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美术活动开展情况

吴江市微型课题《毛线工艺在中班美术活动中利用的研究》 - 研究方案_课题研究_教育科研 - 同里镇中心幼儿园
&&&&&&&栏目导航
&&共有 1914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吴江市微型课题《毛线工艺在中班美术活动中利用的研究》
&&发表日期:日&&
&&&&【编辑录入:】
吴江第四批微型课题《毛线工艺在中班美术活动中利用的研究》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copyright&&&2010 &吴江市同里镇中心幼儿园 all rights reserved浅谈幼儿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有效途径--《教师》2011年31期
浅谈幼儿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有效途径
【摘要】:正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是幼儿欣赏周围环境与生活中美好事物以及美术作品,感受其形式美与内容美,从而丰富自己的美感经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接触优秀美术作品,有利于开阔幼儿视野、陶冶情操、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13.6【正文快照】:
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是幼儿欣赏周围环境与生活中美好事物以及美术作品,感受其形式美与内容美,从而丰富自己的美感经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接触优秀美术作品,有利于开阔幼儿视野、陶冶情操、促进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俊丽;;[J];山西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杨凯红;;[J];学前课程研究;2008年Z1期
花利琴;;[J];教师;2011年24期
蔡小榕;[J];早期教育;1997年12期
邓锦玮;;[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年09期
陆琴芬;;[J];山东教育;2007年36期
张丽华;;[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7年12期
林韵奕;;[J];作文成功之路(初中版);2007年05期
曹锦婵;[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4年05期
张金梅;;[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骆彤;;[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王春苗;;[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韩英;;[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秦蓉;;[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许彩霞;;[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郭莉;;[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孙晓荣;;[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西卷)[C];2010年
王雨晴;陈英和;肖兴荣;;[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昌文梅;;[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杨金梅;;[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晓玲;[N];中国社会报;2006年
周波;[N];成都日报;2008年
张国巍?采写
吴迪迪;[N];鞍山日报 ;2008年
;[N];美术报;2008年
彭斌;[N];山西日报;2009年
任晶晶;[N];文艺报;2011年
;[N];重庆商报;2005年
朱浩云;[N];广西日报;2000年
卢文洁;[N];广州日报;2004年
记者 王晶、通讯员 刘维国;[N];湖北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飞;[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赵书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王雁;[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武建芬;[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黄瑾;[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方钧君;[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古秀蓉;[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张永英;[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商晓红;[D];山东大学;2009年
岳亚平;[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亚娟;[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于冬青;[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黄瑾;[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康静;[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孙慧;[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马晓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段丽琼;[D];西南大学;2007年
刘建华;[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邵小佩;[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柴赛飞;[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欢迎光临苏州工业园区唯亭东亭幼儿园网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幼儿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中期检查表
&&&&&&&&&&&&&&&&&&&&&& &| ???? |
CopyRight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苏州工业园区唯亭东亭幼儿园 版权所有学校地址: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东亭家园内 东亭总园: 畅苑分园:0 网站备案编号:苏 设计制作:唯亭实验小学信息中心教研社区:
培训社区:
[0回复 / 1307阅读]
基于传统文化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实施与适
楼主发表于: 20:13
基于传统文化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实施与适宜性研究
东南幼儿园& 狄静
