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现在不做出嫁陪十姐妹都送些什么?

【图】- 十姐妹种鸟送全套用具 - 厦门其他宠物 - 百姓网
&&关注百姓微信公众号,尽享快捷刷新、信息推送、抽奖活动等众多微信功能您只需要:1 &用微信“扫一扫”右边的二维码2 &在微信中“关注”我们&|&|||||十姐妹种鸟送全套用具&提示信息设置为“搞定了!”状态后,其他用户将无法查看您的联系方式。您确认搞定了这条信息吗?提示重新发布后可使用“刷新”将发布时间更新为最新时间,并将信息排到第一页。&&12月14日 6:29 &...次浏览 &信息编号: &1327500****(厦门)&&百姓网号码保护功能介绍&&拨打百姓400转呼电话绝不收取您任何额外费用,该信息发布人仍能看到您的来电号码。联系时,请一定说明在百姓网看到的,谢谢!见面最安全,发现问题请举报。价格:100元地区:价格:100元
归属地:厦门
成熟十姐妹种鸟,母鸟&&两只,便宜转让,繁殖过一窝,送全套用具(繁殖笼、箱各一个、草编鸟窝两个、自动喂食喂水器三四个及小米等等),物超所值,机会不容错过。喜欢玩繁殖的,敬请电话联系,自提。谢谢!100元左右 其他宠物 信息100元100元100元100元99元100元&/&其他100元100元100元100元&/&其他100元100元&/&玩赏鸟86元100元100元元100元100元85元100元100元该用户其他信息12月12日&100元12月5日&300元
赞助商链接
反馈建议描述:请填写描述手机号:请填写手机号请填写手机号14.您好!您的登录名为, 您已经成功登陆金桥论坛!
当前位置:--- 正文
女儿要出嫁了,娘家陪送的有几个碗,有知道碗里都装些…
女儿要出嫁了,娘家陪送的有几个碗,有知道碗里都装些什么吗梓惟GG : 不用装,有碗就行青海香香公主 : 五谷杂粮,能上女儿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我等时间 : 4个碗,寓意四季丰收,财源广进。斗塔玛布诗仁 : 我觉得应该装五谷杂粮。寓意让出嫁的女儿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丶霸天异形 : 2个碗吧。还有瓷器(放白糖。红糖)还有茶杯什么的蛮多的有关知识:
发表你的看法
等级:销售代表
级别:高级贵宾
文章:6163
积分:12387
分享给朋友?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可以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24H热贴每周热贴每月热贴湖南石门经济开发区
土家族姑娘“哭嫁”,称“陪十姊妹”,极具浓郁的民族特色。
哭嫁,不是出嫁姑娘一个人伤心流泪的哭,而是内亲外戚群体哭。哭嫁内容浩繁多样,每哭一项内容,都有人陪哭、对哭。出嫁姑娘哭父母,父母也哭新娘,你哭一句,我接哭一句,顶针滚腔哭成一团,真是“一声儿罢一声娘”。
哭嫁时间长,花样多,一般有常哭和嫁哭两种。常哭,是指从开哭到出嫁“开脸”“上头”之前;开哭时间不确定,有的是女子婚期前三个月就开哭,有的婚期前半月开哭;这段时间哭,不受约束,当左亲右邻来看望,触景生情,或筹备嫁奁,思潮起伏:“请木匠,打嫁妆,请裁缝,缝衣裳,爹妈养我到十八,还要花费办嫁妆……”情不自禁地哭。嫁哭,是指出嫁前夜,到第二天“发亲”前,举行“开脸”“上头”后,坐床哭。这夜,新娘不吃不喝,左右少女伙伴,七八人上十人簇拥新娘坐在床上,哭声一起,声泪俱下,通宵达旦,不可抑止,称“陪十姐妹”。
石门哭嫁有一整套哭嫁歌: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骂媒人,哭梳妆,哭穿衣,哭上轿,哭“出门”。土家女儿出嫁前必须会哭,如果哭嫁词儿数得感人,说明知世事,有出息,过后一定得到亲戚乡邻的好评和尊重。否则,将被族人责备为没出息,不懂礼规的“野丫头”,因此,石门土家姑娘在十三四岁就要去参加“伴嫁”“陪哭”,琢磨如何哭得好听感人。因此,哭嫁的那天和晚上,哭嫁进入高潮。白天,三亲六眷给新娘送贺礼俗称“助嫁”。新娘接过谁的礼物,就哭谢谁,叫哭“见人图”。送礼人须陪哭几句,表劝慰和祝贺。一到傍晚,开脸后就要“陪十姐妹”,新娘先哭,欢迎众姐妹莅临陪嫁:
