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白居易的诗有哪些中有黄鹂有燕子的是那首

查找关于 李白 白居易 苏东坡等对庐山的赞美(诗词文章等都可以)_百度知道
查找关于 李白 白居易 苏东坡等对庐山的赞美(诗词文章等都可以)
定看清题目啊
提问者采纳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照香炉升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三千尺 疑银河落九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甲庐山元十秋太原白乐见若远行客故乡恋恋能面峰腋寺作草堂 明春草堂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称力洞北户阴风防徂暑;敞南甍纳阳虞祁寒木斤*已加丹;墙圬已加白戚*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伫*帏率称焉堂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既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暇俄物诱气随外适内宿体宁再宿恬三宿颓嗒知其苏轼 青山若素偃蹇相亲 要识庐山面故 自昔怀清赏神游杳霭间 今梦真庐山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怪深山识故侯 登庐山怀李十使君渤 苏轼 读书庐山作郡庐山 平湖浸山脚云峰虚榭 红蕖纷欲落白鸟 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庐山 苏轼 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 群侪相应勇往事骖骠 怜荟蔚紫翠岚 雁没失东岭龙腾西龛 供坐笑百态变立谈 暴雨破坱圠清飚扫浑涵 廓归何处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数松雪双溪落潭 虽云默祷应已移文惭 题西林寺壁 苏轼 横看岭侧峰远近高低各同 识庐山真面目缘身山 圆通诗 苏轼 石耳峰路接梵音堂月临泉 初饮庐山水徒参雪窦禅 袖宝书犹未梦飞盖已先传 何更识嵇散野鹤昂藏未见仙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黄河,你是民族的摇篮,五千年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故事在你周围扮演……”。
《黄河颂》的歌词,道出了黄河的悠久历史,唱出了黄河的不朽功绩。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闻名的巨川。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李白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白居易的燕诗中有几个修辞手法?_百度知道
白居易的燕诗中有几个修辞手法?
白居易 梁双燕, 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 巢四. 四夜, 索食声孜孜. 青虫易捕, 黄口饱期. 觜爪虽欲敝, 力知疲. 须臾十往, 犹恐巢饥. 辛勤三十, 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 刷毛衣. 旦羽翼, 引庭树枝. 举翅顾, 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鸣, 声尽呼归. 却入空巢裏, 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 尔返自思. 思尔雏, 高飞背母. 父母念, 今尔应知 别哪现少找5种越越.
请说具体哪句现?
提问者采纳
1梁双燕, 翩翩雄与雌. 2衔泥两椽间, 巢四. (明显拟)3四夜, 索食声孜孜. (拟)4青虫易捕, 黄口饱期. (黄口借代燕另外拟黄口般用于)5觜爪虽欲敝, 力知疲. (觜爪借代)6须臾十往, 犹恐巢饥. (巢借代燕)7辛勤三十, 母瘦雏渐肥. (母比肥反衬)8喃喃教言语, 刷毛衣. (言语拟句式偶)9旦羽翼, 引庭树枝. 10举翅顾, 随风四散飞. 11雌雄空鸣, 声尽呼归. (呼拟)12却入空巢裏, 啁啾终夜悲. (悲拟啁啾拟声)13燕燕尔勿悲, 尔返自思. (呼告拟)14思尔雏, 高飞背母. (拟)(13与14句思顶真)15父母念, 今尔应知. (拟)
提问者评价
答案太多了.先谢谢各位啦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燕诗的相关知识
其他22条回答
1.拟2.排比3.反复4.偶5.比喻6.夸张7.借喻8.暗喻9.明喻10.倒喻
黄口为借代;雌雄为复合偏义;喃喃教言语, 一一刷毛衣,此句拟人,须臾十来往,此句夸张,母瘦雏渐肥,对比。能力有限,只能找到这些,其他有些不敢确定,不敢误人子弟,待考证后再发
梁上有雌雄而只燕子,很轻快地飞来飞去.它们把泥土衔到两条椽的中间,筑起巢来,跟著孵了四只小燕子.四只小燕子一天一天地长大,不停地发出吱吱的讨食物的声音.要捉青虫可不容易啊,但是那些嫩黄的小口总是张开著,像从没有饱的日子.雌雄燕子的嘴和爪都快要破损了,但从没想过饥饿.这样辛苦劳碌地过了三十天,母燕子瘦了,小燕子一天天胖起来.跟著,母燕子便喃喃地教小燕子说话,又为它们逐一洗刷羽毛,终於到了一天,小燕子羽毛丰富了,翅膀长得强壮了,母燕子带它们到高树上学习飞行,那些小燕子们拍翅膀,随著风四处飞去,不再回来了,任凭雌雄只燕在空中大声呼叫,叫至声也发不出来,也叫不回它们,这只燕子只有退回空洞洞的巢裏,整个冕上不停地哭著,燕子啊!燕子啊!请你不要悲伤,你应反过来想一想,当你自己还是小燕子,高高地飞,离...
