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北岛 诗人之死说过这是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商业化和娱乐化在抽走生活中的细节 立意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江苏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江苏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以分)
语言和人及其文化的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透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及其意识形态。在当代社会,最的语方形式也许非广告语莫属;当广告语言&&&
地向我们袭来时,所引发的思考是非常复杂的。&&&
引人注目&&&&&&
备受瞩目&&&&&&
引人注目&&&&&&
备受瞩目&&&&&&
2.下列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几位著名艺术家下乡采风,举行笔会,我也有幸叨陪末座。
B.这次你到基层工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鼎力相助。
C.张建祝贺老师从教三十年时说:“我没有过奖之词,您是我人生的引路人!”
D.明日老友相聚,不烦你出门,请于府上恭候,我会按时前往。
3.下面一段文字中,需要修改的一纽词语是(3分)
一位登山探险爱好者在组织旅游活动时发帖①说:“登山活动难免②危险,本次活动纯属志愿③,过程中若出现意外④,由本人⑤承担后果。请大家珍惜驴友⑥之间的感情,团结互助,注意自身安全!”
A.①④&&
B.②⑤&&&&
C.③⑤&&&&&
D.④⑥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昆曲的衰落当然是有历史原因的。。但昆曲之幸也恰恰就因为它是中国雅文化的结晶,从清末到当下,中国文化人勇于担当,肩负起拯救昆曲的重任,才使昆曲的香火一脉流传,直到今天。
①雅文化的衰落必然导致昆曲走向衰落
②却必须直面昆曲衰落这无法改变的事实
③当代世界范围内文化重心的下移更让昆曲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④昆曲是雅文化美学追求的浓缩、代表与象征
⑤我们可以感慨人类文化的尴尬
A.⑤②③①④&&&
B.④①③⑤②&&&
C.⑤①④②③&& D.①③④②⑤
对下面这段话的含义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山崖崩塌了,在它的它的伤口——断崖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鲜艳的花儿被掐走了,它又开在了姑娘的鬓上。
A.只有在困难和失败中努力奋起,才能到达目的地。
B.世间美好事物的诞生,常常伴随艰辛和痛苦。
C.人生之路总有坎坷,不能因挫折而丧失信念。
D.生活丰富美好,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超.
周衰,先王之迹熄。至汉,六艺出于秦火之佘,士学于百家之后。当是时,能明先王之
道者,杨雄而已。而雄之书,世未知好也。然士之出于其时者,皆勇于自立。无苟简之心,其取予进退去就,必度于礼义。
自此至于魏晋以来,其风俗之弊,人材之乏久矣,以迄于今,士乃有特起于千载之外,明先王之道,以寤后之学者。世虽不能皆知其意,而往往好之。故习其说者,论道德之旨,
而知应务之非近;议从政之体,而知法古之非迂。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其所知者若此,此汉之士所不能及。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敦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
此俗化之美,所以未及于汉也。
夫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与所知有余,而其守不足者,其故何哉?由汉之士察举于乡间,故不能不笃于自修。今之士选用于文章,故不得不笃于所学。至于循习之深,则得于心者,亦不自知其至也。由是观之,则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岂非信欤!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乎?
筠为州,在大江之西,其地僻绝。当庆历之初,诏天下立学,而筠独不能应诏,州之士以为病,至治平三年,始告于知州事、尚书都官郎中董君仪。董君乃与通判州事国子博士郑君蒨相州之东南,得亢爽之地,筑宫于其上。二君乃以书走京师,请记于予。
予谓二君之于政,可谓知所务矣。故为之著予之所闻者以为记,而使归刻焉。
(选自《唐宋文醇》,有删改)
注:本文为作者给筠州学馆所写的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故乐易敦朴之俗微&&&&&&&&
故不得不笃于所学&&&&&&&&&
C. 至于循习之深&
&&&&&&&&&&&&
南州之士以为病&&&&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0分)
A.士乃有特起于千载之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以寤后之学者&&&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则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请记于予&&&
&&&&&&&&&&&&&&&&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无苟简之心,其取予进退去就,必度于礼义。(4分)
译句:&&&&&&&&&&&&&&&&&&&&&&&&&&&&&&&&&&&&&&&&&&&&&&&&&&&&&&&&&&&&&
(2)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3分)
译句:&&&&&&&&&&&&&&&&&&&&&&&&&&&&&&
&&&&&&&&&&&&&&&&&&&&&&&&&&&&&&&&
(3)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乎?〔3分)&&&&&
译句:&&&&&&&&&&&&&&&&&&&&&&&&&&&&&&&&&&&&&&&&&&&&&&&&&&&&&&&&&&&&&&
9.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宋朝读书人存在着怎样的问题?请简要概括。〔3分)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1)上片中的“不似”二字,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
&&&&&&&&&&&&&&&&&&&&&&&&&&&&&&&&&&&&&&&&&&&&&&&&&&&&&&&&&&&&&&
(2)词中写到了哪些“恼人风味”?〔4分)
&&&&&&&&&&&&&&&&&&&&&&&&&&&&&&&&&&&&&&&&&&&&&&&&&&&&&&&&&&&
(3)上下片都写到“梅”,写法有何不同?各有什么作用?(4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君子不以言举人,&&&&&&&&&&&&&&&&&&&&
。(《论语》)
(2)适莽苍者,&&&&&&&&&&&&&&&&&&&&
,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
(4)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6)&&&&&&&&&&&&&&&&&&&&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7)&&&&&&&&&&&&&&&&&&&&
,多于机上之工女。(杜牧《阿房宫赋》)
(8)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每到天气晴朗,上午十来点钟,在这条街上,就听到从阴城方向传来爆裂的巨响:“砰一一磅!”大家就知道,这是陶虎臣在试炝仗了。
阴城是一片古战场,相传韩信在这里打过仗,现在还能挖到一种有耳的尖底的瓶,当地人说这种陶瓶冬天插了梅花,能结出梅子来。现在这里是乱葬冈,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叫做“阴城”。到处是坟头、野树、荒草、芦荻。草里有蛤蟆,野兔子。早晨和黄昏,有许多白颈老鸦。人走过,就哑哑地叫着飞起来。
这里只有一个破财神庙,里面住着一个侉子.
