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奠中《论书绝句》详细三严三实内容是什么么了

于学具识,于道能吾,于艺亦精亦通
于学具识,于道能吾,于艺亦精亦通
——著名学者、德艺双馨书法大家姚奠中扫描
191352119371951
5519371948
1920194079121519321935
194019621940195719621940
1962199319611962196119811983
学者的典型&
书家的榜样
199765065185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字是一笔都不能改的”
&&&&过柳州柳侯祠&姚奠中
姚奠中&&&&编者按:&&&&2012年,“薪火相传,翰墨流光——章太炎、姚奠中师生书艺展”在国博展出,赢得广泛赞誉。最近,记录百岁老人姚奠中一生丰富经历的《百岁溯往》出版。作为章太炎唯一健在的嫡传弟子,姚奠中在读书、育人、治学、修身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发人深思。本刊特摘选其间谈书论艺的章节,以飨读者。&&&&《百岁溯往》&&&&姚奠中口述&&张建安采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8月版&&&&对书画的最初兴趣和学习&&&&我很小的时候就对书画感兴趣了。七岁的时候,我开始写毛笔字,伯父和父亲都教我,一笔一笔地教,怎么起笔,怎么落笔,教得非常细致。要求也非常严格,每天必须写。每天写四行,一行四个字,写两版。写完后伯父或者父亲做批改,拿着红笔批改出来。九岁的时候开始临帖,大小楷同时并进。我临赵孟頫的字帖,写得很像。伯父用楷书写了《朱子家训》四条屏,挂在堂屋神主后墙上,子侄们经常观摩。伯父和父亲对我练字特别重视,后来我到县里上高小、到运城上中学,回家都得带上每天临的帖。有时候贪玩,没有写够数,回家前要赶快补齐。十来岁时,伯父就常常让我替他给别人写碑文,写对联,也写门匾。十一岁的时候,我摹画了《红楼梦》插图中的贾宝玉,却没有注意到他脖子上挂的那块玉。伯父笑着对我说:“那项圈上的玉很重要,没有就不是贾宝玉了。”我开始大量地画画。家里有《芥子园画谱》,木刻彩印,还有一套《点石斋画谱》,为我提供了学习的范本。我也仿照各种书的插图画画,主要画人物,一有空就画。村里有红白喜事、炕围子、墙裙、灯笼要画的,常请我作画。万泉县有位老师能画整幅龙门图,一年画了多幅。我看见后就记在心里,后来也给别人画龙门。&&&&书法心得&&&&我的书法心得,多写在一些诗词中,收入书中,可以拿来一看。&&&&这是1962年写的。我参加山西首届书法展,写《论书绝句》三首,其中一首:&&&&殷甲周金汉魏碑,钟王以下亦争奇。工夫端在临池黑,骨力风神各异姿。&&&&又有一首为张谦题《龙藏寺碑》:&&&&南帖北碑圆异方,体兼南北出龙藏。书家欲识河源路,发棹溯流自李唐。&&&&1984年写《题傅青主法书》。“傅青主”,就是大书法家傅山。内容为:&&&&巧媚排除始得真,苍松古柏肖为人。旁参篆隶知奇变,不与宋元作后尘。&&&&1989年写《为临沂王羲之纪念馆书》:&&&&入木三分惊骨力,龙跳虎卧见精神。右军高躅谁能继?尚喜欧虞接后尘。&&&&中国传统文化是世代传承发展的,书法艺术也是如此。&&&&1993年写《论书四首》:&&&&太原公子兼文武,书到贞观接二王。独喜清臣多骨鲠,柳家瘦劲亦流芳。&&&&苏黄米蔡互低昂,行草酣恣各自雄。妩媚圆熟赵孟頫,相沿成派女儿风。&&&&手挽狂澜非复古,山人笔下见新姿。名公矫枉赓双楫,博雅方能树异旗。&&&&重帖轻碑筋力微,扬碑抑帖亦奚为!兼收博取形神俱,无事矜奇自出奇。&&&&1996年,又写一首《论书》:&&&&虿尾蚕颈别样工,承先启后各开宗。“柳家新样元和脚”,奇巧从容矩矱中。&&&&这是2002年写的《题贾起家书手卷》:&&&&漫言下笔走龙蛇,放诞狂恣冷齿牙。不必矜奇求异变,功夫到处自成家。&&&&2003年写《论书绝句续》二首:&&&&篆隶独擅邓石如,微嫌文字欠工夫。单从古篆论翰墨,宁向江东看二吴。&&&&吴中才士竞风流,近较宋元尚不侔。汉魏遗踪难梦见,绮罗粉黛喜相求。&&&&一个人的书法是与这个人的人品紧密相连的。我始终认为,做人要做正,书法也是:&“不自正入,不能变出。”&&&&书法有很好的教育作用,能移人性情,要避免俗、弱、媚、软。&&&&一个人的书法与这个人的学养和文化功底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学养的人,表现出来不会是有文化的。有些人不懂文字,常写错字,就是写得再多,也是有问题的。&&&&写字是有目的的,而且写出来是有内容的,要对社会起作用。所以必须统一起来,写字和内容结合起来,有目的地写下去,那才可以有好的影响,起到好的作用。&&&&绘画与写字完全不是一回事。画可以抹,写字必须用中锋,一划一笔要有力量。字是一笔都不能改的。一划就是一划。有些人讨巧,那就非失败不可。踏踏实实才行。汇聚2000万达人的兴趣社区下载即送20张免费照片冲印
