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断想,作者为什么倡导功成身退天之道?谈谈你的看法

您当前的位置: >
散文赏析:五四断想
点击数:次 &&&编辑:语文_dy&&&
文章来源:XKW
&&& 更新时间: 14:56
  旧的悠悠死去,新的悠悠生出,不慌不忙,一个跟一个,&&&这是演化。
  新的已经来到,旧的还不肯去,新的急了,把旧的挤掉,&&&这是革命。
  挤是发展受到阻碍时必然的现象,而新的必然是发展的,能发展的必然是新的,所以青年永远是革命的,革命永远是青年的。
  新的日日壮健着(量的增长),旧的日日衰老着(量的减耗),壮健的挤着衰老的,没有挤不掉的。所以革命永远是成功的。
  革命成功了,新的变成旧的,又一批新的上来了。旧的停下来拦住去路,说:&我是赶过路程来的,我的血汗不能白流,我该歇下来舒舒服服。&新的说:&你的舒服就是我的痛苦,你耽误了我的路程。&又把它挤掉,&&如此,武戏接二连三的演下去,于是革命似乎永远&尚未成功&。
  让曾经新过来的旧的,不要只珍惜自己的过去,多多体念别人的将来,自己腰酸腿痛,拖不动了,就赶紧让。&成功身退&,不正是光荣吗?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也是古训啊!
  其实青年并非永远是革命的,&青年永远是革命的&这定理,只在&老年永远是不肯让路的&这前提下才能成立。
  革命也不能永远&尚未成功&。几时旧的知趣了,到时就功成身退,不致阻碍了新的发展,革命便成功了。
  旧的悠悠退去,新的悠悠上来,一个跟一个,不慌不忙,那天历史走上了演化的常轨,就不再需要变态的革命了。
  但目前,我们还要用&挤&来争取&悠悠&,用革命来争取演化。&悠悠&是目的,&挤&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于是又想到变与乱的问题。变就是悠悠的演化,乱是挤来挤去的革命。若要不乱挤,就只得悠悠的变。若是该变而不变,那只有挤得你变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古训也发挥了变的原理。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生于湖北浠水,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集《红烛》《死水》等出版问世。作为诗人和民主斗士闻名于世的闻一多,其散文也以犀利的笔锋、诗化的语言、炽热的情感、深厚的穿透力而闻名于世。
  关于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同类文章,很多人都写过,但往往老生常谈,表现平庸,而闻一多的《五四断想》显然是其中的上佳之作。作者别开生面,以拟人的手法把新旧事物的演变过程写得栩栩如生,不仅说理形象、深刻,而且文风活泼、情趣盎然,充分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表现能
力。&旧的悠悠死去,新的悠悠生出,不慌不忙,一个跟一个,&&&这是演化。新的已经来到,旧的还不肯去,新的急了,把旧的挤掉,&&&这是革命。&作者开门见山,一开始就以朗朗上口的、充满力量的诗化语言切入了本文的主题。而切入的角度与所写的&五四&这个题材于精神上是暗
合的,因为五四运动的主题之一就是创新和改进。紧接着,作者又连用了两个&必然&和两个&永远&,来表现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青年则是革命的主力。作者充满了革命必胜的乐观精神和坚定信念,因为&壮健的挤着衰老的,没有挤不掉的&。虽然如此,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盲目地崇拜革命,而是对革命进行了反思。因为新的最终也会成为旧的,到时候又变成了被革命的对象,如此接二连三、循环往复下去,就会导致革命似乎永远&尚未成功&。所以&曾经新过来的旧的&也需要有觉悟,为更新的让出一条路来。这样,&旧的悠悠退去,新的悠悠上来,一个跟一个,不慌不忙,那天历史走上了演化的常轨,就不再需要变态的革命了&。作者敏锐地意识到&革命&本身只是求变的手段,并不是目的,若非必要,是无须革命的,革命只是该变而不变时挤得你变的手段,若只追求革命,只能导致&乱&。革命这个手段只是用来争取&演化&这个目的的。
  全文以劲健有力的笔调、畅快通俗的语言、拟人化的手法对&演化&和&革命&进行了排比对照,充分诠释了变才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这一历史的法则。本文虽然短小,却能予人以深刻的理性思考。
您可能也会喜欢下面的文章1945年5月,抗日战争的胜利曙光冉冉升起,中国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不少人似乎为这“新”的莅临而欢呼雀跃、而沉溺其中。诗人闻一多应约写下这篇“微言大义”的《五四断想》,深情地寄寓着将个人前途与民族命脉系扣在一起的西南联大莘莘学子。
五四运动(资料配图)
& & 1945年5月,抗日战争的胜利曙光冉冉升起,中国即将翻开新的一页,不少人似乎为这&新&的莅临而欢呼雀跃、而沉溺其中。诗人闻一多应约写下这篇&微言大义&的《五四断想》,深情地寄寓着将个人前途与命脉系扣在一起的西南联大莘莘学子:回望、拜谒&五四&时,更应该意识当时&旧的&(、社会、等)&不肯让路的&,阻碍&新的上来&,因此必须不能有所懈怠地用热血、青春、胆识、才干等继续去&挤&、继续去&革命&,因为&新的必然是发展的,能发展的必然是新的&。&新的必然是发展的,能发展的必然是新的&蕴含了闻一多对&五四&精神的个性解读和阐释。
作者简介:
& & 闻一多(日-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黄冈浠水,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899年闻一多生于一个书香家庭,1912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等,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1946年夏在昆明被特务暗杀。