妹妹呐,过去你们来我接到大门边,冷茶也当热茶筛呐。今朝呐,你们来就没得趣,我脚踩枕板没移凳,手板牙床呐我没起身……鱼见鸬鹚刺也软,蛇见雄磺肉也酸,你,铁打的心思呐,也要软!……
接下来依坐位的次序,姑娘一个接一个的哭,内容要顺着新娘哭词往下伸延,不能重复,只能层层深化。往往哭到伤心处,情绪感染,全体姐妹一齐抱头痛哭,旁观者无不为之泣下。诗人田泰斗的竹枝词云:“新梳高髻学簪花,姣泪盈盈洒碧纱;阿母今朝陪远客,当筵十个女儿家。”
现在石门土家女儿出嫁离开祖屋,仍有“哭嫁”习俗,哭哭啼啼,泪洒芳襟,不过大多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想着那小俩口美满的日子,心底还是美滋滋的,因此,现在石门土家女儿哭的内容虽有现成的哭嫁歌,但大多以自己的感情为基础,用自己的语言倾诉父母养育之恩、姐妹之亲、乡邻亲友之情。唱词即兴抒发,任意想象。一般哭来并不悲伤,因此民间有俗谚说:“和渣假滚,新姑娘假哭。”当然一些落后习俗如抢亲、就婚、扁担亲及买卖婚姻苦果仍有折磨出嫁女儿的,这时新姑娘就会哭那悲伤的《苦菜娘》,哭爹娘,骂媒人,常常涕泪涟涟,嚎啕大哭。
哭嫁是怎样产生的?有专家探讨①:哭嫁演变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母系氏族末期的祈祷巫术阶段。哭嫁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一种婚典。哭嫁歌是婚典上巫师的祷词,氏族的祝词,青年男女的欢送礼词,出嫁女子祭拜族祖和与族人拜别之语。例如,新娘出嫁时在祭祀祖先堂前清点嫁妆,新娘母亲送帐子念的《撒帐歌》词,全是祈祷祝福之词:
帐子交给贵人手,荣华富贵代代有。贵儿下地制田地,买得长田好跑马,买得园田好养鱼,长田打谷千百担,园田养鱼百万斤,养得桂鱼生贵子,养得鲤鱼跳龙门;黄牛栏内生狮子,水牛栏内下麒麟……
哭拜祖宗后,背上轿时,新娘边哭边撒筷子,名曰《哭撒筷子》,其词曰:
前撒金,后撒银,中央撒个晒谷坪;前面金子跟哥走,后面银子跟哥去;前去三天,要发三千,前去一天,要发一千;去得快,发得快,荣华富贵万万代。
这全是兄妹惜别,相互祝祷之词,哪有哭之声?所以有人说最初的“哭嫁”叫“歌嫁”。我们再看流传于石门渡水乡的《哭嫁歌》之《十送堂》词:
一送堂,好兴旺,红漆槽门白粉墙;二送堂,好兴旺,朱红对子贴两旁;三送堂,好兴旺,一对兔子歇挑枋;四送堂,好兴旺,一对金鸡歇屋梁;五送堂,好兴旺,桌椅板凳摆成行;六送堂,好兴旺,乌木筷子架八双;七送堂,好兴旺,八把椅子摆成行;八送堂,好兴旺,八个学生点文章;九送堂,好兴旺,八个姑儿坐满堂;十送堂,好兴旺,要送姑儿出绣房。
这些哭嫁歌,哪里是哭,分明是祝福,且带着巫术色彩的祝福之词。
第二阶段就是父系氏族社会战胜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男子不仅在社会上氏族里掌握主宰权,“在家里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②妇女当然不甘心失败,但反抗又软弱无力,因而她们所歌的内容,也就自然由祭祖祈祷之词发展到眷恋思亲,留恋姑娘时期的自由生活,怀念母系氏族社会光荣历史,发出还我妇女自由,还我妇女与男子平等权力的呐喊。这是《哭嫁歌》从祈祷词变哭嫁词的关键阶段。
第三阶段在清康熙雍正年间,湘鄂土家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后,禁革了所谓男女以歌为媒的自由,禁革了男女“野合”,女子走至郎家的风习。强迫推行封建包办婚姻,兴起说媒坐轿一整套封建婚姻礼规,使得男女青年失去了相爱自由,这样才出现真正的“哭嫁”。自然,新娘将不满意的婚姻、将失去心爱情人的怨恨一古脑儿对准了媒人。如石门流行的《哭嫁歌》之《骂媒人》词:
你来求亲说大话,说了娘家说婆家。你抽婆家一袋烟,你讲他家发几千;你吃婆家一杯茶,你说他家定还发;你喝婆家一杯酒,你说他家样样有。板栗开花吊线线,背时媒人想挂面;板栗开花结球球,背时媒人想猪头。媒人是只赶仗狗,吃了这头吃那头。豌豆开花双对双,背时媒人想鞋装;青布鞋子做一双,媒人穿了烂脚桩;鞋子里白外面青,媒人穿了烂脚筋。