扫码下载App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天下山西名人》,着重刊发、呈现时下山西名人之言论、之思想、之风采、
之事迹,让山西名人得以为天下知,让天下得以知山西名人,并以此为桥梁,为载
体,让时下进步中的山西得以为天下知,让天下得以知发展中的山西。天下山西名
人,既有目前在山西工作生活的名人,也有普天之下的山西籍名人,既指创造了大
功绩、大成就者,也指在平风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之业绩者。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阅读(150)|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年高德劭 玉振金声——记国学大师姚奠中先生',
blogAbstract:'作者:杨 柳\r\n                              \r\n  他是成就卓著的学者,曾师从国学大师章太炎,贯通文史哲各领域;他是尽诚竭节的社会活动家,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为国计民生建言献策;他是桃李满园的教育家,从教七十余年,培养出无数英才俊杰;他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游于诗林艺苑,被誉为诗书画印\"四绝\"……他就是蜚声海内、年高德劭的国学大师--姚奠中先生。\r\n  平生文史余宏愿  \r\n  \"黄河天险禹门渡,洪流出峡挟风雷\",这是先生笔下雄奇壮美的故乡胜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山河孕育了他喷薄恣肆的才情。1913年农历5月,姚先生出生在山西稷山南阳村一',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9,
publishTime:7,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天下山西名人》,着重刊发、呈现时下山西名人之言论、之思想、之风采、\r\n之事迹,让山西名人得以为天下知,让天下得以知山西名人,并以此为桥梁,为载\r\n体,让时下进步中的山西得以为天下知,让天下得以知发展中的山西。天下山西名\r\n人,既有目前在山西工作生活的名人,也有普天之下的山西籍名人,既指创造了大\r\n功绩、大成就者,也指在平风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之业绩者。',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于学具识,于道能吾,于艺亦精亦通——著名学者、德艺双馨书法大家姚奠中(重磅阅读)
于学具识,于道能吾,于艺亦精亦通
著名学者、德艺双馨书法大家姚奠中
&&&&&&&&&&&&&&&&&&&&&&&&&&&&&&&&
在第三届书法兰亭奖评比中,九十有七的姚奠中先生获终身成就奖。本次获此书法最高专业奖的仅有四位大家,姚先生是年龄最长者。
姚奠中,原名豫泰,别署丁中、丁一、樗庐。1913年农历5月21日出生于山西省稷山县南阳村。曾就读于山西教育学院和无锡国学专科学校,后转入苏州章氏国学研究会学习,为章太炎先生招取的七名国学研究生之一,是现今惟一健在者。从1937年始,姚先生先后辗转于江苏、安徽、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高等学校任教,从讲师一直到教授。1951年被聘回山西,在山西大学中文系任教授、系主任、古典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并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全国政协第六届、第七届委员,山西省政协第五届、第六届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央参议会常委,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主委;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国韵文学会顾问、山西古典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受聘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名誉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山西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等。
