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贺铸,下片描写了词人消夏的那些生活琐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甘肃省兰州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1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甘肃省兰州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试卷综析】
甘肃兰州一中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的命制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主干知识和考生能力的考查,导向准确,体现了发现问题和诊断调整的检测要求。试卷总体难度接近高考,没有偏、怪之类的题目,并且有一定的梯度。
整体看,具有以下特色:
第一,题型稳定。词语、病句和连贯题等常规题型依然存在,与高考完全一致。
第二,所选素材具有很强的文化信息和较强的现实感。如论述类文本就选了《魏晋风度》,实用类文本阅读选了《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等,这些都引领考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思考人生价值等问题。
第三,注重学生能力考查。语言表达题,在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同时,还注重考生创新能力的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第四,作文仍然选择了材料文,作文材料“名誉”,考生较容易找到写作角度,但要写出好作文不容易,且较易跑题、
第五,作为高二期末考试卷,有不少题目直接教材,检测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
总之,应该说,这份试卷是一份不错的高二期末考试卷。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阅读题(60分)
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在这种背景下,“文的觉醒”与“人的觉醒”时代到,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诗歌鉴赏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9页免费22页免费26页免费19页免费6页免费8页免费15页免费6页免费13页免费48页3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6页5下载券25页1下载券6页2下载券13页免费26页1下载券
诗歌鉴赏二|诗​歌​训​练​精​品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南歌子,下片描写了词人消夏的那些生活琐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_百度知道
南歌子,下片描写了词人消夏的那些生活琐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2分、睡觉写了饮酒,(1分)壮志难酬&#47,两个1分)透露作者无所事事、题诗四件生活琐事、下棋
其他类似问题
南歌子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摸鱼儿辛弃疾中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55BBS 我爱购物网
&&摸鱼儿辛弃疾中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摸鱼儿辛弃疾中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示儿(其四)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宋】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是我国爱国诗词中的名篇之一,作者是宋代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这首词和《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作手法相似,都是借原本没有感情的事物来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感
9条其他回答
这首词是写爱情横遭阻抑的幽怨情怀和坚决不移的信念。 作者张先以“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及“云破月来花弄影”诸名句蜚声北宋词坛。在现存一百八二首词中,内容涉及爱情、友谊、风土等多方面。尤其擅长写悲欢离合之情,能曲尽其妙。此词就是其中之一。词调“千秋岁”声情激越,宜于抒发抑郁的情怀。春观的一首(水边沙外)也是如此。 本篇上片沉痛地回顾爱情遭到破坏,但无一语明说。完全运用描写景物来烘托,暗示,让读者自己去寻绎、领会。一起就把鸣声悲切的_提出来,说它向人们报道美好的春光又过去了。语源于《离骚》“恐_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此与辛弃疾的“绿树听_,......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词句很相似,而子野写的更为简练。从“又”字看,他们间融融泄泄的爱情己不止一年了。可是由于遭到阻力,正和春天一样,来也匆匆,去出匆匆。春去,谁不惋惜呢?惜的想法做法却各有不同。有人“惜春常怕花开早”(辛弃疾《摸鱼儿》),子野笔下这位多情者却是“惜春更把残红折”。所谓残红,可发说是受破坏而又坚持的爱情。一个折字更能表达出对于经过风雨摧残的爱情多么珍惜。紧接着写出“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这是上片最为重要而又精彩的两句。表面是写时令,写景物,但细心的读者会理解语意的双关,说的是爱情遭受破坏。“梅了黄时雨”(贺铸《青玉案》),这是正常的。谁料梅子青时,便被无情的风暴突袭。青春初恋遭此打击,其何以甚!经过这场灾难,美好的春光便双在_的声中归去。白居易有咏杨柳句说:“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诠?”被 冷落的受害者这时也就和永丰坊的柳树一样,爱情却如柳絮,“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苏轼《水龙吟》)。 一首词的上下片间,意脉是相通的。此词如仅从上片看,未尝不可理解为“刻意伤春复伤别”(李商隐《杜司勋》)。读到下片则全词写的什么就很清楚了。换头说:“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这两句来得很突然。在换头处发起新意,向来认为只有高手能之。幺弦,琵琶第四弦。弦幺怨极,就必然发出倾诉不平的最强音。在这“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的气势下,受害者接着表示其反抗的决心,“天不老,情难绝”。