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书上有王漫的取名字大全全

- 噢!百万彩票
最近25个记录
最近50个记录
最近80个记录
最近100个记录
最近150个记录
最近200个记录
最近250个记录1990 年1991 年1992 年1993 年1994 年1995 年1996 年1997 年1998 年1999 年2000 年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11 年2012 年2013 年2014 年2015 年取个姓王的女生四个字的名字?
取个姓王的女生四个字的名字?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王若晨曦 王雨菲菲 王诗樱子
王紫文琪
王雨嘉萱
涵涵


女:
雨欣

1.字义要吉祥,力避粗俗; 2.字音要悦耳,注意阴阳平仄,富于节奏感; 3.字形要搭配协调,富于变化,便于书写; 4.要结合家风、事业及父母长辈对子女的期望,以及理想抱负、兴趣、爱好和目标追求; 5.根据男孩、女孩的不同性别特征起名,以方便生活和工作; 6.以孩子出生前后情况起名,如当时的特征或出生前后有无特殊值得纪念的大事; 7.以出生时间取名,如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生于甲子年; 8.以出生地点取名,如孔子生于曲阜东南的尼丘山,故取名为“丘”,字为“尼”; 9.以易经中姓名学起名,字带阴阳,号显五行,名号与自身内在信息相结合,也会带来不少辅助与调整作用。淑颖 贤淑,聪颖 钰彤 钰:美玉 彤:红色 璟雯 璟:玉的光彩 雯:色彩斑斓的云,多用于人名 天瑜 瑜:美玉 欣妍(开心愉快,妍是美丽) 昭雪(昭:充满活力,是一个阳光女孩。雪:愿她象雪一样纯洁、美丽。) 倩雪(即前雪,也就是雪天出生的可爱公主啦) 玉珍(象玉一般美丽,珍珠一样令人喜爱) 茹雪(茹,谐音如;全名意思是想雪一般纯洁,善良) 正梅(为人正直,能承受各种打击) 美琳(美丽,善良,活泼) 欢馨(快乐,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优璇(优,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璇,像美玉一样美丽,受人欢迎) 雨嘉(雨,纯洁;嘉,优秀) 娅楠(娅,谐音雅,文雅;楠只是名字好听) 明美(明白事理,长得标志美丽,有着花容月貌) 可馨(一个美丽的可人儿。能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惠茜(贤惠,茜只是名字好听)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对女孩的称呼,没什么意义) 香茹(香,死后留香百世,茹,没什么大意义) 月婵(比貂禅还漂亮美丽,比月光还温柔) 婧琪 婧:女子有才 琪:美玉 彤萱 彤:红色 萱:一种忘忧的草 玥婷 玥:传说中一种神珠 婷:美好 媛馨 媛:美好 梦涵 涵:包容 碧萱 萱:一种忘忧的草 慧妍 慧:智慧 妍:美好 婧琪 婧:女子有才 琪:美玉 璟雯 璟:玉的光彩 雯:色彩斑斓的云,多用于人名 梦婷 婷:美好 雪怡 怡:心旷神怡 彦歆 彦:古代指有才学有德行的人 歆:心悦,欢愉 芮涵 涵:包容 笑薇 微笑 婧涵 婧:女子有才 涵:包容 鑫蕾 鑫:财富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对女孩的称呼,没什么意义) 香茹(香,死后留香百世,茹,没什么大意义) 月婵(比貂禅还漂亮美丽,比月光还温柔) 嫦曦(像嫦娥一样有着绝世美丽容貌,像晨曦一样朝气蓬勃,有精神) 静香(文静,象明朝时期的香妃一样美丽,文雅,贞烈) 梦洁(一个梦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纯洁) 凌薇(气势、朝气都凌人,薇,祝她将来成为一代名人) 美莲(美丽如莲花一样,还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 雅静(优雅文静) 雪丽(美丽如雪) 依娜(有伊人风采,娜一般指姑娘美丽,婀娜多姿嘛) 雅芙(文雅,如出水芙蓉一般) 雨婷(温柔,聪明,漂亮) 怡香(香气怡人) 韵寒(即蕴涵) 莉姿(具有公主或王后的一切风度与姿色) 梦璐(如梦幻般的女孩,璐,谐音露,露字为日月结合的灵之美.智慧且不夸张) 沛玲(精神充沛,小巧玲珑) 灵芸(在古代,有一个叫薛灵芸的少女,长得容华绝世,貌赛貂禅,他被当时的皇帝曹丕看中,欲召她进宫做宠妃,愿您的女儿也象她一样美丽,双手灵巧) 嫦曦(像嫦娥一样有着绝世美丽容貌,像晨曦一样朝气蓬勃,有精神) 静香(文静,象明朝时期的香妃一样美丽,文雅,贞烈) 梦洁(一个梦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纯洁) 凌薇(气势、朝气都凌人,薇,祝她将来成为一代名人) 美莲(美丽如莲花一样,还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 雅静(优雅文静)取名字不能取带“水,山,车,马,刀,土,石,皮,火”的字; *要取带“米、豆、鱼、草”字头和“金、玉、八、宝盖头、木、月、田人旁”的字。 有&八&或&宀&字(或部首内包含),则环境良好,名利双收,清雅荣贵; 有&米&字、&豆&字、&鱼&字,福寿兴家,子孙鼎盛; 有&艹&字、&金&字、&玉&字,精明公正,操守廉正; 有&亻&字、&木&字、&月&字,贵人明现,克己助人; 有&田&字,快乐待人,一生清闲; 有&山&字,孤独,六亲无缘,离祖成功; 有&刀&字、&力&字、&弓&字,不利家庭,晚婚迟得子大吉; 有&土&字,不利健康或忧心劳神;有&忄&字,多不顺或作风果断; 有&石&字,不利健康; 有&皮&字、&氵&字、&马&字、&酉&字、&火&字、&车&字,忌车怕水或易犯法。
--这是我的建议,就算是给小宝宝的一点微不足道的礼物吧!