姚奠中先生是德高学博的著学者、教育家,先后发表过的专著和文章170余万字,有关中国古代文史哲方面的论文130多篇,出版专著(含主编高校教材)23种,获国家级图书奖两项、省级图书奖六项。他是山西省高等学校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战线上,从教七十多年,教泽宏施。在他的学生中有著名学者,有高层领导,有艺术名家,可谓桃李满天下。
姚奠中先生又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著名国学大师周汝昌先生在《姚奠中书法新编?序》中写到:“艺曰精通,文尚清通……中华学文之重通,其例不可殚举。是以姚奠中先生身为鸿儒,而通于艺者亦造上乘,不问可知。是集所收,是见彩豹之一斑,丹凤之片羽,非等闲可望其项背。”又写到:“姚先生于学具识,于道能悟,于艺亦精亦通。凡我当今与将来的莘莘学子,都可以从这一册艺术表现中领会造诣高深的前辈而生敬心,又由敬心而思希风跻古之信念,则薪火相传,光焰永永。”许多评述姚老艺术的文章,都把其诗、书、画、印称之为“四绝”。尽管姚老本人常说诗、书、画、印为“已之余事”,但他艺术的造诣确实让人高山仰止。
姚先生在繁忙的古典文学教学和研究之余,以书法创作为乐事,数十年笔耕不缀。他是书坛的多能者,四体皆精,而以行书为最。
其楷书,厚重、茂朴、谨严、端庄,特别是手札小楷更见功力,中和而沉稳。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童子功力。从读私塾起,他就显露出写字的天才,老师指导,家长熏陶,兴趣日增,以大小楷为日课,入手即超,十年一贯。始从赵雪松而后转鲁公,尤对魏碑独钟。《石门铭》、《郑文公碑》、《张猛龙碑》临习最勤,因此,魏碑的骨力在他的楷书中体现得最为突出。
其篆书形体略长,结构严谨,笔力苍古,横粗竖瘦,铁骨铮铮。上小学时,他就从《说文》入手学习小篆。在山西教育学院就学时,又师从著名书法家常赞春,在常先生指导下逐显个人风神。特别是成为章太炎的研究生后,篆书有了质的飞跃。章氏是著名的革命家、国学大师,又是通古博今的金石大家,独具个性的书法家。鲁迅先生赞他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章先生渊博的知识,刚毅的品格对姚先生影响极大。姚先生在接受他国学的同时,也学习了古文字学、金石学和书法。章先生“学篆先要学汉碑头,学隶先要学《石门颂》,学魏先要学《郑文公》”的经验,对他启发很大。他又进一步研习了《天发神谶碑》、《三体石经》和章先生的金文,使章先生篆书方涩厚重、高古雄健的线条和风格在自己的篆书中得到了体现。他看重篆书大家吴大徵和吴昌硕,吸取他们的特点,在篆书用笔上加入了提顿,起收,藏而小露,使篆书的特点充分得以发挥。
其隶书多取法于汉隶《石门颂》、《张迁碑》和《曹全碑》,风格雄浑古朴。先生平素条幅不多作隶,只是在写对联时,才以字字舒展一扬隶书之长。
其行书最为出类拔萃。姚先生非常推崇碑学,在北碑上下功夫最多,但对一味推崇碑学而否定帖学并不赞同。清末,书法理论家包世臣《艺舟双楫》中,力主把碑学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后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更将碑学地位推向空前绝后的新高度。康包“双楫”之“尊碑抑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书坛,自然地也影响到姚奠中先生这一代。但姚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在一首论书绝句中写到:“重帖轻碑骨力微,扬碑抑帖亦奚为,兼书博取形神具,无事矜奇自出奇。”他一贯主张“博雅方能树异旗”,提倡转益多师,博采众长。为此,他的行书便以颜体为基,以魏碑为骨,取帖学之长,融篆、隶为一体,自出机杼,独具特色,以魄力雄强浑穆、笔力厚重遒劲、意态爽朗灵动、骨力铮铮、情趣盎然享誉书坛。正如许多评论家所概括的,姚奠中先生的书法,是文人书法,他写的内容多为耐人寻味的诗文、警句和自作诗,充满书卷气和向上的力量;是才子书法,结体拙中寓巧,运笔潇洒爽朗,充满节奏感和韵味;是大家书法,行、篆、楷、隶均为上乘,字里行间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充满传统的功力和个人面目,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不尽的启迪。古文字学大家张颔先生赞曰:“姚先生的字确如其人,精微博大,高明平实。我每看到他的书法总觉得如读‘退翁山石之句’,有一股刚直浑厚之气扑来。”