化用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而含意却不完全一样。这里肯定地说天是不会老的,那么爱情也就永无断绝的时候。这比作者常说的“无物似情浓”(《一丛花》),“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木兰花》)等等,更为深刻有力。这爱情是怎样把双方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呢?“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丝”谐“思”。在这个情网里,他们是通过千万个结,把彼此牢牢实实地系住,谁想破坏都是徒劳的。这是全词表达思想感情的高峰,也就是《文赋》所谓“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情思未了,不觉春宵已经过去,这时东窗未白,残月犹明。如此作结,可谓恰到好处。 前人评子野词,最早有晁无咎。他说:“子野韵高,是耆卿所乏处。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能改斋漫录》十六引)清陈廷焯说子野词里“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白雨斋词话》)。这些评论都很中肯。“含蓄”和“发越”,此词可以说兼而有之。至于韵高之说,亦可通过此词体味,略见一斑
此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以“少日”与“老去”作强烈对比。“老去”是现实,“少日”是追忆。少年时代,风华正茂,一旦春天来临,更加纵情狂欢,其乐无穷。对此,只用两句十四字来描写,却写得何等生动,令人陶醉!形容“少日春怀”,用了“似酒浓”,已给人以酒兴即将发作的暗示。继之以“插花”、“走马”,狂态如见。还要“醉千钟”,那么,连喝千怀之后将如何颠狂,就不难想象了。而这一切,都是“少日”逢春的情景,只有在追忆中才能出现。眼前的现实则是:人已“老去”,一旦逢春,其情怀不是“似酒浓”,而是“如病酒”。同样用了一个“酒”字,而“酒浓”与“病酒”却境况全别。什么叫“病酒”?欧阳修《蝶恋花》词说:“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病酒”,指因喝酒过量而生病,感到很难受。“老去逢春如病酒”,极言心情不佳,毫无兴味,不要说“插花”、“走马”,连酒也不想喝了。只有呆在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几杯茶,消磨时光。怎么知道是小房子呢?因为这里用了“小帘栊”。“栊”指窗上棂木,而“帘栊”作为一个词,实指窗帘。挂小窗帘的房子,自然大不到那里去。 过片“卷尽残花风未定”,有如奇峰突起,似与上片毫无联系。然而仔细寻味,却恰恰是由上片向下片过渡的桥梁。上片用少日逢春的狂欢反衬老去逢春的孤寂。于“茶瓯香篆小帘栊”之前冠以“唯有”,仿佛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关心。其实不然。他始终注视那“小帘栊”,观察外边的变化。外边有什么变化呢?春风不断地吹,把花瓣儿吹落、卷走,而今已经“卷尽残花”,风还不肯停!春天不就完了吗?如此看来,诗人自然是恨春风的。可是接下去,又立刻改口说:“休恨!”为什么?因为:“花开元自要春风。”当初如果没有春风的吹拂,花儿又怎么能够开放呢?在这出人意外的转折中,蕴含着深奥的哲理,也饱和着难以明言的无限感慨。春风催放百花,给这里带来了春天。春风“卷尽残花”,春天就要离开这里,回到别的什么地方去了。“试问春归谁得见?”问得突然,也令人感到难于回答,因而急切地期待下文。看下文,那回答真是“匪伊所思”,妙不可言:离此而去的春天,被向这里飞来的燕子碰上了,她是在金色的夕阳中遇见的。那么,她们彼此讲了些什么呢? 古典诗词中的“春归”有两种含义。一种指春来,如陈亮《水龙吟》:“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一种指春去,其例甚多,大抵抒发伤春之感。辛弃疾的名作《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亦不例外。而这首《定风波》却为读者打开广阔的想象领域和思维空间,诱发人们追踪春天的脚步,进行哲理的思考,可谓另辟蹊径,富有独创精神。 把春天拟人化,说她离开这里,又走向那里,最早似乎见于白居易的《浔阳春?春生》:“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黄庭坚的《清平乐》,则遵循这种思路自制新词:“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构思也很新颖:“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辛弃疾《定风波》的下片和上述这些作品可谓异曲同工,其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也是显而易见的
1、阑干是唐宋人们活动场所中必不可少的装饰场景唐宋时,城市经济繁荣为词人提供了不同以往的都市文化背景。他们藉以登临抒情的是城市中的亭、台、楼、阁,因此在词中改变了以登山临水为主的抒情方式而代之以登楼远眺的方式。至此,我国古代“登高抒怀”的传统演变为“爱上层楼”后的凭栏伫立。于是,由李清照的《点绛唇》:“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凭栏远望,抑郁愁苦,人在何处?倚遍阑干,倾诉深闺之怨思。又有“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周邦彦《满庭芳》)表达了仕途的失意及内心的苦闷。无论在何时何地,形形色色的人物总能以阑干为背景,上演着他们自己的悲欢离合。“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晏殊《清平乐》),“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李清照《玉楼春》),“栏杆影卧东厢月”(范成大《忆秦娥》)。原来阑干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这就难怪词人喜欢用此意象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了。2、当时的社会环境使词人产生凭栏抒发抑郁的冲动与渴望在宋代,社会日趋保守,理学思想禁锢人们的心灵自由,致使词人不能、不愿甚至不敢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反而必须时时压抑住内心的澎湃情感。再加上一些词人壮志难酬,只有通过凭栏倚立才能找到一种精神的寄托、心灵的抚慰。“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王禹《点绛唇》)。这些苦闷压抑、孤独寂寞,代表着宋词中极为普遍的情绪。词人表现的感伤、痛苦、无奈也已不再是个人不幸命运的表现,而是家仇国难的融合,“梦江南,每为神州未复,阑干静,慵登眺”(史达祖《龙吟曲》)。而抒发这种情绪的方式之一,便是凭栏远眺,通过辽阔的苍穹来暂时排遣不良情绪,求得心灵的片刻宁静。3、从词人主观心理上讲,凭栏具有独特的抒发愁思的氛围孤独和悲苦是词人们凭栏时共同的心境。但这种心绪如果再加上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情感体验和阑干外不同的自然景观,就能构成一种独特的意境。另外,阑干把空间一切为二,但却不像窗、门、墙,阑干分割的一大一小,却相互融通而不封闭,且形成强烈的对比。