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民主政治成果和经济建设成果有哪些

您的位置: &
& &&&自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七章同步练习
自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七章同步练习
14:24&& 【
  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
  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领域里实行的方针是(A)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古为中用,洋为中用
  C.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 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主要著作是(C)
  A.《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C.《论十大关系》
  D.《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
  3. 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毛泽东首倡的方针是(B)
  A.加强团结,共同发展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和平共处,同舟共济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 解决我国民族之间矛盾应实行的基本方针是(A)
  A.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B.民族融合
  C.反对大汉族主义
  D.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5.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B)
  A.健全民主和法制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6. 在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是(A)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刘少奇
  D.周恩来
  7.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是(D)
  A.如何恢复国民经济
  B.如何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C.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
  D.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8. 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最初主要是照搬了(C)
  A.美国的经验
  B.日本的经验
  C.苏联的经验
  D.西欧的经验
  9.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D)
  A.不要四面出击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10.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D)
  A.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1.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D)
  A.正确认识两类社会矛盾
  B.正确处理敌我矛盾
  C.正确处理社会基本矛盾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2.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首先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作为一个全面性的问题提出来的领导人是(C)
  A.列宁
  B.斯大林
  C.毛泽东
  D.刘少奇
  13.毛泽东指出,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是(D)
  A.国家的统一
  B.人民的团结
  C.社会的稳定
  D.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多项选择题
  1.集中体现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的著作有(CD)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E.《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 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正式宣布了我国的现代化宏图,即实现社会主义的(ABCD)
  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E.交通现代化
  3.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BC)
  A.基本矛盾
  B.敌我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
  D.人与自然的矛盾
  E.生产和需要的矛盾
  4.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B)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
  C.敌我之间的矛盾
  D.人民内部的矛盾
  E.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5.集中体现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的著作有(CD)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E.《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第二节
  单项选择题
  1.在中共八大上,董必武强调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是(B)
  A.健全法律制度
  B.依法办事
  C.扩大民主
  D.反对官僚主义
  2.毛泽东提出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是(B)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是(C)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陈云
  D.邓子恢
  4.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认为,中国工业化道路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D)
  A.重工业的发展问题
  B.轻工业的发展问题
  C.农业的发展问题
  D.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5.1963年周恩来在一次会议强调,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D)
  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6.我国对待传统历史文化的正确方针是(A)
  A.古为今用
  B.洋为中用
  C.厚古薄今
  D.厚今薄古
  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首先论述的关系是(A)
  A.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B.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D.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8.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安排国民经济的顺序为(B)
  A.重、轻、农
  B.农、轻、重
  C.轻、农、重
  D.轻、重、农
  9.毛泽东认为,中国工业化道路中最重要的问题是(D)
  A.如何发展重工业
  B.如何发展轻工业
  C.如何发展农业
  D.如何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
  10.毛泽东认为,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是(B)
  A.国家的统一
  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
  D.人民的团结
  11. 毛泽东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概念的著作是(B)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D.《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多项选择题
  1.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应当处理好的政治关系有(ABCDE)
  A.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
  B.党和非党关系
  C.革命和反革命关系
  D.中国和外国关系
  E.是非关系
  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应当处理好的经济关系有(ABCDE)
  A.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B.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D.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E.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3.毛泽东提出的我国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是(DE)
  A.去粗取精
  B.全面继承
  C.兼容并包
  D.古为今用
  E.洋为中用
  4.毛泽东提出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最重要的标准是(BE)
  A.是否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
  B.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C.是否有利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
  D.是否有利于民主集中制的实行
  E.是否有利于共产党的领导
  5.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得到发展的几个方面是(ABC)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E.劳育
  6.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可划分为(CD)
  A.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B.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
  C.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E.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7.毛泽东指出,促进我国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CD)
  A.中学为体
  B.西学为用
  C.百花齐放
  D.百家争鸣
  E.兼容并包
  第七章已考大题(8)
  简答题:
  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2000上、2002下)
  参考答案:(考点:第173、174页)
  第一,中共八大正确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
  第二,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第三,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陈云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是什么(2001下)
  参考答案:(教材181页)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
  第一,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
  第二,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
  第三,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
  3.毛泽东强调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方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002上)
