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家皇族为什么叫king皇族

宇文烈是谁,求史料_百度知道
宇文烈是谁,求史料
提问者采纳
龙门薛是谁,求史料
提问者评价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宇文烈,应该是楚留香传奇里的。如果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不是北周皇族,就是隋朝贵族。历史上北周是由宇文氏建立的,而隋朝的建立时杨坚登基前就把宇文家族的人几乎杀了个一干二净,杨广时的大臣宇文述,宇文化及父子本姓破野头,役属鲜卑俟豆归。因为做了宇文氏的奴仆,才改为宇文姓.。因为拥立杨坚登基有功,就发展成隋朝的一个大家族。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宇文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历史上没有这个人吧?楚留香传奇里面的
你不说是哪个朝代的,谁知道是哪个啊,估计是北周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总感觉宇文化及这个家族应该和北周的宇文皇族有点关系_隋唐演义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1,788贴子:
总感觉宇文化及这个家族应该和北周的宇文皇族有点关系
总感觉这个家族应该和的宇文皇族有点关系.
以下言论 ,皆来自对非...
盛大这是怎么了,懂得人...
内涵段子你都能秒懂吗?
单前锋面对意大利球队。...
就是20岁左右的人多一点...
天赐,一个神一样的男人...
说好的纯升级队伍 掉线...
如题,现在成为了一个焦...
家族的成员们你们在哪儿
【逗比向】说说家族小伙...
百度小说人气榜
本书排行: 第名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帖子主题:隋末绞杀隋炀帝尽屠江都隋皇族的宇文化及是不是北周皇室后人?
共&13525&个阅读者&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583671
/ 排名:65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隋末绞杀隋炀帝尽屠江都隋皇族的宇文化及是不是北周皇室后人?
文章提交者:zhangzizhong1940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隋朝末年,宇文化及在江都绞杀隋炀帝,并尽屠在江都的王宫贵族和炀帝亲信大臣,太子杨杲、一直被软禁的庶人杨秀及诸子、汉王杨谅之子杨颢议价公卿大臣数十人一同遇害。由于姓宇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被隋文帝杨坚篡夺的北周王朝,隋文帝逼迫北周静帝退位之后,就狠心将这个外孙掐死,然后大杀北周皇族,杨坚共计杀周朝文帝子孙25家,节闵帝及明帝子孙6家,武帝子孙12家,荒唐皇帝宇文赟另外两个孩子还在怀抱之中,为斩草除根,也被杨坚诛杀。加上其余宇文宗室疏属,几乎为杨坚诛杀无遗,成千上万的凤子龙孙均在一年之内惨遭屠戮。如此种种,加上周静帝的惨死,应了北周初期的民谣:“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隋文帝杨坚心思缜密,老谋深算,不可能给自己留下祸根,那为什么留下宇文化及一家呢?难道他们和北周宇文皇室不是一个祖宗?还是因为别的什么?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隋末绞杀隋炀帝尽屠江都隋皇族的宇文化及是不是北周皇室后人?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4649 工分:14514
左箭头-小图标
北周静帝不是嫡母杨丽华生的,谈不上是隋文帝的亲外孙 。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679727 工分:741
左箭头-小图标
宇文化及乃匈奴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583671
/ 排名:653
左箭头-小图标
让一个姓宇文的去诛杀杨隋皇族绞杀隋炀帝终结大隋王朝,也算是历史一个绝妙的讽刺了,虽然此宇文非彼宇文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25693 工分:3576
左箭头-小图标
宇文化及不过是沾了老爹宇文述的光,否则早就被杨广处斩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6110 工分:8092
