的英雄气质可以说是他特征最为鲜明的气质
  无论是广大人民群众、毛泽东的战友抑或是他的敌人,都不能不承认毛泽东身上存在的这样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毛泽东的英雄气质可以用英姿焕发、雄才大略、雄视天下等等词语来表达。还在毛泽东十三岁就读东山学堂时,一首“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就呈现出一种少年豪气。他在重庆谈判期间发表的《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不知令多少人折服。据李银桥《走下神坛的毛泽东》回忆,毛泽东转战陕北期间,当他率领300人同百倍于己的国民党部队在陕北捉迷藏时,竞敢于冒险同追捕他的国民党部队相向而行,大有十万军中探囊取物的气概。抗战后期,美国向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一时间全世界“谈原子弹色变”,延安的《解放日报》也在头版报道了这一消息。毛泽东得知后,立即将《解放日报》负责人叫到窑洞进行严厉的批评。他知道原子弹的厉害,他更知道信心的重要。此后,他多次谈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1947年6月他转战城南庄,国民党飞机投下炸弹,在尚未爆炸一些人连拖带拽拉他进防空洞时,他偏要指着丝丝冒烟的炸弹说“还可以打两把菜刀嘛”。这就是充溢着英雄气质的毛泽东,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三大战役后,卫士给他梳头,发现他头上生出一根白发,他幽默地说:“打了三大战役,害得我白了一根头发。”毛泽东的英雄气质,坚定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信心,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柱石。
  二、天下气质。天下气质就是胸怀天下,忧乐天下,以天下为己任
  如果说英雄气质反映的是一种豪气,天下气质则是在英雄气质基础上又平添了一种境界,一种责任。项羽是英雄,但他的境界定格在“不能锦衣夜行”上;梁山好汉是英雄,但他们的境界定格在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上;唐宗宋祖是英雄,但他们的境界定格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上;毛泽东的境界,是追求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追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青年毛泽东辞别父母留下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诗,充分反映了毛泽东从小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抱负。还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他就发出“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的呼声。此后,从上海建党到安源罢工,从农运讲习所到挥师井冈山,从反围剿到长征,从抗战胜利到解放全中国……这一切,原动力都是毛泽东的“天下气质”。天下气质的背后是担当、是境界、是责任、是胸襟,也是对大势的把握和驾驭。毛泽东的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气质同他的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三、求真气质。“求真”就是追求事物的本源,就是在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
  求真气质是毛泽东从小养成并在求学和以后的革命实践中日益鲜明的气质。学生时代,在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等各个主义的选择中,他认定了中国革命的出路,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苏联十月革命通过城市暴动取得胜利,实践证明是成功的。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照搬苏联经验,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无数次失败的教训,促使毛泽东不断思考和探索,寻求中国革命成功的道路。秋收起义的目标本来是打长沙,这是上级的指示、中央的决定。但在如此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打长沙无异于以卵击石。