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就安徒生写过哪些童话童话的特色及其形成的原因谈了哪些看法?你对他的哪些话有同感,不赞同哪些话?你可以由此

58cv网址导航组别:在校老师
文章:4583
威望:1476
状态:离线
[讨论]张祖健推荐阅读:《创造你自己的经济》
张祖健推荐阅读:《创造你自己的经济》按语:显然,这是一个美国式的话题,或者说,是一个欧美的话题。首先这是讨论如何挖掘或开发&宅人&社会能量及其能量建构的话题。相对陌生的&宅人&,我们国家更多使用的是&网民&的概念,通常,政府也更多注意网吧的治理。实际上,正如一位美国教授跟我说过的那样,网吧是发展中国家普遍拥有的事物,互联网真正造成的是&宅居&,即本篇资讯中所谓的宅人。这种宅人是托夫勒教授曾经描述过的后工业时代的社会劳动者。中国的网民已经超过3亿,除了在网吧中玩乐的孩子外,我不知道在宅子中以此为生的宅人有多少,是不是能利用电子商务、电子公务、电子社工服务等等建立经济生活方式。我想,这可能是一直新经济形态,是发展的趋势,虽然,在中国,宅人还不可能成为主流经济社会建构模式,但是它在长大。我的一些学生,甚至有在4A中混得相当不错的,却都在朝这个方向发展。这篇资讯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宅人形成的社会经济新生态,以及如何任职这种新经济生态的结构张力。互联网技术环境、经济环境以及语境、情境的结构特征,无一不是依靠吞啮传统物化环境中经济因子而建构,这种吞啮、重组,建构过程,会形成一个驾驭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新经济复合社会,而且,这种复合的经济社会再也不是传统的模块化社会结构,而是一个以内在多样性的&湿地化&结构为机制的社会经济形态。很显然,湿地是一种生命种类和谐的保有模式。推荐同学,特别是研究生们阅读这篇资讯。张祖健----------------------------------------------------------------&《创造你自己的经济》《创造你自己的经济》不仅肯定了&上网&亦即&宅男族&对经济的积极功能,还引起连串发人猛省令人深思的新问题。在高云的分析中,上网于不经意间把有自闭(autistic)倾向者的潜能完全诱发,只要善加利用,何异为经济注入大补剂,上网成风因此对经济发展具重大意义。作者个人主页:[显示全部] 基本信息《创造你自己的经济》(T. Cowen:Create your own Economy)Create your own Economy作者: Tyler Cowen副标题: The Path to Prosperity in a Disordered WorldISBN: 0定价: USD 25.95出版社: Dutton Adult装帧: Hardcover出版年: Create Your Own Economy: The Path to Prosperity in a Disordered World (Hardcover)by Tyler Cowen& Hardcover: 272 pages Publisher: Dutton Adult (July 9, 2009) Language: English ISBN-10:
ISBN-13: 978-作者简介泰勒&考恩(Tyler Cowen),佐治&梅逊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多产,兴趣极广且乐于表达意见,是当红的入世学人。泰勒&考恩(Tyler Cowen)是乔治梅森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在公共选择研究中心工作。同时他也是James Buchanan中心和Mercatus中心的董事。Tyler Cowen is a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t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and the author of Discover Your Inner Economist. He is a monthly &Economic Scene& columnist at The New York Times. With Alex Tabarrok, he writes the world's leading economics blog.《创造性破坏: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泰勒&考恩的力作。它针对经济与艺术的关系作出了精彩绝伦的分析。本书的核心问题是:全球化和跨地区贸易增强还是减弱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供求关系这一经济力量究竟对创造性的追求是利是弊?Tyler CowenCowen's primary research interest is the economics of culture. He has written books on fame (What Price Fame?), art (In Praise of Commercial Culture), and cultural trade (Creative Destruction: How Globalization is Changing the World's Cultures). In Markets and Cultural Voices, he relays how globalization is changing the world of three Mexican amate painters. Cowen argues that free markets change culture for the better, allowing them to evolve into something more people want. Other books include Public Goods and Market Failures, The Theory of Market Failure, Explorations in the New Monetary Economics, Risk and Business Cycles, Economic Welfare, and