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像明英宗吧那样被敌军俘虏后还能回来的皇帝有哪些?

历史上,有哪些没有机会做皇帝的最后做了皇帝﹖_百度知道
历史上,有哪些没有机会做皇帝的最后做了皇帝﹖
提问者采纳
这么说的话,那么实在是太多人了。唐朝。武则天,就完全不是生来当皇帝的命,还是当了皇帝。武则天要不是一个个弄死她的儿子,最后轮来轮去也轮不到唐玄宗。宋朝。要不是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都被抓走了,能轮得到第九个儿子赵构当皇帝?明朝,如果不是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抓,能轮得到山里无老虎,推朱祁钰当皇帝?其他没说的还多的很呢。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7条回答
汉宣帝 ,刘询,原名刘病已,生于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是汉武帝和卫子夫的曾孙,戾太子刘据和史良娣的孙子,史皇孙刘进和妾王翁须的儿子。巫蛊之祸,襁褓中的刘询曾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汉武帝下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元平元年(前74)昌邑王刘贺被废后,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入宫中,先封为阳武侯,于同年7月继位,时年十七岁。第二年改年号为“本始”。他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在即位前受过牢狱之苦的皇帝。
由于刘询幼年遭遇变故,长期生活在民间,因此对百姓的疾苦和吏治得失有所了解,这对他的施政有直接影响。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用贤能,贤相循吏辈出。他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并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在对外关系上...
比如李世民应该是他的兄长为王。再比如唐玄宗,他好像是武则天的侄子。南唐后主李煜许多,但是我记得这几个常见的
最著名的的应该是赵构吧
本是王爷但徽宗钦宗都被抓了
他才有机会 当然也有金末帝完颜承麟,本事大将,时值被困都城,皇上自认难以逃出,传位大将
唐太宗第九子李治,也就是唐高宗。李治受封太子之前爵位是晋王。当时唐帝国刚刚经历一场未遂政变。这是太子李承乾在侯君集等人怂恿下发起的。但是很快就给太宗皇帝平息。之后魏王李泰又因招兵买马 图谋不轨被废黜。思前想后 太宗就下决心立与世无争 心胸坦荡 处事稳重的李治为大唐太子。又任命一批知识渊博 忠心耿耿的大臣前往东宫辅助新太子李治。当时太宗李世民年事已高 几年后李世民驾崩。太子李治登基为皇。李治就是唐朝第三位皇帝唐高宗。
满清入关,不是吴三桂开山海关,满清入不了关的。
刘彻。汉景帝有14子,刘彻行10。
比如说刘邦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皇帝是两次登基的?_百度知道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皇帝是两次登基的?
提问者采纳
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 被俘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 女人手底下的皇帝——唐中宗李显(656-710) 从太子到太上皇的皇帝--唐睿宗李旦 亡国的皇帝——唐昭宗李晔(867—904)唯一三次登基皇帝--宣统皇帝溥仪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1.被俘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 传奇经历:太子—皇帝—俘虏—囚犯—皇帝 2.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259--306) 传奇经历:白痴—太子—皇帝—戴绿帽子—被废—复位—被叔父毒死 3.女人手底下的皇帝——唐中宗李显(656-710) 传奇经历:皇子—太子—皇帝—被废—庐陵王—太子—复位—被老婆毒死 4.从太子到太上皇的皇帝--唐睿宗李旦(公元662-716年) 传奇经历:太子—皇帝—太子—王—皇帝-太上皇 5.亡国的皇帝——唐昭宗李晔(867—904) 太子-皇帝-太上皇-皇帝-被臣子杀害 6.三次登基皇帝--宣统皇帝溥仪 溥仪是醇亲王的长子,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绪同时生了重病,慈禧太后于十月发懿旨,立溥仪为嗣帝,十一月初,溥仪登极,号宣统。 三年后,辛亥革命暴发,宣统...