左箭头-小图标
此宇文非彼宇文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527042 工分:605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雍西将军
在第14楼的发言:宇文是鲜卑的一个部落,这个部落的首领就姓宇文,始祖是南匈奴单于,所以宇文部是鲜卑化匈奴人。
宇文二字是汉语,宇是天,文是王,宇文就是天王。
宇文氏出自鲜卑宇文部,和北周皇族多少都有血缘关系。但如果宇文化及是其他姓改姓,那就不是了。我了个去,北周就是鲜卑宇文氏建立的,宇文化及是祖上是宇文皇族的家将还是奴隶。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64806 工分:133
左箭头-小图标
宇文皇室没有遗留,这一点不必怀疑。这个宇文氏,只是后来改姓的。早年也在奇怪,宇文和杨氏血海深仇,怎么宇文一家还混那么滋润。。。。。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277593 工分:85
左箭头-小图标
宇文是鲜卑的一个部落,这个部落的首领就姓宇文,始祖是南匈奴单于,所以宇文部是鲜卑化匈奴人。宇文二字是汉语,宇是天,文是王,宇文就是天王。宇文氏出自鲜卑宇文部,和北周皇族多少都有血缘关系。但如果宇文化及是其他姓改姓,那就不是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277576 工分:57
左箭头-小图标
这个好像不是,宇文化及一族的姓氏好像是赐姓。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97232 工分:178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98632 工分:692
左箭头-小图标
不是,宇文泰的后代基本被杨坚屠绝,宇文述宇文化及与北周皇室不同宗,不过由一个同样姓宇文的人来对杨氏大屠杀也算是冥冥中自有报应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49899 工分:5018
左箭头-小图标
宇文述一族,原姓破野头,是鲜卑化的匈奴人后裔,不是鲜卑宇文氏皇族一脉。因宇文述先祖服侍的主人姓宇文,而按鲜卑制改姓。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679727 工分:741
左箭头-小图标
宇文化及不是鲜卑人而是匈奴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49944 工分:73091
左箭头-小图标
宇文本来是一个部落的族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527042 工分:6053
左箭头-小图标
应该是隋文帝杀的是北周王朝的直系帝裔,在隋朝做官的北周皇族还是有的,但那是旁支了,但宇文化及不是北周皇族,他的祖上是北周皇族的奴隶,跟着主人的姓而已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83571 头衔:铁血济州镇抚使 工分:326420
/ 排名:2147
左箭头-小图标
那个时候只要是一个姓氏肯定就是一个家族的,不像是现在有很多赐姓!或许他本来不是宇文化及,但是就起这个名字,给自己以大楚兴陈胜王的同意的意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78747 工分:243778
/ 排名:355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宇文化及(约577年~公元619年,或579年~公元619年) 隋末叛军首领。宇文化及画像祖上是匈奴人,姓破野头。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家世官宦,皇帝姻亲。父亲宇文述,北周时袭父爵为上柱国,封为濮阳郡公,隋初为右卫大将军,因依附晋王杨广,靠帮助杨广夺取太子位而受宠,成为朝中权贵。炀帝为了感谢宇文述的拥戴之功,特将自己的大女儿南阳公主许配给宇文述的第二子宇文士及。杨广即位后,升述为左翊卫大将军,封许国公,后与苏威并典选举,参预朝政,成了隋朝上层统治集团中的重要人物。隋末另一个叛臣李密给他的评价是“卿本匈奴皁隶破野头耳,父兄子弟,并受隋恩,富贵累世,举朝莫二。主上失德,不能死谏,反行弑逆,欲规篡夺。不追诸葛瞻之忠诚,乃为霍禹之恶逆,天地所不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78747 工分:243778
/ 排名:3553
左箭头-小图标