New Theories of Market Failure.Recent BooksCowen's latest book, Create Your Own Economy: The Path to Prosperity in a Disordered World (ISBN 978-0-525-95123-0) was released in July 2009 to rave reviews from critics including Matthew Yglesias and Tim Harford. His previous book Discover Your Inner Economist: Use Incentives to Fall in Love, Survive Your Next Meeting, and Motivate Your Dentist was published in August 2007.New York Times columnsCowen's New York Times columns cover a wide range of issues, including such topical issues as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Too Few Regulations? No, Just Ineffective Ones.&Dining guideHis dining guide for the D.C. area, &Tyler Cowen's Ethnic Dining Guide&, was reprinted in the Food section of The Washington Post.内容简介作者的观点在于,由于经济危机的来临和社会化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将变得更&宅&&显然作者无法从英文当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形容这种状况,而用了&autic&自闭这个单词(这也刚好是把话题扩展至医学领域的绝佳机遇),免费的东西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易更为简单明了的方式出现&譬如博客或是twitter,使得这些消息更容易被消化,从而使得宅人们可以通过更快捷的形式获得更为广泛的知识,形成了作者所说的&neurodiversity&神经元多样化&(这是否属于生物学范畴?)。In this provocative study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Cowen (Discover Your Inner Economist) reveals that autistic tendencies toward classification, categor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can be used as a vehicle for understanding how people use information. Cowen spends a great deal of time dispelling autism's societal stigma, arguing that mainstream society is reaping benefits from mimicking autistic cognitive strengths. As stimulating as is the premise, the book often feels like its own long exercise in categorization, with each chapter an analysis of the human mania for classification (e.g., the obsession with ranking achievements and endeavors). According to Cowen, human brains are constantly absorbing bits of information that get smaller and are delivered faster as technology advances. The more information people receive, the more they crave&this shorter attention span is far from a flaw to the author, but a liberating mechanism that allows humans time to contemplate more ambitious, long-range pursuits. The relentless analysis is occasionally overwhelming, but Cowen's illustration of our neurological filing system may help readers understand the mass consumption of information and just about everything else. (July)简评&Only a mind like Tyler Cowen's could weave Facebook, Zen Buddhism, Sherlock Holmes, and so much more into a coherent and compelling argument. Create Your Own Economy will change the way you think about thinking.&-Daniel H. Pink, author of A Whole New Mind&Create Your Own Economy will open your mind to thinking differently. The unique thought processes of individuals on the autism spectrum provide a great value to our world. This book will help you to be smart and successful in your own way.