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回忆记忆中的海子,所写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事分别是

有关我同事海子的回忆
您的位置:
欢迎访问新华网 新华网 全球新闻网
有关我同事海子的回忆
稿件来源:
文/大浪陶沙
海子――飞翔的诗人
  前天晚上,在东方论坛的“热点放谈”上,看到一个叫路人的网友写的几篇有关纪念诗人海子的文章和诗,不由勾起我对海子的回忆怀念。路人是诗人,和海子是同道;我不是诗人,但曾和海子是同事。因此,我不能从诗的角度谈海子,只能回忆一些生活片断,以寄托我的哀思。
  海子叫查海生,海子是他的笔名,安徵人,一九八三年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在校刊从事编辑工作。当时,我从南方某政法学院毕业后也分在中国政法大学。虽然,我在法律糸从事教学工作,和他不一个部门,但由于我们都是来自外地的青年教师,同住学校安排的集体宿舍,因此经常在一起吃饭聊天谈学问。无论是最初的住在大钟寺,后来的住在昌平县城,到最后住到新校址内,可以说,我们有四年的朝夕相处,关糸融洽,从无訾言。
  海子是我们这批外地来的青年教师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我们都叫他小查。他个子矮小,由于是诗人的缘故,留着络腮胡子。
  海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西方文化和我国西藏佛教文化的迷恋。在昌平住的时候,我们住一个单元,他住三楼,我住四楼。到他的房间,满眼都是书。大约有四个铁皮书架上面摆满了有关西方文化的书。但有关中国文化、政治、经济、历史、甚至法律类的书很少。海子有几本有关西藏宗教文化的精美画册。这是我所看到的装帧最好的画册,当时每本标价就有一百多元,超过他二个月的工资一一足见他对西藏宗教文化的着迷。
  海子是个勤奋、刻苦的诗人,为人也忠厚。他总是在晚上搞诗的创作,一般都到深夜甚至凌晨。他在构思创作时,常常在房间内独步,加上房屋质量不好,深更半夜的来回走动,可能对楼下住户有影响,而位于他楼下的恰恰是位在食堂工作的一个当地青年。有一个冬天的晚上,己经是一点多,这个青年拼命地擂海子的房门,把整个楼道地的人都吵醒。我披了军大衣下去看。海子躲在房间里不敢出声,而那个青年竟然对我说:“你们要骂就骂他,是他让我睡不着觉,所以我让大伙儿睡不着觉”。接着又骂、又擂起门,根本不顾我的指责。真是秀才遇到兵。好在他自讨没趣,过了一会儿骂了几声也走了。
  海子写的诗,说实话,我是不会欣赏的一一看不懂。他写的大多是抽象类诗。我形象思维还可以,但没有理解抽象诗的天赋。如对毕加索的画,我就没有美的感觉。因此我的宽大书房内,至今没有一本海子的诗集。当然,海子对其他诗人的作品还是很关注的。有一次到我房间,看到书架上一本《苏金伞诗选》,就借去看了二天,还书时又给我谈了对作者的评价。由于我“先入为主”的作祟,所以对海子的诗,读得很少,而这对诗人是不公平的。
  海子后来迷上了瑜珈功、气功、特异功能之类,练起了开“天目”。这对他这样的诗人来说却是致命的,结果走火入魔,导致悲剧的发生。
海子走的时候,我不在中国政法大学,也不在北京。他的死讯是朋友写信告诉我的。死的很悲壮,一个人跑到山海关卧轨而死。他最后遗言是:“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三月二十七日是海子的忌日。写此文祭奠这位年轻的诗人,我大学的同事、邻居、伙伴。
读书频道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
& 有关海子的那些记忆_1000字
有关海子的那些记忆_1000字
作者:& | & 高二&&
1人浏览了这篇文章
