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电影中溥仪小时候是王学兵演的吗

。您还可以重新搜索:
热门旅游目的地:
热门城市酒店:
Copyright& 2007-,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 4  京公网安备00号“末代皇帝”解放后生活:遇人跪拜拂袖而去[图]-末代皇帝 生活自理能力 末代皇帝溥仪 跪拜 植物园-中国新闻-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末代皇帝”解放后生活:遇人跪拜拂袖而去[图]
原标题: “末代皇帝”解放后生活:遇人跪拜拂袖而去(图)
  中科院植物园内,这排灰色平房中,有一间就是溥仪和工友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东方网6月9日消息:末代皇帝溥仪被新中国特赦后,获得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植物园做一名“花工”。溥仪自己后来说,植物园的日子是他有生以来非常重要的一段时光。因为在那里,他第一次“享受”到了普通公民的权利。
  半个世纪之后,溥仪居住的宿舍还基本保持原貌,然而这些房屋长期用作库房,观众还无缘走进旧居。市政协委员万建中建议,管理单位应尽快腾退旧居,可以把溥仪当年在植物园工作时的照片和资料等历史信息进行集中展示,帮助观众了解那段尘封多年的历史。
  现场探访
  溥仪旧居成研究室仓库
  香山南麓,初夏的植物所北京植物园,花圃里的牡丹刚刚凋谢,芍药又绽放开来“接班”。在通往花圃的小路旁,立着一块标牌,爱新觉罗?溥仪几个字在标牌上很醒目,引得不少游人纷纷驻足。从日至日,溥仪在这里劳动锻炼了383天。
  “这里就是当年溥仪住过的宿舍。”植物园的王老师指着标牌后的一排排灰色平房介绍着。“当年溥仪和两位工友就住在其中一间。”
  北京晨报记者看到,房子整体保存完好,但房门上有锁,门缝里黑漆漆的,一般观众无法进入参观。王说,溥仪住过的房子一直没有人再住,作为研究室的库房,里面存放着一些试验用品。未来植物园方面将对旧居进行腾退修缮,并有望开辟为展室,以便观众了解那段尘封多年的历史。
  五十年代温室可寻遗迹
  在溥仪先生宿舍东侧,并排建有多座花卉温室。如今,溥仪当年负责的那栋温室已经进行了改造,而旁边的温室还保留着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原貌。
  温室砌着厚厚的水泥墙,墙边是1米多高的水泥台,上面摆着各种盆栽花卉。水泥台以上都是玻璃结构,顶棚由手动滑轮控制,可以闭合。据王介绍,这些“老古董”都是当年参照苏联的温室技术建造的,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它们也见证了植物园的发展历程。
  溥仪先生的宿舍距离温室不过二三十米,有一条小路直通过来。温室外的院门仍在当年的位置没有改变。五十年前,溥仪每天都要穿过那道花圃的小门,走进温室,和其他工人一样从事最基本的工作。
  委员建议
  真实还原溥仪生活
  溥仪在植物园的旧居长期用作库房,显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历史价值。如果将旧居开辟为展室,该展览哪些内容呢?
  市政协委员万建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溥仪在植物园的时光只是很短暂的一段时间,没有必要把他前半生的经历都展示出来。“重点要把他当年在植物园的生活场景复原,当年使用的劳动工具也可以搜集出来向公众展示。”
  万建中还建议,溥仪在回忆录中也谈到了他在植物园的工作和生活,也应该有一些照片记录了当年的情景,这些文字图片材料都可以作为展览的一部分。
  万建中说,展览的目的就是要真实还原那一段历史。当年很多人都在接受新中国的改造和教育,而溥仪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他受教育的过程是什么样子,这是公众想要了解的。
  周总理安排溥仪进植物园
  据资料记载,溥仪到植物园工作是周恩来总理直接安排的。特赦后回京不久,周总理在全国政协会议室接见了溥仪一家。总理问溥仪,特赦后有什么打算,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溥仪说,自己在战犯管理所的医务所帮过忙,对医学感兴趣,想当个大夫,可周总理却不赞成。还有人曾建议安排溥仪到故宫去劳动,周总理也不同意,他说:“故宫每天那么多游客,如果都来看‘皇上’,怎么办?”
  最终,日,溥仪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下来到位于香山的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参加劳动。在植物园,溥仪学会了如何融入社会。
  追忆“花工”溥仪
  生活细节
  衣服常系错扣子
  年过八旬的卢思聪老人是溥仪先生在植物园劳动生活的见证者。卢思聪说,溥仪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而在植物园工作又必须自食其力,结果闹了不少笑话。
  “他有时候出门,衣服扣子扣错了,衣襟斜着就出来了。”卢思聪说,还有时候,他想把衬衣系到裤子里面,可往往只把前面系进去,后面还露在外面。去食堂买饭的时候,他对钱和粮票是没有概念的,就一把把粮票钱票都掏出来,让大师傅自己去挑。
  有一件事卢思聪印象比较深刻,就是溥仪先生不会洗衣服,别人教他要来回搓洗,结果他就拼命搓洗一个地方,把衣服都洗破了。“我们就都看着他笑,说溥先生您怎么这么大力气呀!”
