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家谱字辈姓有丕字辈份的人吗?

全部微信分类
当前位置:
百家姓|王姓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姓氏,来源、分布地区及家族名人
本网站文章均来自网络
搜索结果,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立场,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与公众号原作者联系,亦切勿轻易相信文章内容。如有侵犯权益,或者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络我们做技术屏蔽! 邮箱:
王姓是中国北方第一大姓氏,是中国人数最多的姓氏,全球三大姓氏之一。
2014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权威资料显示,王姓总人口高达9468万,高居全国第一,多于李姓总人口9276万,[1] 就全球范围而言则少于李姓1亿以上的人口规模,后者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姓氏。就全国来看,王姓人口密度高于李姓,但在南方分布范围不及李姓广泛。王姓是源流最复杂,涵盖少数民族最多的姓氏之一。
王姓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四省,其次分布于辽宁、安徽、江苏、黑龙江、浙江、陕西和湖北七省。王姓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如王昭君、王羲之、王安石、王守仁等。
王姓的来源
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人口将近一亿,自汉代以来,王姓有至少21个著名望族,其中如琅玡王氏、太原王氏、三槐王氏、开闽王氏等,王姓是中华民族众多姓氏中文化最为渊深的姓氏,群星璀灿,光耀华夏,数千年来人才辈出,可称王者之族。
王姓的来源很复杂(1)出自妫姓,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3)出自子姓,为商朝王子比干之后;(4)历史上的外族姓氏,如王氏高丽(今朝鲜)的开国君主王建,西魏王频氏之祖王雄,钳耳氏之祖王季等。(5)王者之子孙多号王氏,常以为姓。(6)赐姓,如汉代燕王丹的玄孙嘉,王莽时被赐姓王;(7)冒姓,如隋代王世充本姓支氏,五代
王保义、原名刘去非,皆冒姓王氏,(8)历史原因,为避仇、逃命而改姓王氏等等。
将近一亿人口的王氏除了著名的琅玡氏,山西太原王氏,名相辈出的三槐王氏,还有山东昌乐的北海王氏、山东郡城的东海王氏、山东巨野的高平王氏,陕西的京兆王氏、甘肃天水的天水王氏、山东东平的东平王氏,山东滕州的山阳王氏,河南新蔡的新蔡王氏、河北省定县的中山王氏、河北省行唐县章武王氏,山东掖县的东莱王氏,四川的广汉王氏,陕西的金城王氏、山西的河东王氏、湖南的长沙王氏以及江苏的六合王氏,河南的南郡王氏等等亦是名望家族。有的书籍记录,王氏著名望族全国多达三十八望,比二十一望多出十七望来,可见王氏在全国分布之广,家族之兴盛,名人将相的功绩,教育、著述、书画、艺术等,对社会影响者是不可低估的。
王姓从史传上可知,中华王姓大多是“王者之后”,即为帝王的后代。东周时期,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庶人,由贵族的忠心为国,而造贬为平民百姓,一口冤恨之气在胸,不久即郁郁而终。其子宗敬一家便以“王“为氏了。到了秦汉时期,太子晋的后裔在社会进展的新形式下形成姓与氏合一的文化背景,由“王”氏转化为“王”姓。除太原王姓之外,周文王、周考王的后裔,在改朝换代后或出逃流亡,或夺爵失国,为了让后世子孙牢记他们的高贵的出身,于是也以王为姓。此外,帝王赐姓,少数民族在汉化过程中改王姓,也是王姓由来的途径。在山东的十几支王姓中,有几支是在元朝由蒙古人改姓王而流传至今。
太原王氏系姓始祖太子晋,乃周灵王太子,名晋,字子乔,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9年,本姓姬。
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时晋平公使师旷见太子晋,师旷问以君子之德,太子晋侃侃而答曰:“如舜的为人,仁德配于天道,虽固守其岗位,却处处为天下人着想,使远方的人,都。能得到他的帮助而受他的仁政。仁而合于天道。此谓之天。如禹的为人,圣劳治水而不自居功,一切以天下为本,取予之间,必合于正道,是谓之圣。再如文王,其大道是仁,其小道是惠,三分天下已有其二,依然是无比谦恭,服事于殷商。既拥有拥戴的群众,而反失其身,为暴纣囚禁,不动干戈,此谓之仁。又如武王,义杀暴纣一人而以利天下,百姓各得其所,是谓之义”。师旷称善不已。
灵王二十二年(前551年),谷、洛二水泛滥,将毁及王宫,灵王决定以壅堵洪。太子晋进谏曰:“不可。曾听自古为民之长者,不堕高山,不填湖泽,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约之道。”并提出聚土、疏川、障泽、陂塘等方法,来疏导洪水。同时以“壅堵治水”而害天下的鲧和周室历史指出灵王所为“无过乱人之门”,“皆亡王之为也”。