&-Temple Grandin, author of Thinking in Pictures&If you're curious about where society and the economy are headed, you'll search in vain for anyone with more interesting insights than Tyler Cowen. He's a genuine visionary and Create Your Own Economy is a tour de force.&-Robert H. Frank, author of The Economic Naturalist and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t Cornell University&The modern world bombards us with data just begging to be organized, from iPod playlists to digital vacation photos. Tyler Cowen offers an entertaining tour of our information age, pondering implications for how creative we are, how long our attention span is, how our politics work, and the future of our economy.&-Samuel R. Sommers, Assistant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Tufts University创造你自己的(网络)经济Tyler Cowen是著名经济学博客Marginal Revolution(边际革命)的作者之一,继几年前出了一本Discover your inner economist(发现你内心的经济学家),这个月则又出了一本Create your own economy(创造你自己的经济)。Create your own Economy事实上,这些年来经济学家们用一些浅要的经济学知识来出版畅销书似乎已经蔚然成风&这是经济学的好处之一,作为一个生物学家,你显然不能随便对财政政策发表意见,但作为一个经济学家而言,却可以对各个领域指指点点。上述&边际革命&博客即是如此,虽然号称是经济学博客,多数时间却看到几个作者对着经济学以外的事务滔滔不绝,指点江山。在到这本新书里,Tyler Cowen就谈了不少医学、生物学和文学&以及许多别的学科,因为我才疏学浅所以说不上来它们的名字。千万别指望读了这本&创造你自己的经济&以后你就真的创造自己的经济,如果是那样的话,还不如去读诸如《如何成为一个百万富翁》之类的书,虽然这本&Create your own economy&真的挺像一本励志作品。简而言之,作者的观点在于,由于经济危机的来临和社会化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将变得更&宅&&显然作者无法从英文当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形容这种状况,而用了&autic&自闭这个单词(这也刚好是把话题扩展至医学领域的绝佳机遇),免费的东西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易更为简单明了的方式出现&譬如博客或是twitter,使得这些消息更容易被消化,从而使得宅人们可以通过更快捷的形式获得更为广泛的知识,形成了作者所说的&neurodiversity&神经元多样化&(这是否属于生物学范畴?)。那么是怎么跟经济扯上关系的呢?作者举例说到,你买了一根两块钱的香蕉,这个两块钱是反映到GDP里去的;但如果你上了一天twitter,获得了和朋友的互动和许多有价值的信息,这样的体验可能价值20块,却不可能体现到GDP里去,但这个时候,你已经&创造了你自己的经济&。在书中,作者通过罗列大量的web2.0网站&宅人们可以按图索骥挨个上去看看,不断告诉人们,1,别担心,免费的东西会越来越多;2,宅没有错,你完全可以变得更宅。这是整本书里的两个主要观点。因为这既不是学术著作也不是教科书,因此作者完全不必为这些观点提供经得起推敲的证明。Tyler Cowen有意思的是,在接受《经济学人》访问时,这位作者说他每天早上会看一些报纸,并在最近学会了使用RSS阅读器&等等,在一本书里面教唆人们拥抱web2.0的教授竟然一直不会用RSS阅读器?既然网络可以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为什么Cowen先生还在读报纸?作者不愿意使用RSS阅读器的原因在于他不喜欢&RSS阅读器把所有的内容都塞过来&,还在读报纸的原因我想也是同样,他不想花时间面对未经分类的庞杂信息而更愿意都那些早已经过归类挑选的内容。而这也正是书里有所涉及但解决不了的问题&信息的创造成本变得更低以后,势必会大大降低信息的信噪比&也就是噪音率大大地提高,而传播成本的降低则是的知识产权得不到良好的保护,从而降低真正有价值信息创造者的积极性,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写作《长尾理论》的Chris Anderson的新书叫做&Free&(免费),作者在书中大谈互联网的免费趋势,只可惜&Free&这本书却绝不可能free,这本&Create your own economy& 也是一样,作者虽然拥有世界上最流行的经济学博客,也仍然不可能把新书放到博客上免费供读者阅读&虽然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读者且更符合互联网精神,本书的作者似乎在用一个实际例子告诉读者们,互联网上或许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一些信息,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还是要花钱买。相关链接:1,Tyler Cowen就此书给 Company写的文章,可以管中窥豹。2,对作者提的六个问题。