谈到姚先生的书法不能不提到他的篆刻。篆刻是书法的姐妹,是绘画作品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篆刻艺术是经营在方寸之间的大千世界。姚先生通篆书,对篆刻从青年就开始着迷。20岁时能用篆书写四条屏,21岁时发起成立新民中学书画篆刻学习会并任副会长。22岁时结识了工于篆刻的李伯常,摹刻汉印,技艺大进。23岁南下无锡,受浙皖印人的影响,把汉印的浑厚和浙派的细巧结合起来,并对汉印和明清流行的印风进行研究和探讨。他非常讲究章法,是分朱布白的高手,着意于构筑自然动态的平衡,大疏大密,虚实相生。运实为虚,实处俱灵,丰富而不板滞;以虚为实,断处犹续,空灵而不空洞。在一方印中,不论字多字少,总会使其和谐共处于方寸之内,各展其姿于四面八方。他非常讲究刀法,用刀不激不厉,朱文流丽,白文沉凝,大胆落刀,小心收拾,转折、方圆、交错,施之以切刀的工力,赋之以笔墨的韵味。白文匀称祥和,柔中见刚;朱文浑厚朴拙,刚中有柔。所治之印每一方都匠心独具,充满金石气韵,凝聚着情趣。或自己的别人的名号章,或以励志为主要内容的闲章,或以表意为核心、“画龙点睛”的起首章,一章一精品,一章一气韵,无不达心适意。读他的印谱,仿佛在读经读史读诗读画,仿佛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
笔者1960年就学于山西大学中文系。姚奠中先生是我们的古典文学教授。由于对书法爱好,经常去老师家求教,听他讲传统,讲诗文,看他作书治印(还为我刻名章一枚)。1964年毕业之后,我分配到省教育厅工作,后又转太原日报社、市委宣传部和省文联,五十年来一直没有断过联系,没有断过对先生的请教。对先生书艺发展,我认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920年——1940年为积步期。姚先生从7岁上学开始就用毛笔写字,随着时日的推进,9岁读《四书》,12岁上高小,15岁上中学,总把写字作为日课,读帖临帖,从未间断。1932年,就学太原,直到1935年南下无锡,考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在修专业之余,不仅笔耕不止,且继闻一多之后,挂牌治印。特别是考取章太炎先生研究生后,又学到了章氏的人品文品和书品,篆书和行书进入一个新阶段。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从启蒙开始,直到走上教师岗位,姚先生于书法篆刻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走向成熟。
1940年——1962年为成熟期。从1940年起,他先后在安徽立煌师院、安徽师专、贵阳师院、云南大学、贵州大学、山西大学任教,从讲师、副教授至教授,从一般教师升为科主任、系主任。这一时期的二十多年,祖国动荡不安,翻天覆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抗美授朝,肃反,合作化,“反右”等等。从热血青年向成熟中年过渡的姚奠中,学术思想和政治思想格外活跃。他撰写并发表了《论治诸子》、《屈原其人其赋》等重要论文、编撰了《中国哲学史》和《庄子通义》等教材,在学术界和高教界均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受师尊章太炎先生影响,关心时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积极参加抗战活动,支持学生反对腐败当局的学潮,几次被解聘,几次又被请回。新中国成立后,他更以饱满的热情支持镇反、抗美援朝,筹备群众团体,开办专业科系。不料1957年受嫉妒,被以不适之词,加罪陷害,直到1962年才予以平反。尽管一路风雨交加,然他对书画篆刻的追求,从未懈怠,而常以己之能,为人作书、绘画、治印,在一定的范围内颇有书名。
1962年——1991年,是他书法篆刻艺术从发展到鼎盛时期。1961年和1962年有两次活动,把他的书法艺术推向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一次是1961年国庆节,以共青团山西大学委员会的名义搞了一次师生书画展。参加展出的教师有齐白石弟子杨秀珍,历史系教授宋光祥等。我作为组织者,特请姚先生在有光纸上(当时极度困难,买不到也买不起宣纸),写了巨幅行书——毛泽东诗词《浣溪纱(长夜难明)》,缀挂在正面墙上的电影幕布上,每个字一尺左右,大手笔,大气魄,成为展厅的提神之作。