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第几代皇帝死后的两代皇帝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被饿死的和尚皇帝南朝梁武帝_新东方网
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 文章正文
12:25&&作者:&&来源:《历史真相》&&字号:|
& & & “和尚”与“皇帝”两个不同的身份在南朝梁国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身上奇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他是中国古代帝王中少有的才子,也曾勤政爱民,却最终一心向佛,看破红尘。他不是昏君,却被叛军活活饿死,落得个荒唐可叹的结局。
& & & 文武兼备的梁武帝
& & & 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三个王朝“梁”的开国皇帝萧衍(464~549),字叔达,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省常州市)人。萧衍出生在南朝的“齐”国时期,相传是汉代名相萧何的后代;他的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曾经做过侍中、卫尉等高官。
& & & 由于家庭背景优越,萧衍的官运亨通,一路青云直上,还被赐予了封地。与一些出身官宦世家的纨绔子弟不同,萧衍具有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南齐建武二年(495),北魏孝文帝出兵数十万攻打南齐,齐明帝萧鸾派遣萧衍等将领率兵迎击。两军对阵义阳,因北魏的军队兵强马壮,声势浩大,南齐的将领畏惧不前,没人敢去迎战。
& & & 此时,萧衍却主动请战,愿为先锋。他带领部队趁夜色赶到距敌营仅有数里的山上遍插旗帜,虚张声势。等天一亮,北魏的军队看到满山旗帜,以为中了埋伏,阵脚大乱;而南齐的军队见状以为援兵已到,士气大增,立即大举进攻。萧衍带领军队从后方包抄敌军,使得北魏军队腹背受敌,被杀得大败而逃。
& & & 赫赫战功让萧衍独步朝中。齐明帝死后,其子萧宝卷继位,即历史上著名的“东昏侯”。萧宝卷荒淫无道,滥杀功臣,引得朝野不满。萧衍借机起兵,推翻了萧宝卷的统治,拥立齐明帝的另一个儿子萧宝融为帝,即齐和帝。没过几年,萧衍又逼和帝退位,自己当了皇帝,改国号为梁,萧衍便是梁武帝。
& & & 萧衍不仅能征善战,而且才情出众,博古通今。他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机敏好学,天资聪慧,诗书画艺样样精通,与同时代的沈约、谢、范云等著名文人共称“八友”。即使后来做了皇帝,萧衍也常常手不释卷,秉烛苦读。他精通儒学,写过《孔子正言》等儒学理论二百余卷。臣子在学问上有不明白的地方,都会来请教他。萧衍对史学也有自己的见解,他命人编修了600卷《通史》,打破传统的编年体形式,另立新格。他写诗撰文下笔成章,文采飞扬,“超迈古今”。他的书法兼通草书和隶书,“莫不奇妙”。他还是围棋高手,棋艺超群。更奇的是,甚至连占卜算卦他也很在行……如此文武兼备、多才多艺的一位帝王,本该成为一代明君,然而,梁武帝却做出了“爱江山更爱佛门”的选择。
& & & 爱江山更爱佛门
& & & 梁武帝执政之初,勤政爱民,孜孜不倦。他常常通宵达旦地批阅奏章,到了冬天,夜晚秉烛办公,手都被冻裂了。他还大力提拔清正廉明的官员,善于纳谏,时常关心百姓的疾苦……梁武帝的生活节俭也是出了名的:每天只吃一顿饭,饭菜没有大鱼大肉,只是一些粗粮和蔬菜而已;政事繁忙的时候,他只是顺口喝些稀饭充饥。他常年穿粗布做的衣服,一顶帽子戴三年,一床被子盖两年。梁武帝50岁以后便断绝了房事,他的妃子们也都衣饰简朴,不尚奢华。他不喝酒,不好乐舞,不到庆典绝不放松娱乐。他注重威仪,衣冠不整绝不见人,甚至盛夏也不袒胸露背。他待人接物谦恭得体,哪怕是见卑微的人,也会如同接待贵宾一般郑重。