“求真气质”促使毛泽东进行新的思考,寻找新的目标,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继之开辟了中央苏区,并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长征中,面对左倾错误路线指挥下红军遭受的挫折,“求真气质”促使毛泽东在担架上,在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直至遵义会议上不断力争,使中国革命重新走上正确轨道。抗战中,面对“亡国论”“速胜论”等思潮,“求真气质”促使毛泽东冷静分析中日力量对比,从战术到战略,从军力到人心,从国内到国际,最后以一篇《论持久战》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理论基础。“求真气质”贯穿了毛泽东的一生,甚至包括他后来的失误。失误,也是他在“求真”,是他“求真”的代价。
  四、善事气质。善事包括善学、善思、善谋、善断、善处(处理实际问题)等多个方面,它反映的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力,一种超越于“自发”的“大自觉”
  善学,毛泽东一生手不释卷,从政治、历史、文学、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善学”不仅指“学”,更包括“善”。毛泽东的“善学”就是善于从各类书籍中吸取他人的智慧。他从《水浒传》《三国演义》中启发出军事斗争的灵感,从《资治通鉴》中学习到治国的经验,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学习到立场、观点、方法。这些是读有字书。他还善于读无字书。还在湖南一师的时候,他就多次和同学好友结伴“游学”,从现实生活中增长知识和智慧。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他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相结合,不拘泥、不刻板、不教条,学用结合,学用相长,真正是学到了家、学到了真谛。善思,他思维开阔,或纵情于天地万物之间,或驾驭于古今风云之上,忽天马行空,忽独辟蹊径,常常能想别人所不能想,思别人所不能思。他的思维大到政治上把地球“裁为三截”,小到从科学上认定“基本粒子”还可再分。1977年,在夏威夷召开的第七届世界粒子物理学讨论会上,美国著名微粒子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提议,把科学家新发现的构成“夸克”和“层子”的更基本的粒子命名为毛粒子(Maons),以纪念毛泽东。这一提议被大会通过。这个提议的起因是,1955年,毛泽东同钱三强等人曾有过一段对话。毛泽东问:“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吗?”钱三强回答:“是这样。”毛泽东又问:“质子、中子又是什么东西组成的呢?”这一问把这位科学家问住了,因为当时世界上认为,质子、中子是最小的基本粒子。停了一会儿,钱三强说:“根据现在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也是最小的,不可分的。”毛泽东微笑着说:“从哲学的观点来说,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原子、中子也应该是可分的。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嘛!你们信不信?”“你们不信,反正我信。”后来,毛泽东当着于光远和周培源的面又提起这件事,并引用了庄子《天下》篇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说法……在国际科学界,有用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科学概念的,也有用发现者的名字命名新的科学发现的,但几乎没有用政治家的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是一个例外。善谋,毛泽东的善谋表现在对复杂矛盾的判断上,表现在跳出局部范畴的大视野大思路上。在军阀割据中,他认为军阀与军阀之间的“几不管地带”,正是给中国革命发展留出的空间,并借此谋划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中,他思考新的世界划分方式,改变了传统利益格局中东西两大阵营的划分,谋划出“三个世界”的理论,彻底打破了原有世界格局。善断,是基于对复杂事务的深刻判断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胆略,一种魄力。毛泽东的善断表现在每当革命处于危亡时刻,在他人无法找到出路的时候,他总能及时提出自己独到的主张并大胆决断。遵义会议后,面对敌人的四面围堵,毛泽东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决断,指挥红军四渡赤水,甩开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是当时红军指战员的心声,也是对毛泽东“善断”的由衷感佩。善处,即与人共事的能力。毛泽东一生面临各种复杂情况,国际怎么处,国内怎么处,与敌人怎么处,与朋友怎么处,与自己的同志怎么处,顺利时怎么处,不顺时怎么处,处于多数的时候怎么处,处于少数的时候怎么处,他都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他的一句名言是: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这不啻于“善处”的最好诠释。
