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主人公主人公姓柳,有个七岁孩子隐居七年,孩子有四个师傅,主人公挺牛。还有一个女的叫叶倾城,求小说的主人公名

[雨天]小说作品全集在线阅读-摘书网
摘书网小说排行榜:&& |
快速通道:
[雨天]作品集在线阅读-摘书网
可以直接在本页上按Ctrl+F查找小说。
摘书网小说排行榜:&& |
1: 作者:雨初
2: 作者:雨航
3: 作者:乔克天使
4: 作者:竺天
5: 作者:暮雨辰月
6: 作者:雨弦
7: 作者:雨秋
8: 作者:雨秋
9: 作者:雨秋
10: 作者:雨秋
11: 作者:雨菱
12: 作者:雨瞳
13: 作者:雨虹
14: 作者:雨虹
15: 作者:雨虹
16: 作者:雨虹
17: 作者:雨虹
18: 作者:雨虹
19: 作者:楼雨晴
20: 作者:雨嫱
21: 作者:火焰中的天堂鸟
22: 作者:天空
23: 作者:天下一剑
24: 作者:天子
25: 作者:许雨嫱
26: 作者:宋雨桐
27: 作者:水天
28: 作者:水天
29: 作者:杏雨
30: 作者:祸水天成
31: 作者:雨弦
32: 作者:金雨莉
33: 作者:天狗月炎
34: 作者:天下一剑
35: 作者:雨虹
36: 作者:雨虹
37: 作者:梧桐不夜雨
38: 作者:季雨凉
39: 作者:雨弦
40: 作者:晴天
41: 作者:夏天
42: 作者:小雨康桥
43: 作者:小雨康桥
44: 作者:江雨朵
45: 作者:江雨朵
46: 作者:天使变巫婆
47: 作者:杜默雨
48: 作者:隔轩听雨
49: 作者:曼倩天涯
50: 作者:覆手天下
51: 作者:维克多·雨果
52: 作者:天子
53: 作者:天宇
54: 作者:宋雨桐
55: 作者:雨樱婲
56: 作者:意醉天下
57: 作者:楼雨晴
58: 作者:楼雨晴
59: 作者:宋雨桐
60: 作者:楼雨晴
61: 作者:三更雨
62: 作者:楼雨晴
63: 作者:江雨朵
64: 作者:楼雨晴
65: 作者:大袖遮天
66: 作者:雨中小妖
67: 作者:府天
68: 作者:府天
69: 作者:季雨凉
70: 作者:李天晴
71: 作者:沐雨
72: 作者:楼雨晴
73: 作者:飞飞粒粒闯天涯
74: 作者:飞飞粒粒闯天涯
75: 作者:宋雨桐
76: 作者:忆雨洛妃
77: 作者:宋雨桐
78: 作者:宋雨桐
79: 作者:乔克天使
80: 作者:天翎
81: 作者:天翎
82: 作者:天翎
83: 作者:云外天都
84: 作者:潇潇暮雨空悲切
85: 作者:孙天慧
86: 作者:若雨尘
87: 作者:若雨尘
88: 作者:若雨尘
89: 作者:张笑天
90: 作者:张笑天
91: 作者:张笑天
92: 作者:沈醉天
93: 作者:步天歌
94: 作者:楼雨晴
95: 作者:飞天
96: 作者:雨落清曦
97: 作者:天下霸唱
98: 作者:京雨
99: 作者:梅子黄时雨
100: 作者:天树征丸
101: 作者:雨弦
102: 作者:雨弦
103: 作者:江雨朵
104: 作者:夏雨爱特
105: 作者:夏雨爱特
106: 作者:缶雨
107: 作者:缶雨
108: 作者:缶雨
109: 作者:飞天
110: 作者:天下归元
111: 作者:雨凉
112: 作者:楼雨晴
113: 作者:楼雨晴
114: 作者:易未雨
115: 作者:季雨凉
116: 作者:季雨凉
117: 作者:季雨凉
118: 作者:季雨凉
119: 作者:季雨凉
120: 作者:江雨朵
121: 作者:江雨朵
122: 作者:江雨朵
123: 作者:江雨朵
124: 作者:江雨朵
125: 作者:天下霸唱
126: 作者:天下霸唱
127: 作者:天下霸唱
128: 作者:应天鱼
129: 作者:天下归元
130: 作者:楼雨晴
131: 作者:楼雨晴
132: 作者:宋雨桐
133: 作者:楼雨晴
134: 作者:楼雨晴
135: 作者:楼雨晴
136: 作者:楼雨晴
137: 作者:季雨凉
138: 作者:季雨凉
139: 作者:季雨凉
140: 作者:楼雨晴
141: 作者:楼雨晴
142: 作者:楼雨晴
143: 作者:楼雨晴
144: 作者:杜默雨
145: 作者:杜默雨
146: 作者:杜默雨
147: 作者:杜默雨
148: 作者:短发夏天
149: 作者:短发夏天
150: 作者:杜默雨
151: 作者:杜默雨
152: 作者:杜默雨
153: 作者:杜默雨
154: 作者:杜默雨
155: 作者:杜默雨
156: 作者:杜默雨
157: 作者:杜默雨
158: 作者:杜默雨
159: 作者:杜默雨
160: 作者:杜默雨
161: 作者:杜默雨
162: 作者:杜默雨
163: 作者:杜默雨
164: 作者:杜默雨
165: 作者:杜默雨
166: 作者:杜默雨
167: 作者:杜默雨
168: 作者:杜默雨
169: 作者:杜默雨
170: 作者:杜默雨
171: 作者:杜默雨
172: 作者:杜默雨
173: 作者:杜默雨
174: 作者:杜默雨
175: 作者:杜默雨
176: 作者:杜默雨
177: 作者:杜默雨
178: 作者:杜默雨
179: 作者:杜默雨
180: 作者:杜默雨
181: 作者:杜默雨
182: 作者:易中天
183: 作者:易中天
184: 作者:易中天
185: 作者:易中天
186: 作者:易中天
187: 作者:易中天
188: 作者:易中天
189: 作者:天下无病
190: 作者:韩天航
191: 作者:季雨凉
192: 作者:维克多·雨果
193: 作者:维克多·雨果
194: 作者:维克多·雨果
195: 作者:维克多·雨果
196: 作者:维克多·雨果
197: 作者:雨歇
198: 作者:沐雨聆音
199: 作者:情天
200: 作者:情天
201: 作者:楼雨晴
202: 作者:季雨凉
203: 作者:陆天明
204: 作者:陆天明
205: 作者:陆天明
206: 作者:陆天明
207: 作者:陆天明
208: 作者:陆天明
209: 作者:陆天明
210: 作者:陆天明
211: 作者:江雨朵
212: 作者:江雨朵
213: 作者:楼雨晴
214: 作者:天下归元
215: 作者:潇潇慕雨
216: 作者:宋雨桐
217: 作者:宋雨桐
218: 作者:楼雨晴
219: 作者:烟雨秦楼
220: 作者:天下霸唱
221: 作者:天下霸唱
222: 作者:天下归元
223: 作者:明前雨后
224: 作者:明前雨后
225: 作者:明前雨后
226: 作者:明前雨后
227: 作者:明前雨后
228: 作者:明前雨后
229: 作者:明前雨后
230: 作者:明前雨后
231: 作者:海青拿天鹅
232: 作者:飞天婆婆
233: 作者:飞天婆婆
234: 作者:飞天婆婆
235: 作者:云外天都
236: 作者:海青拿天鹅
237: 作者:海青拿天鹅
238: 作者:海青拿天鹅
239: 作者:海青拿天鹅
240: 作者:短发夏天
241: 作者:短发夏天
242: 作者:雨航
243: 作者:余秋雨
244: 作者:余秋雨
245: 作者:余秋雨
246: 作者:余秋雨
247: 作者:余秋雨
248: 作者:余秋雨
249: 作者:楼雨晴
250: 作者:楼雨晴
251: 作者:季雨凉
252: 作者:季雨凉
253: 作者:江雨朵
254: 作者:天妶
255: 作者:江雨朵
256: 作者:季雨凉
257: 作者:雨弦
258: 作者:夏雨
259: 作者:杜默雨
260: 作者:季雨凉
261: 作者:楼雨晴
262: 作者:楼雨晴
263: 作者:楼雨晴
264: 作者:楼雨晴
265: 作者:楼雨晴
266: 作者:楼雨晴
267: 作者:楼雨晴
268: 作者:楼雨晴
269: 作者:楼雨晴
270: 作者:楼雨晴
271: 作者:楼雨晴
272: 作者:楼雨晴
273: 作者:楼雨晴
274: 作者:楼雨晴
275: 作者:楼雨晴
276: 作者:楼雨晴
277: 作者:楼雨晴
278: 作者:楼雨晴
279: 作者:楼雨晴
280: 作者:楼雨晴
281: 作者:楼雨晴
282: 作者:楼雨晴
283: 作者:楼雨晴
284: 作者:楼雨晴
285: 作者:楼雨晴
286: 作者:楼雨晴
287: 作者:楼雨晴
288: 作者:楼雨晴
289: 作者:楼雨晴
290: 作者:楼雨晴
291: 作者:楼雨晴
292: 作者:楼雨晴
293: 作者:楼雨晴
294: 作者:楼雨晴
295: 作者:宋雨桐
296: 作者:宋雨桐
297: 作者:宋雨桐
298: 作者:宋雨桐
299: 作者:宋雨桐
300: 作者:宋雨桐
301: 作者:宋雨桐
302: 作者:宋雨桐
303: 作者:宋雨桐
304: 作者:宋雨桐
305: 作者:宋雨桐
306: 作者:宋雨桐
307: 作者:宋雨桐
308: 作者:宋雨桐
309: 作者:宋雨桐
310: 作者:宋雨桐
311: 作者:宋雨桐
312: 作者:宋雨桐
313: 作者:宋雨桐
314: 作者:云外天都
315: 作者:天下归元
316: 作者:秋夜雨寒
317: 作者:天下归元
318: 作者:张雨涵
319: 作者:天下归元
320: 作者:彩云雨田
321: 作者:楼雨晴
322: 作者:天衣有风
323: 作者:雨弦
324: 作者:漫天花雨
325: 作者:天籁纸鸢
326: 作者:本物天下霸唱
327: 作者:叶听雨
328: 作者:秋夜雨寒
329: 作者:秋夜雨寒
330: 作者:余秋雨
331: 作者:余秋雨
332: 作者:余秋雨
333: 作者:余秋雨
334: 作者:天下霸唱
335: 作者:张天桥,侯全生,李朝晖
336: 作者:天空
337: 作者:杜默雨
338: 作者:飞天
339: 作者:本物天下霸唱
340: 作者:本物天下霸唱
341: 作者:乔克天使
342: 作者:潘海天
343: 作者:易中天
344: 作者:天下霸唱
345: 作者:易中天
346: 作者:天下霸唱
347: 作者:天下霸唱
348: 作者:王雨辰
349: 作者:玄雨
350: 作者:玄雨
351: 作者:天下霸唱
352: 作者:飞天
353: 作者:飞天
354: 作者:飞天
355: 作者:飞天
356: 作者:飞天
357: 作者:飞天
358: 作者:飞天
359: 作者:天下霸唱
360: 作者:天娱传媒
[雨天]小说全集在线阅读-龙小说作品全集在线阅读-摘书网
摘书网小说排行榜:&& |
快速通道:
