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道兴严姓的起源!全国有多少严姓?严左姓家谱谱!

徐海蚌地区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实录
纪念无产阶级革命家刘瑞龙同志逝世二十五年
纪念革命先烈江上青同志壮烈牺牲七十四年
徐海蚌地区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实录
1921年7月以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之诞生、成长、曲折发展和不断壮大,可以追溯至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且受苏联十月革命的重大影响,乃是可爱的中国开天辟地之大事变,是世界无产者之福音,是追求民主自由的中华儿女之福音,更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之幸运。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公开背叛革命,突然疯狂举起屠刀,血腥屠杀数以万计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从此中国共产党人在血泊之中深切懂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为着人民的利益必须实行土地革命,必须实行武装暴动,必须拿起革命的武器暴力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救国救民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人汲取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终于找到了&在边界地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道路。
1931年至1933年,中共徐海蚌地区特委一班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是沿着这条光辉的道路,高扬&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这面大旗,团结带领英雄的徐海蚌地区人民,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为了新的曙光到来,为了新的中国建立,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们虽死犹荣,彪炳千秋。
1931年至1933年,中共中央把江苏列为争取首先胜利的主要省份之一,而徐海蚌地区又作为江苏省委组织全省起义举行革命武装暴动的一个重要地域,因此中共徐海蚌地区特委执行&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武装暴动计划是比较早比较坚决的,是无惧无畏勇挑重担的。在革命斗争和革命实践中,他们既坚持原则,又灵活运用,努力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1931年12月,江苏省委根据近期徐海蚌地区巡视报告和中共徐海蚌地区特委工作报告(徐海蚌地区有可能发动起数万农工,集中1500余支枪等情况),并报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决定于1932年上半年在徐海蚌地区重新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
1932年2月至9月,中共徐海蚌地区特委在省委军委李硕勋、刘瑞龙等正确领导下,积极率领广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革命群众不畏艰险,前仆后继,英勇斗争。各地农工武装暴动此起彼伏,风起云涌,如燎原之火。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支援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军反&围剿&斗争,在江苏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至1933年秋冬之际,徐海蚌地区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赤色群众英勇就义的就达一百人,被捕上千人。其中以陈履真、朱务平、周斌、孙达之、冯菊芬、李桂五、徐德文、李英、唐志远、曹鼎、程东方、戴国兴等革命先烈为代表。他们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革命事迹和献身精神可歌可泣。
中共徐海蚌地区特委所领导的地区比较大,东至东海约400余里,南至蚌埠、凤阳也有400余里,包括徐属睢宁、邳县、铜山、灵璧、丰县、沛县、萧县、砀山、宿迁、宿县10个县,还有河南的永城、夏邑等,山东的临沂、郯城、枣庄等,蚌属阜阳、寿县、怀远、凤台、颍上、凤阳、定远、泗县、五河、盱眙等沿淮各县,海属东海、赣榆、灌云、沭阳4个县。