书评:网络能发掘&自闭者&的潜能?林行止&互联网为自闭者提供了发挥其所长的最佳渠道,如何把这方面的成绩纳入主流社会和总体经济之中,是不容忽视的努力方向。&消费文化&因经济盛衰而蜕变,此中道理很简单,经济繁盛充分就业受薪者免除失业减薪的忧虑;加上人均收入增加,消费者遂倾向锦衣美食、尽情消费。如此经济条件,令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纽约(上海及其他国际大都会)成为销金窝。经济学制度学派开山祖师韦白龙(T. Veblen, )因而在他的巨构《有闲阶级论》中铸造了一句早已成为都市人朗朗上口的口头禅:&炫耀性消费&(Conspicuous Consumption);这种现象是身家骤厚(当中包括了一定程度的货币幻觉)出现的&财富效应&(Wealth Effect)的必然后果。到了经济盛极而衰的三十年代,失业率高企人均入息萎缩,&量入为出&或根本&无所出&,一般人不得不撙节用度甚至必须&勒紧裤带&度日,意味消费模式从奢入俭,走进另一极端。以记录比较齐备的美国为例,期内人们明显地减少外游、节衣缩食之余,只有寄情于下棋、扑克牌及其他可于家中进行的低成本消遣,听唱片、开收音机和上电影院亦蔚然成风&&经济荣枯不仅仅是经济现象,亦改变了一国一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在金融海啸余波未完未了的现在,除了投机事业因&量化宽松&而热火朝天,工商业投资不前、消费者意兴阑珊,经济增长由是放缓(中国也许是唯一例外),大部分尚有工作的人担忧可能会失业或减薪,遂自觉自律地调整消费模式,大幅度削减出国旅游、外出用膳以至衣着不再紧跟时髦潮流,相关行业生意降温。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乐趣来自家居&免费&的锻炼身体(即使仍有&健身会&有效会员证,为节省汽油亦少去)、可以免去&增值代价&的入厨(大众传媒突然多了许多谈饮论食以至传授烹调术的文章和节目),又热衷于成本很低的自我提升及进修的&终身学习&,令有关讲座和软件大行其道;可以肯定的是,向公共图书馆&借书&的人次必然较繁荣期增加(希望不久后可看到有关统计);最重要亦更明显的是,人们(计算机使用者)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愈来愈长,只要交费上了网,大部分网上漫游搜寻通讯交友娱乐以至种种&游戏&都毋须再花分文。由于不必支出而能满足你的需要,网络已成为经济不景下消费者的&恩物&。日本经济衰疲二十年,在网络普及化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出现一些闭门不出自得其乐的行为习惯,如今常见的名词如御宅男(宅男、宅女)、电车男及隐蔽青年(还有许多笔者不大了解的名词)便是用以形容这些&社群&。对此主流社会多投以鄙视眼光,因为这些&社群&的生活模式被视为对经济有消极影响,这种种名词因此都带有不能与人相处、不修边幅、讲话不着边际(无厘头?)、沉迷于动画漫画、不理他人感受终日&打机&、不注重个人卫生及愤世嫉俗的贬义。事实上,这些&社群&的形成,与计算机成为日常必需品有直接关系。面对计算机上网马上可以进入一个无边无际的世界,满足了上网者的不同诉求,&有脑万事足&,令这些&计算机迷&可以与世隔绝与人无争而快乐地生活。Tyler Cowen这种背景,催生了佐治&梅逊大学经济学系教授高云的新书《创造你自己的经济》(T. Cowen:Create your own Economy)。高云多产,兴趣极广且乐于表达意见,是当红的入世学人。笔者曾评介过他的《发掘你内在的经济学家》,那本书的主旨是述说如何善用当今最珍贵的资源&时间和专注&,其看法和建议做法不少值得参考,但&一寸光阴一寸金&和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心有旁骛才有成的大道理,有谁不知道?高云只是从精打细算(也许可说是事事都考虑其机会成本)的角度,以经济学原理进行诠释,实用却缺乏启迪性&&如今这本新书的主题大为不同,他不仅肯定了&上网&亦即&宅男族&对经济的积极功能,还引起连串发人猛省令人深思的新问题。在高云的分析中,上网于不经意间把有自闭(autistic)倾向者的潜能完全诱发,只要善加利用,何异为经济注入大补剂,上网成风因此对经济发展具重大意义。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高云认为在当今的网络世界,国民生产毛值(GDP)已无法充分反映经济活动,他举例说,买值二元的东西(如香蕉如面包)会提高GDP的数字;上网享受值二十元的东西(如看电影如听音乐),却对GDP增长并无帮助,这些东西是&虚拟&的,但此前你必须上电影院购唱碟,它们则均是有助GDP增长的实物。换句话说,于网络无处不在的世界,经济数字已与现实生活脱节,因为许多虚拟世界的经济活动均不在具体统计之中。这即是说,网络活动愈普及,GDP增长数字可能愈低。7月20日《纽约时报》报道日本已出现有虚拟餐厅软件&虚拟(空气)烧肉&(Air Yakiniku),这当然是闹着玩的,因为&虚拟&的鱼肉不能填饱肚子,只是为赶时髦其门如市,对具体的餐饮业多少都有负面影响&&总而言之,网络世界的兴旺必会蚕食现实世界经济!不但如此,网络世界对创造就业的贡献亦与其能量不相称。二十世纪初叶,卡内基的钢厂和福特的车厂创造了以十万计的产业工作岗位,&乘数作用&还令费城、底特律和芝加哥等工业城成为一流的大都会;在五十年代,南来工业家在港设厂,亦令突然涌入的难民有工可做进而提升了香港经济&&可是,如今Facebook 为以百万计的上网者带来&窥秘的欢愉&,惟整间公司的工作人员不过七百余,几乎所有的工作都由&无人操作&的软件及伺候器完成,由于雇员有限,因而对总部所在地 Palo Alto 的消费经济贡献相当有限&&2006年问世今春走红的鸟鸣(Twitter)已成为目前最热门的玩意,可说风靡整个互联网世界,可有人想到经营Twitter 公司的工作人员不足五十之数!这意味科网世界,实际经济活动固与GDP关系日疏,而高失业率可能成为常态。在小说家和记者笔下,&发财立品&的人大都长袖善舞、精明能干、口若悬河、交游广阔,可是,高云认为,内向型甚至&自闭&的人,在各行各业出类拔萃干出一番大事业的亦数不在少。高云引述剑桥大学自闭研究中心精神病理学教授巴隆─柯亨的研究,显示在各个领域(在学术界以数学及工程学最多)中有成就自闭者的数目,远远高出一般人的想象。高云认为美国(其实是有世界普及性)大学拒收自闭学生是绝对错误。