龙作品集在线阅读-摘书网
可以直接在本页上按Ctrl+F查找小说。
摘书网小说排行榜:&& |
1: 作者:龙九月
2: 作者:冰龙
3: 作者:火龙汐
4: 作者:龙影
5: 作者:龙云灵
6: 作者:卧龙生
7: 作者:岚龙令
8: 作者:岚龙令
9: 作者:岚龙令
10: 作者:香辣小龙爷
11: 作者:龙应台
12: 作者:龙应台
13: 作者:梦龙
14: 作者:古龙
15: 作者:古龙
16: 作者:古龙
17: 作者:古龙
18: 作者:古龙
19: 作者:冯梦龙
20: 作者:龙应台
21: 作者:龙应台
22: 作者:龙应台
23: 作者:龙应台
24: 作者:龙应台
25: 作者:龙应台
26: 作者:冯梦龙
27: 作者:冯梦龙
28: 作者:冯梦龙
29: 作者:卧龙生
30: 作者:卧龙生
31: 作者:卧龙生
32: 作者:卧龙生
33: 作者:卧龙生
34: 作者:卧龙生
35: 作者:卧龙生
36: 作者:卧龙生
37: 作者:卧龙生
38: 作者:卧龙生
39: 作者:卧龙生
40: 作者:卧龙生
41: 作者:卧龙生
42: 作者:卧龙生
43: 作者:卧龙生
44: 作者:卧龙生
45: 作者:卧龙生
46: 作者:卧龙生
47: 作者:卧龙生
48: 作者:卧龙生
49: 作者:卧龙生
50: 作者:卧龙生
51: 作者:卧龙生
52: 作者:卧龙生
53: 作者:卧龙生
54: 作者:卧龙生
55: 作者:卧龙生
56: 作者:卧龙生
57: 作者:卧龙生
58: 作者:卧龙生
59: 作者:卧龙生
60: 作者:卧龙生
61: 作者:卧龙生
62: 作者:卧龙生
63: 作者:卧龙生
64: 作者:卧龙生
65: 作者:卧龙生
66: 作者:卧龙生
67: 作者:卧龙生
68: 作者:卧龙生
69: 作者:卧龙生
70: 作者:卧龙生
71: 作者:卧龙生
72: 作者:卧龙生
73: 作者:卧龙生
74: 作者:卧龙生
75: 作者:卧龙生
76: 作者:卧龙生
77: 作者:卧龙生
78: 作者:卧龙生
79: 作者:卧龙生
80: 作者:卧龙生
81: 作者:卧龙生
82: 作者:卧龙生
83: 作者:卧龙生
84: 作者:卧龙生
85: 作者:卧龙生
86: 作者:卧龙生
87: 作者:卧龙生
88: 作者:卧龙生
89: 作者:卧龙生
90: 作者:卧龙生
91: 作者:卧龙生
92: 作者:卧龙生
93: 作者:卧龙生
94: 作者:卧龙生
95: 作者:卧龙生
96: 作者:卧龙生
97: 作者:西门龙霆
98: 作者:古龙
99: 作者:龙瑶
100: 作者:玉龙
101: 作者:兰晓龙
102: 作者:古龙
103: 作者:威廉·斯泰龙
104: 作者:龙岗山
105: 作者:兰晓龙
106: 作者:古龙
107: 作者:古龙
108: 作者:古龙
109: 作者:古龙
110: 作者:古龙
111: 作者:古龙
112: 作者:古龙
113: 作者:古龙
114: 作者:古龙
115: 作者:古龙
116: 作者:古龙
117: 作者:古龙
118: 作者:古龙
119: 作者:古龙
120: 作者:古龙
121: 作者:古龙
122: 作者:古龙
123: 作者:古龙
124: 作者:古龙
125: 作者:古龙
126: 作者:古龙
127: 作者:古龙
128: 作者:古龙
129: 作者:古龙
130: 作者:古龙
131: 作者:古龙
132: 作者:古龙
133: 作者:古龙
134: 作者:古龙
135: 作者:古龙
136: 作者:古龙
137: 作者:古龙
138: 作者:古龙
139: 作者:古龙
140: 作者:古龙
141: 作者:古龙
142: 作者:古龙
143: 作者:古龙
144: 作者:古龙
145: 作者:古龙
146: 作者:古龙
147: 作者:古龙
148: 作者:古龙
149: 作者:古龙
150: 作者:古龙
151: 作者:古龙
152: 作者:古龙
153: 作者:古龙
154: 作者:古龙
155: 作者:古龙
156: 作者:古龙
157: 作者:古龙
158: 作者:古龙
159: 作者:古龙
160: 作者:古龙
161: 作者:古龙
162: 作者:兰晓龙
163: 作者:许志龙
164: 作者:龙玄策
龙小说全集在线阅读-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福临隐居山
发布时间: 15:23:20&&&&文档来源:
(双击滚屏)
  &&&&&&&&&&&       &         & &  &     &                                     &  &  亲近隐珠山    &                  &  &&&&&&& 野外天空孤罄闻,霜林秋尽叶纷纷。  &&&&&&& 乱峰无数夕阳冷,知有梅花卧白云。  &  &&&   500        &&&       叩响影珠山的门环    &&     在长沙城东北约莫五十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小镇。这个小镇有一个吉祥的名字:福临镇。说它吉祥,顾名思义:五福临门,除此之外它还与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皇帝同名。这让福临人多了几分自豪。但是真正给福临人带来福气的不是这个虚名而是一座颇具帝王之气的大山——影珠山。在湖南当前的旅游版图上,影珠山也许还不广为人知,但它同长沙郡的历史一样古老,它似一位睿智的老者,荣辱不惊地看世事变幻万木枯荣,以千年不变的姿态傲然地挺立在潇湘大地。    影珠山是长沙与汨罗的界山,系长沙县的四大名山之一,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影珠山周边有三十多公里,有大小峰峦七十余座,主峰高五百余米,在周围一片小丘陵中尤显气势磅礴。清同治《长沙县志》载:“山极高大,雄镇一方。”现代著名武术活动家、武侠小说家平江不肖生1922年创作的《江湖奇侠传》在开篇对影珠山的高耸姿态进行了状写:“从长沙小吴门出城,向东走去,一过了苦竹坳,便远远的望见一座高山,直耸云表。山颠上一棵白果树,十二人牵手包围,还差二尺来宽不能相接;粗枝密叶,树下可摆二十桌酒席,席上的人,不至有一个人被太阳晒。因为这树的位置,在山巅最高处,所以在五六十里以外的人,都能看见它和伞扒一般,遮蔽了那山顶。那山横跨长沙、湘阴两县……”长沙亦有民谣云:“影珠山,离天三尺三,人要低头过,马要卸却鞍。”    人以文名,地以人传。历史上影珠山又名隐居山。邻县《汨罗县志》称此山为“隐居山”。《江湖奇侠传》也写道:“长沙、湘阴两县的人,都呼那山为隐居山,故老相传说:那山在清初,很有几个明朝遗老隐居在里面。”隐居文化应是影珠山亮丽的一张名片,是影珠山的一个重要标签。循着影珠山的生命之线溯源,我们会发现历史上许许多多或有名或无名的贤人达士纷纷去亲近影珠山,或游历或隐居,或登临或远望,都试图从它那里寻求某种力量,他们是影珠山生命长河中游弋不止的鱼,至今鲜活而生动。    据传因“晋太尉桓公侃之孙、夏公子,陶淡陶真人尝隐于此”,始得隐居山之名。据《湖南省志》、《长沙府志》记载:“陶淡字炎芝,江西鄱阳人,生于晋武帝太康(280-290年)九年(288年)戊申八月十七日。陶垣字太仁,生于晋愍帝建兴(313-317年)四年(313年)癸酉正月十三日,与靖节先生陶渊明为从兄弟。”陶淡陶垣叔侄应先是结庐影珠山,复隐迹潜修于临湘山。陶淡因养一白鹿而被称为“白鹿真人”,成为时人心目中的“老仙翁”。士民仰其清名盛德,后立陶公庙(在长沙& 梨镇)祀之。每逢两个陶公生日,陶公庙都举办庙会,从四面八方来参加庙会的香客群众人涌如潮,热闹非凡。公平地说,陶淡和陶烜两叔侄似乎并无甚丰功伟绩,但享此厚遇,除了其成“仙”的传说外,更多的是其族人皆名垂青史,人们有爱屋及乌的心理。他们的祖先是汉初陶舍公,舍公后人陶丹乃东吴名将,任扬武将军,封柴桑侯。丹妻湛氏,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母。其子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以军功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陶侃之子陶茂官至武昌太守,孙子陶逸任安城太守,曾孙陶渊明,被誉为古今隐逸之宗,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言:“三代以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对陶渊明推崇备至。    王国维所提四子中,还有一位亦与影珠山结缘。早在陶真人出生的五百余年前,一位伟大的诗人已在汨罗江畔行吟了数年。这位伟大的诗人就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遭奸人馋毁,他被贬湘沅之间,在影珠山一带、汨罗江畔等地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九年。这九年虽然没有他明确登临影珠山的记载,但在可以想像的范围内,爱好交游的屈子绝不会忽视近在眼前的秀美峻峭的影珠山的。278年,秦国破楚,屈原愤然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同年五月五日,屈原怀一腔孤愤,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葬于影珠山北三十余公里的汨罗山(又名烈女岭)上。    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诗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一生喜好游历名山胜迹,他有相当多的诗篇表现自己的行踪游迹,或借物抒情,或直状山水。南宋孝宗乾道年间(公元?年),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张轼到书院主持讲事,朱熹曾闻名从福建赶来书院讲学。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朱熹又任湖南安抚使,在湘期间他曾多次慕名登山郊游,因感于影珠山的自然造化,他曾性情大发挥毫写下“影珠天成”四个大字。    