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翻译》记叙了段秀实那几件事,什么性格特点

语文轩――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赏析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联系电话: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赏析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赏析
作者:佚名&&&&资料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文章录入:cxz458
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状(节选)》赏析(郑延年)
此文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是作者给当时在史馆任职的韩愈修史作参考的。他在《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中,谈了其写作动因:“太尉大节,古固无有。然人以为偶一奋,遂名无穷,今大不然。太尉自有难在军中,其处心未尝亏侧,其莅事无一不可纪。会在下名未达,以故不闻,非直以一时取笏为谅(信)也。”很明显,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要辩证正当时一些人对段秀实为人的曲解。事情要追溯到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的部队在京师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原卢龙节度使朱被叛军拥立为帝。段秀实在朝中,一次被召议事之时,他突然用笏猛击朱的头部,同时唾面大骂朱“狂贼”,终被杀害。柳宗元对段秀实的忠勇行为深表敬仰。然而朝中也有人散布流言,说段秀实的这一举动是“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柳宗元听后极为愤慨。他深知其为人一贯刚直,“遇不可,必达其志”。为了让人们了解段秀实,作者取其生平逸事三则,经恰当剪裁组织,生动描写,鲜明渲染,说明段秀实的刚勇是出自其性格之必然,从而使流言不攻自破。此文取材于真人真事,作者通过三件逸事,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关心人民,临财而不苟取的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同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丑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史料价值。全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即第一个事件:勇服郭。作者依次写悍卒肆志,自荐平乱,诣营陈辞,请留宿营,突出了段秀实外柔内刚的性格。事情的起因是郭纵士卒残害百姓,为所欲为。作者先详细地叙述了士卒肆志之状:天天成群结队地在街市上强索财物,不能满意,就奋击折人手足,将各种瓦器都砸碎,狼籍满地,裸露着臂膀扬长而去,至撞杀孕妇人。写暴行之惨烈,如在眼前。接着作者指出了士卒之所以敢为所欲为的症结所在,因为汾阳王郭子仪的缘故,白孝德只是心中忧伤却不敢说明。紧接着作者又写段秀实自荐担任都虞候前去平乱,显示了他的刚勇无畏。不久,在郭士卒十七人再度横行时,段秀实果断地派士兵捕捉了他们,并一一斩首,把头插在长矛上,竖立在街市示众。这里“注”和“植”两个动词,非常有力地突出了段秀实的“勇”。这是一写其勇。段秀实为民除了害,大快人心,然郭士卒岂肯罢休,立时都披上盔甲,事件进入高潮。此时白孝德震恐,而段秀实从容镇定,临危不惧,决定诣营陈辞。作者极写郭士卒剑拔弩张,如临大敌的紧张气氛,反衬了段秀实的大智大勇。段秀实不带卫士,不带佩刀,坦然出现在郭营,使郭士卒愕然。段秀实知道要治服郭,不可能凭借武力,只能晓之以理,因此,辞卫士,解佩刀,选年老腿跛的人持马,这是从心理上消除对方的戒备。作者这样叙写的寓意是:段秀实是不怕死的。他外柔内刚,平易而又刚强的个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至此,段秀实已渐居主动地位,他向郭慷慨陈词,指明利害关系后,终于折服了对方。这是二写其勇。至此,事件似已告终,不料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写了段秀实要求留宿军营一节。为什么要写这一情节呢?掩卷细想,却又不难理解,段秀实用大义和利害晓喻郭,使郭心悦诚服,再拜谢罪,顾叱士卒说:“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郭到底有无约束部下的决心,段秀实要探明白。留宿军营,既显示了段秀实的坦荡胸怀,又可考察郭改过的诚意和决心。这是三写其勇。第二段即第二个事件:仁愧焦令谌。段秀实除了以刚勇取胜对方外,还具有仁信爱民之心。这则逸事叙述他同情、救助、安抚一个无力交租而惨遭毒打的农民。作者通过段秀实一系列行动,展现了他对农者的怜悯之情。写这则事件的结局,作者让第三者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出场,由他怒斥焦令谌的不敬、不耻、不愧,从侧面烘托了段秀实仁厚慈惠的爱民之心。第三段即第三个事件:节显治事堂。段秀实不仅具有不畏强暴,疾恶如仇、爱民如子的高贵品质,而且还有清正廉洁的节操。作者写段秀实洞察朱之心,拒不收礼,将礼物栖之梁木的逸事,颂扬了他的高风亮节。这则逸事作为段秀实拿笏击行为的补充,说明他的气节,不仅表现在大处,而且见于小处,人物形象更显得光彩。