这些歌词不仅仅是对媒人的挖苦,更是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控诉。
版权所有 湖南石门经济开发区&&&&技术支持
Copyright & & 岳母送女儿出嫁,会送什么呢?_百度知道
岳母送女儿出嫁,会送什么呢?
提问者采纳
一般是金银细软吧,带别的也不方便
提问者评价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论土家族婚丧礼民俗的仪式传播|【三峡文化】重庆三峡学院|中国大学生在线()
论土家族婚丧礼民俗的仪式传播
在传统少数民族社会,仪式是比较活跃、比较普遍的文化事象,是最能体现其民族本质特征的行为方式与符号表述。它贯穿于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仪式不仅是传播少数民族文化、联结族群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而且仪式的展演过程还是一次内容丰富的信息交流互动过程,其中伴随着大量的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和群体传播。因此,仪式本身不仅传递了丰富的隐喻、象征意义和族群文化心态、价值规范等,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仪式的参与者还是旁观者都通过仪式进行了信息的沟通、交流和互动,是一种蕴含丰富的传播现象。 土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众多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一个民族,明代嘉靖年间《思南府志》载:“蛮僚杂居,言语各异,渐被华风。……信巫屏医,击鼓迎客,刀耕火种,务本力稿,唱歌耕种,以泥封门,得兽祭鬼。”但是在抗战时期作为后方由于代表汉文化的国民政府的迁入,受外来文化的突然冲击,导致土家族民俗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发生断裂。尤其是步入当今社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交流空前扩大,各种现代传媒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达至空前,加之中国加入WTO,民俗文化与世界的交流也日益紧密,土家族民俗文化面临着被淡化、现代化等危险,这也是世界现代史和当代社会发展中颇具普遍性的问题。&婚丧礼民俗仪式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流传了上千年。因此,考察土家族婚丧礼民俗仪式的传播现状、思考仪式传播在土家族人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仪式在其传播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婚丧礼民俗仪式是土家族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仪式,研究婚丧礼仪式的传播方式,不但可以可以深入了解土家族民间信仰、民俗心态和意义体系,还可以大致勾勒出具有土家族民族特色的民俗传播系统。其次,分析土家族婚丧礼民俗传播仪式中的深层文化内蕴,探讨现实社会意义上的仪式参与人以及旁观者的在同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上所体现的主体能动性、人性的优点与光辉,能够让我们了解土家族民族团结以及得以维系、生存发展的内在原因。第三,在当前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土家族习俗面临日益简化、汉化、现代化的困境,如果能针对性地对传承土家族婚丧礼民俗仪式传播提出比较切实可行的建议,有助于让土家族婚丧礼民俗仪式传播焕发出新的生命光辉。 