1931年中共江苏省委曾将徐海蚌特委划分为长淮特委、铜山中心县委、宿县中心县委、宿迁中心县委和海州中心县委。为配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1932年初江苏省委又将铜山、宿县、宿迁三个中心县委合并为中共徐州特委。1932年7月至8月长淮特委和海州中心县委被国民党反动当局严重破坏而未能恢复,在此时中共徐州特委按照上级党的指示,主动担负起徐海蚌地区党的各项工作任务,继续从事革命武装暴动和开展对国民党当局在当地驻军的兵士策反运动,继续为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而不懈努力。
这一时期中共中央军委书记是周恩来,中共江苏省委军委领导成员有李硕勋、刘瑞龙、陶铸等,徐州暴动总负责和军事负责人是刘瑞龙、阮啸仙、冷启英、周斌等,海州暴动总负责和军事负责人是刘瑞龙、李干成、舒玉章等,蚌埠暴动总负责和军事负责人是陈履真、朱务平、李英等。
早在1930年7月,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就曾设想在徐海蚌地区创建&红十五军&,下辖4个师,以萧县黄口、王寨、永堌等中心区域的暴动队伍编为第一师;以铜山东部黄集、大湖、贺村等中心区域的暴动队伍编为第二师;以宿县百善、水池铺、东三铺等中心区域的暴动队伍编为第三师;以睢宁、泗县、宿迁等中心区域的暴动队伍编为红十五军独立师。
在策略上,采取首先夺取津浦、陇海两铁路线上各县城和重要车站,继而合围占领徐州,最后向南京汇合,配合全省以夺取上海、南京为目标的暴动计划。
这时七、八两个月在徐海蚌地区就有十几次大的暴动,如古邳暴动、吴窑暴动、黄口暴动等,均告失败,未能建成&红十五军&,也没有打出&红十五军&的旗帜。
1930年9月,由瞿秋白、周恩来主导的中共中央决定停止执行组织全国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恢复了党、团、工会的各级组织和经常性工作,由此挽救并保存了徐海蚌地区党的革命力量。
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工作和艰苦努力,徐海蚌地区党、团等各级组织又得到了恢复、发展和壮大。1931年12月中共中央军委、江苏省委根据新的形势和对徐海蚌地区的实地考察,作出决定:必须高扬&红十五军&的大旗,重建新的&红十五军&,努力把设想变为现实。即在徐海蚌区域内建立三个红军游击中心区,创建&红十五军&三个师,以宿迁东南乡、邳县南乡、睢宁西北乡、徐州东南乡为第一中心区,创建&红十五军&第一师;萧县西南、永城东南、宿县西北口子一带为第二中心区,创建&红十五军&第二师;盱眙西高庙、古城一带为第三中心区,创建&红十五军&第三师。同时要求中共徐海蚌地区特委尽快组织暴动,全力创造新的红军,新的&红十五军&,新的游击战争。
1932年6月,徐海蚌地区在省委领导刘瑞龙、阮啸仙等具体筹划和指导下,又制定了以宿县东乡和西北乡、萧县东乡和西南乡、睢宁西北乡、灵璧北区、邳县西南区、铜山大东区为中心,扩大宿、萧红军游击区域,开辟睢、邳、铜、灵红军游击区,创建两个苏区的部署计划。为此,特委军委继续高扬&红十五军&大旗,为建成两个红色革命根据地而努力奋斗。
1931年至1932年徐海蚌地区党的组织发展比较快,革命斗争开展得比较突出,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是肯定的。曾派遣刘瑞龙同志巡视该地区党的工作,指导该地区的农民运动,谋划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的重建,之后又派遣刘瑞龙、阮啸仙等同志具体和直接指导徐海蚌地区的农工革命武装暴动。
这一时期徐海蚌地区的兵灾、匪灾、天灾连绵不断,徐海蚌地区的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军阀政府及豪绅地主重重压迫和剥削,已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灾难深重的徐海蚌地区人民渴望摆脱这种悲惨境遇,渴望去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以求得彻底的翻身解放。
这一时期铜山的大许、大庙、贾汪、单集、潘塘、褚兰,邳县的八义集、窑湾、古邳、官湖,睢宁的曲头、风山、马浅、苏塘营、张圩、土山、双沟、高作、大王集,灵璧的朝阳集、大山,萧县的永堌、王砦、黄口,永城的火神庙,宿迁的大兴集,宿县的符离集、濉溪、白山集,东海的海州、新浦、牛山,沭阳的韩山,寿县的瓦埠,颍上的黄家坝,定远的吴圩,盱眙的西高庙等地,都蔓延了革命力量。
这一时期在明光镇国民党驻军中有共产党组织,驻扎在徐海一带国民党军队张贯中的十二师、徐州王钧的七师、冯玉祥部下张华堂、张连生的一、二、三骑兵师里面均有共产党人和进步力量,其中驻窑湾的骑兵一师,就有地下党特别支部,舒玉章同志是负责人,驻淮阴的西北军二十五路军,也有特别支部,高级将领梁冠英是共产党员,二十五路军是共产党力量比较强的。
这一时期党内上下形成一个共识,即徐海蚌地区尤其是皖东北边区革命高潮就要到来,是即刻建立共产党政权建立工农红军的时候了。
这一时期皖东北睢邳铜灵边界地区革命群众中流传着两首民谣,就是明证:
放账的,别骄傲,
我们红军就来到。
砍掉你的头,
问你要不要?