因此,有些作者侧重写阑干内空间的小,有些则侧重外部空间的广阔,形成两种各具特色的风格,但共同的意思都是向往大自然的广阔空间。而在时间方面,阑干则是联系今昔的纽带,“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共倚”(李清照《孤雁儿》),世事沧桑变换,但栏杆这一与人类亲密接触的建筑,却很容易让旧地重游的人睹物思人,勾起物是人非的感伤。“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庭前柳”(周邦彦《一落索》),柳树不仅见证了季节,还见证了词人的倚栏愁绪。“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不要去登高倚危栏,没有看到那凄清的斜阳和烟柳会使人“愁断肠”吗?真的是站得高、望得远、想得深、愁得多呀!那又细又长的阑干给人们展示了一个既广阔又狭小的空间。于是,这道阑干便成了主人公宣泄内心情感的场所,在那里,词人可以无所顾忌地拍栏、捶栏、凭栏、偎栏、倚栏……任意发泄内心的愁、怨、哀、痛、爱、恨。这可视为一种审美主客体的双向积淀,其结果便是形式与内容的高度融合统一,成为一种能普泛化传达情感的凝结物。[6]词人们经常会拖着疲惫的身躯在那样一个小圈子里神游八方。4 、从历史的纵向看,阑干还是人们心态变化的忠实记录者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凭栏的感受不尽相同,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极为明显。唐五代至北宋时,词大多是娱乐消闲之作,故所属之情以闺怨怀愁为主,倾向个体的得失,很少有兴衰之思。如“倚栏歌罢,露萤飞下丝竹”(张炎《壶中天》),“画阑日暮起东风”(吴文英《西河》),“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无名氏《鱼游春水》)等等。时世变迁,靖康之变后,宋人凭栏的重心逐渐转向渴望收复中原的爱国之情。尤其到了南宋偏安之后,文人们一身多职,既是政治家、军事家、词人、诗人,也是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他们处在一个壮志难酬的压抑时空中,“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已不是陆游一个人的写照。他们在词中体现的感伤、悲愤、痛苦、无奈,也已不再只是个人不幸命运的表现,而是家仇国恨的融和。岳飞的《满江红》直抒山河收复之雄心;吴渊的《念奴娇》忧国之悲愤心情溢于言表。然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使得词人们失去了往日的激昂之情,心态普遍走向低迷与消沉。像辛弃疾那样“凭栏望,由东南佳气”时还能想到“西北神州”(《声声慢》)的已为数不多。大部分人都“眼朦胧,凭阑干,半醒醉中”(杨缵《八六子》)或“二十四栏凭玉暖,杨柳月,海棠阴”(周密《江城子》)。由此可见,阑干反映了词人在不同时期的心境变化,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他们以敏锐的感觉,捕捉到“阑干”这一特定词语,使之成为唐宋词中典型的意象。5 、“阑干”意象与儒道的静态心灵和柔性品格相默契朱光潜在《中国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一文中曾得出这样的结论:“西方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大海,是狂风暴雨,是峭崖,是日景;中国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明溪疏柳,是微风细雨,是湖光山色。” [7]这种结论的正确性就在于它以无数文学现象为依据来说明不同民族的审美倾向总是根植于民族自身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的。因而,东西方诗人关注自然的审美心态必然表现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文化品格。唐宋词人对于“阑干”意象的青睐,是与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尤其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道家以“无为”为本,强调宁静无为的处事哲学;儒家强调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人格以及不偏不倚、以和为贵的行为准则与处事哲学。老子所谓“恬淡为上”,“清静为天下正”;孔子所谓“仁者静”,“木讷者近仁”等等,都是以静为美,以柔为美。“阑干”意象所体现出的深邃与静谧、雅致与优美的境界,与儒道文化是暗合的,“阑干”意象因此也便有了我们民族文化作底蕴。儒道两家塑造了中国人的静态心灵和柔性品格,同时也使中国人的审美心态自然地选择了垂柳栏杆、溪桥细柳式的中国雅静文学。凭栏伫望,望尽天涯路。阑干,伴着词人,绝世而独立,给我们留下一幅幅经典而又不可磨灭的倚栏剪影。路在延伸,愁在延续
你可以根据弃妇悲剧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自己筛选总结 弃妇被弃,自古有之,最早把它写进文学作品中的是《诗经》。《诗经》开创了“弃妇”这一母题。在后世文学中,无论是诗、赋、词、散文、小说都对《诗经》开创的“弃妇”这一母题有所传承,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古代文学的内容。弃妇悲剧是社会不平等的产物。鲁迅先生关于悲剧有一个著名的论点,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们。悲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诗经》弃妇悲剧被后来的文学所继承,《孔雀东南飞》、《出妇赋》《井底引银瓶》等都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这些篇章都以其沉重的悲剧力量指引着人们,传诵千载。在弃妇诗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弃妇文学:一种是直接继承《诗经》弃妇的悲剧,纯粹描述妇女被无情抛弃的不幸命运,咏唱弃妇的衰伤与无奈,抒发其深深的愁怨。另一种则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弃妇是为文人兴寄的载体。文人多用含蓄的方式,高雅的行为抒发心中的愁怨。文人又多,“为野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所以当他们仕途失意,壮志难酬时,便把思想情感暴露于弃妇诗之中,以解心中的怨愤。这是后世文人对弃妇悲剧的开拓。1、低吟浅唱的弃妇之歌 继承《诗经》“弃妇“这一母题,后来纯粹描述妇女不幸命运,咏唱弃妇的哀伤,抒发弃妇深深的诗有汉乐府民歌《有所思》、《孔雀东南飞》,建安魏晋时期的曹植的《弃妇篇》《出妇赋》;曹丕的《出妇赋》;唐朝顾况的《弃妇词》、张籍的《离妇》、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等。这些作品的悲剧与《诗经》的弃妇悲剧一脉相承,基调都是衷伤的、愁怨的。但是在诗歌具体内容上更加丰富,暴露社会问题也更加直接,更加尖锐。