  工作态度
  认真但并不擅长
  卢思聪说,溥仪先生在温室的一项工作就是用胶皮管子往水缸里蓄水。由于胶皮管子长度不够,就由两段连接,中间是一段铁管。有一次,溥仪在给水缸蓄水的时候,光顾着拽管子了,不想把两段胶皮管子接口拽开了。他手忙脚乱地跑过去,可怎么也接不上,浑身都湿了。脚下一滑,结果摔倒在了水坑里。“溥先生毕竟年纪大了,我们都赶紧跑过去把他扶起来。”
  卢思聪回忆,虽然在工作上总犯“错误”,可溥仪和同事们的关系还是非常好的。闲暇时,大家就让他给讲当年宫里的趣事。他说小时候喜欢吃春饼,一次吃多了,撑得慌,两个太监一个抓着腿,一个抱着肩膀,向地上
,帮着他消化。
  过往插曲
  遇人跪拜拂袖而去
  对于溥仪的到来,当时植物园领导非常重视。卢思聪回忆,就在溥仪到园的前几天,领导专门组织全园职工在食堂开了一次会,要求溥仪来了以后不能围观。对外要保密,不要让外面的人知道,称呼他为溥先生,而不能叫同志,还有国家机密不要跟他讲。
  周边住着的一些旗人,不知怎么知道溥仪在植物园劳动,“闹”了一回事。卢思聪说,那时溥仪每两周可以回城一次,他要坐公交车回城里。当时只有一班公交车,车站设在离植物园不远的四王府村。一天溥仪刚从公共汽车上下来,一些聚集在站台上的旗人忽然跪倒一片,还口称“皇上”!溥仪当时气得够呛,训斥道:“解放都这么多年了,还来这一套!”说完,冲出人群走了。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末代皇帝”解放后生活:遇人跪拜拂袖而去[图]
日 08:23 来源:北京晨报
原标题: “末代皇帝”解放后生活:遇人跪拜拂袖而去(图)
  中科院植物园内,这排灰色平房中,有一间就是溥仪和工友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东方网6月9日消息:末代皇帝溥仪被新中国特赦后,获得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植物园做一名“花工”。溥仪自己后来说,植物园的日子是他有生以来非常重要的一段时光。因为在那里,他第一次“享受”到了普通公民的权利。
  半个世纪之后,溥仪居住的宿舍还基本保持原貌,然而这些房屋长期用作库房,观众还无缘走进旧居。市政协委员万建中建议,管理单位应尽快腾退旧居,可以把溥仪当年在植物园工作时的照片和资料等历史信息进行集中展示,帮助观众了解那段尘封多年的历史。
  现场探访
  溥仪旧居成研究室仓库
  香山南麓,初夏的植物所北京植物园,花圃里的牡丹刚刚凋谢,芍药又绽放开来“接班”。在通往花圃的小路旁,立着一块标牌,爱新觉罗?溥仪几个字在标牌上很醒目,引得不少游人纷纷驻足。从日至日,溥仪在这里劳动锻炼了383天。
  “这里就是当年溥仪住过的宿舍。”植物园的王老师指着标牌后的一排排灰色平房介绍着。“当年溥仪和两位工友就住在其中一间。”
  北京晨报记者看到,房子整体保存完好,但房门上有锁,门缝里黑漆漆的,一般观众无法进入参观。王说,溥仪住过的房子一直没有人再住,作为研究室的库房,里面存放着一些试验用品。未来植物园方面将对旧居进行腾退修缮,并有望开辟为展室,以便观众了解那段尘封多年的历史。
  五十年代温室可寻遗迹
  在溥仪先生宿舍东侧,并排建有多座花卉温室。如今,溥仪当年负责的那栋温室已经进行了改造,而旁边的温室还保留着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原貌。
  温室砌着厚厚的水泥墙,墙边是1米多高的水泥台,上面摆着各种盆栽花卉。水泥台以上都是玻璃结构,顶棚由手动滑轮控制,可以闭合。据王介绍,这些“老古董”都是当年参照苏联的温室技术建造的,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它们也见证了植物园的发展历程。
  溥仪先生的宿舍距离温室不过二三十米,有一条小路直通过来。温室外的院门仍在当年的位置没有改变。五十年前,溥仪每天都要穿过那道花圃的小门,走进温室,和其他工人一样从事最基本的工作。
  委员建议
  真实还原溥仪生活
  溥仪在植物园的旧居长期用作库房,显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历史价值。如果将旧居开辟为展室,该展览哪些内容呢?
