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如果不传位李治与李世民也不会有武则天一生霸业

武则天媚娘传奇李治廷李治第几集多少集哪一集什么时候出场时间结局是什么怎么死的 - 文娱 - 齐鲁在线
当前位置:&>&资讯&>&
武则天媚娘传奇李治廷李治第几集多少集哪一集什么时候出场时间结局是什么怎么死的
08:25:40 来源:齐鲁在线综合
导读:李治|演员李治廷,唐高宗李治(628~683)唐代皇帝,汉族。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卒于弘道元年(683),享年56岁。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字为善。贞观...
李治|演员李治廷,唐高宗李治(628~683)唐代皇帝,汉族。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卒于弘道元年(683),享年56岁。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七年,遥授并州都督,后又加封右武侯大将军。十年,长孙皇后薨逝,李治与同妹妹晋阳公主一起被唐太宗亲自抚养。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最终太宗废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时年二十二岁。
  唐高宗共在位三十四年,前六年号永徽。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蕖⒊に镂藜傻裙餐ㄕK蔷级祭渭翘诘囊叛狄胖觯钚胁挥濉Q盗钅哨伞瘢咦诩次皇奔炊匀撼夹迹&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训令崇俭,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公元683十二月,高宗去世。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帝、天皇大弘孝皇帝。
  首次出演古装剧的李治廷在该剧中出演唐高宗李治,从意气风发的皇子成为傲视群雄的帝王,李治廷将李治对武媚娘的深情与痴心演绎得到位。李治廷为了不负众望,苦练普通话和骑马,并认真研究李治的每一个神态动作,努力为观众们呈现出最具说服力的唐高宗。去年李治廷与范冰冰主演《一夜惊喜》收获近2亿票房,此次与范冰冰挑梁主演电视剧《武则天》,更是被观众所期待。这部古装巨制,亦是李治廷首部古装电视剧作品。
  有关武则天的正史、野史数不胜数,光电视剧就拍了好几轮:冯宝宝版、潘迎紫版、刘晓庆版、贾静文版&&早就不新鲜的历史人物,还能讲出什么新意?
  《蒙曼说唐:武则天》相关内容:
  &百家&老将易中天说:蒙曼讲故事背后还有学术思想,她讲的一些东西是很多人以前没有注意到的。
  武则天的哪些功过是非被误解和忽略了?蒙曼特为本报撰文讲述唐高宗和武则天被误解已久的关系:很多人认为唐高宗懦弱,受武则天牵制。其实他们既是夫妻,也是战友。直到唐高宗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最信任的人仍然是武则天。
  唐高宗授权武皇后是理智的选择
  直到唐高宗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最信任的人仍然是武则天。
  &&这是我对唐高宗和武则天关系做的简单诠释。可能很多人不以为然:唐高宗明明就很懦弱,怕老婆,终其一生都受制于皇后武则天;而武则天权力欲旺盛,为权力绝情绝义&&包括和丈夫之间的感情。证据有三:第一,唐高宗曾经和宰相上官仪一起,图谋废掉武则天,这说明他不爱武则天。第二,唐高宗病重,武则天企图阻止医生进行治疗,说明她希望唐高宗早死。第三,武则天包养男宠,说明她和唐高宗之间没有感情。
  真的如此吗?我认为,事实可能恰恰相反,武则天和唐高宗是一对恩爱夫妻,他们之间的关系绝不是传统所谓的控制与服从。唐高宗选择武则天,是非常慎重的选择。
要证明唐高宗和武则天的感情,就要了解刚才提到的三个证据的真相。
唐高宗授权武皇后是理智的选择
  废武后是一时激愤
