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歌德头骨有什么好看的侦探片片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发现歌德德国学者对自然研究家歌德的研究
discover goethe the study of goethe as a.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发现歌德德国学者对自然研究家歌德的研究
discover goethe the study of goethe as a nature researcher by german scholars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1:56:1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发现歌德德国学者对自然研究家歌德的研究
discover g
官方公共微信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公考,家教,作文,写作,阅读,诗歌,散文,答案,中考,高考,语文,英语,培训,教师
&>&&>&歌德_席勒的遗骨_与庄子_至乐_中死亡观比较_远思
歌德_席勒的遗骨_与庄子_至乐_中死亡观比较_远思
第34卷第7期2013年7月哈尔滨学院学报
JOURNALOFHARBINUNIVERSITYVol.34No.7Jul.2013
[(51—04文章编号]
歌德《席勒的遗骨》与庄子《至乐》中
死亡观比较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201600)
《席勒的遗骨》要]歌德在悼念挚友的诗作中表达了对生死的深刻思考,诗中凝望头骨的沉思
《庄子·至乐》与中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歌德与庄子都表现出对世俗物质生活“天人合一”的鄙弃,坦然面对死亡。他们分别秉承泛神论与思想,反对教条主义,崇尚自然,二人都主张“物我无间”到自然那里寻求拯救和解脱,从而达到的境界,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
[;《席勒的遗骨》;庄子;《至乐》;死亡观关键词]歌德[I01中图分类号]
[A文献标识码]
doi:10.3969/j.issn..1
《席勒的遗骨》写于1826年,是歌德悼念[1]
亡友席勒而作的五步抑扬格诗作,也是歌德与席勒深沉真挚友谊的见证之诗。
就人生境遇而言,歌德与席勒的命运可谓
享尽荣华,席勒却在天壤之别。歌德生活优渥,
经济上捉襟见肘,时常贫困潦倒,怀才不遇。幸
席勒才得以将其戏剧创作得歌德的经济资助,
发扬光大。两人友谊的建立开始于思想的交
而这份友谊的发展则造就了德国古典文学锋,
的黄金十年。可惜天不假年,席勒46岁就英年
两人同时生病,歌德曾抱病探早逝。1805年,
望席勒,又在病床上得知席勒的死讯。然而他并不知晓,席勒的家人由于经济拮据,未曾将席
只将其遗体草草埋于教堂地下室中。勒下葬,
二十年后地下室重新清理之时,刚刚得知真相的歌德自告奋勇前去辨认亡友的遗骸,并将其移至自己家中珍藏保管,这便是本诗的创作动机。
《席勒的遗骨》一诗语言深沉,意味隽永。诗的开头歌德刚刚走进藏骨室,面对破败不堪
席勒对的遗骸他感慨万千。二十年生死相隔,
于歌德来说早已是音容渺茫。要从破败不堪的
歌德唯一能做的只是一堆堆骨壳中认出亡友,
在凝望中“想起往昔,把一具具头颅仔细凝望,[2]
。看到四周的累累白骨,如今已变得灰暗”歌
看到的尽是时光德想到它们生前的种种光景,
的流逝和死亡的无情。
然而,诗的第5节中歌德笔锋一转,在毫无生气的白骨堆中认出了那“曾容纳过高贵的核
的席勒头骨。二十年前推心置腹的情景在心”
歌德脑海中涌现,凝视着席勒的遗骨,思想的火花仿佛从时间的尘埃中被激活,再次碰撞。这
正如他说的那样,他感时的歌德无疑是欣喜的,
“自由、到温暖而爽快,好像死气沉沉中有活泉”,“看到它,喷涌就像面向一片大海,波涛壮
。这头颅不该属于潮湿阔,涌现出雄姿万状”
因为它承载着太多思想和睿智,是阴冷的暗室,
凝结着人类精神瑰宝的、仿佛宣示着神谕的圣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远
思(1989-),女,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德语语言文学研究。
器。终于,歌德小心翼翼地捧起席勒的头颅,将“移出霉湿之地,恭恭敬敬地走向白日的光它,明”仿佛邀请一位老友一起回家。从更深的层次来看,歌德庄严深刻的笔触
他更多表表达的不仅仅是对亡友席勒的追思,
现的是对人生的深层思考和对生死的感悟。在这首诗中,歌德对死亡的态度表现在两个层面。刚进入藏骨室的那一刻,歌德对死亡是充满恐惧的。他观察那些已逝之人的白骨,想到的是他们生前纵使曾经拼命交锋、疲于奔命,到头来却都难逃一死。生命如同海德格尔所说,是
“走向死亡的存在”。死亡不是由各种诱因引起的结果,而是一种必然,是人最终的宿命。这不得不说是个悲凉的结论。不管扭开的肩骨曾
不管生命曾经怎样颠沛流离,经载过何人的头,
。最终的归宿也只能是在幽室中“温驯地休憩”然而歌德对死亡的态度绝没有只停留在恐惧和