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它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而脍炙人口,广泛传诵,诗中的男女主人公形象及其悲惨命运,至今震憾人心。诗中的故事内容如题注所支:“汉末建安是,庐不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刘氏不被婆婆喜欢,“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焦仲卿出于孝道被迫合休弃妻子,“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子,卿但暂还家”,一对恩爱夫妻因此被活活分离。后来刘氏兄长逼她另嫁她的,“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经我应他人”,她不肯,又无力反抗,只得“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焦仲卿知道了,也“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个故事有《诗经》中是找不到模式的,但是其中的悲戚哀婉与《诗经》弃妇悲剧一脉相承。这个故事震撼人心的原因是它揭示了封建礼法制度的受害者不仅仅是女性,有时候男性也是受害者。 曹丕、曹植都写了《出妇赋》,其作品写得凄婉动人,曹丕的《出妇赋》写到“色衰而爱弛,信古今其有之。”赋中直接指出礼服制度,男子好色对女子的伤害。曹植赋写道:“悦新婚而忘妾,哀爱惠之中零。”写出了被遗弃女子的伤悲和怨恨。 白居易的《新乐府?井底引银瓶》是一首新颖别致的弃妇诗。诗中写了一个故事:一个女子与男子相知相许并与之私奔,“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鬓逐君去”,在夫家五、六年又因非明媒正娶而受尽舅姑的精神折磨,“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最终不堪驱使而离去却又羞于归家,“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惨羞归不得”。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就是要“奉劝天真的少女们”慎莫将身轻许人“,要善于保护自己,不要相信这个社会,不要轻信花言巧语、居心叵测的男人,”(8)诗中一句“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更是如泣如诉,既是弃妇钻心刺骨的痛苦反思,也传达了诗人对弃妇的无限同情和哀怜。 2、文人兴寄的载体 文人写诗作词常常怀古或咏物,借古讽今而意在物外,也是借花卉与托闺怨寄身世之威或君国之爱,弃妇因此成为文人兴寄的载体。这类文学作品有李白描写弃妇的诗《怨情》、《白头吟》、《妾薄命》,杜甫的《佳人》,辛弃疾的词《摸鱼儿》等。 李白的弃妇诗,往往带有咏史的色彩。汉武帝时被贬入冷宫的皇后陈阿娇,似乎才老是盘踞在他的心头,他的三首弃妇诗,都写到了陈阿娇,由此生发议论,抒写感慨。而批判的矛头,直指薄情寡义的封建帝王。他的《妾薄命》写的是陈阿娇宠极爱歇,色衰爱弛,被抛弃的事实。 杜甫被迫辞掉华州司功参军职务,为生计所迫,携带妻子,翻山来到边远的秦州。杜甫对大唐朝竭忠尽力,忠心耿耿,最后却落得弃官漂泊的窘境。就像诗中的女子被丈夫抛弃一样,杜甫也觉得是被大唐朝廷抛弃了,只好感叹“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即便是在关山难越,饥寒交迫的情况下,杜甫始终不忘国家民族的命运。这样的不平际遇,这样的高风亮节,和诗中女主人公是很相象的,因此,本诗既反映了客观存在的弃妇悲剧,又寄托了诗人的身世之感。 辛弃疾平生以气节自负,经功业自许,南归后却是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身为“归正人”的他,更受到歧视而不被信任。他只有用词来抒怀言志,表现自我的精神世界。他的词《摸鱼儿》表现了自己当时的心态。“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情、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似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述?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在这首诗中,辛弃疾借美人迟暮和遭妒被弃的不幸境遇,来暗喻自己政治上的不得志。词的上片抒写美人因年龄渐大而惜春,因惜春而想留春,因留春不得而怨春,其中的意思就是“恐美人之迟暮”(《离骚》)。这里的美人,当然是作者自比。下片借用陈皇后被弃的典故,以喻自己所遭受的排斥和闲置。诗中真实的描写了美人被冷落遗弃后的愁怨的心情,借以表现了作者自已不能最大限度地为国家而产生的忧愁。 在弃妇的关系中而论,他们是阳,就其作为人子、人臣的地位而言,他们只能属阴。因此,在他们处于人子,人臣的地位时,就如女子一样,自然会产生与女性社会角色认同的心理倾向。特别是当他们在政治上失宠而成为“放臣逐子”的时候,自然会更意识到自己的“闺是怨妇”地位。所以,当士大夫在政治上失意得不到重用、重视时,便在诗中借弃妇之口表达对夫主(夫君)的“忠敬”之情,或表达被弃后的愁怨便也是自然的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我国古代文学的源头,《诗经》开创的各种母题,对后世文学影响之深。《诗经》中的弃妇诗作品,开创了“弃妇”这一母题,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在我国文学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直到今天,我们还把这些文学作品的不幸命运,痛斥了被遗弃的不公,诉说了她们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这一点被后世的弃妇文学所继承,在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把这种男女之情扩大移化到君臣关系中,当男子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志时,便出现了把自已(臣)喻为弃妇,书写不被夫君(君)重视重用的怨恨。这时的弃妇诗不仅可以写弃妇本身,不定期成了文人抒解内心愁怨和不满的载体,成为文人兴寄的载体。这就是弃妇诗得到开拓,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内容