陶虎臣家的货色齐全。除了鞭炮,还出一种别家不做的鞭,叫做“遍地桃花”,不但外皮,连里面的筒子都一色是梅红纸卷的。放了之后,地下一片红,真像是一地的桃花瓣子。如果是过年,下过雪,花瓣落在雪地上,红是红,白是白,好看极了。
他还有一项绝技,是做焰火。做焰火,除了配料,关键是串捻子。串得不对,会轰隆一声,烧成一团火。弄不好,还会出事。陶虎臣的一只左眼坏了,就是因为有一次放焰火,出了故障,一个火星迸进了瞳孔。陶虎臣坏了一只眼睛,还看不出太大的破相。他依然随时是和颜悦色的,带着宽厚而慈祥的笑容。这种笑容,只有与世无争,生活上容易满足的人才会有。
但是,鞭炮生意,是随着年成走的。什么时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什么时候炮仗店就生意兴隆。这样的年头,能够老是有么?
这一年,伏汛安然度过,保住了无数人畜。秋收在望,市面繁荣,城乡一片喜气。有好事者倡议:今年放放焰火!东两南北四城,都放!一台七套,四七二十八套,陶家独家承做了十四套。东城定在八月十六放。地点:阴城。
这天万里无云,一天皓片。阴城的正中,立起一个四丈多高的架子。有人早早吃了晚饭,就扛了板凳来等着了。人们寻亲访友,说短道长,来来往往,亲亲热热。阴城的草都被踏倒了。人们的鞋底也叫秋草的浓汁磨得滑溜溜的。
忽然,上万双眼晴一齐朝着一个方向看。人们的眼睛一会儿睁大,一会儿眯细;人们的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合上;一阵阵叫喊,一阵阵欢笑;一阵阵掌声。——陶虎城点着焰火了!
最热闹的是"炮打泗州城"。起先是梅、兰、竹、菊四种花,接着是万花齐放。然后,一声炮响,照眼的灯球之中有一座四方的城,眼睛好的还能看见城门上“泗州”两个字。城外向里打炮,城里向外打,灯球飞舞,砰磅有声。最有趣的是“芦蜂边瘌子”,一阵火花之后,出现一个泥头的纸人,手里拿着一把破芭蕉扇。霎时飞来许多马蜂——火花,纷纷扑向他,他四面躲闪,扇不停地挥舞。看到这里,满场大笑。这些辛苦得近于麻木的人,是难得这样开怀一笑的呀。最后一套是火花之后,吊下四个大字:“天下太平”。
年头还是不好。头一年,四乡闹土匪,县政府出了布告:“冬防期间,严禁燃放鞭炮。”明年,蒋介石搞“新生活”,取缔了鞭炮。陶虎臣别无产业,只好做一点“黄烟子”和蚊烟混日子。第三年,陶家炮仗店的铺门上了锁,再也打不开了。陶家的锅,也揭不开了。
岁暮天寒,彤云酿雪,陶虎臣无路可走,他到阴城去上吊。刚把腰带拴在一棵树上,把头伸进去,一个人拦腰把他抱住。这人是住在财神庙的那个侉子。
(选自《汪曾祺文集》,有删改)
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13.赏析画线的文字在语言表达方而的特色。(4分)&&&&
14.作者为何花较多笔墨写“八月十六”“放焰火"的情景?(6分)
15.请结合陶虎臣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探究小说的主旨。(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重建历史意识
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所有“现在的事态”,都是其有不同起源和节奏的运动复合体,今天的时间既始于昨天、前天,也始于遥远的过去。但某些地方某些部门却任意挥霍社会资源,不仅展蔽遥远的过去,还在拆除昨天与前天。
近几十年里,城市被当作可以随时撕毁的白纸。誓如出于商业利益拆毁过去幸存下来的建筑,代之以能够提供更多方便和更符合时代情趣的建筑。北京梁林故居“维修性拆除”以及蒋介石重庆行营“保护性拆除”,让人觉得这种针对“历史意识”的暴力冲动,其戾气已积聚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自19世纪以来,保护旧建筑和纪念建筑就是政府和个人的一项重要活动,那些与神圣事物,世俗权力、艺术和历史等有联系的建筑,是构筑社会与个人的历史意识的重要元素。历史意识是一种对过去事物的感受力。无论是对历史敬重、依恋,还是憎恨、厌恶,此种感受力传递给了每个人,成就了人在精神活动里不可缺少的时间维度。作为单个人的历史意识,
不会只满足于构造自己的生物世系来填补历史空白,它对自我的界定,一定关涉广泛的往昔事物。于是,在代代相传中,某种宗教信仰、艺术风格、社会制度,既延续共同之渊源、主
题,也会发生变异,然后形成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
梁林故居所承载的正是建筑史和文学史某个阶段的重要价值,蒋介石行营作为抗战遗址则是那段“一寸山河一寸血”艰危时日的象征。它们的存在,虽未必保存在大众记忆之中,但经由历史学家等人的记载描绘之后,便会唤起大众对历史人物和文物、历史事件和信仰的回忆,从而加强人们的历史意识。历史建筑使过去延续至今,在代与代之间、一个历史阶段与另一个历史阶段之间保持了某种连续姓,构成了一个社会创造自我的文化密码,并给生存带来了秩序和意义。
我们并非要重建过去的生活方式,也无法想象一个布满旧建筑的城市是什么样子。事实上,很少有人因热爱过去而愿意放弃当今世界所提供的一切便利。社会的迅速转型,会推毁那些不再有适应性和灵活性的旧传统。但正如霍布斯鲍姆在《传统的发明》中说的那样,“被发明的新传统”,必定是植根于旧传统,必然暗含与过去的连续性。没有历史的城市无法满足人的情感需求。拆除所有旧建筑之后再假装古老只会像小丑一般可笑。当记忆不起作用时,想象力也会飞走;当遨游时间的翅膀被折断,人会变得急躁、幼稚、任性和愚蠢,人和城市一样、只是一件现展品。
这是人类与过去的关系。像布罗代尔说的那样,“过去和现在将永远互相给对方以启示”。
(选自《看历史》2012年笫3期,有删改)
16.标题中的“历史意识”应怎样理解?请简要概括。(6分)
17.文章在二、四两段中两次提到梁林故居和蒋介石重庆行营,各有什么作用?〔6分)
18.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的含义。(6分〉
七、作文〔70分)
19.报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取除外。