  公元664年废后事件的起因是武则天在660年之后开始参决朝政。本来,唐高宗通过废王立武事件铲除了一批元老重臣集团,成为真正有权力的皇帝。但在660年,高宗突发风疾。也就是心脑血管疾病,这是李唐皇室的家族遗传病。李治经常头痛难忍,无法正常处理朝政。怎么办?他有三个选择:第一,委政太子;第二,委政大臣;第三,委政皇后。当时,太子李弘刚刚8岁,无法管理国家;而自从清除了元老重臣之后,李治对大臣也丧失了信任。相比之下,武则天涉猎文史,在以往的政治斗争中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和实干精神,而且当皇后期间又有意裁抑外戚势力,赢得了唐高宗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高宗选择把国事交给武皇后。
  然而,天无二日,国无二主,随着武则天影响力的增长,二人的关系也出现了变化。武则天开始作威作福,让唐高宗非常气愤。就在这样的情绪支配下,他找到了宰相上官仪商议。
  上官仪就是武则天赏识的著名才女上官婉儿的爷爷。他是读书人出身,对儒家经典学说颇为认可,对女人参政议政有抵触情绪;另外,长期读书造就了他单纯的性格,对处理皇帝家庭关系这样复杂的政治问题了解不深;一帆风顺的仕途经历又让他恃才傲物,出言草率,不计后果。于是对皇帝说了非常轻率的话:废了她。
  唐高宗心里正憋着对武则天的怨气,再加上这么一位高参的激励,怒火一发不可收拾,立刻命令上官仪草拟废后诏书。武则天通过她的后宫情报系统迅速得知了这个消息,立刻直接面见唐高宗,质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唐高宗的态度也发生180度的转变,他说:&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他收回成命,把责任推给了上官仪。
  一场废后风波烟消云散,武则天的权力没有丝毫减弱,反而就此上了一个台阶,垂帘听政,与唐高宗合称二圣,从幕后走到了前台。上官仪倒是当了替罪羊,以谋反罪处决。
  这次废后风波只是表现出唐高宗的懦弱吗?我觉得,唐高宗提出废后属于一时激愤,不冷静,并不是懦弱。在他冷静下来后,还是选择继续维持皇后协理朝政的现状。以这件事来证明唐高宗不爱武则天并不合适,从大局来讲,唐高宗此时最信任的人仍然是武则天,为了维护和她的关系,甚至不惜牺牲大臣。
  武后拒绝医治高宗出于保守
  唐高宗生命的最后一年,携武则天东巡洛阳。就在嵩山脚下,引出了武则天和唐高宗关系史上的又一桩公案。
  唐高宗本来有严重的风疾,由于旅途劳顿,病情加重,头疼难忍,眼睛也看不见东西。传统的丸散针膏已经无济于事,想要尝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新起用的御医叫秦鸣鹤,据考证是一个来自东罗马帝国的景教徒。景教是早期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唐初开始在中国传播。随着景教徒的到来,西方的医术也在中国广泛流传。秦鸣鹤诊断的结果是血管堵塞,压迫视神经。只要拿两根针,刺进头顶上的脑户和百会两个穴位,让血流出来,失明就能好。没想到他提出诊断意见后,坐在帘子后头的武则天一声断喝:&此可斩也!乃欲于天子头刺血?&拒绝尝试这种新方法。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认为武后此举是盼望皇帝早点死。这样的推测是不能成立的。中国传统医学对于外科手术态度通常比较保守,在天子头上刺血被视为危险行为属于人之常情。武则天不是一个优秀的医生,让她去理解不熟悉的医疗手段确实很难。
  武则天也没必要这样急于让唐高宗死去。此时她参政已经23年,和高宗并称二圣近20年,号称天后也即将10年,她的权力一直在稳步增长。此时的唐高宗,根本不构成她权力上升的障碍。
  高宗当时病入膏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唐高宗还是接受了治疗,随着暗红色的血液从脑户、百会两个穴位流出,唐高宗确实睁开了眼睛。但是,一个多月之后,他就病死了。
武则天养男宠是帝王心态
  不可否认,武则天晚年包养男宠,她的男宠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有四个:冯小宝(薛怀义)、沈南G、张易之和张昌宗。包养男宠就意味着武则天不忠于唐高宗?