舍友的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将那个已恍惚的身影,又重新拉回我的眼前。“病句”我敷衍了一句,心里划过闪电般的痛。“病句?这是一种美,知不知道?不要这么理性。”嘲讽的语气夹杂着剩的不多的友谊。我笑了,笑得无语,笑得沉默——又有谁知道,我已在这“美”里走了多少回,又行了几万里的路?一切,早已过去了罢。海子,我喜欢自己在心里喊出这个名字,那样好听,那样富有诗意 ,如同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回味无穷。而整个的春天都弥漫在了耳畔。在那个懵懂的年代,我那样迷恋疯狂地为他写诗,为他绘画,我画黑发上插着野菊花的女孩子,画像一条蓝色小溪的雨后篱笆,画夜色的德令哈......那个时候,我的世界被他占据了很多很多,这个叫査海生的男人,这个男人的诗,成了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从来不读出海子的诗,我无法用自己的声音来找出他的诗的感觉。那种没有语气,没有情感的语调,我不想去践踏。很多时候都会自己去想象,想象海子一边喝酒,一边诵读自己诗的场景;想象“但我还是悄悄打开”的泪眼迷离;想象“老不死的地球你好”的愤懑无奈!那段时间,我的日子里除了海子都是空白。15岁的年龄相同,只不过一个辉煌一个平淡,却演绎着当时隔世的依恋。25岁是怎样青春飞扬的年龄,而山海关上那一段血染铁轨,又是多少人的泪。4本我已忘了名的书,一个橘子,断裂的疼痛,海子进入了太阳——他是太阳的儿子。爱情,精神分裂,气功,江郎才尽......于是,春天离得十个海子都出现了。诗人的死,总是笼着一层纱,或厚或薄,于我已不重要。然而,在这炙热的追慕中,我却自己冷却了。不再有黑夜里我的伏笔,不再有阳光下我的幻听......一切,似乎都终归正轨。物换星移,春去夏来,一切都在变化着。我曾以为的天长地久,海枯石烂,原来,这般经得起我自己的伤。从此,我以“病句”来蒙蔽自己,为自己找出路。然后,海子在我的世界里“理所当然”地远去但不是离开,我还不舍得。......当记忆的碎片重新完起,我心里多了份感动,但是,裂隙终究是存在的,或痛或伤,没有人会在意。今夜,我本想努力地记起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是——不能,他是那么轻易地浮现在我脑海: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毕竟,有过从前——那是些刻骨而铭心的记忆。海子,是我重要的平面,然而在我立体的生命里他的存在,只是在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里加了一道线,甚至还有可能诗虚的。这是实际,背叛了“诗”意。于是,没有“于是”,我是那麽没有理由地走出了海子,走出了那片春暖花开,去寻属于我自己的繁花似锦。
查字典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zuowen1271384/
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考试类型:
作文类型: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稿费提现申请
同年级的其他文章永恒的爱的记忆——对《海子小夜曲》的细读分析
永恒的爱的记忆
&&&&&&&&&&&&&&&&&&&&&&&&&&&&&&&&&&&&&&&&
——对《海子小夜曲》的细读分析
《海子小夜曲》是海子写于1986年8月的一首小诗,全诗分为三节,分别有5行、10行、3行。本文将利用新批评的细读法对其解读做一番尝试。
第一节第一句“以前的夜里我们静静地坐着”:“以前”是我们应该注意的一个词,既有“以前”则必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现在”——“以前”既可能是一次也可能是多次——这个词自然地给我们呈现了一段时间轴的两极。这表明诗人是在回忆。当时的情形是“夜里我们静静地坐着”,“我们”除了“我”还有谁?从全诗悲郁的情感基调看,普通的亲友是不可能有如此刻骨铭心的影响力的,所以,还有的应该是诗人的恋人,“夜里”是谈情说爱、一倾衷肠的好时机,为什么“我们是静静地坐着”?或许,“我们”已跨过了爱的第一阶段的互相倾述期,已经到了有灵犀的心的交流交融的更亲密时期;或者,是都沉浸在无边的爱的温馨浪漫的幻境里… …
第二句:“我们双膝如木”,“如木”是什么意思?是冬天萧瑟僵直的“木”还是夏日枝叶繁茂互相交织的“木”;或者两个人都像块木头似的,胆怯羞涩坐着不动不敢靠在一起搂在一起?看下一句:“我们支起了耳朵”,“支”表明这是有意识的动作,如果说上一句“双膝如木”可能是无意识无意义的动作的话,那么这句有意识的“支”说明了什么呢?“支”不是你一个人也不是我一个人,是“我们”,心有灵犀!现在我们有更进一步的理由相信,“我们”确实是进入了心的交流交融的高层次亲密阶段。为什么“支”呢?