诗人北岛曾痛心地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从人们生法中删除细节。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 完成20~22。(10分)
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不自知其然”。.和之生于心,其可见者如此。后之为乐者,文备而实不足。乐师之志,主于中竹奏,谐声律而已。古之乐师皆能通天下之志故其哀乐成于心然后宣于声则必有形容以表之故乐有志声有容。其所以感人深者,不独出于器而已。
(选自沈括《乐律》)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古之乐师皆能通天下之志故其哀乐成于心然后宣于声则必有形容以表之故乐有志声有容。
21.沈括是&&&&&
(朝代)著名的大学者,他撰写的笔记体名著是《&&&&&&&&
》。〈2分)
22.作者认为古乐感人的两点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鲁迅写小说善于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反映时代气氛。如《阿Q正传》中,用阿Q盘辫子、秀才戴“银桃子”、鲁四老爷家半脱落的对联等细节写革命后未庄的变化。
B.《边城》开篇集中笔力对湘西的山水和民俗风情进行了描绘,有幽静的山、流动的溪水、竹制的渡船等自然之景,有端午赛龙舟等民情风俗,为小说构建了诗意的境界。
C.《飞鸟集》共收录三百多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树木和花朵,都在泰戈尔笔下呈现优美的意境,短小的诗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D.《老人与海》叙述故事的角度是多样的,有平铺直叙,也有插叙。插叙大多是写老人对往事的回忆,如老人出海不久便梦见孩提时候见过的非洲海峡和大山等。
E.《子夜》中的吴荪甫曾留学欧美,懂管理经营,有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他在上海开有丝厂,又组建益中信托公司,收购小厂,希盟生产灯泡、肥皂等占领国际市场。
(1)《红楼梦》中“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词句咏的何物?作者是谁?她有什么
性格特点?6分)
&&&&&&&&&&&&&&&&&&&&&&&&&&&&&&&&&&&&&&
&&&&&&&&&&&&&&&&&&&&&&&&&&&&&&&
(2)《哈姆雷特》一剧运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请举出剧中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一处情节,并作简要分析。(5分)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25~27题:
如果以故事长度与曲折程度来衡量小说文体成熟与否,那么,笔记体小说与传奇小说自然就分出了高下。传奇体小说成了文言小说中最为成熟的文体。此说大概亦与鲁迅相关。鲁迅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速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始有意为小说。”鲁迅的总结是精确的,“粗陈梗概”与“叙述宛转”很好地概括了两者故事形态的特征。而对两者之优劣比较,鲁迅则比较审慎,议以“演进之速甚明”加以表达。今人则又一次放大了鲁迅的判断,将“故事”及其长度、曲折视为判断文体高下的准则,认定传奇乃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最早的成熟形态,而将以往的小说文体统统归入尚在孕育中的小说文体胚胎。20世纪以来,人们习惯于用西方的“短篇”、“中篇”和“长篇”来为古代小说分类,据此,那些“丛残小语”、“粗陈梗概”式的笔记体小说则难以归入,如何对待“故事”,不同小说文体有不同规范。古代小说大致形成了两种故事观,一种以笔记体为代表,其“故事”其实是某种“事件”,或是历史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语行为,或是得之传闻的神怪之事;事件叙述方式是“记录”——随笔载录,不作点染。因而笔记体小说的“故事”不求完整曲折,往往是一个片段,一段言行,一则传闻。另一种则以传奇、话本和章回体小说为代表,其“故事”就是有首尾、有波澜的完整情节,两者之差异可谓大矣,难作相互比照,更不能强分轩轾,以彼律此,谁能说《世说新语》在文体上还不成熟而仍处于孕育状态呢?
25.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笔记体小说的特点。(5分)
&&&&&&&&&&&&&&&&&&&&&&&&&&&&&&&&&&&&&&&&&&&&&&&&&&&&&&&&&&&&&&&&&&&&&&&&&
26.画线句中的“相关”一词具体指什么内容?(4分)
&&&&&&&&&&&&&&&&&&&&&&&&&&&&&&&&&&&&&&&&&&&&&&&&&&&&&&&&&&&&&&&&&&&&&
27.这段文字中,作者指出了古代小说文体研究中的什么问题?(6分)
&&&&&&&&&&&&&&&&&&&&&&&&&&&&&&&&&&&&&&&&&&&&&&&&&&&&&&&&&&&&&&&&&&&&&&&&&
南京盐城2015高三一模语文参考答案
6.A(微:衰败)& 7.B
8.(1)(他们)没有苟且简略的想法,他们对于索取与给予、求进与告退、离开与参与,在礼义上一定要符合标准。
【评分建议】共4分。每个分句1分,语句通顺1分。“在礼义上一定要符合标准”可译成“一定要符合礼义的标准”。
(2)(自己的思想)不被百家(的学说)所扰乱,不被对经义的解释所蒙蔽。
【评分建议】3分。毎个分句1分,被动句式1分。
(3)那么读书人对于求学与做人,怎么会或偏重于此或偏重于彼呢?