大学过去排斥有色人种,若干知名学府如普林斯顿一度拒收犹太学生,过往学者主张奴隶制、种族分离以至优生学等大有人在,这些戴&有色眼镜&的错误做法已随社会进步而被自然或立法淘汰,可是,对自闭症患者的歧视仍普遍存在,有些学者甚且发表一些诸如&医治自闭者的成本&,以具体数据展示美国每年在这方面的开支,由于他们认定自闭者对社会没有贡献,这等于浪费纳税人的金钱;有学者则认为自闭者的认知智能太低,甚至比&脑部受伤的猴子&还不如&&高云指出这类意见都是不公平且与事实不符!美国高等学府虽然很少收录自闭学生,事实却证明这类学生和学者成绩特别优秀。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的史密斯(V. L. Smith)在自传中透露他&和自闭相去不远&,并曾自行判断患上阿斯珀格综合征(Asperger's Syndrome;指智力或技能过度发育的孤独者其实便是自闭症患者);1998年数学最高荣誉奖菲尔斯奖得主波卓思(R. Borcherds)被诊断患上阿斯珀格综合征。安徒生童话作者安徒生、《艾丽斯仙境漫游》作者卡路、《动物庄园》作者奥威尔以至达尔文、爱因斯坦、罗素、莫扎特,都是自闭者;高云还举了一串对笔者(相信亦是大多数读者)来说有点陌生的名字。总而言之,自闭者也许因为性格内向孤僻无法按照正常亦即平凡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而不能融入社会,但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不容抹煞更应被重视。在本书第七章,高云用了近三十页篇幅,仔细剖析了柯南道尔笔下的大侦探福尔摩斯的侦案推理和方法,显示他具有自闭症患者的多项特征,若非如此,他断无法屡破奇案。出乎笔者意料的是,高云竟然在福尔摩斯小说上下过苦功,看他丝丝入扣爬梳其破案手法进而证实他是阿斯珀格综合征患者,令人有重温这套小说的愉悦。本章留下三四页写亚当&斯密,高云根据《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的内容,指出斯密的推论方法显示他有强烈的自闭倾向;事实上,斯密未婚、对智性问题全神贯注以至废寝忘食、迷失路向、与友人相聚时心不在焉及有过人记忆力等,都与自闭患者无异。在第九章,高云详细述说德国大哲康德和奥国学派巨擘海耶克的行状并以之证实他们都有自闭倾向;而他认为后者且是亚当&斯密以来最著名的神经经济学家(neuroeconomics,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及经济学的学问)。高云高度肯定自闭者的潜质,除了极少数特别杰出的人物,过去他们长期被隔绝于主流社会之外,现在机会来了,高云认为互联网是发挥他们过人智力和技能的最佳渠道!Tyler Cowen高云这本书之所以值得推介,在于他把互联网与自闭者&互联&起来,这种看法说出来平平无奇,只是他未点出之前,可没人想得到!高云的观点大有道理,他指出自闭者都内向(我们在电影上见到莫扎特&天真烂漫&游戏人间口没遮拦,实际上他拙于言词害羞只专注于音乐)、不能作有意义的交谈、遇陌生人更不知所措,如今面对荧幕指按键盘便另有洞天,其聪明才智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事实上已成为诱发自闭者潜能的最佳媒介,这可是发明计算机尤其是互联网者所未想及的。以美国为例,目前有约五十万名自闭儿童,即每一百五十名儿童中,便有一个自闭;而全美的自闭成人在一百五十万名左右,即使最保守的估计,美国应有百万名自闭者,这些智力高于常人而被主流社会歧视的人究竟藏身何处?他们可能便在你的左右&&在学院或在办公室之中,如何发掘他们的所长,在互联网普及的现在是完全可能的。《原富》的分工论早已家喻户晓,只是高云另有解释,他指出分工后不同工人重复做相同工作,工多艺熟,生产力相应上升&&高云认为在分工制下专注于某项工序的工人都有自闭倾向,这种说法不是人人能够接受,马克思则有同感,因为在《资本论》中他指出不断做同一工序单调沉闷,意味分工制会令工人产生对社会的&疏离感&。自闭者和主流社会的关系便是如此!高云要大家了解的,正是自闭者或有自闭倾向者专注单调的工作对经济有不可估量的贡献。互联网的流行普及,令社会上出现了不少生活形态互异而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有自闭倾向的&隐蔽社群&,这些人&&主要是年轻一代&&终日与计算机为伍,不问世事,受尽奚落、白眼,被视为对社会没有建树的寄生虫。然而,在高云笔下而事实上亦可能如此,他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少,只是虚拟世界上的贡献不包括在具体统计数据之内;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为自闭者提供了发挥其所长的最佳渠道,如何把这方面的成绩纳入主流社会和总体经济之中,是不容忽视的努力方向。当然,终日上网而且养成什么信息都从网络上获取的习惯,会令人缺乏耐性、一切急就章及对大块文章失却兴趣,长远来说,这是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向前进步的障碍!(文章来源于东方早报《上海书评》。)作者: Tyler Cowen背景阅读在线访谈: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今年2月,美国国务院国际资讯局(Bureau of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Program)邀请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泰勒.考恩(Tyler Cowen)作为嘉宾参加在线访谈,与世界各地的读者直接在网上对话,讨论美国文化的多样性、美国扶持文化艺术的方式和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等问题。这次对话还谈到举行联合国科教文群组织促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大会(UNESCO Convention on the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of Cultureal Diversity)的建议。