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表达爱情的古诗词男人不懂自己心意的诗词

诗词不难学  第一节    我想写一本关于学习诗词的书,书名就叫《诗词不难学》,就以我自己写诗学诗及领悟诗的过程来写。不要那些长篇大论,只是写我的真实经历,把我如何理解诗及写作诗的过程写出来,以供大家分享。以前写的,就当是导论,现在我就如一个平民在讲故事一样来讲述诗词。哈哈,本来我就是个平民。    
风凄凄兮雨潇潇  
一片苍茫心揪揪  
人生如梦情如月  
欲揽明月写春秋  
这是我第一次提笔写下的诗。其实我写下这首诗时,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诗,也不知道怎样欣赏诗,更不懂得那种诗算好,那种诗不算好,至于格律,从上学到社会上流浪再到写这首诗时,从来都不知道格律是个什么东东,也没有接触过。我没读什么书,和大多数人一样,从小就有点喜欢诗,但压跟没想过自己要成为什么诗人。现在我来说说当时为何写下了这首看似有点老气横秋的诗。  
一九九三年我带着无限的理想走向了社会,可是社会不是想象中那么完美,他带给我的不是幸福,而是辛酸,更别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我的理想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想做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会有人记住的那种,当然这种内在思想与我小时候肩负着文曲星的传说有关。九十年代的人思想都很古板,受传统意识的影响较重,内心意识中总会有那种一举成名建功立业的思想在作怪,哪怕是离开了学校,也会幻想着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而且时刻都是胸怀这种抱负。与现代人只知道赚钱玩乐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当然那时人的理想也很单纯与幼稚。正是这单纯的心灵与幼稚的理想,使得我不懂得如何钻营,如何谋生,只能是让自己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打工生活,吃了不少苦,受过不少累,所以内心很想摆脱这种流浪的打工生活,于是就想做生意先赚钱,然后再去实现理想。到了一九九八年,已经有二十多岁了,不甘心一无所成,就借了一点钱做生意,但不懂世道,不善经营,一直在亏本,亏本的期间那可是在流血呀!做过亏本生意的人内心都会有这种同感的。这一年五月下起久雨,门外风狂雨啸,大地笼罩在雨雾之中,当时我依门眺望,风狂就好像是我内心的哀鸣,雨雾就好似我前途的茫然,没有生意,坚持下去将血本无归,关门又不知将何去何从,又背负一身债务,苦不堪言,内心茫然惆怅不已,突然间有一种作诗的念头在心中悄然产生,(可能人的情感到了一种无耐的境地时就想用诗表现出来)很想把自己这种内心的无助情感写下来,于是凭着自己此时此刻的心灵之感,就随手在门上用粉笔写下了这四句诗,反观一看,竟合乎我心。  
那时候不懂诗,只知道诗要押韵,五言四句或七言四句相互组成就可算是一首诗,我一直比较喜欢刘邦,记得刘邦有一首诗句是‘大风起兮尘飞扬,安得孟子兮守故乡’,知道他是由眼前之景过度到写作之情,还连用了两个‘兮’,屈原的诗也用了好多‘兮’,《诗经》里的诗也有很多‘兮’,受了这些‘兮’的影响,我的第一句诗中就用了个‘兮’‘风凄凄兮雨潇潇’。自己欣赏这首诗时,感到写得很好,把心中的东西都包涵进去了。于是拿给别人看,别人看了之后说,‘这首诗写得好啊,是哪个古人写的’。听别人这么一说,心中高兴得很,原来别人也说这首诗写得好,于是赶忙说是自己写的,别人还不信‘你会写诗,真了不起!’受到了别人侧面的赞扬,觉得写诗是件了不起的事,于是兴趣就越来越广,时不时地就捉摸自己内在的情感并将之写成诗篇。有一次回到家,把我的诗由一个亲友拿给一位参加过诗会的老诗人看,并想拜他为师。老诗人看了之后连夸‘观雨’诗写得好,很有写诗的天赋,说他学识有限,教不了这个学生,怕误人子弟。并写了一封长长的书信转给我,告诉我写诗有要讲格律的,也有不讲格律的,但填词是一定要讲句式平仄的,还列举了一些诗词平仄格式。看到老诗人的那封书信,我知道他老人家对我非常认真,不然不会写那么多,那时我也填词,但不知道填词非要讲平仄不可,只是按着别人词的长短句来写,别人押韵也跟着押韵,仅此而已。从小学到高中,诗是念了不少,但还没有一个老师说过有关格律与平仄的话题。看了老诗人的那封信,一下子就让我知道原来诗词还有很多东西是我不懂的,要去学的。这时我对诗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觉得自己可能在诗方面真的有天赋,不然老诗人也不会看了我的诗就那么重视我。《观雨》这首诗对我人生来说很重要,它是我写下的第一首诗,并坚定了我学诗写诗的信心,也让我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个理想,做一名真正的诗人,就像李白杜甫一样,永远都有他的诗流传世间。在我以后的人生中,基本上是一边学诗一边写诗,把别人用来赌博的时间,玩乐的时间,我就用来思考诗词方面的知识。      第二节    