第四句:“我们听得见平原上的水和诗歌”,既是有意识的“支”则必是有目的的,“我们支起了耳朵”是为了能听到什么,听天籁之音、恋人怦怦的心跳或者未来的爱的命运?“我们听得见的平原上的水和诗歌”,这“水”是“月光如流水一般”的月光之“水”,还是河里的自然之水,或者是如流水一般的缠绵悠长的爱情暖流?若是自然之水则是在听自然的歌,是月光之“水”则是深层的通感心理体验,是爱情暖流则是隐喻爱的温馨浪漫和永恒缠绵。“诗歌”是什么呢?可能是“我”当时在给“你”献唱(诵)一首炽热绵绵的情歌(诗),也可能指在聆听天籁之音——大自然本真完美的诗歌。或者就是享受这甜蜜温馨的爱的情景——这何尝不是一首美好的“诗歌”呢?我们是在“平原”而非“草原”,诗人是在8月写的这首诗,最大的可能是在某个周年(当然这并不是指一定是过了几个完整的365天,而是指几年后的大略相仿的日子)的日子回忆过去,不可能毫无因由的生了回忆,这样我们就可以推断出诗人回忆的情景也应是发生在8月的。平原的8月是收获的季节(当然,不同的地区会有差异),这是一个夏夜,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能否最终收获完满的爱情呢?诗人没有描述这个夏夜的天气情形,是星月灿烂的晴夜还是朦朦霏霏的雨夜,当然不可能是狂风暴雨之夜,否则“我们”怎么可能去平原上“静静地坐着”呢?不论是星月灿烂还是朦朦霏霏都是很有诗情画意的,这样的夜诗人不可能不写进诗里,因此我们推断,最有可能的是这是一个无星无月、无风无雨的晦暗之夜,这晦暗之夜或许就如“我们”的爱情的未来趋势之渺茫难辨——不论“我们”现在亲密与否或如何亲密,未来怎样总是难以捉摸的。
第五句:“这是我们自己的平原,夜晚和诗歌”,“我们自己的”是典型的二人小世界的体验与口吻,只有沉于热恋中的恋人们才会有这种除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茫然无视的感觉。这时我们可以发现,第一节五句诗中,每句都有一个“我们”,这正是作者有意(或无意识)要强调的,“以前”是“我们”——两个人,相爱的恋人,是甜蜜美好的日子!
下面看第二节。
“如今只剩下我一个”。“如今”,如我们开篇的猜测,这“如今”(现在)正与第一节的“以前”相对应,这一节是诗人在描述现在的情况。“我们”变成了“我”,或许“我”仍是坐在“以前”的那个地方,但时间既变,空间也必然有变的,“如今”的这个地方已不再是“以前”的这个地方了——恋人不在了。是何原因呢?是短暂的别离——“我们”仍然相爱也将再聚,还是长久地分手,甚至是“你”已离开人世只剩下一个孤苦的自己?
“只有我一个双膝如木/只有我一个支起了耳朵/只有我一个听得见平原上的水/诗歌中的水”,我们发现,不仅上一句的“如今”和第一节的“以前”对立,本节的2—4句与第一节的2—4句也是对立的,“我们”都成了“我”——“只有我一个”。这对立既映衬出“如今”的“我”的孤寂悲伤,也使文本构成了一个今(“如今”)昔(“以前”)对立统一的诗歌结构。不过,“如今”的“我”“双膝如木”可能更多的是心如死灰的麻木,“支起了耳朵”则是为了听到“以前的夜里”的回音,“只有我一个听得见平原上的水/诗歌中的水”更多的应该听到的是时过境迁、恋人不在(主要是指不在身旁,并不一定就指死亡)的孤寂悲凉,“诗歌中的水”应指情歌(诗)中的爱的暖流却依然流淌着、永不枯竭,或者是流水依旧而爱已流逝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悲叹?