《美国参考》提供了一些背景资料,辅助说明读者了解这次在线访谈涉及的问题。泰勒.考恩(Tyler Cowen)在美国和德国接受教育,目前在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Fairfax, Virginia)的乔治.梅森大学任经济学教授,兼任詹姆斯.布坎南政治经济中心(James M. Buchanan Center for Political Economy)主任。曾出版《创造性毁灭:全球化如何改造世界文化》(Creative Destruction: How Globalization is Changing the World's Culture)、《高品质与高数量:美国如何弥补经济学和美学的鸿沟》(Good & Plenty: How America Bridges the Gap Between Economics and Aesthetics)等著作。以下是这次在线访谈的记录稿,译文略有调整。--------------------------------------------------------------------------------美国国务院国际资讯局《美国参考》在线访谈记录稿日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嘉宾: 泰勒&考恩博士日期:日时间: 美国东部时间下午1:30主持人: 大家好,欢迎参加美国国务院国际资讯局《美国参考》的在线访谈。考恩教授准备就文化全球化、如何扶持文化艺术和你们可能感兴趣的任何有关话题回答各位提出的问题。泰勒.考恩: 你们好,我是泰勒.考恩,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附近的乔治.梅森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我从事的研究课题是商业和创造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在全球化及各国发展贸易的背景下对艺术政策进行考察&用一、两句话概括我的观点,我主张发展贸易,支援开放政策,赞成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我认为商业和创造性是盟友,不是敌人。提问[Jacek]: 文化具有很大的活力,是否可能由政府对文化提供&保护&,但又不破坏文化的活力和独立性?泰勒.考恩: Jacek, 你的问题提得很好。我认为各国政府能够为历史文物提供最好的保护。你们可以参观华盛顿国家艺术馆的各种展品,上海博物馆也储存了中国的国宝艺术。其中并没有相互矛盾的现象,政府的确可以尽力保护历史文物。但我并不赞成政府控制文化,这种情况今天正在发生。政府常常为了达到政治目的钳制文化。他们不懂得新的文化变革。他们不坚持真正的多样性原则。我发现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存在这种情况。政府可以为保护我们的历史珍品提供辅助说明,但我主张,对于今天的文化,应该遵循自愿互动的原则。提问[Marek]: 很多国家拨专款辅助说明艺术家。美国对此有什么看法?艺术家在美国如何生存?泰勒.考恩: 美国对扶持文化艺术采取很多政策。最重要的是对非营利的文化艺术活动给予税收优惠,为文化艺术提供捐款也可以得到税收优惠。这些政策间接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赞助资金。但是美国政府从来不具备决定什么是&好的艺术&,什么是&坏的艺术&的地位。美国对艺术家有一些直接的赞助,但相对间接扶持的方式,直接赞助只占很小的比例。Marek还谈到艺术家在美国如何生存的问题。当然,很多艺术家靠直接向消费者出售自己的作品维生。但是一个物质丰裕的社会还有很多其他方式辅助说明艺术家。不少艺术家在大学工作。也有不少艺术家得到民间基金会的资助。还有不少艺术家从事半职工作,或白天工作,在剩余的时间从事艺术。这好象很艰难,但很多大作家,例如维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事业刚起步时都有这样的经历。提问[Marek]: 今天新闻报道刊登了在巴基斯坦的美国餐馆(如肯得基)着火的景象。这叙述了什么? 人们是否认为这些餐馆是文化全球化的一种标志?泰勒.考恩: 有些人认为美国快餐店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形态。实际上巴基斯坦的大多数快餐店出自巴基斯坦本地,也可能来自印度。肯得基等快餐店只占餐饮业的很小一部份。当然巴基斯坦的食品也借鉴了很多西方的特色,特别是葡萄牙的食谱(例如辛辣vindaloo)。 马铃薯和番茄作为巴基斯坦菜系的主料,都来自新世界(New World )(中国也使用马铃薯和西葫芦的变种)。袭击肯得基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象征性。穆斯林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尊重,同时肯得基是一个曝光率很高的目标。这类问题很难回答,因为牵涉到美国的对外政策。但是我确信美国的饮食文化本来就是受到注意的目标,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替罪羊,因为这些冲突涉及不同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因为人们对现代化有不同的思考,同时也涉及妇女的权利和言论自由问题。除了快餐店,还有人口结构和年龄层的问题。在比较自由的社会,年轻一代对上一代往往有反叛心理,例如在音乐、服饰方面,还有食品。在大多数亚洲国家,年轻人经常光顾肯得基。这些地方适合人们聚集,是为了交往,并不是为了食品。这些场所能吸引更多的顾客,与其说是因为食品,不如说是因为有冷气机。这些年轻人年纪大了以后,很可能会回归巴基斯坦食品。提问[Regina]: 我们经常听说全球化在美国境外产生的影响,例如到处都能发现象征美国流行文化的元素等。是不是有逆反现象? 能不能说外国文化(中国、印度。尼日利亚)的艺术传统也通过全球化对美国产生了影响?泰勒.考恩: Regina, 现在美国文化正受到世界其他地区十分强大的影响,大多数来自墨西哥和亚洲。美国人口约10%属拉美裔。很多人说西班牙语,喜欢拉美流行音乐,当然也吃不同的食品。现在人们购买的 salsa(墨西哥调料)比番茄酱还要多。