自从写了《观雨》诗之后,得到了不少人的赞扬,感觉到诗并不是那么神秘,原来自己用心写下的东西也可以算是诗篇,这大大激励了我对诗学的自信心。所以之后就认定,诗是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寄托在其中,用心灵之感写出来,就是诗作。听了老诗人的话,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懂的东西,特别是格律方面的知识,那是一窍不通的,于是到书店里去找,当找到了一本诗词格律入门的书之后,如获至宝,就当宝贝一样地买下来。你们可不知道,那时书店里,关于诗词格律方面的书很少,一般的小书店里是没有卖的,只有一些大的书店里才有。我的家乡没有关于诗词格律的书,是到外面打工,在市内的一家大书店里才买到的,如果当时不买的话,过几天可能就没有了,因为我第二次光顾的时候就找不到了那样的书,买到这本格律书时我就如得到稀世珍宝一样可贵。我小时候看到过一本词话,是关于李清照卖剑得书的故事,记忆深刻。那是说一个下雪天,大地到处被雪花笼罩,李清照闲来无事,就一个人外出寻诗,(古代爱写诗词的人总喜欢到大自然的境界中去寻找写诗的灵感,故称寻诗)在一个人迹稀少的地方,见到一个老人捧着一本书在卖,李清照翻来一看,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当即就想买下,就问老者多少钱,老者说这书是他祖上传下来的,如今他家三代都没有人爱读书,只爱舞剑,此书放在家里无人理会,甚是不忍,于是就想找到能懂得这本书的人,一般的人他是不会卖的,所以他要价很高,他觉得舍得出这个价的人一定是懂得珍惜这本书的人,他在这雪地里站了三天,一直都没找到适合要这本书的人。李清照一问价,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但又舍不得这本书,于是就和老者商量,说她家正好也有一把祖上留下来的宝剑,问老者是否同意将宝剑换书。老者看到李清照回家取来的宝剑后,也是连声称好,爱不释手,互相交换,于是文坛上就留传了李清照宝剑换书的一段故事,至于真假就不必追究。当我真正拥有了一本诗词格律的书,那心情就如李清照换得宝书一样,充满喜悦,只是我买到的书很便宜,十多块钱而已,但我却当成珍宝一样时刻都是放在身边,连外出都不离手。  无论学什么东西,都要有兴趣,能从内心里喜欢上它,那学起来可是事半功倍。在外打工,只要有空就拿出来看,好像是以前的时间都是浪费了,现在才知道时间的宝贵,才懂得珍惜,混了那么多年,到这时我才真正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那就是我要做一名诗人,真正的诗人,像李白、杜甫、苏东坡、李清照等人一样,哪怕人死了,其作品也能永远留传世间。在我心里觉得,那可是比做什么样的人都有价值,生的价值,死的价值都是无穷尽的。还有一个因素,促使我把理想定为做一名诗人。因为之前我做什么都觉得不合心意,不是自己想要的,只有写诗才觉得真正适合自己,也让自己陶醉在自我作品的欣赏中。人除了金钱、美女与权利之外,能找到自己真正爱好的东西,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忙碌一辈子,都没有找到过自己真正喜欢与执着追求的事,我不由得在内心里庆幸自己找到了真正的爱好与兴趣。  很快我从书中懂得了格律,知道了押韵,还记熟了格律诗的各种格式,烂熟于心。格律诗的平仄格式也非常好记,只要记住了一式,其它三式就能顺理推出。如果想写一首格律诗,只要写出了其中一句的格式,其它三句的格式就定了,就要根据格式来。这时我发现,原来格律诗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也不是很难写。就是在九八年这年八月份,我在家无事,也想出外寻诗,在自家院子门口,迎面使来一个骑摩托车的女子,感觉很是漂亮,她的姿势和线条都让人感觉到很美,也很是新奇,这时天气还很热,路上行人稀少,那女子穿的衣服也薄,是翠绿色的,在随风起舞,长发也是一起跟着起舞,但很快就在我注视的目光中消失了,这时的情景令我心灵波动,感觉中这个境界就是诗,一定要写下来。于是就呆立原地写起诗来,那女子的形象就如画面一样已经刻在我的心头,写起来就感到非常顺手,几乎没有什么思索,根据当时的那个情景与感觉马上就写好了四句,而且写的时候还是根据格律规范来斟酌字句的。这首诗大家或许已经熟悉了,就是那首《门前》诗。这时候我写诗压根还不知道什么手法呀、角度呀,(至于写作手法与角度那都是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慢慢摸索出来的)只能是按照实际情况来写,路上人少,看到一个骑车的女子,感到她很好呀,然后她就消失了呀,写时就这么简单,按顺序来写而已。写出来之后,自己欣赏时却觉得写得非常好,把我当时内心无法言说的一些东西好象也包涵进去了。自己读了之后,真感到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当时的诗原型是:  门前路上稀  有女驾轻骑  一头披肩发  迎风摆柳衣  
这是一首平起式五绝诗,为了方便,我在此把平声用‘一’代替,平声是指声调的一、二声视为平声,仄声用‘十’,仄声是指声调的三、四声为仄声,以后可平可仄用‘士’代替。此《门前》诗的格式应是:  
一一十十一  
十十十一一  
十十一一十  
一一十十一  
写好这首诗这后,那是很高兴地回到房中来自己欣赏,甚至还掩饰不住内心对写作成功的喜悦。但仔细对着这平起式五绝格式时,却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头’字的位置是应该用仄声字的(十),,而‘头’字却是平声字‘一’,怎么办呢?那就只有将这个‘头’的平声字改成仄声字了。很多人都有根据格式平仄规律,来修改作品中不合平仄字的习惯,我这个习惯从这一天就开始了,绝不能因为一个字没用好就违反了五绝诗的格式。这时就在思考,用一个什么样的仄声字来代替这个‘头’字,而内容又不能因此改变。试用了几个字,如‘阵’、‘秀’等都不如意,最后想到了一个词‘一缕青丝’,古人用‘缕’来形容头发,何不用‘缕’字,想到这,于是马上就把‘头’字改成了‘缕’字。改成了‘缕’字之后,反而觉得改得好,有发丝,自然就有头,‘头’字用了也是多余,心想改得好。这首诗就成了如下:  门前路上稀  有女驾轻骑  一缕披肩发  迎风摆柳衣  
改了‘头’字之后,心有余悸,怕还有不当之处。细细搜寻,看到‘柳衣’时顿时觉得这个词用得好,古人有‘人道是,柳腰身’,用‘柳条’来形容‘细腰’,而我用‘柳枝舞动’的形象来形容衣服的随风飘扬,又有何不可,自我感觉用得妙,心中不由得将之视为得意之句。心想自古以来,‘柳’字在诗中总用出了很多神韵,意韵,而我无形之中又加上了一种用法,感觉很有创意,那种自我知足感就不用提了。  