  市政协委员万建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溥仪在植物园的时光只是很短暂的一段时间,没有必要把他前半生的经历都展示出来。“重点要把他当年在植物园的生活场景复原,当年使用的劳动工具也可以搜集出来向公众展示。”
  万建中还建议,溥仪在回忆录中也谈到了他在植物园的工作和生活,也应该有一些照片记录了当年的情景,这些文字图片材料都可以作为展览的一部分。
  万建中说,展览的目的就是要真实还原那一段历史。当年很多人都在接受新中国的改造和教育,而溥仪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他受教育的过程是什么样子,这是公众想要了解的。
  周总理安排溥仪进植物园
  据资料记载,溥仪到植物园工作是周恩来总理直接安排的。特赦后回京不久,周总理在全国政协会议室接见了溥仪一家。总理问溥仪,特赦后有什么打算,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溥仪说,自己在战犯管理所的医务所帮过忙,对医学感兴趣,想当个大夫,可周总理却不赞成。还有人曾建议安排溥仪到故宫去劳动,周总理也不同意,他说:“故宫每天那么多游客,如果都来看‘皇上’,怎么办?”
  最终,日,溥仪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下来到位于香山的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参加劳动。在植物园,溥仪学会了如何融入社会。
  追忆“花工”溥仪
  生活细节
  衣服常系错扣子
  年过八旬的卢思聪老人是溥仪先生在植物园劳动生活的见证者。卢思聪说,溥仪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而在植物园工作又必须自食其力,结果闹了不少笑话。
  “他有时候出门,衣服扣子扣错了,衣襟斜着就出来了。”卢思聪说,还有时候,他想把衬衣系到裤子里面,可往往只把前面系进去,后面还露在外面。去食堂买饭的时候,他对钱和粮票是没有概念的,就一把把粮票钱票都掏出来,让大师傅自己去挑。
  有一件事卢思聪印象比较深刻,就是溥仪先生不会洗衣服,别人教他要来回搓洗,结果他就拼命搓洗一个地方,把衣服都洗破了。“我们就都看着他笑,说溥先生您怎么这么大力气呀!”
  工作态度
  认真但并不擅长
  卢思聪说,溥仪先生在温室的一项工作就是用胶皮管子往水缸里蓄水。由于胶皮管子长度不够,就由两段连接,中间是一段铁管。有一次,溥仪在给水缸蓄水的时候,光顾着拽管子了,不想把两段胶皮管子接口拽开了。他手忙脚乱地跑过去,可怎么也接不上,浑身都湿了。脚下一滑,结果摔倒在了水坑里。“溥先生毕竟年纪大了,我们都赶紧跑过去把他扶起来。”
  卢思聪回忆,虽然在工作上总犯“错误”,可溥仪和同事们的关系还是非常好的。闲暇时,大家就让他给讲当年宫里的趣事。他说小时候喜欢吃春饼,一次吃多了,撑得慌,两个太监一个抓着腿,一个抱着肩膀,向地上
,帮着他消化。
  过往插曲
  遇人跪拜拂袖而去
  对于溥仪的到来,当时植物园领导非常重视。卢思聪回忆,就在溥仪到园的前几天,领导专门组织全园职工在食堂开了一次会,要求溥仪来了以后不能围观。对外要保密,不要让外面的人知道,称呼他为溥先生,而不能叫同志,还有国家机密不要跟他讲。
  周边住着的一些旗人,不知怎么知道溥仪在植物园劳动,“闹”了一回事。卢思聪说,那时溥仪每两周可以回城一次,他要坐公交车回城里。当时只有一班公交车,车站设在离植物园不远的四王府村。一天溥仪刚从公共汽车上下来,一些聚集在站台上的旗人忽然跪倒一片,还口称“皇上”!溥仪当时气得够呛,训斥道:“解放都这么多年了,还来这一套!”说完,冲出人群走了。当前位置:& &
末代皇帝溥仪被俘过程揭秘:每天算卦测前途
18:21:10&&&|&(0)&|&正文背景色:
  日晚,溥仪在伪满洲国皇宫的日子走到了尽头,这座曾经让溥仪寄托了恢复大清基业无限幻想的伪皇宫,也在兵荒马乱之中,成为一片废墟。此后的末代皇帝在苏联赤塔和中国抚顺的战犯管理所里经历着人生的重大转变。1959年12月底,经历与李玉琴婚变两年之后,他撕下衣服胸口的981编号,走出了抚顺战犯管理所30年前的日,溥仪病逝于与北京绥芬河火车站的绝密行动日,凌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中苏边界,绥芬河火车站。浓雾笼罩着山城,百姓还在沉睡,边境一片寂静。凌晨四点,21岁的东北人民政府外事局干事程远行在夜色中匆匆来到绥芬河火车站。“车站很小,很严肃;没有老百姓,很肃静。”在距离那个清晨57年之后,83岁的程远行对半个世纪前那天浓浓晨雾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表情、每一丝动静,依然记忆如新,“但是作为市里头,是处于一级战备。一旦发生情况的话,我们的人私下都已经作好准备。说穿了就是都早已埋伏好了。两边都有军队。如果是要闹事,一个都跑不了!一级战备!”