亚洲的影响在电影业占压倒优势,在电视游戏领域也是如此。现在的动作片酷似90年代的香港动作片。当然并非所有的美国人都知道这一点。我们往往很自负,不了解这些新观念来自何处。在我住的地区,好吃的菜大多是亚洲菜:泰国菜、越南菜、韩国菜,要不然就是中国菜。还有一些日本菜。要吃四川辣味鸡丁,比找可口的汉堡还容易。这种情况并非在美国每一个地方都能见到,但是已经成为趋势。提问[Regina]: 你是否认为在美国以外的地区,人们的确欣赏美国的文化多样性(存在的状况及其广度)?泰勒.考恩: Regina, 其他地区的人们是否欣赏美国的文化多样性?这取决于人们来自何处,取决于他们是否到过美国。美国人对世界其他地区没有表示足够的好奇,往往也造成这方面的困难。美国对物质产品感兴趣,但是经常缺乏我所说的好奇的心态。尽管如此,美国仍然是对移民、饮食新观念、音乐新作品等很多开创性事物最开放的国家之一。可能只有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能与之相提并论。我们还不太想学其他语言。我国幅原辽阔,很多美国人即使有条件,也不到国外旅行。但是这些倾向正在发生变化。过去30年间,美国人越来越具有世界视野,例如今天几乎每一个人都对中国和亚洲感兴趣。在我小时候,情况并非如此。当年,人们感兴趣的是欧洲,也可能是法国,仅此而已。现在我们知道全世界都联结成一个整体。美国最大的特征之一是愿意考虑接受各种观念,不论这些观念来自何处。Regina, 你还谈到印度和尼日利亚的影响,不仅仅是中国的影响。印度对美国的时尚风潮有很强大的影响,在室内设计方面也是如此。印度正开始对美国的电影产生影响,特别是如何运用色彩和如何使音乐与影片融为一体。但这方面的影响还刚刚开始。尼日利亚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有关的观念还没有大量传播到美国。很明显,在很多所谓&美国化&的领域,例如蓝调和爵士乐,其雏形来自西非洲(不仅仅是尼日利亚)。后来尼日利亚的音乐家反过来又借鉴了美国的风格和形式。只要听听尼日利亚音乐家费拉库蒂(Fela Kuti)的作品,就能发现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的声音无处不在。美国还有很大余地接受更多的尼日利亚食品、更多的尼日利亚音乐和西非地区的视觉艺术。非洲很贫穷,所以有时在资金和推广方面存在问题。有些美国非洲裔已经回过头,把目光转向尼日利亚,寻求他们自身传统的痕迹。这也是未来产生文化影响的一个可能的渠道。提问[Mary Ann]: 你对联合国科教文群组织促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大会(UNESCO Convention on the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of Cultureal Diversity)的问题有什么看法?泰勒.考恩: 这件事说来话长。其实我也是有关档案的起草人之一。在两年内,这件事占据了我生活的大部份时间。如果是我单独起草,我写下的内容会有很大的不同。我认为跨文化的贸易有助于促进多样性,不会对多样性构成威胁。为这次大会起草的档案似乎过于强调为某一种文化提供法律保护,以防止受另一种文化的影响。这就为贸易保护主义开了方便之门。我原来希望,举行这样的大会能关心规模实在小和处境实在脆弱的文化,为这些文化提供一些辅助说明,推广其正在从事的活动,从而使其继续生存。按照我的观点,法国和加拿大并不属于处境脆弱的文化,其状况十分良好。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多的情况,我还有很多可以谈。提问[主持人 Michael Friedman]: 泰勒,能否介绍一下你最近的学术研究课题?泰勒.考恩: 迈克尔要我谈谈我最近的学术研究,其实有好几个......! 大部份时间我在写一本书,谈全球背景下的食品经济学。例如,为什么在美国尝到的&墨西哥&菜不同于在墨西哥的菜肴?边界如何改变了食品?不同国家的法律、经济,或者仅仅因为消费者的口味不同,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为什么中国菜在你到过的每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形态?在阿根廷是一种情况,在德国是另一种情况,在温哥华又有不同。或者还可以举新加坡的例子。我即将在4月前往中国上海,就这个课题进行一些研究。提问[Alexandra]: 你好,考恩教授。我想了解一下,正因为美国政府也可能提供一些赞助,那么政府是否可以对有可能冒犯别人的某些艺术作品进行审查?谢谢你。泰勒.考恩:Alexandra,美国政府不能因为提供赞助就可以就艺术作品冒犯别人的问题进行审查。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言论自由,至今仍提供强大的保障。然而,美国政府通常不会赞助有可能令人感到厌恶(obscene)的艺术品。这些作品必须寻求民间赞助。由于大部份赞助都来自民间,所以相对而言,这些作品只在一定程度上,而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失去赞助。90年代发生了几个引人注意的案例,涉及政府赞助使同性恋和宗教觉得受到冒犯的艺术作品。一些美国少数族裔异常激愤,然后有关方面决定不再赞助&obscene&的作品。我个人并不赞成这个决定。但这个决定并没有使实际情况出现多大的差异。另一方面,政府某些方面的赞助实际上仍给予有可能令人感到厌恶的作品,只要这些作品不过于露骨,这样做并没有引起非议。但是以上任何情况都不存在审查的问题。对于哪些作品可以得到政府赞助仍然是人们公开争论的问题。提问[Mary Ann]: 那么,你认为美国反对[联合国科教文群组织的文化多样性大会]的档案是正确的吗?泰勒.考恩:Mary Ann,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倾向的替代方案是重新对这次大会进行谈判,然后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着手工作。鉴于没有达成共识,我们是否应该反对,还是应该在我们不同意的情况下遵照执行?这个问题关系到是非,也涉及战略。我相信,美国政府认为目前的草案不符合以往达成的通讯协定,例如世界贸易群组织通讯协定等。