湖北来凤县供销社退休人员张振东先生自称“原系朱姓,乃朱元璋之后朱允炆第二十一代孙”,经他考证,建文帝逃亡于外,曾隐居于影珠山,葬于影珠山。    不管怎样,似乎自魏晋始,处于僻壤之地的影珠山就热闹起来。也许是魏晋时期士大夫们喜郊游好隐逸的风气无形为秀美奇特的影珠山注入了生机,使得影珠山的形象蓬勃生长,一个个或大或小的人物纷至沓来在影珠山留下了印记。他们走入林泉,去寻找闲云野鹤般的潇洒飘逸。道光乙未举人张启鹏常徜徉于影珠山丛林竹山之间,在冬日某个傍晚为抒解心中的郁闷他又行至影珠山附近,凝望影珠山,思绪万千,诗兴大发,留下了现存的关于影珠山的难得的诗篇《冬日郊行望影珠山》:野外天空孤馨闻,霜林秋尽叶纷纷。乱峰无数夕阳冷,知有梅花卧白云。他借梅花咏自己高洁之情操,影珠山成了他寄情之所。民国党政军要人何应钦、薛岳、程潜、陈明仁、方先觉等均曾攀至影珠山巅,在影珠山的古刹中消暑品茗纵论时事。    名人贤士的屡次造访使得影珠山的宗教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于影珠山的名声日噪,引来了趋之若鹜的虔诚的思经念佛、寻道成仙之心,他们或筑茅庐,或立篱笆,或建寺院,于是有了养静园、有了影珠庙、有了万寿宫、有了子心庵、有了道宗寺、有了桃花观,有了消息塔等。相传还有羽化墓、塔,寺中的僧人圆寂之后便埋于寺旁,其墓称之为羽化墓,有德高僧圆寂之后所得的舍利子便供奉于佛塔之中,供人纪念朝拜,称之为“羽化塔”。断断续续的建设,乃至于影珠山成为了方圆数十公里的宗教文化的一个胜地。到南朝梁武帝时更是达到鼎盛。据说其时是三里一庵五里一观,《今古传奇》记载,隐居山上有寺庙48处,寺庙多系花岗岩建筑,分布于群山幽谷之中。这里,群山环绕,树木青翠,鸟语花香。这里,绿瓦红墙、飞檐翘脊,鳞次栉比,影珠山到处雕龙画凤,金碧辉煌,一座座庙宇道观气势雄伟,蔚为壮观。前来参禅膜拜之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特别是遇到菩萨生日或做法事的时候,影珠山的游人更是摩肩接踵,山上人声鼎沸、香烟缭绕升腾不止。梁武帝年轻时候曾信奉道教,后虽“舍道归佛”,但并不废弃道教,他创立“三教同源”说,把佛教比作月亮,儒、道喻为众星,三者互为辉映。这个叫萧衍的男人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勇气大力推崇佛教,并以身事佛,试图把人们从对现实名利的关注引向彼岸和未来,以求生命的永恒与解脱。他的理想虽未实现,但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南朝的建康已成为了全国的佛教中心。在影珠山也不例外,它的儒、释、道文化很好地得以并存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影珠山周围的人们从儒家那里学到了积极入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从佛家那里学到了宽容、仁慈、善良、坚韧、顿悟;从道家那里学到了旷达超逸、平和冲淡、与世无争,养成了质朴之气,形成了淳朴的民风及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影珠山由是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据不完全统计,影珠山周边25公里范围内,从晚清至民国时期留学海外的著名人士达60人,留学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全国罕见。第一次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影珠山周边25公里范围内的革命烈士达700余人,他们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牺牲了宝贵的生命。民国30年,在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中国军民英勇果敢捧一颗颗赤诚报国之心将日军第9混成旅团的山崎大队全歼于影珠山上,谱写了一曲英勇的壮歌。    沧海桑田、风云变幻。盛极而衰,这是不可避免的宿命。加之朝代更替、常年战乱,影珠山大多数庙宇道观被毁掉了。现存的重要庙宇有两处,一为影珠庙,一为养静寺。    隐珠庙又名宏济寺,位于隐珠峰之巅,始建于汉末,晋、唐、明进行了改造,清乾隆时代进行了扩建,气势雄伟,颇具规模。据传庙内曾锁有蛟龙,庙中僧人曾见龙珠现影,故山名影珠山,庙曰隐珠庙。庙堂有三进,系麻石、青砖、青瓦、古木建造;庙内有佛祖殿、观音殿、关圣殿、回头殿等。新千年后,政府通过多方筹资修葺,旧貌换新颜,如今已成为了游人流连忘返的重要景观。因地势高耸、庙前开阔,立石阶之上远望,秀美群山尽收眼底,云氤雾漫,凉风习习、衣袂飘飞,有得道成仙之感。亦会顿生“一览众山小”之豪情。    寺庙中保存时间最长的是养静寺,离山巅仅数百步,《江湖奇侠传》中红莲寺的原型就是该寺,据说建文帝离宫后就在此居住,并安度晚年。许多超凡脱俗的隐士也曾在此静养长休。历史上曾被竹林山泉环绕,常闻竹喧泉鸣、梵音密语,一派世外桃源之景象。可惜该寺在1958年大跃进时被拆毁,石料成为山下水库、学校的基石。现在的养静寺于1993年动工重建,1997年被批准为合法宗教场所。红色的墙,半圆形的拱门,门楣上养静寺三个隶书大字古朴端庄,有古养静寺之影,寺庙分前后两大殿,地方虽不大,但是香火依然旺盛。生念佛堂前的一副对联“生死海中念佛第一,人天路上修佛为先”尤为让人警醒,换个角度看,“佛”亦“德”也,成事先做人,确乎如此。    此外,还有羽化塔位于隐珠庙前50米处,共五层,高3.3米,羽化墓原有40多处,现尚存两座,位于羽化塔东南约100米处,墓碑犹存,分别为乾隆和宣统年间所立。影珠山东侧有巨石临空,如啸天狮子,曰狮子岩,岩下怪石嶙峋,形成自然崖洞,洞洞相扣洞洞相通,约莫九个,俗称“九间房”,陶真人曾在此隐居修炼。影珠山虽然难以找寻当年的盛景,但立于山巅,闭目静思,似乎可以超越历史时空依稀洞见那飘渺的烟火,听见山林中贤士们高蹈的对话。那段光辉的历史已经融进了影珠山的血液,在日夜奔流歌唱。    据福临镇的负责人介绍,从2002年起,福临镇就同国家有关部门联手合作规划,并着手开发影珠山。他们将在保护好旅游区自然资源、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重点突出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名山宗教的优势,积极开展休闲度假、文化旅游、观光旅游项目,将影珠山旅游区建设成为大都市度假游览的重要基地,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甚至经济发展的支柱。2010年,影珠山成功申报湖南省级森林公园。很快,影珠山将华丽转身,一个孕育新的生机的影珠山将容光焕发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她的笑靥不会因时间的老去而勉强,反而更加粲然。  这绝对是一座能让人充满期待的大山,它似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女子正在焕发她掠人的惊艳。某个周末,邀三五好友,从都市钢筋水泥的丛林中走出,以飞翔的姿态向福临奔驰,当满山的绿意向我们扑面而来时,当清新的自然之气钻入我们肺腑时,当养静寺的佛钟敲响之时,我们会发现这不是一次毫无意义的旅途,而是一次精神皈依之旅,天地高远了、心胸开阔了、呼吸顺畅了,世俗的一切如水银泻地,一扇通往澄明之门正向我们打开。 &  &       &                                                        &  &  影珠山顶一棵树  许参扬  &最初知道影珠山之巅那棵大树,是读到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中的文字:“从长沙小吴门出城,向东走去,一过了苦竹坳,便远远地望见一座高山,直耸云表。山巅上一棵白果树,十二人牵手包围,还差二尺来宽不能相接;粗枝密叶,树下可摆二十桌酒席,席上的人,不至于有一个被太阳晒。因为这树的位置,在山巅最高处,所以五六十里以外的人,都能看见它和伞扒一般,遮蔽了那山顶。那山横跨长沙、湘阴两县,长只六十余里……长沙、湘阴两县的人,都呼那山为隐居山……”高山、巨木、隐居,这一幅带着传奇色彩的画面留在了我的脑海。直到前不久,我真的上了这山,站到了这树下。&树已死,唯留两三米高的躯干直指蓝天;木已枯,尚存挺立的残枝怀想往日。枯树在灼灼阳光下,丝丝轻风中静默,四周已围上了保护的铁栏。“就是这棵树吗?”明知故问,我还是问陪我们一起上山来的长沙县福临镇何镇长,“是。现在老百姓把它当作神。”何镇长告诉我们,这山叫影珠山,别名隐居山,相传因名人贤士来此隐居而得名;位于长沙县与汨罗市的交界处,分为东西隐居两山,有大小峰峦70余座,虽然主峰海拔不过500多米,但在所处的湘北丘陵却显得“鹤立鸡群”,民谣曰:隐居山,离天三尺三,人要低头,马要卸鞍。而这树是白果树,据记载为四人合抱,高13米,经元、明、清、民国700余年不敝,1981年被雷电击毁,现留存主干枯枝。&年过去了,关于当年这棵千年古树之死的种种说法仍在当地流传。“那是六月的一天半晚,雷电交加,大雨滂沱,我就听说有人惊呼,不得了,山顶的树烧起来了哟!爬起来看,果然见到山顶上有浓烟。一直烧了三天三晚呵!”当年住在山脚下的现任影珠村村长说。“三天三晚?没有想办法来灭火呵?”我忍不住问,“当然想灭,当时上山没有路很困难,最关键的是山顶上没水源呵……”“这棵树活的时候没留下照片?”&“我们没收集到,那时候一般人都没有相机。”村长称,直到今天,邻近四方的老百姓还保存着朝这树祭拜祈福的习俗,他们准备在树的前坪原址改扩建养静寺。新养静寺壮观的轮廓已于施工钢筋及网罩中清晰可见了。&我望着眼前雷击劈开、燃烧后残留的黑黢黢的树干,想像着当年那一片郁郁苍苍的浓阴。曾居住在影珠山旁竹山铺樊家神的平江不肖生对他心中这一棵树的描画自然涂抹了艺术夸张;生长在影珠山麓清泰都板仓的杨昌济或许正是由这山巅大木带来灵感,立下“欲栽大木拄长天”的理想宏愿。