我们红军救穷人,
打倒地主杀豪绅。
谁家无粮来分分,
谁家无地来均均。
蒋介石坐南京,
日本出了兵,
他们都孬种。
要想出口气,
大家来起兵。
打倒国民党,
杀退鬼子兵,
建立工农兵政府,
人民能安宁。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9月18日悍然发动了侵占我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反动的蒋介石集团却采取不抵抗政策。这一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其时全国工农和爱国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1931年10月至11月初,多次涌向反动的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南京国民政府请愿,要求一致对日抗战,反对蒋汪卖国。1931年11月,蒋介石曾对他的部下戴笠、郑介民、康泽等十余人谈话,深感沮丧地说:&国难当前,外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内有共产党捣乱,弄得各省党部、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被包围,我们党的精神完全没有了,革命快要失败了。&1931年12月,蒋介石迫于国内外形势,宣布第二次下野。
新的形势带来新的要求、新的任务。在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正确领导下,1931年12月江苏省委根据革命形势发展变化的迫切需要,迅即对徐海蚌地区发出了&发展游击与军事工作&的指示信,要求徐海蚌地区特委尽快发动农工武装暴动,在皖东北睢邳铜灵边界地区首先起事,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第三师,内称徐海蚌游击区第二大队,对外号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寇侵略和国民党反动当局不抵抗政策所造成的深重灾难,共产党人江上青义愤填膺,饱含激情地写下了《前进曲---东三省事件》的长诗。这首创作于1931年的诗作,在当时皖东北等地区广为流传,起到了唤醒民众,鼓舞抗日斗志的积极作用。此后,江上青同志和一批热血青年一起来到北双沟---皖东北睢邳铜灵边界地区讲演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道理,宣传抗日救亡、爱国主义和唯物主义思想,传播革命和抗日的火种。
在这一地区有着广泛革命影响的是农民运动领袖周斌。1931年春他从中共长淮特委返回睢宁家乡领导农民运动,创办曲头农运学校,自任校长,先后有共产党领导人刘瑞龙、江上青、李干成、郭子化、陈履真、孙叔平、冷启英、孔子寿等秘密来到睢邳铜灵边界,利用曲头农运学校这块阵地,培训皖东北农民革命骨干,且长期聘请当地共产党人刘瑞林、吴鸿基、蒋荣信、魏碧如等出任政治教官和军事教官,又聘请鲤鱼山山大王吴学忠为武术教官,传习&五行刀术&等绝技给农民革命骨干。近一年时间,共培训皖东北地区农民革命骨干350余人,为武装暴动做了大量工作和组织上的准备。
1931年9月至10月,江苏省委刘瑞龙同志曾巡视了这一地区党的工作,谋划和指导了&红十五军&的创建,和周斌等同志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不久之后,江苏省委任命周斌为中共徐海蚌地区特委联络员、军事委员、宣传部长等职。
这一时期皖东北睢邳铜灵边界地区有农协秘密组织150余个,农协秘密会员近万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500余人,兵士中的同志45人,争取过来的破产农民曾当过土匪的有130余人,能调动各种枪支近800条。1932年2月份统计用于暴动的现有步枪150余支,盒子炮7支,手枪4支,大刀和梭标150余柄,洋炮11支,土药二十几斗,骡子11匹,马7匹,正式暴动骨干350余人,赤色群众近千人。暴动区域纵横可达60至70里路。周围有弯弯曲曲的黄河故道,龙山、虎山、风山、鲤鱼山等十几座大小山头作天然屏障,地形地势对边界暴动十分有利。
