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新年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比如从除夕到十五都有什么讲究

过年风俗作文600字_15篇
第1篇:中国传统文化——过年风俗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间,一直都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最后用一个中国传统来结束我的征文: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贴窗花,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
&&&&北京朝阳区...初三:童话囧蛋
第2篇:过年——感受春节风俗刚刚过了世界公历的新年,又迎来了中国农历的春节。世界各国年的味道截然不同,的感受千差万别。过了一年,我又长了一岁,我对中国春节的感受更加深刻了。
进入农历的腊月,欢度春节的气氛就越来越浓厚了,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兴奋了。考完试,放了假,安排好寒假计划,完成了部分作业,我也融入了红红火火的过年气氛。
腊月的节点太多了。首先是腊七腊八冻坏脚丫、泡腊八蒜、喝腊八粥等等,老人说这就是过年的开始。
很快到了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粘&,人称小年,要祭灶,要吃一种乳白色、味很甜、还粘(zhan)牙的东西,叫&糖瓜儿&。大人问我&粘不粘(nian)?&我说&粘(年)!&这是提醒大家要过年了!长辈要讲许多过年的趣事和嘱咐许多过年的忌讳。真好玩!有的我懂,有的我不懂,我总是好奇的听不够,问不够。
接着腊月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吃谷薯,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很多说法,我可长见识了。现在急着过年,今天卖个关子,以后我可以仔细说说。
腊月三十,也叫除夕,是辞旧迎新、继往开来的吉祥时刻,此时进入春节的高潮,也是我最期盼、最快乐的时候。
白天大人们都忙着过年的各种事情,放松了对我的管束,我就彻底自由了,吃我爱吃的食品,喝我爱喝的饮料,玩我爱玩的游戏&&开心极了!
晚上全家欢聚一堂。大家从厨房里端出美味佳肴放在桌上。煎炒烹炸、鸡鸭鱼肉、特色食品、各种饮料&&妈妈端来炖鱼,说这是&年年有余&;爸爸端来饺子,说这是&交子元宝&;姑姑端来拼盘,说这是&全家福&;姑夫端来米饭,说这是&团圆饭&;奶奶端来一盘水果,有柿子、苹果、桔子、香梨,说取它们的谐音:&事事平安、人人吉利&;爷爷端来一盘年糕,有白米、黄面、双喜、八宝,说借它们的字音&添岁增福、年年提高&,人的岁数和身体要长高、知识也要提高。哈哈!我灵机一动,端来一摞奖状说这叫:&辛兔祥瑞、龙腾虎跃&(我属虎)&&全家人说这是一道最丰盛、最如意的大菜。
全家人说说笑笑,尽享天伦之乐,尽尝美味佳肴。我不断举杯,给各位长辈敬酒并针对每人说上几句不同的祝福话,大家再次夸我懂事,给我加菜,有时还给我鼓掌,我心里美滋滋的,那个兴奋劲儿就别提了!
酒足饭饱,全家人看春晚、包饺子、侃大山&&零点整,电视里的新春钟声敲响了,房间外的迎春鞭炮响成一片,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家人下楼放炮。姑姑和妈妈提着一大包鞭炮,姑父和奶奶提着一大捆烟花一起下楼了。楼外的鞭炮已是震耳欲聋、烟云翻滚。开始我有点害怕,爸爸拿着鞭炮,爷爷领着我去点,邻居说:&这叫双保险&。我们几人合作先后放了&一千响&、&坐地炮&、&窜天猴&、&夜明珠&。后来我胆子大了,也想过把真瘾,让爸爸放好花炮,爷爷护着我去点,点着了我就跑,在我哈哈大笑中花炮窜上了夜空,随着一声声巨响,绽放出五光十色的礼花,有&百鸟争鸣&、&吉祥如意&、&火树银花&、&万紫千红&,我高兴地手舞足蹈、心花怒放。
&炮竹声中一岁除&,我又长大了一岁。回到楼上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给长辈一一磕头拜年,他们给了我很多压岁钱。我在兴奋中一点睡意都没有了。!
