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连接没有了有震感,为何没有预警?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提前预测本地有地震_百度作业帮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提前预测本地有地震
有的.据国际组织预报今年地球将进入地球地震年,所以在这里给朋友们推荐一种地震预报的方法:把一块磁铁用绳子挂在高处,下面正对地板砖或一个铁盆,磁铁上粘一块大铁块.地震前地球磁场发生剧烈变化,磁铁会失去磁性.铁块掉下来,落在地上或盆上,发出响声.此法在房屋没有晃动前就会提前预警.提前时间10分钟至几十秒.如果掉下来了,必发生大震.靠专家不如靠自己.
动物比人类的感官灵敏好多,它们优势可以预知人无法感知的事,入地震.你可以观察动物的活动,若有一天它们活动突然异常,那就是有事要发生(不一定是你想要知道的事).猫和小老鼠对这方面比狗强.你也可以看天象,地震云可以预示地震的发生.
等我死了就知道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3月10日云南盈江地震发生后,曾有人称地震前10秒日本提前发出了预警。从技术上讲,一个国家对他国地震发出预警并不现实,这显然是对日本"10秒预警"系统的一种误读。无可否认的是,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日本、墨西哥、中国台湾和美国加州等国家地区,都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地震预警系统,而中国大陆在这套系统的建设上仍是一片空白。
  地震难预报但可预警  
地震预报在全球范围内还是一大难题,但无法预报不代表不能预警。二者的区别在于: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通告;而&地震预警&是指突发性大震已发生、抢在严重灾害尚未形成之前发出警告并采取措施的行动,也称作&震时预警&。
由于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从震源到达震中和城市的时间也各不相同,为地震预警提供了条件。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起到的积极作用。
10秒预警:跟地震波赛跑
当地震发生后,其能量会以两种波的形式释放出来:一种是纵波,速度快但是破坏能力小;另外一种是横波,其传播速度较慢,但破坏力巨大,是造成灾难的最主要原因。纵波传播速度约为每秒6千米,横波则大约为每秒3.3千米,根据震源位置的不同,横波会延后一定到达地表。深入地下的地震探测仪器在检测到纵波后会立即传给计算机,在计算出震级、烈度、震源、震中位置后,地震预警系统将抢先在横波到达城市前通过电视和广播发出警报。由于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得更快,预警甚至可能赶在纵波到达城市之前发出。考虑到城市离震中位置的差异,预警时间通常在几秒到十几秒之间不等,因此这种预警又被称为&10秒预警&。地震预警更像是一场和地震波的&赛跑&,在地震波尚未到达时,提醒人们做好防护准备。
预警时间最多30秒,疏散人群时间充裕
在地震预警系统争取来的这段时间内,人们可以通过停止高速列车、从电梯撤离、终止或保护关键仪器和设备、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等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日本&紧急地震速报系统&的研究者之一的中村洋光所说,&在地震袭来之前,10秒对于人们完成自我保护工作来说是非常充裕的时间。& 同时预警系统的原理决定了地震预警系统能够提供的应急时间存在上限。美国一项针对地震预警系统的研究表明,系统对于不到一半的地震,能够提供10秒以上的预警时间;对于绝大多数地震,能够提供的有效预警时间不超过30秒。
预警尚不完美:加强房屋抗震仍是关键
预警系统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越是接近震中,能提供预警的时间就越短;离震中越远,提供的预警时间越长,但意义也随之削弱。日本也在其预警系统的宣传手册中就提到,如果您距离震中太近,预警信息和地震波可能同时到达。另外,地震预警因为求&快&,对地震大小、震源等信息的判断不一定完全准确。因此,对于地震预警的作用,学界仍保留一定的意见。从长远看,加强房屋抗震设计、普及避震常识,是更有效的抗震自救之道。
  地震预警在多国成潮流  
经过地震学100多年的发展,现在基于实时地震监测台网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和地震应急控制系统在国际上已形成潮流,墨西哥、台北、伊斯坦布尔等城市,日本铁路新干线、日本东京煤气公司、台湾大台北煤气公司、立陶宛的核电站等均建立了地震预警系统或地震应急控制系统。
日本气象厅的地震预警图示。
台湾地区的地震预警观测网络。
日本最早建立地震预警系统:死亡人数可减少80%