上述三则逸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虽名异,彼此间也无联系,但其精神是相通的。从作者客观的叙述中,使人感受到了深沉的赞颂之情。第四段交代写作本文的时间、原因及材料的来源,以说明逸事状内容之不谬。
此文在结构上也颇具匠心。所记逸事的开头,作者都写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按顺序,“仁愧焦令谌”之事应在“勇服郭”之事前,作者将它移后,把“勇服郭”提前来写,其好处是能充分体现写作主旨。因作者要反击小人诽谤段秀实以笏击是“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的流言,就一定要强调他“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的本质,而“勇服郭”最能说明这一点。另外,这种先后倒叙也符合读者的欣赏心理。作者先写剑拔弩张的气氛和激烈的场面,能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印象。然后写段秀实性格中仁信爱民的一面,对百姓的和好眷眷之意,文势跌宕起伏,布局富有变化。这样安排,能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本文的另一显著特色是,全文不着一句议论,寓情于事,以形传神,繁简得当。作者在行文中不感情用事,完全让事实和形象说话,他精心选取了段秀实生活中的三则逸事,繁简得当。“勇服郭”一事,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写其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余音,充分展示了段秀实的刚勇个性。诣营陈辞是这则事件的高潮,叙写尤为详细,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仁愧焦令谌”一事,作者为展示段秀实的仁心爱民的品质,在描述其为被打成重伤的农者洗血、裹疮、注药、哺食、卖马、偿谷,不避琐细。而“节显治事堂”,作者笔墨简略,用的是以简代繁的手法,叙事行文虽寥寥数语,然而由于能抓住主要环节,收到了见微知著的效果,人物的识见和气节仍光彩逼人
上一篇资料: 下一篇资料:
【】【】【】【】【】
&&&&&&&&&&
&&&&&&&&&&&&&&&
&&&&&&&&&&&&&&&
Copyright & 2005&&语文轩&&www.yuwen888.com&&站长:项余岸(温州)
&&&网站名称: &&第54篇&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状》
第54篇[转] 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状》(节选)赏析
(郑延年)
此文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是作者给当时在史馆任职的韩愈修史作参考的。他在《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中,谈了其写作动因:“太尉大节,古固无有。然人以为偶一奋,遂名无穷,今大不然。太尉自有难在军中,其处心未尝亏侧,其莅事无一不可纪。会在下名未达,以故不闻,非直以一时取笏为谅(信)也。”很明显,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要辩证正当时一些人对段秀实为人的曲解。事情要追溯到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的部队在京师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原卢龙节度使朱泚被叛军拥立为帝。段秀实在朝中,一次被召议事之时,他突然用笏猛击朱泚的头部,同时唾面大骂朱泚“狂贼”,终被杀害。柳宗元对段秀实的忠勇行为深表敬仰。然而朝中也有人散布流言,说段秀实的这一举动是“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柳宗元听后极为愤慨。他深知其为人一贯刚直,“遇不可,必达其志”。为了让人们了解段秀实,作者取其生平逸事三则,经恰当剪裁组织,生动描写,鲜明渲染,说明段秀实的刚勇是出自其性格之必然,从而使流言不攻自破。
此文取材于真人真事,作者通过三件逸事,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关心人民,临财而不苟取的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同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丑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史料价值。