  参考答案:(教材179-180页)
  第一,指出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主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生产,厉行节约,勤俭建国。
  第二,也要积极争取外援,开展与外国的经济交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学习外国的长处和好的经验。
  4.毛泽东提出的“新经济”是什么?(2004/1)
  参考答案:(教材181页)
  第一,中共八大后,1956年12月,毛泽东提出了“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思想。他把这称为“新经济政策”。
  第二,这种“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思想,和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以帮助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所有制问题的一种突破。
  论述题: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社会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000下、2004/7)
  参考答案:(考点:教材第176-177页)
  第一,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毛泽东在讲话中,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
  第二,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两类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大量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经济和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国家经济建设中提出了哪些重要方针?其具体内容是什么?(2003/1)
  参考答案:(教材171-174页)
  第一,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和统筹兼顾的方针。基本内容:要重视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规律;要从中国人口大国、经济落后的实际出发,处理好各种经济关系;要把计划放在积极稳妥的基础上;要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基本内容: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建设道路,主要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生产,厉行节约,勤俭建国。同时,也要积极争取外援,开展与外国的经济交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学习外国的长处和好的经验。
  3.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2003/4)
  参考答案:(教材175页)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毛泽东在讲话中,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质: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产生的,一般不表现为对抗形式,是非对抗的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第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经过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本身的不断改革获得解决。
  第五,意义: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4.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国情的认识和论断是什么?(2003/10)
  参考答案:(教材172-173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国情的主要和论断是:
  第一,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巩固。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指出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第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他认为,中国还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第二,中国仍然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不发达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完成它的长期性。
  第三,国内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党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这些对国情的正确认识和论断,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立足点。
本文转载链接:
欢迎访问:
自考真题库手机应用
& & & & & &
热门搜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09-02-19 & 发布
十六大的主要成就 党的十六大是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的盛会。十六大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是历次党代会最好的报告之一,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十六大系统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新世纪新阶段开创新局面的旗帜,是最突出的成果;十六大描绘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将掀开党和国家建设的新篇章;十六大产生的年富力强的中央领导层,是党兴旺发达的生动体现。十六大是执政兴国、加强和改进党建的大会,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大会,是总揽全局、规划未来的大会,又是民主团结、承前启后的大会。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党的十六大是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的盛会。十六大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是历次党代会最好的报告之一,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十六大系统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新世纪新阶段开创新局面的旗帜,是最突出的成果;十六大描绘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将掀开党和国家建设的新篇章;十六大产生的年富力强的中央领导层,是党兴旺发达的生动体现。十六大是执政兴国、加强和改进党建的大会,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大会,是总揽全局、规划未来的大会,又是民主团结、承前启后的大会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从1979年到200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由0.40382万亿元增加到20.94万亿元.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国家发展经济和抵御各种风险的物质技术基础大大增强.国家先后启动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04年底,陆续开工60多个重大工程,投资总规模达8500多亿元.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截至2007年6月,全国共产党员总数达到7336.3万人,党的基层组织达到360.7万个.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二,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历史表明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原因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主要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三,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极大的鼓舞着全国人民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以更大的信心和热情去争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难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等.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继续认真加以解决;可以在前进中解决,也只有在前进中才能解决.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大部分人吃饱了饭 少数人发了财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就是国人治不起病,上不起学,住不起房三大''成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和成就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多年间,中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全面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先后胜利地完成了第六个和第七个五年计划,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为90年代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一)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1990年同1980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84.6%,平均每年增长6.3%,粮食总产量先后登上3500亿公斤和4000亿公斤两个台阶,1990年达到4350亿公斤。棉花、油料等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林牧副渔各业都有很大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1991年,乡镇企业创产值8266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162亿元,都比1978年翻了四番。(二)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工业总产值到、1991年达28248亿元,比1978年的4237亿翻了两番多,平均每年增长12.2%。主要工业产品原煤、原油、电力、钢铁等的产量大幅度增加,消费品工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市场供应充裕。(三)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步伐加快,十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2.77万亿美元,超过前30年的总和。一大批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经济薄弱环节有所加强,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所调整,城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增添了后续力量。(四)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出口总额由1980年的381亿美元增加到115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由1980年的181亿美元增加到亿美元。到1990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89.8亿美元,兴办外商投资企业2万多家,引进一大批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了国内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五)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较大发展。