一、土家族婚丧礼民俗仪式的构成与表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土家族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婚丧礼民俗。这些民俗仪式有严格的礼仪程序,十分复杂而隆重,是一个完整的礼仪过程。 (一)土家族婚礼民俗 土家族的婚礼是与成年冠礼一并举行的。在土家族婚礼前一天男女双方先要举行冠礼,土家族男冠礼有“陪十兄弟”之俗,女冠礼有“陪十姐妹”之俗,冠礼毕,则意味着男女双方宣告成年,可以成家立业了。而后发轿、敬土司王、安床、拦门、找模米、哭嫁、茅草席与赶脚酒、搬帐、迎轿、摆上马酒、闹新房、转脚。&女子冠礼,村寨里的姑娘们要前来“伴嫁”,吃“戴花酒”,“陪十姊妹”。先在堂屋神龛上点起香烛,新娘的父母兄嫂,诸位姑、伯、叔、婶、姊皆聚齐堂中,两位婶娘将新娘搀扶于堂前,行拜祖“戴花礼”。叩拜毕,由两位婶娘给新娘“上头”、“开脸”,将新娘的头发梳成妇女的“粑粑髻”,别上银簪,插上红花,然后用麻线挽成的绳套在姑娘脸上反复绞动拔去脸上汗毛,还要用男方送来的熟鸡蛋在新娘脸上滚三下。经过“上头”、“开脸”以后,表示新娘已经告别了姑娘时期,媳妇时期就要开始了。&在其后的整个婚礼过程中,尤以“哭嫁”闻名。虽然在我国许多民族的婚俗中都流行“哭嫁”,然而土家族的哭嫁活动最隆重、最典型、影响最大。新娘一般在出嫁前十天或半月之内开始哭嫁,也有在出嫁前一个月开始的,地点一般在闺房内。娘家人为其一边置办嫁妆,一边倾诉离别之情。新娘哭嫁是有讲究的,从开哭到“上头”、“开脸”这段时期,新娘哭泣不受约束,但是其后的哭,要根据婚礼的过程逐步展开且均按婚典仪程进行,不得随意哭泣。哭嫁的主要内容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媒人”、“满堂哭”、“表姐妹哭”、“堂姐妹哭”等。陪哭者与新娘对哭,所有亲人一般都要轮到,其中母女对哭、嫂妹对哭、姊妹对哭的时间最长,内容最多。土家族哭嫁盛行“陪十姐妹”,即在出嫁的前一天,新娘家人要邀请新娘的九位闺中好友陪新娘哭,陪哭的内容主要是叙述姐妹友情,也有鼓励、劝慰的话语,还有新娘对姐妹们的感谢,这最后一个晚上的“十姐妹会”是哭嫁的高潮,要一直延续到次日凌晨新娘上轿之前。由于旧时土家族婚姻中有的是媒人介绍,因此新娘常借哭嫁骂媒人,表达对旧式婚姻的不满。(二)土家族丧礼民俗&土家族葬礼俗称为“白喜”、“白会”、“老龙归山”等,其主要活动是跳丧。跳丧,原称跳丧鼓、打丧鼓、撒叶儿嗬等,是一种以歌舞悼念老人死亡的土家丧葬仪式。明代《巴东县志》载:“旧俗,殁之日,其家置酒食,邀亲友,鸣金伐鼓,歌舞达旦,或一夕,或三、五夕。”某人老死后,左邻右舍听到阵阵报信的鞭炮声,都自动赶到死者家里来,为死者跳撒尔嗬。&撒尔嗬有歌有舞,舞的成分更重,一般是在棺木前的空地上进行,演唱形式是一人执鼓领唱,众和,参与者全是男人。表演一般先是由有声望的长者或者歌技、鼓技、舞技较高的歌师(或称掌鼓师)击鼓开台叫歌开始,由二、四、六、八个男子,踏着鼓点,在供有死者灵牌的棺木前载歌载舞。“跳丧”的人均为两两邀约,踩着鼓点边歌边舞,头、手、肩、腰、臂、脚上下一齐协调动作,跳着变幻多姿的舞步。舞者身体在收缩与伸展、推进与拽拉、挺身与曲身、摇摆与晃动、震颤与抖动中展现出一种男性特殊的阳刚之美。舞蹈动作展现出“顺、曲、颤”的特点。& 由于土家族以白虎为图腾,所以跳丧的动作以摹拟虎为主,甚至整个跳丧舞都是在突出一个“虎”字即模仿老虎相互进退、撞击、跳跃、旋转,舞者身体在腾空中展现出“虎威”来。表演过程中除保持基本舞步外,还穿插各种花样动作,如“风夹雪”、“雪花盖顶”、“猛虎下山”、“燕儿衔泥”等,舞姿灵活多样,富于变化。牛皮大鼓是唯一的器具,舞者踏着6/8拍子的鼓点和歌乐,手舞足蹈,唱和起舞。“跳丧”的过程分为若干段,大致分为待尸、摇丧、穿丧、退丧等,整个仪程都由掌鼓者指挥,整个舞场均随掌鼓人的鼓点和唱腔随时变换曲牌、节拍、舞姿和仪程。当唱到感情交融时,掌鼓者还会绕开鼓座加入舞者行列,时而用鼓锤在鼓上敲击节拍,围观者也纷纷离席,跃跃欲试。“跳丧”的音乐高吭欢快,舞蹈健美勇武,歌词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是死者的生平事迹,历史传奇,爱情故事,日常生活趣事等。