全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即第一个事件:勇服郭晞。作者依次写悍卒肆志,自荐平乱,诣营陈辞,请留宿营,突出了段秀实外柔内刚的性格。事情的起因是郭晞纵士卒残害百姓,为所欲为。作者先详细地叙述了士卒肆志之状:天天成群结队地在街市上强索财物,不能满意,就奋击折人手足,将各种瓦器都砸碎,狼籍满地,裸露着臂膀扬长而去,至撞杀孕妇人。写暴行之惨烈,如在眼前。接着作者指出了士卒之所以敢为所欲为的症结所在,因为汾阳王郭子仪的缘故,白孝德只是心中忧伤却不敢说明。紧接着作者又写段秀实自荐担任都虞候前去平乱,显示了他的刚勇无畏。不久,在郭晞士卒十七人再度横行时,段秀实果断地派士兵捕捉了他们,并一一斩首,把头插在长矛上,竖立在街市示众。这里“注”和“植”两个动词,非常有力地突出了段秀实的“勇”。这是一写其勇。段秀实为民除了害,大快人心,然郭晞士卒岂肯罢休,立时都披上盔甲,事件进入高潮。此时白孝德震恐,而段秀实从容镇定,临危不惧,决定诣营陈辞。作者极写郭晞士卒剑拔弩张,如临大敌的紧张气氛,反衬了段秀实的大智大勇。段秀实不带卫士,不带佩刀,坦然出现在郭营,使郭晞士卒愕然。段秀实知道要治服郭晞,不可能凭借武力,只能晓之以理,因此,辞卫士,解佩刀,选年老腿跛的人持马,这是从心理上消除对方的戒备。作者这样叙写的寓意是:段秀实是不怕死的。他外柔内刚,平易而又刚强的个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至此,段秀实已渐居主动地位,他向郭晞慷慨陈词,指明利害关系后,终于折服了对方。这是二写其勇。至此,事件似已告终,不料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写了段秀实要求留宿军营一节。为什么要写这一情节呢?掩卷细想,却又不难理解,段秀实用大义和利害晓喻郭晞,使郭晞心悦诚服,再拜谢罪,顾叱士卒说:“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郭晞到底有无约束部下的决心,段秀实要探明白。留宿军营,既显示了段秀实的坦荡胸怀,又可考察郭晞改过的诚意和决心。这是三写其勇。
第二段即第二个事件:仁愧焦令谌。段秀实除了以刚勇取胜对方外,还具有仁信爱民之心。这则逸事叙述他同情、救助、安抚一个无力交租而惨遭毒打的农民。作者通过段秀实一系列行动,展现了他对农者的怜悯之情。写这则事件的结局,作者让第三者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出场,由他怒斥焦令谌的不敬、不耻、不愧,从侧面烘托了段秀实仁厚慈惠的爱民之心。
第三段即第三个事件:节显治事堂。段秀实不仅具有不畏强暴,疾恶如仇、爱民如子的高贵品质,而且还有清正廉洁的节操。作者写段秀实洞察朱泚之心,拒不收礼,将礼物栖之梁木的逸事,颂扬了他的高风亮节。这则逸事作为段秀实拿笏击泚行为的补充,说明他的气节,不仅表现在大处,而且见于小处,人物形象更显得光彩。
上述三则逸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虽名异,彼此间也无联系,但其精神是相通的。从作者客观的叙述中,使人感受到了深沉的赞颂之情。
第四段交代写作本文的时间、原因及材料的来源,以说明逸事状内容之不谬。
此文在结构上也颇具匠心。所记逸事的开头,作者都写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按顺序,“仁愧焦令谌”之事应在“勇服郭晞”之事前,作者将它移后,把“勇服郭晞”提前来写,其好处是能充分体现写作主旨。因作者要反击小人诽谤段秀实以笏击泚是“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的流言,就一定要强调他“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的本质,而“勇服郭晞”最能说明这一点。另外,这种先后倒叙也符合读者的欣赏心理。作者先写剑拔弩张的气氛和激烈的场面,能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印象。然后写段秀实性格中仁信爱民的一面,对百姓的和好眷眷之意,文势跌宕起伏,布局富有变化。这样安排,能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本文的另一显著特色是,全文不着一句议论,寓情于事,以形传神,繁简得当。作者在行文中不感情用事,完全让事实和形象说话,他精心选取了段秀实生活中的三则逸事,繁简得当。“勇服郭晞”一事,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写其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余音,充分展示了段秀实的刚勇个性。诣营陈辞是这则事件的高潮,叙写尤为详细,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仁愧焦令谌”一事,作者为展示段秀实的仁心爱民的品质,在描述其为被打成重伤的农者洗血、裹疮、注药、哺食、卖马、偿谷,不避琐细。而“节显治事堂”,作者笔墨简略,用的是以简代繁的手法,叙事行文虽寥寥数语,然而由于能抓住主要环节,收到了见微知著的效果,人物的识见和气节仍光彩逼人。
柳宗元写《段太尉逸事状》的目的是什么?