无奈的层面上。深受里尔克死亡观影响的歌德认为,死亡是生命的一个侧面,生与死是生命的两个领域。生死之间的辩证关系正如光明和黑暗的辩证关系一样。在《浮士德》中,歌德曾借恶魔菲斯托菲勒斯之口说,黑暗是产生光明的黑暗。正因为有死亡的黑暗,生命的光明才有
人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绽放光明,这光明意义,
才能显得更加耀眼。所以歌德绝不是消极悲观感叹死亡的人,他恰恰要强调的是在死亡这个前提下人应有所作为、有所思,正是有了死亡作为前提,人生才是一场“持续不断的,使每寸光
。正如他在《诗与真》阴都带来益处的斗争”
,“每一天都是一个容器,当中所说可以将许多
东西注入其中,如果人们确实想把它注满的”话。
总体来说,一方面歌德对死亡有所恐惧与敬畏,但这是作为智者认识到自身局限性的自知之明。另一方面歌德对席勒思想精神的认同与赞美又超越了生死,可见,他对待自然天命顺应却不屈从,认为精神作为无形的力量永存于世并且坚定不移。
歌德对着席勒的头骨思考生死问题的情形,使笔者联想到中国道家的庄子在《至乐》一文中讲述的另一个关于骷髅的故事,两者在对待死亡的态度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至乐》这则寓言中,庄子在去往楚国的路上遇见一个骷髅,骷髅突然现出原形。庄子询问骷髅引起
还是国死亡的原因:是因为贪生背理以至于死,
家败亡遭到斧钺砍杀死于战乱?是做了不善之事,羞见父母妻儿而自杀,还是难耐饥寒病痛而死?骷髅却回答说,这些理由都属于活人的羁
人死了则根本没有这些忧患。人一旦死,则累,
“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
[5]”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
又问骷髅是否愿意起死回生,回到亲人朋友身
:“我怎么能丢掉南面为王边,骷髅皱眉不悦道
的快乐,而恢复人间的劳苦呢?”这个故事里,庄子借骷髅之口论述了人世间的羁绊和累赘。在庄子看来,生死只是自然造化的规律,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和痛苦的离别,而是顺应天意,回归本真,让自己“寝于天地之间,相与四季之
[3]。运化”
歌德与庄子,一个是对着亡友的头骨凝望沉思,一个是与骷髅对话言说生死,两者在时代上相差千年,所讲的故事也不尽相同,但是在两
。“一人的文章中骷髅都具有相似的象征意义
具没有附带任何标记的骨骸,代表了一种失落:
”[6]在身份的失落、时代的失落、家族的失落。《席勒的遗骨》一诗中,白骨徒然摆放在地下室
,“过去的冤家,里如今贴紧在一起,那些曾拼命交锋过的硬骨头,交叉地放着,在此温驯地休
。在《至乐》憩”中,骷髅“无君于上,无臣于。可见,下”人死以后,生前的一切可以区分彼
有的只是作为生命曾经来此的标签都没有了,
过世上的记忆,荣耀显赫抑或贫穷困苦都如过眼云烟,爱恨纠葛的恩恩怨怨也都烟消云散。这样看来,这世上没有比死亡更公平的事了,因为死亡是对生前拥有物的彻底清零,是对人生最终极的背弃。而涉及到肉体与精神的关系,歌德和庄子在他们的话语中都表现出对肉体和世俗追求的鄙弃。歌德感叹那些“疲于奔命
;庄子亦感慨那些最后只能“徒然躺下来”者”
“富贵寿善”对和“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的追求使人陷入物欲苦苦不能自拔。对于人的精神层面,庄子认为人生在世为了物质的
从来没有什么真正的快乐,而东西而奔走劳累,
死亡则是摆脱人间桎梏,反而是件乐事。总之,生和死都不值得人们特别地悲喜,是谓“至乐
。而歌德则认为,无乐”虽然肉体的“无”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归宿,但精神的“有”是人活在世最大的收获和留给后世最大的遗产。当歌德凝
视席勒的遗骨,他想到的不是席勒生前窘迫的
而是他与席勒在思想上、创生活和不堪的遭际,
作上的交锋与合作。那些生前庸庸碌碌的人已随着时光流逝变得暗淡沉默,而唯独席勒的思
所以想在变得灰暗的时光中仍能绽放出光芒,
即使在冷湿发霉的地下室里,歌德仍感受到自由、温暖,感受到生命的气息。最后,那些“坚
,即物质上的东西都消失的时候,精定不移者”
神和思想却可以保存得坚定不移。总体来说,歌德和庄子借助骷髅的意象,都是旨在表现对庸庸碌碌世俗物质生活的否定。不同的是,歌德受到西方基督教线性直进历史观影响,认为生命是一去不复返的过程,所以在面对死亡时
沉痛一些;与之相比庄子受到东表现得更凝重、
方哲学的轮回观念影响,把死亡看作四季更替一样自然,对死亡的态度表现得更加潇洒超脱,可谓生死一如,无乐无苦波澜不惊。
歌德与庄子借骷髅探寻生死之道,对生死问题看得透彻坦然,对疲于奔命的庸碌之辈表二人所秉承的死亡哲学的许现出不屑和否定,
多相似之处归根究底可追溯到他们对于生命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相似看法。歌德受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影响,认为自然与上帝是同
(“上帝—自然”),一的上帝在万物之中,自然的一切被造物也都存在于上帝之中。这种理论兴起于西方18世纪,在当时的基督教看来可算