继续看下面:“在这个下雨的夜晚”,是真的下雨呢还是伤痛的心使我下着悲伤之(泪)雨?“巴山夜雨”呀,不论怎样,这雨夜都是一个回忆和思念(恋)的夜晚、无奈和伤感的夜晚。诗人又一次强调“如今只剩下我一个”,这是回忆是思恋是孤寂是痛苦…
…“为你写着诗歌”,是愁怨诗是思恋诗甚或是悼念诗?不论是哪种情况,总之这都是因为你不在我的身旁我回忆思念(恋)而生的诗歌,没有你便不会有这些诗的。
“这是我们共同的平原和水/这是我们共同的夜晚和诗歌”,不论“我们”现在是因何种原因不在一起的,“我”对你的爱依旧,诗人在回忆“以前的夜里”时是持肯定的态度的,对那时的时光是怀念和珍惜的,那是“我们共同的”,是发生了的存在着的不可否认的。
最后一节较短。“是谁这么说过&
海水/要走了&
要到处看看”,这个“谁”应该即指诗人的恋人,或许,这一句即是对“我们”的爱的预言?为什么是“海水”,是不安分的心的象征,还是苦涩(海水是涩的)的泛滥的爱的灾难即将来临?“要走了&
要到处看看”的是“海水”还是“我”(指诗人的恋人)?总之这预言成真了,“我们”分开了。这是诗人对过去(既可能是“以前的夜里”也可能是其他过去的时间)的回忆。最后一句“我们曾在这儿坐过”,是复指强调,是对前面回忆的总括,诗人把我们拉入了回忆的漩涡里,给我们无穷的想象时空,令人回味无穷。
读完全诗以后,这时我们还可以在这首诗的整体结构上有所发现:第一节是回忆,第二节是现在,第三节又是回忆,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回忆→现在→回忆”的循环结构,这样的结构正好符合诗人陷入回忆苦恋中不能自拔的情态。
海子小夜曲
以前的夜里我们静静地坐着
我们双膝如木
我们支起了耳朵
我们听得见平原上的水和诗歌
这是我们自己的平原,夜晚和诗歌
如今只剩下我一个
只有我一个双膝如木
只有我一个支起了耳朵
只有我一个听得见平原上的水
诗歌中的水
在这个下雨的夜晚
如今只剩下我一个
为你写着诗歌
这是我们共同的平原和水
这是我们共同的夜晚和诗歌
是谁这么说过&
要到处看看
我们曾在这儿坐过
&&&&&&&&&&
(作品选自《海子诗全集》,西川编,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184页)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回忆我的哥哥海子(图)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yfs001
推荐理由:海子是一个渴望精神安定,抗拒繁乱现实世界的一位诗人,他所向往的是简单而质朴的生活。这些反映在他的诗中,就形成了原始质朴、植根大地、神秘与深邃这三大特征。海子带着对诗歌精神的信念走入诗歌,走入永恒。这是一部首次由海子家人编选的海子诗集。海子父亲授权,海子弟弟编选。书中海子及家人珍贵照片首次面世,海子生前好友、著名诗人西川作序,海子大弟弟细腻文字深情回忆海子故乡生活、爱情故事。故乡生活海子的故乡怀宁县查湾村高桥屋,坐落在安庆市北郊一片田野之中,海子的童年和少年在此度过。我们的老屋门前不到十几米,便是一汪池塘,池塘边有几棵槐树和桃树。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槐花飘香。五六月,池塘中间便开满红、白相间的荷花,煞是好看。有时,海子央求村里大人采摘来一枚含苞待放的荷花,把它插在盛满水的竹筒中,置于床前的矮桌上。宁静的夜晚,我俩躺在床上,竖起耳朵,聆听荷花开放的脆嫩声音,在一阵阵荷花的清香中进入梦境。这神仙般的日子只在海子八九岁前,海子曾在日记中写道,他的童年时代结束得太早、太快了。的确如此。1974年老屋全部拆迁,我们村搬迁至靠北几百米的一个山冈上,一直延续至今。老屋成了一片良田。此时海子已经十岁,寄读于离家五里外的高河中学。小弟也在这年呱呱坠地。我已七岁,需要帮父母照看两个弟弟。我们家世代以农耕为生。农忙之际,父母和村里劳力集体出工,忙种、忙收。农闲时,父亲作为一个手艺人,带着剪和尺,走村串巷,为大家缝制衣服,换取微薄报酬,来缓解捉襟见肘的家境。母亲则在山冈较为平坦处开垦了几垄地,种上麦子,补充家中匮乏的口粮。十岁的海子进入中学后,便很少同我打成一片。星期天,寒暑假,他不是在家看书,就是帮母亲在麦地除草、施肥、收割。进入中学后,海子读书很勤奋。夏夜,我躺在蚊帐中一觉醒来,看见海子为了防止蚊虫叮咬,上身穿着父亲宽大的衬衫,下身没在装满水的木桶中,仍就着煤油灯昏黄的灯光看书、写字。