这是山西大学搞的第一次书画展览,参观的师生很多,不仅有本校的,还有兄弟院校的,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也应邀前来指导,看了姚先生的巨幅之作,大家无不赞叹。从此,姚奠中的书名在省城高等院校中大震。第二年春天,山西省第一次书法展览在山西博物馆举行,姚先生应邀以鲁迅诗四条屏参展,挂在非常醒目的位置,显得格外突出。展览期间,由文史馆刘永德主持,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展览办得很成功,对山西书法的的发展意义重大。会上姚先生宣读了三首绝色。其一:“禹城重光世纪新,百花齐放满园春,而今艺苑添翰墨,不让风流属古人”。其二:“殷甲周金汉魏碑,钟王以下亦争奇,工夫应在临池黑,骨力风神多异姿。”其三:“笔法二王多要妙,薪火乃自卫夫人,英才古已称三晋,今日推陈更出新。”第一首描写在新形势下,书法作为艺术,成为百花艺苑中的一族。翰墨已不是单属古人的事情,作者积极参予,群众踊跃参观,局面喜人。第二首以最简练的诗句高度概括了中国书法发展史和风格各异的艺术特色。第三首从赞扬“二王”开始,直转山西,写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她是中国第一位女书法家,使山西引为骄傲。山西英才古已有之,需要继承优良传统,推陈出新,发扬光大。这三首诗构成一组,写中国书法发展史、写山西书法的形势,写对山西书坛的希望。四条屏书法加上三首论书绝句,充分展现了姚先生书法艺术、书法理论和诗词工力的综合水平。从此,他的书法艺术飞快走向社会,为同道和广大群众刮目相看。山西省成立书法家协会时,他被推为副主席,又被选为中国书协理事。后来又担任了山西省政协副主席,成为政界的要员。在他政务教务最忙的时候,也是求字者众多、求教者众多、拜师者纷纷上门的时候。在全国各地,北京、山东、河南、浙江、云南、广西、安徽等地的风景名胜处,到处有他的墨迹。山西的晋祠、五台山、关帝庙、鹳雀楼,各类大院和庄园等处,无不悬挂着他书写的牌匾和楹联。《姚奠中书艺》等各种专集也纷纷出版。这一时期是他创作的黄金期,也是他书艺广为传播的鼎盛期。
1991年山西省政协、山西省文联、山西大学和省书法协会为姚先生在太原举办了首次书法展,1993年又将展览办在中国美术馆。两次展览是他书艺鼎盛时期的精品力作的集中展现,在山西轰动,在北京引起强烈反响,获得“全国德艺双馨书法家”的称号。
1993年以后是他书法的顶峰期。此时姚先生已屈八旬。八旬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耳聪目明,记忆力极强。作书作画悬腕运笔自如,作诗作文一气成篇。即就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仍能用钢笔写蝇头小行书,潇洒自如,美不胜收。这个时期他的代表作当是《论书绝句》十条屏和《论诗绝色》十条屏。每幅十条280字。如此鸿篇巨制,作为耄耋老人能一气呵成,苍劲古朴,筋骨铮铮,精神抖擞,这令人叹为观止!精练的诗,精美的书,精辟的论,堪称神品。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比中,97老人姚奠中获终身成就奖。这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对这位世纪老人一生书法成果的肯定,也是对他的最高奖赏。中共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专函表示祝贺。信中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家,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呕心沥血,不懈奋斗,七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可谓是‘功泽三晋’,桃李遍天下。”又说:“姚先生在致力于国学研究的同时,对中国书法艺术具有了非同一般的感悟和体验,并不断进行实践和创造,真、草、隶、篆、行五体俱佳,皆获精深造诣,终形成当代中国书法独树一帜的,典雅、古朴、沉雄、博大又极具书卷气息的姚氏风格。”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联以一块紫檀牌匾相赠,上面铭刻了集王羲之书法的四个大字“德艺弘通”。宣传部长胡苏平在祝贺讲话中特别强调,从姚先生的获奖中我们得到了很多启示,受到了很多教育,值得很好地学习。学习他的品格,识大体,重大局,做大事;学习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博闻敏记、好学深思,一丝不苟;学习他“书以载道”的敬业精神,通过自己的智慧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伟大的复兴做出贡献!