日本坐落在庞大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十分频繁,每年地震平均多达1500次以上,日平均地震发生率在4次以上。因此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实时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铁道技术研究所已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地震预警系统。而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全国性地震预警系统,也由日本人建立,并于日开始试运行。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院的目黑公郎教授曾经通过模拟一次想象中的东海大地震,来评估地震预警系统的作用,研究结论显示,在地震预警100%普及的情况下,死亡人数能够减少80%。
日,日本东北部的岩手县和宫城县等地发生里氏7.2级地震,日本气象厅在此次地震中,在部分区域实现了由电视等媒体发布的地震预警,气象厅在8点43分51秒预测到地震,3秒后即在电视上发表地震预报:预计4秒后将发生5级地震。此时震中地点已经开始摇晃,而距离震中30公里以外的地方在地震摇晃发生之前十多秒得到了地震预警。这次地震仅造成7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如此低的伤亡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气象厅及时发布地震预警。
美国加州建地震预警网络:让学校孩子迅速躲避
在美国,地震预警系统也已在加利福尼亚州投入使用,加州南部著名度假旅游胜地棕榈泉附近,预计有120个地点都将安装这种预警系统,其目的就是监测地震以留给人们得已躲避和逃离的机会,使消防队员有时间将救火设施移出房外。该系统可与其他设施相联,地震一旦发生,消防站大门即可自动开启,城市的水、汽阀门将自动关闭,医院的自动发电器开始运转,最主要的是能够使学校的孩子们迅速躲避。目前在科切拉谷地安装的12台感知器都与消防站相联,并将很快与该地区的所有学校建立网络连接,接下来还要与医院,私人公司甚至市民家里建立联系。
  中国地震预警为何难产  
中国虽然是个多地震国家,由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巨大,但除大亚湾核电站建立了一个由地震监测网络和人工决策相结合的地震预警系统外,中国尚未自主建设过其他重大工程地震预警系统,有关研究工作也仅是刚刚在个别高校和研究所兴起。尽管地震预警在国外已有近50年的实践历史,但在中国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是一片空白。
中国国家级地震台站分布图,共148个(含境外4个) 来源:中国地震网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网站上24小时实时更新全球各地地震的详细数据,并提供Google Earth的地标文件下载。
  中国仅有1500多个地震监测站,不到日本1/3
  日本之所以能够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地震预警系统,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要归功于日本高密度的地震监测体系。在日本国土范围内,日本气象厅有200个实时处理的台站,而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有一个由800个高敏感度地震仪构成的实时台网,平均台站间隔大约是25公里。此外,日本还有4500个地震烈度观测站。中国要建立预警系统,地震监测台站密度还远远不够。汶川大地震期间,全国仅有1500多个监测台站。
  汶川地震5分钟才确定地震位置和强度,欠缺地震预警技术
  在中国,地震发生后,只能用到近震源有限台站的初期信息来确定地震基本参数,并实时预测尚未到达的破坏性地震波的强弱。信息的有限性会影响地震事件自动判别的可靠性和地震基本参数的测定的准确性。有相关报道称,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地震监测部门在5分钟左右确定了地震位置及强度,十几分钟后上报地震信息。而在地震发生十几分钟后,地震面波基本上已经离开中国,所有的地震直接灾害及影响已经形成,达不到地震预警的效果。而确定地震何时结束、何地结束及通过地震破裂模型评估地震灾害,做出地震震动图,则是地震一天后的事情了。
  西部地震多发地区缺乏建设地震预警系统的经济动力
  地震预警系统由于整合度高,对地震台站密度有要求且需要长期不间断运作,其部署成本并不低廉,对当地可能有一个长期的经济压力。日本,台湾均为整体设防,因为他们需要防御的总面积偏小,美国的地震预警系统主要也是针对旧金山周边区域。这些防御区域经济相对发达,高科技产业密集,人口密度大,长期预警的经济社会价值可观。中国地震带分布十分广泛,经济发展不平衡,目前地震监测网络主要集中在首都圈,中国西部地区建造地震预警系统的经济动力不足,但西部地区却是地震高发区,地震造成的灾害也更大。
  地震预警系统已被实践证明是一套有效的避震措施,但这远远不够,房屋的抗震能力、平时自救常识的普及都会对地震的后果造成影响。地震预警不能光靠仪器设备,更需要人们的防震抗震观念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编辑/视觉:为什么汶川发生地震以前,国家地震监测部门没有发现地震的前兆,或者为什么没有发出预警呢 ?