太子晋的直谏,触怒了灵王,被废为庶人,由是郁郁不乐,未及三年而薨。师旷朝见太子晋时,见太子色赤,不寿。太子晋说:“我再三年之后,将上天到玉帝之所。”果然不到三年,讣报的使者就到了晋国。
因太子晋能预卜生死,后人便说他成了神仙。《列仙传》记载,太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生引上嵩山,三十年后见到恒良,太子晋说:“可告我家,七月七日会我于缑氏山麓”。其时,果然身乘白鹤立于山巅,可望而不可达,数日方去。
太子晋卒后不久,灵王驾崩,太子晋的弟弟贵嗣位,是为景王。太子晋的儿子宗敬后来仕为司徒,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乱,便请老致仕,避居太原。时人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成为太原王氏始祖,而尊太子晋为系姓始祖。
唐武则天登封改元,封禅嵩岳时封太子晋为仙太子,别为立庙。圣历二年(699年)再幸,立制御书《升仙太子碑》。现河南偃师县缑氏山升仙太子庙,亦称仙君观。
两千多年来,太子晋成了正义的象征。屈原在《远游》诗中表达了他对太子晋的景慕“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李白亦写道,“吾爱王子乔,得道伊洛滨。”新加坡当代学者王秀南先生礼赞道: 年少册立,辅政英明,诸侯慑服,万方狄听,为因谷洛, 水利民生,极谏堵塞,有违君命,竟遭父王,贬作庶民, 裔迁太原,王家频称,因以王姓,代出群英,簪缨相继, 为国干城,本支百世,独负盛名,钦水思源,我祖德馨。
太子晋公年十七而卒。周灵王驾崩,其弟贵继位,是为景王。晋公长子宗敬仕周为司徒。其时诸侯争霸,王室日衰,宗敬知国事已不可为,遂上表致仕,避乱于晋阳(一说居河东城都乡唐版里)。世人以之为王者之后,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是为太原王氏之始祖,后人并尊晋公为王氏“系姓始祖”。
宗敬死后,葬于晋阳城北五里,其墓地称“司徒冢”。宗敬的后裔,瓜瓞绵绵,人才辈出,成为太原之著姓。其后子孙蕃衍,遍布各地。太原遂为王氏二十一地望之首,且为王氏之总号。
十八世孙翦公及其子贲、孙离,祖孙三代,俱为秦之名将,翦公为大将军,贲公封典武侯,离公称武陵侯。秦兼并六国、一统天下之时,翦公北征燕国,东平楚地,南下百越,攻无不克,战功显赫。始皇论功行赏,翦公与大将蒙恬共执牛耳,王姓与蒙姓同居天下之先。始皇驾崩,二世胡亥继位,矫诏赐公子扶苏死,又夺蒙恬兵权,遂令离公为大将军。二世胡作非为,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项羽起兵响应。离公率军与项羽战于巨鹿,离公兵败自殉。其长子元为避战乱,迁往山东琅琊,是为“王氏琅琊祖”。
离公次子威仍居晋阳,两汉时,曾为扬州刺史,其子孙亦散居各地。九世孙霸公又重返故里,徒居太原。霸公生于东汉,屡聘不仕,隐居读书。霸公二子,长曰殷,东汉中山太守,食邑祁县,其后裔称祁县分支。次子咸,随父居晋阳,其后裔晋阳分支。殷四世孙述,生三子:隗、懋、允。允公,东汉献帝时居官司徒,董卓篡权乱政,允公与吕布诛杀之。懋公,东汉侍中,幽州刺史。其六世孙光,北魏并州刺史。光子冏,北魏度支尚书、护乌丸校尉,其裔孙称乌丸王氏。
霸之后裔琼,字世珍,北魏镇东将军,有四子;遵业、广业、延业、季和,号“四房王氏”。字辈各地王姓字辈如下(祖籍省份排序按拼音音序): 安徽绩溪王氏字辈:“玉大元祥兆安邦维义诚宏开能绍业积德庆长春俊杰辉光显家声永茂庭骅骝驹骥马骕龙凤鹿孝麒麟卜吉谦恒益希贤智勇仁俭勤忠信让均正适时平”。福建开闽忠懿王氏字辈:“君家蔼吉周召甫申英贤济美中孝垂芳圣世衣冠文章礼乐德业绍先渊源启后”。湖北汉川王家嘴王氏(江西南昌筷子街→湖北汉川王家嘴,经八世)字辈:(。。。遗失约八个至三十二个字)松有本新,玉发奇光,培以英哲,锡尔嘉祥,学士叶广,贤臣名扬,崇道必显(显),敦善启昌,安邦鼎志,立纪振纲,诗书传子,永远贻芳。(“松”字辈为王家嘴第五世)湖南益阳王氏字辈:“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万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器字辉星汉词章耀锦城科名光世泽禄位定均申”。旧序:“鼎范铭功远诗书启俊英家声传益盛前武克相承”。益阳王氏字辈:“家政以成本在修身行端秬立化洽祥呈善为楚宝儒作国珍典型克绍动业能宏承恩锡命显新扬名永昌邦族大振槐庭”。浏阳王氏字辈:凿石支派序:“裔荣笃本先德显扬绍修世泽远继廷芳”;南华案山支派序:“家德泽新克念显扬绍修正学远继廷芳”。长沙王氏字辈:“守元寅汝世必斗翁崇友佐添应子国正学文洪开式哲启兆万年显承谟烈忠厚傅家光昭祖泽绵延永绍祥钟俊杰”。常德王氏字辈:东阳十甲序:“成龙致世时永大钦朝思言事道心立”;东阳二甲序:“成龙致世时詹汝秉曰化言事道心立”;东阳三四甲序:“成龙致世时一大□□应言事道心立”;东阳九甲序:“成龙致世时廷时一齐国言事道心立”;慈利县城序:“成龙玉本□之守国仕□锡朝万邦永”;王家湾序:“芳成祖乐□永本廷然良国事道惠大”;坪潭等处序:“成龙致祖景□月大廷世希起永士立”。