明英宗朱祁镇。。。晋惠帝司马衷。。。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唐昭宗李晔。。。最后一位皇帝宣统溥仪。。。应该没有了
唐朝的中宗李显,睿宗李旦,明朝的英宗,都曾经退位后再复位,当过两次皇帝。李显和李旦是因为武则天即位,先让位给武则天,武则天死后又先后当了皇帝。英宗是因为御驾亲征,被瓦剌俘虏,其弟代宗即位,英宗获释后,成为了太上皇。后来代宗病重,英宗趁机复位。对了,补充一个,还有一个当过3次皇帝的,就是末代皇帝溥仪。1908年,溥仪在北京就任清朝最后一任皇帝,1912年因辛亥革命而退位。1917年,徐州督军张勋进京调节府院之争,趁机拥戴溥仪复位,溥仪再次登基,但17天后就又被推翻了。1931年,溥仪来到长春,就任伪满洲国执政,1934年,满洲国改为满洲帝国,溥仪再次登基,成为了满洲帝国的傀儡皇帝,直到1945年,傀儡政权瓦解,溥仪被苏军逮捕,他的皇帝梦才终于做到了头。
唐中宗李显(656-710),谥号...
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明英宗朱祁镇--被蒙古大军俘虏的皇帝(整理)欢迎来主页挑选精品文档,..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明英宗朱祁镇--被蒙古大军俘虏的皇帝(整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明英宗:当过俘虏又复辟的皇帝(4)
  法观念,但是,国难当前,当立长君,于是,孙太后被迫表态可以立J王。J王朱祁钰是英宗的异母弟,时年22岁,年富力强。
  拥立时,朱祁钰照例装出一副恐慌的模样,推三阻四,最后,还是于谦一锤定音:&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就这样,J王于九月六日即位,改元景泰,是为明代宗。于谦当时是非常主张&社稷为重,君次之&的,这也是他后来遭到明英宗嫉恨的主要原因。
  应当说,朱祁钰的来路比朱祁镇明白多,但是,因为朱祁镇的养母是孙皇后,所以,朱祁钰最多只能是个J王。朱祁钰本来是准备一生都去做一个安分守己的藩王,谁能想到,王振一手策划的&御驾亲政&导致的&土木之变&竟使他这位藩王一跃而为皇帝,而且一做就是八年,还因着他的年号景泰,中国的瓷器&景泰蓝&就此扬名。
  在于谦诸将的奋勇战斗下,北京安然无恙,也先没有占到便宜,同时皇帝也明发诏谕,不许私自与也先联系。这样原本被视为奇货的英宗就变成了空质,同时由于与明朝的战争不仅使也先损兵折将,而且使他失去了明朝的赏赐以及与明朝交易的机会。当时的瓦剌是一个游牧部落,如果失去了明朝的生活必需品,部落民众的生活将是非常艰苦的。
  北京大败之后,也先开始着手与明朝讲和,并宣称&迎使朝来,大驾西去&,要明朝接回已经被遥尊为太上皇的朱祁镇。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景泰帝是很反感的,他的心思和南宋高宗赵构是一样的,他根本就不想把兄长接回来。至于孙太后和英宗的钱皇后怎么说,大臣怎么讲,他都不听。把他逼急了,他就恶狠狠地说:&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最后,还是于谦发的话:&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景泰虽然糊涂程度不下乃兄,可有一点很好,他一生最信任的就是爱国将领于谦,举凡于谦说什么,他都答应。半夜的时候,于谦有急事奏报,景泰听到鼓声也立刻起来听政,这回也不例外,他同意迎还英宗。不过,态度很冷淡。右都御史杨善等人请命出使,景帝所给敕书只是有关议和内容,不提迎复英宗之事,也不给金帛等赏赐的礼物。这也就此埋下夺门之变的种因。杨善变卖了自己的家产,买了许多奇珍异宝,并靠着他的巧舌如簧,硬是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迎回了英宗,英宗皇帝终于结束了他一年的北狩,回到了北京。
  但在迎接英宗回朝的礼仪上,景帝与大臣又产生了矛盾。景帝认为仪礼过重,应该从简。大臣提出异议。最终还是英宗在几封书信中称自愿迎奉从简才缓解了局面。见面之时,仿唐朝天宝之乱后玄宗、肃宗禅让之礼,英宗、景帝之间禅让。随后,英宗被送入南宫,开始了7年的幽禁生活。7年间,英宗未能踏出南宫半步。名为太上皇,实为囚徒。
  夺门之变
  土木堡之败,是明朝由盛而衰的分水岭,也是英宗人生经历的第一个谷底。幸好被俘的一年时间里,也先对这位对手颇为尊重。据说也先命每2日进羊一只,7日进牛一只,逢五逢七逢十作筵席,逐日进牛奶、马奶。北方天气寒冷,他还曾令妻子出献&铁脚皮&,给英宗御寒暖脚之用。也先曾经对明朝使臣说过这样的话:&大明皇帝与我是大仇,自领军马与我厮杀。由于上天的意志,使他落在我手里。众人劝我杀他,我再三不肯。他是一朝人主,我特着知院伯颜帖木儿使早晚恭敬,不敢怠慢。你们捉住我时,留得到今日么?&而朱祁镇被俘期间,也曾流泪对前往探望他的礼部侍郎李实说:&也先有意送我回去,请你转告朝廷,我回去后,只求做一个平民,便心满意足。&但实际上自从英宗被放回来以后,明朝内部围绕着新旧两个皇帝展开的一场斗争已经不可避免!