雅涵(张弛有度,文静典雅,大家涵养.)

美琳(美丽,善良,活泼) 

雨嘉(雨,纯洁;嘉,优秀)

可馨(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韵晗(即蕴涵)

雅芙(文雅,如出水芙蓉一般)
这几个名字不错吧!
王佳雪琪。王佳俊婷,王雨萧韩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起名领域专家触摸遂宁历史文化名人
触摸遂宁历史文化名人
<font color="#11-11-24 12:57:03&&&&
华夏经纬网
  唐朝进士张九宗&中国创建书院第一人&
  在四川省遂宁市市区城南开善路,凡50岁以上的男女都知道开善河畔山上曾有一座有5个天井、40多间房的大型庙宇――开善寺,说:开善寺是广德寺的山门,山上古树参天,三四个人牵手都不能合抱树身。过去开善寺叫滴油寺,最早是叫碧游寺。
  原来,一千三百多年前,此山叫梵宇山,后名梵云山。广德寺道圆大师(为克幽禅师衣钵弟子,克幽圆寂,道圆即法席住持广德寺)来到此处“九思山房”做客,见山绿水清仙气缭绕,异鸟珍禽飞翔林间、九思山房书声朗朗,不禁合掌礼佛,在九思山房前结庐建寺,命名为“碧游寺”。而九思山房的主人,就是我国创建书院的第一人――唐朝进士张九宗。
  张九宗,生卒年不详,遂宁人,自幼聪颖好学,文思过人。贞元十一年(795年)九宗中进士,出任戎州(今四川宜宾)刺史,注意民风,着重教化,治理有方,政绩显著。后历任同州(今陕西大荔县等地)、华州(今陕西华县)、普州(今四川安岳)、遂州(今四川遂宁)、邛州(今四川邛崃)等五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后持节封侯,归曲乡郡(资料来自市档案馆《遂宁县志》)。
  张九宗在任遂州刺史时,见遂宁学宫废圮,于是致力恢复,亲自主讲,大力提倡教育,使遂宁文风日盛。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书院――九宗书院。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萌芽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大学雏形。
  “九宗书院”是历史上最早的书院,建于唐贞观九年(635年),距今有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据志书记载,岳麓书院创办于公元976年,距今一千零二十多年。世界建立最早的大学是埃及的“爱资哈尔大学”,创办于公元983年,比岳麓书院创立晚了七年。而遂宁的“九宗书院”,比著名的岳麓书院早创建三百多年。九宗书院的创建,标志着中国教育体制中一种新的办学形式的诞生。
  张九宗在遂宁城南原废圮学宫旧基建书院,名“九宗书院”。张九宗讲学其中,亲植柏樟,《通志》称:“遂宁文学,自九宗倡焉。”
  张九宗在梵云山遍植佳木奇花异草畜养鸟兽,取山庄名“九思山房”。“九思”取自《论语&#8226;季氏》:“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其含义是:勤于思考,时时思考,每事思考。另外,&“九”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表示“最大”的含义,“九思”也可理解为“思考到极限”。而这,孕育着中国书院作为聚徒讲学的教学机构特质:以私人讲学为主,学子读书求学,自由研究学问,传播学术主张及思想观点。
  九思山房大门楹联:“欲藉水山来养性,更凭花鸟去偷春。”张九宗的《荣禄诗》:“牛羊衔草窥环佩,鸟雀离花听管弦。”可看出书院的景致与诗人的另一种闲情逸韵。诗人吟诗:“梵云春晓画图间。”自此,“梵云春晓”成为遂宁名胜景观之一。