【评分建议】3分。每个分句1分,反问句式(语气)1分。
9.虽明先王之道但尊而守之者不多
(或知与行不一致)
【评分建议】3分。&&&&&
10.(1)雪花不似梅花飘香,梅花不似雪花飞舞。(2分)
(2)离别经年不得相见的怅恨,心中苦闷无人倾吐的孤寂。(4分)
(3)上片实写雪中月下之梅,以清冷之景衬托忧伤之情;下片虚写去年探梅往事,今昔对照,引出下文的感伤。(4分)
11.(1)不以人废言&&&&&&
(2)三餐而反&&&&
(3)夕揽洲之宿莽&& (4)则素湍绿潭
(5)君子不齿&&&
(6)冰泉冷涩弦凝绝&&
(7)架梁之椽&&&&
(8)右擎苍
【评分建议】共8分。每句1分。
12.叙写“阴城”历史和现状,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场景;(2分〉渲染荒凉冷落的氛围,暗示人物处境的艰难。(2分)
13.灵活运用淳朴自然的口语,长短句结合,文笔简练;(2分)选取“红”“白”等表色彩的词语,并巧拟比喻,写出了“遍地桃花"鞭的不同凡晌。(2分)
“放焰火”把故事推向高潮,详写凸现最生动环节,给读者以震憾:(2分)侧面描写(人们的神态、心情和举动)和正面描写(焰火燃放景象)相结合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突出陶虎臣做焰火的才能;(2分)“焰火”的华丽和后文陶虎臣悲惨遭遇结局形成映衬,凸现主题。(2分)
15.通过陶虎臣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手艺精妙、与世无争却仍难逃悲惨惨命运的小人物形象;(2分)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乡镇经济的萧条,百姓生存的艰难;(2分)流露出作者对主人公为人和才能的赞赏及不幸遭遇的同情。(2分)
16.“历史意识”是人们对过去事情的感受力,能使人的精神活动具有时间维度,能促使整个社会传承文化遗产。(每层2分)&&&&&&
17.第一处举例说明拆毁历史建筑的严重程度,从反面论证重建历史意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第二处阐述历史建筑承载的重要价值,它能加强人们的历史意识,使历史阶段保持连续并构成某个时代社会的文化密码。(共6分,第一处2分,第二处4分)
18.人类失去历史记忆,就失去创造的想象力;就失去心灵游走的空间,心气浮躁而行为愚蠢;就失去生命的丰富内蕴和活力。(每层2分)
附加题答案
20.古之乐师/皆能通天下之志/故其哀乐成于心/然后宣于声/则必有形容以表之/故乐有志/声有容。(每处1分)
21.北宋(宋) 梦溪笔谈(每空1分)
22.出于古乐器,古乐师心有哀乐
(共2分,意对即可)
(A.鲁四老爷家的对联是《祝福》中的细节;E.占领国际市场有误)
24.(1)柳絮(1分) 薛宝钗(1分)
温柔贤淑,通情达理,处事周到;世故,善于迎合别人;恪守封建道德,热衷仕途经济。(3分,每点1分)
(2)第一幕中,出现了鬼魂,是国王的灵魂再现。鬼魂告诉哈姆雷特是谁杀了国王,让哈姆雷特复仇。鬼魂是超自然力量,其出现让哈姆雷特获知真相决意复仇,推动了情节发展。
〔评分建议〕共5分。第一问3分,第二问2分。
25.记叙历史人物、神怪传说;记录梗概,不作点染;篇幅短小,不求情节的曲折完整。
〔评分建议〕共5分。答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26.传奇体是最成熟文体的观点是有鲁迅的论述引起的;鲁迅的论述是审慎的,后来的研究者放大了鲁迅的判断。
〔评分建议〕共4分。每点2分。
27.片面地以故事长度与曲折程度衡量小说文体是否成熟;套用西方理论来为古代小说分类;对笔记体小说的“故事”特点缺少深入研究。
〔评分建议〕共6分。每点2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作文:诗人北岛曾痛心地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
>>复习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作文:诗人北岛曾痛心地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
浏览此文章的网友还同时浏览了:&
文章录入:szf98&&&&责任编辑:oldq&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备课中心导航
最 新& 文 章
相 关 课 件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中文是我惟一的行李:北岛访谈
&&& 2002年11月的波士顿少雨,北岛来的那两天,却一直下雨。第一天,他带把黑色折叠伞,提个透明塑料袋,里面装了要送我的两本诗集。第二天正式采访,他提个黑色帆布包。      我们的谈话从上午11:30到下午4:30,过程如下:哈佛广场,先在一家印度餐厅,北岛喝了两杯咖啡,我抽烟、喝白开水,直到两盘磁带用完、烟抽光;再到中国饭馆吃午餐,那里的麻婆豆腐半温不热,我想给退了,至少得热热,被北岛拦住;再胡乱选一间酒吧,开始喝红酒,他点了Merlot,很好。5点,北岛和他的诗歌编辑去看电影,我觉得筋疲力尽,坐地铁回家的路上睡着了。      然后是艰苦地整理录音。好多次,我关掉录音机,躲得远远的,不想再碰那些郁闷的谈话,不想再听北岛缓慢、平静、柔和的声音,不想再听他回忆和女儿的分离、北欧的长夜寒冬,以及随之而来的沉默和沉默背后酒吧里错乱的英语和音乐。快进快进,我使劲按住录音机。可是,除了问这些伤感而不切实际的问题以外,我找不到恰如其分的话题。一个热爱诗歌的中国记者,一个中国最有名的诗人,在远离汉语的某个地方没完没了地生活着,然后遇见,并相信诗是不能谈的,那么,除了彼此厌倦,还能怎样?      录音机里,北岛温和地、强打精神地问:还有多少问题呀?说了这么久!