  党内有“善学”者,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成了教条主义;有善学善思善谋者,但由于种种原因,缺少善断的魄力和善处的能力。由于“五善”兼具,使得毛泽东成为全党公认的领袖。这不是偶然,而是全党在革命斗争选择中的一种“必然”。
  五、自信气质。自信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一种坚定的自我价值体现
  毛泽东自信气质贯穿一生。他曾多次引用少年时期的诗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用以倾述自己的志向,表达自己的自信。如果说青年毛泽东的自信是一种志向和责任,那么参加革命后,实践斗争的锤炼又使他增加了一份能力和智慧。因为他找到了施展抱负的舞台,就是农村根据地;找到了在这个舞台上演出大剧的功夫,就是武装斗争;找到了这出大剧的脚本,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1945年,在风云莫测、险象环生的背景下,毛泽东毅然应老对手蒋介石之邀到重庆谈判,坦然赴之,从容应对,平安归来。试问,此举非大智大勇者焉能处之,非充分自信者焉能为之?毛泽东的自信气质表现在革命实践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上,他坚信“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生活上,他畅游长江吟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毛泽东的自信不是自我的盲目乐观,而是源于他对人类历史发展根本规律与最终归宿的洞察,源于他对社会矛盾的深入了解和精确判断,源于他为了崇高理想置生死于度外的大智大勇。他的那句“当着天空出现乌云的时候,我们就指出,这不过是暂时的现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
  六、率性气质。“率性”是一种“真性情”,是一种自我情感的天然流露
  毛泽东是一个本真的人,处处表现出敢爱、敢恨、敢为、毫不做作的率性。毛泽东喜欢游泳。赫鲁晓夫来访,本来是一场十分正规的外事活动,毛泽东却拉着赫鲁晓夫套上救生圈去游泳池里“会谈”。尼克松来访,本来这是惊动世界的大事,毛泽东却要和尼克松谈哲学问题,“正事”告诉他“同总理谈”。毛泽东的率性气质更多地反映在生活上。据警卫员回忆,1958年,毛泽东在上海看《白蛇传》看得入迷,他看到法海阻挠白娘子、许仙成婚时,在剧场当场站起来指责。当时由于他肚子大看演出时松开了皮带,以至于裤子掉了下来,害得警卫员急忙帮他提裤子。演出结束同演员握手时,毛泽东用两只手同“青蛇”握手,用一只手同“许仙”和“白蛇”握手,却没有理睬“法海”。毛泽东的“率性”很难用“好”和“不好”,“对”和“不对”来解释。毛泽东就是毛泽东——只能这样理解。
  七、幽默气质。幽默是一种寓含着“哲学思考”的乐观人生态度,是严肃话题的诙谐轻松表达
  毛泽东可以说是语言表达大师,通过他的幽默气质,常常把复杂、紧张、刻板的问题简单化、趣味化,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1929年他为红四军制定《教授法》时曾特别提出“说话要有趣味”。在谈到和朱德的关系时,他风趣地说:“你是‘朱’,我是‘毛’,我是你身上的一根毛,没有朱,哪有毛?”一句幽默的笑谈道出了两人的深情厚谊。日,华北联大举行开学典礼,校长成仿吾请毛泽东作报告。毛泽东在演讲中说:“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像和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出发(当时联大将迁到抗日根据地去)上前线,我也赠给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在这里,毛泽东引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神话故事,借题发挥,十分精练地将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概括成“三件法宝”,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1945年国共和谈期间,重庆各界邀请毛泽东演讲,突然有人提出:“假如此次和谈失败,国共再度开战,毛先生有无信心战胜蒋先生?”毛泽东机智巧妙地回答:“至于我和蒋先生嘛!蒋先生的‘蒋’字,乃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了一棵草,他不过是一位草头将军而已。我这个‘毛’字,可不是毛手毛脚的毛,而是一个反‘手’,反手即反掌。意思就是代表大多数中国民众意愿和利益的共产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易如反掌。”此言一出,掌声雷动。毛泽东就是这样经常不经意间运用“幽默气质”的“四两”拨开压顶的“千斤”。