大会档案的措辞仍然引起争议,但是无论如何也应该纳入以往通讯协定的部份内容,即使要修改以往的通讯协定,也没有对这些已经达成一致的内容给予尊重。我认为,即使不谈对通讯协定实质的看法,从程式上说,大会这些方面的问题也十分不妥。美国政府也认为十分不妥,所以不愿签署大会档案。我不可能了解政府官员的全部想法,因为他们在外交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面很广。但是我对他们的做法没有异议,而且我也同意他们的观点,目前的大会档案有严重问题,不能对全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提供实际的支援。提问[Regina]:美国学校加强对艺术教育的财力支援,我们对全世界文化/艺术的影响因此发生了哪些变化?泰勒.考恩:我想更多地谈谈美国学校在文化方面的问题,包括高雅文化和流行文化。但我不能确定这会对美国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有多大影响。理想的情况是,美国介绍更多的&high culture&(高雅文化&),少介绍一些&polular culture&(流行文化)中的低俗成份,即少一些性和暴力。但是我不清楚美国教育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在其他国家,这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由消费需求推动。(人们如果无法从美国得到他们需要的性和暴力方面的内容,也会从其他地方得到。)在全世界,知道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艾米施.奎尔茨(Amish Quilts)、查理斯.明古斯(Charles Mingus)爵士乐队的人并不够多。我希望我能找到更简单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但我无能为力。美国国务院(是他们主办这次在线访谈!)、美国新闻署在五 、六十年代冷战时期有一些很好的项目。以后这些项目逐渐缩小规模。我认为应该扩大规模。现在有一些向这个方向转变的行动,特别是对阿拉伯世界,但是我认为应该这还不够,还应该再进一步。提问[Mary Ann]:那么对大会重新进行谈判是否可能?是否已经为时已晚?泰勒.考恩:联合国科教文群组织已经对大会问题进行了投票。美国要求重新谈判,但在投票中被完全否决。从理论上说,有可能再进行投票,但是实际上这样的机会很小很小。所以我认为为时已晚。我确实认为美国应该继续参加联合国科教文群组织并坚持自己的观点,要求通过贸易和市场促进文化多样性,特别是在全世界较贫穷和偏远地区。这是完全可能的。尽管大会档案有问题,但长期而言,或许能产生良好的结果。总而言之,谢谢大家参加这次讨论。我们不断有新的机会和其他国家相互交往,因特网就是一个例子。大家如果希望更多地了解我对文化、贸易和其他问题的看法,请存取我的网站。最好的办法是到Google搜索我的名字&Tyler Cowen&。我还每天写自己的博客,经常谈到文化和经济问题,网址主持人:谢谢大家参加今天的在线访谈。希望下次再见。(记录稿完)Tyler Cowen:平等主义政策是低效的  其实,最&穷&的人不是社会上那些收入低的人,而是那些人力资本禀赋较低的人。无疑,这包括老年人,因为,即使他们在年轻时曾经是有天赋的,但是相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将会更早的离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位23岁的移民,他(她)是收入较低的中产阶级,但是他(她)却比沃伦&巴菲特有着更高的人力资本禀赋。 通过美国政府的医疗保险制度,美国政府可以对这些老年人进行一定的补贴。考虑到这个保障体系的初衷和内涵(平等),这个医保体系对那些老年人的补贴尤其大,也就是那些最&穷&的人。  西欧福利国家的政策或许是更有效的,因为这些国家做了很多努力去发展常规的针对年轻人的医疗保障,它们的社保体系比较完备。这或许会得到一个更好的效果。  但是,无论是西欧还是美国,它们的这些医疗保障体系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有些评论常认为其不够彰显平等主义。其实,很多人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比如美国的情况,这些批评人士相信平等主义,他们希望对美国政府的相关政策保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他们也常常想谴责美国的不平等。并且,他们希望政策能够帮助提升和改善社会中一些不太成功人士的身份与生活状况,而这些人则是在资本主义体制下不太成功的人士。如果当你将以上这些目标和愿望都集于一身的话,那么你就会对我的评论和观点感到刺耳和不悦。  或许,很多人对&较好的生活状况&以及&富裕&两个词感到很困惑。一些银行账户里存有不少钱的男性白人老人,他们已经拥有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旁观者可能不会认为他们是&穷&的,但其实,他们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不菲数额存款的事实,已经遮掩了他们只有较低的人力资本禀赋的事实。  我经常对一些人以社会发展的名义来探讨和主张平等主义感到吃惊,他们甚至认为平等主义的实现是人们社会地位和身份发展的里程碑。这些人的讨论并没有考虑到一个人的实际的、未来的人力资本禀赋。要知道,纯粹的平等主义政策其实是低效的,这是一个普通的道理。  假如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是一个23岁的生活在纽约的移民。你会与巴菲特交换人生吗?我的答案是&&这个交换是不值得的。  摘自Tyler Cowen的博客,编译 白天参考文献---------------------------------------------------------------------------------------------------------<div class="votes" id="Score
查阅更多相关主题的贴子:
(共 0 条) 上一页 下一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