  男宠走进武则天的生活都是在唐高宗去世之后。武则天的第一个男宠冯小宝开始出入后宫是在唐高宗去世之后两年;而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得宠则是在冯小宝被杀以后。沈南G的出现时间不详,但应晚于冯小宝而早于张氏兄弟。虽然历史记载对于武则天的私生活一向持批判态度,但是显然,在唐高宗生前,武则天并没有任何绯闻。
  而且,武则天包养男宠也是帝王心态的产物。中国古代的皇帝一向号称后宫佳丽三千,武则天也是皇帝,她包养男宠,是仿效了以前皇帝的传统做法。对于晚年的武则天而言,包养男宠的心态是极端复杂的,既有对皇帝奢侈生活的定位和追求,又混杂了老奶奶含饴弄孙的悠然,还有利用内廷私人势力制衡外廷的政治目的,远不是单纯的男女之情,更不能把男宠和唐高宗在她心目中的位置相提并论。
  这样看来,武则天和唐高宗之间没有感情的几个关键性例证都经不起推敲。
  武则天一生,写给高宗的诗最真诚
  事实上,在历史记载中,我们倒是不难找到唐高宗始终信任武则天的例证。
  拒绝废掉武皇后
  公元670年,唐朝败于吐蕃,西线军事压力骤增。同年,天下大旱,朝廷不得不下诏任由百姓各州逐食,政府班子也准备东迁洛阳。执政者的形象大受影响,原本对武后参政心存不满的政治势力开始攻击武则天,说灾难是因为皇后专权造成的。面对各种压力,武则天自愿退出后位。
  我们承认,避位本身反映了武则天的心机,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唐高宗真的想要摆脱武则天的影响,这是一个好时机。高宗却拒绝了武后的请求,不仅如此,为了表现帝后共同面对困难的决心,他还特意提高了武则天的母亲&&荣国夫人杨夫人的葬礼规格。唐高宗辍朝三日,亲手给杨夫人书写墓碑,命文武百官和内外命妇都到杨宅吊丧,追封杨夫人为鲁国太夫人。此时距离唐高宗和上官仪谋划废掉武则天整整六年,经过六年的磨合,唐高宗已经不再把武则天参政视作威胁,他已经不想再废掉皇后了。
  病重让武后摄政
  公元675年,李弘病死,李贤立为太子。病重的唐高宗忽然召集宰相商议,要让武则天摄政!摄政就是临朝称制,如果这个动议通过,武则天就将独自面对群臣,处理国政,而唐高宗则会退居二线,专心养病。这可比二圣临朝进了一大步。
  事实上,如果高宗病体难支,他当时完全可以选择传位给太子。但是,如果他传位太子,那自己就只能当太上皇,而太上皇跟皇帝的关系太微妙了,如果你过问政治,皇帝就会有压力,就会想办法控制你。另外,如果传位太子,即便以后身体好转,权力也不能再收回。而如果让武则天摄政,一旦身体好转,还可以收回权力。所以说,唐高宗让武则天摄政,说明在他心目中,只有武则天和他才是一体之人,才不会抢夺他的江山。在这个问题上,爱江山和爱美人是一致的。
  临死还给武则天一份权力
  唐高宗病逝后,留下了一份政治遗嘱《大帝遗诏》。其中说&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军国大事要是有皇帝决定不了的,去听听天后的意见。这不还是说明唐高宗信任武则天吗?当时的太子李哲荒唐任性,政治不成熟,而唐朝又连遭水旱灾害困扰,边疆也受到突厥和吐蕃的威胁。内忧外患之下,唐高宗再一次把目光投向武则天。武则天的行政能力已经经过了多年的检验,唐高宗非常佩服。他曾说:&比来天后事条,深有益于政。&他认可武则天的执政能力,认为只有武则天能够帮助太子渡过难关,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是交给了武则天一份权力。
  当然,历史没有向唐高宗想象的那样发展,几年之后,武则天还是改朝换代,革唐命而兴大周。但是,公元705年,政变下台的武则天在弥留之际决定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与高宗一起合葬乾陵。我想,她之所以作出这种选择,除了政治考虑之外,也有很深的感情因素在吧。毕竟,他们是从废王立武那样严峻的政治斗争中携手走过的,毕竟,唐高宗给了她梦想、权力和信任,毕竟,在这个爱好文史的女皇的一生中,还是只有这首写给唐高宗的诗最为真诚:&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更多关于相关文章:李世民为何传位与并无大才的李治_百度知道
李世民为何传位与并无大才的李治
他不像其他皇子那样狠 因为李世民就是靠杀兄弟才当上皇帝 他不希望 儿子登基后残杀兄弟 所以李治的一些软弱平和就成了优点 所以当上了皇帝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李世民传位给李治的过程是这样:
九子晋王李治
李世民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常山王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晋王李治,都是长孙皇后所生。长孙皇后是正宫,为人又极贤德,在朝臣中威望很高,李世民对她也是十分敬重的。下一任的皇帝,当然要从她的儿子当中选。承乾是嫡子,又是长子,无论“立子以嫡”,还是“立嫡以长”,他都天经地义地是太子。可惜这位太子,形象不佳(有足疾),表现也不好(瞎胡闹),后来索性在汉王李元昌和宰相侯君集的煽动下谋反,事败被废为庶人,再也做不成皇帝梦了。
李世民比较看好的是皇四子魏王李泰。李泰比承乾小一岁,相貌英俊,聪明好学,端肃多才,在太宗看来,是一定能成为一个有...