为什么汶川发生地震以前,国家地震监测部门没有发现地震的前兆,或者为什么没有发出预警呢 ?
四川汶川县发生七点八级地震后,“为什么地震发生前不能预报出来,而地震发生后又能预报”的疑问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问题,福建省地震局首席地震预报专家丁学仁研究员今天在此作了回答。

  他说,地震发生前难以做出预报,地震预报成为世界上公认的科学难题。地震预测的难度比原先想象的要难得多,地震预报的进展也比原先设想的缓慢得多,可以认为至今全球地震预报的水平还相当低。

  这位研究员分析,震前地震预报难,主要因为:一是地震物理过程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 地震是发生在地球内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的发生也是一种复杂的地震物理过程。由于地震孕育过程的未知因素太多,地震前震源状态、地球内部细结构不可直接探测,加上地壳破裂的过程又十分不稳定。人类即使具有很高水平的模拟实验也远远达不到震源处的真实环境条件,而实际上地壳内上百公里尺度极度不均匀介质的破裂也是无法模拟的。

  其次, 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地壳内部岩石受力产生应变的积累与释放,造成其物理过程和应变积累的力源又是众多因素迭加和反复作用的结果。目前,还难以搞清它们之间演化过程的相互关系。再则,大地震是小概率事件,难以重复和检验。地震发生前所谓的前兆现象绝大多数与实际发生的地震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存在着某种不确定性。

  丁学仁表示, 当地震发生后, 通过地震台站的现代仪器观测和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很快(目前福建可在一分钟内)而又准确地测定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但是,破坏性地震或有影响的地震发生后, 一般还需要进行震后趋势判定,明确短期内是否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应当说现阶段地震预报的整体水平还很低,预料之外的地震事件也还是有的,毕竟地震预测研究还在探索之中。

其他回答 (2)
听说地震目前还不能预测
目前灾难已不可避免的发生了,灾难面前全国,尤其是灾区处在困难之中.我们应该理解国家,相信政府,关爱社会,全力稳定.顾全大局.政府一定会安排好一切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为灾区献爱心,做贡献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社会话题领域专家第496章奇怪的信心未删节全文阅读
第496章奇怪的信心19小说网
双击开始滚动屏幕当前位置: & 青春小说 &
第496章奇怪的信心
第496章奇怪的信心
&&&&5月12日,太阳照常升起,神州大地,亿万民众像往常一样生活,上学、上班、娱乐嬉戏,有一点的不同的是,在这一天,很多人都在等着下午两点的到来,等着看这两人网络、新闻上传的沸沸扬扬的,汶川地震会不会发生。%%&&&&这一天从早晨开始,就有不少人议论这个话题。&&&&有人笑着说:“今天12号了,很期待那个预言到底会不会成真啊!”&&&&也有人说:“瓜娃子!吓人都不知道把时间说的久一点,今天就12号了,现在的恐`怖`份子智商越来越低了!以为把时间说的近一点,我就会相信了吗?简直在侮辱大家的智商啊!居然还真有一些脑残相信,真的无语了!”&&&&还有人说:“我猜今天很可能真的要发生什么大事!网络上的预言,很可能只是为了转移大家的注意力,让我们都等着看汶川那边会不会发生地震,而一些坏种则悄悄的干别的事!哎!你们说会不会有人要造反啊?”&&&&……&&&&任何一条流言,总会有一些自以为很聪明的人以为自己看透了,不会上当,然后跟人说一些貌似很有头脑的话。