第一,拟人。
把鸟雏的父母比作人类的父母一样,有思想,关爱下一代。
觜爪虽欲敝, 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 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 母瘦雏渐肥.
还有就是把成年的雏鸟比作成年人,来汇报自己的父母:
思尔为雏日, 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 今日尔应知
这是几处很明显的,说实话,这整篇诗,其实都是以出了刚开始几句介绍背景,”人物“之外,其他都是以拟人的方法把鸟雏的父母一份份无私的爱展现的淋漓尽致。
第二,对比。
母瘦雏渐肥,鸟雏的母亲日益消瘦,然而小鸟日益强壮,体现了一丝丝温暖的母爱。
第三,对偶。
须臾十来往, 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 母瘦雏渐肥.
其实体现的最深刻应该诗前面的“须臾十来往”与“辛勤三十日”,
本文全篇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燕燕比作人。“喃喃教言语, 一一刷毛衣.”一句的“喃喃”是拟人的手法,同时全句又是对仗的修辞手法; “须臾十来往, 犹恐巢中饥.”一句中的“须臾”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我认为1.拟人 2.排比 3.反复 4.对偶 5.比喻 6.夸张 7.借喻 8.暗喻 9.明喻 10.倒喻
1.拟人 2.排比 3.反复 4.对偶 5.比喻 6.夸张 7.借喻 8.暗喻 9.明喻 10.倒喻11.
拟人,对偶,比喻,借喻
1.拟人 2.排比 3.反复 4.对偶 5.比喻 6.夸张 7.借喻 8.暗喻 9.明喻 10.倒喻
梁上有双燕, 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 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 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 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 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 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 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 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 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 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 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裏, 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 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 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 今日尔应知
分别在哪里出现?最少找5种。。。当然越多越好.
问题补充:请说下具体哪句出现的好么?
4.对偶 ...
梁上有双燕, 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 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 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 黄口无饱期. ——借代,借黄口代指乳燕。觜爪虽欲敝, 心力不知疲. ——借代,觜爪代全身。须臾十来往, 犹恐巢中饥. ——借代,巢中代巢中燕。辛勤三十日, 母瘦雏渐肥. ——对比,母与雏,瘦与肥。喃喃教言语, 一一刷毛衣.——对偶。一旦羽翼成, 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 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 声尽呼不归. ——拟人,以人呼拟燕叫声。却入空巢裏, 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 尔当返自思. ——呼告。思尔为雏日, 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 今日尔应知
梁上有双燕, 翩翩雄与雌.