我抱怨:谁让你说话那么慢!当我说:“我的问题完了。”他马上如释重负地接嘴:“可以谈点轻松的了,这简直是互相折磨。”      北岛应该是个有趣的人,读他的文章我常常笑出声,可这篇温吞的访谈作出来却没让他出彩。我想,主要是怪我的问题无趣,其次,他虽有魅力的嗓音,但确实不太会表达自己。也许如他所说“现在更关注自己的内心历程”,也许现实生活中的北岛就是这样的平和内敛。      ·诗歌正成为一种大脑游戏,和心灵无关      记者:前不久,你获得阿格那国际诗歌奖(International Poetry Argana Award),也是你的诗歌第一次翻译成阿拉伯语,据我所知,中国诗歌被翻译成阿拉伯语的很少,请谈一下这个奖的情况。      北岛:这个奖是由摩洛哥诗歌之家,即卡萨布兰卡国际诗歌节的组织者颁发的。诗歌节从96年开始办,每两年一次。今年是他们首次设奖,以后随诗歌节一起,每两年颁发一次。Argana是一种只在摩洛哥才有的树,乍看像橄榄树。      记者:他们为什么选中你?      北岛:我也不知道。按授奖词的说法是颁给其独创性得到国际公认的诗人。我想一个诗歌奖除了是对诗人创作的肯定外,主要是强调诗歌在当今世界中的作用。如果诗人只是得点名得点钱,没什么意义。在这个充满暴力的时代,诗歌可以传递另一种信息。帕斯说过,诗歌是除了宗教和革命以外的第三种声音。宗教和革命都充满暴力色彩,而诗歌的作用恰恰相反,它可以拆除种族文化之间的樊篱。      记者:你得了不少国际奖,怎么看待这些奖?      北岛:首先,作家不会因为得奖不高兴,这当然是种荣誉。但荣誉也可能是个圈套,自己可别往里钻。写作不因为得奖而变得重要,也不因为不得奖而变得不重要。      记者:也包括诺贝尔奖?因为你曾是中国呼声最高的候选人。      北岛:对。诺贝尔奖只不过是18个人选出来的一个奖,奖金多点,名声大些,它只代表18个人的看法,而且被种种因素所左右。诺贝尔奖的重要性也许是对非商业化文学的推崇,至少每年有一天让人们注意到文学的存在,但随后商业化对获奖者的利用,也多少消解了它的意义。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个百年情结,所以有中国人得奖挺好,让大家解了这个结。      记者:你在摩洛哥的受奖发言中提到,“诗歌正在成为中产阶级的饭后甜点,是种大脑游戏,和心灵无关。”我对这句话印象深刻。      北岛:从50年代末至今,美国大批诗人进入大学教写作,诗人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生活有了保障,渐渐变成中产阶级的一部分,想象力变得贫乏苍白。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本来需要原始冲动,是反对权威的,现在他们得紧跟随教授才行,写诗变成了个生产过程,好像诗是可以制造出来的,诗人也是可以被制造的。由于这种误导,产生了众多平庸的诗人,因为没什么好写的,大家开始讲故事。现在美国诗歌主流叫做叙事性诗歌(Narrative Poetry),那甚至也不是故事,只是些日常琐事,絮絮叨叨,跟北京街头老大妈聊天没什么区别。      记者:你不喜欢关注生活细节、来自日常生活题材的诗歌,对吗?      北岛:不一定在于写什么,而是在于怎么写。生活细节也好,宏大题材也好,很多东西都可以入诗。但诗得有激情和想象力,得有说不清的力量和让人晕眩的东西。   &&& 现在国内的一些诗人也在写类似的“叙事性诗歌”,这些诗人里包括以前的“第三代”和现在的所谓“第四代”。   &&& 中国的诗歌现状和美国的还是不太一样。一方面,中国诗歌的这种倾向,多少也和中产阶级化的社会转型有关;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影响的焦虑”,即第三代诗歌要避开“今天派”的影响,另寻出路。美国诗歌专业化后,有点像我们的作协,对创作没好处。虽然美国诗歌中有不同声音,比如“垮掉一代”、“黑山派”和“纽约诗派”,但其主流诗歌是非常保守的。      记者:评价一下第三代诗人。      北岛:第三代中有不少出色的诗人。不像我们那样,他们都受到良好的教育;还有,作为文化革命后成长的一代,他们没有我们这代人的历史负担。他们做了很多有意思的尝试,比如试图建立和中国古代文体的对话关系,比如张枣的“镜中”,柏桦的“在清朝”、“苏州记事一年”,都是值得一提的重要作品。我在美国大学用这些诗作教材。      记者:你对第三代的描述,让我想起第三代们关于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的界定和争议。      北岛:在我看来,这种争论没什么意义,是诗人之间争夺话语权的结果。你说柏桦是民间的还是知识分子的?很难界定。我不想让这个话题进入今天的谈话。依我看,大家先把诗写好了再说。   &&& 80年代的中国,很多人写诗,诗人地位很高,现在少有人读诗,承认自己是诗人会被笑话。前段时间成都的一些人,大概想复兴诗歌,把诗贴在公共汽车上,让它们满街跑。我一直在想,诗和社会之间,怎样的关系才算和谐。      帕斯说过,读诗的人数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人在读。中国的知识分子圈里,还是有人在读诗,这就很重要。中国走了两个极端。八十年代初,诗歌过热,一是正好处于话语转变期,年轻人找到了自我表达的方式;二是由于错觉,以为人人都可以当诗人。到现在倒好,没人读诗了,很多诗人放弃写作。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大弊病——急功近利。商业化败了诗歌的火,因为商业化更急功近利。诗歌本来就是边缘化的东西。和八十年代初的热闹相比,也许目前诗歌的处境更真实。      记者:怎么评价国内的诗歌现状?      北岛:我在国外待的时间太久了,没资格说三道四。总的印象是中国的诗歌处于低潮,这和中国新诗的灾难性历史以及脆弱特质有关,也和突如其来的商业化压力有关。所谓低潮高潮必须有参照系。