每唱完一首,最后大家高声合唱一句“跳撒叶尔嗬喂”,或“解忧愁噢”,表示为死者家里散忧愁。土家族跳桑是一项完全男人的活动,最忌女人跳丧,有“男人跳丧,越跳越旺,女人跳丧,家破人亡”之说。&二、土家族婚丧礼民俗仪式的传播学解读&凯瑞认为:“被称为文化研究的东西也可以被称为传播研究”,(詹姆斯?W.凯瑞,2005)一次仪式展演就意味着一次传统文化、民族信仰等的传播,因此对土家族婚丧礼民俗仪式进行传播学的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及理论意义。 (一)土家族婚丧礼民俗仪式是一种共享的传受者关系 美国学者詹姆斯?W.凯瑞把传播看作是文化共享过程,这个过程并非直接指信息在空间上的扩散,而是指传播如何在时间上来维持一个社会。认为从仪式的角度来看,传播一词与“分享”、“参与”、“联合”、“团体”及“拥有共同信仰”这一类词有关。他把传播看作是创造、修改和转变一个共享文化的过程,其核心则是将人们以团体或共同体的形式聚集在一起的神圣典礼。由此,我们也可以认为仪式传播就是通过仪式展演与仪式参与人共享文化、宗教、民俗等深层意蕴信息,以达到维系群体价值观的一个过程。历史悠久的土家族婚丧礼民俗仪式,就是土家族在仪式传播中共享其中意蕴的过程。 首先,土家族婚礼仪式的共享关系。土家族婚礼中的“哭嫁”主要是由新娘的母亲、姑嫂、姐妹及近邻好友伴随出嫁姑娘进行的一种群体性歌哭仪式,待嫁新娘是哭嫁仪式的主角,即最为核心的传播者。新娘的女性亲属与新娘对哭,是一种亲情的倾诉与交流,也是生活经验和技能的一个交流。陪哭的九姐妹要见证新娘出嫁的最重要的过程,是主要的参与者,但也通过这个过程接受了一次婚前教育。在整个互动的过程中,我们难以清晰地区分传播者与受众者,在这里,大家互为传播者与受众者。新娘及其姐妹通过参与哭嫁仪式,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这个仪式意味着作为新娘已经进入成年,创家立业,要开始肩负应有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其次,新娘的哭嫁技巧是由她的母亲在哭嫁仪式前传授的,然而在哭嫁过程中新娘在尽展其“哭”的才能时,一边作为受众接受着家中女性长辈的告诫和教诲,一边作为传播者为待嫁女友们传授哭嫁的技巧。第三,群哭仪式也为土家族女性老老少少提供了一个宣泄情感的平台,譬如,新娘对做女儿时被家人关爱生活的留恋、对未来婚姻生活不确定的忧虑、即将担当一个妻子的辛劳的感怀;新娘的女性家人对自己在婚姻生活中的不如意、对新娘远嫁的不舍、以及对新娘未来婚姻生活适应与否的担忧等等,也让她们在哭嫁的过程中得到某种心理上宣泄与抚慰,从而收拾心情,将生活一如既往的过下去。正是千秋万代“受众”接受这种仪式传播的意蕴符号,无论是亲身仪式者还是仪式的旁观者都共享这样一种潜在的文化和心理上的积淀,坚定身上的责任和义务,通过代代人的不懈地努力,使得土家族持续地发展下去。&其次,土家族丧礼仪式的共享关系。土家族丧事礼仪如一场大型的舞会,从仪式举行的热闹氛围这个传播情境和舞者千姿百态的舞姿和丰富的唱词这些非语言的传播符号中,我们感受到土家族人民乐观旷达的生命意识以及在这样的盛大的仪式中共享着一种狂欢精神和以虎为图腾崇拜的文化讯息。仪式中的掌鼓者可以说是“意见领袖”,他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受众者的节奏和情绪,他的影响力越大,跳丧仪式的规模和感染力就越强。经过漫长的洗礼,跳丧仪式成为土家族人们交流、共享民族精神的聚合的方式,人们相互传递着一种同舟共济的群体意识,这种意识又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精神纽带,有效地加强了氏族成员之间的联系,沟通了彼此的心理和情感,为民族的兴盛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8]整个跳丧仪式的过程是对一个逝去的生命重新开始的欢送祝福仪式,是衰老的躯体重新脱胎换骨获得幸福而充满活力的“新生”的灵魂转换升华的仪式,是老一辈土家人向后代子孙传递着土家族群强烈的执着、乐观的群体生命意识。