湖南湘乡牢田王氏字辈:原序:“添元用义祖承显立铉宗忠孝守仁义安邦定太平世业绍前德诗书裕后昆修齐为国本名教耀芳声”。  湖南安化王氏字辈:旧序:“派傅先善友子仕仲孟文廷万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益代资祺寿亨佳福庆增”;新序:“骥足腾云路鸿章重玉京彝鼎垂功远贤书启俊英令名光世泽禄位自能申家声傅必盛前武克相绳”。湖南衡阳沙塘王氏字辈:创修班行:“志定绍万载 邦永思卿德 宗源仕伯政 大章世孟朝 杨第盛名阶 俊秀继芳诚 一元馀运会 安本乐宽平”。新增世系:“厚道传先训 显飏为国英 昌隆才必贵 顺迪吉恒盈 承祖联科递 崇儒兆任明 楚南开泰景 远代信光荣”。河南商城县王氏字辈:“汉楙(mao)光基钜,湻(chun)模炳域铣(先),湘梅荣增锦,源凯炽尧铨”江苏润州王氏字辈:“洪勋振立世德克昌绍承先志永锡嘉祥”。江西吉安府三槐王氏(江西吉水县滩头村→河南卫辉→湖南常德、黔县→贵州天柱,历经二十余世)字辈:...志海通光昌;广学绍家方;瑞庆...萍乡王氏字辈:“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齐青箱延世泽储俊隶金闺”。山东峄县王楼三槐堂王氏字辈(十七世至五十二世):道统广运,纯正自励,粹豫巽丰,百儒伟昌.成宪贻续守,鸿业振衍长,耀宗宜向盛,荣来启智生。[7]德州王氏字辈:文明学书青开国俱朝臣修德承先志积善福庆临。莱州府王氏字辈(顺治八年迁奉天海城县,公元1651-):起道成应好,三开洪殿永,世德元龄懋,国宾福耀昌,兰新臣希树,文显汝维祥。高密城律王氏字辈:十六世以下“家述儒教,启佑延基,同兹懋勉,益续远徽。山西王氏太原堂字辈:“自绍玉昆诚经纬雄才具安邦定国荣文光昭盛治懿瑞振家声敦本前谟显修伦世道平休仁知绪永敏学兴时行以上培原裕方来受命旌”。族谱宁乡鸟石王氏字辈:“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莹葆衷恢世泽作善振芳声植树先知贵魁英实得名绪从忠厚衍瑞应集簪缨”。王氏太原堂字辈:“有章汝焕式德聊昌修礼立义守本安常兴家成业锡庆致祥功昭道显声远名扬”。太原堂七大房字辈:“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今逢清鼎位代毓国家材世际人文起源从晋祚来子孙发千亿贤仕策金台”。续序:“文运人开洪猷日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卿材益显宝善立名祖诒云衍”。太原郡王氏字辈:旧名序:“文章开国运忠孝大家声孔孟师廼远须知立志求”,旧字序:“孙子振大明朝廷公侯聊奕世异端非我愿胜域喜同游”;新名序:“冠丹腾霄汉瑶池通贵声玉树共春茂金枝业向荣永传凌云志沦海存赤心宏图必如愿世祖积德成”,新字序:“儒林欣勃起理性有根源英才明昌瑞御武欲争先子孙□君赐礼义织前贤丕达流芳远显耀福长绵恩泽垂青简一统盛相延”。太原堂王氏字辈:“才条继朝廷建仕永启国泰传奕世立德维先”秦汉时,随北方移民南流,太原王氏族人陆续南迁。撒播至福建的衍派后裔王松源,育子王才庄,原籍福建彰州府龙溪县珠玑巷(今属福建龙海市)。王才庄率儿离福建迁广东,短居广东连滩亚章村红头社(今属广东郁南县),再官游到广西浔州府桂平。太原王氏字辈:“延有国□斯显奕世伯仲希仁□季守义民彦思忠元良允治太平万年臣子素志”。浙江义乌南陵王氏字辈:十六~七十六世:“宣振常充仁义礼让文行忠信善积庆远学勤业隆晋萃理贯通乾坤道圆净爱竹风节高植槐 枝秀挺芝兰生庭阶裘图争辉映地久并天长似续斯与并”。其它凤林王氏字辈:“创业凤林勋绩立敬存诚著贤声文章华国妥先灵忠孝世家启后人乌邑发祥绵世泽凤林创业振家声”。楚伪王氏善庆堂字辈:“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傅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熙朝荣俊彦宝树植庭槐”。硕旧王氏字辈:“声振朝堂世德传芳求志达道大显家邦”。王氏槐堂字辈:旧序:“文德承家远诗书训子贤才名辉楚域槐绪卜长年”, 新序:“荣福全宗享华袷聚广昌富耀培光大贵和盛致祥”。王氏茹古堂字辈:“钦清树炳增鍂法植熙均光大名高振超腾爵正崇”;名序:“钦清树炳增鍂法植熙均镇治檄焕埀钟淳校煜堦”,字序:“光大名高振超腾爵正崇天朝长佑启奕载庆荣封”。王氏绍槐字辈:旧名序:“文章开国运忠孝大家声”,旧字序:“子孙振大明朝廷公侯系奕世”;新名行:“高湘欣再起理性有根源玉树连生茂三槐俊秀贤彦才诚宾贵儒士必优先民主新时代和平永乐然”;新字序:“世泽垂千载敦伦庆万年克俭承前绪存仁启后延兰桂传进步礼义宽心田丕达流芳远荣显福长绵日月开祥兆星晨曙旭全光辉齐秉现朗曜照上乾”。王氏一支字辈:名派:“清山士光延子继振维守志应怀良佐正学斯克传青缃欣再起理性有根源玉树聊生茂三槐俊秀贤彦才诚宾贵儒士必优先民主新时代和平喜盈添祖泽垂千载敦伦庆奕年”;字派:“大任荣旭世元汉承乃朝瑞景宜有庆国家毓英贤克俭承前绪存行启后延子孙传进步礼义广心田丕达流芳远显耀福长绵日月开祥兆星晨曙旭全光辉齐秉现良曜照上乾”。王氏一支字辈:名派:“青湘欣再起理性有根源玉树连生茂三槐俊秀贤彦才诚宾贵儒士必优先民主新时代和平永乐然世泽垂千载敦伦庆万年”;字派:“克俭承前绪存仁启后延兰桂传进步礼义广心田丕达流芳远荣显福长绵日月开祥兆星晨曙旭全光辉齐秉现明曜照上乾树灿培钩泽枝荣增锦江学乃家中宾书为品上珠”。