  一千三百多年来,“九宗书院”随沧海桑田而变迁:毁于五代末孟知祥之战&。宋庆历四年1044年太守廖询复建于郡城东,后被江水冲毁。嘉泰二年1202年转运史王勋、知州赵善宣迁建于书台山麓,易名“书台”。嘉定年间书台山附近有二雁塔,刻录唐、宋以来科甲名士。殿廊有石刻《考经》,传为宋徽宗亲书。唐、&宋迄元,擢第者为蜀书院之冠。明洪武四年1371年松江儒士钱恕知遂宁,与州同陈善授捐俸重修。“新绘七十二贤及历代道学宗儒”奉祀其中。嘉靖九年1530年知县郑重威重建,二十一年扩大规模。崇祯末毁于兵火。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举人席有源、李晋阳集资呈准知府汪世椿,仍于书台山旧址重建。讲堂名“撷秀”,厅堂匾“学生”,书斋7间东名“明志”,西为“致远”。
  嘉庆、道光年间三次重修、补修,院内“岚光翠柏,蔚然深秀”“历代鸿儒各臣,蝉联辈出”。清末改为天台寺初级小学。
  据《遂宁县志》:在城南开善寺,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乡试解元,后曾任兴平县令的章评,建“梵云山书院”并在此讲学。现在,梵云山上却不留书院一丝痕迹,但道圆大师建的碧游寺(即开善寺),晨钟暮鼓、僧侣诵经却延续至遂宁破&“四旧”时方寂灭无声。
  (罗桂兰)&
  风华绝代说黄峨
  明嘉靖三年(1524年),“议大礼”事起,席书揣摩帝意被皇帝倚为重臣。在这起政治事件中,同样也牵扯着另一个四川遂宁文人的命运,那就是风华绝代的巾帼诗人黄峨。
  黄峨的丈夫是明代文学家杨慎(),他两次上疏议大礼,又“跪门哭谏”,聚众请愿,竭力反对将皇帝亡故的父亲兴献王尊为“皇考”,享祀太庙。帝大怒,两次廷杖杨慎,后谪戍云南永昌卫。黄峨从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中跌入苦难的深渊,开始了与丈夫分别达30年之久的辛酸人生。
  黄峨(1498――1569),字秀眉,遂宁西眉乡皇榜石人,工部尚书黄珂之女,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通经史,擅书札,工诗文,少时就以诗曲名满京城。
  琴瑟和谐流佳韵
  在《遂宁县志》中,保留了一首黄峨的处女作《闺中即事》:
  金钗笑刺红窗纸,引入梅花一线香;蝼蚁也怜春色早,倒拖花瓣上东墙。
  这首情趣盎然的玲珑小诗,表现了这位天真少女向往春日美景的烂漫情怀;观察生活细致,写作技巧高明。因此,长辈们十分器重她,将她比喻为东汉时的女才子班昭。
  状元郎杨慎读到此曲,对黄峨的才情赞叹不已,倾慕之心油然而生,元配亡故后迎娶黄峨过门。
  一对才子佳人在桂湖畔吟诗论文,弹琴作画。中秋之夜,夫妻二人在桂湖赏月。黄峨轻吟友人泸雍所作的《桂湖夜月》:“月白湖光净,波寒桂影繁,人间与天上,两树本同根”,表达与丈夫天上人间永不离分的愿望。杨慎摘一枝金桂花插上黄峨乌黑的发髻,随即口占道:“银汉无声下玉霜,素娥青女斗新妆;折来金粟枝枝艳,插上乌云朵朵香”。黄峨高兴地将此诗记下,题为《桂林一枝》……
  然而,他们并没有沉溺于小家的安乐,两人常谈论政体,忧国忧民。在京城的官邸里,黄峨成为杨慎的贤内助。
  江陵古渡恨别离
  嘉靖三年“议大礼”事起,杨慎被谪戍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市),且“永远充军”。黄峨听到这不幸消息,肝肠寸断,急忙收拾行装,率仆赶到渡口,誓与丈夫同生死共患难。黄峨、杨慎乘船沿北运河南驶,在黄峨的精心护理下,杨慎的杖伤逐渐好转。可是,杨慎被害充军,朝廷中的奸佞们还不善罢甘休他们又派遣刺客,伺机暗害杨慎。黄峨早有提防,加意保护,刺客们从京城跟到千里以外的山东临清,一直没有下手的机会,只好悻悻离去。
  船行至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便是去滇入川的分道处了。按照规定,罪犯不能带家眷至戍所。黄峨只得忍痛惜别,在朔风飞雪中,这对江陵古渡边的恩爱夫妻难分难舍,悲泪纵横。红颜一曲《罗江怨》,让人读后九回肠:
  空庭月影斜,东方亮也。金鸡惊散枕边蝶。长亭十里、阳关三叠,相思相见何年月。泪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结,鸳鸯被冷雕鞍热。
  寄情滇南空断肠
  江陵一别,黄峨回到新都。此后,她与杨慎虽关山万里,但情深意笃,年复一年,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词曲,抒发自己惆怅思念之情,如著名诗篇《寄外》:
  雁飞曾不度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三朝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
  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全诗用典贴切巧妙,感情真挚动人,表达含蓄婉转,读来催人泪下。
  嘉靖五年(1526),杨慎乞假回蜀探望病重的父亲杨廷和。杨廷和痊愈后,黄峨便随同杨慎,跋山涉水赴云南戍所,在云南生活三年。直到1529年8月,杨廷和病故,黄峨回蜀挑起了家庭重担。
  根据明朝的律例,罪犯年满70即可归休,不再服役。可当70岁的杨慎老人归蜀不久,却被明世宗的鹰犬派遣四名指挥将他抓回云南。悲愤至极的杨慎不到半年即含恨死在一座古庙中。
  噩耗传来,黄峨不惜以花甲之年徒步赴云南奔丧。灵柩运抵新都,家庭中人和亲戚朋友都主张厚葬杨慎。黄峨强忍悲恸,力排众议,以简单丧仪装敛杨慎遗体。不久,明世宗果然派人来查验,见死去的杨慎穿戴着戍卒的衣帽静躺棺内,一副服罪的样子,找不到借口刁难,免去大祸。众人从心里佩服和赞赏黄峨有先见之明。
  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明世宗死,穆宗即位。已死7年的杨慎恢复原官职,追赠光禄寺少卿,后谥文宪公。黄峨也由安人晋封为宜人。隆庆三年(1569),黄峨病故。
  黄峨的著作十分丰富,《四川总志》记载她“有文集传于世”,而她一生所写的诗、词、曲则更多。但她不愿子侄辈看到自己情意缠绵、悲愤哀思的文字,随写随毁,多不存稿,因而能够得以留传下来的并不多。明隆庆以来所刊行的《杨状元妻诗集》、《杨夫人乐府词余》、《杨夫人曲》、《黄夫人乐府》、《榴阁偶存》等乃是黄峨著作中的幸存者,是我国妇女文学著作的珍贵遗产。
  明代贤相席书
  四川省蓬溪县有“三凤”乡,其名便来源于明代“三凤”:席书、席春、席彖三兄弟。席氏三兄弟都以进士为明朝名臣,世称“三凤”。其中尤以席书最为著名。
  席书(1461―1527)字文同,号元山,谥文襄,蓬溪县吉祥镇席家沟人,明弘治二年(1489)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历任明代工部尚书、左副都御史、礼部尚书、少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等职。
  弘治五年(1492),席书任山东郯县知县,郯县地广人稀,旱涝不断,民多困苦。席书任知县三年,开发农田,大兴水利,兴教化,办学校,育人才,成效显著,郯地人民以“前有席(书),后有唐”谚语赞扬他,并为他立祠树碑纪念。
  弘治十六年(1503),云南白天似黑夜达七昼夜,地震、火灾不断,朝廷命侍郎樊莹巡视,樊莹视察后上表请罢黜云南监司以下官员三百余人。席书上疏言:“灾异系朝廷,不系云南。”慷慨陈辞:“今内府供应数倍往年,冗食官数千,投充校尉数万,斋醮寺观无停日,织造频繁,赏赉逾度;皇亲夺民田,宦官增遣不已;大狱据招词不敢辩,刑官亦不敢伸;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文武官传升,名器大滥。”指出朝廷不惩治朝纲、革除时弊,只是追究地方责任,实为“舍本而治末。”提出整治朝纲的七条建议,表现了席书的正直与真知灼见。
  武宗继位后,席书任贵州提学副使。历来以学问为根本的席书,为振兴贵州的落后文化,整顿全省书院,严选教官,亲自给书院学生讲学,并冒着被当权宦官瑾迁怒之险,拜访延请曾因抗疏忤旨,触怒乱政权阉刘瑾的著名教育家、哲学家王守仁到贵州省立文明书院执教。《中国书院辞典》席书条谓:席书“性嗜静养,学问以周程二子为宗。正德初,提学贵州,悉心文教,与毛科同修书院,课士‘先德行,后文艺’。时王守仁谪龙场,亲致书聘请主贵阳文明书院,‘身率贵阳诸生,以所事师之礼事之’。‘亲问朱陆同异之辨’,守仁‘举知行本体,证之五经诸子’,使豁然大悟,从此常‘公余则往见,论学或至夜分,诸生环而听者以数百,自是贵人士始知有心性之学’。”在贵州文化现象与教育设施方面,席书在历史上功不可没,影响至为深远。
  席书“遇事敢为,性颇偏愎”,知人爱才,堪称伯乐,多次向朝廷举荐德才兼备、能“定乱济时”的人才。如王守仁、杨一清因反对宦官乱朝而遭贬黜,席书却冒险力荐二人入阁。后来刘、杨二人皆任朝中重臣,成为辅佐江山的栋梁。