自然也就有着与基督教截然不同是异端邪说,
的生死观。基督教认为生命是“直接从上帝那
里流入到灵魂里面”的,真理和思想灵魂都是由外部来到内部的;而泛神论虽然也保留对上帝的崇敬,但上帝是作为“内在于世界而不是超越于世界”的神而存在,实际已是与自然融为一体。18世纪中期,德国第一个接受斯宾诺莎泛神论思想的早期启蒙思想家艾德尔曼曾说:“上帝与物质是统一的、过不可分割的整体,
①。没有物质,上帝永远不可能创造物质世界”这种思想表面上是表达上帝与自然的合二为
一,实际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人的生老病死不是由上帝负责,而是由自然负责。秉承着这样的生死观,泛神论也就摆脱了基督教中人对神的臣服关系,使得人直接与自然对话,
“渴望人与自然之间平等、这充分体现了统一、和谐”的理想。对于歌德来说,这种思想一方
面激发了他作为文人的创造力,使他在多篇诗
另一方面也激作中表现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发了歌德作为哲人的思考。在叙事诗《夜魔王》中歌德曾经把自然拟人化,魔王代表自然,是神秘而无限的,拥有深不可测的力量。与之相比,人类的力量有限,知识有限,生命长度亦
所以,人应该谦卑一些,不能自命不凡,妄有限,
图从自然那里获得太多。而在《席勒的遗骨》一诗中最后一节,歌德也说出了相似的看法:人
——自然揭示给他的那些在一生中,除了上帝—
——生命也还能得到别的什么呢?—东西之外,
好,知识也罢,如果过于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索
取,都只能是徒劳。而生死寿夭这个终极问题,正是自然的赐予和安排。这种对待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想与庄子主张的“天人合一”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庄子《至乐》中可以看出,他认为万物都产生于自然的造化,又全部返回自然的造化,人也不例外。生死都是顺应自然的变化,人与自然高度融合,以这样的态度生活,才是拥有真正自由的心灵。西方的泛神论“天人合一”,和道家的一个是对传统基督教中人与神对立、人与自然对立思想的反抗,一个是
束缚人自然天性的反抗,对传统儒家抑制个性、
两种思想分别强调上帝与自然的统一和人与自
然的统一,表面虽然不同,本质却殊途同归,都形成了对人格神的否定,使人从神或统治阶层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到自然而不是神那里寻求拯救和解脱,从而达到“物我无间”的境界。而秉承这两种思想的歌德和庄子都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人作为自然循环的一部分,理应顺应自然,安于天命。所谓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才算是通晓生命与自然之间的道理。正是以这样的自然观为基础,歌德和庄子才有相似的死亡观。
歌德在抒情诗《席勒的遗骨》中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死的感悟,与庄子《至乐》篇中庄子叹骷髅的寓言有很多不谋而合的想法。歌德与庄子在对待肉体与精神、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这两个问题上态度相似,而他们相似的死亡观可以追溯到西方泛神论思想与中国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异曲同工之处。本文篇幅有限,论证尚不充分,关于泛神论与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相似性之比较仍有待深入。
,《德国近代泛神论繁荣的精神①转引自:李毓章
———以埃克哈特与斯宾诺莎为中心》,《安徽大缘由—
,2009年第5期。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M].上海:商务印那薇.道家与海德格尔相互诠释[
2004.书馆,
[4]〔德〕彼得·伯尔纳.关惠文,韩耀成,高中甫,杜文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棠.歌德[
[5].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陆永品.庄子通释[M]
2006.社,
[6]J].北京姜克滨.试论“庄子叹骷髅”故事之嬗变[
2010,(2).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郭沫若诗学的王小平.泛神论与“天人合一”
J].郭沫若学刊,2003,(4).美学阐释[
[参考文献]
[1]JohannWolfgangGoethe:S?mtlicheWerke.Briefe,
TagebücherundGespr?che[M].Hg.VonHendrikBirusu.a.Bd.2.Gedichte.Hg.VonKarlEibl,Frankfurta.M.1988,S.684f.