& & & 在如此出色的皇帝的统治下,南梁的社会风貌有了很大的好转,经济得到了恢复,社会秩序逐渐安定下来,人民的生活日渐富足。也是在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皇帝的带动下,社会上开始崇尚文化,开创了自魏晋以来最好的社会文化局面。
& & & 长此发展下去,梁武帝一定会成为后世人眼中的“圣主”。但是后来,他却成为了历史上一位“和尚皇帝”。
& & & 也许是因为梁武帝太富有才情,也许是因为他的内心感情世界太过丰富,他对很多事情格外敏感,也格外需要精神上的寄托。自汉代以来,佛教开始在中国传播,到了南北朝时期已经广为发展,百姓借信教以求苦中作乐,皇室中也有不少人信奉佛教。而梁武帝不知何时迷恋上了佛教,并一发不可收拾。
& & & 梁武帝并不像很多尊佛的皇帝一样是表面造势,他是真心地信奉,虔诚地皈依。他大量阅读和研究佛经,亲自注解佛经,阐述经义。《南史·梁武帝纪》中记载,他“制《涅》、《大品》、《净名》、《三慧》诸经义计数百卷”。梁武帝以其聪明才智,很快掌握和参透了很多佛学的精义,于是还开坛设场讲解佛法,吸引了众多的高僧和信徒。
& & & 在佛学里越陷越深的梁武帝不惜斥巨资在全国范围内大建寺庙,甚至在自己的宫殿中也设立佛堂,日夜供奉。他还令自己的子女以及文武百官信奉佛教。一时间,全国上下香火鼎盛。
& & & 梁大通元年(527),梁武帝来到同泰寺礼佛。
& & & 一心皈依的他竟然临时决定“舍身”出家。这可急坏了满朝的大臣,于是大家一起来到同泰寺,死说活说才把皇帝劝了回来。谁想回宫的梁武帝觉得这样还俗不合佛法,又再次“舍身”出了家。
& & & 无可奈何之下,大臣们只得给佛寺捐巨款,为皇帝“奉赎”。
& & & 据记载,梁武帝几次出家还俗,花费高达四万万钱。这笔巨资掏空了国家的财政,也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 & & 整日沉浸在佛学世界的梁武帝再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处理政务了。在他统治后期,朝政荒废,纲纪松弛,奸臣并起,国力衰落。终于,在叛臣引发的“侯景之乱”中,荒唐的梁武帝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 & & 被饿死的“和尚皇帝”
& & & 梁武帝一心礼佛,自然对国家的隐患疏于防范。
& & & 梁武帝太清元年(547),东魏的大将侯景率部投降。侯景其人,阴险狡诈,为人凶悍,毫无信义可言,早在东魏之时就作乱一方。面对这等人的投靠,朝中很多大臣力谏拒绝。但以“慈悲为怀”的梁武帝并不介意,还给侯景加官晋爵。
& & & 侯景降梁后没多久就暴露了本性,率部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反叛。由于没有做防范,南梁的军队屡战屡败,城池接连被攻破。太清三年(549),梁的首都建康(今南京)被叛军攻克。侯景带着兵士闯入宫中,见到了此时已“看破红尘,心静如水”的梁武帝。
& & & 梁武帝从容地问侯景:“你从军这么久,不累吗?”侯景没想到皇帝竟然如此神色自若,气定神闲,着实被梁武帝的“出世”气质震撼了,吓得汗流浃背。梁武帝又问:“你是哪里人,敢跑到这里来?”凶残成性的侯景竟然吓得说不出话。等退出宫后,侯景对旁边的人说:“我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从来都是意气安稳,没有一丝惧怕。今天见到萧公,令人震畏,这难道是天威不可侵犯吗?我不敢再见他了。”梁武帝的“天威”震慑住了叛乱的侯景,却改变不了被敌人俘获的命运。侯景并没有打算亲手杀了梁武帝,而是将他软禁在宫中,断绝了正常的衣食供给。然而就在这种危难的环境下,梁武帝仍然“痴心不改”,每日斋戒不废。哪怕病重得不能进食,也要像往常一样洗漱膜拜。
& & & 就这样,没过多久,在饥饿、忧愤和病魔的多重折磨下,86岁的“和尚皇帝”闭眼西去,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实习编辑:张健
更多&&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导读
精彩是人生持续一辈子的过程,绝对不是高考和中考一锤子就可以定下来的,这一锤子只是你的精彩之一!