首先他是嫡长子,其次对守成之人来讲老实保守反而是好事。野心大而能力不足反而会失败。而李世民希望他的江山可以千秋万代,所以他做了一个保守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
1,他是嫡子,2,他为人比较仁慈,3,长孙无忌的力谏
你怎么知道李治没有大才啊 !!!!
李世民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李世民一点也没有察觉李治和武则天的事吗_百度知道
李世民一点也没有察觉李治和武则天的事吗
李世民一点也没有察觉李治和武则天的事吗,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各位哥哥姐姐认为呢?还有李治无论是当太子前,当太子后,都很低调,这一次怎么如此大胆啊?
如果察觉了,为什么不把李治废了,另立太子呢?要知道李治这可是败坏家门啊!!
提问者采纳
察觉了,所以他死的时候才会安排武则天去出家,可惜李治的皇后王氏(武则天是李世民的昭仪,李治的妻子都知道李治和武则天的事,李世民肯定知道)为了和萧淑妃争宠又去把武则天接回宫来,结果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至于后来的事,李世民也无能为力了。
提问者评价
原来是这样,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9条回答
察觉了 当时就把她罚了
可是好象是快归天时才察觉她的威胁很大的李治一直都很懦弱啊
他不会管理朝政所以很低调 太宗应该是没人了吧 其他儿子不争气 就他还比较老实
你可以去看一下《武则天》
这应该只是后人杜撰的,应该是武媚娘看李世民快不行了所以引诱李治,李治应该是心里想但是还不敢表现子行动上,再加上李世民那时病得很厉害,所以李世民没有发现,再说其实后来武媚娘入宫,其实是王皇后干的
历史上没有记载,不过当时的武则天的地位还很低,估计李世民不在乎吧。
当时太宗已经病危了。李治和武则天是在他跟前伺候的时候发生感情。他自己都快死,哪有心情管自己的儿子和妃子。再说,唐朝的伦理观念不强,想必他也没有那个意识。唐玄宗都能抢自己的儿媳妇做老婆呢!
其中暗含政治关系吧,而且现在记载或讲述的也存在一定的偏颇之处,不可轻信
李世民要察觉了武则天就活不下去了。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女皇,怎么会在老子还活着的时候去泡儿子。李治不过是武则天在太宗死了以后重新找的靠山并把靠山变成了自己的棋子而已,而李治之所以变的大胆,只能说是武则天的无与伦比的魅力与高超的政治手腕
察觉了,实际上李治并不想人们所流传的那样没用,如果不是李治体质差经常生病,武则天会被李治压的死死的,不可能翻起大浪。
肯定察觉了,一个是他儿子,一个是他小妾,能怎么样,捅出去让人家笑话吗
维.基百科有详解!
李世民怎么会不知道呢!再说,李治低调,人武同学的才华和美貌可不低调,我们都知道,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当武同学把李治拉下爱河时,他李治还能低调吗?
唐朝继承了胡人的野蛮制度,子承父妻。
据悉李世民早知自己妃子和儿子之间的事
后宫太大了 顾不过来
也许察觉卡,但是 来不及啦,他要死啦
不能预知未来
当然不是,老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毕竟是亲生儿子啊,已经废了一个了,不能再出乱子了。
当然有察觉到!