  嘉靖三年(1522),“议大礼”之事起,嘉靖帝欲尊生父母为“皇帝”、“皇太后”尊号。席书揣摩帝意,议言以宋英宗入承大统为例,宜称皇帝的父亲为“皇考兴献王”,甚合帝意。席书以其渊博的学识,在朝廷几次重大的议礼(给皇帝尊号、建祀祠庙等)中,旁征博引,力排众议,深得皇帝的器重,史称“书以议礼受帝知,倚为亲臣。初进《大礼集议》,加太子太保,寻以《献帝实录》成,进少保。眷顾隆异,虽诸辅臣莫敢望。”
  席书著作有《漕船志》、《春秋论》、《大礼集议》、《救荒策文集》、《元山文集》《广德寺记》等。殁后归葬故乡,择地红江镇文武村。墓经皇帝敕名牛眠佳城,地面配建旌表坊、碑、亭,设翁仲、祭牲、鼎炉、拜台、幢柱、御马,并建有文襄公祠。现仍可见墓莹圆丘形封土。《明史》有《席书传》。
  (罗桂兰)
  清代名相张鹏翮
  张鹏翮,字运清,号宽宇,四川省遂宁黑白沟人(现蓬溪金桥乡),生于清顺治六年(1649),卒于雍正三年(1725),终年76岁,葬于遂宁庆元山(现潼南县小渡乡)。&张鹏翮22岁中进士,为官50余年,历任清总督、三部(刑、户、礼)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几乎担任过清王朝从统一走向鼎盛时期内政、外交的各种重要职务,具有非凡的才能和高尚的品格。康熙帝以他为当代名臣的楷模。生前,康熙对他的评语是“天下廉吏无出其右”;死后,雍正帝赞誉他是“卓然一代完人”,并加少保,谥“文端”。张鹏翮早年读书的赤崖山亦被赐为“第一山”。
  为官清廉 一生正气
  张鹏翮为官重民生疾苦,深受百姓爱戴。1683年担任兖州知府三年,清正廉洁,查判昔日积压疑难案件,昭雪许多冤案,释放冤民30人;重视农桑,举办教育,百姓安居乐业,民风大变,离任时官吏百姓拦路哭留。1689年,张鹏翮任浙江巡抚,抵任后即退还室内华丽陈设,生活俭朴,勤理政务,革除陋规恶习,严惩贪官污吏。重视教化以正民风,禁止摊派减免赋税,赈济灾民保其生活稳定。社会稳定,百姓丰足。1694年,张鹏翮升兵部右侍郎,离浙时,感恩戴德,拦路阻轿涕泣挽留,后绘其像于竹阁之上,要子孙后代“勿忘我公之惠政”。
  1694年,张鹏翮任江南学政,当时科举考试营私舞弊甚重,因铁面无私,公正严明,使一些考生虽持有京城权贵的亲笔推荐信却不敢呈交。他秉公主持科考,所选之才不少为贫寒有识之士。康熙褒奖他为“天下第一等人”。江南士子亦深念其节操,“每言及辄欷嘘流涕”。
  1713年至1722年,张鹏翮任吏部尚书近10年。在清代,吏部居六部之首。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均归吏部负责。为了对付有人来说情、请托,张鹏翮在府邸的厅堂上,树了一尊关圣帝君塑像,周仓持刀威严旁立。神座的侧面,摆一书案。每逢亲朋好友有私事请托时,他便指着塑像说:“关帝君在上,岂敢营私徇隐”有些交谊甚笃的人,硬要求得一好的差使,张鹏翮微微一笑,诙谐地说:“周将军手中的青龙偃月刀很锋利,你不惧怕吗t”&打消登门请托者的邪念妄想。
  公直廉明 不避权贵
  1698年张鹏翮任刑部尚书,由于他公直廉明,“不避权贵,人皆惮之”,凡有重大的案件,总是派他去处理。他就任刑部尚书不久,总督噶礼诬告苏州知府陈鹏年,说陈所作《重游虎丘诗》是反诗,康熙帝派张鹏翮查处此事。当时张鹏翮的儿子系噶礼的部下,专横暴戾的噶礼扬言:“张鹏翮若整到我的头上,我就杀了他的儿子。”&但刚正不阿的张鹏翮并没有被噶的威胁所吓倒,照样作出“直鹏年而曲噶礼”的实事求是的结论。
  1699年,陕西巡抚布喀弹劾四川陕西总督吴赫等侵蚀挪用百姓的粮食和银两。康熙帝又命张鹏翮等前往陕西查处此案。张鹏翮秉公执法,严惩贪污,督抚以下有违法都皆按法律治罪。康熙帝对此很赏识,谕大学士曰:“鹏翮往陕西,朕留心访察,一介不取,天下廉吏无出其右。”
  水利专家 功高垂世
  1700年,张鹏翮任河道总督,正值黄河泛滥,水患连年。张鹏翮钻研治河理论,总结前人经验,博考舆图,仔细勘察,提出“开海口,塞六坝”的治河主张和“借黄以济运,借淮以刷黄”的治河设想,采取“筑堤束水,借水攻沙”的作法。康熙倚重张鹏翮治河,称他得治河秘要,谕大学士曰:“鹏翮自到河工,日乘马巡视堤岸,不惮劳苦。居官如鹏翮,更有何议?”