&无边光景一时新&,新的一年开始了。龙年春节这是时间最长,内容最多,也是我最快乐的节日。
我的感受很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龙的传人在龙年将会更加的幸福、美好&&(
&&&&北京 海淀 北方交大附中初一:张瀚堃
第3篇:过年风俗时间可真是飞逝啊!转眼间我已经度过了十多个新年了&&这不,新年又来临了。
在除夕之夜,我们全家团聚,吃年夜饭,这是我们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还有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起于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坐看电视,一家人笑语连连&&
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我们在时还有一道不可缺少的佳肴&&饺子。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可又为什么它是必不可缺的呢?说其中的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我们在腊月二十八扫完房子后还要贴福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号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新年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除旧迎新。
爆竹为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我们还有一个传说:
从前,有一种怪兽的名字叫年,它的头上长着角,非常厉害。平时,年兽就会从海底下爬出来,吃牛羊鸡猪、人。
有一次,老百姓知道年兽要来了,都很惧怕&年&来伤害他们就带着牲口进山里躲避。这时候,来了一位白胡子爷爷,一位老婆婆劝白胡子爷爷快躲一躲。白胡子爷爷很平常的说,我住在这里,不会怕年兽的,只会是年兽怕我。
老婆婆和村里的人都躲到大山里去了,只有白胡子老爷爷留在了老婆婆家里。晚上,年兽闯进村子,第一个就到了老婆婆家。它看到老婆婆的门口贴着红纸,身体抖了起来,年兽气得怪叫一声,怒气冲冲的就朝院子里跑过去。正在这时候,院子里响起了&嘭嘭啪啪&的声音,还有火光。年兽抖得更厉害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响声和火光。年兽刚进院子,屋子的门就开了,白胡子爷爷穿着红衣服从屋子里慢悠悠地走出来,朝着年兽哈哈大笑。年兽一看,吓得转身就逃。白胡子爷爷去追年兽,一直追到大海边。年兽躲到海里。再也不敢出来了。
第二天,老婆婆和村子里的人回来一看,家家户户的门口都贴着红纸,院子里都堆着一燃烧一边啪啪响的竹子。
从那以后,大家知道了赶走年兽的好办法。春节快到的时候,都会在门口贴上红对联、红窗花、红福字,还会放起砰砰啪啪响的爆竹、烟花。
大年初一我们就要去拜年了,&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初一早晨,晚辈要先向长辈拜年。压岁有谐音&压祟&的意思,所以长辈受拜以后,就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而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五显财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
其实我们的春节还有着许许多多的,值得我们去了解它,还有去传承它,不要让它变成一个回忆。只有和家人在一起甜甜蜜蜜的生活才能互相理解,互相沟通,从中获得快乐。所以在过年之际,我们就回家看看吧,不要再一次与家人失去团圆的机会吧!
&&&&北京市第十七中学初一:顾雪君
第4篇:新年风俗新年又称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为重要的节日,也是我国最红火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最看重的节日。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过年的基本习俗吧!
春节里,家家户户必然装扮得红红的,挂红灯笼、春联,贴&福&字等等。总之是用红的,穿红的,戴红的,可以说&红色&成为人们春节时最亲密的朋友。传说在古时候,由一个叫&年&的怪物,经常在春节这个节日里跑出来害人,后来得知,它很怕红彤彤的东西和很大的响声,比如一个熟透了的红苹果就足以吓跑它了。后来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过春节的时候把家里扮得红红的,还经常放鞭炮。
在除夕夜里,大家都要熬夜守岁。古时候,有个人曾以吟诗、打麻将来打发时光,可是现在不同了,科技发达了,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看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孩子也喜欢看呢!不过为什么要熬夜守岁呢?相传在古时候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做&岁&的怪物喜欢吃成年人与老年人,不喜欢吃小孩子。可是,它特别坏,每当遇到小孩子时,就会施法把小孩子变笨。直到有一年新年的时候,一个财主给了他儿子一点钱,并给他系在锦囊里,结果当他儿子遇上&岁&时,&岁&见了这个金光闪闪的东西竟掉头就跑。此后大家不仅夜里守&岁&,谨防&岁&的偷袭,而且也会适当地给自己的孩子一些零花钱,命名为&压岁钱&。
新年就快到了,有那么多有趣的传统习俗,好期待啊!