很不错衔泥两椽间, 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 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 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 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 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 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 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 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 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 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裏, 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 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 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 今日尔应知
1.拟人 2.排比 3.反复 4.对偶 5.比喻 6.夸张 7.借喻 8.暗喻 9.明喻 10.倒喻
梁上有双燕, 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 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 索食声孜孜. (顶真)青虫不易捕, 黄口无饱期. (对偶)觜爪虽欲敝, 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 犹恐巢中饥. (夸张)辛勤三十日, 母瘦雏渐肥. (对比)喃喃教言语, 一一刷毛衣.(拟人) 一旦羽翼成, 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 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 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裏, 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 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 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 今日尔应知 (借代)
:_≡∈·岛ˉ - 高级魔法师 六级摹绘还是修辞啊?不懂不要装了,别误人子弟了大家说得很全的.差不多就这些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诗魔”白居易为何用诗逼死痴情才女?(图) _凯风网
当前位置:&&&&&&&&&正文
“诗魔”白居易为何用诗逼死痴情才女?(图)
日 10:40&&&&作者:刘继兴&&&&来源:历史春秋网&&&&
  白居易是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其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并写下了大量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他是日本人最喜欢的唐代诗人之一。
  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发。白居易去世后,连唐宣宗都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然而,这样一位声名远播、流芳千古的“诗魔”却曾用他最擅长的诗歌逼死了一位颇具才情的痴情女子——关盼盼。后来,白居易为自己逼死关盼盼的事情悔恨半身,若干年后他归隐洛阳香山,心知时日不多,还遣散了侍姬樊素与小蛮,怕她们重蹈关盼盼的覆辙。
  那么,这位被“诗魔”白居易以诗逼死的痴情女子关盼盼究竟是何许人也?
  关盼盼生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出身于书香门第,七岁识字,十岁能作文,加之能歌善舞又生得可爱,所以从小就声名远播,引得不少富家子弟倾慕于她。然而好景不长,在关盼盼正值碧玉年华的时候却逢家道中落,从而不得已沦为江南一代名妓。
  在唐朝,几乎无几人可以完整地跳完以复杂、绚丽闻名的“霓裳羽衣舞”,可是关盼盼却以擅长此舞而闻名。不仅如此,著名的大才子白居易那首《长恨歌》,关盼盼也可以完整、声情并茂地唱下来。柔美的歌喉再加上轻盈袅娜的舞姿,在当时被人传为“美艳惊鸿,歌舞双绝”并招来不少江南的官员前来拜访她。而其中一位,则是她未来的丈夫张愔。
  张愔是一名武将,可是却生性儒雅,颇通文墨,对关盼盼的诗文十分欣赏,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出守关盼盼所在之地徐州。张愔本来妻妾成群,却对关盼盼情有独钟,又因为怕关盼盼嫌弃自己年纪太大,迟迟不敢表白。后来几经周折,才让二人把婚事定了下来。张愔为了表示自己十分看重关盼盼,就按照当地规矩向关盼盼家中下了一大笔聘礼,而且是以十分隆重的形式把关盼盼娶回了家中。
  白居易是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其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并写下了大量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他是日本人最喜欢的唐代诗人之一。
  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发。白居易去世后,连唐宣宗都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然而,这样一位声名远播、流芳千古的“诗魔”却曾用他最擅长的诗歌逼死了一位颇具才情的痴情女子——关盼盼。后来,白居易为自己逼死关盼盼的事情悔恨半身,若干年后他归隐洛阳香山,心知时日不多,还遣散了侍姬樊素与小蛮,怕她们重蹈关盼盼的覆辙。
  那么,这位被“诗魔”白居易以诗逼死的痴情女子关盼盼究竟是何许人也?