苏轼:苏词的历史性贡献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词为艳科”,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牢固的传统,苏轼成功地转为了这种风气。他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而这种新的词风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同时代的和后世的作家形成深远的影响。苏轼在婉约之外,大量地创作豪放词,开创了豪放词风,促进了词风的转变。我们一般认为苏轼的豪放词能够借助瑰丽壮伟的意象,恢宏的意境来抒发其慷慨豪情。苏轼豪放的艺术风格表现主要有三: 一是将充沛激昂甚至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 二是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慷慨豪迈的意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伟的场面取胜; 三是以奔放雄豪的音调著称。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均体现出这一风格。主张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在北宋词坛上,苏轼是革新的主将。他打破许多成规,在词中表现了自己自由的个性,被时人归纳为“以诗为词”之变革。“以诗为词”的提出,在当时实际上是对苏轼的一种批评和贬斥。最先提出这种批评的是“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后山诗话》)之后,对此发表批评意见的人甚多。然而,恰恰就是这种对传统的突破,体现了苏轼对北宋词坛的卓越贡献。继柳永之后,苏轼给词之创作带来的冲击是最大的,他的创作为以阳刚美著称的豪放词派之产生开拓了先路、奠定了基础。 辛弃疾:他用词直接表现抗金武装斗争,抒发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显示出军人的勇毅和豪迈自信的情调。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抒发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及壮志难酬的忧愤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对农村生活及闲适情趣的表现稼轩后期深受老庄思想影响,老庄哲学让他暂时忘怀世间的烦恼,贴近自然与日常生活,词作多表现优美自然中所蕴涵的哲理与美感。词风清新秀丽、活泼灵动。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遣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鹧鸪天》(陌上柔桑破)、《鹊桥仙》(松冈避暑)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多种生动艺术形象的创造;最具代表性的是爱国志士、民族英雄。或奇伟英豪,或狂放不羁,或慷慨悲凉。如“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的李广(《八声甘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永遇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南乡子》)。辛词中之自然景物也注入词人高昂的热情、跳跃奔腾的活力,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如:“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沁园春》)“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水龙吟》)“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满江红》)。2、雄豪壮阔的艺术境界与浓烈激越的主观情感。以文为词,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写政治,哲理,友情、恋情,田园风光、民俗人情,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要广泛得多。 辛词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悲愤。情感大起大落,反差强烈,甚似李白。《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3、表现方法上的“以文为词”。借鉴古文辞赋的章法、议论、对话问答手法以及散文化的句法。(参见袁行霈教材p163)“以古文长篇法行之”(谭献《复堂词话》)。谢桃坊先生认为:辛词的以文为词较为明显地受到当时文化主潮即朱熹的理学思想的影响。“其爱国而急于事功的积极人生态度与理学家提倡儒家的兼济思想有相通之处。”参见《辛弃疾以文为词的社会文化背景》,文载其专著《宋词辨》,上海古籍出版社。4、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一方面,辛词具有奔放豪纵、生气蓬勃的艺术特点。另一方面,辛词能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具有不主故常的大家气度。又一方面,辛词能刚能柔、纵横驰骋、不拘一格。他学白居易,学苏轼,学秦观、晏几道,学李清照,无不神情逼肖。传统婉媚风格的词,也十分得心应手。豪放、婉约都能运用自如。《摸鱼儿?淳熙己亥……》,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其描述乡村风光作品,朴素清丽、生机盎然。简朴中见爽利老到,达到一般词人很难达到的境界。 5、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 。辛弃疾大胆创新,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存在。最充分地反映了其以文为词的特点。A、民间语言的运用,口语、谚语、俚语的灵活使用,使其词语言明白流利,轻松活泼。如:“些底事,误人那。不成真个不思家”(《鹧鸪天》)“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丑奴儿》)。B、虚词的运用 “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汉宫春》)“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贺新郎》)。C、用典丰富自如,恰到好处、浑成自然,别有妙趣。所谓随心所欲而天然生动的境界。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材料,融化锻铸,巧夺天工。辛弃疾的词时常也有过分散文化、议论太多,以及所谓“掉书袋”即用典用古语太多的毛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诗经?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