寒冷的冬夜,纸糊的窗外,北风呼啸,躲在破旧棉被里的我,夜半常常被冻醒,朦胧中,海子还坐在书桌旁,轻跺着双脚,揉搓着双手,眼睛仍盯着摇曳的煤油灯光下的书本。人们常说海子是个天才,但我认为是海子成长的环境和海子的勤奋好学,才使得海子的天才得以升华。母亲年轻美丽的母亲是一位富家小姐,为了爱情,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嫁给了贫穷的父亲,并且不离不弃,恩爱一生。母亲一生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兄弟四人。从小她就教育我们要学知识、学文化,做人要善良正直,做事要坚持,对社会要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对生活要积极乐观。在海子牙牙学语时,母亲发现海子对文字情有独钟,便千方百计寻来旧报纸旧书籍,启蒙海子识字、写字。从小,母亲就教育我们要热爱劳动。一次,海子和我帮母亲收割麦子,母亲远远看见有枚麦穗遗失在地头,她让海子去拾起来,与成捆的麦穗归拢在一起。母亲说:“每颗粮食都是老天的恩赐,不能随便糟蹋。”农家出身的海子对麦子、麦地总心存感恩和敬畏。海子在千里之外的北京求学和工作时,母亲时刻挂念着他。只要一闲下来,她就会坐在家里的矮凳上思念远方的儿子。海子也时刻想念着母亲。现如今八十高龄的老母亲已满头白发,脊背已弯曲,但海子好多诗篇如《祖国(或以梦为马)》、《给母亲(组诗)》,她都能清晰地背诵。她仍经常坐在门前的矮凳上,手里拿着本海子诗集,不时低头一句句轻声吟诵,有时则会合上书,面朝北方,默默思念着已“和一切圣洁的人/相聚在天堂”的海子。爱情海子在世时,很少同父母和我谈及他的爱情。但我却见证过他恋爱时的冰山一角。1985年,我已是一个青春萌动的高中生。这年春节海子回家度假,由于家里兄弟较多,床铺少,父母便安排海子和我同睡一床。半夜我被父母房间老式摆钟的叮当声惊醒,朦胧中,我见海子手里拿着一张照片,盘坐在床中央,双手合十,把相片贴在胸前,面朝北方,口中喃喃私语。第二天,大年初一,我怀着好奇心,从海子枕头底下,翻出一张女孩的半身照片和一封未发出的信。照片上的女孩,使我一时惊艳,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挺拔的鼻梁,齐耳短发。我小心打开相片下面的信件,发现这就是传说中的情书。我虽只是匆匆一瞥,却记住其中的一句:“让我在新年的钟声中,在遥远的山村,与你一同祈祷,一同祝福。”我知道:哥哥恋爱了。几天后,在床前的书桌上,我有幸先睹了海子那首《你的手》。北方/拉着你的手/……/她们就是两盏小灯/我的肩膀/是两座旧房子/……/你的手/在他上面/把他们照亮/……我觉得这是我读过的最浪漫的一首恋爱诗。1986年,海子回家时参加了村庄里一个与他同龄的堂侄的婚礼。记得那天他喝醉了,这是我第二次见他醉酒。一回家,他便倒在床上,用棉被蒙着头,轻声呜咽。母亲见状,上前轻轻拍着他,安慰他。好久,他才沉沉睡去。后来我才知道哥哥失恋了,《葡萄园之西的话语》记述了这段感情。 1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阅读海子的零散记忆_赵勇专栏_天涯博客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3362481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367
(720)(62)(180)(87)(36)(127)(204)(6)(23)
(3)(1)(1)(3)(2)(3)(1)(2)(2)(3)(2)(1)(5)(3)(3)(2)(3)(7)(4)(2)(3)(3)(1)(1)(6)(2)(6)(1)(1)(3)(3)(5)(2)(5)(10)(4)(5)(1)(3)(10)(9)(15)(25)(12)(11)(8)(5)(9)(7)(7)(11)(11)(16)(16)(7)(4)(9)(6)(5)(8)(5)(2)(8)(6)(8)(4)(10)(8)(9)(6)(10)(6)(15)(18)(16)(8)(12)(12)(9)(7)(6)(6)(13)(9)(7)(10)(10)(9)(10)(8)(5)(4)(7)(7)(11)(13)(9)(15)(23)(17)