&&&&而事实却一次次证明,这些人不相信外面的流言,确实很明智。&&&&流言,多数仅仅只是流言,流于言表。&&&&外界尘嚣甚上、议论纷纷,陆扬依然趴在电脑前面睡熟,他实在是太困了。一个晚上的消息都没有缓过劲来。&&&&同一日上午,汶川那边很多工厂都停工了,不是老板主动放假。而是一些生性谨慎的员工,越来越怀疑今天会不会发生大地`震,直接选择旷工,待在家里哪儿也不去。&&&&一些学校也有两三成的学生选择旷课,这些孩子也不一定是自己要旷课,而是小心的家长不许孩子今天去学校。&&&&生活中,总有一些小心的人。现在不仅外界到处都在议论汶川今天会不会发生地震,这些听到传言的汶川本地民众,在仔细观察之下。也一个个开始心慌,因为这两天,特别是今天,他们所能见到的各种动物都很反常。&&&&小区里狗吠着此起彼伏。主人怎么也喝止不住。&&&&天空中不时有一阵飞鸟匆匆飞过。见到大树,都不停驻片刻,家里养了金鱼或者鸟雀的人家,也注意到金鱼总是往鱼缸外跳跃,一次又一次,养在笼中的鸟雀,也吃了春`药一般在笼里飞来撞去,撞得晕头转向。依然不愿停止。&&&&一些破旧的城区,家里有水井的。也发现井里的水非常浑浊。&&&&走在大路上,匆匆乱窜的老鼠、大白天迁移的蛇蚁,也不罕见。&&&&这一切看在民众眼中,感觉整个天地之间,都好像笼罩了一种诡异的气氛。&&&&这两天,因为流言而来到此地仔细探查的一些地震局专家,多数也开始感觉到势头不妙,原时空中,地震发生后,很多人质问这边的地震局是干什么吃的?这么大的地震,开始之前肯定有很多征兆,为什么地震局没有半点预警?甚至在看到数十万只蛤蟆大白天横穿马路的时候,还站出来辟谣,说只是蛤蟆到了繁殖季节,正常的迁移?&&&&地震之后,本地的地震局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帮酒囊饭袋,国家的米虫!&&&&但事实上,扪心自问,即便我们自己任职那边的地震局,我们能在地震之前发出预警吗?恐怕也未必。&&&&因为这里承平太久,大家潜意识中,都不会想到这里会发生地震。&&&&就像如今我们各自的生活中,如果你看见一条几条狗乱叫,你会想到你脚下这片大地会发生地震吗?&&&&看到一些蛤蟆过马路,你会往地震方面想吗?&&&&也许你会说我会!&&&&但那是因为这几年很多地方发生地震了,我们已经有警觉心。&&&&而汶川地震发生前,整个国内都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过地震,所有人都麻痹了。&&&&但这一次,陆扬做了预警,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汶川会发生大地`震的言论,汶川本地也已经有许多人用相机、手机拍下各种异常现象。&&&&这里的地震局依然有一些人不相信,依然以为那只是危言耸听,不值一哂,但也有一些地震局的职员、领导被唤起危机意识。&&&&这些人多少都知道一些地震来临之前的各种异象,但他们用验证的态度,有目的地来此地勘察的时候,无数的微小异常现象都被收集起来。&&&&这些微小的异常现象,分散开,很少人会觉得有什么大不了,但一集中起来,触目惊心、毛骨悚`然,一些专家感
推荐阅读 &&&&&&&&6.5级地震为何伤亡如此惨重? 人口密集等是主因-地震类型 地震灾害损失 地震震源深度 地震活动 伤亡 地震预测 浅源地震 强余震 降雨 汶川-中国新闻-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6.5级地震为何伤亡如此惨重? 人口密集等是主因
原标题: 6.5级地震为何伤亡如此惨重? 人口密集等是主因
昨日,6.5级地震导致云南巧家县居民房屋受损。新华社发
  6.5级地震为何伤亡如此惨重?
  专家称浅源地震、灾区人口密集、房屋结构等是主因;未来需提防五六级余震
  昨日下午,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为云南14年来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
  新京报记者连线中国地震局专家解析地震原因,救援难度以及未来是否会有更大地震发生。
  6.5级地震为何造成严重伤亡?