我的参照系是二十世纪上半叶,那是世界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产生了很多大师。那时的战争、离别、痛苦,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在我看来,诗歌是一种苦难的艺术。自50年代后,诗歌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走下坡路。这并非意味着苦难不复存在,而是人们不愿再正视它,越来越繁荣的电视等声像媒体,正迎合甚至创造了这种心理。文字退居次要地位。这不仅仅是中国诗歌的问题。      那像我们这些喜欢读诗、又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不是很悲观?   &&& 你可以往后看,读上个世纪那些大师的作品。阅读没有时间性。我就从来不鼓励我的学生读美国当代诗歌,离他们的现实太近,是有害的,很容易重蹈复辙。      记者:你向学生推荐哪些诗人?      北岛:俄国的曼杰斯塔姆(Mandelstam),英国的狄兰·托马斯(Dylan Thomas),德国的特拉克尔(Georg Trakl)和鲍尔·策兰(Paul Celan),西班牙的洛尔迦(Garcia Lorca)和瓦耶霍(Cesar Vallejo)等,读这些大师的作品才知道诗的高度在哪里。我不认为诗歌总是在进步,某一时期它会产生巨大的倒退。
&·语言上的忠诚和文化上的反叛,是写作的动力之一      记者:刚开始写诗时,谁对你的影响最大?      北岛:郭路生,也就是食指。那是70年春,我和几个朋友到颐和园划船,一个朋友站在船头朗诵食指的诗,对我的震动很大。那个春天我开始写诗。之前都写旧体诗。      记者:“我的一生是辗转飘零的枯叶/我的未来是抽不出锋芒的青稞”是这首诗吧?你的“朗诵记”里提到过。      北岛:对。我被他诗中的那种迷惘与苦闷深深触动了,那正是我和我的朋友们以至一代人的心境。毫无疑问,他是自60年代以来中国新诗运动的奠基人。      记者:你怎么看自己早期的诗歌?      北岛:现在如果有人向我提起《回答》,我会觉得惭愧,我对那类的诗基本持否定态度。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官方话语的一种回声。那时候我们的写作和革命诗歌关系密切,多是高音调的,用很大的词,带有语言的暴力倾向。我们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没法不受影响,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写作中反省,设法摆脱那种话语的影响。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这是一辈子的事。      记者:你现在的诗和出国前的诗有什么不同?      北岛:我没有觉得有什么断裂,语言经验上是一致的。如果说变化,可能现在的诗更往里走,更想探讨自己内心历程,更复杂,更难懂。有时朗诵会上碰到中国听众,他们说更喜欢我早期的诗。我能感到和读者的距离在拉大。      记者:介不介意这种距离?      北岛:不介意。      记者:在心里有没有秘密读者?      北岛:有。诗一直都是写给秘密读者的,这可以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想像出的某个人。      记者:现在写诗的速度是怎样的?      北岛:我在有意放慢速度。过去这十来年,写得太多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自我重复。      记者:远离母语,远离熟悉的环境,对写作有影响吗?      北岛:我不同意关于“文化的根”的说法。从年轻时代开始,我们吸取的营养就是来自不同文化的,那时写的诗就受西方诗歌的影响。作为作家,确实有文化认同的问题,而中文写作本身就确定了你的身份——你是中国诗人。像哈金用英文写作,他就是美国作家。在语言上的忠诚和在文化上的反叛,会形成一种紧张关系,这又恰恰是写作的动力之一。      记者:中篇小说《波动》是74年写的吧?      北岛:初稿是74年,改了三稿,79年定稿,81年在《长江文艺》上发的。      记者:为什么没继续写小说?      北岛:后来写过一些短篇。停止写小说有几个原因,一是那时没怎么看过小说,胆大,敢写。到了70年代末开始,大量翻译作品出来,我一下子被震住了,觉得差距太大,干脆放弃。      记者:以后还会写小说吗?      北岛:不会。诗人和小说家是两种动物,其思路体力节奏以及猎物都不一样。也许写散文是我在诗歌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妥协。      记者:我读了你的散文集《蓝房子》和《午夜之门》,很喜欢,风格和你的诗完全不同,你传递信息的方式非常幽默。是用随笔的方式讲故事。我更愿意叫它们随笔,散文听起来有点抒情,而你的文章不抒情,像一些针尖,干净利落地划过皮肤。为什么开始写散文?      北岛:最初是偶然的。当时和老板关系不好,把在大学教书的饭碗给丢了,只好靠写专栏养家糊口。慢慢体会到其中的好处,写散文对我是一种放松,写诗久了,和语言的关系紧张,像琴弦越拧越紧。另外,诗歌所能表达的毕竟有限,比如对日常生活以及对人与事的记录是无能为力的。      ·没有幸福,只有自由和平静      记者:你的《搬家记》描述了在欧洲的4年里,换了7个国家,搬迁15次,我从中读到的是你的苦闷和无奈。当时靠什么力量扛过来的?      北岛:我们这些作家当年被批判也好被赞扬也好,反正一夜成名,备受瞩目。突然有一天醒来,发现自己什么也不是。这种巨大的反差,会特别受不了。那是我生命中的一大关。慢慢的,心变得平静了,一切从头开始——作一个普通人,学会自己生活,学会在异国他乡用自己的母语写作。那是重新修行的过程,通过写作来修行并重新认识生活,认识自己。      