      海子自尽于日,那一年我正在读研究生。那一年我关注过诗人之死吗?想到这里我常常会变得疑惑起来。那是一个小事情很容易被大事情淹没的年代。  但九十年代初,海子的诗与海子的死却确确实实进入了我的视野。那时候我已从山东的那座大城回到山西那座小城,八十年代的青春狂热中还残留着一个读诗的尾巴。也许是在一次与朋友的通信中,我们谈到了海子。朋友告我,有一本《海子、骆一禾作品集》已经出版,但因编者自费出书,不得不把邮购信息广为散发,以弥补落下的经济亏空。得此消息,我立刻就决定邮购一本。不久,书寄来了,扉页上写着几行小字:“赵勇评正/周俊/九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金陵”。周俊是此书的编者之一,他们不但费尽千辛万苦推出了这本作品集,还得把它推销出去;不但要推销,书上还要签字留名。这种一丝不苟一下子就让我感动起来。  就在那段时间里,我读了海子的诗,也顺便读了读骆一禾的诗。平心而论,海子的长诗并没有让我太有感觉,但许多短诗小令却实在写得不错,我也记住了其中的一些诗句。比如《答复》中的“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四姐妹》中的“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这些诗句中充满着一种令人绝望的美。《日记》的开头写道,“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一下子就把人带到清冷的意境之中。读诗的前一年,我正好路过德令哈,德令哈已不是一个空洞的地理概念;一年多后,张楚的《姐姐》唱响于大街小巷,姐姐既成为意象,也成为男儿的倾诉对象。在对德令哈的怀想中,在那一声“噢姐姐/我想回家”的凄厉与悲凉中,海子的《日记》也让我读出了更多滋味。  但是后来,很可能我讲到过海子的死,却没有专门讲过海子的诗。整个九十年代,我都在讲一门谁也不愿意讲的写作课,讲到文体写作部分时,诗歌写作是一定要讲一讲的。这倒不是因为诗歌有多好讲,而是想借此温习一遍我那个已经消逝的诗与青春的记忆。1993年,顾城杀妻后自杀,我像许多人一样被那个从异国他乡传来的消息惊得目瞪口呆,于是以顾城为例谈诗人之死就成为一次课的内容。那次课上,我把加缪的那个著名论断(真正严重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置于开头,然后开始列举中外诗人、作家的自杀现象。我想把海子、顾城的自杀推向一个形而上的思考平台。我分析着海子与顾城的死,也缅怀着他们的诗,死亡仿佛也把诗歌彻底照亮了。  海子又一次向我走来是在2003年。那一年我们正在编写一套高中语文教材,如何解读选入课本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成为我们讨论的内容之一。大概就是那个时候,我读到了刘大生的一篇文章:《病句走大运——从海子的自杀说起》。作者自称当年与海子同学四年,在他眼中,查海生(海子本名)只是一个调皮的、喜欢抢别人军帽的“冬子”(《闪闪的红星》中的主人公),却没想到若干年后会成为大名鼎鼎的海子。海子去世十年后,他读了海子的一本诗集,结果让他大失所望。他说,这本诗集“从头到尾逻辑混乱,语言拉杂,病句连篇”;他还说:“一个人既能‘喂马、劈柴’,又能‘周游世界’,既‘田园’又‘洋派’,既‘古典’又‘现代’,当然很潇洒、很幸福。但是,这一切为什么要‘从明天起’呢?如果明天就能做到这一切,说明今天已经是一个幸福无比的人了,不必等到明天,等到明天再去做幸福的人,说明主人翁并不会体验幸福、享受幸福。”记得读到这里时就把我笑翻了。我的基本判断是这位老兄确实不懂诗。诗歌是不能说人话的,它说的是神话(代神立言的道理大概就在这里)。你偏要把现代诗歌读成形式逻辑,可不就拧巴了嘛。  从此之后,海子又时不时地成了我课堂上的一个例子。只是我谈到查海生时,必定要提一下刘大生;或者是因为刘大生,我才讲到了查海生。也以自杀结束生命的美国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 )说过:“死是一门艺术,诗人的死实际等于诗人的再生。”这句话是很适合于海子的,但我却由此也会想到刘大生的那篇评论。刘先生本来可能是想把海子的诗批倒斗臭的,但它却不但没有死掉,反而在我和一些读者的心目中复活了。这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日  分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人最喜欢做的两件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