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明月上高楼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10 纳兰性德 虞美人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题春绮遗像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台湾竹枝词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绮怀诗二首其一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无题六首其三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22 纳兰性德 摊破浣溪沙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摸鱼儿二首其一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诗经?唐风?绸缪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减字浣溪沙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i淑女,君子好逑。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临江仙二首其二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Y人。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更漏子三首其三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结发为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长相思二首其一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遣悲怀三首其二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江陵愁望有寄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无题六首其六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蝶恋花二首其一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竹枝词四首其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山亭柳?赠歌者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自君之出矣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结发为夫妻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寄外二首其二
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
鸳鸯湖棹歌
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
女冠子二首其一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涉江采芙蓉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鹧鸪天三首其一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遣悲怀三首其三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楼上女儿曲
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
鹧鸪天三首其二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费泪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南歌子四首其二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二首其二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6. 简述《醉翁亭记》是如何围绕“亭”和“乐”表达文章主题的?
37. 简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表达情感的方式。
38. 简析《一枝花套•不伏老》的思想内容。
39. 简述叶生这一人物形象的的社会意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0. 论述陆游《书愤》诗中所表现的诗人自我形象。
41. 试据《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分析红娘的形象特征。
五、阅读理解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42. 阅读钟惺《浣花溪记》(片段),回答问题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1) 这段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 “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是什么意思?(3分)
(3) 解释下列词语(3分):各不相袭
2002年下半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6. 简述《寄黄几复》诗“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意境。
37. 简析《窦娥冤》场面安排的特点。
38. 据《大闹天宫》简述孙悟空的形象特征。
39. 简析《圆圆曲》在结构方面的特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0. 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如何描写月亮形象的,以及如何通过月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感情的。
41. 分析惜春和探春对抄检大观园的不同态度。
五、阅读理解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42.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节自黄宗羲 《原君》)
(1) 文章中古今对比的手法,说明什么观点?
(2) 文章是如何批判“小儒”的?
(3) 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语:
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
2004年下半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6. 简述《三国演义•三顾茅庐》一节的艺术特点。
37. 简析《夜行船套》(秋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8. 简析《项脊轩志》细节描写的艺术特点。
39. 简析《满井游记》写景的艺术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0. 分析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的点染、铺叙的特点。
41. 分析《牡丹亭》(惊变)一出戏中杜丽娘的形象。
五、阅读理解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42.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1) 总结这两段文字的主要思想。
(2) 本文作者是谁?文中子房叫什么名字?这段文字所讨论的故事出自何书?