十年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1万多项,其中获国家奖励的近万项,一些领域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高能物理、计算机技术、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讯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社会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也有不少进展。教育方面,多数城市普及了初中教育,高等教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体系,为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其他事业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六)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小康过渡,少数地区已实现小康。1990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13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0元。(七)国家经济实力大为增强。1990年同1980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由4470亿元增加到1740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1.36倍,平均每年增长9%。国民收入由3688亿元增加到1430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8.7%。一些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煤炭、水泥由第3位升至第1位。粮食、棉花、肉类、布匹已居世界首位。上述巨大成就的取得,雄辩地证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探析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人真正自觉地开始认识现代化,一系 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重新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机制,明确了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全面开创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     一、提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思想 为了全面纠正十年“文革”的错误路线,实行全面的拔乱反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完成后,如何 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中心任务突出地摆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1979年 3月,邓小平就明确提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 化道路。”[1](P163)他还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重视的两个重要特点,即底子薄及 人口多、耕地少进行了分析。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和现代化的基本方向。1984年10月, 邓小平强调“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 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 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2](P94~95)1987年8月,邓小平特别强调指出 :“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 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 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2](P225)至此,“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思想已经趋于成熟,并成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开展各项工作 的根本指导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的核心是全面现代化的思想。与此前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思想相比,它既强调工业化的重要,也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工业化、政治民主化 和思想文化现代化的统一,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能只看重其中的一方面,而导致现代化 过程中的种种失衡现象出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思想,在党的十三大报 告中被规范地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 表述被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所沿用,并被固定下来,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二、“两个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全面的拔乱反正,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 现了由片面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的转变。使以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重新开始起步。起步后,首先抓住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实行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调整工业结构解决轻重工业的比例 失调问题,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上了正确的道路,并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新局面。 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 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当时,已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当作 社会主义两个密不可分的重要特征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实际进程中,一方面由于改革开 放冲破了僵化的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不可阻挡之势蓬勃发展。沿海地区, 从南到北,形成了广阔的前沿开放地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三大产业的 协调发展,而且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开展,人们的思想冲破了旧观念的束缚。追求变革、勇于开拓、讲 求实效形成潮流。实践中,使我们对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基本任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 务是要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 代化。确立了我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这当时和之后的一段时间,尽管 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但仍实现了国内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保证了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继续进行。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开始,在“以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思想的指导下,不仅使现代化 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而且在思想上还突破了姓“资”姓“社”的束缚,提出了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想。从此,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得以加快推进, 国内生产总值连年增长。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极大地适应了科学技术的迅 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剧烈竞争。 具有重要意义的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总结了近20 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克服了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抵制了 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全面规划了迈向21世纪的战略目标,提出要实现工 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伟大构想。     三、这一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1.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20多年来,现代化建设的成 功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人口多、底子薄、文化科技总体水平不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仍居于世界后列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它既承担 着完成传统工业化的任务,又承担着进行新的产业革命的任务。在国际经济和科学技术 激烈竞争的形势下,科学技术是尽快改变我国生产力的落后面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关键因素,是当今中国发展生产力的突破口。 当今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并且正在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被应用于生 产,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实现“ 四个现代化”,必须比以往更加重视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在农业方面,我 们要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计 算机技术、核技术等高新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改造传统农业,发展新兴农业。工业 方面,则必须应用以电子信息和自动化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用 于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走出 “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老路。至于国防现代化,就更离不开科学技术。此外, 决策的自主化、科学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也都离不开科学技 术。 2.改革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20多年前,邓小平深刻地指出,“四个现 代化”是一场“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须要 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 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各个经济战线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 重大改革,而且需要进行制度上组织上的重大改革。进行这些改革,是全国人民的长远 利益所在,否则,我们不能摆脱目前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的落后状态。”[1](P135~13 6)在这里邓小平第一次揭示了改革与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现代化本身就是一场革命 ,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现代化。