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自信可对积极向上的对联吗

对对联时那些位置需要注意平仄?请细讲一下。_百度知道
对对联时那些位置需要注意平仄?请细讲一下。
提问者采纳
对联基本原则: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3.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平仄相对,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如:  心驰-有外-实迷-有;身处-空中-不见-空。  ○○ △△ △○ △
○△ ○○ △△ ○(○表平声, △表仄声。)  此联中,第一三五字不一定平仄相对,第二四六字皆平仄相对。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句式,除了律诗中的对仗句式外,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如:  建-曼荼罗坛-修法;  于-阿兰若处-参禅。  直心-乃-万行-之本;  贪欲-为-诸苦-之源。  深心-勤习-真言宗-教义;  全力-弘扬-大手印-法门。  以上诸联,其音步位就不一定在二四六位置上。  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上联或下联的句子,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如:  真身已过凡间望;妙法不堪小智听。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也交替)  正信起行真有佛;深心入解本无魔。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不交替)  平仄协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平仄方面的格律要求。  此外,还有六个比较重要的禁忌,即六种应尽量避免的情况。现分别简述如下:  1.忌同声落脚  这是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所谓马蹄韵,指的是句脚平仄安排如马之走步,后脚踏着前脚印走。其平仄格式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但是,作者认为,从对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到对联“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的特点,以及对联句式的复杂性等因素,其句脚平仄安排的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声落脚”为规则。准确一点说,此规则有两点要求:(1)、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2)、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这种规则理论上简洁明了,运用上灵活多变,既体现了原则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又能包容在句脚平仄问题上的几种主要不同意见。以每边五分句长联之上联为例,按“马蹄韵”的规则,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两种正格,另有仄平平仄仄一种变格,共三种格式。按“忌同声落脚”的规则,那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等十一种格式皆为合格,且无须分正格与变格。  2.忌同声收尾  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即上下联最后一字不能同是仄声或同是平声。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成了三平尾。又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三平尾或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不能只忌三平尾而不忌三仄尾。  4.忌孤平或孤仄  指的是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如:“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在此,作者对孤平问题拟略加论述。作者认为,联律不必完全依从传统诗律,从联律来说,“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若只有一个平声,就犯孤平”,此定义更加简洁合理。因为:其一,此定义对平仄的要求,总的看是宽松了一些,符合对联格律的发展趋势。其二,依传统诗律,所谓孤平,还要除句脚外,但对联与近体诗有一个较大的不同,就是尾字(句脚)的平仄要求有所不同,且不要求押韵,所以在联中,尾字(句脚)不一定要单独划出。其三,以字面看,孤,就是一个,孤平的字面含义和实际含义若完全一致,有利于理解和操作。传统诗律的孤平是:在五言平起、七言仄起的句式中,除韵脚的平声字外,如果句中只有一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这种定义,实际上,已经把孤平定死在一两个句式上了(具体说,五言“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就是孤平)。因此,对孤平二字,必须加以附带补充说明,人们才能实际理解和操作。其四,以五言联而言,若只有“仄平仄仄平”是孤平的话,那么,再来看看“仄仄仄平仄”,比较这两种格式,从平仄的死板、单调来看,究竟哪一种更死板、更单调?其五,近体诗,主要是五、七言,因此,在六言联中,传统诗律的孤平概念就不能加以解释,而六言联中,同样可能存在孤平现象。  另外,孤平或孤仄,在平仄单调上,也没有什么不同。古今诗联作者,不管对于孤平,还是对于孤仄,实际上,都是能避免就避免。因此,将二者同时作为禁忌,不仅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也是源于现实情况的。附带指出,依作者上述定义,孤平或孤仄的现象,实际上只存在于五言和六言句中,因为在七言以上的句子中,如果遵守了平仄交替的基本要求,是不会出现孤平或孤仄的。  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这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保持一致。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又如: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盘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  其中,“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就是重字相对。但是,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同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同一位置,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但有些虚词(之乎也者而矣哉,等等)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异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位置。