  程远行是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之命,到绥芬河火车站执行一项绝密任务。今天,这里将迎来一辆绝密的国际专列。凌晨6点整,从远处苏联方向传来的火车声打破边境的沉寂。专列在浓浓的晨雾中驶入了车站。车门打开,一队荷枪实弹的苏联军人迅速排开。“他是第一个下来的,我一下就认出来了,”当时在场的护士赵毓英回忆道,“高高的个子,有一米七多;40多岁,戴个黑边眼镜,他在伪满的时候也戴个黑边眼镜;长脸,穿一件可能是黑色的西装,手拎个皮包。” “没有黄袍玉带,也没有穿日本的服装,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下来了。当时好像感觉,这是皇上吗?皇上是什么样?皇上应该是九鼎至尊,龙姿龙态,总是摆起那个架子来,至少是威风凛凛吧。没有。很奇怪,好像这是一介草民。”
  程远行第一眼看见他,觉得对方有点惊恐:“当时我看他的表情,看出来心情不是特别稳定、忐忑不安,甚至是非常的惊恐,非常的害怕,他不知道要把他怎么的。”这个神色惊恐的中年男子正是溥仪。爱新觉罗?溥仪,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帝王,14年“满洲国”的伪皇帝,在苏联经过五年的战犯生涯之后,再一次踏上了他曾经的“天朝王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中苏双方多次协商,商定将1945年被苏军俘虏的伪满洲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引渡回国,时间地点确定在日的绥芬河车站。21岁的抚顺战犯管理所护士赵毓英也接到了上级的秘密指令来到绥芬河车站。这却并非是她第一次面对这个“皇帝”。1938年,时年33岁、身为“满洲国”皇帝的溥仪到沈阳视察。年幼的赵毓英就在当局组织的学生欢迎队伍之中。那时的溥仪给她留下的完全是另一幅印象。“早上上学,头一件事就是让大家到礼堂集合,念诏书。红布黄布一层一层包,拿出来,中国校长念一遍,日本校长再念一遍,大伙就行宫廷礼,低头听着。”“我们那阵就觉得他是皇上,是最高统治者,他是头头,就应该尊重。小时候看到的画像,穿马靴,戴军杠、挂绶带,非常威严、非常漂亮,那样的照片随处都可以看到。”
  而在日的这个雾色笼罩的清晨,溥仪却迎来了可能是他一生中最为绝望一天。“不能愧对列祖列宗”日,清晨,日本横滨港。当留学日本多年的爱新觉罗?溥杰看到他久未谋面的大哥时,觉得大哥从来没有过像今天这样英姿勃发。岸上礼炮齐鸣、人头攒动,天空中一百多架飞机编队飞过。裕仁天皇亲自迎接,沿途“满洲国”派日的留学人员和驻日工作人员更是狂喜,夹道欢迎,场面气氛热烈。 在这个同样雾色笼罩的清晨,溥仪迎来了他人生中最为得意的一天。这天,29岁的爱新觉罗?溥仪以“满洲国”皇帝的身份开始了他的首次访日之行。此情此景,溥仪难掩兴奋,平生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礼遇”,对“友邦”心生感激,提笔写下:海平如镜,万里远航。两邦携手,永固东方。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第二次宣布退位的溥仪不甘心将大清列祖列宗传下来的三百年社稷江山毁在自己手中,一心等待着机会东山再起。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中国的东北三省沦陷,急于在东北建立傀儡政权以协助统治的日本关东军与溥仪一拍即合。日,在日本关东军的导演下,溥仪在伪满洲国 “称帝”,“定都”长春,改为“新京”、年号“大同”,这是年仅28岁的溥仪第三次称帝尽管不情愿地身穿着日本关东军陆海军大元帅制服、而并非象征着清朝皇位的皇帝袍褂,但此时的溥仪仍然幻想着借用日本的军力,帮他恢复大清的社稷江山。“不能愧对列祖列宗”是他此刻唯一的想法。溥仪的生父醇亲王和22岁的弟弟爱新觉罗?溥任一同北上看望刚刚登基的“满洲国”皇帝溥仪。“我父亲就不赞成(他称帝),就带着我去看了他一下。”如今已经94岁的爱新觉罗?溥任先生回忆道,“溥仪还挺得意,我记得他在那儿说,明年这时候,咱们就不在这儿了,就到北京的宫里头去见。”然而,溥仪终究也没有能够实现“到北京的宫里头去见”,而他的父亲醇亲王则再也没能见到他。被俘1945年,8月9日,早晨。“满洲国”“首都”新京,伪皇宫。侄子爱新觉罗?毓歉兆叩健巴碌睢泵趴冢涂醇咭抢鸥9笕耍呕耪耪抛杲说钋暗姆揽盏叵率摇X腔垢械狡婀郑蝗惶匠抢锵炱鹆舜潭目障焉媳咴对兜牡胤交鸸庖簧粒幼糯戳瞬淮蟮谋ㄉK蚰险磐酵飞下菪吧似死叵虮倍ァ