这里有个小插曲,据清华园革命老人周如兰回忆,曲头农运学校实际上是办在周斌家里,周斌祖父周凤瑞是清末民初睢宁县团总,有钱有势,在曲头共有房屋三十多间,三进院落,四周均有炮楼保护。共产党上海来人、徐海来人都住在后院内。后院有花园、假山,较为隐蔽和安全。其实周斌祖父是同情和支持革命的,为农民革命武装暴动曾向鲤鱼山山大王吴学忠、九顶山土匪头子崔三霸等借枪,从朱吊桥乡董朱慕程、皖东北首富卓老铁等处买枪,均是周斌和祖父同去的。记得1931年9月,1932年3月革命家刘瑞龙两次带人来到周斌家,均住在后院堂屋东首,依据讲话口音,他们中有两个南方人,一个海州人,两、三个徐州本地人,其中有江上青、李干成、陈履真三同志,他们从不出屋,天天研究农民暴动问题,制定暴动计划以及宣传提纲等。本人带领周以厚、高耀玥送中饭时听到刘瑞龙同志用苏州评弹曲调激情满怀地唱出五句话:
天下穷人是一家,
团结起来闯天下。
敢把独夫拉下马,
打尽豺狼坐天下。
紧接着江上青同志也用苏州评弹曲调和唱了十句话:
天下穷人都姓穷,
天下穷人是一家。
天下就是穷人多,
团结起来打天下。
土帮土哟土成墙,
穷帮穷哟能成王。
创造红军天下闯,
斩尽豺狼坐天下。
刘瑞龙同志和江上青同志又合唱了五句话:
大碗喝酒,
大块吃肉,
大秤分金银。
杀富济贫,
荡平天下。
师生对唱,同志们甚欢。
&帷幄&运筹好多天的同志们也该歇一歇了。
刘瑞龙、江上青、李干成、郭子化、陈履真和周斌等十余人向北出游二、三里地就来到了古黄河,时近黄昏,夕阳在古黄河里抹了一道浅淡的金。
正值九月,黄河水温适宜游泳,且这里的风景最美,真是一块宝地,好山好水好风水。这儿是古黄河的南岸,紧邻着风山和虎山,风山顶上有一座大雄宝殿,为明末英雄周遇吉的庙宇,睢宁县城县衙东首也有一座周遇吉纪念堂,皆是清初所建。再往东北看,微茫中,依稀一眉黛山,如卧。
这就是鲤鱼山。《震川别集》中载:&在古邳州城西约四十里黄河滩中,即风山东北约一里,有一座山石泛红,远看形如鲤鱼游水中,故名鲤鱼山。&早年这里是黄河渔民晒鱼晾网之地,后居住人家形成村庄,便以山名代替村名。
这里的百姓世代流传着一首民谣:&三闸五坝龙虎风云泰,北邻紧靠金锁鲤鱼山。过了黄河是黄山,黄山之前是冯院。&三闸五坝是指明朝徐州总理河道都御使潘季训在鲤鱼山南领修的黄河泄水工程。
明朝散文家嘉靖进士归有光曾到此旅游观光,并赋叙事长诗一首《鲤鱼山》:&鲤鱼山头日,日落山紫赤。遥见两君子,登岸问疾苦&&&&&&&
鲤鱼山北还有一眼古老而又传奇多多的水井。
鲤鱼山有一支二、三十人组成的绿林好汉,为首的是吴学忠,后被共产党收编。风虎山也有一支共产党领导的二、三十人游击武装,与前者互为掎角之势。因此这一带方圆二、三十里便于党的活动,较为安全。
吴学忠,俗名吴老愚,祖籍山东单县,四十壮岁,虽有匪气,但豪爽豁达,以渔猎为生,习武,犹熟刀法。革命家刘瑞龙等三次见之,认为可以为我所用,被聘为红军的武术教官,并发展为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天渐渐黑了,同志们便无所顾虑地脱光衣服,在古黄河里既洗澡又戏水,不亦乐乎。他们时而不约而同高唱着《国际歌》,时而即兴编新词哼吟着各地民间小调,时而手挽手,肩并肩,踏着水下污泥,一步一个脚印,奋力向前,时而狗刨、仰泳或侧身划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在两岸来回穿梭。
他们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革命同志和亲密战友关系,既儒雅又豪迈,他们共同拥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一个高尚的情操,那就是无私地奉献给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他们共同拥有一个伟大的志向,一个崇高的理想,那就是推翻一切剥削阶级,建成无产阶级和劳力者的社会。他们在长时间的相识、相知和相处之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感和革命友谊。他们所交谈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从党中央的指示精神、江苏省委的具体布署、个人的各自经历到对旧中国腐朽现状的剖析、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策略的谋划,从革命理想、政治抱负到当前的农民运动,以及如何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如何做好兵士策反工作等等。或在屋内灯下,或在田间地头,或在古黄河边,或在考察风虎山、鲤鱼山、土山、双沟、九顶山等地的征途中,每次都有新题目,每次都有说不完的话。
这是多么亲密的关系,多么令人神往的情景!