冤冤相报何时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38399 工分:3481
左箭头-小图标
看来楼主是个伪历史迷,宇文化及本姓破野头是匈奴人,其祖在宇文盛的府上当下人,后来随其主人改姓宇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707768 工分:25
左箭头-小图标
宇文化及不是北周皇室,他的姓是赐给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21条记录]&分页:
&对隋末绞杀隋炀帝尽屠江都隋皇族的宇文化及是不是北周皇室后人?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历史上民族融合,战乱频繁的黑暗朝代(寻找知音)说一下那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家族,人物,另外附加一下,解释下“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的意义_百度作业帮
历史上民族融合,战乱频繁的黑暗朝代(寻找知音)说一下那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家族,人物,另外附加一下,解释下“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的意义
历史上民族融合,战乱频繁的黑暗朝代(寻找知音)说一下那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家族,人物,另外附加一下,解释下“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的意义
比较战乱频繁的黑暗朝代当属五胡十六国时期,而既黑暗与战乱又民族融合则是南北朝时期。
魏周八柱国
南北朝之末世,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东魏高欢先盛于前,西魏宇文泰再兴于后,十几年间双雄对峙,此消彼长,后来两人子孙各篡其主为北齐北周,最终却是起自关中狭弱之地的北周战胜了控制河北中原富庶地区的北齐,统一了北方。这种反常的最后结局不是偶然出现的:一方面北齐的昏君暴政大大削弱了自身实力,另一方面宇文泰在关中的改革及从东魏到北周间的众多名将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东魏末年,宇文泰对关中诸军进行了府兵制改革,设八柱国,其中六柱国每人下辖两名大将军,每位大将军又统开府二人,每开府为一军,总共二十四军,各军平时务农,农闲练兵,加上宇文泰的其它改革增强了国力,西魏到北周的军事力量急速膨胀起来,不久就盖过了高氏的北齐。而这里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就是宇文泰麾下名将之所在。
柱国,原意是北魏的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始封于尔朱荣,尔朱荣败亡后被废置,到宇文泰再兴东魏时又重新设立。在西魏大统十六年以前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共封给八个人,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当时号称“八柱国家”,其中宇文泰总领诸军,而元欣为西魏皇族,兵权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即为府兵中的“十二大将军”。在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中,产生了从西魏到北周再到隋,直至唐初的新一代门阀贵族,而这几个时代的皇室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宇文泰子孙为北周皇族,李虎子孙为唐朝皇族,大将军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北周历代皇后多在这些家族中产生,隋文帝的皇后与唐高祖李渊之母都出自八柱国里的独孤信。而这些家族后来的盛况,都源于在南北朝最后的乱世中这些名将的丰功伟绩。
八柱国之宇文泰家族:
宇文泰的事绩就不用说了,与高欢抗衡的一世之英雄豪杰,可以说西魏北周的辉煌都出自他的手中,虽说他与另外七人并称八柱国,但实际上他是府兵乃至整个西魏的真正领导者。宇文氏在这一时期内也是人才辈出,除了后来独掌大权的宇文护和英明神武的周武帝宇文邕外,在十二大将军中也有宇文泰一族两人:宇文导与宇文贵。虽然最后宇文氏的北周为隋所灭,而后又代隋以唐,但宇文氏一族早就与杨氏李氏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当年的并肩共患难,或是后来的联姻,以至宇文氏后来虽经隋文帝大量捕杀,但仍有旁支以高门大族的形式繁盛不已,其中有许多人也继续担任显贵,如隋朝的宇文庆宇文述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宇文恺,唐朝的宇文士及等。宇文泰及其子孙较为宽仁,在篡西魏之后并不是像历代那样杀尽先朝的皇族,反而与之以高官后禄,这种宽仁的风格也为隋特别是为唐所沿习,而宇文氏因此在后来被保存下来,可以说也是福报吧。
八柱国之赵贵家族:
赵贵字元贵,天水南安人,在战乱中逃亡到中山,被逼加入葛荣军,葛荣战败后投入尔朱荣麾下,后又跟随贺拔岳平定关中,以军功做到了镇北将军。侯莫陈悦杀死贺拔岳之后,赵贵诈降于侯莫陈崇,骗取其信任后为贺拔岳收尸,随后出奔平凉,拥立宇文泰为主帅。平定关中后赵贵又参加了宇文泰与高欢在河桥、玉璧、邙山的激战,而后在广武大败柔然,斩首数千。“寻拜柱国大将军,”“孝闵帝践阼,迁太傅、大冢宰,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宇文泰死后,宇文护辅政,而赵贵自认为当年于宇文泰平起平坐,而今却要居于宇文护之下,甚为不平,于是与独孤信密谋杀掉宇文护,但在即将动手之前被独孤信制止,随后为开府宇文盛告发,赵贵因此被宇文护诛杀。赵贵初期以德智而成其功名,后来却由贵生骄,由骄生逆,想以卵击石,事将行而又犹疑不决,明显的是德不能载身,智不能识势,谋不能成密,不过一匹夫罢了。
八柱国之元欣家族:
元欣字庆乐,其父为魏献文帝之子广陵王元羽,其弟为西魏节闵帝元恭,是地地道道的魏国皇室近支。元欣为人粗鲁率直,素以飞鹰走狗为乐,并不见得有什么大才,但当魏孝武帝为高氏所迫出逃关中投靠宇文泰时,元欣率先响应,这一步好棋给他带来了后半生的煊赫荣华,一下子成为西魏皇室诸王之首。“为大宗伯,进大冢宰、中军大都督。大统中,为柱国大将军、太傅。”。“后拜司徒。恭帝初,迁大丞相。”这一系列高位使他表面上几乎可与宇文泰平起平座,而这种封赏,大概是宇文泰认为他粗鲁率直没有野心才给予的。事实上,他在长安大置产业,特别爱好园艺,以至当时长安的好果子都是出自他的园中,他对宇文泰也表现得毕恭毕敬,而推荐的人也都是无能之辈。这样一个皇室首席亲王,对宇文泰当然是没有任何威胁的,他能成为八柱国之一并且后半生享乐而终,可以说是憨人有憨福了。十二大将军里也有元氏三人:广平王元赞、淮安王元育、齐王元廓。总体来看,从西魏到北周,一方面,元氏诸王甘于置身宇文泰之下,甚至是被篡位也没作出多大反抗,另一方面,元氏与宇文氏频繁通婚,所以到了北周,元氏不但没有衰落反而更加繁盛;而后,大将军元胄在隋篡周的过程中为杨坚立下大功;到了唐朝,元氏与崔、裴、卢三家并称四大宰相门第,更见其盛。
八柱国之李弼家族: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为人沉稳,有远见豪气,而且膂力过人。最初投于尔朱天光麾下,后来跟随贺拔岳,在讨伐赤水蜀、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的战斗中树立了骁勇之名。后来属侯莫陈悦,当宇文泰与侯莫陈悦争夺关中霸权之时,李弼的率众投奔宇文泰决定了宇文的胜利。而后李弼作为宇文泰的大将经历了平定关中、抗击高氏的诸次战役,特别是在宇文泰与高欢的沙苑大战中,当宇文泰的左军遭敌强攻之时,李弼果断的领轻骑向敌突击,将敌军横截为三段,由此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大统]十四年,北稽胡反,弼讨平之。迁太保,加柱国大将军。”李弼以将略见长,其大将风度在八柱国中鲜有能及。因为上述功劳,他在八柱国中的地位也首屈一指,到了北周之时与于谨并为元老,死后被追封魏国公。李弼之弟李丂也是北周名将,虽不过五尺,但骁勇过人,一度让宇文泰大为叹服,后成为大将军。李弼后代在周为魏国公,在隋世袭蒲山公,其次子李曜之孙就是在隋末乱时间纵横一时的枭雄自称蒲山公的李密。
八柱国之于谨家族:
于谨字思敬,河南洛阳人,早年以才名著称一时。与其它人不大相同的是于谨出身于北魏正规军,在镇压边镇大暴动出谋画策,立下大功,被魏帝封为积射将军,后一度位至北魏征北大将军,但他在尔朱天光与高欢之争中站在尔朱一边,不久尔朱大败,于谨逃入关中,向宇文泰献称霸关中之策。随后,于谨跟随宇文泰参加了诸次战役,并带领大将军杨忠攻下了梁都江陵。“俄拜司空,增邑四百户。十五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宇文泰死后,宇文护受命辅政,而于谨在大多数人迟疑之际,说服大家服从宇文护的权威,化解了分裂倾向。后来北周尊三老,于谨即为三老之一,可见其威望之高。总的来看,于谨在八柱国中以谋略为优,凡宇文泰以后大方向战略的制定都有于谨的参与,而于谨也是以其谋略保自身功名在数次换主时不失。于谨诸子在周隋间皆位重一时,而又以于翼为最,其地位在北周与于谨类似,周武帝继位前于翼甚至受先帝托孤,周武帝灭齐时于翼领一军独当一面,灭齐后又主持了长城的修补。最后在杨坚代周之时,于翼与李穆一样起到了影响全局的作用,因而于氏在于谨死后历周隋两朝更显其盛。