20年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些论断的认识 。改革旧的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我国的现代化扫清了障碍、开辟了道 路,改革使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到行为方式、思维方式 完成了现代化所要实现的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型。全面改革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 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也为实现全面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开放,不仅适应了世界经济的客观状况和发展趋势,也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中国的现代化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加强了同世界各国在贸易、科 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建立,提高了我国的经济管理和科学技术的水平,扩大了对外贸易,弥补了国内建设资 金的不足,这一切都是推动现代化的直接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将被作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持久动力而被继续坚持下去。实践也证明,改革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必需的。 3.政治稳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障。在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进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们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也有许多不利因素和 困难,如众多的人口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源相对短缺、交通运输紧张、就业压力大、生态 环境恶化等。在这样的国情下,如果全体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地进行现代化建设, 就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优势。反之,如果政治不稳定,社 会动乱、人民内部发生分裂,那就不仅会加剧原有矛盾和困难,而且会丧失我们的有利 条件和优势,现代化的实现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持政治的稳定是实现现代 化的重要保证。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 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2](P284)为此,所有 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设计都要把保持社会稳定放在首位,一切有关现代化的方针、政策、 方案都要服从于稳定这一最根本的大局。 4.必须把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 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现代化建设 与可持续发展内在地统一起来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 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我们不仅要把眼前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搞好,还要为我们 的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粮,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我们不能为谋求一时的发展而以牺牲长久利益为代价。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吸纳和借鉴了 世界的和我国的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了一条真正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道路,实现了经济的、政治的和思想文化的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全景分析预测 -------------------------------------------------------------------------------- 经过25年改革开放的经济腾飞,21世纪初期的中国发展,更加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即在加入WTO的新世纪里,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怎样的环境、机遇、挑战和可能前景?这是所有的人——无论是国内国外、政府企业、理论还是实践等,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将中国宏观经济的热点问题,划分为传统的十大领域,并进行较为深入和全面的剖析。 一、经济总量将继续保持较长期的高速增长 1979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年,我国GDP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9.4%,见图1,比同期世界平均增长水平高出一倍、比同期发达国家平均增长水平高出两倍等,展现出世界经济“一枝独秀”的明显特征和勃勃生机。这使得我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在稳步、持续和显著的提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 1979年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其核心原因在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即将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步改革为市场经济,以市场化的价格来调整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在此基础上,更多的与国外进行市场化的交流与合作等。 在农村,重点是进行土地承包制的改革,同时鼓励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民进城务工。在城市,首先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90年代后开始了市场化改革的全方位的探索和推进,如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等。这使得我国两方面的生产资源,得到了更高效率的发挥。即一是显性生产资源,如土地和厂房等;二是更为重要和核心的隐性生产资源,即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 内外因素的完美结合,造就了我国经济25年来的空前繁荣。即内因是我国生产资源效率的更高发挥;外因是我国与国外的大量交流、经济的巨大差距、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后发优势等。 25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80年代上半期,重点是解决农产品短缺问题;80年代下半期,重点是解决工业品短缺问题;90年代上半期,重点是解决原材料、基础设施等的“瓶颈”问题;90年代下半期,重点是解决经济结构的矛盾和优化问题;21世纪的前几年,可能更多的是考虑加入WTO 的国际接轨问题等。 回顾25年的历程,我们可能会注意到四个显著的历史性起点或标志:一是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二是1984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三是1992年初的小平南巡讲话;四是2001年底的正式加入WTO等。 由于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如20-30年,我国与世界经济格局不会有根本性的改观,因此,我国经济仍将持续过去25年的较高速增长。例如到2002 年底,我国人均GDP仅为1000美元,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30等。虽然两个时期微观的影响因素或结构可能会有一些差别,如前期的体制性释放动力可能更强、后期的市场性规范活力可能更充沛等,但是综合的比较,两者的增长潜力可能不会有本质的太大差异。这一观点目前同时也为我国经济专家所普遍的接受或认同。例如见表1。大多数专家之所以预测后期的经济增长为7%左右,可能更多的是出于稳健的心理、以及对其能否达到前期的9%缺乏足够的信心等。 美联储预测,未来10年美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3%;世界银行预测,年,美国GDP增长率年均为2.7%、欧盟为2.4%、日本为2%等。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里,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仍将进一步的缩小。 当然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也将面临着一系列艰巨的任务。例如:1、国有经济要深化改革。2002年底,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工业企业资产总量是4.27万亿、占我国工业总资产的50%、占用约65%的工业贷款,却只创造了35%的工业产值等。2、农村市场要启动。目前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65%,但乡村消费品市场却只占全国消费品市场的25%;努力促进农村经济、收入和教育的良性互动和循环,这对于提高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无疑是具有历史阶段的关键性意义等。 与此同时,我们也将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并需要我们更加审慎和认真的对待。例如:1、社会风险。收入差距拉大、下岗人员增加、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可能会孕育着一定的社会稳定风险。2、经济风险。例如国有商业银行巨额累积、并且仍在继续增加的不良贷款,可能会对整体金融体系乃至经济体系的健康运行造成一定的危害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把握这一总体思路,就要着重领会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的战略思想。  全会提出的总体思路,切合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完整表达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内在联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系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宏伟目标顺利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是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总抓手,必须作为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根本保障,是打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基础的必由之路,必须作为基本方向长期坚持。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必须作为根本要求认真落实。  一个战略任务,一个基本方向,一个根本要求,三者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把握,牢牢抓住,相互配合,协调推进。  思路源于认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这是被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了的真理。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天,仍然有必要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的认识,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贫富差距的扩大化,社会基础阶层的赤贫化,上层阶级世袭化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国人尤其是农村人,不再吃不饱或饿死。2、国人不再因为口头说话,而被打成“反革命”、“右派”等,而坐牢或丧命。3、政权放开了国人可以出境旅游、访问或做生意。4、政权不再强迫人民信奉“共产主义”邪教。5、经济总量即将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已经世界第一!!!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