柳宗元曾于贞元十年(794)至邠州(今陕西邠县)军中探望叔父,得知段秀实逸事,后于元和九年(814)在永州写下此文。本文通过段秀实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塑造了段秀实这位刚勇仁义、清正廉洁的正直官吏的形象。 全文层次清楚,前面三部分分别记述了段秀实的三件逸事,最后一部分别交待了写作的时间、原因和材料来源,以说明逸事状内容之不谬。 本文采用倒叙手法,把“勇服郭晞”放到“仁愧焦令谌”之前,就是要强调段秀实“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的刚勇本质,反击小人诽谤段秀实以笏痛击朱泚是“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的流言。同时,作者先写剑拔弩张的气氛和激烈冲突的场面,能从一开始就给读者强烈的印象,吸引读者产生阅读的欲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原文及翻译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原文及翻译
    来源:文学网
  太尉刚任泾州刺史时,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驻扎在蒲州。汾阳王的儿子郭担任尚书的职务,代理郭子仪军营的统领,驻军州,放纵其士卒横行不法。州人中那些懒惰、贪婪、凶残、邪恶的人,大都用财物行贿,把自己的名字混进军队里,就可以胡作非为。官吏不能干涉。他们每天成群结队在市场上勒索,不能满足,就奋力打断人家的手足,砸碎锅、鼎、坛子、瓦盆,把它丢满路上,袒露着臂膀扬长而去,甚至撞死孕妇。宁节度使白孝德因为汾阳王郭子仪的缘故,忧虑不敢说。
  太尉从泾州把有关情况用公文禀告宁节度使衙门,希望能商议此事.到了节度使衙门就对白孝德说:&皇上把老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见老百姓被暴徒伤害,依然安闲自在,即将引起大乱,怎么办?&白孝德说:&愿听从您的指教。&太尉说:&我任泾州刺史之职,很清闲,事不多。(我)现在不忍心老百姓没有敌人侵扰反而遭杀害,来扰乱天子的边防。您若任命我担任都虞候,我能替您制止骚乱,使您的百姓不受侵害。&白孝德说:&很好。&就按太尉的请求任命他为都虞候。
  太尉暂任都虞候一个月,郭手下的士兵十七人入城拿酒,又用刀刺伤了酿酒的技工,打坏了酿酒的器皿,酒流入沟中。太尉布置士兵逮捕了这十七人,把他们的头都砍下来挂在长矛上,竖立在城门外。郭全营士兵大肆喧哗,全部披上铠甲。白孝德大为震惊恐慌,召见太尉说:&你打算怎么办?&太尉回答说:&不要紧,请让我到军营中去劝说。&白孝德派了几十个人跟随太尉,太尉把他们全部辞退了。解下佩刀,挑了一个年老而跛脚的牵马,来到郭军门下,营内全副武装的士兵冲了出来,太尉笑着走了进去,说:&杀一个老兵,何必全副武装?我顶着我的脑袋来了。&全副武装的士兵惊愕了。太尉于是开导他们说:&郭尚书难道亏待你们了吗?副元帅难道亏待你们了吗?为什么要以变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替我禀告郭尚书,请他出来听我说话。&
  郭出来见太尉,太尉说:&副元帅功勋充满天地之间,应当力求全始全终。现在您放纵士兵干凶暴不法之事,凶暴将导致变乱。在天子身边制造变乱,要归罪于谁?罪将连累到副元帅。现在地邪恶之人用财物行贿,把自己的名字混进军籍中,杀害人,像这样不加以制止,还能有几天不会引起大乱?大乱从您军中产生,人们都会说您倚仗副元帅,不管束士兵,这样一来,那么郭家的功名还能保存多少呢?&