这首《门前》五绝诗是我第一次用格律写得自我感到成功的作品,虽然浅显明白,但觉得这样的作品就是诗。那时我很喜欢李白的诗,如《思乡》诗: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这首诗写得也是明白如话,还千古流传(当然这流传的原因与思乡这个题材有关),其作也是按顺序写成的,看到床前的月光,怀疑是地上的寒霜,抬头望着月亮,低头思着故乡,自然而然,直接明白。我写这首《门前》诗时,对写作技巧一窍不通,只能是潜意识中套用了李白的写作模式,不加装饰,自然而成。  
在此我认为,想学写诗的人,还是先学李白那种诗风,自然而然,明白如话。如果先学别人的,或者很深奥委婉的,那将是不得要顶,可能会弄得古不古今不今,阴阳怪气的那种诗,可没多少人会认可的呀!        第三节    很多人认为写诗需要很高的水平,有种想先把文学知识学好再来写诗,这就大错特错了。古人流传下来的很多名篇中,有儿童写的,有妇人写的,还有种田人写的,他们在写诗的时候,可没有什么很高的文化水平呀!有很多的作品几乎都是作者随心而来,随口而出的,并没有什么斟酌修饰的过程。如古人的《悯农、锄禾》诗: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有谁不懂,又有谁看不明白呢!简直就是以农夫的口气写出来一样,人人看了都喜欢。所以说写诗,并不是要你去追求字句的高深与文笔的优美,何况开始写诗的人,根本就无法判断出什么样的字句就是高深,什么样的文笔就是优美。我认为呀,写诗还是以自然而然的情感来写作最好,以随心而来的语言下笔最妙,这样或许就会在无意中你就创造出优美的诗句来,如果也能广泛流传的话,成为名作也是可能的哦!如李白的一首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在走之前可没有想过要写下这首诗的,更没有去想要搜寻什么名句的。只是在他登上船欲行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踏着歌声来为他送行,这个人就是他的朋友汪伦,内心中在这一时刻就非常为之感动,于是就随心作了一首诗,以用来表达他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个见情生情的句子,是李白当时产生出的随心之句,他老人家在创作时可不会想到会成为名句的。人家以歌声送他,他以诗句相赠,反而使这首诗作成了送行与赠别的名篇名作。可见名篇名句不是作者刻意写出来的,而是由当时写作时的情感随心而来的,让人能感受到他其中的真情实感时,自然就有了他的高深与优美,刻意的模仿反而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所以写诗呀,要认识到自己内在的真实情感,然后捕捉这种真实情感并将之随心写下来,只要能写出内心的那种真情实意,就自然会有它的妙处。  说了写诗,自然也要说填词,因为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词本来就是属于诗的一种类别,俗称诗之余,实际上就是一种能够供人吟唱的格律诗。现在我来说说我填一首词作时的前后经过,希望朋友们能从中明白填词的源头。  一九九九年春,我在家呆着,大凡在家呆着的人,多半是因为在外混得不好,找不到适合的落脚之处而无耐回家,打过工的人大多都有这种感受。在家连续几天都是下着春雨,整天把自己关在房中,心情更是烦闷。这天傍晚时分,感到枯燥无味,于是就翻起过去的一些东西,看到一张发黄的照片,里面是一个纯清而又美丽的女孩,不免引起我对往事的许多回忆,所谓睹物思人就是这样,很多人都会有这种同感。这张照片是那个女孩送给我的,她说她从上学时就开始喜欢上我,跟人谈得最多的也是我。其实那个女孩第一次到我家来玩的时候,看到她的清丽与高雅,我就喜欢上了,只是人性的一种自卑感使我不敢表达,因为我的内心深处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失败的人,所以总以为别人会看不上我。当知道那个女孩也喜欢我时,我内心那是无比的感动与喜悦,我们的交往也就开始了。当然那时候的人谈恋爱是很保守的,一般都是不敢越雷池一步。走向社会之后,虽然没有在一个地方,但是书信不断,鸿雁传情。可是在外面几年,我很难有一个固定的地方,甚至一年要换好几个地方,那时彼此都没有电话,只能是靠书信往来,有一次我到原来房东家去玩,房东告诉我,前不久有一封你的信,你很长时间没有来,以为你走了,就把信给退回去了。我一听就知道是她写的,就马上写信跟那女孩联系,但从此再也没有了回音,不知是她也换了地方,收不到我的信,还是她知道我总是失败,而有了新交,总之一直是个谜。几年过去了,依然音讯全无,也就渐渐淡出了那段情感,而自己没有再交过女友,一直一个人独来独往,心中或许还在有些期盼。直到拿起这张发黄的照片时,不免勾起旧时回忆,往事如历历在目,内心顿时惆怅不已,思念不已。时而站在窗前伫立,时而对着孤影沉思。那种失落与追忆之情不断加深,思来都让人感到肝肠寸断,于是就坐在房中独自喝起闷酒来。愁肠无解,许多人都会借酒浇愁,我那时也是一个。但是酒不解真愁,只能是越喝越愁,心想,不如也填一首词吧,把心中的情感寄托其中,发泄在作品中也好过一些。想到这,就翻开词谱填起词来,首先选定好要填的词牌,然后就以自己内心此时的情感按格式填。当时我选定要填的词牌名是《鹧鸪天》,很简单的那种,因为复杂的词牌怕填不好。整理一下写作思路,于是决定从引起我这种情感产生的原由写起,即那张发黄的照片,引发我对往昔的追忆之情,这方面将之安排在上厥里,下厥就过度到此时之心,即促使我写这篇作品的真实情感。在心中理清了上下厥的写作情怀与结构,动起笔来就顺畅得多,为了寻得较理想的语句,有时就站在窗前望着夜色思索,让冷风冷雨醒醒脑子,有时对着孤影深思情怀,凭着那种情感与写作劲头,每一处心灵的感应都恰如其分地被转呈于笔下,写到结尾。但是最后如何结语有点犯难,一时还没想好以什么样的情怀来收束这全词之境,久久不得满意之句,欲来欲烦,看到桌上的酒,不由得大口喝了起来,心想,管它呢,这无尽的相思愁苦,喝醉了它再说,酒入愁肠,语句马上又涌出来了‘尽把相思用酒量’,感到这句好,就马上将之作为全词的结句之语。