& & 旧的悠悠死去,新的悠悠生出,不慌不忙,一个跟一个,&&这是演化。
& & 新的已经来到,旧的还不肯去,新的急了,把旧的挤掉,&&这是革命。
& & 挤是发展受到阴碍时必然的现象,而新的必然是发展的,能发展的必然是新的,所以青年永远是革命的,革命永远是青年的。  
& & 新的日日壮健着(量的增长),旧的日日衰老着(量的减耗),壮健的挤着衰老的,没有挤不掉的。所以革命永远是成功的。  
& & 革命成功了,新的变成旧的,又一批新的上来了。旧的停下来拦住去路,说:&我是赶过路程来的,我的血汗不能白流,我该下来舒舒服服。&新的说:&你的舒服就是我的痛苦,你耽误了我的路程&,又把挤掉,&&如此,武戏接二连三的演下去,于是革命似乎永远&尚未成功&。  
& & 让曾经新过来的旧的,不要只珍惜自己的过去,多多体念别人的将来,自己腰酸腿前,,不正是光荣吗?&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也是古训啊!  
& & 其实青年并非永远是革命的,&青年永远是革命&这定理,只在&老年永远是不肯让路的&这前提下才能成立。  
& & 革命也不能永远&尚未成功&。几时旧的知趣了,到时就成功身退,不致阴碍了新的发展,革命便成功了。 
& & 旧的悠悠退去,新的悠悠上来,一个跟一个,不慌不忙,那天历史走上了演化的常轨,就不再需要变态的革命了。  
& & 但目前,我们还要用&挤&来争取&悠悠&,用革命来争取演化。&悠悠&是目的,&挤&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 & 于是又想到变与乱的问题。就是悠悠的演化,乱是挤来挤去的革命。若要不乱挤,就只得悠悠的变。若是该变而不变,那只有挤得你变了。
& & 子大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古训也发挥了变的原理。
(责任编辑:云淡风轻)
------分隔线----------------------------
相关文化资讯
点击:82 评价:0
点击:278 评价:0
点击:244 评价:0
点击:243 评价:0
点击:236 评价:0
点击:234 评价:0
点击:222 评价:0五四断想 闻一多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五四断想 闻一多
散​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小题1】示例:高考学科分数将作调整;高考语文分值或将增至180分;高考英语分值或将降至100分。【小题2】示例:语文高出英语分值80分,表明今后将要强化母语教学;学科分数调整,突出了对母语的重视;高考英语降分不利于英语学习。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新闻标题的主要信息为:人、时、地、事。本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为高考科目分值的变化。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2】试题分析:分值的调整反映了该学科的地位的变化,势必对学生的学习、社会的重视度会产生一些影响,所以可以从这些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从改革的利与弊来谈谈。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语言表达
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同时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4分)阳光&&酒&&野花&&热烈&&&&&&&&&&&&&&&&&&&&&&&&&&&&&&&&&&&&&&&&&&&&&&&&&&&&&&&&&&&&&&&&&&&&&&&&&&&&&&&&&&&&&&&&&&&&&&&&&&&&&&&&&&&&&&&&&&&&&&&&&&&&&&&&&&&&&&&&&&&&&&&&&&&&&&&&&&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语言表达
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5个字(含标点符号)。(5分)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射,届时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验证试验的发射任务。为确保“嫦娥五号试验器”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整体上火箭“身体长高、翅膀变长”,芯级火箭增高1.5米,两个助推器加长0.8米。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同时采用“天基测量”技术和最新的高码率传输技术,可以向地面技术人员传输火箭飞行过程的实时遥测数据,实现了“实时问诊”和“宽带传输”。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语言表达