&&&&太原市兴华二校六年级:聂齐
第5篇:过年关于过年的作文:过年(1)
过年了,家家都喜气洋洋、张灯结彩,我们家也不例外。
大年三十那天,我就和爸爸妈妈来到奶奶家。早上,大街上人山人海,总是有&哐&、&叮&的声音。我很奇怪地问姐姐:&姐姐,这么多人在干吗呢?&姐姐笑了笑,但没有说话,于是我就使全身力气挤进人群,原来有一对人马正在舞龙灯。舞龙灯的叔叔阿姨们穿着整齐的白衣服和红裤子,他们抓住龙灯,龙灯连绵起伏地摆动着,锣鼓声也伴随着龙灯。他们正穿过每条街巷为人们祈祷平安。这时,我们跟着队伍来到了河边,他们正围着河边的大船,祈祷事业兴旺。龙灯结束了,我们听着那遥远的锣鼓声,注视着那隐约的身影。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凳子上,吃着团圆饭。吃完饭,我们站在楼上的阳台上看着楼下的烟花。第一个放的是花篮,花篮是由六个圆孔组成的,花篮先&兹&的喷起了火花,突然&砰&的一声飞上了天空,炸成了许多五颜六色的火花,就这样喷了六次,好像正在为人们祝福呢!姐姐觉得好看,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了蝴蝶王,姐姐急忙点燃,抓在手上,&扑&地一声,烟花向一只轻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啪&的一声,分成了许多个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轻轻地,飘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个金玉满堂,拿在手上,&砰&、&砰&,十声炮响,响彻夜空,象征着我们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天空渐渐黑了,我们全家到房间里兴高采烈地看着春节晚会,说说笑笑,多么愉快的春节呀!
寒假读后感作文专辑
第6篇:过年关于过年的作文:过年(1)
过年了,家家都喜气洋洋、张灯结彩,我们家也不例外。
大年三十那天,我就和爸爸妈妈来到奶奶家。早上,大街上人山人海,总是有&哐&、&叮&的声音。我很奇怪地问姐姐:&姐姐,这么多人在干吗呢?&姐姐笑了笑,但没有说话,于是我就使全身力气挤进人群,原来有一对人马正在舞龙灯。舞龙灯的叔叔阿姨们穿着整齐的白衣服和红裤子,他们抓住龙灯,龙灯连绵起伏地摆动着,锣鼓声也伴随着龙灯。他们正穿过每条街巷为人们祈祷平安。这时,我们跟着队伍来到了河边,他们正围着河边的大船,祈祷事业兴旺。龙灯结束了,我们听着那遥远的锣鼓声,注视着那隐约的身影。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凳子上,吃着团圆饭。吃完饭,我们站在楼上的阳台上看着楼下的烟花。第一个放的是花篮,花篮是由六个圆孔组成的,花篮先&兹&的喷起了火花,突然&砰&的一声飞上了天空,炸成了许多五颜六色的火花,就这样喷了六次,好像正在为人们祝福呢!姐姐觉得好看,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了蝴蝶王,姐姐急忙点燃,抓在手上,&扑&地一声,烟花向一只轻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啪&的一声,分成了许多个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轻轻地,飘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个金玉满堂,拿在手上,&砰&、&砰&,十声炮响,响彻夜空,象征着我们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天空渐渐黑了,我们全家到房间里兴高采烈地看着春节晚会,说说笑笑,多么愉快的春节呀!
寒假读后感作文专辑
第7篇:澳门年俗澳门年俗,别有风情。&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
澳门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腊月二十八日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岁晚之时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澳门的年味,从腊月二十八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除夕之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共享天伦之乐;大概受西方圣诞节和情人节的影响,年宵澳门人还争相购买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现今已成了一个澳门年俗。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开富贵,祝报平安,鲜花瑞木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门的花市办三天,这三天给奔波一年的澳门人无穷的慰藉。
春节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纯脆是以示吉利。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习俗是要吃&开年&饭,这餐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从&开年&这天起,三天内澳门政府允许公务员&博彩&(赌博)。&开年&过后,澳门又完全回到中国传统春节习俗中,直至元宵佳节,也是烟节爆竹,玩龙舞狮,欢天喜地。
第8篇:与众不同的过年大年初一,本应该是喜庆地过,不过,这个&年&过得还真惊险,着实把我吓了一跳。
爸妈和姐都被朋友请去澳门过年了,我不愿意去,所以家里只剩下我和保姆阿姨。晚上,小区里的孩子都在楼下放炮,放烟花。我的耳边传来一阵阵&轰&&轰&的炸声,仿佛身处战场之中。无聊的我手中拿着电视遥控不停地按。阿姨突然对我说:&我们也去买点烟花来玩玩吧?&刚开始我不同意,后来实在是拗不过阿姨,同意了。我对阿姨说,只能买那种一根根的,点燃后会闪的。&我只敢玩那种烟花,没有声音,危险性也不大。
烟花买来后,阿姨说在家门口放,我想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我们去年也是那样子。放了两三根后,烟有点大,警铃突然响了起来,而且声音非常大,将我和阿姨吓得赶紧把手中两根烟花给踩熄了。会不会吓到上面的邻居?我担心的想着。我家隔壁的邻居听到警铃响了,赶紧打开门,探出头来,看到我那副样子,和地上烟花的灰后,一副&了解了&的样子,便又把门关上了。让我奇怪的是,为什么楼上没有人紧张的跑下来,他们都没听到火警的警铃响了吗?不一会儿,我们小区的保安着急的跑来了解情况,才明白是虚惊一场,他跟我和阿姨说,虽然正值春节期间,不过仍然有很多人放烟花,但是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在楼梯口,家门口这种空间较小的地方放烟花,不仅有危险还会打扰到其他人。
唉,我怎么这么没常识,早应该料到警铃会响才对啊。这件事给了我一个提醒,无论做什么事都好,还是得小心为妙,安全第一啊!