  张鹏翮按治河方案指挥数十万民工治河,历时8年,黄淮大治,漕运通达,下河连年大熟,人民安居乐业。他将治河经验写成《治河书》10卷,《中国水利史》列专章介绍,高度评价“这不仅于国计民生贡献巨大,而且就其科学水平,也居当时世界水利工程最先进行列”。
  以身许国&胆识超人
  1688年5月,张鹏翮奉命为副使,随索额图所率使团到俄商定中俄边界。一行人进入荒漠时,常遇风暴,滴水皆无,有人渴死途中,张鹏翮两腿被马鞍磨得血肉模糊,仍艰难前行。他在家书中写道:“愿效张骞,以身许国,予之志也。”经过克鲁伦河时,恰遇两个少数民族部落发生战事,张鹏翮主张派使者前去说明路过原因,以免误会,但未被采纳。结果遭袭击被俘去先锋。使团众人惊惶欲退,张鹏翮厉声阻止说:“事出危险,正臣子捐躯效命之时,公等皆怯,某独当之!”后按张鹏翮意见派人前往解释原委,方消除误会,额诺德认错谢罪,放了先锋,让出通道。同行者无不叹服张鹏翮的义勇和胆识。这次深入漠北,显示了清王朝捍卫边疆的决心,为次年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作出了积极贡献。张鹏翮更是“扬名中外,以清节著”。
  《辞海》评价 有失公允
  张鹏翮一生公清节俭,“终身一茧衾,食无兼味。御书楼数间,荒田数亩而已。”&1725年2月19日逝世时,家中无多余财物,其子懋诚“四顾茫然,无法举丧”。雍正赐白银千两,才得奉丧回遂宁安葬。雍正悲悼减膳,两次御制祭文悼念,赞他“秉性贞介,特身廉洁”,“志行修洁,风度端凝……流芳竹帛,卓然一代完人”。
  但在198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中,张鹏翮条说他“赴陕西办理赈灾,专事敲诈勒索,时人谓其患更甚于旱灾。”具有权威性的《辞海》为何如此说张鹏翮,蓬溪研究文史的学者胡传淮认为:此评价是受浙江钱塘人汪景祺《读书堂西征随笔》书中的影响所致。《读书堂西征随笔.遂宁人品》中,约有1500余字对张鹏翮进行全面污蔑攻击,说张鹏翮:“龌龊鄙秽,无志下材,刻薄寡恩,顽钝无耻”,“其家富可敌国”,“不学无术”等等。
  汪景祺为什么会污张鹏翮呢?其原因有四:命运所致,汪景祺与仕途无缘与张鹏翮有直接关系,他两次参加会试均没有中进士,而主考官均是张鹏翮;人品所致,汪景祺做幕僚为生,专干拉关系走后门向人求取财物。他在陕西布政使胡期垣处为幕僚,张鹏翮曾到陕西赈灾;受年羹尧的唆使。胡期垣是年羹尧的死党,汪景祺通过胡期垣这层关系成为年羹尧的幕僚。当时年羹尧的权势正炙手可热,不但任川陕总督,且佩抚远大将军印,职高权重,妄自尊大,违法乱纪,不守臣道,每次进京师百官均跪迎,唯张鹏翮不予理会。年羹尧对时任吏部尚书的张鹏翮敢怒不敢言,借汪景祺之笔攻击张鹏翮。
  蜀中诗人之冠――张船山
  张船山(1964――1814),名问陶,字仲冶,因四川省遂宁城西有船山,故号“船山”,也称“老船”,又因貌似猿,自称“蜀山老猿”。张船山少年时就崭露才华,被喻为“青莲再世”。他一生致力于诗、书、画,造诣颇深,诗名满天下,被誉为“蜀中诗人之冠”。
  张船山出生世代书香名宦之家,高祖即是康熙、雍正两代名臣张鹏翮,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饱览群书,志趣高雅。乾隆43年(1778)其父升云南开化知府,张船山随母及全家留汉阳,不久父因荆门“失出”案受牵连去职,家产殆尽,住房被夺,全家生活陷入困境,“恒数日不举火”。但张船山仍然“布衣不合饥寒死,一寸雄心敌万夫。”乾隆49年(1784)在京与四川涪陵周东屏之长女结婚,次年回川省亲,夫人与小女留涪陵娘家,张船山只身回遂宁老家。乾隆52年(1787),张船山夫人与小女相继在涪陵病逝,家境更贫。同年秋与兄问安同去成都参加乡试,成都盐茶道林西崖爱慕其文才,将女韵征许配与他。韵征是能诗善画的才女,婚后二人夫唱妇和。韵征有“爱君笔底有烟霞,自拨金钗付酒家。修到人间才子妇,不辞清瘦似梅花”之句。其倾倒之心,爱才而兼钟情,凸现无遗。张船山和之:“妻梅许我癖烟霞,仿佛孤山处士家。画意诗情两清绝,夜窗同梦笔生花。”夫妻情笃,传诗坛佳话。
  乾隆54年(1789)张船山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点翰林院庶吉士,这段时期是其创作高峰期。他游历名山大川,行万里路,吟兴甚豪,大量名篇出世,显示其卓绝才华,翰林同年中的名士石韫玉、洪亮吉等对张船山的诗非常佩服。
  嘉庆15年(1810),张船山任山东莱州知府,赴任后跋山涉水,深入所辖七县了解民情,同时清理积案,考试童生,奖掖后俊。他为官清正廉洁,审案及时,不徇情枉法,深得民心。其断案所下判词简切透辟,后人奉为典范,曾多次编选印行。莱州所辖掖县、即墨两县农业减产,平度、昌邑、高密、潍、胶五州遭严重水灾,民生困苦。张船山具据请予减免缓交税租,发放积谷以赈济饥民,为此与上司意见不合。张船山难有作为,内心郁郁,次年得大病,病中见“哀鸿集野”,“抚衷内愧”无法排解,于嘉庆17年(1812)辞官西归,行前将自己历年积蓄捐谷700石赈济饥民。张船山离莱州时写诗自白:“绝口不谈官里事,头衔重整旧诗狂。”到吴门时病情加重,便留虎丘寓所养病,不久逝世,年50岁,两年后妻女将其归葬遂宁两河口。