一生从事教育的杨昌济先生发现、培养了毛泽东、蔡和森这样的国之栋梁,一代青年才俊后来成长为坚定的布尔什维克。独具慧眼的杨先生促成了爱女杨开慧与毛泽东的婚事,1920年冬19岁的杨开慧与27岁的毛泽东结为连理,取消了坐轿、婚礼,“不作俗人之举”。1921年秋,杨开慧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湘区委员会担任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杨开慧系我党第二位女党员,第一位女党员亦是影珠山下的缪伯英,杨缪两家距离仅几公里。&影珠山麓英杰辈出。据统计,第一次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影珠山周边25公里范围内的革命烈士达700余人。在共产党的猎猎战旗下,影珠山的优秀儿女为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为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而义无反顾,奋勇前驱。哪怕坎坷荆棘,哪怕忍辱负重,哪怕刀架到自己的脖子上。杨开慧自从与毛泽东结婚携手,便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于埋入自家墙壁的《自传》中写道:“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即使他死了,我一定要跟着他死!假如他被人捉住去杀,我一定同他去共一个命运……我好像看到他站在那里!我会马上到你那儿去,我亲爱的人,我要吻你,吻你的脸,吻你的颈,吻你的全身!”1930年杨开慧被捕入狱,敌人诱降她,开出“只要声明与毛泽东离婚,便可获自由”的条件,她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当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正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悲痛不已,寄信给杨家称:“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年,杨开慧的同窗好友李淑一经杨介绍,嫁给了杨的同乡、共产党人柳直荀。1929年冬,柳直荀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1930年任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兼第六军政委。后红二军团缩编为红三军,柳任军政治部主任。因坚决抵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而惨遭杀害,临刑时,柳直荀要求用刀砍头,留颗子弹打敌人:“请把我的问题搞清楚后,再把我的死讯告诉我的妻子,告诉她,我是一个正直的共产党员。”1945年柳直荀平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四处打听丈夫消息的李淑一直至全国解放后才从谢觉哉处得知实情,“胡虏已平,良人不还”。1957年5月,毛泽东动情地写下那首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杨开慧走了,柳直荀走了,他们走得如此慷慨决绝,大义凛然,而他们又是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对这个世界的深深眷念走的,多年以后,仍令共和国领袖毛泽东“泪飞顿作倾盆雨”。站在影珠山的这棵大木前,我想起了红军长征中牺牲的首位高级将领陈树湘,1934年10月任红军34师师长的陈树湘在湘江之战中带领部队与敌鏖战四天五夜,掩护红军主力过江,陈腹部重伤被俘,自己从伤口处掏腹断肠,壮烈献身;我还想起了党和人民的“骆驼”任弼时,这位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曾两次被捕,身体受到严重摧残,加之过度劳累,因病未能出席开国大典,1950年10月任弼时同志逝世,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亲视任弼时遗体入殓,为他覆盖党旗,毛泽东为他的墓碑亲笔题写“任弼时同志之墓”。还有黄敦厚夫妻父子一门六人,有红三军团参谋长陈启科,有国民革命军中将李国良、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李亚农,有红十六军七师副师长吴德新、解放军黔东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宋志平等,一位位影珠山下的伟男奇女,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如今,影珠山顶的古木犹在,江山已换了新颜。风声过耳,峰峦峻岭掀起层层绿浪碧涛,涌向天际。我相信,影珠山顶的这棵大树不死,活在父老乡亲鸟语花香、洒满阳光的心里,铁骨铮铮,顶天立地,人们于这一片顶天立地的蓬勃茂盛中看到了革命先烈们永远骄健的身影,永远青春的笑靥。&(见长沙晚报6月20日B3版)  &      30      1924          影珠山人物拾遗  谢宗玉  &  影珠山位于长沙县福临镇西部与汩罗崎龙交界处,以其峻、险、幽、秀、奇而闻名于周边地区。主峰上原有一株雄伟峻拔的古银杏,经元、明、清、民国七百余年而不敝,惜乎上世纪八十年代毁于雷击,现主干枯枝仍虬龙般立于山峰,作昂扬冲天之势。影珠山雄踞一方,山形高大,巍峨耸立,气象万千。清人张启鹏曾作《冬日郊行望影珠山》,诗云:野外天空孤馨闻,霜林秋尽叶纷纷。乱峰无数夕阳冷,知有梅花卧白云。形象生动地描叙了寒冬影珠山之孤冷枯幽。然而也许正是这份孤冷枯幽,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奇人异士隐居此山。所以此山另有别名,曰“隐居山”。或者别名实为正名,也未尝可知。据民间传说,影珠山最大的居主,乃是明朝第二代皇帝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当初建文帝被叔父燕王朱棣褫夺皇位后,从此飘零江湖,终老于影珠山中。随后明朝第十个皇帝朱厚照,曾微巡于影珠山附近,明似吟风弄月,实则暗访先皇遗踪。如果此传谣属实,那么隐居山的真正名称就该是“隐朱山”了。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隐朱山之名才花开两朵,一曰隐居山,一曰影珠山。不管建文帝之事是真是假,影珠山周边水土的确曾养育或栖息过无数异才俊杰。如民国缔造者之一黄兴、“大学之父”张百熙、武侠小说鼻祖平江不肖生、“栽木拄天”的杨昌济、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任弼时,革命先烈杨开慧、李维汉、缪伯英、柳直荀、陈树湘等等。这些人对影珠山周边的村民来说都耳熟能详,现在我再介绍几个不为大众所熟悉却极具风格的影珠山人物。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影珠山以其雄育人之豪迈,以其险育人之霸气,以其冷育人之傲然,以其幽育人之鬼才,以其高育人之清醒,以其野育人之憨直。细细想来,历史上几乎所有与影珠山有关连的人物,其个性特征无不鲜明迥异。奇特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多蹇的命运,而他们多蹇的命运又多少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某些进程。  &  郭嵩焘: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节  &  郭嵩焘并不是影珠山人,但出生地湘阴县隔影珠山并不太远。早年因避太平军曾与左宗棠等携眷属筑庐于影珠山附近的玉池山梓木洞。后自号为“玉池老人”。1891年死后,葬于影珠山旁的划江村。把他当作影珠山人并不为过。  郭嵩焘生于1818年,比魏源晚生二十四年,如果说,魏源是晚清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那么郭嵩焘则是晚清第一个“睁眼看清世界”的人。毕竟魏源终老一生都没走出国门,而郭嵩焘却在海外呆了三年之久。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出国者都能看清世界,郭的副使刘锡鸿虽然与他一同出使,却形在国外,意在国内。欧州蓬勃之社会竟未有丝毫入他天朝大臣法眼。  第一位驻外使节,现在看起来,好像是一个无限风光的香饽饽,但最初却是一个遭万人唾骂的差使。同治十三年,即1874年,英国军官布朗率探险队进入云南,清总理衙门已签发外交护照,云南巡抚岑毓英表面热情款待,暗地却伏兵击杀,并诬为当地野人所为。英公使威妥玛私访一年,将此案详情公之于天下。清政府被迫于1876年签下《烟台条约》,其中一项附加条约就是要求清政府必须派出一位一二品大员远赴英国,当面向其政府道歉。清政府干脆偷梁换柱,将道歉的谢罪之臣任命为驻英公使,以混淆民间视听。知道内情的满朝文武大臣无不视此职为畏途,时任兵部侍郎的郭嵩焘却“以为时艰方剧,无忍坐视之理”,主动请缨,接下了这颗烫手的山芋。任命书一下,指责声便滔滔不绝,郭嵩焘仿佛成了千古罪人,故乡湖南的官绅更是把他骂得体无完肤,有联曰: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对联直白晓畅,骂他是一条在国内混不下去,只能跑到蛮夷之地侍奉魔鬼的丧家犬。面对衮衮诸公的谩骂,郭嵩焘丝毫不以为意,他把个人荣辱得失看得很淡,他说远赴西欧,赔罪只是其表,更重要的是“能知洋情,而后知所以控御之法。”  两次鸦片战争,郭嵩寿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曾用十二字概括清政府的所作所为:“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什么意思?就是不知天高地厚,妄自称大,与洋人交往,采取的都是愚蠢而轻率的政策。