名人王姓从古到今出了不少名人。《中国人名大辞典》(起自远古,止于清末)中收入了历代王姓名人共计2360名,占名人总数的5.19%,排在第一位。包括春秋战国时代为王姓和后面改姓后为王姓的人。古代王亥,又名振,商朝先公,约生活于公元前20世纪末期,河南商丘人。是阏伯(契)的六世孙、冥之长子,继任为商族首领。王诩,即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鼻祖、军事教育家。著有《鬼谷子》,弟子有苏秦、张仪等。王良,春秋时代著名的善御者。王廖,战国时期秦人,名将兼兵法家。贾谊《过秦论》中例举六国当时的名将亦有王廖。王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时期军事家,秦灭六国的军事主帅。王贲,频阳东乡人,秦国名将,王翦之子,秦灭六国战争的主要将领。王绾,秦国人,秦朝首任丞相。王陵,沛县人。西汉初年第三任丞相。王?(xīn),济南人,西汉昭帝时期的丞相。王褒,字子渊,蜀资中人。西汉文学家、辞赋家,写有《甘泉》《洞箫》等赋十六篇,与扬雄并称“渊云”。王吉(?—前48年),字子阳,琅琊人,西汉时期的儒、经学家,博士谏议大夫,精通五经,以贤闻名,“即墨九贤”之一。王骏(?—前14年),琅琊人,御史大夫。王吉之子。王嘉(?—前2年),字公仲,西汉平陵人。汉哀帝时期的丞相。王凤(?—前22年),字孝卿,魏郡元城人。西汉权臣,大司马大将军。王政君的哥哥。王政君(公元前71年-公元13年),王莽姑母,史称孝元皇后,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汉成帝刘骜的生母。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人,先后嫁给两任匈奴单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新朝开国皇帝(建兴帝)。王凤,新莽末年绿林起义军首领,新市人。王匡,新莽末年绿林起义军首领,新市人。王梁,字君严,渔阳要阳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王霸,字元伯,颍川颍阳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人。东汉开国大将,后追加云台,又有云台三十二将之说。王良,字仲子,东海兰陵人。少好学,习《小夏侯尚书》。王莽时,寝病不仕,教授诸生千余人。东汉初年为大司徒司直。王充(27—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著有《论衡》。与王符、仲长统合称为“汉世三杰”。王景(30—85),字仲通,乐浪郡诌邯(今朝鲜平壤西北)人,祖籍琅邪郡不其县(今山东即墨西南)。东汉水利工程专家。王堂,字敬伯,广汉郪(今四川三台县郪口)人。东汉官员,官至汝南郡太守。因治理有道,招贤纳士,不为权贵所屈,为史所称道。王逸,字叔师,南郡宜城人。东汉文学家。汉顺帝时,为侍中。著有《楚辞章句》。所作有赋、诔、书、论等二十一篇,《汉诗》百二十三篇,今多亡佚。王延寿,字文考,南郡宜城人。王逸之子。有俊才,少游鲁国,作《鲁灵光殿赋》。王符(85—162),字节信,安定临泾人,东汉政论家、文学家、思想家,无神论者。著有《潜夫论》。王次仲,东汉书法家(一说秦书法家),上谷郡沮阳县人。相传楷书由王次仲首创。王允(137-192),字子师,太原祁人。世仕州郡为冠盖。东汉末年司徒。养女即貂蝉。王朗(?-228),字景兴,本名王严,东海郯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魏国司徒。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被称为“七子之冠冕”。王祥(184-268),字休徵,琅琊临沂人。三国魏司空、太尉,西晋太保。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王基(190-261),字伯舆,东莱曲城人。三国时曹魏重要将领。谥“景侯”。王平(?-248),字子均,巴西宕渠人,籍贯益州。三国时蜀汉后期大将。王肃(195—256),字子雍,东海郡郯人。三国魏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司徒王朗之子,权臣司马昭岳父。编撰《孔子家语》等书以扬道德。王昶(?-259),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人。魏国将领,官至司空。著有《治论》《兵书》等数十篇论著。王叔和(约201—280),名熙,山阳高平人。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王濬(206—286),字士治,小字阿童,弘农湖县人。西晋时期著名将领,曾指挥灭吴的战役。王浑(223—297),字玄冲,太原晋阳人。西晋司徒。魏司空王昶之子。曾参与灭吴之战。王弼(226-249),字辅嗣,三国山阳郡(今山东济宁、鱼台、金乡一带)人。三国时魏国经学家、玄学家,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王戎(234—305),字濬冲,琅琊临沂人。