  张船山在官场郁郁不得志,但诗名满天下,是略晚于清代性灵派鼻祖袁枚的性灵派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一生诗作约4000首,现存3000余首,写日常生活,则清丽流畅,情真意切;记游诗篇含蓄深沉,气势雄迈;反映当时政治的诗作,敢于触及时弊,斥责墨吏;写农民战争的作品,敢于正面生动地表现农民军的浩大声势。清人评其诗:“生气涌出、沉郁空灵,于以前诸名家外,又辟一境,”有《船山诗草》二十卷及《船山诗草补遗》六卷。张船山的书画也极有名,书画手迹省、市博物馆都有收藏。
  张船山一家三兄弟、三妯娌均是诗人,兄张问安曾主掌华阳潜溪书院,有《小琅环诗集》等存世;弟张问莱的诗意境淡远,惜遗存不多;张船山妻林韵征、兄嫂陈慧姝、弟媳杨古雪亦为当时有名的女诗人,称“三才女”;妹问筠亦善诗,为高鄂妻。
  (罗桂兰)
  宋代文学评论家、音乐家――王灼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一剪梅》词为世人尽知,其作者李清照被后人誉为北宋第一词人、婉约派之宗。宋代词学批评的第一部专书《碧鸡漫志》对她的评价是“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而《碧鸡漫志》一书的作者,即是四川遂宁人王灼。
  据《中华百科全书》:碧鸡漫志,宋王灼撰。王灼,字晦叔,号颐堂,遂宁人。宋高宗绍兴年末在世(约西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尝任为幕官。灼能词,有颐堂集一卷(见「疆村丛书」),又有糖霜谱、碧鸡漫志,全书一卷,叙述其对于词曲歌诗之见解。作者时适居唐薛涛所住之碧鸡坊(四川成都西南),故以此取为书名。
  此书分条详载曲调源流。首述古初至唐、宋声歌递变之由,次列二十八调,溯其得名之所自,与其渐变宋调之沿革。书依时代之序,举其所知词曲,考其原委。书中所言,颇富见地。书有一卷本、五卷本。知不足斋丛书本、词话丛编本、增补曲苑本五卷,说郛本、唐宋丛书本、学海类编本一卷。
  因此,王灼的《碧鸡漫志》,不仅品评北宋词人的风格与流派,还在研究音乐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宋代广为传唱隋唐以来的曲子致宋词繁荣,乐器和器也有重要发展。胡琴在北宋时出现,丝竹乐器合奏、管乐合奏、弦乐合奏及“小乐器”、“鼓板”等也已盛行。独奏乐器的演奏与创作也有显著发展,《碧鸡漫志》载有一趣事:“嘉佑间,汴都三岁小儿,在母怀饮乳,闻曲皆捻手指作拍,应之不差。”一个三岁的吃奶小儿听曲能打出准确的节拍,足见宋代音乐在民间的普及程度。
  王灼博学多闻,娴于音律,绍兴十五年(1145)冬,寄居成都碧鸡坊妙胜院,常至友人家饮宴听歌,归则“缘是日歌曲,出所闻见,仍考历世习俗,追思平时论说,信笔以记”。积累既多,于十九年编次成书,分为&5&卷,题为《碧鸡漫志》。《四库全书》著录一卷本,并收入《唐宋丛书》。
  凡与宋词接触者,无不知晓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深深感受作者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抒发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遥想歌者在唱此词时之心曲。王灼《碧鸡漫志》卷五《雨霖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
  王灼著《碧鸡漫志》奠定其文学评论家及音乐家地位,而著的《糖霜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评价:“是中国古代一部比较完备、实用的关于植蔗和制糖的科技专著”全书共七篇。根据《糖霜谱》记载:“糖霜一名糖冰,福田、四明、番禺、广汉、遂宁有之,独遂宁为冠。”由此可见,当时遂宁制糖业相当发达。
  王灼诗、词、文亦有留传至今的,其中词居多,共21首,现录其三以餐读者:
  水调歌头:&长江飞鸟外,明月众星中。今来古往如此,人事几秋风。又对团团红树,独跨蹇驴归去,山水澹丰容。远色动愁思,不见两诗翁。酒如渑,谈如绮,气如虹。当时痛饮狂醉,只许赏心同。响绝光沈休问,俯仰之间陈迹,我亦老飘蓬。望久碧云晚,一雁度寒空。
  丑奴儿/采桑子:&东风已有归来信,先返梅魂。雪斗纷纷。更引蟾光过璧门。绿衣小凤枝头语,我有嘉宾。急泛清尊。莫待江南烂漫春。
  春光好:&和醉梦,上峥嵘。忆娉婷。回首锦江烟一色,不分明。翻为离别牵情。娇啼外、没句丁宁。紫陌绿窗多少恨,两难平。
  其中,《水调歌头》作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七月一日,王灼登妙高台,望见长江县(今四川遂宁市大英县)明月山,明月山下为长江县县城,想起好友令狐公才、桑仲文已先后逝世,不觉悲怆,归作此词。
  明末兵部尚书文韬武略的吕大器
  吕大器(1586-1649),字俨若,号先自,四川省遂宁北坝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时年42岁,确属“大器晚成”。崇祯十五年(1642)任兵部右侍郎。清顺治二年(1645),明宗室唐王即位(隆武帝),召吕大器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次年,拥戴永明王即帝位(永历帝),以原官掌兵部,尽督西南诸军。卒于都匀,终年63岁,谥“文肃”。著有《东川文集》等,《明史》有《吕大器传》。