当然,当这结句写成之后,全词也就填成了,心情一放松,人也就醉了,等到自己来欣赏这首词作的时候,已是第二天的事。第二天当看到自己填的这首词作时,不禁连声称好,特别是结句用酒来衡量人之相思之情苦,心中不禁自叹,古人有‘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而我这句恐怕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吧!全篇之作完全能对映我心。这时回顾全文,竟然没发现有一个字需要修改,不禁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将之载入笔记中。一个总是有失败之感的人,当他能写出一篇自己满意的作品出来时,在他的内心中不禁也在暗暗庆幸自己的成功,虽然没人欣赏,却能自我找到满足,也能慰藉自我情感,可以算是人生一件快事了。现在列出这篇《鹧鸪天》词,以供朋友们来共同分享。  
鹧鸪天  
美女当年彩照黄,心心相印两痴狂。  
天鸿传递心中意,书信来回梦里香。  
春雨冷,夜风凉。月藏云里影临窗。  
肝肠寸断无音讯,尽把相思用酒量。    《鹧鸪天》这首词牌的定格是:    
士十一一士十一,士一士十十一一。  
士一士十士一十,士十士一士十一。  
一十十,十一一。士一士十士一一。  
士一士十士一十,士十士一士十一。    ‘士’代表可用平声字也可以用仄声字,‘十’是代表必须要用仄声字,‘一’是代表必须要用平声字。以后我所列出的格律诗的格式与词牌的格式都是遵循这一规律。这首词牌有点象是由两首七绝诗组成,只是下厥第一句有一点变动,成了三言两对句,是要求对仗的,如词中‘春雨冷,夜风凉’,就是一个三言两对句。此词第一个字一般要求用仄声‘十’字,如‘美’字就是仄声字。上下片各押三平韵,如上片‘黄、狂、香’,下片‘凉、窗、量’都是以‘ang’为韵母的(词韵中三江七扬通用),我们现代人写诗填词不必按韵书找韵,只要按照字典里字的韵母都相同就行了。  朋友们,看了这个词牌与格式,你们也来试着填一首吧!一开始填不好没关系,只要动笔写了,多少就会积累心得的,待到一定的时候,可能你也就无师自通了。关于诗词的欣赏与写作,是有那么一点点方式方法可采用,你们放心,我不会保留,在以后的章节里,我会一步步来进行讲述的。下一节我就会讲一下关于诗词的欣赏,因为很多知识,我们都是从古人作品的欣赏中归结出来的,而后才能转为自已创作时所用。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不好意思 我没看完
但是顶帖是美德...................
  楼主普及基础知识来了  
  作者:蝶舞仙草 回复日期: 14:37:02   回复     不好意思 我没看完 但是顶帖是美德...................    作者:cgfn77 回复日期: 14:41:09   回复     楼主普及基础知识来了    谢谢顶贴哦,喜欢诗词的,来支持一下吧!
  没事干,顶贴玩
  楼主你看我的《奥斯卡》怎么修改下才有诗歌的韵味  我想写诗  可是我的字典丢了  从泥土的缝隙里  我拾起一片绿叶  星空邈阔  泪水已朦胧了双眼  哦,原来今夜没有阳光
  好    学习
  红烧大排!被朋友墙裂推荐去看,结果看到他那副死样子终于受不了了,看了一半放弃了。
  第四节    在诗词的写作中,有一种手法叫做‘喻、比、兴’,‘喻’就是比喻,以某某比某某,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比’呢,跟‘喻’差不多,只是内涵要深一点,意义要远一点。‘兴’就是寄兴,即是明写此,暗写它,内涵比较隐喻。这一节主要说一下‘喻和比’的手法在诗句中的使用,这在诗句中用得比较普遍,讲起来大家都容易理会,而且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如有一个人工作时感到很累,他很难说出他累的感觉,所以他会用比喻的方法来说出来,他或许会这样对人说,‘今天真累,比爬山还累’,这就是比喻,即是把个人的感受用大家都能体会的感觉来作比喻讲出,爬山的确很累,大家都能感受到,听了他这个比喻,人们也自然就能体会他所说累的感觉了。比喻大家在生活中都会用到,以用来形容自己所说话的内涵,就是大字不识一个的人,他也会使用比喻的方法来说出他内心的真实感觉,所以比喻并不是很难理会的东西。  写诗填词多半是为了体现出人的某种内在情感,而语言有时是很难达到的,所以经常用到比喻的句式,这在诗中是很常见的。如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就是一个比喻句。人之间的友情深浅是很难用语言来直接表达而出的,所以只好用打比喻的方式来表达,或者用形容的方式来道出,形容某一事物实际上就是用比喻来达到的。‘桃花潭水深千尺’这句,大家都能靠想象理会得到这潭水是深不可及的,李白话峰一转,说千尺之深的潭水都不及汪伦此时为我送行的情意,‘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之所以说潭水千尺之深,原来用意是为了表达他对汪伦为他送行的感动之情。无须多说,李白在诗中用了这个比喻,大家看了就能理会他内心想要表达的那种感情。所以写诗,特别是写自己内在的某种情感时,不需要直接,也不需要去搜寻名句,而是适当地去使用一些比喻,恰如其分的比喻,胜过千言万语,比直接说出来,比搜寻名句更有力得多,别人看了也容易理会得出。李白的诗很多都用了比喻,或者说形容加比喻,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如‘疑是银河落九天’等,都是形容加比喻的句式。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句,是一种明比,即此物比彼物,两种事物都直接写出来的,就是明比,在生活中,人们用的比喻大多都是明比。还有一种比喻,是有此物而没有彼物,要靠读者的思索与溶合才能理会,这种比喻叫做暗比。在文学手法上,把明比称为‘喻’,把暗比称为‘比’。