[2].北京:人民文学出版钱春绮.歌德抒情诗选[M]
1981.社,
责任编辑:张新潮
TheViewonDeathinGoethe’s“TheRemainsofSchiller”andChungTzu’s“TheAbsolutePerfection”:AComparativeStudy
(ShanghaiForeignLanguageUniversity,Shanghai201600,China)
Abstract:Goetheexpressedprofoundthinkinguponlifeanddeathin“TheRemainsof
.ThelineabouthimlookingattheskullisveryclosetothatinChungTzu’s“TheSchiller”
.BothofthemhavepeacefulattitudetodeathanddisgustthemundaneAbsolutePerfection”
world.Theyholdtheideaofpantheismand“integrationofmanandnature”respectivelybuttheyareagainstdogmatismandlovethenature.Theypursuefreedomandreliefinthenaturewherethereisnoobstaclebetweenmanandnature.Bothoftheirphilosophiesshowgreatre-spectandawetothenature.
Keywords:Goethe;“TheRemainsofSchiller”;ChungTzu;“TheAbsolutePerfection”;viewondeath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全部微信分类
当前位置:
【耳机】歌德三部曲之完结篇:GRADO&RS二百五——一个有关RS1e的幻象
本网站文章均来自网络
搜索结果,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立场,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与公众号原作者联系,亦切勿轻易相信文章内容。如有侵犯权益,或者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络我们做技术屏蔽! 邮箱:
作者:mvw够着了,够着了,够、着、了。姑娘坐在钢琴前面,长发,长裙。琴键滴滴答答,你们站在那儿,听着,看着,品评着欣赏着仰慕着。而我,冷笑着痴笑着已然把手伸到了姑娘胸前。或者我被警察扛走,或者我把姑娘扛走,这取决于我们目光相对的瞬间。爱上一个妞儿,当然要搂着她的腰,跳支舞,说点什么喝点什么再干点什么,而不是拿刀肢解了看看。对待姑娘的道理,在耳机上其实也没变。好多年前当那些凡夫俗子还忙着怎么把声音捯饬清楚点好听点的时候,老歌德就琢磨着怎么带你上道儿了。没错,音乐就像姑娘,有些人教你怎么欣赏怎么看,而有些人教你若想把这妞儿抱走该怎么干。于是,当别人打算弄清楚摇滚歌手在那儿吼什么的时候,你拦都拦不住地揣把吉他就要上路。人生中能让你抱走的妞儿其实不多,找个能和你逼格对接的人或物都难之又难。曾经我老觉得市面上的耳机都太好了,像我这样档次的玩意儿似乎已经被这个世界忽略。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这支外壳裸奔的rs1,我知道,经过这么多年的堕落,历史终于沦落到我们手中,在未来不长的一段时间,一切东西都将是我们造给我们。对于传统耳机爱好者,这新rs1堪称毫无卖点,没漆,没方棍,没眼睛,红单元,咯耳朵,小插头粗线。你们喜欢的他一个不带,你们讨厌的他悉数凑全。逼格没了,随之而去的还有技术艺术倡导者对受众满怀恶意的傲慢,而剩下的只是能一起傻x的基友范儿。rs1e就是这样一支堕落到没有底线的作品,没低频没中频没高频,初听之下只有一团毫无建制铺面而来的声音,这和以前耳机里充满秩序化的音符是两个概念。但与之相对的是,只要一播放这个时代的音乐,这耳机就疯了,声音最基本的部分延续自1996年rs1全系列都具有的温暖浓郁和热情,同时自2006年gs1000起的前景背景分明也得以体现,而与最精彩的部分相比,这之前的两个特点不肖提,随便来首什么,音乐高潮歌手几近歇斯底里时你的整个头骨都跟着共振的感觉极度过瘾——是的,你猜中了,这次单元突出来是为了让耳机腔体的震动通过耳廓传导到整个头骨,你的脑袋成了rs1结构的一部分!