提取并整合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给“自主招生”下定义。(70字以内)(4分)①自主招生是高校招生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扩大了高校自主权。②自主招生选拔由高校自行组织,一般由笔试、面试两部分组成。③部分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选拔和录取在高考中不容易被发现的有超常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应届高中毕业生。④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考生必须参加高考,在高考录取时可获得20分或不等的优惠。⑤我国从2003年开始通过实施高校自主招生探索人才选拔制度改革。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语言表达
“五四”时期,鲁迅、胡适、周作人等都对“平民文学”作过阐述,诗人刘半农则用《相隔一层纸》为“平民文学”作了形象的注脚。请阅读小诗《相隔一层纸》,揣度平民文学的特征,给“平民文学”下一个定义。限25字以内。&(5分)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文字,请概括安徽茶叶发展的三大优势。(每条不超过8字)(6分)安徽茶叶具有先天和后发的发展优势:长江南北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肥沃,植被丰富,雨量充沛。特别是以黄山为中心的皖浙赣产区是我国两大“绿茶金三角”之一。山区云雾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有效成分的积累,因而茶叶品质优异。全国十大名茶出于此产区的有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六安瓜片4种。此产区另有霍山黄芽等89种名优茶被列入《中国名茶》榜。此产区拥有全国最早科研所之一的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全国最早茶学专业的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全国两所中等茶业专科学校之一的屯溪茶业学校,并建有农业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优势:&①&&&&&&&&&;②&&&&&&&&&&;③&&&&&&&&&。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语言表达
简要概括原初引力波的发现是“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的依据。(4分)科学家宣布首次观测到宇宙原初引力波存在的证据,若获证实,这将是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宇宙诞生之初产生的原初引力波的存在,这一发现有力地佐证了广义相对论。引力波可以作为光观测以外另一种观测宇宙的手段,由此打开了引力波天文学的大门。现在关于大爆炸原初时刻的理论模型有数百个,原初引力波忠实记录了暴涨时期的物理过程,如果观测结果是真的,那么很多理论模型会被排除。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的“余烬”,多年来人们一直没有测量到引力波的独特印记——B模式偏振,新发现无疑将进一步增强人们关注与研究的力度。答: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有媒体21日报道称,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要求庭长须学会做饭,并纳入考核机制。该媒体还引述张立勇的话称,“中午饭吃不好,下午工作就不可能干好;中午饭吃不好,大家就不会坚守岗位;如果恰好当事人请客,可能就出去吃人家的了,这事关法院形象,还有腐败之嫌,都是隐患”。“不会做饭的不是好庭长?”有人质疑其作秀炒作,引发不少网友吐槽。“这个事情表面上看很滑稽,但只是倡导不是考核。”资深律师、河南华浩律师事务所李华阳认为,在目前社会风气下,张立勇的这种倡导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因为庭长不仅应当业务上精通,而且也应当成为服务普通法官生活上的楷模。【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小题2】对于河南高院院长张立勇这一做法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5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日,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是指在每年农历4月到5月初,韩国江陵地区举行的萨满祭祀、歌舞表演、民俗游戏等一系列庆祝活动。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的“龙舟粽子节”。日,中国的端午节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小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该材料的内容。(2分)【小题2】有人认为,韩国抢走了端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看法。(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5分)网站系统临时性维护,暂停服务,预计日早10点恢复服务,请各位用户过后访问。感谢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谈谈对反腐倡廉的看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