学而时习之1
奇奇怪怪很古怪
简单生活123
丨丨丨丨丨
丨丨丨丨丨丨丨
丨丨丨丨丨丨丨
丨丨丨丨丨丨丨
嬉皮光头仔
Oo槑小雅oO
briarglacier
briarglacier自孝文帝后,北魏皇帝死后的益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等,为什么_百度知道
自孝文帝后,北魏皇帝死后的益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等,为什么
以孝治国、尊老养老 北魏孝文帝在位29年,亲政9年,是北魏改革最频繁的一个历史阶段。他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为了攻固自己的国家政权,抛弃民族偏见,坚决推行改革。改革的措施中包括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迅速跨入先进民族行列,今天的南域城村就是当时形成的村落,叫胡城。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北魏王朝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继续尊崇孔子,提倡以孝治国,皇帝去逝后的谥号多为孝字。孝文帝早年受到文明太后的教育,对于他积极推行改革,促进各民族大融合,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没有充分受到汉族文化影响的鲜卑贵族,反对迁都,反对学习汉族文化,就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孝文帝积极推行改革的更深刻的原因则是当时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静等伊人
回答采纳率:20.4%
10:19 您觉得这个答案好不好?好(0)不好(0) 这和当时的统治者的统治思想有关 北魏孝文帝在位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 汉朝以来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 所以你会发现汉朝皇帝谥号也会在前面加个孝字 除高祖以外 每个皇帝谥号都有孝 如 孝景帝 武帝谥孝武 一般将它省去 答案补充以后的朝代 都是用汉朝的体制 不同的朝代进行了一定的改革 但大体没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孝文帝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晋武帝是庙号还是谥号,或者是其他什么?
唐代以前对殁世的帝王简称谥号,不称庙号,如汉武帝、晋武帝、隋炀帝等。
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到了明清两代,因为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明英宗除外),所以习惯上常称年号,如康熙皇帝、嘉靖皇帝等。 ...
或别开天地的君主
唐代以前对殁世的帝王简称谥号,不称庙号,因为,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西汉12位皇帝,只有7人有庙号,所以历史上称呼汉、晋、隋时的皇帝一般以谥号为主。到了唐代以后,追奉祖宗成风,是个皇帝,只要不是被废或被杀的末代皇帝都有庙号。再加上他们喜欢换年号,皇帝的谥号又都长的不得了,如李世民谥号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此例既开,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唐宣宗的谥号是18字,宋神宗谥号20字,明朝皇帝谥号十七字。清朝皇帝谥号为廿一字
后人称呼唐以后的一般就称呼庙号了。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
请教高手:中一文的问题....武帝之后的皇帝是谁_百度知道
武帝之后的皇帝是谁
提问者采纳
汉代汉武帝之后是汉昭帝刘弗陵,晋代的晋武帝之后是晋惠帝司马衷,南北朝时,宋武帝刘裕之后是少帝刘义符,南齐武帝肖赜之后是欎林王肖昭业,梁武帝肖衍之后是简文帝肖纲,陈武帝陈霸先之后是陈文帝陈蒨。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武帝之后,昭帝宣帝都是明君。 汉昭帝 汉昭帝刘弗陵,字不,是武帝最小的儿子,母亲赵婕妤,又称钩弋夫人。
晋中之窗030600.net提醒您:汉昭帝刘弗(前94年-前74年),原名刘弗陵,汉武帝少子,武帝崩后继位。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武帝后的皇帝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