西晋名士,神童,惠帝朝司徒,“竹林七贤”之一。王长文(约238—302),字德携,三台人,西晋经学家。王济(246—291),字武子,太原晋阳人,名士。西晋司徒王浑的次子,晋武帝司马炎之婿。王湛(249—295),字处冲,太原晋阳人。西晋名士、官员。魏司空王昶之子,西晋司徒王浑之弟。王衍(256—311),字夷甫,琅琊临沂人。西晋名士、清谈家、书法家,惠帝至怀帝两朝重臣,官至司徒。王敦(266-324),字处仲,琅琊临沂人。东晋权臣,王导的堂兄。王承(约273—318),字安期,太原晋阳人,东晋初年名士。王湛之子。王导(276—339),字茂弘,琅琊临沂人,东晋丞相,人称“仲父”。谥“文献”。王述(303-368),字怀祖,太原晋阳人,东晋官员,官至尚书令。王承之子。王羲之(321—379或303—361),字逸少,祖籍琅琊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晋代书法家、书圣。人称“王右军”。书法代表作《兰亭序》。王洽(323-358),琅琊临沂人,东晋书法家。王导第三子。王猛(325—375),字景略,北海剧县人。前秦丞相。王猛在世时前秦统一北方,谥“武侯”。王坦之(330-375),字文度,太原晋阳人,东晋名臣。王述之子。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祖籍琅琊临沂。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与其父并称二王。书法作品《鸭头丸帖》《中秋帖》等。王珣(349—400),字元琳,祖籍琅琊临沂,东晋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他的真迹《伯远帖》是乾隆皇帝三希堂里的三希之一。王镇恶(373—418),东晋名将。北海剧县人。前秦丞相王猛之孙,后随叔父归晋,曾立下赫赫战功。王弘(379—432),字休元,祖籍琅琊临沂。王珣之子。南朝宋太保,谥“文昭”。人望所宗,书翰、仪体,后人皆依放之。王僧达(423—458),祖籍琅琊临沂,南朝宋文学家。王弘之子,临川王刘义庆之婿。王僧虔(426—485),字简穆,祖籍琅琊临沂。仕宋、齐两朝,书法家,官至尚书令。王昙首之子、王弘之侄。王俭(452—489),字仲宝,祖籍琅琊临沂,南朝齐文学家、目录学家。王僧绰之子、王僧虔之侄。王僧孺(465—522),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朝梁诗人、骈文家。王融(467--493),字元长,南朝齐文学家。原籍琅琊临沂。王僧达之孙。王俭从侄。“竟陵八友”之一。和沈约、谢朓、周颙等一起,创建讲究声律的新变体,即永明体诗,推动了诗歌形式的发展。王籍,字文海,祖籍琅琊临沂。南朝梁诗人。因其《入若耶溪》一诗,而享誉诗史。王遵业(?—528),太原晋阳人。北魏著名文史学家。与袁翻、王诵被时人誉称“三哲”。王诵,字国章,王肃长兄融之子,琅琊临沂人。学涉有文才,神气清俊,风流甚美。王僧辩(?--555),鲜卑族,字君才,太原祁人。随父王神念投奔南朝。南朝梁大都督,平定”侯景之乱“。王褒(513--576),字子渊,祖籍琅琊临沂,南北朝文学家。曾祖王俭、祖王骞、父王规,俱有重名。王元规(516--589),字正范,太原晋阳人。南朝梁儒学家。王琳(526--573),字子珩,会稽山阴人。南朝梁将领。王頍(551--604),字景文,太原祁人。隋代文学家。王僧辩之子。王胄(558--613),字承基,郡望琅琊临沂,生于润州建康(今南京)。工诗能文,与虞绰齐名。所作词赋,颇行于当世。王劭,字君懋,太原晋阳人。隋代历史学家。王世充(?-621),字行满,本姓支,西域胡人后裔,寄居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隋末起兵群雄之一。王君廓(?-627),并州石艾(今山西平定)人,唐初名将。王珪(571-639),字叔玠,太原祁人。唐初名相。王顗之子、王頍之侄。王通(584-617),字仲淹,绛州龙门人。隋朝大儒。奉祀孔庙东庑。王孝通,唐代算历博士,数学家。著有《缉古算经》,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三次方程及其解法。王孝杰(约632-697),京兆新丰人。武则天时期大将。王元感,濮州鄄城人。唐代儒学、经学家、学官。王绍宗,字承烈,琅琊人,唐代儒学名士。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唐朝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品《滕王阁序》。王晙(653-732),沧州景城(今河北沧县)人,唐朝宰相、名将。王仲丘,沂州琅琊人,唐代礼学家。撰《大唐开元礼》150卷,由是唐五礼之文始备。王翰(687-726),字子羽,太原晋阳人,唐代边塞诗人。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祖籍太原晋阳,盛唐诗人。王湾(约693-751),洛阳人,盛唐诗人。代表作《次北固山下》。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祖籍太原。