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年的苏联筒子楼能撑苏联多少年解体

被城市遮蔽的昆明筒子楼
昆明信息港
[导读]9月,原昆明纺织厂内的回迁房建设工程已经启动。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黄金地段的筒子楼将带着计划经济时代的记忆,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夜晚,霓虹闪烁的大厦,映衬着低矮破旧的筒子楼筒子楼没有独立厨房。一些人在家里搭了灶具,但洗菜还是要到楼下公共区域筒子楼的300余户人家中,大部分目前已迁出,只剩下31户人家依然住在这里。白塔路昆纺路段东侧,是昆明的黄金地段之一,寸土寸金。高楼大厦下,矗立着一个由4栋筒子楼组成的小院。楼房陈旧低矮,没有独立的厨房、浴室和卫生间,更缺乏私人空间。三四十年前,筒子楼远不是这般景象。它承载着昆纺工人的光荣和梦想,住进筒子楼是优渥福利的表现。但如今,为筒子楼居民服务的厂内其他配套设施早已失能,住户们的生活陷于停滞。9月,原昆明纺织厂内的回迁房建设工程已经启动。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黄金地段的筒子楼将带着计划经济时代的记忆,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房屋的历史烙印按照“大集体小自由”的苏联式设计理念,筒子楼只有简单的居住功能,居民还得依靠单位内部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9月上旬,一张“关于尽快启动原昆明纺织厂白塔路片区回迁安置房工作的通知”以及2张“昆纺回迁安置房建设开工公告”贴在了原昆明纺织厂内街巷的多处墙壁上。内容大致是说,9月12日、9月25日和另一个待定日期,将分别开工建设昆纺区域内3个地块的安置房。此时,昆纺片区的筒子楼、平房等多栋生活配套设施不齐全的老旧宿舍楼外墙上,都用红色油漆涂写上了“验”字。“验”字所在之处,住户均已搬离。62岁的唐龙贤家之前住在昆纺片区一栋平房里,住处年久失修,墙皮已经脱落。在拿到3.8万元的搬迁奖励等费用之后,又借了4万多元外债,他凑齐了近13万元,搬进了位于火车北站以北一处79.4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内。“(昆纺的)房子太老太旧,真的住不成,借债都要搬。”唐龙贤说。唐龙贤所住的共21平方米的两间平房,是解放前厂里建的“联排别墅”,建成之初,每家都是独门独院,有厨房和卫生间,供厂里的管理层和工程技术人员居住。直至上世纪60年代后,为解决住房紧张问题,“别墅”变成了工人的宿舍,原本仅供一家人居住的院子,住进了五六户人家。之后,各家又在房子周边搭建临时房屋,如今,这2间房子已经破败不堪。现状相同的,还有白塔路东侧的4栋筒子楼所组成的七小区,以及昆纺在不同时期建起的多栋集体宿舍楼。建成于1966年的筒子楼,都是每间只有10多平方米的单间宿舍。如今,宿舍的天花板早已泛黄,楼内走道光线昏暗。因为没有厨房,各家各户在筒子楼的走廊里搭建灶台,炒菜时,筒子楼内就弥漫着浓重的油烟味。为了生活方便,有的住户在狭小的单间里砌起水池,装上热水器。院子里有一个公共厕所,供四栋楼约300户人家共同使用。走进筒子楼,时间似乎停滞在几十年前,视线所至处都是脏乱、破败。仍住在筒子楼里的申女士非常无奈:“住在这里10多年了,每当看到亲戚朋友搬新家,我就非常心酸。我恨不得明天就搬,可是又没条件搬走。”但是,20年甚至更久以前,筒子楼里并不是这个样子。那时,筒子楼在昆明各机关、厂矿、学校的生活区里并不少见。按照“大集体小自由”的苏联式设计理念,筒子楼本身只有简单的居住功能,还要依靠单位内部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昆纺七小区里的筒子楼也是如此。1966年进厂工作、如今依然住在筒子楼里的69岁退休职工徐惠仙记得,她进厂时这4栋筒子楼刚建好,分给参加工作不久的职工做集体宿舍,每间住8人。虽然没有独立的卫生间,但是每层楼的尽头都设有公共厕所;楼里没有厨房,吃饭问题都在单位食堂解决;没有浴室,厂里有大澡堂。此外,花园、舞厅、电影院、医院等基础设施在厂里都一应具全。