他们是一群坚定的理想主义者,是一群真正的猛士。
他们神交已久,身心交付,他们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互为照应,他们并肩战斗,共同向前。
这是多么宝贵、亲兄弟般的友谊和革命精神啊,怎不令人肃然起敬,催人奋进,深受教育和鼓舞!
他们游泳击水后,甚为清爽喜悦。
此时天色已晚,吴学忠等人在遇吉庙里等候多时,送来的饭菜让大家又高兴地饱餐一顿。之后,革命家刘瑞龙等人与看门和尚攀谈起来,投机投缘,相见恨晚......古稀之年的和尚谈话间歇之时,有心出了上联让来客对之以娱乐:
当志存高远
荡除土劣匪顽
此处能开大眼界
此时,刘瑞龙同志与江上青同志对目了一下,并且刘瑞龙同志点了点头,江上青同志会意且自如地回应了下联:
应忠义肝胆
赴死黄河彭城
斯人可配风虎山
刘瑞龙同志略有沉思,也娓娓道来:
应壮怀激烈
饮马黄河长江
吾辈不忘风虎山
临别之时,和尚合掌默语:&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诸位正逢其时,蓬勃有为,不出二十载,可得正果。&刘瑞龙同志回敬道:&感谢先生之教诲与远见,我们一定有再见的机会!&
革命家刘瑞龙等人已走远,完全消失在夜幕中,但和尚依然驻目远送,不肯离去,且连声感叹:&民族之希望,国家之栋梁,后生可畏啊!&
同志们很晚很晚才回到曲头周家。
曲马暴动前半个月,江苏省委刘瑞龙等同志或扮装成给人看病的乡村郎中,或装扮成受聘赴任的教书先生,且用化名,冲破重重封锁,秘密来到皖东北睢邳铜灵边界地区,指示当地领导骨干和暴动同志要排除一切困难,把&创造新的苏区和红军,拥护苏维埃,粉碎敌人四次&围剿&红军&作为当前第一等的紧急任务。并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要&秘密准备&,更要&突然袭击&,勇于担当,协同作战,把一个区域内的一般游击战争,变为&发动几个区域内的游击战争&。又指示特委军委&必须抓紧布置&&&&&&在十二师、二十五路军、骑兵师一部积极进行工作,组织兵变。&
为此,中共徐海蚌地区特委军委对负责暴动的指挥人员进行秘密培训和具体指导,要求他们把手持武器的暴动队员,按照大、中、小队的组织序列编成红军游击部队,在这个基础之上扩大组织各种形式的群众武装赤卫队。中共徐海蚌地区特委还迅速派出联络员到各中心区进行指导和动员。对如何选择暴动的时间,怎样巩固的向前发展,如何保持和特委军委的通讯联络与畅通,甚至对如何发掘豪绅地主窖藏的粮食、衣物、武器、金钱、契约的方法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前不久,已派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若干名,与国民党十二师、骑兵师一部以及二十五路军中的共产党秘密组织接上头,暗地做工作,准备兵变,以策应暴动;又派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若干名,利用共产党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各种关系,秘密潜伏徐州云龙山驻军中、徐州警备司令部内部和公安局警察里,积极而有效地开展兵士策反运动。
在曲头农民运动学校,江苏省委刘瑞龙等同志一行最主要的是解决领导问题和广泛发动群众打出&红十五军&的旗帜。