记者:有没有绝望的时候?      北岛:当然有。我喝酒的习惯就是那时养成的,在北欧喝很多威斯忌,有时觉得这晚过不下去了,非把自己灌醉才行。第二天醒来,松口气——总算又熬过了一夜。      记者:这种状态持续了多久?      北岛:头两三年。加上北欧气候不好,冷,天黑得早。      记者:到处游历、搬家,一直带在身边的,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      北岛:中文。这是唯一不能丢的行李。      记者:你交游很广,结识了许多诗人和作家,说说这种交游的感受。      北岛:游历其实从最初写诗就开始了。先是串门,在北京胡同串来串去,然后串到白洋淀,甚至更远的地方。从85年起变成了世界范围的游历,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诗人和作家。我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民族和文化,游历久了,变得身份不明。这些人和自己及其他的语言文化都拉开了距离,游离在中间地带,这种现象实际上在改变世界文化的景观。这次到摩洛哥开会,我顺便去看望一个住在摩洛哥的西班牙最有名的小说家胡安·高蒂萨罗(Juan Goytisolo),今年春天,我们一起去了巴勒斯坦。他觉得住在摩洛哥,和西班牙的距离正好,足够他观察国内的一切,又不必介入国内的纠纷。他经常在西班牙的报纸上谈国际政治和社会问题。我作为一个流浪者,因为不属于任何文化圈,就有一种说话的特权。比如巴以冲突,我明确站在巴方,公开谴责以色列当局。在参加国际作家议会代表团声援巴勒斯坦的访问活动中,我更切身体会到巴勒斯坦人所受的苦难。但欧洲和美国的大部分知识分子在巴以问题上保持沉默,这和犹太人在欧洲的历史有关。那是个禁区。而葡萄牙小说家萨尔马戈(Saramago)挑战了这一禁区,他就受到很大的压力。
&记者:相对而言,你觉得哪里最适合诗人生存和创作?      北岛:哪儿都不适合诗人生存。如果不谈诗人,作为移民,在美国生活要容易些,欧洲比美国排外得多。美国虽有很多问题,但好处也多。比如,像我这样的英文水平,居然能混到美国大学教英文写作,这在欧洲是想都不敢想的。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曾说,生活在美国的好处是,他不必向给他钱的人道谢,诗人和学者都是乞丐,但他们把乞讨的苦差推给了校长。但问题是,诗歌和学者因为不用亲自乞讨,也就失去了乞丐的敬业精神,用不着流浪,有吃有喝的,转而成了施主,传教授业,居高自傲。这种阶级成份的转换,必有后患。      记者:好像你对当教授不太感兴趣,那你喜欢什么职业?      北岛:没有我喜欢的职业,但这话得看当时的历史条件。我当建筑工人时,最羡慕的活是烧锅炉看水泵的,因为有时间读书写东西,但一直没轮上我;后来当编辑,梦想找份不坐班的差事,也未能如愿。现在当老师,嘴又笨,不适合,但总比刷碗强。      记者:现在你在威斯康辛州的Beloit College当驻校诗人,都干些什么?      北岛:我每年在Beloit待两个月,教诗歌创作和中国当代诗歌。创作课分两部分,一是分析大师的作品,二是讨论学生自己的诗。当场讨论学生的作品,对我是很大的挑战,往往会因为一个词不懂而卡在那儿。后来我要求他们提前把诗交给我,我先查字典把诗看懂了再说。混久了就好了,一个词不懂也没关系,大概知道他们在写什么。      记者:这个工作可以让你摆脱生活压力吗?      北岛:像我这样的第一代移民,面临很多压力:父亲病重,孩子要上大学,加上美国经济不好,教职不稳定。我曾做过很多工作,比如在纽约和一个舞蹈团合作,在加州为法庭的中文口译出考题,给BMW汽车写颂词,等等。我没什么可抱怨的,现在这工作收入还行,虽没有医疗保险和养老金,好处是自由,一年中大多数时间属于自己。      记者:这样你有大把时间参加各大学的诗歌朗诵会,我对这样的朗诵会很好奇。      北岛:一般有创作课的大学,都有朗诵系列(Reading Series ),配套成龙,组成了专业诗歌生产线。大学的诗人教授们互相请来请去。我也是受益者,常被请去朗诵。但由于非正式教职,又是外国人,我享有误入中心的局外人的特权。这种特权是:你在其中,但不必遵守他们的游戏规则;同时又不在其中,距离使你保持足够的清醒和批判意识。      记者:你是用英文还是中文朗诵?      北岛:用中文朗诵,然后请美国诗人或教授朗诵英文翻译,一首对一首,有时加字幕。我从不用英文朗诵,一是英文没那么好,二是我喜欢中文的音调,喜欢那种它孤悬于另一种语境中的感觉。说白了,我念错了,没人能听得懂。      记者:听众的反应怎样?      北岛:各地不一样。在欧洲,一般来说,不会有听不懂的问题,尤其像北欧国家,有理解晦涩诗歌的能力,他们自己就有很多这类的诗歌。而美国注重的是叙事传统,听诗费点劲儿。有时候我得搭配些容易懂的诗,朗诵前再说几句话作引导。其实朗诵就是一种表演,你总不想跟听众过不去吧。      记者:你早期写了些情诗,后期不再写爱情了,你的感情经历和诗歌真的分开了吗?      北岛:写情诗大概只能在青年时代。那时,生活经验和写作很密切,到了一定岁数两者逐渐分开,写作变得曲折隐秘了,没有年轻时那么直接。      记者:以后会再写爱情诗吗?      北岛:不知道,生活和写作都是不可预测的。      记者:现在谁在你的生活中最重要?      北岛:女儿。我对女儿有负罪感,我生活的动荡以及婚姻上的问题,对她影响很大。我离开她时她只有4岁,10岁来美和我团聚,15岁又回到北京,17岁再搬回美国,像个小流浪儿,在该得到父爱时没有父爱。记得刚和女儿分开的那段日子,我的感情变得非常脆弱,甚至不能在街上听见孩子哭,一听见就跑,实在受不了。      记者:她读你的诗吗?      北岛:很小的时候会背一两首,长大后就不读了。      记者:我喜欢你写给女儿五岁生日的那首诗,你女儿认同你的诗人身份吗?      北岛:她没这个意识,有时还嘲笑我,直到在北京读国际学校时,她的中文老师和英文老师都要教我的诗,她似乎才另眼相待。