在第三节中讲了我填的一首词作《鹧鸪天》,里面就有一个暗比之句,这句是‘月藏云里影临窗’。有人或许会说,夜里下着雨,你站在窗前看,自然是见不到月亮只能是看到自己的孤影啦,那‘月藏云里’这四个字不就是多余的,实质不然。写诗填词其实都是为了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最内在的情感,不能有一字一句是多余的。那么当读者看到这四个字时,就要站在作品情感内涵的角度下来分析了,如果理会不出,那就说明欣赏还不到位。‘月’历来在诗句中就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意象词,自然而然被许多大家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有神韵也有意韵,有的用来暗指光明,有的用来暗指爱情,有的用来暗指希望。总之它所使用的范畴中,被赋予出很多感情色彩。就如在作者的《观雨》诗中,就有这么一句“人生如梦情如月”,这句里一连用了两个比喻,其中就把作者的‘情’比喻成‘月’。这篇词作是写在下雨的夜色里,自然是没有月亮的,而作者却特意写出‘月藏云里’这四个字,那理会时就要往作者所赋予的感情色彩里去分析了。显然在作者的诗意里‘月藏云里’不是用来形容‘影临窗’的,因为这是不搭界的比喻,所以就要往其它方面来理解。在《鹧鸪天》这篇词作中,作者道出的是他那种人生失意的情感,以及相见而又见不到的爱情,从这方面我们就应该想到,原来作者是用‘月’来比喻他的爱情与人生,而月藏在云里是用来形容作者觉得他的爱情与人生都藏在了云里,见不到亮光,心中失去希望,在这个雨夜,对景生情,所以内心就感到非常的惆怅与失落,故而借酒浇愁,故而填词寄情,这就是作者写下此作的真正原由。如果从这方面来理解作者内在的写作情感,那这篇作品的意境就一下开阔了,也明朗了。  当能真正欣赏出他人的一篇作品时,并且感到与作者写作的心意相通时,那他作品中的使用手法与语言技巧也就能被你完全吸收,就如这篇作品是你写出来的一样。当你也有这种情感来写作时,不需要去刻意模仿,在潜意识中就能自如发挥他的创作水平了,而且还会不断地超越他,这就是欣赏他人作品的收获。如果欣赏他人作品,你从中得不到一点收获或心得,那就说明你没有欣赏到位,很多东西你还不能理会与溶合。这个收获与心得就是,你欣赏他人作品后,你要么感到作品中写作时产生的优点,促使你想吸收的,要么是你察觉作品中写作时出现的缺点,促使你想避免的,当有了这种理会与心得,就是你欣赏他人作品时所得到的收获。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晏几道的《鹧鸪天》词: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在梦中。    这是一首艳词。何为艳词呢?想了解古人词作的人还是要知道的,因为在古时,词人创作艳词很普遍,现在我来介绍一下。艳词是为了写给歌女进行传唱的一种词作,跟我们当今的谱曲填词者是一样的。现代的作词人,当写好了一首词,谱上曲,就拿给歌星去传唱。但写作的风格与语言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古人填的艳词跟诗一样美,很具情感的穿透力,好的作品能经久流传。  艳词所写的内容多与男欢女爱有关。古时人传唱艳词的地方多是风月场所,这里集聚着各类风格的歌女、舞女、妓女及才貌双全的艺女,是一种非常高雅的娱乐场所,吸引着各色各样的人来此休闲、娱乐、玩耍。其中不乏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风流雅士、名人豪侠等等,这里面就不断演绎出许多的风流韵事,有多情种,也有薄情郎,这些总能成为人们的谈资,于是一些文人墨客将之写成词,一为了歌女传唱,二为了娱乐消遣,三呢,更是为了成名。古人填词,这些作品一般都要经过歌女传唱,好的作品,就能广为传诵,风靡词坛,由此可成就一代文学之名。所以写艳词几乎在古时成为一种文人的风尚,特别是北宋时期犹甚,如欧阳修、王安石、温庭韵、晏几道等等名家词人,都留下了不少绝佳的艳词之作,至今都还在流传。晏几道的这首《鹧鸪天》就是其中的一篇名作。  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晏几道这首《鹧鸪天》词。这首词古今之人都作了许多的解释,内容与意义上,见解大体都是正确的,在此就不细讲。这首词的情感是写一个别后重逢的爱情,是属于多情而有情的那种。上片描绘了那个歌女,从词中的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那个歌女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美人,能陪人喝酒,善于唱歌,舞曲更美,令人流连忘返,而念念不忘。分别后,甚至连做梦也想着对方,从‘几回魂梦与君同’可以看出,是一对有情人终于再次相见,那种久盼而逢的喜悦之情令人无以言表,甚至还担心这种喜悦重逢是在梦中,不敢相信,还要拿起银灯对着细看,这种形象细节的描写,情感读来令人入木三分,感人不已。这首词中的细节,也许是写作者自己就发生的事,也许是把几种情场原素溶合在一起来写,无论是哪一种,可见作者写艳词,很是到家,一句话,逼真。令每个人看了,都如有亲身经历一般。从这首词作来看,晏几道这个作者是个有情的人,而且也是个熟悉风月的人,与歌女、舞女也曾产生出许多的情感,所以他才能写得这么生动感人。清人陈廷焯评这首词说‘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不让伊独步。’意思是说,在写艳词上,没有人能胜过晏几道的。当然这种评价有点过,如果评作品是这样来评的话,那看到其他好的作品,那就无法评价了。由此可见陈廷焯的见解与作品都未达到上乘之境,所以他内心自甘人下,没有真正的进取性与认识性,也没有超越他人之心。故此他见了一首自己喜欢的作品,就会轻言独步。希望当今学人不要如此,应永远保持一颗上进心,促使自已能写出更好的作品,一慰自己,二慰世人。  
此词就欣赏到这。下文我主要讲一下如何写出诗作,让你看了之后,也能轻松地写出自己心中的诗篇!  