  吕大器热爱乡土,极重社稷安危。崇祯十年(1637),大器告假回家,见遂宁城墙低矮,且毁损严重,倡议修筑。在他的亲自督促下,遂宁军民大兴土木,修高城墙,加固城防,使古老破旧的城池焕然一新。刚刚竣工,张献忠分兵袭攻遂宁,大器辅佐县令任宾臣抵御,并自捐金钱,募兵四百,协同城内兵士一意扼守,保住了川中重镇不被攻破,受到崇祯皇帝奖赏。
  吕大器虽为文官,却具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崇祯十四年(1641),大器任右佥都御使,在巡抚甘肃时,发现总兵柴时华不法行为,果断罢免了其职务。柴时华求助西部吐鲁番出兵发动叛乱。大器运筹帷幄,令部将王世宠率兵征讨,柴时华战败自焚。此时,塞外的尔迭尼、黄台吉等长期窥视关内的异族首领,以乞赏为名企图进犯肃州,大器假意答应犒赏,却暗中部署军队,并在饮马泉中投毒,趁敌不备时突然袭击,杀死敌兵无数。又乘胜攻讨塞外为首作乱者,斩700余人,征服28族,使西部边陲得到安定。
  吕大器为官清正,嫉恶如仇。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死,南京诸大臣议立国君。大器与钱谦益等主张拥立潞王,议未定,马士英、刘泽清拥福王至。福王即位,大器受到排挤,但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上表奏劾马士英二十四大罪(为欧阳斌元草,斌元曾佐史可法幕),揭发马士英等人结党营私、弄权误国的罪行。福王以“和衷体国”答之。大器愤然离位,以表气节。
  顺治二年(1645),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隆武帝),为抗清,召大器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这时,因道路不通,汀州失守,大器乃奔广东。顺治三年(1646),大器与两广总督丁魁楚等拥立永明王朱由榔即位,大器仍掌兵部,不久被封为大学士、进少傅,尽督西南诸军。顺治五年(1648),明宗室朱容藩自称天下兵马副元帅,据夔州。大器以大学士督征容藩。次年至思南(今贵州境)得疾,卒于都匀。
  吕大器之子吕潜,字孔昭,号半隐,其诗书画被誉为三绝,作品有《吕半隐先生诗集》,其行书作品被列为神品,画被称为逸品。(&罗桂兰)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小溪,四川遂宁人。约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前后,享年约八十岁。自幼勤奋好学,兴趣广泛。及壮,漫游各地,进行实地考察,知识更加渊博,对文学、音乐造诣益深。当时遂宁制糖技术为全国五大产糖中心之冠,王灼对制糖科学亦致力研究,论述精审。尝为幕官,但对功名淡薄,后隐居不仕。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后寓居成都碧鸡坊,从事著述,主要著作有《碧鸡漫志》《糖爽谱》《颐堂词》等。
  《碧鸡漫志》共五卷,论述了上古至唐代歌曲的演变,考证了唐乐曲得名的原由及其与宋词的关系,品评了北宋词人的风格流派,是从音乐方面研究词调的重要资料,是中国第一部较有系统的词学专著,在宋人词话中最有学术价值,不仅在我国词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有重要意义,还提供了关于中国音乐史和戏曲史的丰富资料。
  《糖霜谱》共7卷,是中国第一部总结蔗糖的专著。王灼根据自己在遂宁和外地长期观察总结,完整记录了制作冰糖的自然冷却结晶技术,详尽记述了当时生产糖霜全套技术,包括削皮、锉蔗、入碾、蒸泊、入榨、釜煎、再蒸泊、入瓮、再煎、再入瓮等,无一遗漏,严谨而细致。详细而系统地总结了种蔗与制糖的全套技术,记述了当时遂宁生产糖霜及制糖专业户的情况。本书至今被人们认为是一部“稀有的、完备的、实用的农业兼机械科学技术的专著”。《文献通考》《四库全书》《中国机械工程发展史》等对王灼的历史地位和《糖霜谱》的科学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颐堂词》是他的诗文集,作品内容清新,文词古雅,有其独特的风格。论词推崇苏轼而讥评柳永。
  据有关史料记载,王灼现存诗180余首、词21阕、赋5篇、佚文10余篇,以及《颐堂先生文集》五卷(五卷中,第一卷为赋,共5篇;第二至第五卷为诗,此集宋以后散佚,今存者为五卷,不到原集十分之一)、《颐堂词》一卷、《碧鸡漫志》五卷、《糖霜谱》一卷等。这五卷诗、赋,可约略见到王灼的思想与生活情形,甚为珍贵。因其著述涉及诸多领域,无论是文学、音乐、戏曲还是科技,都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是宋代一个有贡献、有影响的学者,被后人誉为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记者&杨小东)
遂宁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孩名字大全2014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