  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红军对日宣战,发动代号为“八月风暴”的军事行动,宣布出兵中国东北。8月9日下午2时,日本关东军高参吉冈安直来到溥仪的办公室,一反往日盛气凌人的常态,消沉地告诉溥仪,几千辆苏军坦克已经越过“国境”,预计次日即将到达“首都”新京附近。时间紧迫,要求溥仪立刻撤退。关东军打算带着他据守通化,走之前还撂下一句“要做好战败自杀的准备”。“溥仪的作息时间表全乱了,”毓撬担拔壹磺逶缇拖袢裙系穆煲弦谎谀谕⒗锒煌贰⑽饕煌罚弈康牡乜凑饪茨恰!闭鑫被使伎冀粽诺匚油鍪帐靶凶埃咭歉浅闪司瘛K幸槐久刻熳龉我∝杂玫摹吨罡鹕窨巍罚谧跋涫辈恍⌒谋缓煲┧竞炝艘唤恰d咭侨隙ㄔ谡獗穆砺业氖焙颍焐橇餮南笳鳌K虼舜笪衬眨衔遣患住H欢丝啼咭侨隙ǖ难庵郑床皇谴蟊咕车乃樟樱怯胨ο啻Φ娜毡竟囟Kε氯毡救嗽诘固ㄖ暗淖詈蟮囊灰梗岚阉钡裘鹂凇
  日晚,溥仪在伪满洲国皇宫的日子走到了尽头,这座让溥仪曾经寄托了恢复大清基业无限幻想的伪皇宫,也在兵荒马乱之中,成为了一片废墟。溥仪等一行人从火车东站上车了,火车装载着伪满洲国最高统治集团一路疾行,经吉林、梅河口奔向通化。预备在通化大栗子沟暂避,再作打算。“连一顿正经的饭也吃不上了,别说他当皇帝的时候正餐起码要48道菜,现在是一道不到了,”毓腔匾渌担爸挥刑厥飧兀隽艘欢倜嫫裕导示褪呛刻馈6易銎酪裁贿γ嬲龋挥兴姹阏伊烁隹站破孔舆Φ拿妫渌娜嘶钩圆坏健!碧油龅牡5天,心神不宁的溥仪终于从广播中得到了不愿意听到的消息。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这让溥仪大为惊慌。“他害怕日本人说他现在没用了,对他下手、下毒手。”毓毓且渌担肮ナ墙惺裁础赡窬。脊兀唤仆盟溃吖放搿!团峦炅巳毡景涯阆穑乇鸷ε抡飧觥!
  听闻战败消息,溥仪马上站起身来,当着众多日本人的面,冲着东方跪下,一边磕头,一边自颊其面,念念有词喊道:“我对不起天皇,我满洲国没能帮助你太平洋圣战,事已至此,这是我的罪孽,我满洲国没帮上。”当天晚上,溥仪颁布《满洲国皇帝退位诏书》,第三次宣布“退位”。第二天,溥仪带着弟弟溥杰、侄子毓堑热俗槌删湃恕巴雒拧保蛩愠俗》苫缴蜓艉螅怀舜蠓苫油鋈毡荆袢荨⒏9笕说热伺灼诖罄踝庸怠8月16日中午,溥仪等人正在沈阳机场休息室里,忽然听到一阵震耳的飞机马达声。往外张望,见几架苏军飞机降落,一队队手持冲锋枪的苏联士兵走了下来。不一会儿,机场上到处是苏联军人。
  当天,苏联红军宣布,在沈阳机场俘虏了“满洲国”皇帝溥仪。溥仪在沈阳被苏军俘虏一事,一直以来有诸多猜测。在若干年后,溥仪回想当初的沈阳机场的一幕,怀疑他的被俘绝非偶然,而是已经宣布战败的日本关东军与苏联红军达成的秘密交易。而对于当时的溥仪来说,他考虑的唯一问题就是活下去。他幻想着也许留在苏联是他逃离日本人的最后机会。端到屋里边,他一个人单吃;喝水,我们拿壶给他打开水;衣服给他洗,铺铺床、叠叠被,随后,苏军飞机押送着溥仪,飞行了5个小时之后在苏联境内降落,此时已经夜幕降临。“到了晚上天都黑了飞机才落下来,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九人亡命团中目前唯一健在的毓腔匾渌担翱柿耍挥兴。鞘焙蜾咭呛鹊囊膊恢朗亲岳此故堑厣洗虻乃K鹊没固乇鹣悖蛔诜苫铣阅呛诿姘樟龅暮诿姘诤模荒挠惺裁床税。拦尥罚拦尥分碛汀U庖荒ㄖ碛停饽ㄒ豢楹诿姘饬┠ㄒ豢槌韵氯ァN宜嫡馐谴艘皇北艘皇保氲背鹾认闫衷诤攘顾缘暮诿姘⒅碛汀!