盛唐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王维(701-761),字摩诘,生于蒲州(今山西永济),祖籍太原祁县。盛唐诗人,有“诗佛”之称;亦为画家,被称为“南宗画之祖”。王忠嗣(706-750),初名训,祖籍太原祁县。唐玄宗时期名将,唐朝历史上唯一的四镇节度使。王冰(710-804),号启玄子。唐代医学家。他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百丈怀海禅师(720或749-814),俗姓王,福州长乐人。唐代佛教改革家 ,创制《百丈清规》。王建(约767-830),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中唐诗人。王处存(831-895),京兆万年人,世籍神策军。唐末名将。王审知(862-925),字信通,光州固始人。五代闽国创建者,王潮弟。闽王,军中人称白马三郎。王审琦(925-974),字仲宝,洛阳人。北宋初年大将。建隆二年(961)“杯酒释兵权”,被迫交出兵权。王钦若(962-1025),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东门王家)人。北宋真宗朝宰相,主和派的代表,主持编纂《册府元龟》,谥“文穆”。王曾(978-1038),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咸平五年(1002)乡试、会试、殿试皆第一,为“连中三元”的状元。北宋宰相,谥“文正”。王惟一(987-1067),名惟德,宋代杰出的针灸学家和医学教育家。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王珪(),字禹玉,华阳(今成都)人。北宋名相、文学家,谥“文恭”。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临川人,封荆国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谥“文”。王当,字子思,眉州眉山人。儒学家,著《春秋列国名臣传》。王重阳(),中国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创始人,后被尊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其七位出名的弟子,被称为北七真。王柏(),字会之,婺州金华人。南宋经学家。被奉祀于孔庙东庑。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祖籍河南开封。南宋官员、学者。著有《三字经》。王恂(),字敬甫,元代中山唐县人。精通历算之学,与郭守敬等编制《授时历》。王祯(),字伯善,东平人。元代农学家。有《王祯农书》留世,是中国古代五大农书之一。王冕(),字元章,浙江诸暨人。元代画家、诗人、书法家。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湖州人。元代画家,元四家之一。王保保(?-1375),母亲是维吾尔人,蒙古名扩廓帖木儿。元末名将。王翱(),字九皋,明代大臣,生于今河北省孟村县王帽圈村。官至两广总督、吏部尚书,谥“忠肃”。王振(?-1449),蔚州(今河北蔚县)人,明英宗时期的著名宦官。王鏊(),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世称震泽先生,吴县(今苏州)人。明代文学家、内阁大学士。谥“文恪”。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又称王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奉祀孔庙东庑,谥“文成”。王世贞(),字元美,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王锡爵(),字元驭,太仓人,明代内阁首辅。谥“文肃”。王衡(),字辰玉,号缑山,别署蘅芜室主人,太仓人。翰林,书法家、杂剧家。王锡爵之子。王时敏(),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太仓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王衡之子。王夫之(),字而农,世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明清之际思想家。王进宝(),字显吾,甘肃靖远人。精骑射。清朝绿营名将。王士祯(),字子真,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清初诗人、学者、文学家,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王杰(),字伟人,号惺国,陕西韩城人。清朝状元、军机大臣。王引之(),字伯申,号曼卿,江苏高邮人。清代训诂学家。王清任(),字勋臣,直隶玉田人。清代医学家,著有《医林改错》。王鼎(),字定九,号省厓,陕西蒲城人。