一厢情愿的政策行不通后,就横蛮无理,乱兴刀兵。等到兵败之时,却不以诚相见,表面认输,暗地使诈。当洋人将诈谋识破后,只就剩一味的怕了。郭嵩焘不但给保守派勾画出了一幅群丑图,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洋务派专攻机器枪炮的行为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而源”。并认为“当国者如醉卧覆舟之中,身已死而魂不悟”,他自己则是“忧时者如马行图画之上,势欲往而形不前”,其忧国忧民、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心态可谓跃然纸上。  如果说居国内的郭嵩焘是只知其然,出游欧洲英伦后,他便非常明了其所以然。近距离耳濡目染欧洲工业革命前夕的宪政、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风土人情之后,他忧心如焚,每天不断地写日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记载下来,以期让国内的执政者能对症下药。他甚至认为中国至少得用四百八十年的努力追赶才可成为世界强国。学习西方军事,就如洋务派当时所为,或许三十年就可有起色。但学习西方的制造工业,则要延至五十年方可见成效。至于兴办实学,百年方能使工理科技人才济济于中华;然后再用一百年洗涤中土沉疴劣习,再用一百年让有胆有识的精英阶层逐渐挑起国家的大梁,再用一百年国家方可与西方并驾齐驱。  这种观点虽然过于悲观,但不啻于当头棒喝,足以唤醒国人的差距意识。何况他的日记《使西纪程》里,还有不少真知灼见,比如说他提出德治与法治的概念,并中肯地比较了两者间的优劣。如果朝廷能重视他的日记,那么晚清历史将有可能改写。可惜当时朝廷无人识宝,他的言论最后竟成了他获罪的祸根,在严章弹劾和他的副使不断告状之下,出使英法三年,郭嵩焘不得不灰溜溜回国。这时连他以前最好的朋友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对他微词频多。当他告官回归故里时,长沙、善化两县竟以“轮船不宜至省河”为由,拒绝载运他,他被迫改行陆路。  在重压和积毁之下,郭嵩焘如毫羽之游于世界,拈花含笑,轻盈而干净。因为他知道真理一直都站在自己这边,他只是生不逢时罢了。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他说:“谤毁遍天下,而吾心泰然。自谓考诸三王而不谬,俟诸百世圣人而不惑,于悠悠之毁誉何有哉!”并吟诗以自喻:“流传万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事实上都不要万代千龄,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国人早已达成共识,他就是那个时代最清醒的人。其实在他死后没多久,后学梁启超就曾盛赞郭嵩焘是同时代“最了解西学的人”。  有真知灼见,却不能施行布功于其世,郭嵩焘算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他出任过南书房行走、广东巡抚、福建按察使、驻英法公使、苏松粮道、两淮盐运使,都无甚建树,好在他一生也曾有过短暂的华章。在《玉池老人自叙》中,他无不得意地记道:“其出任将相,一由嵩焘为之枢纽,亦一奇也。”此奇指的是什么呢?是指他曾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居母丧的曾国藩奉旨从戎,操办湘军;说动刚愎自用、恃才傲物的左宗棠出山与曾氏联盟抗敌;说动负气出走的李鸿章低头重返曾氏幕府。这三人联手,才让来势汹汹的太平军最后覆灭于南京。这三人也劳苦功高而出将入相,成了晚清历史光焰万丈的大红人。除了这几桩游说,湘军讨逆之所以能成功,还得感谢“湘军财神”郭嵩焘筹备了足够的粮饷。为此,郭氏曾自我总结道:“湖南筹饷,一皆发端自鄙人。”另外,湘军水师也是在郭嵩焘的倡议下创办的。致使湘军水陆两翼,互为犄角,并驾齐飞。  人生苦短,能干成一两事,便善莫大焉,葬于影珠山下的郭嵩焘可以无悔矣!  &  王润生:长沙“八拳”扬名四海  &  王润生,1878年,影珠山旁的竹山铺人。早年师从著名学者杨昌济,习文练武。后拜名师何延广研修“八拳”。所谓八拳即十六手、三步跳、十字桩、一字功、白猿功、全身功、五阳功、五阴功等八种功夫的合称。  别看八拳名称朴实,却博大精深,三步八拳,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以拳为主,可袭三路。八拳为母,练右边,劲刚而形方,抢身下势,疾进有力,攻击可一气呵成。八拳因起势不同,有虎爪八拳和平头八拳之分。三步为子,练左边,劲柔而形圆,侧身下步,前手挥圆抢势,后手埋伏进攻,动作严密紧凑。三步亦有两分,回头三步跳者为鹰象,回头不跳者为鹤象。  1905年,在杨昌济的资助下,王润生东渡日本,入东京宏文书院读书,同时研习柔道。那时中日甲午战争已结束十年,日本气益炽,中国气益衰,日俄战争又刚刚以日本全胜而告终,羁留东京的满清留学生,无不愁忧焚心,在骄横自大的日本人面前每每多有怯意。  是中国的武术厉害呢,还是日本的柔道厉害?这在当时,简直不言而喻。偏偏王润生的八拳已有大成,好些趾高气扬的日本柔道教官被王润生三拳两脚就打倒在地,弄得好不尴尬。于是他们搬来了日本当时的柔道名家田野清太郎。田野清太郎高大健壮,力大如牛,走的是劲猛刚韧的路数;而王润生却身矮体瘦,如久病初愈,走的是疾转灵巧的路数。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但田野清太郎于中国武术似乎半点不通,才一上场,都没明白王润生用的是什么拳法,庞大的躯体就轰然倒地了。一连两次还没开始就失败了,让田野清太郎恼羞成怒,他从地上爬起,不等鸣锣再开战,就连身带臂膀抱住王润生不放,妄想借自身的蛮力将他压倒。好个王润生,只见他八拳摆步,肘翻腿勾,借力打力,突然下蹲,上身呈举火燎天之势,把肥硕的田野清太郎摔出好远,疼得半天都爬不来。  从此王润生在东京名声鹊起,被尊称为“拳王”。东京中国留学生得知此事,无不拍手称快,吐气扬眉。黄兴、平江不肖生、柳午亭、李肖耽等东京名流都要拜他为师。1905年,王润生在黄兴的介绍下,加入了同盟会,和侠骨丹心的杜心五成了同盟会的两大保镖之一。后来其出生入死,勇斗日本浪人,保卫同盟会的事迹,都被平江不肖生写进了《留东外史》里。  1912年,王润生回到阔别七年的中国。次年春,与现代武侠小说鼻祖平江不肖生在长沙学宫街创办了名为“国技会”的武馆,教授拳技,学生曾多达数百人。1913年下半年,王润生再次远渡日本,进入日本帝国大学体育系,系统学习全民强身健体之术。1915年,王润生返回国内,在北京会见了太极名家吴鉴泉,两人一见如故,相互切磋,颇有裨益。王润生进而发现,太极拳柔刚兼备,可活血舒筋,强身健体,易于全民操习。经吴氏同意后,他删繁就简,独创“太极操”,并著图文并茂的《太极操》一书,由上海大东书局出版发行。现在男女老少在公园所练太极拳,就多是王润生精简后的招式。  1916年冬,应好友平江不肖生之邀,王润生赴上海教拳术。中国虽然积弱已久,但上海却是亚洲当时最繁华的地方,出入十里洋场的金发碧眼,比比皆是。貌不惊人的王润生要在此地开馆授拳,特别需要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也真是巧了,武馆开业不久,就有一个名叫多维诺夫斯基的俄国大力士前来挑战。西洋的直拳、勾拳、摆拳的确快速有效,有点像后来武侠书中写的“降龙十八拳”,但如果不能以内功辅助,就太过显露浅白。王润生左闪右躲,拳风在他前胸后背呼呼作响,却伤不得他一根毫毛,待到俄国大力士精力稍有松懈,王润生用八拳的小车轮招式迅猛招呼他的头部和胸部,看不明白的人,还以为他用了姑苏慕容氏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大力士就这样懵懵懂懂地被打倒了。他哇哇爬起来,冷不丁又一拳朝王润生的面门袭来,王润生头一偏,用八拳中的当头炮击中大力士的下颚。大力士再次倒地,还磕掉了两颗门牙。捂着血流不止的嘴巴,他一言不发地跑掉了。上海滩从此就有了王润生的一席之地。现在很多有关上海滩武术人物的电影和电视剧,多有借用王润生的亲身经历。  北伐时,王润生被谭延闿将军聘用为拳术教练。后来他还担任过全国武术大赛评委。1937年,王润生受聘于湖南大学,担任体育教授兼授拳技。1938年,日寇南逼,长沙风雨飘摇,湖南大学被迫迁往湖南辰溪,1941年夏,日军轰炸湖南大学辰溪分校,一代拳王中弹而亡,让人扼腕长叹。但由他发扬光大的八拳,直到现在,仍有子弟无数。拳王虽然逝世已久,他的侠肝义胆却一直在故乡相处流传。  任鹤年:孙中山的得力干将  &  2007年6月,十六岁的任凡考完中考,猝然倒在南京街头。经医生诊断为白血病。为救孙命,七十多岁的老人任锡陵不得不拿出孙中山当年写给自己父亲任鹤年的亲笔密信拍卖,寥寥百十来字,最后被人用八十万元的高价收购去了。任家三代单传,任锡陵老人叹息说,若非情不得已,断不会出此无奈下策。信曰:  鹤年足下:  来书具悉,粤为西南根本重地,关系匪轻,多劳擘划,实深欣慰。桂沈跋扈专横,别有所图,若不速除,后患曷极。诚如尊论,望即协助显丞,迅图进取,与讨贼诸军一致动作,此不独两粤人士之所企图,大局前途亦系之矣。千万努力,不具。即颂时绥。  &&&&&&&&&&&&&&&&&&&&&&&&&&&&&&&&&&&&&&&&&&&&&&&&& 孙文  &&&&&&&&&&&&&&&&&&&&&&&&&&&&&&&&&&&&&&&&&&&&&&&& 二月十二日  1923。任鹤年欣然领命,并在巩固两广革命根据地的战争中立了大功。孙中山一生的信函不计其数,其中很大一部分都由秘书代笔,再由他签名发出。而任家后人手中的这封信确为孙中山亲笔所写,足见孙中山当时对任鹤年的倚重。  任鹤年,1887年生,影珠山附近高家坊跳石坡人。出身名门,幼时随父东林侍读,稍长入东北讲武堂。毕业后南下广州,在清政府新军中任队官。1910年,同盟会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了,却有力地动摇了晚清在南方的势力,为了安定广东,清政府速派一个团的新军驻扎在香山县前山城。但此举无异于肉包子打狗。其时晚清灭亡在即,凡有抱负的青年人都看清了满清腐朽本质,新军刚到广东,很多中下层军官就被渗进来的同盟会革命者给策反了,转而成为推翻满清政府的主力。