(3) 文中举勾践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4) 解释词语: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梅岭三章陈毅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 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沁园春 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这首诗作于宋朝灭亡的那一年。示儿(其四)【宋】陆 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已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课本中已经学过,不作过多介绍。摸鱼儿【宋】辛弃疾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古诗中的“愁”  “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历代诗人喻愁方法,多种多样。  一、从“愁”的内容来看的。  (1)有思念故乡的愁,如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周邦彦《点绛唇》“愁凝伫,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诗(词)人分别将自己绵绵的思乡之情,寄托在那淼淼的江水、点点的渔火和悠悠的白云以及声声异响里,诉说着心中无尽的愁思苦念。再如蒋捷《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春深愁苦更深,借酒方可消愁,抒写了词人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思乡难归之愁。  (2)有思亲怀友的愁,如韦应物“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寄李儋•元锡》)。友人不在眼前,孤独的滋味让诗人万千感慨。  思念丈夫愁绪深重莫过李清照。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抒写了词人重阳佳节思念丈夫所受的煎熬愁苦;《凤凰台上忆吹箫》“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倾诉了夫妻离别的旧愁新苦和无尽思念之情;《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寄托了对夫君似红花飘落、如河水闲流、绵绵无绝、遥遥无期的浓浓相思和深深眷恋,真可谓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朋友遭贬,心情沉重,就让清风明月带去对友人思念思念和牵挂吧。韦应物《寄李儋元锡》“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世事难料,心情沉重,愁绪满怀,因而思念友朋而独自难眠。  再如黄庭坚《好事近》“一弄醒心弦,情在两山斜叠。弹到古人愁处,有真珠承睫”,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与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张元干《清平乐》“兰桡飞取归来。愁眉待得伊开”, 田为《南柯子》“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 柳永《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J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不论是知心好友,还是知己红颜,无论在天涯海角,还是在路途眼前,孤独的滋味让诗人感慨万千,愁肠百结,绵延不断。  (3)感时伤己之愁。陆游《卜算子》“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黄昏暗淡时,凄风苦雨中,独自一人,这是孤寂的愁;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子规鸟在空旷的秋山黑夜凄凄啼叫,冷漠悲凉,这是凄苦的愁;陆游《钗头凤》“一怀愁绪,几年离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皆成追忆,眼前空余孤独的自己,这是无奈的愁;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夜不成寐,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愈感凄清,这是寂寞的愁;李白《将进酒》“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时光飞逝,青春难再,岁月染白了鬓发,空怀报国之志,这是伤感的愁,王昌龄《龙标野宴》“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歌声低回,曲调低沉,明月当空,山河依然。这是远谪之愁,也是旷达之愁。再如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杨万里《伤春》“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欧阳修《蝶恋花》“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史达祖《湘江静》“渔榔四起,沙鸥未落,怕愁沾诗句”,葬花词“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都是诗(词)人被眼前时景所触动,被花草春色所触发,伤时叹己的不胜悲愁。  (4)别离苦恨之愁。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人虽别离,但情深不断,情感越深,诗人之愁情更令人吁唏不已。房舜卿《忆秦娥》“天涯阔,一声羌管,暮云愁绝”,羌管呜咽,暗云悠悠,愁绪尽在天地之间,似诉无尽离别愁苦。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情人多情善感,更苦对别离,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哽咽难言。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友人一别,天各一方,举目四望,寸断愁肠。李颀《送魏万之京》“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诗人怅惘凄切失意,迷茫彷徨,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直抒离别之苦,凄凄愁情。  (5)忧国忧民之愁。辛弃疾《摸鱼儿》“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国运渺茫,人已见老,无处挥洒报国情,难以施展鸿鹄志,“闲愁”让人心忧,词人的爱国情怀日月可鉴。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涕泪涟涟悲伤哀叹,忧国忧民愁苦不已。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世上疮痍哀伤悲叹,民间疾苦经年忧愁。而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虽年迈力衰独处孤村,但并不悲哀绝望,表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则是诗人借用传说表达自己化鹃啼归的眷眷心愿,表明自己虽然不得已离开故土,但对家乡的热爱眷恋依然如故,至死不渝,可谓哀苦忧愁之至。  (6)有伤春的愁,如杨万里“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伤春》)。春色已了然,但无心赏玩,只有愁病,真让读者也伤情。  (7)有思春的愁,如欧阳修“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蝶恋花》)。柳絮翻飞的梦里,风细天远的危楼上,思春的心顿生出漫漫的愁。  (8)有相思的愁,如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玉簟秋》)。