八柱国之侯莫陈崇家族:
侯莫陈崇字尚乐,代郡武川人,其祖先出自鲜卑别部。自十五岁起侯莫陈崇便随贺拔岳征讨葛荣、邢杲、元颢,在征讨万俟丑奴时,侯莫陈崇单骑冲入敌阵,于马上生擒万俟丑奴,因功被封安北将军。贺拔岳死后侯莫陈崇归入宇文泰麾下,随后“三年,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增邑二千户。四年,从战河桥,崇功居多。七年,稽胡反,崇率僸讨平之。”“十五年,进位柱国大将军,转少傅。孝闵帝践阼,进封梁国公,邑万户,加太保。历大宗伯、大司徒”,在宇文护掌权时因说出晋公宇文护必死之言被勒令自尽。侯莫陈崇三子皆为周将,而其兄侯莫陈顺更是十二大将军之一。侯莫陈崇一族以武猛而享威名,故能成一时之盛,而陈崇最终以言语鲁莽丧身,乃是脱不了轻率之道,一世英名也转眼云散,足以让人叹息。
八柱国之独孤信家族: 独孤信,出自云中的鲜卑别部,本名独孤如愿,少年时风度过人,任勇好侠,后投入葛荣帐下。独孤信在军中对着装修饰都非常重视,打扮不同于一般人,因此他又被人称作“独孤郎”。葛荣败亡后独孤信跟随尔朱荣征战各方,因功升至武威将军,甚得魏孝武帝看重。魏孝武帝入关之时,独孤信辞别家人单骑追上魏帝相随,成为一时间美谈。而独孤信与宇文泰又是同乡,自小就十分友善,故入关之后甚见重用。后来独孤信与杨忠攻下了东魏的荆州,随后东魏高敖曹以大军来攻,独孤信不敌,奔入南朝梁,三年后才回归西魏,其忠心如一得到了梁武帝称赞。“十四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后来赵贵谋反事泄,独孤信受到连带,为宇文护所逼,自尽。独孤信一生都以德信著称,尽管战事非其所长,但凭其德信树立的威望,既使是偶有战败,也不损其名,他的功劳也多在安抚各方,深得民心,在陇右、荆襄地区都享有很高的声望,宇文泰因此命他将名字由“如愿”改为“信”。独孤信死后也因此常为时人所怀念,加之北周的两个皇后和隋文帝的皇后及李渊之母都是独孤信的女儿,因此他的名誉随后就得到了恢复。
八柱国之李虎家族: 李虎为陇西成纪人,其祖先为晋末的凉武昭王,后为北魏所灭。李虎本人为宇文泰手下大将,后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太尉,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少师,大都督,陇西郡公。李虎于周篡魏之前去世,其子李炳也随后早逝,由时年七岁的李渊袭爵。李渊之母与后来的隋文帝杨坚之妻为姐妹,都是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因此李渊深为其姨母即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所喜爱,而且又与隋炀帝为表兄弟,故李渊一族在隋朝的显赫更盛于周,这也为后来李氏建立唐朝打下了基础。十二大将军中的阳平公李远同样也出身于陇西成纪李氏,不过这一支与李虎的一支关系较远。李远与其兄李贤并为周初大将军,李远在后来也被封为柱国大将军,不过较之早已成名的“八柱国家”晚了许多。另外还有一位名将李穆据言也出自陇西李家,其人最初为宇文泰手下小将,声望远不及前述诸人,但长寿确过之,凭着多年积功,在周末时已位居大将军镇守一方,杨坚攻灭尉迟迥篡周时李穆起了重要作用,因而到了隋更加显赫,隋末炀帝听信方士的“当有李氏应为天子”这一谶语而尽诛李穆子孙。
八柱国中赵贵成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弼将略能军,于谨以谋辅事,侯莫陈崇以勇纵横,独孤信以德抚民,正是由于这些人各显其才于宇文泰之下,才铸就了宇文泰及北周的辉煌。这些人能团结于宇文泰周围,也更显出宇文泰乃是英雄中的英雄。
另外,十二大将军具体为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皆世之名将,其详细事迹不再一一列述,北周一代,其它后起者如尉迟迥、韦孝宽、长孙晟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名将,这么多丰富的人才,乃是北周统一北方,以至隋统一全国的基础。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这首王维的实际说出了当时长安少年的梦想,霍去病无疑是这个梦想的实现者。少年将军,英姿勃发,在当时应该是许许多多少年男女的偶像,而这个偶像远比现在的歌星要健康阳光许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皇族风流家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