清朝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王聪儿(),湖北襄阳人,清朝白莲教起义女首领。近现代王炽(),字兴斋,弥勒县虹溪人。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一品红顶商人。王懿荣(),字正儒,山东福山古现村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正谊(),字子斌,沧州人,清末侠客,别号“大刀王五”。王士珍(),字聘卿,号冠乔、冠儒,直隶正定县牛家庄人。清末民初军事将领、政治家。王国维(),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盐官镇人。中国近现代学术巨子,国学大师。王荷波(),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 。王铭章(),字之钟,四川新都人,著名抗日将领。在徐州会战中因保卫滕县而殉国,是抗日战争国民党正面战场牺牲的仅次于张自忠的高级将领。王若飞(),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王尽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王力(),字了一,原名王祥瑛,广西博白人,语言学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王耀武(),字佐民,国民党高级将领。王铁汉(),又名王捷三,辽宁盘山人。中国抗日将领,被誉为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人。编写《战争论》《东北军史略》等书,有儒将之称。[8]王树声(),原名王宏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将军之一。王淦昌(),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王宽诚(),浙江宁波人,香港实业家。曾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王震(),前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王洛宾(),民族音乐家,有“西部歌王”之称。王世襄(),生于北京,祖籍福州。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学者。王人美(),湖南浏阳人,生于长沙。电影演员、歌手。其主演的《渔光曲》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王大珩(),光学专家,中国光学界公认的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王近山(),原名王文善,人称“王疯子”,湖北黄安(今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王世真(1916- ),福建福州人。中科院院士。生物化学家、核医学家,中国核医学事业的创始人。王永庆(),台湾台北人,祖籍福建安溪。台湾企业家、台塑集团创办人,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王安(),生于上海,籍贯江苏昆山,美国华人企业家、发明家。发明磁芯存储器,创办王安电脑公司。荣获美国总统自由奖章,入选美国发明家名人堂。王希季(1921- ),云南大理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技术专家。王光美(),祖籍天津,生于北京,是第二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夫人。王进喜(),大庆人的杰出代表,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王丹凤(1924- ),原名王玉凤,生于上海,原籍浙江宁波,著名电影演员。王家禧(1928- ),笔名王泽,天津人,漫画家,漫画《老夫子》的作者。王元(1930- ),中科院院士,数学家,华罗庚数学奖得主,主要研究解析数论。王象坤(1930- ),水稻专家,他与人合作提出亚洲栽培稻的演化模式和分类体系,是现代栽培稻的主要演化和分类体系学说之一。王扶林(1931- ),著名制片人、导演,执导过87版电视剧《红楼梦》、19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王心刚(1932- ),大连人,著名电影演员,荣获1982年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王晓棠(1934- ),生于河南开封,著名女演员、前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少将军衔,是中国影视界第一位女将军。王蒙(1934- ),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协原副主席。