天哪,要有多么狂野的想象才能想出这样丧心病狂的主意,对此我只好再再一次五体投地……我记得之前网友有过对歌德耳机的一句很经典的评价,“就像西北大中午的烈日”,是的,rs1e不再延续老rs1标志性的明亮和犀利的高频,但替换上了一种在音乐高潮和大声压共同作用下太阳直射眼睛般的炙热和眩晕,那种歌手下颌脱臼,听者头骨爆棚的感觉让人着迷。当然,感受耳道里的核弹是需要代价的,直到现在我的耳朵还在嗡鸣……挑中指这个手势可不简单,除了要竖起中指,旁边的食指和无名指根部一截儿也都是要竖起来的(不仅鸡鸡还得有蛋蛋),声音也一样,想对低频中频高频声场解析挑中指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挑战正义不是谁都能干。事儿说到这儿,差不多也该醒醒了,长发长裙的钢琴姑娘是不会跟我走的,甚至,我连手一开始都是不敢伸出去的,我注定是个平凡的人。不过,有这个梦倒是证明了我还活着,最起码和音乐相连的那部分。歌德三部曲《rs1是一颗核弹》,《老约翰你怎么这么性感》,《GRADO rs二百五》以及一篇外传《rs1各个版本的声音》都写完了,有兴趣玩歌德的朋友可以看看,文章本身包含的内容有限,在后续的讨论中信息量比较大,应该有你需要的东西。顺便一提,本篇是我自己觉得迄今为止写得最好的一篇器材评论。==================================================================歌德rs1e很遗憾我没有买到最初的小插头版,因为我功课做得差不多再下手的时候,已经只剩这一只大插头没的选了(七分靠功课,三分天注定,汗~)。我个人当然幻想小插头的声音会更好更协调一点,以后有机会再对比吧。从ra1和直推的对比来看,我觉得新款rs1买小插头直推是可以的。我一直都说歌德和其他耳机品牌是不一样的,声音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你必须放弃所有成见全身心投入这个独立于耳机圈的世界,才能体会这里面独树一帜的音乐代入感。这次rs1e把这个属性进一步强化了,所以他与传统的我们一般理解上的音响(耳机或音箱)表现模式渐行渐远。对于初入耳机圈的朋友,歌德耳机,尤其是目前的rs1e,个人不推荐。我认为常规声音处理方式的hd650可能更合适一点。对于已经有rs1任何版本的朋友,这个rs1e听不听两可,方向差得很远,如果以过去的评价体系,rs1e表现比rs1差太多了。追新的朋友,这耳机值得尝试。rs1e三星评级加个人推荐(但不强烈推荐)。我个人对这耳机的表现很满意,当然主要是对把脑袋当做rs1腔体延伸这个野蛮想法很佩服,所以对这次冲动消费并不感到后悔。=======================================================================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你尝试把头梁掰开,或者把耳罩改造成rs1i妄图让单元远离耳朵的话,那基本上等于把这支rs1的声音从5000块改造成500块。除了这种“脑袋爆棚”的异想天开,rs1e的声音就像ps磨皮过的手机照片,毫无价值。这支耳机的佩戴真是非常痛苦,需要把单元的硬壳和耳廓的软骨贴在一起(和最初分叉耳罩时代的歌德耳机一样),头梁压力很大,初带大概7分钟开始生疼,习惯了以后也最多坚持25分钟,但如果尝试调整一个舒服的佩戴方式,让单元定在耳朵上比较柔软的部分,将会极大得损失中高频炙热耀眼的爆棚感,相当于眼睛rs1失去标志性的华丽高频而流于平庸。追求舒适度的朋友还是考虑gskpsk吧。目前对于这支rs1的使用还在探索中,日后有进展了再更新。简单的说,如果声音圆滑厚润,或者佩戴舒适,那么这耳机你恐怕就戴错了。======================================================================rs1i和rs1e一对比,我更觉得rs1i是一次探索,之前我对rs1i的很多不满在rs1e上都找到了答案,原来是在为rs1e做各种尝试。两支耳机声音档次应该是一样的,都比老眼睛rs1差得多,i声音更正统一点,e更新颖一点。做工e比i还差不少。e的颜色并不是你网上看到的那种,没那么野,实际上是一种巧克力且偏红色的,手感比较粗糙,似乎是一种很特别的蜡质涂料,很薄但并不是真正的裸奔。