让我吃惊的是,她最近开始写诗了。那是青春期骚动、跨国迁徙和文化震荡所致,倒是很自然的,应该和我没什么关系。      记者:你的日常生活是怎么安排的?      北岛:上午写作,中午午睡,下午去健身房读书学英文,给女儿做饭,晚上租个录象带看,算是休息。      记者:现在读中文多还是英文多?      北岛:当然还是读中文多。但出于生存需要,强迫自己读《纽约时报》,其英文简洁明快。另外读点英文小说什么的,出于工作需要,有时也读读英文诗。总之,平时犯懒,一到关键就得临阵磨枪。      记者:什么时候最想写诗?      北岛:很久没写的时候,有种恐慌,就像学业荒废的感觉之于读书人一样。      记者:喜欢和身边的人谈诗吗?      北岛:不喜欢,诗是不能谈的东西。      记者:你一生中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北岛:失去亲人。我妹妹在76年因游泳救人淹死了,那孩子得救了。我和妹妹感情非常深,她那时才23岁,我27岁。我痛不欲生。我甚至觉得,后来写诗办刊物都和这事有关。两年后我和朋友创办了《今天》。      记者:现在想起北京,还是像你书里提到的是“大白菜的味道”吗?      北岛:嗅觉比其它感官的记忆更持久。刚开始连做梦的背景都是北京。时间一长,背景慢慢消失,剩下的只有气味。在外边待久了,回去的路不复存在,也就是说,我再也找不到那个我出生长大的地方。13年后我第一次回北京,连家都找不着了。冬储大白菜不见了,但它的味道留在记忆里,那是我的北京的一部分。      记者:如果让你现在给“幸福生活”下个定义,会是什么?      北岛:记得年轻时读普希金的诗:没有幸福,只有自由与平静。我一直没弄懂。直到漂泊海外,加上岁月风霜,才体会到其真正含义。没有幸福,只有自由与平静。
欢迎转载分享但请注明出处及链接,商业媒体使用请获得相关授权。
|&&发布&&|&&
延伸阅读:
最新评论 已有条评论
在中华文明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无数堪称绝世的艺术珍品诞生在了中国这片土地。然而,天灾人祸,让它们或流离失所,或香消玉殒,保存在中国的只是其中的...
文/编译/史亭玉 19世纪,锁于密室的庞贝春宫只有生理心理成熟和道德情操良好的研究人员才可观看。今天,它们就在大英博物馆的展厅,你怎么看? 公元79...
在中国艺术史上,从来没有哪幅画像《溪岸图》那样传奇,获得如此多的关注,让无数东西方画家、收藏家、研究者为之痴迷。1944年春,张大千于借观《溪岸...
中新网北京1月8日电(宋宇晟)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朦胧诗人顾城故去二十周年的日子。在2013年年底,中国国内首部有关顾城的纪录片《流亡的故城》上线...
新年旧年更迭之季,一场渗透着回忆色调的展览《一九七八 中央美术学院恢复高考后第一届油画系同学毕业三十年展》,正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静候观众。 ...
记者 莫菲 北京报道 在当代艺术自2012年市场行情急转直下后,到了今年10月5日,可谓是一个分水岭。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以1.8亿港元的成交为市场扔下...
南方日报讯 (记者/胡良光 通讯员/周荣嘉)民主革命先驱何香凝先生的故乡就位于荔湾区中南街海南棉村。为纪念先生诞辰135周年,昨日《何香凝故事》首发...
斜戴一顶深蓝色贝雷帽,叼一支咖啡色烟斗,是一代鬼才黄永玉永远的标志,不过在昨日上午举行的我的文学行当黄永玉作品展长沙媒体见面会上,黄永玉没戴...
【核心提示】从文革到现代建设,人们有意无意地砸掉、拆掉、毁掉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古时建筑和文物,有学者就此愤慨地评论找不到任何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
核心提示 顾城 日生于北京,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但在他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
刘冰介绍,从古至今,常见的古籍作伪手法就有十多种,如增删刻书牌记、撤去序跋等。 古书中的牌记是考证该书出版人、出版地和出版年代的重要依据,简...
一、常德的浪漫 叙述黄永玉的文学行当,如果要勾勒他与不同文学家的交往,首先要写的当然是沈从文。不仅仅因为沈从文是他的表叔,还在于沈从文为他起...
韩美林,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在绘画、书法、雕塑、陶瓷、设计,乃至写作等诸多艺术领域都有很高造诣,称得上是一位不择手段的艺术家。因...
今年4月,一些媒体刊登了一条消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一幅画《爱痕湖》,在北京嘉德拍卖公司拍出1.008亿元人民币的天价,这在中国绘画史上是空前的。当...
李爽近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李爽这个名字,如今不大为人熟知,她定居法国三十年了。作为原星星画会成员、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现代艺术急先锋之一,198...
近代文坛才女张爱玲崛起于四十年代,在民国纪元最暧昧混乱的一段时期出现。七十年代起开始风糜全华文世界,自此,难以抗拒的张爱玲热即一直隔不了几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岛 诗人之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