&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仪式传播的最大特点是在整个传播过程中,人人为信源,人人又为信宿,人们在仪式中最为重要的是在分享讯息。在土家族婚丧礼的仪式传播中,土家族人民参与仪式并共享这种民族文化,增加了民族的团结和互动,也通过仪式媒介循环发展,保证了土家族的发展,向外族传播着一种民族特色的文化。(二)仪式成为土家族婚丧礼民俗传播的特殊媒介&在乡村少数民族,仪式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民俗事象,仪式可视为在少数民族生活中一种特殊的传播媒介,仪式展演就是有关民俗、信仰、宗教、文化等信息的传递和传播的社会互动过程,那么伴随着仪式而产生的这中特殊的传播方式也有其与众不同的角色优势。在土家族人的生活中,婚丧礼仪式仅仅是传播的媒介和平台,通过这个媒介和平台,他们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而且也传播了土家族日积月累沉淀下来的稳定的民族文化因子,所有参与者通过冠礼、哭嫁、跳丧等行为讲述或者说共享着土家族的价值信念、道德语码及对生命的理解。如果缺乏了这样一种媒介方式,那土家族的成人概念、婚姻习俗、对死亡的理解、对图腾的崇拜就没有一个很好的能够针对族群所有人传播的平台,失去了传播的空间、时间、场景和对象,那些民俗文化的内容就难以传承下来。 (三)土家族婚丧礼民俗仪式的传播保存了民族属性 仪式传播“产生了社会联结,无论真情还是假意,它都把人们联结在一起,并使相互共处的生活有了可能。这些观点不仅代表不同的传播观,而且与特定历史阶段、技术及社会秩序模式密切相关。”仪式的固话和过程的控制使传播效果取得意想的结果。譬如,土家族的丧礼,正是通过礼仪繁多、程序井然的过程使整个仪式隆重庄严、被神化,好似在世之人在仪式中通过与神的对话而进入另一种境地。身临这种境地人们或者大喜,或者大悲,其目的都在于自己整个民族的灵魂共享一种特有的神韵。仪式的实际作用就是通过千百年来土家族人一次又一次虔诚地举行盛大的丧礼仪式并以象征意味的时代符号进行传播得以体现。由于仪式和传播基于共享规范的一些文化符号,从而定义了人们活动的空间和在这一空间扮演的角色,使人们在此活动中确认了社会关系和秩序,确认了与其他人共享的观念和信仰,由此社会得以整合,秩序得以重建,文化得以传承。&土家族婚丧仪式的传播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首先,由于其特殊的传播方式使得土家族婚丧礼仪式成为这个民族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内容。其次,土家族婚丧礼的仪式传播中所传达的群体生命意识等宗教、文化信仰都成为民族不断持续、稳定发展精神渊源。再次,作为一种族群交流的传媒,土家族婚丧礼仪式增进了民族内部人际往来与沟通,增强了民族聚合力与民族团结的精神。土家族地区多是高山峡谷,交通不便,人们常在为一家一户的温饱于窄小的天地间忙碌,社会交往、市场交易非常少,而红白喜事包括跳丧活动就成为他们增进交流的一种特殊联结纽带,这对于民族的发展、新观念的传播大有裨益。最后,通过仪式传播的导向作用,有效地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土家族子民,整个婚丧礼仪式可以说记录土家民族生产生活的百科全书,使人们在仪式活动中增长知识、接受教育。比如婚礼仪式中成人冠礼就起到了教育新人的责任感的目的。&(四)土家族婚丧礼民俗仪式的传播具有过程性和系统性 在仪式传播的发展过程中,其方式、内容、意义等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不仅体现了时代的环境影响,更体现了人们在仪式传播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自身参与仪式的主体能动性,使整个传播仪式的系统不断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化。