  人口密集 房屋抗震差
  据中新网报道,云南省地震局表示,此次地震造成伤亡严重有多种原因。
  首先是震级较大,此次地震是云南省2000年来第一次6.5级以上地震。
  陈会忠对新京报记者表示,6.5级地震已经是强烈的破坏性地震。他解释,相差一级的地震,能量差30倍,因此6.5级地震要比6级地震多出10多倍的能量。
  其次,震源浅,本次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2千米,属浅源地震,较有危害性。而位于震中区鲁甸县龙头山镇,震区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265人。
  最后,灾区房屋抗震性能差。陈会忠曾赴云南考察,他回忆称当地比较贫穷,土坯房和石头的房子很多,在地震中非常容易倒塌。综合以上特点,估计本次地震灾害损失会很严重。
  综合中新网、新京报记者 李丹丹
  地震原因是什么?此前是否有预警?
  昆明提前57秒收到预警
  据中新网报道,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f对这次地震的发生并不感到意外,“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云南小江断裂带,这条断裂带比较容易发生破坏性地震,经常有突发性强震。”
  小江断裂带是川滇菱形块体和稳定的扬子地块边界,走向近南北向。据统计,1900年以来,该区域发生6级以上地震15次,最大为日的大关7.1级地震,造成1423人死亡。
  “但是此次地震肯定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判断一个地区是主震和余震,是看造成哪个地震带造成的。汶川在龙门山的地震断裂带上,而这次的震区并不在此,因此是没有关系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陈会忠对新京报记者说。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研究员表示,此次是一次独立的地震,与3日下午西藏日喀则吉隆县5.0级地震没有太大关系。
  据中新网报道,云南昭通地震局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联合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预警,为昭通市区和昆明分别提供10秒、57秒预警。预警按照预估烈度大于3.0度的原则,触发了分布在云南昆明、云南昭通、云南丽江、四川宜宾等地的26所学校的警报。
  综合中新网、新京报记者 李丹丹
  当地近期是否还会发生地震?
  或有5到6级较强余震
  据新华社报道,蒋海昆研究员表示,震中当地发生更大的地震可能性不大,可能会有5到6级余震。
  “云南省中强地震相对比较活跃,并且地震类型很多情况下以震群型地震出现,就是出现多次差不多大小的地震,通常5到6级,6.5级以上不多见。所以我们研判,当地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我们将密切关注5到6级的较强余震。”蒋海昆说。
  专家初步认为,从此次地震本身的特点来看是一次北西向破裂。未来几天震区仍要关注5到6级强余震发生的可能。
  那么,我国近来地震活动频繁,是否已经进入了地震多发期?
  陈会忠介绍,去年和今年云南、四川等地发生了10多次5级以上的地震。而发生在云南的地震约占了其中9成。
  在陈会忠看来,目前难以判断未来是否会有很大的地震。他解释,地震预测在科学上并没有突破,对今后的大地震预测也没有科学依据。从中国地震活动带来看,此处地震多发,发生大地震的几率较大。
  新京报记者 李丹丹
  近期天气如何?救援将面临何种挑战?
  低温降雨对救援不利
  昨晚,灾区已开始降雨。中国气象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未来7天鲁甸多降雨,其中4日晚至5日或出现大雨,其他几天也有小雨或中雨。此外,鲁甸夜间最低气温在17℃-18℃左右。无论是防潮还是御寒,未来震区可能最需要的物资是能防雨的帐篷,还有棉被。
  此外,灾区属于深山峡谷型地貌,未来几天又下雨,这些情况都会对救灾救助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副所长陈虹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可能造成次生灾害比如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此外,部分当地房子已经有裂缝。如果发生强烈的余震,对于救援工作是非常危险的。
  “为了应对余震,灾民一定要从危房中撤离出来,减少损失。”陈会忠说。
  陈虹认为,从伤亡情况来看,当地不会发生大的疫情,但是卫生防疫方面尤其需要注意。“如果不好好控制,或有疫情发生。”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6.5级地震为何伤亡如此惨重? 人口密集等是主因
日 04:44 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 6.5级地震为何伤亡如此惨重? 人口密集等是主因
昨日,6.5级地震导致云南巧家县居民房屋受损。新华社发
  6.5级地震为何伤亡如此惨重?