  由于语言不通,此时溥仪完全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突然,一行人被黑暗中一个陌生的中国人声音吓得大惊失色。“下了车,旁边有个军人说用中国话问,有人要解手吗。溥仪一听中国人说话,魂飞魄散,以为自己被交给八路军。其实哪有八路军,那个人是一个华裔的苏联军官,会说中国话而已。”惊魂未定的溥仪以为自己死期已至,在黑暗中静静地等待着对自己命运的宣判。“彩云秋后治”日,早晨,苏联赤塔。“满洲国”总理大臣张景惠今天见到他的这位“老朋友”时,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索性一句话也没有说。
  在长春被苏军逮捕时,苏联人问张景惠,是不是很久没有见到你们的皇帝啦?想他吗?没关系,很快你们就可以见到他啦。很快张景惠与各部大臣等若干高级官员被押送到了这个收容所。皇帝、大臣,“满洲国”的最高统治集团,竟然在苏联的异国他乡再次聚首,这有些荒诞不经的一幕仿佛是历史跟他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只是如今,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君君臣臣”。甚至更多了一些冷漠,曾经的“王侯将相”,如今也是各怀心事。
  “下边伪满的大臣根本不跟溥仪见面,见到溥仪我叫你什么,你叫我什么?我还叫你皇帝陛下?现在都不是,现在咱们都是俘虏,谁叫谁去!”毓腔匾渌担罢啪盎菽媚就纷隽寺榻途看蟪肌⒔逃蟪己团┮荡蟪妓母鋈舜找蛔溃焯齑蚵榻蝗毡救司桶蚱丝伺啤⑾挛澹煌踔樱ㄎ甭僭保┗崴凳椋直嘞纸玻惶旖材敲锤龆种痈蠡锾裉齑笃剖裁凑颍鞫泊蠡袷裁吹骸0墒裁锤墒裁矗蝗斯堋!庇胛甭蟪嫉睦淠灰谎蹲迂呛突适壹易宓钠渌迦嗣嵌哉馕煌罢椒钡匿咭且廊蛔鹁从屑樱拔颐钦饧父鋈怂藕蛩∨牛佬乃氐摹K苑梗颐巧鲜程萌ィ颜夥鼓酶雠谈嘶乩匆不故且吕瓷焓址估凑趴凇!
  末代皇帝在红色的苏联并未受到太多的刁难。相反苏联方面还在衣、食、住、劳动方面给予了溥仪优待。他们特意为溥仪安排了单间居住,甚至还配备了佣人帮助溥仪料理起居。苏联人在溥仪的住处里摆放了不少红色书籍供溥仪“学习”。斯大林、列宁,对于这些陌生的名字溥仪没有一点兴趣。他的侄子毓强吹胶闷嫦敕环讳咭前琢艘谎邸!笆裁此勾罅帧⒘心闹腊。磕腔峥吹绞椴怕溃萍π孪实模唤哟ス必腔匾渌担拔蚁肭魄屏心な裁茨Q⑺勾罅质窃趺椿厥拢头椤d咭强吹轿曳椋涣巢桓咝耍鼓钅兀Ч膊饕宓常Ч膊车氖榱耍悴皇窃旆戳耍 
  溥仪的特权甚至延伸到了马列主义思想和联共党史的学习课堂上。几个侄子为他单独放了一个大一些的椅子,让他坐得更舒服一些,还要沏上茶;领头读报、读书的人还得首先向他报告,他点了头,才可以开始学习。熬过了每天例行的学习,算卦可以说是溥仪的一点可怜的精神生活。“他在屋里头算卦,我们在门口得看着,放哨。”毓腔匾渌担肮蛟诖采纤阖裕米磐├不├苍谀且』巍K樟戳耍桶亚掌鹄丛谀亲牛僮懊皇隆K樟豢疵皇拢吡恕K徒幼潘阖浴!
  早晨算得好卦就有了希望,得到了安慰,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不得上吉之卦,决不罢休”。这点希望和安慰似乎只是当日有效,因为第二天又重新算起来,而昨天的希望和安慰都已经破灭了。溥仪一直密切关注着中国国内局势的发展。随着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溥仪越发感觉到自己未来的处境不妙。“那一天他算了一卦,那卦写着‘彩云秋后治’”, 毓腔匾渌担罢馇锖蟮幕埃豢赡苡惺裁春孟K驼炀蛔聊フ庑└觥!
  这天,溥仪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给斯大林上书,要求留在苏联。“一个划时代的日子”日,早晨,东京,远东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向哲浚看到溥仪的时候,溥仪情绪激动,拉着他的手失声痛哭,管他叫“同志”,这让向哲浚始料未及。向哲浚回忆说:“我记得头一次我去看他的时候,他看见我好像顾虑重重,因为他知道我是中国人,他担心中国是不是要审判他。”向哲浚告诉溥仪,要放下包袱,好好到法庭上去。
  中国末代皇帝将在国际军事法庭中出庭作证,这在审判史上是空前的,这也是末代皇帝溥仪沉寂五年后首次回到公众的视野。溥仪的出庭引发了全世界媒体史无前例的关注。日本的《朝日新闻》把溥仪的出庭说成是东京审判中“一个划时代的日子”。这天的法庭也显得极为拥挤,记者席上早已坐满了各种肤色的手持摄影机和记录本的记者;连台阶上边的旁听席也拥挤不堪。上午11点25分,法官传证人到庭,整个法庭顿时紧张起来,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把目光投向这位新证人。溥仪身穿一套浅蓝色的西装,白衬衫,黑领带,因为没有戴帽子,可以看到他那满头厚厚的头发,其中有一绺垂在宽阔的前额上。通常护送证人的都是一个宪兵,但溥仪出庭始终有两个美国宪兵和一个苏联军官站在他的身后。“我1906年出生于北京,名叫溥仪。依满洲习惯在名字之前另加爱新觉罗四字。1909年登上清朝的帝位。”在法庭宣誓之后,溥仪开始用稍微有点嘎声的北京话,回答季南检察长的亲自讯问。