  话没说完,郭一再拜谢说:&有幸蒙您用大道理来教导我,恩惠很大,我愿意带领全军听从您的命令。&回头呵斥手下的士兵:&都解下铠甲解散回到队伍中去,胆敢再喧哗的处死!&太尉说:&我还没吃晚餐,请代为备办些粗劣的食物。&吃完饭后,太尉说:&我的老病又犯了,想请您留我在军门下住一晚。&叫赶马的回去,明天再来。于是就睡在军营中。郭不脱衣,告诫负责警卫的卫兵打更以保护太尉。第二天一大早,同至白孝德住所,道歉说自己无能,请允许改正错误。从这以后州没有发生祸乱。
  在此以前,太尉在泾州,担任营田官。泾州大将焦令谌夺取民田,占为己有,多达几十顷,租给农夫耕种,说:&谷子将成熟时,一半归我。&这一年大旱,田野草都不长。农民将旱情告诉焦令谌。焦令谌却说:&我只知道收入谷子的数目罢了,不知道旱灾。&催逼得更厉害。农民都将要饿死了,无法偿还,就告到太尉那里。太尉写了判决书,语言很是谦和,派人劝告焦令谌,替农夫求情.焦令谌大怒,将农夫叫了去说:&我难道怕段某吗?为什么竟敢议论我!&拿判决书铺在农夫背上,用大杖打了他二十杖,农夫快死了,将他抬至太尉衙门的庭院,太尉大哭,说:&是我害苦了你。&立即亲自取水洗去农夫身上的污血,撕破自己的衣裳【或撕破农夫的衣裳】,包扎农夫的伤口,亲手敷上良药,早晚亲自先给农夫喂食物,然后自己才吃。将自己的坐骑卖掉,买谷子代农夫偿还地租,不让那农夫知道。
  寄寓在泾州的淮西镇的军帅尹少荣,是个刚强正直之士。来到焦令谌的住处,见到焦令谌大骂说:&你真的算得上是人吗?泾州田野如同赤土,人都快饿死了。而你却一定要得到租谷,又用大杖打无罪的人。段公是仁慈而有信义道德的人,而你却不知道敬重。现在段公仅有的一匹马,低价卖了买谷子送进你家,你又不知羞耻地收下了。总之你的为人,是不顾天灾、冒犯长者、打击无罪者之辈,还取仁义之人的谷子,使段先生进出无马骑,你将凭什么面对天地,还不愧对奴隶吗?&虽然为人焦令谌凶暴傲慢,但是在听了尹少荣的话却也深感惭愧,汗流浃背,吃不下东西,说:&我终究不能再见段公了!&一天傍晚,恼恨而死。
  等到太尉自泾原节度使被征召为司农卿之时,(段太尉)告诫他的家属说:&经过岐州时,朱倘若赠送财物,切不要接受。&等到过岐州之时,朱执意赠送大绫三百匹。太尉女婿韦晤坚决拒绝,推辞不掉。到了京都,太尉大发脾气说:&你们果真没有听我的话。&韦晤谢罪说:&居于卑下的地位,没有办法拒绝。&太尉说:&但是,无论如何,最终不可以把大绫放在我的住宅里。&把大绫送往司农寺的办公厅,置放在梁木上面。朱谋反以后,太尉被杀,官吏将&栖木梁上&之事告诉了朱,朱叫人将大绫取下来看一看,看见原来封条上的标志都还保存着。
  以上就是太尉的逸事。元和九年的一天,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恭恭敬敬地将此文呈上史馆。
  现今称赞太尉大节的不外乎是认为武夫一时奋不顾身,没考虑到死,以此来扬名天下,不了解太尉的为人并不是这样。我曾往来于歧、周、、林洌娑ǎ鄙下砹耄じ诒だ萆谒龋较吕锵不堆誓昀系木:屯艘鄣氖孔洌嵌寄芩狄恍┑笔钡氖虑椤L疚撕脱赵蒙5屯饭笆肿呗罚祷暗目谄潞停丛圆缓玫牧成恕H嗣羌剿瓜窀龆潦槿恕S龅讲荒茉尥拢欢ㄒ迪肿约旱闹髡牛霾皇桥级庋觥J史暧乐荽淌反薰矗祷靶攀担惺抡保瓯傅鼗竦昧颂镜囊攀拢俅魏硕悦挥惺裁匆晌省S械氖率悼峙禄褂猩⑹б怕醇械绞饭偈掷铮返馄凶此较滤徒桓VV氐匦聪抡馄菔伦础
  (1)太尉:指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唐F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为帝。当时段太尉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面额,被害,追赠太尉(见两唐书本传)。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因宁节度使白孝德的推荐,段秀实任泾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刺史。这里以段秀实死后追赠的官名称呼他,以示尊敬。