知道了也不能说
察觉了吧。
快要死了才知道吧
有,只是隐藏的深
有,只不过没有点明而已
你觉得呢?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武则天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果李世民死后不是李治上位而是李恪或李泰会怎么样大唐会有什么不同样?
李恪能武,李泰能文为什么要让最不起眼的李治上位
按投票排序
唐高宗李治:母亲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最为溺爱的儿子,也是唐太宗唯一亲自抚养长大的儿子。李治一出生,唐太宗就下令只要是这一天出生的人都能得到粮食,随后又大宴五品以上的大臣。甚至据说就在李治出生三天后的“洗三朝”时,长孙皇后将当年丈夫从晋阳宫中得来的玉龙子与缀满珍珠的襁褓一并赐给了这个小儿子。从此,这枚“广不数寸,而温润精巧,非人间所有”的玉龙子就成为了唐朝的吉祥物,由皇帝们代代相传。贞观5年李治被封为晋王,贞观7年,唐太宗将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并州太原府封给了这个小儿子。而李治也很不辜负父亲的厚爱,从小就很聪慧,对父母也十分孝顺,唐太宗曾经考察他对《孝经》的理解,李治是对答如流,唐太宗闻言更是高兴万分。贞观十年六月己卯,长孙皇后崩于立政殿,年仅七岁的李治自此失去了自己的母亲,不过幸运的是,唐太宗以加倍的父爱弥补了这个最疼爱的小儿子,他没有因为妻子的去世而让李治出宫或在皇宫某处单独居住,而是将李治兄妹留在自己的寝殿一同照料,于是《唐会要》上便留下了这样一笔记载:“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褚遂良也亲口说过:“然晋王,陛下亲自抚养,至於成立,上圣深慈,偏所锺爱。”而放眼整个大唐王朝,被皇帝亲自抚养长大的皇子唯有李治一人,这是怎样的一种深情钟爱与殊荣!不过唐太宗对这个小儿子的偏爱并不止于此。在李治已经遥领并州都督的情况下,唐太宗又加封他为右武候大将军。贞观16年,李治更是连自己的封地都没去就直接上朝参与政事了。对此,史书上特别用了“特深宠异”这四个字来形容唐太宗对李治的溺爱之情。贞观17年太子李成乾被废,为了同时保住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心爱的儿子,唐太宗果断立了李治为太子。李治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对李治的宠爱一如既往,甚至可以说是更甚以往。李治的长子李忠出生,虽然只是庶出,但唐太宗仍十分高兴,不仅在宴会上“酒酣起舞”“尽日而罢”,还一反皇孙只能封郡王的制度,破例将李忠册封为了亲王。而唐太宗先前一直将宝贝儿子安置在自己寝殿的一侧,尽管李治在宫外有一座“尽一坊之地”的晋王宅,但即便是李治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也没有让他按制出宫居住或住到东宫去。直到贞观18年刘洎上书,唐太宗这才令刘洎和岑文本同马周按日轮流前往东宫,与皇太子谈论。结果维持了没多久,唐太宗又让儿子回到了身边,贞观20年褚遂良也忍不住上书,唐太宗这才答应了让李治每个月一半的时间住到东宫,一半的时间仍留在自己身边。贞观19年唐太宗亲征高丽,李治身为太子留守后方。自幼与父亲朝夕相伴的李治非常不舍,连日哭泣,唐太宗便对他说道:“你自幼在我身边,像婴儿一样,我此番出征,你正好可以借机锻炼一下,为什么要哭呢?”李治则回答道:“我7岁时母亲便去世了,父亲你一直把我带在身边,朝夕相处,从来没有分开过,一想到我们要分开,我就忍不住伤心。”唐太宗闻言也泪流满面。于是唐太宗为了彼此能够及时了解对方的状况,首创了飞表奏事制度,李治还要求父亲在收到他的信后要立即回信。而且就在唐太宗亲征高丽之前,李治是一路送到了定州。直到不能再送了,面对依依不舍的爱子,唐太宗就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不到我们父子二人再相见的时候,我绝不会换下这身衣服。” 所以唐太宗的这件衣服是穿脏了又穿破了,连大臣都看不下去了劝他换一件,他却死活不肯答应。