第9篇:过年的感觉真好&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首充满了过年气氛的诗《元日》。现在,只要你打开窗户那么一瞧,你准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耳旁的鞭炮声声不断、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春联、还有那酱鸭、酱肉&&
今天呀,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换了新颜,大家忙个不停,都在为除夕夜而忙碌着,小区里处处都是欢声笑语。傍晚,我们会聚在奶奶家,团团圆圆过除夕,一会儿谈谈一年的生意,一会儿说说老人们的身体,好不热闹!奶奶在墙上挂了一个大大的红灯笼,呦,这灯笼,准是看到大家都来了,脸就红了,嘿,这可真像一个胖娃娃。奶奶在厨房忙进忙出,爷爷在客厅招呼大家吃瓜子、花生等。就只有我们小孩子闲着无聊,于是便结伴去放鞭炮。我们把鞭炮放在空地上,一群人蹲在一起,看哥哥点火。只见哥哥,不慌不忙地抽出一根火柴,轻轻一划,就擦出了火花,然后在导线上这么一点,哥哥一声令下,我们便四处跑开,看着鞭炮一个个爆开,听着那一声声鞭炮声,我们个个哈哈大笑,整个夜空中都是我们的笑声。抬头一望,家家的窗口都亮起了灯,像是一颗颗星星在那儿眨眼睛。终于吃晚饭了,大家齐聚一堂,欢欢喜喜的吃着晚餐,借着窗外放起了烟花,美丽的烟花在天空中绚丽缤纷,尽情地绽放自己的笑脸,像花一般迎接新年的美好,一朵比一朵高,一朵比一朵漂亮、绚丽。整个夜空像一片花海,是那么的惊艳。
&过年的感觉真好!&
第10篇:过年了,喜洋洋关于过年的作文:过年了,喜洋洋
过年了,人人都喜洋洋的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人们正穿梭于繁华的街道,逛商店、去超市&&办年货,看到玲琅满目丰富多样的商品,大人们的脸上更是喜滋滋的;小孩子穿着新衣服,放花炮,拿红包、看春节晚会、吃饺子、那高兴劲真是胜过以往的每一次。总算可以开开心心的玩几天了,别提有多高兴了。
除夕之夜,听见外面振耳入聋的鞭炮声,看见窗外夜空色彩斑斓的焰火,我再也耐不住性子了,拉起爸爸就往外跑,也想去凑个热闹。&嗬,太美了!&万家灯火通明,无数盏形状不同的街灯和路灯全亮了,大放异彩,与五颜六色闪烁着的霓虹灯交相辉映。一个个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举目望去,一片纱灯点点透着火红。楼下空地上满脸喜气的大人和孩子在放烟花,鞭炮,&嘭,彭&一串串烟花拔地腾空而起,缤纷的烟花如花绽放,又宛如流星,&孔雀开屏&,&百鸟朝凤&,&千年富贵&十几种眼花在夜空中争奇斗研,把整个天空映得五彩斑斓,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吃饺子了&奶奶把我和爸爸唤进屋去。一家人团团圆圆,津津有味地吃着三鲜陷饺子,欣赏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晚会节目。爷爷,老叔还有爸爸举杯畅饮,奶奶笑眯眯的双眼变成了两条缝,一家人都是满面春风,其乐融融。
午夜的钟声响了,鸡年在一片欢乐的祝福声中走来了。这钟声就像金鸡在长鸣报晓&春天来了&,预示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万物祥和,生活富裕,小康连年。
寒假读后感作文专辑
第11篇:过年了,喜洋洋关于过年的作文:过年了,喜洋洋
过年了,人人都喜洋洋的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人们正穿梭于繁华的街道,逛商店、去超市&&办年货,看到玲琅满目丰富多样的商品,大人们的脸上更是喜滋滋的;小孩子穿着新衣服,放花炮,拿红包、看春节晚会、吃饺子、那高兴劲真是胜过以往的每一次。总算可以开开心心的玩几天了,别提有多高兴了。
除夕之夜,听见外面振耳入聋的鞭炮声,看见窗外夜空色彩斑斓的焰火,我再也耐不住性子了,拉起爸爸就往外跑,也想去凑个热闹。&嗬,太美了!&万家灯火通明,无数盏形状不同的街灯和路灯全亮了,大放异彩,与五颜六色闪烁着的霓虹灯交相辉映。一个个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举目望去,一片纱灯点点透着火红。楼下空地上满脸喜气的大人和孩子在放烟花,鞭炮,&嘭,彭&一串串烟花拔地腾空而起,缤纷的烟花如花绽放,又宛如流星,&孔雀开屏&,&百鸟朝凤&,&千年富贵&十几种眼花在夜空中争奇斗研,把整个天空映得五彩斑斓,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吃饺子了&奶奶把我和爸爸唤进屋去。一家人团团圆圆,津津有味地吃着三鲜陷饺子,欣赏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晚会节目。爷爷,老叔还有爸爸举杯畅饮,奶奶笑眯眯的双眼变成了两条缝,一家人都是满面春风,其乐融融。