  (2)汾阳王:即郭子仪。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于762年(唐肃宗宝应元年)进封汾阳王。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正月,郭子仪兼任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观察使,出镇河中。蒲:州名,唐为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
  (3)王子句:郭,汾阳王郭子仪第三子,随父征伐,屡建战功。764年,吐蕃侵边,郭奉命率朔方军支援州,时任御史中丞、转御史大夫,后于大历中追赠兵部尚书。《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据《实录》,时官为左常侍,宗元云尚书,误也。&
  (4)领:兼任。
  节度使:主要掌军事。唐代开元年间(713年&&741年)设置,原意在增加都察权力。安史乱后,愈设愈滥。
  (5)寓军:在辖区之外驻军。
  (bīn)州:指所在今陕西省县。
  (6)无赖:这里指横暴的意思。
  (7)货:财物,这里指贿赂。
  (8)(qi&):通&慊&,满足,快意。
  (9)釜:锅。
  鬲(l&):一种像鼎一样的烹饪器。
  瓮(w&ng):盛酒的陶器。
  盎:腹大口小的容器。
  (10)白孝德:安西(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县)人,李广弼部将,764年(广德二年)任宁节度使。
  (11)状:一种陈述事实的文书。
  白:秉告。
  (12)生人:生民,百姓。
  理:治。唐代为避李世民、李治讳而改。
  (13)都虞候:军队中的执法官。
  (14)L(b&):跛脚。
  L者:腿脚不灵便之人。
  (15)戢(j&):管束。
  不戢士:不管束的士兵。
  (16)晡(bū)食:晚餐。晡,申时,下午三至五时。
  假设:借备。
  草具:粗劣的食物。
  (17)柝(tu&):古代巡夜打更用的梆子。
  (18)太尉句:白孝德初任宁节度使时,以段秀实署置营田副使。
  唐制:诸军万人以上置营田副使一人,掌管军队屯垦。
  (19)巽(x&n):通&逊&,委婉,谦恭。
  (20)淮西:今河南省许昌、信阳一带。
  (21)野如赭(zhě):形容土地赤裸,寸草不生。赭:赤褐色。
  (22)及太尉句:780年(唐德宗建中元年)二月,段秀实自泾原节度使被召为司农卿。司农卿,为司农寺长官,掌国家储粮用粮之事。
  (23)岐:州名,治所在今陕西省凤翔县南。
  (24)朱(cǐ):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县)人。时为凤翔府尹。
  货币:物品和钱币。
  (25)识(zh&):标记。
  (26)&太尉&句:这是表示正文结束的话。
  (27)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元和是唐宪宗李纯年号(806年&&820年)。
  (28)永州句:当时柳宗元任永州(治所在今湖南零陵县)司马,这里是他官职地位的全称。
  史馆:国家修史机构。
  (29)出入:大抵,不外乎。
  (30)&宗元&句:柳宗元于794年(贞元十年)曾游历州一带。
  周:在岐山下,今陕西省d县一带。
  (t&i):同&邰&,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
  (31)真定:不可考,或是&真宁&之误。真宁即今甘肃省正宁县。
  (32)马岭:山名,在今甘肃省庆阳县西北。
  (33)校:中下级军官。
  (34)(xǔ):和善的样子。
  (35)色:脸色。
  物:此指人。
  (36)执事:即使从左右的人,这里指史官韩愈。