后来唐太宗听说李治正在赶来迎接自己的路上,于是迫不及待地带领三千护卫率先飞奔进入了临渝关,途中正好与李治相遇,直到此时李治进献了新衣服,唐太宗这才换下了身上这件已经穿烂了的袍子。等到唐太宗征辽回来后又准备巡幸灵州,本打算带着李治一起前去,结果张行成上疏说:“臣听说皇太子要陪同陛下一起去灵州,不过臣认为与其陛下因私爱而让太子陪同巡幸,不如趁此时让太子留下来监国,接待百官商议朝政决断众事,熟悉朝廷事务,这样既可安定京师重镇,而且又可向四方显示太子的圣德。”唐太宗认为他说的有理,便将他加封为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贞观23年,唐太宗驾崩,李治即位,是为高宗皇帝。李治即位后开创了有贞观遗风之称的永徽之治,在位34年间,百姓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人口持续增长;大唐版图也一度拓展到最大,不仅对西北和海东的用兵很有成果,而且基本平定了突厥叛乱,就算是对吐蕃的作战有所失败,但在晚期也已基本稳定了对吐蕃的态势。至于所谓的李治晚年被武后把持朝政的问题,事实上与臆想中的唐高宗对武后言听计从的场景截然相反,史书中处处可见的是武后在一心讨好着唐高宗,小心揣摩着唐高宗的心思。知道唐高宗一心想将母亲长孙皇后的亲蚕礼发扬光大,所以武后的亲蚕次数堪称是有唐之最。知道丈夫提倡节俭,所以武后主动将皇后裙子上的十三个褶子改成了七个。知道丈夫厌恶外戚坐大,所以武后身为昭仪的时候就特意写过一篇《内训》,当了皇后之后更是制出一部《外戚诫》,并“以身作则”,唐高宗活着的时候,武家人在朝堂上不见踪影,直到唐高宗驾崩,武后这才有机会将武家的人一个个全部安插在朝廷的要职上。甚至翻遍史书不仅看不到哪位宰相大将是武后任命的,能看到的却是当年力挺武后登上后位的那些人,除了许敬宗外没一个落着了好下场,倒是那些屡屡被武后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备受唐高宗的青睐。例如,武后当年恨王皇后与萧淑妃恨得非得将这二人一一弄死才算完,死后对其子女家族的种种羞辱更是不用多提,唯独拿王皇后的族兄王方翼没有办法。是武后宽宏大量吗?史书中可是明载了她对王方翼“欲因罪除之,未得也”的经过。然而,当王方翼在高宗一朝青云直上官运亨通的时候,“生杀予夺”的武后除了眼睁睁地看着,还能做什么?又如,长孙无忌对武后立后一事多有阻挠,武后对此也暗恨在心。虽然长孙无忌最后失势了,然而事隔不到四年的时间,长孙无忌的嫡孙长孙延便回京做了一名正五品上的官员。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武后称“天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唐高宗便下诏追复了长孙无忌的官爵,将之陪葬昭陵,又命其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国公。而此时“把持朝政”的武后又在哪呢?再如,扶持武后登上后位有功的李义府、袁公瑜、崔义玄等人被唐高宗流放的流放,贬的贬的时候,“大权在握”的武后又做了些什么呢?为何只能等到唐高宗驾崩后,才想起来这些人“在永徽中有翊赞之功”,这才大肆追封一番?武后若是真的对唐高宗有那么大影响力的话,真的是生杀予夺大权在握的话,那么想必处理掉王方翼、长孙延这些人绝对不在话下,而将李义府、袁公瑜等人好好提拔提拔更是举手之劳。然而纵观史书,唐高宗发话的时候偏偏看不到武后的身影,唯有等到唐高宗不在了,武后才敢出面收拾这些曾经恨之入骨之人,追封当初于自己有恩之人。所以武后也只能等到唐高宗死后7年,利用自己皇太后的身份,一步步苦心孤诣,这才坐上了女皇之位。
李治其实干得也挺不错的,换上李恪或者李泰能不能超越他很难说,但武则天可能就没戏了XD
可能武则天就嫁给李恪或李泰了
因为李世民想让这几个儿子都好好活着,那俩孩子谁登基另一个都没好日子过了
刚好答了这题,搜索后有类似题目,贴来吧,当个参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治与李世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