午夜的钟声响了,鸡年在一片欢乐的祝福声中走来了。这钟声就像金鸡在长鸣报晓&春天来了&,预示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万物祥和,生活富裕,小康连年。
寒假读后感作文专辑
第12篇:澳门年俗澳门年俗,别有风情。&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
澳门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腊月二十八日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岁晚之时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澳门的年味,从腊月二十八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除夕之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共享天伦之乐;大概受西方圣诞节和情人节的影响,年宵澳门人还争相购买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现今已成了一个澳门年俗。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开富贵,祝报平安,鲜花瑞木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门的花市办三天,这三天给奔波一年的澳门人无穷的慰藉。
春节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纯脆是以示吉利。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习俗是要吃&开年&饭,这餐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从&开年&这天起,三天内澳门政府允许公务员&博彩&(赌博)。&开年&过后,澳门又完全回到中国传统春节习俗中,直至元宵佳节,也是烟节爆竹,玩龙舞狮,欢天喜地。
&&&&浙江宁波北仑区绍成小学六年级:叶欢
第13篇:新年习俗新年又称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为重要的节日,也是我国最红火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最看重的节日。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过年的基本习俗吧!
春节里,家家户户必然装扮得红红的,挂红灯笼、春联,贴&福&字等等。总之是用红的,穿红的,戴红的,可以说&红色&成为人们春节时最亲密的朋友。传说在古时候,由一个叫&年&的怪物,经常在春节这个节日里跑出来害人,后来得知,它很怕红彤彤的东西和很大的响声,比如一个熟透了的红苹果就足以吓跑它了。后来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过春节的时候把家里扮得红红的,还经常放鞭炮。
在除夕夜里,大家都要熬夜守岁。古时候,有个人曾以吟诗、打麻将来打发时光,可是现在不同了,科技发达了,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看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孩子也喜欢看呢!不过为什么要熬夜守岁呢?相传在古时候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做&岁&的怪物喜欢吃成年人与老年人,不喜欢吃小孩子。可是,它特别坏,每当遇到小孩子时,就会施法把小孩子变笨。直到有一年新年的时候,一个财主给了他儿子一点钱,并给他系在锦囊里,结果当他儿子遇上&岁&时,&岁&见了这个金光闪闪的东西竟掉头就跑。此后大家不仅夜里守&岁&,谨防&岁&的偷袭,而且也会适当地给自己的孩子一些零花钱,命名为&压岁钱&。
新年就快到了,有那么多有趣的传统习俗,好期待啊!