  八、倔强气质。倔强就是性格的刚强不屈
  它展示的是一种执着,一种坚韧,一种毅力。在革命事业上,毛泽东一生克服了许多困难,从参加建党到秋收起义、到井冈山、到长征、到陕北直至“北京赶考”夺取全国胜利,经历了许多的曲折和危险,但他始终矢志不渝,从来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从已知的文字记载和毛泽东大量诗词文章中都可见到他的刚强,也可透过刚强看到他的倔强。论资历,毛泽东是党的“一大”代表,早期曾经做过党内事实上的二号人物,但后来又多次降职,甚至被误传“开除党籍”。毛泽东几度沉浮,但都不曾灰心丧气。可以说毛泽东身上的巨大能量和对理想目标追求的意志力是常人难以比拟的。革命期间,有的人害怕了,有的人逃跑了,有的人叛变了,而毛泽东却始终思考着、坚持着、战斗着,这当然主要是毛泽东的历史责任感,是他的革命理想和信心的支撑,同时也是他的倔强气质使他能做到不妥协、不屈服。毛泽东革命斗争中如此,生活上也是如此。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毛泽东从小就越摧越坚,越压越硬。13岁时,因为同父亲发生争执,父亲要他下跪,他就威胁要跳池塘,最终以“一膝下跪”达成妥协。毛泽东喜欢挑战别人没有做或者不敢做的事情,他不听劝阻游长江、游湘江、游珠江,他还要游黄河,还要从头至尾考查黄河,甚至还要到密西西比河游泳。这些都反映了他敢于挑战一切的刚强和刚强中透出的倔强。
  九、风雅气质。毛泽东一生饱读,成就了他的风雅
  毛泽东手不释卷、信手拈来,他的风雅不是矫揉造作,不是附庸风雅,而是真本性、纯天然的风雅,是大气度、雄万端的风雅。毛泽东一生创作诗词百余首,既有“我失娇杨君失柳”的柔肠,又有“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既有“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浪漫,又有“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慨叹。每一段柔肠、每一段豪情无不透视出他的风雅。人们最为叫绝的词作《沁园春·雪》,以其撼动山河、摇曳历史的气势,不但打赢了国共两党的文坛政治大战,而且成为中华诗词宝库中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千古绝唱。据回忆,毛泽东早年在湖南安化拜访一位老先生时,老先生写了一副上联摆在桌上:“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毛泽东随即写出下联:“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其语中的内涵让老先生顿然亲近有加。在井冈山革命处于低潮时,当行军打仗人困马乏,吃不上喝不上许多人悲观失望时,毛泽东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用诗一样的浪漫语言预言革命高潮的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一生不但创作了大量诗词,而且留下了许多墨宝,成为近现代攀上狂草高峰第一人。1999年新世纪来临之际,《中国书法》杂志和几家媒体举行了一次评选百年十大书法家的活动。通过专家评选和无记名投票,毛泽东被列为第五,列吴昌硕、林散之、康有为、于右任之后,与沈尹默并驾,排在沙孟海、谢无量、齐白石、李叔同之前。郭沫若诗赞毛泽东“泰山北斗,诗词余事”。诗词是毛泽东的余事,书法对于毛泽东就是余事的余事了。
  毛泽东的风雅来自于他的浪漫情怀和高度自信,来自于他的文学功底和人生驾驭,这种风雅是黑暗岁月里民众看到的天边朝霞,是枪林弹雨中人们嗅到的战地黄花。
  十、平民气质。毛泽东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一生保持平民本色
  还在毛泽东幼年的时候,他就同情弱者,乐于助人。一次毛泽东的父亲买猪,并付了定金。等毛泽东去赶猪的时候,猪价上涨,毛泽东感到心里不安,自作主张退还定金,觉得不应“赚心灵不安的钱”。工作中,毛泽东也许是平民气质使然,他一生倡导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经常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向下级学习,先当学生后当先生。这种平民气质使他能体察下情,了解实际,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反对本本主义》《兴国调查》等大量著作,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毛泽东的平民气质表现在生活上,他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反感戒备森严、警卫重重,把自己和群众隔离;他更反对走形式,讲排场,比如众所周知的他最爱吃的就是“红烧肉”,最爱穿的就是“布鞋便装”。