  全文通过段秀实勇服郭唏、仁愧焦令谌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塑造了这位正直官吏的形象,表现出一个关心人民、不畏强暴,并能知机于事先,临财不苟取的旧时代的优秀人物形象。全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
  即第一个事件:勇服郭。作者依次写段秀实悍卒肆志,自荐平乱,诣营陈辞,请留宿营,突出了段秀实外柔内刚的性格。事情的起因是郭纵士卒残害百姓,为所欲为。作者先详细地叙述了士卒肆志之状:天天成群结队地在街市上强索财物,不能满意,就奋击折人手足,将各种瓦器都砸碎,狼籍满地,裸露着臂膀扬长而去,至撞杀孕妇人。写暴行之惨烈,如在眼前。接着作者指出了士卒之所以敢为所欲为的症结所在,因为汾阳王郭子仪的缘故,白孝德只是心中忧伤却不敢说明。紧接着作者又写段秀实自荐担任都虞候前去平乱,显示了他的刚勇无畏。不久,在郭士卒十七人再度横行时,段秀实果断地派士兵捕捉了他们,并一一斩首,把头插在长矛上,竖立在街市示众。这里&注&和&植&两个动词,非常有力地突出了段秀实的&勇&。这是一写其勇。段秀实为民除了害,大快人心,然而郭士卒并不肯罢休,立时都披上盔甲,事件进入高潮。此时白孝德震恐,而段秀实从容镇定,临危不惧,决定诣营陈辞。作者极写郭士卒剑拔弩张,如临大敌的紧张气氛,反衬了段秀实的大智大勇。段秀实不带卫士,不带佩刀,坦然出现在郭营,使郭士卒愕然。段秀实知道要治服郭,不可能凭借武力,只能晓之以理,因此,辞卫士,解佩刀,选年老腿跛的人持马,这是从心理上消除对方的戒备。作者这样叙写的寓意是:段秀实是不怕死的。他外柔内刚,平易而又刚强的个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至此,段秀实已渐居主动地位,他向郭慷慨陈词,指明利害关系后,终于折服了对方。这是二写其勇。至此,事件似已告终,但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写了段秀实要求留宿军营一节。之所以要写这一情节,是因为段秀实用大义和利害晓喻郭,使郭心悦诚服,再拜谢罪,顾叱士卒说:&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郭到底有无约束部下的决心,段秀实要探明白。留宿军营,既显示了段秀实的坦荡胸怀,又可考察郭改过的诚意和决心。这是三写其勇。
  第二段
  即第二个事件:仁愧焦令谌。段秀实除了以刚勇取胜对方外,还具有仁信爱民之心。这则逸事叙述他同情、救助、安抚一个无力交租而惨遭毒打的农民。作者通过段秀实一系列行动,展现了他对农者的怜悯之情。写这则事件的结局,作者让第三者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出场,由他怒斥焦令谌的不敬、不耻、不愧,从侧面烘托了段秀实仁厚慈惠的爱民之心。
  第三段
  即第三个事件:节显治事堂。段秀实不仅具有不畏强暴,疾恶如仇、爱民如子的高贵品质,而且还有清正廉洁的节操。作者写段秀实洞察朱之心,拒不收礼,将礼物栖之梁木的逸事,颂扬了他的高风亮节。这则逸事作为段秀实拿笏击朱行为的补充,说明他的气节,不仅表现在大处,而且见于小处,人物形象更显得光彩。
  上述三则逸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虽名异,彼此间也无联系,但其精神是相通的。从作者客观的叙述中,使人感受到了深沉的赞颂之情。
  第四段
  交代写作该文的时间、原因及材料的来源,以说明逸事状内容之不谬。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原文及翻译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俞太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