&&&&山西省太原市兴华街尖草坪区兴华二校六年二班聂齐六年级:聂齐
第14篇:过年习俗春节是中国最传统、隆重的节日,也是历时最久的。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爷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地让人热闹了一个月。
老北京爱说腊七、腊八儿,冻死寒鸦儿。 清代,雍和宫内就有熬制腊八粥敬献佛、皇室权贵的传统,谓之佛粥,目的是与佛结缘,寓意像佛祖一样,喝了牧女施舍的杂豆粥而得道成佛。
农历二十三,传说灶王爷第二天就要上天奏明玉帝人间善恶,玉帝依此降福祸,家家忙着祭灶。这天晚上,供上关东糖、糖瓜(意在粘住灶王爷的口)等,由家长主祭上香行礼,而后连将灶神连龛带像放在松柏枝、芝麻秸架上点火焚化,谓之送祭。这天晚上,鞭炮齐鸣,北京人说是过小年 除夕是全中国的狂欢夜,一切的辞旧迎新、祈福迎祥都在这一夜。全家团团围坐举行家宴,互相祝福尽享天伦,称之为围炉。饭后,小孩会把芝麻秸撒在庭子里,人行其上,称之踩岁。老北京有守岁至午夜时分,鸣放鞭炮,互道新禧,晚辈要给长辈叩首拜年,讨要压岁钱,全家再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说是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一年诸事顺遂。
现在北京人过年,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加上丰富多彩文艺节目,喜庆气氛更加浓郁。1994年,北京禁放烟花、爆竹后,北京人只能到郊区的几个定点地方去看喜庆的新年烟花,但越来越多的北京人在尝试以越来越新鲜的方式来渡过这中国人的新年。
承德一带的春节实际上是从腊月开始的。腊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称腊八粥,一来纪念释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来喜庆五俗谷丰登,这天市场上开始上市年画、爆竹、肉类等。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扫庭院,这一天被称为过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摆酒宴,祭灶王爷。腊月二十五开始张贴春联,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团圆饭、包水饺,备冷拼,到凌晨12点时,鞭炮齐响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欢同乐,初二请姑爷、姑娘回门、初三会亲家,初四会朋友,初五春节高潮结束。正月十五上元节,也称元宵节,人们耍龙灯、舞秧歌、踩高跷、玩狮子、昼夜尽欢。正月十六以后,各行各业开始按部就班,恢复营业,春节至此结束。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除夕贴春联的习俗始自明代的南京。除夕又叫大年夜,是人们最忙的一天,掸尘扫地,做年饭,贴春联。史载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曾令&公卿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并令对联所用纸笺必须朱砂染色,名为&万年红&。&红&、&朱&同意,暗示朱家子孙永坐江山。此为汉地大年贴春联风俗之始。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比如家有丧者,头年贴紫色春联,第二、三年贴黄色春联并加贴横批和&天庆&。天庆是镂空成花纹的长方形红纸,贴在门楣上,一般贴五张,然后贴横批。另外,中秋节吃月饼也缘于朱元璋的提倡。据说徐达攻下元大都后,朱元璋曾命以当年起兵时秘密传递消息所用&月饼&作为赏赐群臣的节令糕点。
南京市民过年一般都要炒一样素菜,叫&十香菜&。菜以镜冬腌咸菜为基础,配以胡萝卜、金针、木耳、冬笋、白芹、黄豆芽、豆腐干、千张、面筋、藕、红枣、花生米等十多种素菜,重油炒成,往往在以荤菜为主的年饭家宴中最受欢迎。灯节在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或上元节。南京灯节前后历时10天,初八上灯,十八落灯。明代灯节最盛,从笪桥至评事街,鱼龙纷沓,五光十色。届时老少看灯,万人空巷。后来集中挂灯区移到了夫子庙一带,至今每年灯节这一带仍很热闹。旧时讲究&上灯元宵落灯面&,是说南京人灯节期间的食俗。
腊八儿: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逛娘娘宫:腊月十五开始,各式各样的年货全都上市,以娘娘宫为轴心的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宫头一个目标就是风葫芦,成年男人到这里,忘不了买灯笼,女人们来这里多是洗娃娃的。从娘娘宫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这是节前妇女必须做完的事情。
