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交通局明招物业在哪交

> 寺院巡礼 > 浙江省
当前位置:& > 寺院巡礼 > 浙江省
武义明招寺
作者:不详
  明招寺位于武义城东20华里的明招山麓,为东晋名士阮孚所建。  阮孚在元帝(317)时为安东参军,明帝时为侍中,成帝时(326)授为“都督交、广、宁三州军事镇南将军,领越平中郎将广州刺史”。 他不趋炎附势,目睹朝廷腐败不堪,隐居胜境明招山,后舍宅建寺,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比杭州灵隐寺还早500多年。 阮孚死后即葬寺旁。后人在寺边建阮公祠、金貂亭、腊屐亭、玩珠亭纪念他。  出身宰相世家的宋代著名理学家吕祖谦,官至直秘阁著作郎国史编修。他仰慕阮孚所建的明招寺,迁三代祖坟于明招山。 他两次为父母守墓,在明招寺设讲堂,与朱熹、陈亮、叶适、巩丰等名家讲学。一时天下学者云集,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史称“明招学者”、“金华学派”,成为名扬全国的最高学府之一。吕祖谦在明招寺完成了 《古周易》等主要著述。吕祖谦与三位夫人及弟吕祖俭,死后均葬明招山,形成了著名的吕氏古墓群,现被批准为省级文保单位。后人缅怀吕祖谦,在明招寺旁修建了朱吕讲堂、传薪亭,在县城建了吕成公祠。清代乾隆皇帝亲笔御题“智觉寺”门匾。  明招寺还是武义酒文化的源头。当年阮孚曾由名家传授酿酒技艺,在明招寺筑窖,采用南溪水酿制,酒醇厚浓香。至唐宋,云集名士,饮酒聚会赋诗讲学,极为兴盛。
  明招寺又名惠安寺、智觉寺,俗称明招寺,位于武义县城以东3公里处的明招山上,始建于东晋咸和初年。县志记载,东晋“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曾孙阮孚,赴任广州刺史时,弃官于明招山隐居,晚年又舍宅建惠安寺,该寺至清乾隆年间奉敕改为智觉寺,为浙江省境内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比杭州灵隐寺还早500多年。到五代后唐时期,著名佛教建筑大师德谦禅师前来明招山开山聚徒,由此,明招寺成为当时影响全国的佛教胜地。   阮孚,晋尉氏人,元帝时为黄门常侍,终日酣饮,尝将皇帝御赐的金貂换酒,被大臣弹劾,但皇帝总是原谅他。东晋咸和初年(公元326~327)太后听朝,政权渐归舅氏,阮孚预见到“乱将作矣”,因此请求外任,委为镇南将军,赴广州途中,果闻苏峻叛乱,阮孚就来到武义明招山,筑屋隐居。他在明招山常以饮酒为乐,喜着木屐游山玩水,怡然自适。他常说:“不知一生当着几量屐?”超脱得很。死后葬于明招山。后人为纪念他,把其中一山取名为蜡屐山,筑有蜡屐亭、金貂亭、换酒亭,遗迹现在仍在。   阮孚的隐逸,千年来为文人雅士所凭吊:“吾爱阮遥集,高风犹竹林。”(指竹林七贤。王惟孙诗句)“将军已矣经千载,景仰遗踪不可攀!”(翁昌诗句),巩丰在《蜡屐亭》所写的:“千古高风挽不回,故山花落又花开。莫欺亭畔苍苍藓,曾印高人屐齿来!”倾慕之情,溢于言表。   阮孚把自己的住宅改建为寺,却为南宋理学文化准备了物质条件,从此理学的钟声打破了武义这个“世外桃源”的沉寂,从“隐”变为“显”,明招寺之名,振撼了南宋的半壁江山。提起明招寺的理学文化,不能不先提到巩庭芝。巩家于南宋建炎年间(年)从山东硕城迁来武义,爱南乡曲湖之秀而定居南乡(今泉溪镇巩宅村)。巩庭芝于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在山东时就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儒者。南迁武义之后,巩庭芝就在明招寺传道、授业、解惑,其弟子有数百人,并著有《山堂类稿》等)。他的讲学活动,在武义的历史上写下了“武义人士知义理之学自庭芝始”一笔,武义的知县汪正泽概括为“前席开朱吕,贤声属祖孙”,是明招理学文化的先声,而作为完整的明招理学文化,还是金华人被谥为吕成公的吕祖谦集其大成。
  明招寺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白洋街道白溪上陈村  电话:25您的位置:
武义明招温泉酒店(标间+唐风温泉)
【婺城区】武义明招温泉国际大酒店
尊享武义明招温泉国际大酒店标准间1晚+2份早餐+唐风温泉门票2张-电子票!酒店位于浙江中部温泉旅游胜地——武义县城,毗邻武义火车站,紧靠金丽温高速公路,地理位置优越
手机上拉手,单单立减,天天优惠,省钱就是这么简单!
收藏成功!点击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义县招投标交易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