  他管孙中山叫“伟大的人物”,用“腐败”形容清政府,说中国革命是“非常进步的运动”,这一切都成为当时报纸上的奇特新闻。“1911年,国内发生了革命,一个伟大的人物孙中山先生领导国民党,推翻了腐败的满清政府,这是一次非常进步的运动。当年12月中华民国成立,与此同时我便退了位。”从一个末代皇帝口中说出这样的话,也许真的是在苏联“学习”的成果。 出庭之前,控方的律师告诉溥仪,这八天的时间他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提防被告律师设定的陷阱,尽全部可能证明自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完完全全的傀儡皇帝。照他理解,自己傀儡程度越高,自己需要承担的战争责任就越低,但事情的发展并不像溥仪预料的那么顺利。
  专研溥仪的学者王庆祥在分析溥仪当时的心理时认为:“刚开始时,他也是很激动的,他也揭露了一些问题。但是后来呢,日本战犯的辩护律师都出来指责溥仪,就讲溥仪本人也有责任,在这个问题上你有责任,在那个问题上你也有责任。这就让溥仪真的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想推推托不掉,想承认,害怕自己今后受到严厉的惩处,所以他这几天真的是很不好受。”“溥仪这才意识到,东京这个审判虽然没有针对着自己,自己呢,没有站到那个被告席上。但是早晚有一天,他会站到另外一个被告席上,他的罪行会被清算;而那些罪行呢,又是和现在的这些日本战犯的罪行,连在一起的,关联在一起的,如果现在揭发了他们,那么以后也会成为自己的罪证。”开庭的第八天,溥仪在结束作证前提出一个爆炸性的建议,他主动提出第二天可以讲一讲日本天皇,毕竟溥仪两次访日的期间都与日本天皇有过密切的接触和密谈。
  当晚正当溥仪为第二天的作证做准备时,突然接到了法庭的通知,告知他的作证已经结束,他可以返回苏联。981号犯人日早晨,中国抚顺,战犯管理所。管教黄国城将一套新的囚服递给溥仪的时候,觉得溥仪有些情绪。“对这衣服他有想法,他总觉得这个衣服好像寿衣、死人衣裳,穿上这衣裳就完了,”黄国城回忆道。抚顺战犯管理所位于抚顺市内浑河北岸。1936年日本人修建时称之为“抚顺典狱”,1950年根据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指示,改为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包括日、伪、蒋战犯在内的战犯982人。溥仪从苏联引渡回国后,正是被关押在这里。
  溥仪拿到自己的囚服时,看见囚服的胸前绣着编号“981”。从此这成为了他在这里的名字。溥仪一生有过多种称谓:1908年他三岁登基的时候,老北京都管他叫“小皇上”;1932年“满洲国”成立后,他又成为“康德皇帝”;1945年到了苏联后,迫于时局,身边的人改口称他为“上面”或者“溥大爷”。这些称呼溥仪都听着不顺耳,反而这个“981”倒让他觉得免去一分尴尬。“一开始,我觉得很奇怪,溥仪怎么长得这么个样。”黄国城回忆道,“以前的照片,那是相当威武的,没想到这小子这么个德性,也不怎么的。戴个近视眼镜,和正常人也没啥区别,说话完全是北京口音,生活非常糟。啥也不是、什么也不会,就这么个玩意儿。”更大的尴尬接踵而来。战犯所为了更好地锻炼溥仪的生活自理能力,刻意将他与家族的小圈子分开关押。失去了陪伴在身边30多年的左膀右臂,溥仪连最基本的生活也无法保障。“挺遭罪的,”当时的护士长赵毓英对溥仪有几分同情,“他也没法,他的家人都与他分开了,现在与他同屋里的人没有义务帮着他。他就跟不上人家,早晨到了钟点该叠被的时候,大家很快把被整理好,像军队那样的。他被子叠不上,穿衣服穿不上,大家上外面集合去了,他也跟不上;衣服更不会洗,所以这个阶段他根本就没洗过衣服。想求人家他也开不了口;洗衣服,弄个盆,鼓弄半天也弄不上来,就挺遭罪的。他就像个小孩子一样。”“有一次,贺龙来管理所视察,”管教罗凤臣回忆说,“他提出要见见溥仪,那天正好我值班,拿传票到号把他提出来了,我说溥仪你出来一趟,结果他忙活了半天,出来一看衣服不对扣、斜的,鞋带都不会系,裤子也是皱巴巴的。就这样见首长了。”“战犯所组织劳动糊纸盒子。溥仪糊纸盒子笨死了,这纸盒子糊出来,哪个盒子最次、最难看、最歪的就一定是他的,”罗凤臣说。