  明英宗回来以后,被景泰安排在南内居住,加派靖远伯王骥看护,实际上是监视,不过,这个王骥是个官迷,因为于谦和宰相王文等人都很讨厌他,所以,他反而和英宗的关系越来越好,这是景泰没有料到的。英宗名义上是太上皇,实际上却是没有任何自由。景泰给他的限制很多,不仅将南宫的大门上锁并灌铅,加派锦衣卫看守,而且日常的饮食衣物都是从一个小窗户递送进去的。为防止南宫与外面联络,纸笔极少供应。
  英宗的伙食不是很好,开销也不够,都靠着英宗的皇后钱氏做一些缝缝补补的活计偷偷送到宫外去卖掉,以弥补开支用度的不足。有时还要靠娘家贴补一些。有个太监说南宫的树木多,恐怕会有人越过高墙与英宗联系,景帝遂命人将大树砍伐掉。可以说,英宗就在惊恐与饥饿中度过了7年的软禁生活。
  英宗早年和太监特别是资格很老的太监们很熟,这时,看守英宗的宦官中有一位老资格的太监阮浪。此人是和范弘等四人一起在明成祖的时候就入宫的,这时已经经历四朝了,不过,阮浪的运气很差,混了这么多年,也才是个少监,连个太监都没熬上。不管怎么说,阮浪是英宗的旧相识,两个人又都运气不好,因而,共同语言就多了。英宗是个很念旧的人,他一高兴就把自己用过的一把金刀和金袋送给了阮浪做纪念。偏偏阮浪和一个叫做王瑶的关系很好,他随手就把这个金刀转赠给王瑶。王瑶和锦衣卫指挥卢忠关系很好,卢忠一见到这把金刀后就借机把王瑶灌醉,偷了金刀,送给太监高平。高平立刻上奏告变,景泰非常重视这件事,认为人赃俱在,认定是英宗准备谋复皇位,下旨逮捕阮浪、王瑶,大刑逼供。阮浪和王瑶都不肯乱咬,景泰命将王瑶凌迟处死,阮浪死于狱中。英宗复位以后,追封王瑶、阮浪。卢忠本人没有想到惹了这么一场大祸,找人给出主意,这人告诉他让他装疯,于是,卢忠就装疯,逃脱了罪责。不过,英宗复位以后,把卢忠、高平都凌迟处死。
  这件事给景泰的刺激很大,以后更加留意防范英宗的举动了。
  虽然景帝时时刻刻防备英宗复辟,但他并没有对皇兄做得太过分。有个叫徐正的刑科给事中建议英宗不宜居住南宫,应迁置所封之地以绝人望。景帝听后愕然,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反而将其治罪。
  在对英宗严加看管的同时,景帝还谋划换掉太子。景泰帝登基之时,曾许诺将来传帝位于英宗的长子朱见深,并立其为太子。但是景帝即位没几年,就想换自己的长子为太子,只是苦于一时间没有什么好办法。
相关文章推荐:
你可能还喜欢...
(图片来源:历代帝王像: /gs/lidaidiwangxiang/mingchao/ ) ...
朱元璋在上演法不容情、大义灭亲的同时,也上演了法不容众、大义灭臣。他上任后,立刻...
热门皇帝故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英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