  专家称浅源地震、灾区人口密集、房屋结构等是主因;未来需提防五六级余震
  昨日下午,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为云南14年来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
  新京报记者连线中国地震局专家解析地震原因,救援难度以及未来是否会有更大地震发生。
  6.5级地震为何造成严重伤亡?
  人口密集 房屋抗震差
  据中新网报道,云南省地震局表示,此次地震造成伤亡严重有多种原因。
  首先是震级较大,此次地震是云南省2000年来第一次6.5级以上地震。
  陈会忠对新京报记者表示,6.5级地震已经是强烈的破坏性地震。他解释,相差一级的地震,能量差30倍,因此6.5级地震要比6级地震多出10多倍的能量。
  其次,震源浅,本次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2千米,属浅源地震,较有危害性。而位于震中区鲁甸县龙头山镇,震区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265人。
  最后,灾区房屋抗震性能差。陈会忠曾赴云南考察,他回忆称当地比较贫穷,土坯房和石头的房子很多,在地震中非常容易倒塌。综合以上特点,估计本次地震灾害损失会很严重。
  综合中新网、新京报记者 李丹丹
  地震原因是什么?此前是否有预警?
  昆明提前57秒收到预警
  据中新网报道,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f对这次地震的发生并不感到意外,“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云南小江断裂带,这条断裂带比较容易发生破坏性地震,经常有突发性强震。”
  小江断裂带是川滇菱形块体和稳定的扬子地块边界,走向近南北向。据统计,1900年以来,该区域发生6级以上地震15次,最大为日的大关7.1级地震,造成1423人死亡。
  “但是此次地震肯定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判断一个地区是主震和余震,是看造成哪个地震带造成的。汶川在龙门山的地震断裂带上,而这次的震区并不在此,因此是没有关系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陈会忠对新京报记者说。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研究员表示,此次是一次独立的地震,与3日下午西藏日喀则吉隆县5.0级地震没有太大关系。
  据中新网报道,云南昭通地震局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联合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预警,为昭通市区和昆明分别提供10秒、57秒预警。预警按照预估烈度大于3.0度的原则,触发了分布在云南昆明、云南昭通、云南丽江、四川宜宾等地的26所学校的警报。
  综合中新网、新京报记者 李丹丹
  当地近期是否还会发生地震?
  或有5到6级较强余震
  据新华社报道,蒋海昆研究员表示,震中当地发生更大的地震可能性不大,可能会有5到6级余震。
  “云南省中强地震相对比较活跃,并且地震类型很多情况下以震群型地震出现,就是出现多次差不多大小的地震,通常5到6级,6.5级以上不多见。所以我们研判,当地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我们将密切关注5到6级的较强余震。”蒋海昆说。
  专家初步认为,从此次地震本身的特点来看是一次北西向破裂。未来几天震区仍要关注5到6级强余震发生的可能。
  那么,我国近来地震活动频繁,是否已经进入了地震多发期?
  陈会忠介绍,去年和今年云南、四川等地发生了10多次5级以上的地震。而发生在云南的地震约占了其中9成。
  在陈会忠看来,目前难以判断未来是否会有很大的地震。他解释,地震预测在科学上并没有突破,对今后的大地震预测也没有科学依据。从中国地震活动带来看,此处地震多发,发生大地震的几率较大。
  新京报记者 李丹丹
  近期天气如何?救援将面临何种挑战?
  低温降雨对救援不利
  昨晚,灾区已开始降雨。中国气象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未来7天鲁甸多降雨,其中4日晚至5日或出现大雨,其他几天也有小雨或中雨。此外,鲁甸夜间最低气温在17℃-18℃左右。无论是防潮还是御寒,未来震区可能最需要的物资是能防雨的帐篷,还有棉被。
  此外,灾区属于深山峡谷型地貌,未来几天又下雨,这些情况都会对救灾救助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副所长陈虹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可能造成次生灾害比如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此外,部分当地房子已经有裂缝。如果发生强烈的余震,对于救援工作是非常危险的。
  “为了应对余震,灾民一定要从危房中撤离出来,减少损失。”陈会忠说。
  陈虹认为,从伤亡情况来看,当地不会发生大的疫情,但是卫生防疫方面尤其需要注意。“如果不好好控制,或有疫情发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地连接没有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