糖瓜祭灶: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12点祭灶王爷。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像,点火烧了,大年三十再买新的灶王像,又叫灶王码子换上,年复一年,都是这样。
吊钱儿:吊钱儿是用彩纸剪刻成的图案,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损坏,否则就意味着一年不吉利。
破五: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在天津人的心目中,闹元宵也是过年,因此,要闹得轰轰烈烈,要闹出年味来。从正月十三到十七的每天晚上,城内繁华的街道,游人如织,灯火辉煌,锣鼓喧天,非常热闹。十五这天,平时分家单过或外出工作的,都要集中在家长的住处吃晚饭,因为正月十五是第一个月圆的日子,月圆家圆,象征着家庭和睦、美满幸福。
湘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不但古老、朴素,而且丰富多彩。特别是在游艺娱乐方面,百艺竞献,异彩纷呈。如舞龙灯,耍狮子,赞土地,舞春牛,送财神,打花鼓&&长沙一带,流行的大年初一风俗有:大清早起,开门炮后,摆好供品,由男子长者择吉利方向奠酒三巡,作揖三次,谓之出天行;然后全家大小梳洗完毕,于堂屋齐向祖先礼拜,再依辈份高低,全家相互拜见,俗称全家拜年,又谓之团拜。 在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接龙后,开始舞龙。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春节是中国人民普天同庆的日子。但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或多或少都形成了自己的节日习俗,湘潭也不例外。尤其在食俗方面,更是别具特色。春节期间,湘潭人喜欢以海南槟榔敬客,甚至年节唱大戏,对演唱出众的演员,也以槟榔作为奖赏。清人有《潭州竹枝词》道:风流妙剧话情长,艳姿娇容雅擅扬,一串珠喉歌宛转,有人台下掷槟榔。
广州美称花城,以种花为业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更成为广州的一大民俗。每年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景,各大公园都在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广州新春风俗,在人际交往中,必备利是。当然,所谓利是,即为红包,亲朋相见,大人要给小孩利是。广州市民中,市民阶层十分讲究,要给双封,而内包多少纸币则不拘,但没有利是即为无礼,所以春节期间到广州人家里做客,要多带几个红包为好,免得麻烦。甚至商场门口,也会在金桔树上挂满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合肥人过年有两点与全国不同:一是要打香炭;二是鞭炮通宵达旦,节日气氛非常热烈。打香炭即在大年三十扫尘后,家家都要在屋内用醋浇红木炭,刹时,浓烟滚滚,烟雾缭绕,这时闭上大门,以求净化空气,去邪避灾。吃罢年饭后,开始燃放鞭炮,从晚上到次日早上,连续不断,炮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大有千军万马攻城之势。如今,此风虽有所消退,但较全国而言,仍属数一数二。
孔府年节有些和民间不同的地方。腊八:腊八的一切活动围绕腊八粥,熬粥时安排很多人,烧火户这天专来烧火。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给当差喝的,一种是内宅、本族和上供用的,因对象的不同而佐料各异。除夕:年三十整夜包饺子,府内到处燃灯、燃檀香木,院里搭彩棚,午后去报本堂行礼,晚饭后去祖庙辞岁。大人给孩子压岁钱,装在红纸袋里,上写长命百岁。每人都备一个景泰蓝食盒,放米面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以示来年吉祥。端午节:端午节时用雄黄酒为孩子抹前额,在幼年衍圣公的额上写一个王字。七月七:在前堂楼院子里,桌上搭桌,叠好几层,最上面一张摆香炉,供巧果,巧果用模子扣出,有各种七巧形,油炸而成。八月十五:和七月七一样叠桌设供,供的月饼是孔府自制月饼。两个节日叠桌设供,传说是供品摆得高,离天近,嫦娥、玉兔,或牛郎织女看得见,就会下来吃。