王洪文(),吉林长春人,文革后期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四人帮”主犯之一。王鼎昌(),新加坡第五任总统,也是首任民选总统。王选(),生于上海,江苏无锡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释证严(1937- ),俗名王锦云,法名证严,台湾台中人,慈济基金会创办人。王小谟(1938- ),上海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王文兴(1939- ),籍贯福建福州,台湾著名作家、台湾大学教授。王贞治(1940- ),前日本职棒读卖巨人队打者,现任福冈软体银行鹰队监督。王赣骏(1940- ),祖籍江苏盐城,生于江西,是“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华人”。王杰(),革命烈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永民(1943-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五笔字型输入法发明者。王嘉廉(1944- ),生于上海,美国华人企业家、慈善家。国际联合电脑公司(CA)创始人,现任美国麒麟电视董事长、微笑列车基金会主席。王学圻(1946- ),生于北京,影视演员。王刚(1948- ),生于辽宁锦州,影视演员、主持人。王薇薇(1949- ),英文名Vera Wang,美国华人时装设计师,被称为“婚纱女王”。王石(1951- ),生于广西柳州,原籍安徽金寨,万科集团创始人。王江民(),生于上海,祖籍山东烟台,江民科技创始人、反病毒专家、国家高级工程师。王小波(),生于北京,籍贯四川渠县。当代著名学者、作家。王安忆(1954- ),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同安。当代著名女作家。王健林(1954- ),籍贯四川苍溪。万达集团董事长、慈善家。王晶(1955- ),祖籍浙江绍兴,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1958- ),香港著名导演,曾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王雪红(1958- ),台湾企业家,HTC董事长、VIA董事长。王永庆之女。王朔(1958- ),生于江苏南京,祖籍辽宁岫岩。当代著名作家,编剧。王义夫(1960- ),辽宁辽阳人,中国射击运动员,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均获得男子10米气手枪冠军。王杰(1962- ),生于台湾台北县(今新北市),籍贯陕西西安。港台著名歌手。王晓东(1963- ),原籍河南新乡,美国华人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传福(1966- ),安徽无为人,比亚迪公司董事局主席。王志文(1966- ),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奉化,著名影视演员。王祖贤(1967- ),生于台北,籍贯安徽舒城县,成名于香港,著名女演员。王志东(1967- ),广东东莞人,新浪网创始人、点击科技创始人。王菲(1969- ),北京籍香港中年女歌手。王光良(1970-),艺名光良,马来西亚歌手。王军霞(1973- ),田径运动员,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五千米冠军。王岳伦(1973-),影视导演。王艳(1974-),影视演员。王力宏(1976- ),籍贯浙江义乌,著名流行歌手。王励勤(1978-),乒乓球运动员。王楠(1978-),乒乓球运动员,是邓亚萍之后中国女乒的领军人物。王祖蓝(1980-),香港演员、歌手、主持人。王菀之(1980-),香港创作女歌手。王心凌(1982-),本名王君如,台湾歌手、演员。王皓(1983-),乒乓球运动员。王冠(1983-),央视女主持人。王宝强(1984-),影视演员。王俪婷(1985-),英文名Olivia Ong,新加坡女歌手。王柏杰(1989-),台湾演员。添加微信号:dsshh88,即可免费观看、阅读天下好视频、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品味!
本网站文章均来自网络
搜索结果,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立场,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与公众号原作者联系,亦切勿轻易相信文章内容。如有侵犯权益,或者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络我们做技术屏蔽! 邮箱:
上一篇:第一篇
下一篇:最后一篇
关注排行榜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氏族谱字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