姚奠中先生是一位德高、学高、艺高、寿高的世纪老人。他以自己的践行和成就,树立起一个学者的典型,成为书法篆刻者事业成功的榜样。
单就书法篆刻而言,在他的学生和弟子中,担任过全国和省市书法组织的领导就有8位,得到教益、受到影响者不计其数。大家从他的身上得到的启示颇多:
(一)、以古为法,化古为我
姚先生是一位重视传统又敢于突破传统不为名人所束缚的勇敢探索者。他一贯主张学习传统,转益多师,传有典则。在他看来,“南帖北碑圆异方,体兼南北出龙藏,书家欲识河源路,发棹溯流自李唐。”(论书绝句之一)”但是,他又强调,不可貌古人而袭之,畏名人而拘之,要化古为我。在出新上他推崇傅山,自己以傅山为楷模,形见新姿,草见骨气,意见风神。他赞美傅山的诗实质上就是“推陈出新”观点的形象概括:“巧媚挑除始得真,苍松古柏肖为人,旁参篆隶知奇变,不与宋元作后尘。”姚先生认为,傅氏“由赵转颜,追踪魏晋,上窥隶篆的道路,真可为后学的典范。”“人奇字自古”“正极奇生”“不自正入,不能变出”等,就是书家的至理名言。姚先生本人从这条道路走过来,也强调:不论是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凡学书的途径都应这样坚持。
(二)读书万卷,下笔有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古诗中的“笔”原本不是指书法的,而是泛指写作。这里笔者想借用这“笔”,谈姚先生的书法。
黄庭坚曾有语云:“若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而韵似胜。”古之大家的名言,在姚奠中先生的书法生涯中得到印证。姚先生所以能成为一代大家,是与他精通传统文化、胸有诗书分不开的。他曾说:“我认为诗、书、画、印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表现出中国文化以‘中和’为美德基本思想,从中可以陶冶情操,使人格升华,丰富内在的精神世界。”书法对姚先生来说,虽说是学问之余事,但由于其见识、其素养、其人品,其功夫和悟性,使其书法自有一种清拔越俗的高古之气。他以长者之风,不抑人,不自炫,不以书法自名,而实至名归,受人尊敬。周汝昌先生称姚先生是“功深味勇中华境、学者诗人翰墨师”。姚老启示我们:要做书法家首先做学问家,不读书,不懂文字学,不会作诗为人,综合素养不高,只能是肤浅的写字匠,要使其书厚重,内涵丰富,无学问是断然不行的。
(三)、“以从义为怀,以用世为归”
早在抗战期间,姚奠中开办了一个“&&&
汉国学讲习班”,实践自己教育救国的思想。他给学生手拟教条十则:以正己为本,以从义为怀,以博学为知,以勇决为行,以用世为归”;“不苟于人,不阿于党,不&&&
于陋,不馁于势,不淫于华”。这些积极思想对当时青年学生起到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以从义为怀,以用世为归”是姚先生的一贯思想,在书法上他也一贯主张,书法家,特别是担任一定职务的书法家,“在字体的规范上,在书辞的选择和创作上,都应起到扶植正义的作用,使完美的墨迹成为促进精神文明的载体。”他这样要求学生,更身体力行,作出榜样。作为一位省级领导、著名学者、书法大家,他始终以服务社会为己任,通过书法艺术感染人,通过自作诗词激励人,通过传统格言、警句教育人。在全国许多风景名胜处、许多机关学校、部队都有他的墨迹。特别是在几年五月,正当他进入九八高龄之时,还为太原永祚寺书写了他1997年所作之《永祚双塔四百周年记》,共650多字,以行书一气呵成。今年八月,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时,还用四尺整纸书写了歌颂朱德在太行的七绝。在纪念关公诞辰1850周年时,他也写了赞美关公的对联。一位即将百岁的老人,如此“以用世为归”,用书法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品格,是一种风范,是一种大家风范,不仅使人肃然起敬,更值得学习和发扬。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启功论书绝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