  不好意思,进程有点慢。  作者:芙蓉姐小白菜 回复日期: 14:22:39   回复     楼主你看我的《奥斯卡》怎么修改下才有诗歌的韵味    我想写诗    可是我的字典丢了    从泥土的缝隙里    我拾起一片绿叶    星空邈阔    泪水已朦胧了双眼    哦,原来今夜没有阳光    你嘛,应该多来看几次,看通了我写的东西,不用我替你修改,你自己也就能写出心中的诗篇了,相信今后你一定比这写得好。
  顶,顶,顶,,,偶比较喜欢宋词,请问有没有教宋词的啊?
  下文呢?期待
  我有个同学和他同学发生争吵,结果两人打架,我同学比较高大。打伤那个同学。    结果那个同学住院了,住院期间,我同学去医院看他,两个人见面也都互相理解,结    果他母亲医来,不管什么情况也不问事情原有,马上报警。报警完后,我同学被抓去    录口供,由于那个同学家里有权有势,把本来在校就读学生改成不在校学生送进派出    所关押,很多人都去求情,但是都没用,他妈妈还说:你们有什么人尽管找来,我弄    死你们。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他们在这个地方势力很大,就他姑丈法院院长,他的    儿子打断别人的手住院,连去医院探望受伤的人都没有,却一点事情都没有,而我同    学却要被他们抓去关。     后来他们威胁我同学必须赔偿5万元人民币,不然就将我同学送去少管所,我同学 家人迫于无奈答应了,谁知道拿钱要解决时,他妈妈又反悔,改口八万。他们又一次    答应了,结果后来又反悔。后来在学校放声说不拿钱要让他没事。我们以为这样就算了。        之后我有个派出所的亲戚告诉我,在学校遇到那个同学要躲远点,不然就会像打到他的那个同学一样赔很多钱,我一下懵了,不是说了不赔钱,结果是他妈妈拿了别人十万还想别人都不说出去,你说有这样的人吗??     让别人吃苦,还不能哭诉,这是不是太过分了???  两夫妻一个叫吴丽玉和一个庄青山,太过分了,仗着自己在晋江有权有势欺负人,希望有人能让他们别那么嚣张.  
  我会接着往下写的,会把宋词创作形式讲到的
  第五节  
  写诗如画画,如出一辙。先说一下画画,画画先要在心中确定好要画的内容,然后去寻找适合画的参照物,如通过写生或事物找到画画的灵感与激情,这些因素具备之后,就要开始动笔来作画了,在创作时就要安排画好的结构,如先画什么,再画什么,通过这些过程之后,这幅画也就完成了。至于画得好不好,妙不妙就是属于发挥水平与作画功力的范畴,但这时你至少懂得画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写诗的步骤也跟作画的步骤差不多,首先要在心中规划好诗的内容,然后寻找诗作的题材与写作情感,当这些具备之后,就是说当你有了写诗的灵感与激情时,这时就要动笔来写作诗篇了。在开始写作时,那就要将题材与内容在心中整理好,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如何结尾,根据这些顺理成章写成之后,这篇作品也就完成了。至于作品写得好不好,妙不妙,那就要看各人发挥的创作水平与文学艺术了。这方面属于写作技巧及文学审美范畴,留待以后再讲,此篇要讲的就是如何来写诗。  现在来举几首我写诗的过程为例,来讲述一下如何写出自己的诗篇。在我们生活中,总会有一种感叹,那就是青春易逝,年华不再,所以我心中就有想写关于这一内容的诗篇出来,这时我就要寻找写好这篇作品的题材,这个写作题材不一定马上就能找到,但这种写作的想法已存留在心中,或许很快,也或许过不了多久,更或许过了许久,才终于找到适合写作的灵感与激情,有一次,当我无意中想起花,想起欣赏灿烂的花朵时,发现有些花朵已经枯萎了,凋谢了,内心不禁产生出青春易逝的感叹。这时不禁就想,这正是写作的题材,寻了很久的题材,一经在内心中发现,写作的激情不言而喻,很是高涨,于是马上开始动笔来写诗了。这时就要在心中确定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了。花朵今年凋谢了,明年还会再开,可是人的青春,却是一去不复返,永不再回的,这两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诱人深思感叹年华的境界,于是就以花落开始,以感慨年华不再为结尾,使之形成一种两相映衬与对比。确定好了写作顺序之后,那就要动笔来写了。一开始或许我们不熟悉诗句的写法,没关系,先把内心的这个想法与题材结合起来,写成四句平常的话,总是可以的。因为在心中已经规划好了写作的先后顺序,那就先将之编成四句话,这四句话就是:  
今天看到那些曾经灿烂的花朵无耐地凋谢了  
明年的春天她还会再次欢舞地开出更美丽的花朵出来  
可惜人的年华一去不复返呀(不能像花朵那样可以花开花落)  
逝去的青春再也回不来了    诗歌都会写吧,上面这四句的形式就是诗歌的语句,现在我们就要把她浓缩成一首精美而简洁的诗篇。根据内容,把每一句归结成七字一句或五字一句,并且要押起韵来。在此我把上面每一句归结成五字一句,共得出押了韵的四句,这四句就成了如下:  
花今无耐落  
明春还欢开  
年华不复返  
青春不再来  ‘开’与‘来’是押了韵的,这整理后的四句就成了一首精美的五言诗了。两相对比一下,这五言四句诗比上面用诗歌形式写出的四句要感人得多,一目了然,更容易让人理会,也更易于吟诵,而且更加感染人烘托人。当然这也就是诗歌形式与诗风形式的不同,诗歌的用语往传统诗方面再精进一些,简洁一些,就是诗作了,不然就只能是停留在散文状态或感想状态,离诗还差了那么一节,原由就在于诗的用语上。开始写诗的人,能够按照格律要求来写当然更好,不能按照格律规范也没关系,只要把诗的那种境界写进去了,有没有格律都可以算是好的诗作。这一篇‘花今无耐落’的诗就没有遵循格律,而是一首不要格律的自由诗。这样的诗篇虽说很简单,却也自有她的精美与巧妙。  在此我们来看一首古人的诗篇,小时候学过的。此诗是: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很简单吧,相信谁都记得。字面就是意思,不需要解释,大家都能理会。这是一首五绝诗,虽然里面第三句是一处拗句式,但第四句作了补救,所以还算是绝句。关于拗句式与补救之法不在此文讨论之列,留待以后再讲。这首诗我们都有很深的映像,随时都能背诵出来,诗中所创作的形式与用语也已刻在了我们的心中。而我由这首诗风的启发,也写了一首类似这样的诗篇。九九年有一天我到一荒山游玩,看到有一个人在放火烧这荒山上的野草,这个荒山年年春天都是长满了一山的野草,年年冬天到了野草枯萎发黄时节,就有人来放一把火,将之烧掉了事。于是我一时产生出一种感慨,根据‘离离原上草’那首早已溶合于心的诗之形式,也当即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是:  
冬天又黄了  
风吹两边倒  
荒山不植林  
枉烧年年草  这首诗也很简单,一目了然,不需要解释,大家都能理会。但诗中也像‘春风吹又生’一样,似有一翻意义与内涵。虽然不合格律,却也不失为一首成功的诗作。  开始学写诗的人,可以不用去考虑格律规范,只要按照心中写作的意愿,将作品能写成五言四句或七言四句的诗来就可以了。像李白流传下来的诗作中,有七成以上都是不合格律的,所以格律不是写诗第一要素,写诗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把诗的内容与语言用到恰到好处就行了,有那种简洁、清到、沁心的效果,那你的诗就算是写成功了。但格律也不能说不学,先学会了怎样写诗,再来学写格律诗,就容易多了。    朋友们,看了这一节之后,你能写出你心中的诗来吗,你觉得你学到了一点知识没有?如果你觉得你已学到了一点,那好,你接着往下着,更多的知识在后面呢!  