如:  业流不住勿贪境;  命运相同莫恨人。  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字异位重字。  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是对联之忌。不过,有一种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  6.忌同义相对  同义相对,又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等,就属合掌。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尤其是虚词)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  综观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作者认为,由于现代文学的主流是散文体(或者说自由体),其总趋势也是进一步向散文化方向发展。处于时代潮流中的对联,不可能摆脱这种影响。因此,对联的基本格律,虽然不能被人为地废除和否定,也确实有宽松、灵活、变通的必要和客观趋势,特别是在其平仄方面。但不管怎样,语言之声调是一个必然存在的客观现象,因此,对联的平仄要求,尽管可以宽松些,却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人为地加以取消。同时,由于对联的平仄要求,是在继承传统诗律的基础上发展变通而来,对此,楹联界目前的看法还不尽一致,就更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探讨和界定。参考资料
提问者评价
谢谢了,很仔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1)对联讲究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
(,2)对联对平仄有忌讳,包括五个方面:
  一忌:三平,三仄尾!对联不允许出现三平或者三仄尾!这样必然因为语调的不和谐影响格律!如,天连海岸线!这样的句子!11222!就是三仄。马到人成功22111!这个就的三平
  二忌:孤平孤仄;无论是上联还是下联都不允许除了第一字和尾字外只有一个平音或者仄音!这个就叫作孤平或者孤仄
  三忌:同声落脚 ;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
对联和其他所有文学一样,有它自己的要素(特点),如果没有了这些要素(特点),对联就没有了灵魂和生命,就不可能独立地存在于世界上。
对联的要素(特点)有很多,平仄相对就是其中之一。所谓平仄相对,顾名思义,就是说在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字,平仄要相对。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一个字都要相对?可不可放宽?我认为,每一个字平仄都要相对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可以放宽,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问题是怎样放宽?放宽到什么程度?这是目前大家关心和争论的焦点,也是普及楹联知识的关键问题之一。今天,我就学习对联知识和开展楹联活动中的一些体会谈一点看法,不当之处,请联友和方家指正。
三个关键部位从严
一、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
上、下联中最后一...
总的来说都是要讲究的,看你是要意象的对称还是仅仅只是音上面的对称,这不是一成不变的,对联死中有活,不能拘于一格。。
对对联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描写人自信时的警句、对联或格言_百度作业帮
描写人自信时的警句、对联或格言
描写人自信时的警句、对联或格言
缺乏信心并不是因为出现了困难,而出现困难倒是因为缺乏信心.--塞内加*信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耐心.--乔;麦克唐纳*弱者,或趋向衰落人们的贫穷生活需要对神的信仰……但是自己心中拥有太阳和生命的人除了自己以外,有必要到什么地方去寻找信仰吗?--罗曼;罗兰*信仰的价值恐怕胜于真理的价值吧!真理不讲情,但信仰却具有慈母之心,科学对于我们的渴望是冷淡的,而信仰却安慰我们.--阿密埃尔*劳动使人建立起对自己的理智力量的信心.--高尔基*每个人的精神上都有几根感情的支柱对父母的、对信仰的、对理想的、对知友和爱情的感情支柱.无论哪一根断了,都要心痛的.--柳青*不信你看芭蕉树,那样生得两样心.--广西情歌理智沉稳得以运筹帷幄,自信博学方可决胜千里。以此为对联,求一个高..._百度知道
理智沉稳得以运筹帷幄,自信博学方可决胜千里。以此为对联,求一个高...
理智沉稳得以运筹帷幄,自信博学方可决胜千里。以此为对联,求一个高水平横批。
我有更好的答案
首先呢,楼主这个对联还是别挂出去哈,不然会被行家笑话的。因为对联最基本的要求,上联尾字要仄声,下联尾字要平声。楼主这个联的上下联尾字都是仄声,不合规矩了。其次,决胜千里与运筹帷幄在词性上也不相对。要想符合对联的要求,又能相对,下联就得改改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运筹帷幄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只要我们有决心和信心,一定能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是哪一句诗句,对联或名言_百度作业帮
只要我们有决心和信心,一定能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是哪一句诗句,对联或名言
只要我们有决心和信心,一定能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是哪一句诗句,对联或名言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关于自信的对联儿 快!!!_百度知道
有关于自信的对联儿 快!!!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对联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需苦战
  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
  乘风踏浪我欲搏击沧海横流
  飞鞭催马吾将痛饮黄龙美酒
  淡淡墨梅凌寒独开今岁瑞雪兆丰年
  莘莘学子壮志凌云明年金秋送喜来
  十载求学纵苦三伏三九无悔无怨
  一朝成就再忆全心全力有苦有乐
  卧虎藏龙地豪气干云秣马砺兵锋芒尽露
  披星戴月时书香盈耳含英咀华学业必成
  时光如梭看我少年学子六月追风去
  云帆直挂令那美丽人生明朝入眼来
  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
  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
  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
  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
  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线对对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