在临近暴动之时,特委军委连续召开三次会议布置任务,一一点名却发现睢宁县委组织部长王继宗、双沟区委李荣盛、马浅乡支部周道古三人均未到会,找也找不着,竟不知去向,引起了同志们的注意和警觉。为此会上研究和讨论这一问题时,做到慎重待之,并做了预案,以防不测。
中共徐海蚌地区特委在此时此刻面临着严峻的情势,对特别问题努力做到特别对待,从容应对,不留后患,及时向省委领导刘瑞龙同志汇报,征求其意见,沟通后,果断对暴动领导成员作出了调整,由暴动领导人周斌宣布省委和特委共同决定:鹿拙技任政治委员;周斌任暴动总指挥兼第一大队长;吴鸿基任军事指挥兼第二大队长;蒋荣信任第三大队长;刘瑞林任副政治委员;魏雪如、魏碧如、周以厚、周以存、周道胜、吴学忠等同志负责宣传发动和后勤保障工作。会上还要求边界地区以支部为单位,各党支部在暴动之前必须召开一次赤色群众会议进行广泛动员。省委和特委又共同商定:1932年4月12日凌晨4时30分举行边界武装暴动,调动皖东北睢邳铜灵边界地区的全部力量,投入暴动之中。一是打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这面大旗。二是组织口号:&血钟不响,惊不醒人民的迷梦。&三是宣传口号、传单和标语:1、东北是蒋介石出卖的,打倒吃人的野兽蒋介石!2、杀地主杀豪绅,救穷人是红军,红军和穷人是一家,团结起来打天下。3、参加红军,赤化徐蚌。4、抗日红军万岁!等等。四是确定以曲头、马浅、风山作为中心暴动区域,胜利后农民武装拉出来,与皖东北边区各地游击武装会师,在黄河套建立红色政权,再到九顶山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原定曲马暴动负责人之一王继宗、暴动骨干周道古,在暴动的关键时刻已叛变投敌,设计诱骗红军队伍至两山口、潘塘附近,和驻扎在徐海一带的国民党军队、地方反动武装里应外合,扎紧口袋,企图一举消灭红十五军第三师,被省委刘瑞龙、特委周斌所识破,且证据确凿,罪行严重,先后被共产党锄奸队处死。不久,李荣盛也脱党自首,虽有变节行为,但未出卖同志,长期从事教育工作。
当时对于周道古的叛变有词为:
平地一声喊,
马浅庄上起共产。
周道古好大胆,
吃猪肉把教反,
拿长枪打共产。
我红军不甚远,
叫你龟叫鳖爬没处躲闪!
1932年中共徐海蚌地区特委组织的武装暴动,规模比较大的有4月12日周斌、吴鸿基领导的曲马暴动,7月26日南宿州反烟捐斗争,8月13日铜山薛湖暴动,8月14日铜山白湾暴动,8月13日萧县张庄寨、洪河集暴动,8月6日永城火神庙暴动,8月10日宿县古饶集暴动,9月2日铜山褚兰区眉山暴动等,东海一带有贯庄暴动、鲁兰暴动等,长淮一带有寿县瓦埠暴动,颍上黄家坝暴动,定远吴圩暴动,灵璧大山暴动,盱眙西高庙暴动等,特别是盱眙西高庙暴动影响巨大。
这一时期中共徐海蚌地区特委在皖东北睢邳铜灵边界地区创建起来了第一支曲头、马浅、风山农民革命武装,建立了边界九顶山区红色革命根据地,而且各地暴动队伍、各路豪杰好汉正向这里靠拢聚集。他们纷纷高举&红十五军&这面大旗,看上去却似一簇簇生动飞扬的火焰。
这一时期在皖东北地区的共产党红军队伍和赤色群众中,流传着三首歌谣:
南有鄂豫皖,
北刮曲马风。
攻下徐州城,
山河一片红。
睢邳铜灵起共产,
闹红边界九顶山。
支援红色鄂豫皖,
誓把独夫天地翻。
《劳苦大众歌》
一声霹雳震天响,
来了救星共产党。
劳苦大众闹革命,
劳苦大众得解放。
劳苦大众要勇敢闯,
徐州南京是我们拼搏决死之战场。
劳苦大众要勇敢闯,
徐州南京有我们民主自由之天堂。
到那时生活安宁不再动荡,
到那时人人平等心情舒畅。
到那时我们有新的追求新的理想,
到那时我们有家国之情怀博爱之胸膛!