而任鹤年正是这个新军团的一个营长。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同盟会香港总部决定在广东香山举行起义给以支持。任鹤年于11月5日深夜率部在香山县前山城起义,新军团长翻墙逃走。第二天,起义军就攻克了石岐。第三天,各路起义军召开军事会议,决定自名为香军,由任鹤年任司令、策反任鹤年的同盟会会员何振为副司令、莫纪彭为参谋长。11月8日,香军誓师北上,于9日抵达广州,成为最早进入广州的起义军。10日,由香港来到广州的同盟会会员胡汉民成立广东军政府,并就任都督。12月21日,孙中山从海外来到香港,听取了香军的成立及广州起义的全部过程,欣喜万分,决定改香军为广东北伐军,准备将革命之火向纵深推进。  与此同时,广东全境光复,广东北伐军已扩充成一个旅,姚雨平被任命为总司令,任鹤年被任命为旅长。这年年底,广东北伐军八千人由广州出发,经海运到上海,再抵南京,成为刚刚成立的中华民国中央临时政府的拱卫军,深得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器重。也是在这时,任鹤年与孙中山相见,并有了交往。1912年元月,为了打退满清军队对新政府的威胁,姚雨平和任鹤年率部沿津浦铁路北上,横扫中原,连克固镇、宿州、徐州,下一步就是挥鞭直指京津,朝廷震动,在袁世凯的周旋下,南北由此议和,广东北伐军改为广东讨虏军。同年四月,讨虏军扩编为第四军,下辖两个师。不久,大总统袁世凯提出要举外债以维持庞大的军队,南京方面为杜绝其口,决定裁军遣员。姚雨平自请裁撤第四军,任鹤年部亦被遣散。  1915年,任鹤年加入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不久的中华革命党。同年底,袁世凯称帝。蔡锷率先在云南发起护国战争,1916年4月,任鹤年响应孙中山号召,重招旧部,率三个支队进攻香山县城,袁逆守军惧其勇而仓惶撤退。其后,任鹤年连克新会、溽城。在广东境内干得有声有色。不久,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在全国的反对声中受惊而死。  1917年,孙中山组织护法军政府,任鹤年被任命为军政府高级参谋长。这回反对的是段祺瑞的北洋政府。因为打败复辟的张勋后,段祺瑞拒不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只好联合西南实力派人物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并建立临时政权。但孙中山并未掌握实权,最后负气离粤赴沪,护法运动失败。  1923年讨伐桂系军阀沈鸿英成功后,7月9日,孙中山以大元帅的身份,专门发布大元帅令,奖给任鹤年医药费五百银元。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任鹤年任参议长。新北伐开始后,任鹤年任第44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北伐革命失败,任鹤年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但由于他同情共产党,不满蒋氏军事独裁,拒不担任军政实职。1933年,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爱国将领蔡廷锴、蒋光鼐通电反蒋,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鹤年前往协助,主张联共抗日。1934年初,任鹤年由长沙经汉口赴沪途中,猝死于汉口一旅社,年仅46岁。葬于影珠山附近。  &  杨宣诚:国际军事情报专家  &  杨宣诚,1890年生,影珠山附近清泰桥张家大屋人。  杨宣诚其实是杨宣德,杨宣德才是杨宣诚。这话听起来拗口,却不难解释。十六岁那年,杨宣德东渡日本,投靠七兄杨宣诚。恰逢清政府留日海军学生有数十人因故退学回国,使馆就地招考补缺。参考人必须是已取得官费资格者。这个限制将宣诚框在了筐内,而将宣德框在了筐外。偏偏宣诚希望弟弟宣德成为留日海军学生,怎么办?只好让弟弟宣德冒自己之名应试,结果宣德一考中取,从此两兄弟只好互易其名。后来杨宣诚名气越来越大,但在长沙老家的亲朋中,很多人都搞不清闹出这么大动静的究竟是哥哥,还是弟弟。  杨宣诚体态修长,仪表堂堂,留一撇仁丹翘胡。1908年入日本海军士官学校,创办《海军》杂志。1910年加入同盟会。次年毕业于日本海军水雷学校,回国任援鄂舰参谋,支援武昌起义。1913年肄业美国南加州大学商学院,旋赴日本任黄兴所办法政学校教师。后历任海参崴国泰舰舰队长、湖南省政府交涉司司长,一度在武汉大学任教。“马日事变”后,任湖北物派交涉员、湖南省政府秘书、国民党军委参谋本部少将高参、驻日大使馆武官。这些事都可以按下不表。  杨宣诚最值得称道的事情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抗战爆发后,杨宣诚在大本营任第一部情报组处长,兼第五部对敌宣传组组长。不久改任国民党军令部第二厅厅长,主持对日作战军事情报工作。杨宣诚的情报机构组织严密,纪律严格,工作严肃,情报分析精辟细致,在盟军中享有崇高声誉。随后在重庆建立的中苏合作特种情报所,杨宣诚任所长,苏联派人任各级副职。  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第二厅监测电台就搜收到日军一个新出现的电波,不久后销声匿迹。经过破译,确定为日本太平洋海、空军的联系电波。杨宣诚敏锐地觉察到,这其中大有名堂,便命监测台日夜死盯这个神秘波段,以期它重新出现。果然,珍珠港事件前夕,这个神秘电台又出现,并且活动异常频繁。杨宣诚结合当时世界战局,认定日本将在太平洋地区美国的战略据点将有所行动。蒋介石立即在重庆召开驻渝盟军军事代表紧急会议,虽然与会军官大多持怀疑态度,但蒋介石还是让中国驻美武官向华盛顿方面提供了这一情报,罗斯福专门为此召开了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但最后并没有得到他及其智囊团的足够重视。不久后,日本偷袭珍珠港。珍珠港守军毫无防备,把迎面飞来的日本飞机当作是自家的,直到晴空中的炸弹雨把珍珠港炸得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才如梦初醒。罗斯福追悔莫及。便要求蒋介石派一位精通英日文、又是情报专家的海军将领作他的私人顾问。说的分明就是杨宣诚。侍从室的人打趣说:“只差没说还要有一条翘胡子了。”但蒋介石舍不得杨翘胡子这个宝贝疙瘩,只好含糊其词,另派他人顶替。  其实在这之前,杨宣诚对时局的发展就有独到见解。日本攻破香港后,投鞭直指新加坡。重庆参谋首脑多数人认为大英帝国在新加坡苦心经营了近二十年,又有威尔斯亲王号及却敌号战舰防御,这个号称是东南亚防御枢钮的要塞应该固若金汤,日本人根本不敢去啃这块硬骨头。但杨宣诚根据军事情报及战争形势分析,独持不同意见,认为新加坡要塞多有缺陷,不能久守。引起了与会军令部次长刘斐中将厉声责备,怪他过于悲观。  结果没多久,日军几乎就是按杨宣诚所说的,先用飞机击沉英舰,再从北方马来西亚攻入新加坡。而英国在南面沿海构筑的防线犹如法国的马其诺防线,毫无作用可言。重庆军界这才发现杨宣诚战略目光了得。  在东南亚战场失利后,英国政府于1942年初请求蒋介石派军事情报主管到印度,共商东南亚地区情报合作大计。蒋派杨宣诚赴印度,与英驻印总督蒙巴顿勋爵会谈,然后在加尔各答成立联合情报部门。随后一年,联合情报部门多次提供准确情报,帮助英方空军对日空军实施沉重打击,深受英方赞扬。  1940年到1944年,重庆不少人士高唱苏联必战远东、日本将大举北进之论调,而杨宣诚根据掌握的情报及丰富的国际知识,力排众议,断定日本必将南进与英美一战,决不会北进与苏联交锋。闻者哗然,有人甚至斥其无国际常识。但历史最后印证他的见解。  1943年的开罗会议,中方随从人员才二十人,杨宣诚便是其中一人,为什么?因其情报精准,判断正确,在盟军中已颇具声望。蒋介石亲自点将,让杨宣诚中将代表中国海军出席会议。  飞抵开罗的杨宣诚并不是一个花瓶摆设,很快他就以自己的严谨作风发现《开罗宣言》关于战后台湾归属问题一章有表述上的疏漏,原文只提台湾归还中国,并未提及澎湖列岛。负责外交工作的代表王宠惠则觉得澎湖列岛系台湾一部分,既然战后台湾归还中国,自然包括澎湖列岛。杨宣诚引经据典,说当初《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时,就写明为台湾与澎湖列岛,现在若只写台湾不提澎湖,到时日本就有可能以此拒还澎湖。听他这么一说,王宠惠吓出一身冷汗,称赞说:“翘胡子将军强闻博识,作风严谨,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假如当年杨宣诚没去开罗,或许也有别人发现《开罗宣言》的漏洞吧?但如果发现不了呢,那么现在我们与日本就没有钓鱼岛之争了,因为如果连澎湖列岛都是日本的,钓鱼岛更是不在话下。  在随后的开罗军事会议上,杨宣诚又以翔实的情报资料证明了英方对日军在缅甸周围兵力的错误判断。杨宣诚认为日军在缅甸、暹罗、安南的兵力,有陆军七个师团,反攻时可能增至十个师团;有飞机三百架,反攻时可能增至五百架。因此在缅甸反攻计划中英方还得增配两个空降师。盟军听了他摆事实讲道理的分析,不得不修改以前的反攻方案。结果反攻时日方的军事力量与部署,正如杨宣诚所言。盟军因准备充分,最后取得了缅甸战场的绝对胜利。英国参谋本部第二厅克罗门少将特致电杨宣诚,称赞说:“阁下以海军将领身份,不仅对海军情报烂熟于胸,还对陆军空军方面,乃至全局情况都了如指掌,让我等敬佩不已。”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东京湾密苏里舰上举行的受降仪式上,中国只有三人,杨宣诚中将是其中一位。原因还是杨宣诚在二战情报战线上所立的汗马功劳,他除了获得过国民政府的云麾勋章、宝鼎勋章等等外,还获过美、英、苏、法政府授予的勋章。这在整个国民党将领中都是少见的。  1949年后,南撤台湾的杨宣诚蛰居家中,不再过问军政大事。1962年3月逝世于台北,享年73岁。国民党元老张群在挽词中对他的一生作了恰如其分的概括:恒恒君子,魁岸昂藏,少怀壮志,负笈扶桑,楼船攻习,奋死戎行,名厉中外,勋绩早彰,笃崇风节,晚景凄凉,胡天不匮,侧然心伤。 &  &  烟 雨 影 珠 山    &          509.4      1922  18891957字逵。6岁即从私塾先生习文学武,攻地方名拳巫家拳,钦慕古代游侠的为人。稍长接受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则自号“不肖生”,并以此为笔名。  19061916“”“”全力倡导中华武术。1932年起先后任职湖南省国术训练所、民众国术俱乐部,筹办湖南省第二届国术考试,为湖南省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向恺然一生著作颇丰,尤以撰写武侠小说著称。还《侠义英雄传》、《江湖大侠传》、《铁血英雄传》、《霍元甲传》、《玉镯金环录》、《百鸟朝凤》以及《国术理论》、《拳术传薪录》、《拳术见闻》、《拳师言行录》、《太极经中经》与合著《国技大观》等数十部。 《江湖奇侠传》一书尤负盛名。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据该书一段故事改编的电影《火烧红莲寺》曾风行一时,且成为民间艺人演唱说书的蓝本,使影珠山的影响波及东南亚与全球华人社会。   &&& 另外,影珠山下高桥柳直荀的父亲柳午亭虽年长向恺然12岁,却几乎同时在日本留学,且与李志群是经常切磋国术的挚友。毛泽东撰写《体育之研究》前,还在杨昌济的介绍下到高桥拜访过柳午亭,探讨过体育强身兴国问题。  影珠山的文脉,影珠山的武魂,为她日后惊天动地的一幕幕保家卫国的血战埋下了伏笔。  &&   影珠山上隐藏着许多神仙。这是影珠山得名最多的传说—隐居说。据《今古奇观》载,影珠山上有寺庙四十八座,为南北朝时梁武帝所建。庵庙多系花岗石建筑,点缀于密林幽谷之中。可惜于1958年“大跃进”时几乎被拆毁殆尽,只有个别地方还留下一些断壁残垣。所谓“十二座峰,四十八庙”,这个数字应该就是一个概数。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里就有“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那也是虚指,形容佛寺很多的意思。南朝佛教非常盛行。如此看来,影珠山的隐居说就有一定的社会历史依据。繁荣,这是后来的事。究竟谁是影珠山宗教的始作俑者呢?传说晋朝陶真人尝隐居于此。陶真人何许人也?晋代大司马长沙郡公陶侃之孙陶淡和陶淡的侄子陶烜。陶氏叔侄是长沙地区最著名的道教神仙菩萨,仙踪遍及长沙地区。榔梨镇浏阳河临河东岸有高阜,俯视千里平畴,为当地形胜,上有陶公庙,祀陶淡、陶烜真人叔侄,及其友杜真人。清代郭嵩焘在《湘阴县图志》中认为,陶真人肉身供奉在榔梨陶公庙,今汨罗白鹤山下有陶淡故宅,因此断定陶淡未曾隐居影珠山。但郭论似乎也过于武断。且不说影珠、白鹤两山挨得很近,陶淡路过影珠山前往白鹤山时也有可能在此隐居一段;那另一个陶真人陶烜养静庐山石室,修得长生诀后追随其叔游历,就更有可能隐居影珠山了。要不然影珠山上没来由凭空冒出一座著名的养静寺来。另外如事母至孝的陈公真人,清光绪十一年羽化后仙躯不腐,每到农历初六,村民为其换袍晒衣的故事。以及易公居影珠山下,壮年时执畚修路,岩上镌“至正壬戌易公修路”八字。至老,结茅舍于道旁,以织草鞋为生,食有余则以赠人。日负秆而坐,边织边焚。一日,秆烟不散,结为白云,乘之而去。今名其地为草鞋湾,其山曰易公山,当地人造石屋祀之,旱年求雨则应。等等这些传说故事,都不外神仙隐居修道一类。正印证了唐人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那句千古名言。影珠山上隐藏着明朝的第二个皇帝建文帝?这个“隐朱”说最扑朔迷离,却关乎明朝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驾崩。其嫡次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为建文,称建文帝。因削藩,导致叔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帝在位四年即告结束,随后死活不知。朱棣当上皇帝后,称明成祖。虽然他搞不清当时那具烧得面目全非的尸体是否就是建文帝,但还是按天子礼仪办了丧事,只是世人却始终不知建文帝之坟安在何处。他对建文朝的大臣也是血腥清洗,以致人们对建文问题噤若寒蝉。虽然如此,成祖朱棣还是放心不下。他曾派大臣到各地密访长达二三十年,也曾派郑和七次下西洋查访建文帝。《明史.郑和传》说“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也,欲踪迹之”,终未查获。建文帝的死活去向成了千古之谜。谜归谜,但历史就有这么巧合,长沙就有一个人因为这个谜而断送了性命,并且因此而进一步成就了影珠山下的清泰桥和福临铺这两个地名的传说。这个人便是朱元璋第十九子橞王,即长沙尽人皆知的谷王。橞王因开门迎降朱棣,受重赏,改封长沙谷王。谷王在长沙“居位横甚,夺民田,侵国税,杀无辜”,长沙人民当然痛恨他,而他竟然还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自称当年开金川门迎燕王时亦于乱军之中放走了建文帝,并且就藏在自己的长沙封国中。“永乐十五年(1417)正月,诸藩王奏橞谋不轨。明成祖将朱橞及二子皆废为庶人,橞自焚死,其官属多诛,封除。”橞王见诸明史“往年我开金川门出建文君,今在邸中”的话,算是建文帝在长沙最明白的记载之一。所以,有人说影珠山是隐“朱”姓“王”朱朱允炆之山,王和朱合,正好是珠,所以叫做隐珠山。对此你还千万别不当一回事。近年有湖北来风县供销社退休干部张振东老先生参加南京明建文帝国际学术研讨会归来后,多次探访影珠山。自称乃朱元璋之后朱允炆第21代孙,因避成祖之害,而改从外婆家姓张。经他考证,建文帝逃亡于外,曾隐居于影珠山,葬于影珠山。宅心仁厚的建文帝会否长期呆在残暴的谷王领地边影珠山上,甚至冤里冤枉随着谷王的那些官属被杀却是个问题。《南岳志》就有:永乐十三年(1415)八月,惠帝朱允炆避难为僧,游南岳衡山。十月还归云南大喜庵。永乐十五年十一月,惠帝朱允炆再至南岳,次年三月还归云南。如果《南岳志》可信的话,那建文帝就至少没有被杀在长沙。但张氏族谱载建文帝“讳源聪”,而影珠山地名有源冲水库,以及九马奔槽、九间房、九龙庵、井凤庵这些地名龙凤和极数的频繁应用,不知有否相互联系?能否证明建文帝与影珠山不一般的关系?民歌清泰,春至福临。明朝正德皇帝游长沙、上影珠山的传说真的是子虚乌有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如此这般的传说故事?其实想对影珠山一探究竟的还大有人在、早有人在。最早的大佬就是那个荒淫怪诞、风流成性的明朝第十个皇帝武宗朱厚照。朱厚照1506年即位,号正德,曾多次巡游各地,民间也流传许多正德游龙的传说。《明史》也有正德九年“二月庚子,帝始微巡”的记载。福临镇地方就盛传许多这位风流天子的故事。传说这位哥哥到了长沙地界,见到了一个厨艺不凡的漂亮村姑,那心情是了不得的好。美人、美酒、佳肴,岂可少了佳话呢?一时情感发作,打油诗便冲口而出:店殿观玉立,云风杨柳摇。清波溪流引,娇龙入海潮。真龙归大海,来年再来瞧。&&&&&&&&&&&&&&&&& 还“殿店”呢,你看他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啦!当成了家就当成了家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金口玉言说“来年再来瞧”的话总该作数呀,挑逗得人家淳朴多情的小姑娘春心荡漾,却从此一打无风。村人怜惜姑娘的一片痴情,在小溪上修了一座回龙桥。那姑娘日夜在桥上望呀望,盼呀盼的,却就是不见了那负心的郎。负心的郎其实并没有走好远,他正围绕着湘江两岸的谷山、影珠山兴高采烈的转呢!一天,正德皇帝来到了长沙县清泰桥(今开慧乡)界,见老百姓正在修桥,一时龙心大悦,便挥毫泼墨为此桥题写了“清泰桥”三个大字。人们将正德题写的字刻在一块大石头上,安在桥拱的中央。将桥所在地一并以清泰名之。历经五百年的风雨剥蚀,正德皇帝的题字早已风华褪尽。但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百姓阴雨天到桥下,仍可隐约看见清泰桥三字。题写清泰桥后,正德皇帝继续沿着影珠山南行,很快就来到了茯苓铺。茯苓铺地方的影珠山山山岭岭不种自生着满山满岭的土茯苓,茯苓铺由此得名。刚刚题写了清泰桥的正德皇帝正在兴头上,一见茯苓二字,立马就联想到了与之谐音的福临,以为大吉大利之兆,遂改茯苓铺为福临铺,并写成“民歌清泰,春至福临”勘地名对联一副。自此,茯苓铺就变成了福临铺,一直沿用至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福临铺街口的一座石拱大门的门柱上还刻着正德皇帝的这副对联。此外,长沙河西龙王港、平江花灯戏传统剧目《正德遇饭》都与正德皇帝的传说有关。影珠山湘江两岸分布着接驾岭、歇马亭、接龙桥、皇塔等地名,传说都与正德皇帝的微服巡游有关。《长沙市志.卷十三》亦有皇塔“传为明正德年间武宗朱厚照赐建”的记载。起地名,是民间最日常生活化的文化活动。传说归传说,但把地名搞成系列化的虚无缥缈的传说的现象还是比较少见的。就皇帝而言,天下好看、好玩、有美女的地方多了,为何正德却偏偏跑到影珠山周边转来转去?史载明神宗皇帝、崇祯皇帝对明朝第一大谜案都有着如出一辙的好奇,那素来率性而为的正德皇帝难到就不会因为对建文帝的故事以及长沙与建文帝有关的线索感兴趣而前来影珠山探秘解谜吗?再说正德要到长沙来游山玩水莫说是微服巡游,就是大张旗鼓也是个冠冕堂皇的事。长沙是他的祖宗朱元璋血战陈友谅的革命纪念地,他这一游还可以名正言顺地说是怀念先祖创业艰难、继承革命遗志的红色之旅呢!“其影如珠”、“龙珠显影”与“楚藏国宝”都是传说,但影珠山确实是座大美之山、大宝之山。据《图书集成职方典》记载,影珠山是因为“山顶有井,其影如珠,因名”。这种地名命名法是最常见、最靠谱的。但在汗牛充栋的神奇传说中,这种基本事实往往因相形见拙而式微。还有一个神怪一点的传说是山顶神庙内曾锁有蛟龙,偶见龙珠显影,所以叫影珠山。水之珠波,龙之丽珠,大抵都是极言一个地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至于楚王国宝藏影珠山之说,与其它传说有颇多冲突和矛盾之处,基本没有独立文化价值。但它与“其影如珠”、“龙珠显影”一样说明影珠山是一座宝山大抵是没有错的。影珠山移步换景,森林茂密,动物繁盛,动植物种类达数百种之多,还有锰、钽、铜等稀有金属矿待开采。“山顶有井,其影如珠”、“龙珠显影”与“楚藏国宝”之类都是传说,但影珠山是座大美之山、大宝之山却是不争的事实。&&& 很烦吧,这真真假假、林林总总、纷纷攘攘的传说。但惟其如此,方显影珠山的人文奇观、高风亮节、名山本色。&      10719391944194218    306495860583434036000  195      