土家族婚丧礼民俗的仪式传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庞大的系统中每一个子系统都在经历着变化。例如,一场完整的土家族婚丧礼民俗的仪式传播中,曾经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子系统的人际传播(主要是长辈口授亲传晚辈哭嫁、跳丧技巧及仪式意蕴等),在现代受到了大众传播的严重冲击。仪式伴随着大量的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和群体传播,随着时代的变迁,其中各自所占的比重有所改变,且新的传播方式也乘机侵入其中,传播的讯息也不断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譬如,当今女人跳丧已成为常见,这主要体现了社会主流意识对女性的解放。  三、传承土家族婚丧礼民俗仪式传播的建议  随着土家族与其它民族,尤其是与汉民族在文化上的不断交流与融合,以及现代化生活方式对土家族人民的生活的冲击,土家族的婚丧礼仪式呈现出汉化、简化、现代化的趋势,使得土家族婚丧礼仪式所承载的传播意蕴失去了部分价值。那么到底应该怎样传承土家族婚丧礼民俗仪式传播呢?  首先,保存土家族婚丧礼民俗仪式中的有益成分,摒弃其中糟粕部分。譬如,哭嫁仪式始于掠夺婚,哭嫁表现为新娘对包办婚姻的强烈不满和对媒人的谴责,但是到了自由恋爱的今天,哭嫁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传播意义,主要表现为新娘对亲人的不舍,对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们的留恋,通过哭嫁来表达婚姻生活是女性不幸的开端,是随时代变迁而剔除糟粕的典型表现。而土家族丧礼习俗中以歌舞欢送死者、安慰家属的做法所表达出来的豁达、通脱的生命观,是土家族独特的生乐喜死行为,现代人可以作为财富来学习和继承,但是它的铁规中“男跳女不跳”以及它流传的“女人跳丧,家破人亡” 的说法所表现出来的对女性的歧视则要摒弃。  其次,积极吸收其他民族风俗中的精华,加以自主创新,形成一种与时俱进的新型土家族婚丧礼仪式。随着越来越多的土家族人走出居住地打工、学习,加大了同其他文化的交流,由此使土家族文化创新成为可能,也为土家族婚丧礼民俗找到了在现代社会生存的空间。例如,脱胎于跳丧舞的长阳巴山舞在保存跳丧舞基本形式和内容的基础上,吸收长阳花鼓子舞的特色,然后加以改进,推陈出新,俨然成为一套完整的现代舞蹈,成为现在土家族人节庆和民俗表演的经典曲目,其娱乐和健身的作用使之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消夏健身活动。创新后的巴山舞由男子独舞变成为男女对舞,舞蹈动作更为欢快,舞姿更加优美。在音乐上,巴山舞增加了弦乐、打击乐伴奏,使音乐形式更加乐观活泼。 最后,在积极开发旅游资源的时候,要将土家族婚丧礼民俗文化纳入旅游产业链中,在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加以保护。地方政府要联合NGO制定保护民间民俗的政策措施,将土家族婚丧礼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生态来加以保护,在有效协调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短期效应的前提下,结合土家族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开发,让古老的土家族婚丧礼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开创出有土家族特色的婚丧礼民俗仪式传播局面。(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
网友评论(0)
请先后再进行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人四十要出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