正月十五,山西各地都要举行灯节,灯节里最有情趣的就是转九曲黄河阵。晋北一带转九曲的活动更盛。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二十、二十五、二月二,都要举行九曲黄河灯会,会期一般为3至5天,白天唱戏,晚上转九曲。九曲,即用木杆或玉米杆扎成弯弯曲曲的道路,当地讲究摸摸老杆,祛病延年。木杆上端置有圆形木质灯托,灯数一般为 365盏(闰年另加 30盏),象征一年365天。灯场中心,栽一根高达7~10米的老杆,上面挂有大灯笼,灯场外面有许多用块炭垒砌成的圆锥形的旺火。吉时一到,鸣炮三声,这时场内灯光齐亮,场外的旺火冲天。秧歌队披红着绿,载歌载舞;各种社火队伍及村中男女老少,也依序进阵。人们自由自在地转悠倘样,一派热闹景象。当活动进入高潮,老杆上的焰火点燃,上下鞭炮齐鸣,会场群情激昂,欢声雷动。关于九曲黄河灯会的来历,山西各地有着不同的解释。而这诸多的解释,正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民众心理的积淀,它们共同赋予这一悠久的民俗活动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南昌人过元宵叫闹元宵,闹了十五还要闹十六。闹元宵这天地,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住户,都必须吃元宵,象征全家团圆、幸福。吃了元宵之后,便开始闹灯了。
南昌邻县农村元宵节的龙灯,各式各样,有龙灯、板凳灯、关公灯、采莲灯等。板凳灯最长由1000多条板凳组成,有1000多号人。板凳灯起舞时整齐统一,十分壮观。湾里区太平乡的关公灯,十分好看。如今,民间的闹元宵,又加入了各种民间歌舞。元宵的夜晚,家家挂灯。村村的彩灯彻夜通明,鞭炮声、嬉戏声不断,闹到通宵,一直闹到正月十六,在欢乐的气氛中大家开始将腊月廿四设的供桌拆去将灯收起来,举行送神活动,送神完毕,新春活动也就告一段落了。
流传于哈尔滨的汉民族。元宵节这天,家家用面团做成各种形状灯,不同颜色的灯,还有玻璃灯、冰灯,做好后,先送到祖宗灵牌位上,祈求祖宗保佑,再送到天地、灶神以求神仙赐福;又送到仓库、牛马圈、井台等处,以求五谷满仓,牛肥马壮,打水平安;然后送到大路,祈求出入平安,家迎四方客;最后由家长把灯送到祖坟上,为祖宗灵魂上天照好路。
每年的元宵节,邯郸地区大地上生活的人们,还有荡秋千的习惯。一过正月初十,人们就开始在村街口开阔处和自家院内搭起高低不同的秋千架,从搭成到正月十六,每天都要荡一阵子,其中十四、十五两天是高潮。人们认为荡秋千能祛除疾病,所以男女老少都要在秋千上荡上几下。每个村镇都有自己的荡秋千高手,有时还要进行表演比赛,这比赛的日子,也是青年男女相遇、接触的好机会。荡秋千分单人荡、双人荡、立荡、坐荡,秋千的种类也多种多样,有胡悠、过梁悠、板不煞等等,既安全又具有观赏表演性。这种有益的民间体育游艺活动,成为邢邯大地上生活的人们一种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
每年一进腊月,土家人就开始漫山遍野地寻找埋在土里的树蔸。油茶树蔸最好,杂木树蔸次一点,蔸蔸越大越好。年三十夜,人们把火坑中一年都没移动过的三脚郑重地端出来,然后,在火坑上架起大大的树蔸,全家人围坐在火坑边,边烧边祝福。这夜全家人都不睡,边讲吉利话边观旺火。火苗烧得旺象征财气好,这叫烧年火蔸蔸。年火蔸蔸烧得时间越长人们越高兴,有的几天几夜不熄。土家人将坐通宵称坐草。据说这样就能把杂草坐掉,来年庄稼长得旺,便有一个年成。在鹤峰,年火蔸蔸不能全部烧完,要留碗口大的一块,在正月十五送到土地庙去。年蔸被土家人视为圣火。寄托着烟火不断、子孙绵长的愿望。
第15篇:过年习俗每次听到电视上的儿歌声: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买烧酒&&每次听到这首儿歌:我就兴奋不已,盼望着新年快快来到。
大年初一的前一天叫大年三十,也叫除夕,家家户户吃团圆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鱼,而且鱼不能吃完,它代表着&年年有余&。餐桌上有糖、有花生,枣也是必不可少,它代表着&春来早&。当然,餐桌上还有柿饼子,它代表着&万事如意&,家里还必须有杏仁,它代表着&幸福美满&,另外团圆饭桌上还有一种豆类食品,没想到吧,它就是豆腐,它表示着&有福气&。下一位就是我们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年糕,不只山西有吃年糕的习俗,中国人都有吃年糕的习俗,它代表着&年年高&。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还要包饺子,晚上十二点吃,它代表着一年和新的一年的交差点,也叫&交子&。包饺子的时候,得少包几个辣椒的、糖块的、硬币的,看谁吃见辣椒,表示他这一年过得红红火火;如果有人吃到糖块,表示他今年过得甜甜蜜蜜;要是谁吃到硬币的,表示财源滚滚。不只这些,山西的农村总会在除夕的晚上十二点点旺火,窗檐上贴吊钱,门前挂灯笼等各种各样的习俗。
I love you中国,I love you过年习俗。
本文地址:http://www./93715_guonianfengsu_zuowen_600/
更多相关文章
注:过年风俗作文600字_15篇系列作文为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除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