  关盼盼生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出身于书香门第,七岁识字,十岁能作文,加之能歌善舞又生得可爱,所以从小就声名远播,引得不少富家子弟倾慕于她。然而好景不长,在关盼盼正值碧玉年华的时候却逢家道中落,从而不得已沦为江南一代名妓。
  在唐朝,几乎无几人可以完整地跳完以复杂、绚丽闻名的“霓裳羽衣舞”,可是关盼盼却以擅长此舞而闻名。不仅如此,著名的大才子白居易那首《长恨歌》,关盼盼也可以完整、声情并茂地唱下来。柔美的歌喉再加上轻盈袅娜的舞姿,在当时被人传为“美艳惊鸿,歌舞双绝”并招来不少江南的官员前来拜访她。而其中一位,则是她未来的丈夫张愔。
  张愔是一名武将,可是却生性儒雅,颇通文墨,对关盼盼的诗文十分欣赏,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出守关盼盼所在之地徐州。张愔本来妻妾成群,却对关盼盼情有独钟,又因为怕关盼盼嫌弃自己年纪太大,迟迟不敢表白。后来几经周折,才让二人把婚事定了下来。张愔为了表示自己十分看重关盼盼,就按照当地规矩向关盼盼家中下了一大笔聘礼,而且是以十分隆重的形式把关盼盼娶回了家中。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燕子楼新咏》其二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理剑履歌尘绝,红袖香消一十年。
  《燕子楼新咏》其三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琴玉箫无愁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关盼盼的诗中展现了她只身在燕子楼中,昨日美景不再的凄清孤苦以及相思无望、万念俱灰的心境。而白居易读后也依韵和诗三首: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寒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钿带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起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一十年。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坟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意思是说“既然你如此爱你的丈夫,如今他已不在,你何不以身殉情?”后来,白居易又十分露骨地补了一首这样的诗句:
  黄金不惜买峨眉,拣得如花三思枝;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死不相随。
  张仲素回到徐州,把白居易为关盼盼所写的四首诗带给关盼盼看后,关盼盼泪流满面地说道:“自从张公离世,妾并非没想到一死随之,又恐若干年之后,人们议论我夫重色,竟让爱妾殉身,岂不玷污了我夫的清名,因而为妾含恨偷生至今!”说罢,她不可遏制地放声大哭,哭自己的苦命,也哭世道的不平。张仲素见状,心中也感酸楚,在一旁陪着她暗暗落泪。哭了不知多长时间,渐渐地,关盼盼似乎已从愤激的心情中理出了头绪,于是强忍着悲痛,在泪眼模糊中,依白居易诗韵奉和七言绝句一首:
  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相随。
  关盼盼的诗中有自白,有幽怨,更有愤怒。诗中所言的“形同春后牡丹枝”,是承袭当年欢宴时白居易夸赞她“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之句而来,那时花开正艳,如今却如同春残花将谢;“舍人不会人深意”是痛惜白居易不能了解她真正的心态,在她花开时捧赞她,当她即将凋落时,竟还雪上加霜。事到如今,她本早已了无生趣,既然有人逼她一死全节,她也别无选择了。
  张仲素离开燕子楼以后,关盼盼就开始绝食,随身的老仆含泪苦苦相劝,徐州一带知情的文人也纷纷以诗劝解,终不能挽回关盼盼已定的决心。十天之后,这位如花似玉、能歌善舞的一代丽人,终于香消玉殒于燕子楼上。弥留之际,她勉强支撑着虚弱的身体,提笔写下:
  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
  这句话是针对白居易而言的。凄苦独居了十年的关盼盼,对于生死其实已经看得很淡,以死全节对她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伤心之事;但她恨只恨自己的一片痴心,却不被白居易理解,以为自己不愿为张愔付出生命,反而拿一个局外人的身份逼自己走向绝路。在关盼盼眼中,鼎鼎大名的白居易这时已成了一个幼稚的儿童,哪里能识得她冰清玉洁的贞情呢!
  关盼盼的死讯传到白居易耳中,他先是震惊,明白了关盼盼确实是一位痴情重义的贞烈女子;同时,白居易对关盼盼死前留下的那句愤恨的诗句觉得非常遗憾。他对关盼盼原本是一片同情之心,劝她以死殉情并不是他有心要伤害关盼盼,只因为按当时人们的道德标准来看,能以死殉夫,实是女人的一种崇高无上的美德。白居易认为,既然关盼盼能为张愔独守空房,为什么不再往前一步,从而留下贞节烈妇的好名声,成为千古美谈?