  有一种预感,我在此欲教人学写诗词的心血可能要白费!
  mark一记
以前一直很想学
但找不到门路
希望楼主的有用
  = =  总觉得创作中国古典诗词意境很重要
很喜欢李白的诗
行云流水一样
  而且我感觉现代完全没有创作的的环境
古代人从小都是学着念着文言格式的文章长大
要我们现在的大白话只是去理解古典诗词就很难了
更别说创作(或许因为我积累的不够)  有时候理解就是看突然的灵感
也可以说是“顿悟”
就比如杜甫的那句“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那一句
我就是在很偶然的情况下明白的
那时候是在看一个小说
大力金刚掌的《茅山后裔》
第四部的大结局
主角在中国施法把一个故人的魂魄从外国招回来
那时候就突然有了很悲伤的感觉
然后就突然想到这句话了
于是感慨万千    啰啰嗦嗦说了半天也没说个所以然
明天再来仔细看你的文哦
  不会白费,学习了。谢谢!
  楼主还会来么?
  第六节    上节说了如何写诗,这节就来谈谈填词。诗词在当世来说是并存的,所以我们来学习的时候,也要同步来学习,这样对写诗与填词就能把握得更好更透彻,也不会造成偏颇哪一方。  有些人说,他一直很喜欢诗,但学了很久,却总是觉得写不出像样的作品。这种状况几乎每个学诗的人都有,开始学诗总会有种不得要领,不能很好地把握这门语言的使用,以至写不出心中想要表达的诗篇,到最后产生出灰心丧气之心。有些人甚至还觉得写诗需要很高的天赋,而觉得自己是没有天赋的那一种,所以就不愿再去学习与写作了。其实你写不出像样的诗篇,并不代表你没有写诗的天赋,也不代表你不够聪明。只能说是你对写诗的认识有误,对自己一开始要求过高,或者是学习时走了弯路,始终没有掌握好写诗的动力与技巧。在写诗方面,心智的强弱或许有,但天才之说绝对是没有的。再聪明的人,如果没有用心去领悟,用实践去探索,去积累知识与见解,他一样是写不出好的诗作来的。卖油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谁都佩服将军的箭法好,能百步穿杨。但卖油翁却对此不屑一顾,说这只是手熟罢了,生能生巧而已,并没有什么高明。卖油翁能够把油经过铜钱小孔倒进壶里时而一滴不出,凭的就是熟练耳。这卖油翁的故事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持之以恒用心去做,就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这时你也就能任意发挥了。对于学诗写诗者来说,也要经过这么一个过程,这并不是天赋不天赋的问题,而是能否坚持用心去感悟并实践的问题。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古人的词作,词牌是《画堂春》,以秦观的词作为例:  
画堂春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  
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燃花枝。放花无语对斜辉,此  
恨谁知。    这首词牌最初见《淮海居士长短句》。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韵,如‘池、霏、啼、归’后片三平韵,如‘枝、辉、知’。有于两结句各添一字者。此词平仄格式为:  
士一士十十一一(韵)士一士十一一(韵)士一士十十一一(韵)  
士十一一(韵)  
士十士一士十(句)士一士十一一(韵)士一士十十一一(韵)士  
十一一(韵)    秦观这首词写的也是一首艳词,但不是写男欢女爱的情景,而是写身处画楼中的女子内心对青春消逝的无耐情结。此词上片写景,下片写情。特别是结句简直写进了人的内心深处,以景衬情,此词手法用得非常成功。这首词的内涵不难理解,古代有很多画楼画船之类的场所,里面集聚着歌女、舞女、妓女一类的人,供人开心玩乐,吃的是青春饭,靠的是年轻与漂亮,一旦失去青春与容颜,则这些女子就很难维持生存,可想她们对青春是多么的珍惜,但青春毕竟要随岁月一同逝去,叫人又是多么的无耐。此词写作的主旨就是在写这种画楼中的女子面对青春逝去的无耐之心。为了能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此词,在此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有一个心气很高的美女,很想找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男人嫁掉,但是她却总是找不到一个真正能对她真心的,所以她就一直打着单身,慢慢地快不年轻了,可想找的人还没有找到,你说,这个快要老去的美女,看到春天的落红(指花落满地),是不是能引起她内心很多的伤感与无耐的情结,这时是否可用‘放花无语对斜辉,此恨谁知’来形容她的心情呢(对着斜阳的余辉,无语放下手中的花朵,这种内心的恨意,有谁能够知道呢)。在我认为,秦观以同情的心态写下这首艳词,来说出画楼女子的内心之凄婉,很通人性,也很是感人,这也是此词得以流传下来的原因吧。  这首词中的创作形式是上片写景,下片写情,以景衬情,自然过度。这种写作手法,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也应吸叫。根据这秦观这首词的写作形式,我也填了一首同样的词,《画楼春》,如下:  
画堂春  
清秋水露几时重?天边暮霭朦朦。舞云弄黑雨匆匆。  
阴暗无穷。  
多少愁云不断,凭栏俯首门中。楼前店内盼东风。满  