清末军机大臣——瞿鸿禨薛 冰&  瞿鸿禨(1850-1918),湖南善化县(清代善化县与长沙县同城,民国年间并入长沙县)福临铺西冲人;字子玖,一作子久、子九,号止庵(盫)、直庐、西岩,晚号西岩老人,室名此君亭、超览楼;卒后溥仪谥号文慎。著有《止庵诗文集》、《超览楼诗稿》、《瞿文慎公诗选遗墨》、《使豫、使闽日记》、《恩遇纪略》、《旧闻纪略》、《汉书笺识》等。  清道光三十年,瞿鸿禨出生于长沙一个书香门第。瞿家上几辈,已形成读书的家风,只是文运不佳,只中过几个秀才。瞿鸿禨出生的第二年,他的父亲瞿元霖考中举人,算是破天荒。瞿元霖胸怀大志,可是几次进京赶考,都与进士无缘,只好花钱捐了个刑部主事。不久,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疯狂劫掠,放火焚烧了圆明园等皇家园林。瞿元霖虽然只是个下级官员,但为国事忧愤不已,致使肝病转重,双目几乎失明,只得弃官回乡,把荣宗耀祖、强国富民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他督促瞿鸿禨遍读群书,布置的功课,必须背得滚瓜烂熟,稍有错误就严加责罚。每天天色微明,就叫瞿鸿禨起床,因为他眼睛不好,常常将半夜的月光,误认为黎明的曙光,家里人害怕他的火爆脾气,也不敢提醒他。瞿鸿禨生性聪敏,加上父亲的指导有方,居然在十七岁就进了府学,二十一岁考中举人,第二年联捷成进士,入翰林,可谓春风得意;庶吉士教习期满后,散馆考试及格,照例授职为翰林院编修。  光绪元年大考翰苑,瞿鸿禨高列一等第二,被提拔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职位虽然不高,但常随皇帝参加重大活动,十分荣耀。瞿家老少都以此为自豪,而长沙城里,也都以瞿元霖的严厉督责和瞿鸿禨的刻苦求学作为榜样。  因为光绪皇帝登基,朝廷破例增加一次科举考试,为国家选拔人才,也使天下士人多了一个进身的机会,称为恩科。瞿鸿禨被派担任河南乡试的正考官,次年授河南学政。时值晋、豫遭灾大饥荒,他在参予赈抚工作时,发现下层官吏的作为,直接影响到社会安定,当即上书,要求朝廷严责各省认真选择州县吏员,以“靖人心,杜隐患”。又上疏提议:“黄河改道巳久,河道总督驻天津,拱手糜巨费,请裁罢。”被朝廷采纳,从此废除河督之制。光绪五年,瞿鸿禨的母殷太夫人病故,按规定丁忧回家守孝,三年期满,至光绪七年回京,仍补翰林院侍讲学士。不料第二年,父亲瞿元霖也去世了,瞿鸿禨又丁父忧,光绪十年期满,才回京供职,仍补原官。光绪十一年五月,奉派为浙江学政。由此开始,瞿鸿禨先后担福建、广西乡试正考官,浙江、四川、江苏等省学政。他的官职,也从四品侍讲学士渐升至二品的礼部右侍郎。晚清科考弊案频发,考官和学政成了油水可观的肥差,瞿鸿机却不为诱惑所动,以廉洁扬名翰林院。陈三立撰瞿鸿禨墓志铭,说他所到之处,“以研经籍,通时务,课士得才为盛。而黜供张,绝请谒,严止胥役索扰,尤以清德孤操称天下”。学识优良而操守清卓,为瞿鸿禨赢得了很高的声望。   中日甲午战争时,瞿鸿禨曾上“四道出师,先机制敌”之策,未被采纳。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他认为“拳乱不可纵”,然而慈禧太后和当国重臣都想利用义和团。待到八国联军攻进北京,两宫仓皇西狩,慈禧太后丢卒自保,将军机大臣载漪、刚毅、启秀、赵舒翘四人罢黜,在军机当值的只剩下荣禄和王文韶,枢务急需人材,荣禄从原军机大臣李鸿藻处听说瞿鸿禨才堪大用,便秘密向西太后推荐。西太后下旨令瞿鸿禨迅速来陕,预备召见。  瞿鸿禨时任江苏学政,与他一同被荐的,还有同是长沙人的广东学政张百熙,只能在他们二人中取一个。慈禧太后让荣禄做决定。荣禄建议让瞿、张二人对朝廷实行新政各抒己见,据此决定取舍。慈禧太后同意了。张百熙主要在议论旧政的腐败和新政的切用;瞿鸿禨却简洁明了,主张“择要以图,行之以渐”,正符合慈禧太后的心意,她对荣禄说,瞿鸿禨的意见切中时弊,平易近情,用他较为妥当。一锤定音,瞿鸿禨就此进入军机。  四月,禨以工部尚书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兼督办政务大臣。虽然还带有实习的性质,毕竟已进入国家政权的中枢;六月,瞿鸿禨任外务部尚书兼会办大臣;九月,又奉命办理京榆铁路事;十二月,兼会办路矿大“”禨五十二岁,正当年富力强之际。九月,又命禨会办财政处事务。  当时的领军机大臣是荣禄。荣禄不擅文墨,瞿鸿禨出身翰林,文笔甚佳,军机大臣中无人能出其右,加上慈禧太后对他信任有加,因而六七年中,每逢大政,诏旨、廷议、条款,约章之类,无不出自瞿鸿禨之手,他在军机处中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重要。同时瞿鸿禨以军机大臣兼任外务部尚书,在日俄战争结束后主持对日交涉,为中国争回利权甚多,称得上识见明敏而颇有建树。光绪三十二年正月瞿鸿禨任协办大学士。其时清政府预备立宪,瞿鸿禨参与筹划,特旨派为议改官制大臣,未就;九月改官制后,仍授军机大臣。  荣禄死后,庆亲王奕劻成为领军机大臣,此人贪渎成性,公然卖官敛财,声名狼藉,当时人称庆王府为“庆记公司”。以操守清廉自励的瞿鸿禨,与奕劻格格不入,泾渭分明。一些比较正直的御史、讲官,以戴瞿鸿禨为宗主,与奕劻相抗,朝臣中遂形成清流、浊流两股势力,清浊相激,政潮迭起,对清末民初的政局影响很大,也就成了清末政坛上的重要人物。  时任北洋大臣的袁世凯工于心计,与庆亲王奕劻结为一党,视瞿鸿禨为眼中钉。袁世凯先是打算笼络收买瞿鸿禨,请人写信给瞿鸿禨,赞扬他的道德文章,表示自己愿意拜在瞿鸿禨门下。瞿鸿禨辞以“不敢当”。 袁世凯又借瞿鸿禨为儿子娶妻之机,送贺仪八百金,结果又被瞿鸿禨原封不动退回。袁世凯恼羞成怒,决心与奕劻联手排挤瞿鸿禨,而清廷官制改革带来的权力再分配,更激化了这种矛盾。他们首先设计将瞿鸿禨的重要支持者岑春煊调出北京,意在使瞿鸿禨孤掌难鸣。  而瞿鸿禨也开始反击,令御史赵启霖借“杨翠喜案”弹劾载振、段芝贵。载振是庆亲王奕劻之子,天津道员段芝贵是袁世凯心腹。载振看中了天津歌妓杨翠喜,段芝贵授意天津盐商以重金为杨赎身,献给载振;而庆亲王奕劻心领神会,将段芝贵连升三级,从道员跃升黑龙江巡抚。西太后见到奏折勃然大怒,当即下旨罢免段芝贵,并派员追查此案。庆、袁张皇失措,慌忙丢车保帅,让载振自行辞职。  “” 五月,禨被免除所有职务,。  古语云:“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瞿鸿禨出言不慎,功败垂成,以致清廷的改良也大受挫折。因为这一年是丁未年,这场政争被称为“丁未政潮”。  瞿家老宅位于长沙潮宗街与寿星街的交汇处,坐北朝南,是一组两路三进四合院,高大宏敞,建筑形制上具有明显的官宅特征。一九一一年瞿鸿禨迁居上海后,瞿家老宅成为雅礼学会会址,陈寅恪一九一七年秋客居长沙,就住在这里;抗日战争中曾被作为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周恩来等人也曾在此居住;一九五零年代初犹存,人称瞿相府。  瞿鸿禨回到老家,在庭园中增建了超览楼和此君亭。超览楼前栽种的两株樱花,一开白花,一开红花,据说是日本僧人水野赠送他的;墙角的两株海棠,也是从北京移来。瞿鸿禨常邀当地文人学士在家中聚会,诗酒唱和,逍遥度日。  王闿运。王闿运在当年五月十五,就得到瞿后来知道他是因为弹劾庆亲王被罢,两次打算写信宽慰他,终于没有写成,只作了一首七律写在扇子上:“温树无言过七年,忽闻鸣凤万人传。已知牛骥甘同皂,还与鸢鱼共乐天。羿彀屡游真得命,楚弓未失莫惊弦。从来山甫夸明哲,独咏阿一莞然。”把瞿瞿  宣统三年,是王闿运中秀才六十周年,元旦这天,朝廷特别赐给他侍讲学士的官衔。第二天,地方官员巡抚、藩台、臬台、学台都登门贺喜,王闿运都谢辞不见。年初四,瞿王闿运“吐脯迎之”,当天下午又去瞿家回拜。瞿王闿运,祝他官运长久。王闿运作诗相谢。  三月初三瞿修禊,王闿运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次盛会:“至则众宾皆集,黄、余、龙、曾、程、瞿、廖、谭、汪,唯朱非科甲家耳。看樱桃花一种,即棠梨一种,樱桃、海棠之间,梨花盛开。”  三月初十,是清明后的第二天,王闿运又借瞿家超览楼,邀请金蓉镜、谭泽闿、齐白石“看樱花、海棠”,瞿王闿运赞其“波阑壮阔,颇有湘绮笔仗。余不敢和,以四律了之。坐客皆和,犹未尽见。谈宴一日始散”。可是到了十二日,瞿瞿王闿运也和一首。王闿运推辞不得,当天夜里也作了一首。  被誉为“王门三匠”之一的齐白石,在《白石老人自述》中也记载了这次雅集。王闿运提前一天给齐白石写信,说:“借瞿协揆楼,约文人二三同集,请翩然一到!”与会的人,“除了瞿氏父子,尚有嘉兴人金蓉镜,茶陵人谭祖同(泽闿)等。瞿子玖名鸿”把瞿闿运又说齐白石“好久没有给同乡人作画了,今天的集会,可以画一幅超览楼禊集图啦”!齐白石当即表态:“老师的吩咐,一定遵办!”可是因为他不久就回了湘潭老家,这图就没有画成。直到二十多年后,民国二十七年,齐白石已经七十八岁,瞿兑之去找他,请他画《超览楼禊集图》,齐白石想起旧事,感慨不已,遂画了一幅《超览楼禊集图》,“了却一桩心愿”。  几个月后,袁世凯纂权后,,然而瞿鸿禨坚辞不就。一九一八年,卒于上海私寓,次西湖
主办单位:长沙县史志档案局 技术支持:长沙县电子政务办公室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长沙县史志档案网 电子邮箱:
站长统计 | 今日IP[5] | 今日PV[9] | 昨日IP[11] | 昨日PV[38] | 当前在线[0]
备案信息:湘ICP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说主人公名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