“那时,每两栋楼有一个管理员,负责楼道的卫生和秩序,10点后不准会客,统一熄灯睡觉。夜里,管理员还负责敲门叫醒上中班、夜班的职工。”当时,相比城区大片的平房棚户区,筒子楼里不仅生活条件较好,也意味着工人们已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开始奉献,并享受工人阶级的福利。筒子楼与工人的光荣记忆历史上,昆明纺织厂一直是云南纺织企业中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住筒子楼的昆纺工人们为此而自豪。徐惠仙回忆,1966年之前,她随父亲在普洱一个盐场当工人,后来昆纺扩大生产规模,1966年,她调到昆纺当了一名电工。当时4栋筒子楼刚刚建成,作为新工的她没能入住,而是被分配到了其他老旧宿舍楼里。但和同事参观了筒子楼后,那里给了她深刻的印象。那时,同一栋筒子楼里有男女职工的单身宿舍,但因为有管理员,楼内干净整洁,秩序良好。没有灶台碗柜,没有人为的隔断。而且因为居住的都是年轻人,楼里朝气蓬勃。但筒子楼作为集体宿舍的时光并不长,为解决单位双职工的住房问题,自1971年开始,筒子楼分配给住房困难的双职工家庭。徐惠仙因为结婚,也搬离了集体宿舍。70年代末,因为住房紧张,筒子楼的厕所被填平,改造为住房。80年代初,七小区的两栋筒子楼实施改造,施工队沿着楼道的外墙,给每个房间建了厨房和阳台,接了水管。计划经济年代,昆明纺织厂一直是云南省纺织企业中效益最好、纳税最多的企业之一。根据《昆明市志》记载,1988年,该厂有职工8075人,年产棉纱14269吨,工业总产值13297万元。昆纺的人均利税率比云纺高出1123元,80年代昆纺工人的工资比医生和公务员高得多,职工住房更是每隔几年就要建一批。主城区的区位优势,加上高工资和高福利,使它成为当时众多青年都想去的国企。上世纪82年,唐龙贤为和妻子团聚,从贵州盘江矿务局调到昆明。当初他可以选择去医院或税务局工作,但考虑到昆纺每月六七十元的工资要比税务局高出二十多元,医院又没有自己适合的工种。最终他选择了到昆明纺织厂机修车间空调组,负责维护通风设备。1980年代,离婚后的徐惠仙带着孩子回到单位,分得了两间带阳台的筒子楼房间,居住至今。当时她的工资每月60多元,还有每月8元的肉食补贴、2元的粮价补贴、1元的书报补贴。小病在昆纺医院看病,不花钱;得了大病也可以去市内几大医院治疗,费用由单位报销……厂里的职工们充分享受着工人阶级的优越性,年轻人找对象也希望能够找到条件和昆纺类似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工人。“如果对象是集体企业的,家里还嫌条件差。”女工宋阿姨回忆。“那时分房子,基本原则是论资排辈。谁的工龄长,谁就能优先分到房子。工作态度也是分房的条件,要是一年内都没有事假、病假,分房子时的评分也会高一些。”申女士说,一些年轻职工为了能够早日分到宿舍,就算是生病也坚持工作。争当优秀,以求获得更好的福利待遇。危机降临90年代后期,昆纺面临连续亏损,大批职工放假、下岗,简陋的宿舍楼里阴云密布。上世纪80年代的昆纺,产品供不应求。生产的布料不仅覆盖本省,更出口东南亚国家。职工们回忆,那时厂里的纺织机白天黑夜都在转,布料还没生产出来,接货的车就等在了车间门口。有的布料都来不及修边,就被购买单位全拉走了。为了扩大再生产,80年代初,昆纺一次就招了800余名工人,住房紧张问题再次凸显出来。当时有的集体宿舍一度被称为“妈妈宿舍”。原因是一些与配偶两地分居的女工带着孩子住在集体宿舍中,这类现象突出的宿舍就被冠以此名。申女士也是80年代初期进厂工作的,由于工作年限短,她一直未分到宿舍。此后她和厂里一位男职工结婚,婚后两口子一度住在婆婆家。90年代初期,凭借双职工的工龄,两口子分得了七小区筒子楼里的一个单间。“那时筒子楼的条件已经不算好了,我觉得这个单间就是个过渡房。因为厂里隔两年就会建新房,有盼头,我想过渡几年就能搬进套间里了。”唐龙贤在80年代离婚后带着女儿生活,分得了“联排别墅”里的两间房屋。他没想到,这一住就是20多年。90年代后期,昆纺的危机降临了。自1997年以来,企业连续三年亏损,1999年的亏损额高达2900万元。虽然2000年盈利850万元,但依然未能扭转局面。生产量大幅减少,大批职工开始轮流休息,名曰“下休”。筒子楼住户宋女士回忆,当时几乎每个车间都有职工分批放假。假期为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不等。