面娇容。    此词也是上片写景,下片写情,容情于景,自然过度。与秦观的词相比较来说,创作手法与文笔安排都相似,只是所写的情感内容不同。还有一个不同的是,此词我是站在主观的角度来写,而秦观的词则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写。秦观的词是明写人之情感,而我这首词则是暗写内心情怀。一般人难以理会,特别是初学者,或许看了我这首词作,会不明所以。为了便于朋友们理会我这种创作手法,我就解说一下为何创作这首词的原因。我不解释,则没人能够知道我为何填下此词,词中写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对于古人的很多作品,其实我们也不知道作者创作的原因,但可以根据其作品来分析出是写那类情感。这首词是填于一九九九年的秋天,傍晚时分阴云密布下起了阵雨(上片之景),那天我站在楼上,看着阴暗无穷的天空与黑云滚滚,顿时觉得天上那些不断移动的乌云就像是我内心的愁云一样,愈来愈浓,挥之不去,当然这是为情而愁,年轻人最大的愁感莫不来源于情,我那时也是一样,潜意识中也夹杂着些许的人生之愁也或许是有的,可以说是参差在心吧,反正那时我感到很愁闷,在我站的楼前有一个店,店里有一个长得较好的女子,感觉中她也好像在盼望什么东西似的,于是就随心填下了此词。此词主旨比较隐晦,甚至连我这个填词的人也说不清,但我知道我词中写的是什么。楼前那个女子长得很漂亮嘛,心中自然想与她交往,但又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怕对方不喜欢,加上以前又失恋过,更不敢轻易动情,虽然那个女的一直对我也很好,写这首的那天,我站在楼上,看着天上的浓云,望着楼下小店内的女子,感觉她似乎也在盼望我下去一样,但内心又不敢肯定,于是就产生出起句‘清秋水露几时重’,是借助景物与情感的一种自问句式。词中最后‘楼前店内盼东风,满面娇容’道出的就是我当时的那种心里情结,觉得那个女的心中肯定也是在盼望爱情的到来。其实这首词的情感我很难说清,我当时觉得那个女子喜欢我,她以前也失恋过,也不年轻了,而且她的父亲老是找我下棋,是很好的棋友,也是带有一种希望我能跟他女儿交往的心态。那老人只有一个女儿,需要入赘的,我知道这些之后,反而有点不好意思与那女子交往了,心中很是矛盾,加上我人生的失意,在那乌云密布下起阵雨的那一刻,引起我无限的情感思绪,于是就即兴填下此词。也许这些才是真正填下此词的原因。对于读者来说,是不必是追寻作者填下此词时的细节,只要能感知到这首作品的情感是属于人之哪一类情感就可以了。吸收词中的笔法与技巧,就是欣赏他人词作的主要目标。在对代古人的作品也应一样。古人在创作他作品之前的情由与细节,更是无法推敲,只要从其作品中能感受到作者创作时的情感之怀就行了。  其实人有时产生出的情感,是无法言说得清的,只有自己的心才能感受到,也只有用诗词创作的形式才能寄托而出。对于欣赏者来说,有时也只能在内心中去感悟,而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或许就是诗词欣赏与创作的一种功能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话古人早就说到了,可能指的就是这个方面。  
  在此申明,大凡我所列出的本人作品,不管你能不能认识到他的好与劣,但在我认为,在同一类型的形式与范畴中,其作品的创作技巧与手法及用语方面并不亚于古人同类作品。有些作品甚至我还觉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你还没开始学就在心中否定我,那你将什么也学不到,如果你以存疑的态度或以赞赏的态度来看我的说辞,产生了兴趣的话,你就必有所得。
  发一段与人谈诗的对话,或许能让人明白诗句的创作之理!        其实,说半天,我什么都不懂的    诗人 21:54:28    你已经很不错了,其实你什么都懂的,比我更懂世道    春 21:54:57    我也不懂世道……    诗人 21:57:20    其实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有一句说得很对,当人懂的太多了,他就不能写出好的诗词,只有在不懂的情况下写作,其情才显真实感人。你写不出好的作品,不是你不懂,而是你不能写出内心真正的情感,总在考虑如何写得更好,而不能自然而然地发挥创作    春 21:57:22    是的,有时候就是不敢用词    诗人 22:00:21    就是因为内心有顾及,怕写不好是一个原因,总想写出别人所说的那样,写作就变成了整天在拼语句。这样说你不要生气呀     春22:00:14    就是这样,有时候就是东拼西凑的    诗人 22:02:58    见议多去感悟李清照的词,她年轻时的闺词,中年时的生活之感,在她的词中,其人如再现一样,真实感人,应学习她这种写作风格呀    春 22:04:36    我也读了点,我感觉李清照的词就是很直白的,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她的语言好像也没有惊人之语,可读起来感觉就是不一样    诗人 22:08:03    生活中真实的情感才能感人,所谓的惊人之句也是编不出来的,平平淡淡的情感正是大多数人的情感,能写出大多数人都共有的情感,那才叫好作品呢。不要总是说直白不好,直白的语言加上真挚的情感,才能出千古名篇呀    春 22:08:42    这几句话说的真好,一定写到书里面,告诉那些诗词爱好者,写诗并不需要华丽的辞藻,要的是真情实感    诗人 22:10:32    好的,这几句话也一定放在合适的位置写进去,跟你交谈,收获不少呀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达思念的古诗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