夫君远在天边,长长的思恋让花飘,让水闲流,一切都在浓浓的相思之中。  二、从愁的范围来看的。  (1)众多而无尽的愁。以水喻愁,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国愁家恨如滚滚东流满江春水。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贺铸《木兰花》“漫将江水比闲愁,水尽江头愁不尽”,秦观《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和他的《千秋岁》“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浣溪沙 》中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都是用江海或雨丝比喻,极写诗人的千愁万苦。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用夸张对偶写出刀砍不断,酒浇不完的绵绵愁情。章丽贞《长相思》“吴山秋,越山秋,吴越西山相对愁,长江不尽流”,李涉《再宿武关》“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涂统睢保冻纱蟆赌峡伦印贰坝窘睦氤睿讯鳎强细髁鳎俊毕耐甏尽恫缮W印贰巴蚶锍そ淮睢保跏垦w《浣溪纱》“断鸿无数水迢迢,新愁分付广陵潮。”贺铸《临江仙》“闲愁朝复暮,相应两潮生”,都是用拟人手法写出词人的绵绵不尽的苦愁,诗人借用浩淼无穷的江河之水,化无形之愁为有象之形,突出了绵绵愁情。贺铸在《青玉案》一词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之佳句,用江岸如烟的青草、满城随风飞舞的杨花柳絮和江南梅子成熟时的连绵霪雨来博喻纷繁的闲愁,乃千古绝唱,贺铸也因此被称人们为“贺梅子”。  (2)漫长而悠远的愁。夸张手法写愁,如李白《横江词》“一水牵愁万里长”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万里”“三千”,极言愁多。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万古愁,愁悠远,思接千载,愁情万年,这是用呼告手法直抒愁情。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蒋捷《梅花引》“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姜白石的《探春慢》“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张炎《八声甘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愁如漫天飞雪,又像点点梅花,更似遍地落叶,不仅多而广,而且悠远绵长,这是用雪和花喻愁。  (3)宽广而厚重的愁。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万里凝成愁云,在空间上显得十分宽广,这是用对偶和夸张写愁。谢逸《鹧鸪天》“愁满眼,水连天”,举目都是愁情,宽广可与天接;向子湮《水龙吟》的“醉失桃源,梦回蓬岛,满身风露。到而今江上,愁山万叠,鬓丝千缕”,这些都是用比喻和夸张写愁。贺铸《怨三三》“对梦雨廉纤。愁随芳草,绿遍江南”,这是用拟人手法写愁。张炎《齐天乐》“登临休望远,都是愁处”,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朱敦儒《沙塞子》“万里飘零南越,山引泪,酒添愁”,这都是用夸张手法写愁。李文山《雨夜呈长官》“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中的“愁”,似乎可以斗量;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道出愁苦之长;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写出别愁之广。  (4)深入而沉重的愁。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用夸张手法表现别离使人忧,愁情深似海。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浓,重得船都载不动,写出诗人愁情之深重。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人醒而愁情不醒,可见愁情深沉。范仲淹《苏幕遮》“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随酒进了肚肠,其愁苦之深之苦可见一斑”,都用拟人手法写愁。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借写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抒发羁旅异乡的感慨忧愁,倾吐思乡望归的感伤凄凉,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又如唐朝李华的《春归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花自落”“鸟空啼”,突出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也是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同样道出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忧伤。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和亡国的恨,都被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愁此恨何其深重。  ⑸真假而难言的愁。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阙写了少年附庸风雅,故作多情的假愁,下阙吐露中年报国无门、忧国伤时的真愁,这假愁与真愁的对比,真是愁煞了人;然而愁到深处,苦至极处,却有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和倾诉的深沉苦愁。“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被贬谪的滋味,不济的人生,沦落的身世,多舛的命途,都在这无声无言的世界里,这是用映衬烘托手法写愁。蒋捷《虞美人》“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词人概括地抒发了自己一生难言的悲愤和愁绪,有少年的憧憬,有中年的悲哀,更有晚年难堪而孤凄的现实,实属无可奈何难以言说之愁。  三、从愁的程度上来看的。  (1)有深入的愁,如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愁进了肚肠,其体会之深之苦可见一斑。  (2)有绵绵的愁,如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愁绵绵,刀砍砍不断,酒浇浇不完,把愁写得生动形象。  (3)有沉重的愁,如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愁重呀,重得船都载不动,诗人的情写活了。  四、从愁的情味上来看的。  (1)有沦落的愁,如白居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被贬谪的滋味,人生的不如意,身世的沦落,都在这无声的世界里。  (2)有凄凉的愁,如李白“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子规鸟的夜啼,在空空的秋山显得冷寂,凸显凄凉。  (3)有孤独的愁,如陆游“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卜算子》)。黄昏人一个,风雨中更让人有孤独之意。  (4)有寂寞的愁,如陆游“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钗头凤》)。爱人已离去,留下孤独的自己,回想几年的时光,只有眼前的寂寞挥之不去
扫描下载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歌子贺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