“下休”期间每月只能拿70%的工资,当时宋女士每月305元,减去30%的工资,再扣除房租水电等费用后,只能拿到170多元,日子过得很艰难。“开始厂里也不说是让你直接下岗另谋生路,就是放你的假。放半个月、一个月又回去上班。这么短的时间,即便出去打工,连试用期都做不满。很多职工就这么被吊着胃口。”宋女士说,当时她也想过自谋生路,但一想到自己为工厂奉献20多年,不应该就这样结束,也觉得企业“不至于说倒就倒”,一直忍受着。2000年前后,厂里最后一批生活设施齐全的宿舍楼建好,之后就再也没了新房的消息。此后,住房制度改革中,筒子楼、“联排别墅”和其他功能不齐全的宿舍楼因政策限制,未能施行房改。申女士“过渡到好房子”的计划也彻底化为泡影。职工们先是被“下休”,之后开始正式下岗。一位工作了17年的女职工,以2万元不到的价格买断工龄,自谋生路。最终,昆明纺织厂没能撑过寒冬,成为昆明市政策性破产的一大企业。过时的楼,老去的人企业破产,厂里的诸多配套设施失去功能,筒子楼里的住户生活十分不便,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无力买房。企业停滞了,筒子楼里的生活也在停滞,甚至后退。厂里的大澡堂被拆除,昆纺医院自企业破产后便没再启用,食堂则早已被私人的小饭馆取代。诸多配套设施失去功能,筒子楼里的住户顿时发现生活竟是如此不便。澡堂拆除后,筒子楼里的住户要么去亲戚家洗澡,要么去附近的公共澡堂,又或者自己买热水器,在狭小的单间内接水管、砌水池,在床边上搭起冲淋设施。收入锐减,自家做饭可减少开支。筒子楼的过道成为公共厨房,橱柜和灶台占领了本来还算宽敞的过道,只能容一人通过。油烟熏黄了过道的墙壁。不做饭时大家也舍不得开灯,过道里拥挤、昏暗,有时还会踩到宠物的粪便。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企业破产带来的悲观失望,加上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让筒子楼里的住户们情绪低落。由于云南的纺织行业普遍出现亏损状态,众多昆纺职工难以在昆明找到合适的岗位。不少女工只能改行当月嫂或做清洁工,而筒子楼里的男职工,大多也从事诸如保安等技术含量和收入都很低的工作。栖身的筒子楼,也是下岗职工们自卑、失望的一个因素。由于家太小,亲戚朋友不愿意来做客。“即便是在家做饭,人多了也坐不下,朋友聚会都是人家请我们在饭馆里吃。”申女士说。另一位女职工也插话:“我家有个亲戚,每次来都是在楼下等我,因为楼道太脏、太难闻,人家不愿意进去。”昆纺破产后,白塔路片区的土地使用权早已卖给了开发商,筒子楼里的住户可以原地回迁,住优惠价格的商品房;或是迁往他处的经济适用房。所需缴纳的费用分别为16万、12万、6万元不等(不含5万-10万元不等的补偿费)。300余户人家中大部分已迁出了筒子楼,只剩31户人家还住在这里。“我把青春都奉献给厂里了,如今却一片瓦都不是自己的!我恨不得明天就搬走,可是哪里拿那么多钱来搬家?”申女士感慨道。她身体不好,已无法再找工作。2009年她的女儿考上大学,学费是由多名亲戚凑的。目前,昆纺的很多退休职工仅拿着不到2000元的退休工资,生活捉襟见肘。由于觉得自己是被牺牲掉的一代人,企业亏欠职工太多,筒子楼里的住户们怨气很大。住在“联排别墅”里的唐龙贤决定咬咬牙,借钱也要买经济适用房。他始终认为,女儿30多岁一直未嫁,也和住房有关。“住得好一些,她面子上也过得去”。69岁的徐惠仙目前退休工资每月1700余元,患有胆囊炎。除去房租水电和药费、生活费,收入所剩无几。她说,她买不起房子,希望申请廉租房或是公租房。9月上旬的一个晴天,昆纺沿街的菜市场里人头攒动,一群年龄在40到70岁不等的职工提着刚买的菜,站在墙角处看刚贴出来的关于开工建设回迁房的通知。大多数人表情平静,看完后一言不发,默默离开。几天之后,这两份通知都被撕掉了。房间狭小,没有厕所,过道成为公共厨房。拥挤、昏暗和生活不便还不是最糟糕的,企业破产带来的悲观失望,加上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让筒子楼里的住户们情绪低落。(记者 程权)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全款优惠4%
均价:均价5500元/平方米
特色:品牌开发商
减500元/㎡
均价:均价8700元/平方米