  在诗人的心目中,坚信节操和美名比生命更重要,他以为劝关盼盼殉情,并不是逼她走上绝路,而是为她指明一条阳光大道。然而,关盼盼到临死之前都不能明白他为了成全其美德的意欲所指,反而以为白居易是奚落自己不肯以身殉情,爱得不如看起来那么多以致最终带着悲愤和遗憾离开了人世;继而,他想到了关盼盼的死与自己写的诗有着直接的关系,心情由敬佩转成了深深的内疚。
  他托多方相助,使关盼盼的遗体安葬到张愔的墓侧,算是他对关盼盼的一点补偿,也借以解脱一些自己的愧疚之情。但这一点关照,对于含悲而死的关盼盼来说,又有何意义呢?仍是徒增虚名罢了。
  白居易66岁以后,官职是太子少傅,分管东都洛阳之事。这时的他,年已垂暮,雄心大减,不再积极参与政事,而隐居在洛阳香山。
  自知来日不多,因而忍痛割爱,把心爱的骏马送给他人,并让能歌善舞的侍姬樊素与小蛮离开自己,各奔前程,以免自己百年之后,两位妙龄佳人重演关盼盼的悲剧。从他的这一行动可以看出,白居易已经为逼死关盼盼而深深内疚了。
  后来,燕子楼因为关盼盼的故事而成为徐州的胜迹,历代均加以修葺。宋朝才子苏轼登游燕子楼夜梦关盼盼,曾词云: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觉梦,但有旧愁新怨,异时对南楼夜景,为余浩叹。”如今,楼上仍悬挂着关盼盼的画像,神情秀雅,容貌艳丽绝伦,过往的游客,不但仰慕其风貌,更为她的贞情而感叹。
  原文载于《读史》作者:刘继兴主编,出版社:崇文书局
【责任编辑:邂逅】有关白居易的《燕诗》是要全文的意思._百度作业帮
有关白居易的《燕诗》是要全文的意思.
有关白居易的《燕诗》是要全文的意思.
梁上有雌雄而只燕子,很轻快地飞来飞去.它们把泥土衔到两条椽的中间,筑起巢来,跟著孵了四只小燕子.四只小燕子一天一天地长大,不停地发出吱吱的讨食物的声音.要捉青虫可不容易啊,但是那些嫩黄的小口总是张开著,像从没有饱的日子.雌雄燕子的嘴和爪都快要破损了,但从没想过饥饿.这样辛苦劳碌地过了三十天,母燕子瘦了,小燕子一天天胖起来.跟著,母燕子便喃喃地教小燕子说话,又为它们逐一洗刷羽毛,终於到了一天,小燕子羽毛丰富了,翅膀长得强壮了,母燕子带它们到高树上学习飞行,那些小燕子们拍翅膀,随著风四处飞去,不再回来了,任凭雌雄只燕在空中大声呼叫,叫至声也发不出来,也叫不回它们,这只燕子只有退回空洞洞的巢裏,整个冕上不停地哭著,燕子啊!燕子啊!请你不要悲伤,你应反过来想一想,当你自己还是小燕子,高高地飞,离开母亲的时候,当时父母思念你们的心情,现在你应该很明白了. 古从军行.白天要登上山头了望有没有报警的烽火,傍晚要牵马匹到交河旁饮水.晚上,在一片灰暗的风沙中.只有营中刁斗的声音,或间歇传来充满幽怨的琵琶声,军营孤零零的紥沙漠中,万里之内,没有任何城镇,伴著军士的,有笼罩著整个大漠,下个整个大漠,下个不停的大雨大雪,夜夜飞过的雁儿,发出阵阵的哀鸣,胡人听了也只泪流下,听说玉门关已经封锁,不许军士回到关内,军士只有将这条性命,陪著轻车将军,继续在这裏征战,可怜每一年在这裏死去的人,尸骨也只能埋这个杳无人烟的地方,而发动战争的皇帝,所为的只有区区的葡萄啊.白居易琵琶行诗中3次对月光的描写有何不同作用比较诗中的月光作用_百度作业帮
白居易琵琶行诗中3次对月光的描写有何不同作用比较诗中的月光作用
白居易琵琶行诗中3次对月光的描写有何不同作用比较诗中的月光作用
整首诗中作者的心情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作者就借助月光来表达起当时的心情。我现在手里暂时没有那首诗,所以具体表达了什么心情,你可以根据原诗再进行分析,不好意思啊!
从事得如此,人人以为难。 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 或望居谏司,有事戡必言。 或望居宪府,有邪戡必弹。 惜哉两不谐,没齿为闲官。 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 形骸随众人,敛葬北邙山。 平生刚肠内,直气归其间。 贤者为生民,生死悬在天。 谓天不爱人,胡为生其贤? 谓天果爱民,胡为夺其年? 茫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居易写的诗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