据考证,以上三首歌谣均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刘瑞龙同志和革命先烈江上青同志在皖东北师生共同创作。
在徐海蚌地区此起彼伏的革命风暴中,饥寒交迫的农、工、知识分子和挺身而出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开打出&红十五军&的旗帜,手拿梭标长矛,举起斧头大刀,肩扛猎枪土炮,高呼&打倒地主豪绅!&&打倒吃人的野兽蒋介石!&&红军打天下,穷人坐天下。&&抗日红军万岁!&等革命口号,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恶势力。他们杀贪官除污吏,开仓分粮,焚烧田约地契,沉重打击了豪绅地主阶级的嚣张气焰,大大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基础。强大的暴动声势一时震动了整个徐海蚌地区,波及到苏鲁豫皖四省边区20余县的广大范围。
一时徐海蚌地区&满城风雨、议论纷纷&,都在传说农民暴了动,共产党来了,红军来了,连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徐州报纸也用大号铅字印着&民变&,&民变&!大小反动统治者昼夜处于极度的震动和惊恐之中。
徐海蚌地区虽未完整地组建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但风起云涌的农民革命武装暴动,已使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反动势力十分惊慌,调遣大批兵力和地方反动民团武装围追堵截。同时国民党反动当局也改变了策略,用特务组织和自首政策双管齐下对中共徐海蚌地区特委的各级组织实行进一步的破坏。对暴动领导成员和骨干分子,国民党江苏省反动政府和地方反动当局悬赏通缉,并实行屠杀政策。
白色恐怖并没有吓倒徐海蚌地区共产党人,特委军委继续组织兵变,做兵士策反工作,继续领导、组织和发动更大规模的农工革命武装暴动,组建红军队伍。
黎明前的黑暗正孕育着转折,不屈的脊梁已背负起民族民主的希望。
1933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军委和江苏省委联合召开了专题会议。会议上中央和省军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了刘瑞龙、阮啸仙等同志在徐海蚌地区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并肯定了中共徐海蚌地区特委军委所组织的一波又一波农民武装暴动及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与巨大作用,共同认为武装暴动唤起了民众抗击日寇,播下了革命的种子,谱写了农民革命的悲壮浩歌。各地暴动虽然遭受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却充分显示了江苏的农民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共产党人为着人民的利益勇于抛头颅洒热血的献身精神。由此深刻地教育了广大人民群众,激励着千千万万的革命者继续不断地向反动统治者进行斗争,成为革命的后来人,从而推动着徐海蚌广大地区的革命力量不断向前发展。
正如当年领导徐海蚌地区革命暴动、为创建&红十五军&呕心沥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瑞龙同志所评价的:由于缺乏战斗经验,加之敌我力量悬殊过大,各地暴动虽遭镇压,却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支援了鄂豫皖苏区红军的反&围剿&斗争,为快要到来的伟大的抗日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
徐海蚌地区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依据无产阶级革命家刘瑞龙回忆文集、谈话记录,江苏省、宿迁市、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和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蚌埠市、怀远县党史资料以及革命老人周如兰、周以厚、高耀玥、王载舆、沈振东(注:调查材料)、蒋荣信、吴明新、魏丽、刘瑞林、陈新然、鹿拙技、顾钧、董冰秋、王子忱、周为伦等回忆材料整理而成。
沈振东&&周道兴&&苏海涛&&周亚
二零一三年二月二十日&&
作者单位&&&沈振东&&安徽省宿州市离休干部&&《青少年之友》杂志主编
周道兴&&安徽省宿州市离休干部
&&&&&&&苏海涛&&江苏省南京市委统战部退休干部
&&&&&&&周亚&&&&周斌烈士之孙&&现在江苏省睢宁县委办公室工作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纷纷雨纪念网
皖ICP备B2-号
客服电话: 传 真: 客服邮箱:@
纪念子女群
综合纪念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葛姓家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