  一些小的“计谋”倒是可以解决最直接的困扰。――洗澡。溥仪不愿意和其他人在一起洗澡,怕别人埋汰。轮到他的监号洗澡的时候,溥仪第一个冲出来,跳进浴池赶紧洗。赶到别人下水前,他已经洗完出来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倒马桶。每个监舍都会安排值日生,轮流打扫卫生,倒马桶、扫地等等。溥仪一听说要倒马桶就慌了,不知道如何是好。所长注意到了溥仪的情况,发话说值日的事情溥仪就免了吧。溥仪才长吁一口气,就像大赦了他一样。“没有精神”是管教罗凤臣回忆时对溥仪最深的印象。“你看他晃荡晃荡,跟个傻子似的。不像电影电视里演的那样,做皇上的时候那么精神,”罗凤臣回忆道,“其实当皇上的时候也是傀儡,也不是那么精神。他非常孤立,原来大伙都围绕他,现在都不理他了,大臣也不是大臣、下属也不是下属、侄也不是侄,就他一个人被完全孤立了,所以那个阶段的溥仪是非常苦恼的。”
  被嘲笑、受歧视、被孤立、碰钉子,这是40岁的溥仪从未遭受过的。大多数时候,溥仪选择了沉默,与舍友不说话,与族人也不说话,有的时候受了一肚子气,被逼急了的时候,还有他实施“报复”的方式――占马桶。“他也会使点坏,坐在马桶上不起来。他的那味儿太大,别人受不了。别人要用马桶他也不让、占着,”管教刘家常回忆,“别人白天不是说他坏话吗,他还击不上来;别人不是讽刺他吗,他不吱声憋气。到了晚上我熏死你们。”离婚日,早晨,中国抚顺。抚顺战犯管理所所长夫人郑英顺刚出家门准备上班,就在门口碰到了一个裹着头巾,挎着包袱的农村中年妇女。“我就问她你找谁呀?”郑英顺回忆说,“她说她找溥仪,是溥仪的妻子。”李玉琴生于长春市一户普通人家,1943年,年仅15岁的李玉琴被选入伪满洲国的“皇宫”中,并被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封为“福贵人”,成为溥仪的第四位妻子。1945年,日本投降,李玉琴被溥仪留在了大栗子沟,后几经辗转,一直在北京生活。1950年以后,李玉琴经多方打听得知溥仪被关押在抚顺,立刻筹措路费来到抚顺战犯管理所,见到了分别10年的溥仪。
  抚顺战犯所经过请示上级,特别批准在所内辟出一个单间,用两张单人床拼起一张双人床,专门供探望期间溥仪与李玉琴居住。战犯管理所的管教意图用溥仪这段最后的婚姻,帮助他改造。“看到溥仪,李玉琴还是吃了一惊。”负责安排李玉琴接待的郑英顺回忆说,“已经不是她想象中的那个样子了。她的想象中,当年这个康德皇帝是很年轻、很英俊、很帅气的一个年轻皇帝;而现在呢,变成了一个糟老头。背也有点驼了,说话也好像比较笨重了。”“而且呢,还有一些细节也让李玉琴感觉到了距离。比如她带来了一些糖果,溥仪一看到糖果,也许挺长时间没有吃过,赶快就拿过来掰开塞到自己嘴里,也不说另外掰一块,说玉琴你也吃一块,所以这些都让李玉琴的心里起了一些变化。她会在一些细节上非常关注这些事情,结果她觉得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好像眼前这个人呢,不是她当年的丈夫,有了距离、比较生疏了;也不像当年那样好像非常的有为,而是比较老态龙钟的样子了。”
  此后,李玉琴后又多次来到战犯管理所,但与溥仪之间的夫妻关系却每况愈下,而溥仪释放的日期又遥不可知。最终,李玉琴提出了离婚请求。日,河北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裁定准许离婚。“离婚对溥仪的打击非常大,”管教刘家常回忆说,“原本在里面好像还有一个奔头,还有一个希望,现在连最后的希望也没有了,人变得非常消沉。”特赦1959年,12月底,北京。高中生金毓嶂放学回家见到自己从未谋面的伯父时,觉得伯父看上去像一个老实人。“戴一棉帽子,穿一身棉裤棉袄,就是劳改制式的服装,”金毓嶂回忆到,“跟我们握手特别有劲,刚回来的时候身体还是可以的,而且精神状态也比较好。”“我就叫他伯父。哪里会再提以前的那套!都是以亲戚相称,他是我的伯父,我是他的侄子。”
  一周前,还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进行改造的“编号981”突然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即日释放。“溥仪从来没有预期到自己会这么快被释放,”当时在特赦大会现场的管教黄国城回忆说,“论罪恶他最大,他是伪满的皇帝嘛,是第一号;论改造,也不能说好啊,生活自理能力还是很差;论学习,他的弟弟溥杰比他强多了,很有政策水平;溥杰写了十个字了,那溥仪可能一个字还没写出来呢,所以当时怎么想,从哪个角度上考虑,溥仪也不认为第一个特赦可能会是他。”
  弟弟溥杰捅了捅他,他才往前走了几步,深深地鞠躬,然后抬起他的双手,接了那份特赦通知书。管教黄国城说他看到了溥仪眼中的泪水。回到监舍,收拾起自己不多的盆盆罐罐,同屋的人都向他道喜。溥仪没有说话,只是低头撕掉了衣服胸口的“编号981”。
[编辑:云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喻大华末代皇帝溥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