特色:花园洋房
均价:暂无价格
特色:品牌开发商
最高优惠4%
均价:均价9500元/平方米
特色:现房
Copyright & 1998 - 2013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苏联式的筒子楼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_百度知道
苏联式的筒子楼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
提问者采纳
塔楼是像北京的那些高度很高的,外形不规则,比较美观的大楼,这样的房子有朝向区分,有采光好的户型有采光不好的户型. 塔楼的四大优势:1.节约土地资源,房价较低。由于塔楼社区的建筑密度较高,因而可以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有效降低每平方米的房价,让更多的人安居。2.空间结构灵活,宜于改造。塔楼多采用大框架结构,除少数承重梁之外,户内分隔墙基本都可以拆改,某些塔楼甚至可以将整层楼面打通,灵活分割户型。3.结构强度高,抗震性好。高耸的塔楼由于采用了框架结构,现场浇筑楼板,因而其结构强度比板楼高,抗震性与安全性很好。4.居高望远,视野开阔。塔楼住户可尽览都市美景,相信低层板楼的住房是无法领略这一份心旷神怡的感受的。
塔楼的两项缺点:1.均好性差,居住密度高。塔楼每层的住户多为6户以上,甚至高达12户,数百户人家挤在一栋大塔楼里,居住环境当然不如板楼优越。而且,塔楼每层都有部分住户的采光、通风、景观等条件比较落后,且不可改变。2.使用率不高,存在灰色空间。塔楼户型的使用率普遍低于板楼10个百分点左右,而且户型内部的厨房、餐厅与洗手间往往不可直接采光、通风,这样的地方被称为“灰色空间”。 “板楼“,一般建筑层数不会超过12层。
板楼四大优点: 1.南北通透,便于采光通风.板式住宅多是正南北方向,进深在15米左右,南北通透,便于采光与通风,而且户型方正,平面布局合理,各功能空间尺度适宜。通常而言,由于板楼的面宽充裕,因而户型设计更容易出精品。 2.板楼均好性强。 眼下一梯两户的小板楼非常受宠,正是因为整栋板楼中各套户型的优劣差距很小,均有若干套朝北的户型难于处理。板楼由于住户不多,居家生活也比较清静。 3.管理成本不高。通常而言,板楼的管理成本普遍较塔楼低廉,多层板式住宅可以不设电梯,不设变频供水系统,包括外墙粉刷在内的日常维护费用当然要比塔楼便宜得多。 4.住户使用率很高。 板楼户型的使用率通常高达90%以上,而塔楼户型的使用率通常仅为75%,因为塔楼内的电梯井、候梯厅、变配电机房等都将作为公共面积摊到每个业主的头上。同样是购买建筑面积100平方米的住房,板楼户型的使用面积往往高出塔楼住户约10平方米。
板楼的两项缺点: 1.建筑密度低,房价高。板楼社区多属低层低密度,容积率较低,尽管居住舒适很强,但房价会高,特别是在城区内寸土寸金的地段,主流产品仍旧是塔楼,为数不多的板楼非工薪阶层能消费得起。 2.户型格局不宜改造。 板楼特别是砖混结构的板楼,户内多数墙体起重作用,不可以变化,这一点不如塔楼的可改造性强。
是像一些小城市比较多,是南北通风较好的楼型,各户型都有阳面和阴面.这是最适合人居住的房子了. “筒子楼”建筑又称为兵营式建筑,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筒子楼”面积狭小,每个单间大约为十几个平方米的面积。筒子楼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住房样式,是七八十年代中国企事业单位住房分配制度紧张的产物。这种有着长长的走廊、卫生间和厕所都是公用的房子,其前身不过是各个单位的办公室或者单身职工宿舍。曾经有无数的中国人在筒子楼里结婚生子,奏鸣着锅碗瓢盆交响曲。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筒子楼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苏联式的筒子楼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_百度知道
??苏联式的筒子楼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