e的线确实比i略粗一丁点,线皮是磨砂的,固定耳机单元那个圆圈金属支架也是磨砂的,头梁皮粗糙点但很有质感,单元背后的红色是很工业的那种金属红,不是照片上那种娘炮艳红,外观上不讲究但也不难看,值得一提的是换了切割方向之后木头的外壁纹路非常性感。附图和实物非常接近,比顶楼iphone拍得要靠谱。======================================================================02款mrpo我听过之后认为是一支很不错的耳机,但总觉得和歌德关系不太大,总觉得歌德就是个代工厂,声音风格是音乐味浓浓但没什么代入感,让你激动得想抄起吉他的感觉基本上没有。声音玲珑精致,听钢琴很有一套,总体来说是个古典取向的好耳机。和02款相比现在的mpro实在是太过平庸了我觉得。======================================================================歌德网站上对rs1e的宣传我觉得说的很好,明确表示这是一支面向hardcore audiophile的作品,听摇滚的,玩主机游戏的应该明白headcore是什么意思。对于玩耳机还没有足够经验的朋友,hardcore作品还是不要碰为好(听摇滚玩游戏也一样,hardcore定位的东西都极难上手)。远了不说,窦唯去年年底有张碟《央金咒》,45分钟不间断且几乎没歌词,有兴趣感受hardcore的朋友可以网上试听一下,在我看来,玩这支rs1和听这张碟差不多,没自虐心理的就别碰了。曾经的rs1不是这样的,老rs1声音虽然比较激烈,但没这么极端,主要是当时没有更高档的型号,rs1作为旗舰不可能太偏门。直到gskpsk问世,尤其是经过i改版之后,gski变成一只非常容易入门的歌德耳机,而psk变成延续老歌德风格的作品。在这个时候,有了支撑和铺垫,rs1才开始真正向“前卫”作品蜕变。从某种程度上讲,一般的耳机作品(就像歌德的gs1000i,或者其他品牌旗舰,stax007这一级别)还停留在我顶楼开篇的对钢琴姑娘品评欣赏的角度,而rs1e已然走到拉着人开房的阶段,这怎么比呢?所以我说,歌德听得越多越能发现这厂牌的想象力有多么狂野,促成歌德成功的正是这种天马行空而不仅仅是那个看起来很招人喜欢的木头壳(铁三角更擅长),或者明亮有磁性的声音(rudi md1更擅长)。e版(准确说是最后的i版,至今还没听过真正的rs1e,不敢保证长得一样声音就一定一样)听了一个多月,应该说对他的认识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阶段。在此之前我曾试图否定过和嘲笑过它,最终觉得这耳机确实不一样,难得重现540时代活泼感的耳机(不过说实话歌德所有耳机都很活泼,rs1各个版本都很活,并不是单说rs1e)。取向比较屌丝,很接地气,当然还有最起码的底线,另外就是声音比较时尚,也显得年轻一点,每一个特点都不过分,分寸把握得还是很有水准。缺点和hd700差不多,多少有点夜店味儿,不过hd700是夜总会,rs1e是热裤——丢节操也是分高大上和屌丝的,rs1e屌得比较彻底。中频一如既往得歌德,所以流行摇滚他说老二没人敢说老大,当年牛逼到极限的hd1000也不行。高频改变太大了,从以前的刺刀一样锋利变成太阳一样灼热和耀眼,变成不怒自威的那种,璀璨得让人不敢直视,所谓已入化境。低频依然是软肋,量也不小,清晰度也不差,弹性也好,每个指标都不过不失反而显得没劲。反正在拜亚动力dt801面前一切耳机的低频都不叫低频,所以……忍忍吧毕竟只是中端。声音压迫性太强,感觉高增益ra1推得太猛,二房方面可能又要好多年才能找到合适的了(直推声音还是不咋地,感觉听多了还是嫌软)。和老rs1不是一路,没那么霸道但牛b依然。评论更精彩,更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网站文章均来自网络
搜索结果,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立场,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与公众号原作者联系,亦切勿轻易相信文章内容。如有侵犯权益,或者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络我们做技术屏蔽! 邮箱:
上一篇:第一篇
下一篇:最后一篇
关注排行榜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的侦探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