他生活上不讲究,衣服破了可以补一补再穿,走路累了捡一根树枝可以当拐杖。毛泽东平民气质的本质是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一份子,和广大的劳动者打成一片,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体会他们的温饱冷暖。他的每一次握手、每一次交谈、每一个玩笑,平民气质都使他赢得人民更多的尊敬和爱戴。今天,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时候,我们从一个特定的角度研究毛泽东的气质。作为中华民族优秀分子的代表,毛泽东的气质可以说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从一般性讲,毛泽东的气质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与传统美德;从特殊性讲,毛泽东的气质展示了个人的独特魅力和人格风采。毛泽东特有的气质同他的革命理想、革命理论、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使其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可否认,毛泽东后来的失误,除了其他原因以外,同他的个人气质也有一定关系,但孰重孰轻,毋庸置疑。如果不怀有偏见,都应当承认毛泽东的气质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特殊法宝”。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但他是一位二十世纪的伟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伟人定位越来越将被历史所证明。而毛泽东的气质,在一定意义上成就了这位伟人。
原载:光明讲堂&&&
主讲人:唐双宁
余秋雨:从审美到审智的“断桥”
忏悔名义下的野蛮
审美价值和“硬伤”
19961408221995282199612091996219955384
滥情、抒情逻辑和“偏见”的关系
1995298-102199611998319991132
115200064765
1995298-102
19961253-262
19998167252
199221998921
人文意象和余秋雨式的话语重构
激情和冷峻的张力
  平时我给领导当司机,难得周末开着自己的车接老父亲来家中团聚。因为公路比较窄,路面又有些坑洼,在超车的时候,我把方向盘打得比较猛。父亲是名老司机,一看我开车的动作,立即产生了不满,他对我说:“你这样开车是不对的。”
  我问父亲怎么不对,父亲说:“你的方向盘把握得不对。”我笑了,告诉父亲:“我领驾照已经有好多年了,开车从来没有出过一次事,方向盘怎么就把握得不对了?”父亲批评我:“你小子别自以为是,有没有想过坐车人的感受?像你这样的司机,不合适给领导开车。”
  我心里有点不服气,让父亲给我说得具体点。父亲说:“方向盘的作用是掌握方向的,正常驾驶的时候,只要用手扶着,别让轮子改变方向就行。你把方向盘握在手里,不管路况有没有问题,都小幅度地来回摆,把汽车开得像船在水里一样摇摇晃晃,坐车的人能感到舒服啊?”
  我不以为然地说:“开着自己的车,顺着前方冲,有一种飘逸感,舒服得很啊!”父亲瞪了我一眼说:“方向盘在你手里,你替坐车的人想过没有?自己感觉很飘逸,坐的人可被你吓坏了!”我想了想,觉得父亲说得还是有道理的,便尴尬地点了点头。
  父亲继续说:“对面来车的时候,要互相让着。不要争着跟人家抢道。超车的时候,更要看清对面来车,别造成三车并道的现象。不要只盯着车前头几米远的位置,一定要看到远处的路况。这样遇到异常情况,可以提前处理。像你这么猛地开车,看到路中间一个坑洼,快到跟前了才一打方向盘绕过去,绕不过去就踩一下刹车。即使避开了坑洼,坐车的人不舒服不说,也容易损坏车子。记住,当车子在路面上正常行驶的时候,方向变化最大角度不能超15度,尽量不要用刹车,用油门自然加减速,这样车子开起来才能平稳。每一次加减速都尽可能自然,坐的人才能感觉不到异常。像你又是大方向摆动,又是大脚刹车,坐车的人心惊肉跳的,感觉能舒服吗?车速正快的时候,你要是猛地把方向盘打死,来个90度的大转弯,你非得翻车不可!”
  我听得脊梁沟里直冒冷汗,回家仔细想想父亲的话,觉得父亲说的不仅是开车,也是在说做人做事的道理。平时开车的时候,我经常听到领导感慨:“我们要让老百姓享受到改革的红利,又要照顾各个阶层的利益,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我觉得我的老父亲虽然没有领导那么高的眼界,但这个道理像父亲这样的老百姓也懂。
来源:《东方早报》作者:邵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书法家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