塔楼是像北京的那些高度很高的,外形不规则,比较美观的大楼,这样的房子有朝向区分,有采光好的户型有采光不好的户型.塔楼的四大优势:1.节约土地资源,房价较低。由于塔楼社区的建筑密度较高,因而可以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有效降低每平方米的房价,让更多的人安居。2.空间结构灵活,宜于改造。塔楼多采用大框架结构,除少数承重梁之外,户内分隔墙基本都可以拆改,某些塔楼甚至可以将整层楼面打通,灵活分割户型。3.结构强度高,抗震性好。高耸的塔楼由于采用了框架结构,现场浇筑楼板,因而其结构强度比板楼高,抗震性与安全性很好。4.居高望远,视野开阔。塔楼住户可尽览都市美景,相信低层板楼的住房是无法领略这一份心旷神怡的感受的。 塔楼的两项缺点:1.均好性差,居住密度高。塔楼每层的住户多为6户以上,甚至高达12户,数百户人家挤在一栋大塔楼里,居住环境当然不如板楼优越。而且,塔楼每层都有部分住户的采光、通风、景观等条件比较落后,且不可改变。2.使用率不高,存在灰色空间。塔楼户型的使用率普遍低于板楼10个百分点左右,而且户型内部的厨房、餐厅与洗手间往往不可直接采光、通风,这样的地方被称为“灰色空间”。“板楼“,一般建筑层数不会超过12层。 板楼四大优点: 1.南北通透,便于采光通风.板式住宅多是正南北方向,进深在15米左右,南北通透,便于采光与通风,而且户型方正,平面布局合理,各功能空间尺度适宜。通常而言,由于板楼的面宽充裕,因而户型设计更容易出精品。 2.板楼均好性强。 眼下一梯两户的小板楼非常受宠,正是因为整栋板楼中各套户型的优劣差距很小,均有若干套朝北的户型难于处理。板楼由于住户不多,居家生活也比较清静。 3.管理成本不高。通常而言,板楼的管理成本普遍较塔楼低廉,多层板式住宅可以不设电梯,不设变频供水系统,包括外墙粉刷在内的日常维护费用当然要比塔楼便宜得多。 4.住户使用率很高。 板楼户型的使用率通常高达90%以上,而塔楼户型的使用率通常仅为75%,因为塔楼内的电梯井、候梯厅、变配电机房等都将作为公共面积摊到每个业主的头上。同样是购买建筑面积100平方米的住房,板楼户型的使用面积往往高出塔楼住户约10平方米。 板楼的两项缺点: 1.建筑密度低,房价高。板楼社区多属低层低密度,容积率较低,尽管居住舒适很强,但房价会高,特别是在城区内寸土寸金的地段,主流产品仍旧是塔楼,为数不多的板楼非工薪阶层能消费得起。 2.户型格局不宜改造。 板楼特别是砖混结构的板楼,户内多数墙体起重作用,不可以变化,这一点不如塔楼的可改造性强。 是像一些小城市比较多,是南北通风较好的楼型,各户型都有阳面和阴面.这是最适合人居住的房子了.“筒子楼”建筑又称为兵营式建筑,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筒子楼”面积狭小,每个单间大约为十几个平方米的面积。筒子楼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住房样式,是七八十年代中国企事业单位住房分配制度紧张的产物。这种有着长长的走廊、卫生间和厕所都是公用的房子,其前身不过是各个单位的办公室或者单身职工宿舍。曾经有无数的中国人在筒子楼里结婚生子,奏鸣着锅碗瓢盆交响曲。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筒子楼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的社会主义还能持续多少年?最终会不会也像苏联一样解体?_百度知道
中国的社会主义还能持续多少年?最终会不会也像苏联一样解体?
都过来帮忙解决一下问题~啦啦啦~~
我有更好的答案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他看重了军事而忽视了经济的发展!按现在的社会发展,我想至少目前的这几十年中国还是社会主义的
不会,苏联是加盟共和国,多数是侵略而来,凝聚力不行才会分裂,和社会制度没什么关系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苏联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成立多少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