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华、精神积淀、审美情趣,通过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使幼儿掌握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在完成育人的功能的同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此,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基于传统文化的美术活动。本文是在经过一年的实践后对本课题做的梳理和小结,从基于传统文化的大班美术活动内容的选择和适宜性、基于传统文化的大班美术教学策略的探索和适宜性、基于传统文化的大班美术活动方案和适宜性三个方面开展适宜的大班美术活动适宜性研究,总结了一些开展基于传统文化的大班美术活动的方法和经验,并对本次的研究进行反思,为以后的实践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指明了以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传统文化大班美术活动适宜性
【正文】&&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要让幼儿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无限的生命力。在大力弘扬传统艺术教育的今天,将传统文化融进儿童美术教育,开展基于传统文化的幼儿园美术活动已经成为当今幼儿美术教育的新形式。让幼儿在中国传统的背景下,感受具有传统文化的美术活动,培养幼儿对传统美术活动的兴趣,开启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促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创造力及表现力的提高,培育其较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继承传统美术文化,这也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有戏曲、武术、陶瓷、雕刻、书法等等多不胜数的优秀传统工艺,也有中国的特色园林建筑、民族服饰以及刺绣、剪纸、蜡染、编织各种民族工艺品、中国的民俗民风等,这些都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而美术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由此,我们把传统文化融进儿童美术活动,通过儿童已有的经验,以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来获得对美术的重新认识和对民族文化的基本信念。
在认识重要性的基础上,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对于传统文化下的美术活动接触的还不是很多。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与根源,在面对各种文化的冲撞时,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蕴藏与精华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否能融合到大班的美术活动中?带着这些思考,我们开展了本次研究。
一、基于传统文化的大班美术活动内容的选择及适宜性的研究
中国的传统文化除了中国的民间习俗,如婚庆习俗、过节习俗、传统节日等;还包括很多民间的制作、民间的建筑、民间的传说故事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选择美术内容时可以考虑到的多方面的文化。
围绕着大班的课程方案,我们对主题进行了分析:它其中蕴含了哪些中国文化,孩子们能够了解到什么程度,是否能与美术活动相融合,然后再制定出一些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幼儿美术活动内容,初步完成了具有传统文化的美术活动内容的整理。
我是中国人
景泰蓝(欣赏表现)、京剧脸谱(欣赏表现)、民族娃娃(泥工)、赶庙会(水墨)
手拉手(剪纸)、朋友的舞蹈(欣赏表现)
有用的植物
有用的葫芦(水墨)、秋叶飘飘(欣赏表现)
快乐迎新年
岁岁平安(剪贴)、大阿福(泥工)、美好的中国结(编织)
我们的城市
美丽的亭台楼阁(剪纸)、上海的早晨(欣赏表现)、乌篷船(水墨)
动物大世界
小蝌蚪找妈妈(水墨)、蜗牛(刮蜡画)
十二生肖(剪纸)、牧笛(欣赏表现)小黑鱼(欣赏表现)
我上小学了
我心目中的小学(水墨)
同时,我们也考虑到这些内容、设计对我们老师的操作是否更简便,对于幼儿的需要是否适宜,如果在操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幼儿有新的发现,我们又会及时研讨,及时调整,及时补充,让美术活动内容更加适合幼儿,也让内容更具有适宜性。在内容选择时,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及时抓住幼儿生成选择的内容是适宜的。我们根据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和兴趣点来生成一些活动内容,做好补充。如:&上海的早晨&这个内容的产生。结合《我们的城市》主题,我们请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表现上海的老房子,其中发现有一些孩子喜欢画一些小朋友在玩踢毽子、跳绳子,一些老人在跳舞、打太极,他们说有很多人都会在上海的广场上玩抖空竹、打太极、木兰扇、踢毽子等传统活动。于是从孩子们的生成展开思考,我们增添了&上海的早晨&这个活动内容,请孩子们表现清晨广场上的传统活动,很好地丰富了课程内容。
2、根据活动效果反思调整的内容是适宜的。老师在活动中会对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观察,也会对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检验活动内容的适宜性。比如在《快乐迎新年》这个主题中我们开展了《美丽的中国结》的活动,请孩子们尝试编织中国结。但是活动实施下来,老师们却发现小小的中国结的编织过程不是那么简单,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有很多孩子都在编织中出现了问题,容易出现打结的现象。看来单纯的编织活动不适合在大班集体美术活动中实施。于是我们将活动的内容转为&中国结的祝福&,让幼儿欣赏中国结上蕴含的祝福,比如&鞋子&代表&辟邪&,&鱼&代表&年年有余&等等,鼓励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画一画&祝福&串到中国结上,孩子们在表现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种祝福语的表现载体,对于传承中国文化含蓄悠远的文化有着很积极的作用。
二、基于传统文化的大班美术活动教学策略的探索及适宜性研究。
1、运用关键性问题的教学策略是适宜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作品都是非常美观和独特的,如果只是老师的简单示范是不足以让幼儿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美的。于是老师在进行基于传统文化的大班美术活动时更多地采用欣赏表现的方式,边欣赏边讨论的技巧就变得非常重要。老师在组织欣赏活动时既要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的作品让幼儿感受美,又要适时地用各个关键性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帮助幼儿发现传统文化作品中蕴含的意义和表现方法,领悟其中的美。比如在《京剧脸谱》这个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提供了红、白、黄、黑、绿等多种脸谱让幼儿欣赏,孩子们被其中鲜艳的颜色和夸张的线条深深吸引,充满好奇。于是老师适时抛出问题:&你知道各种颜色代表什么意思吗?&由这个关键问题展开讨论,孩子们明白了红色代表忠诚,白色代表奸诈,黑色代表公平公正等涵义。在他们表现脸谱的时候,他们将脸谱所代表的意义也渗透其中,对脸谱的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
2、选择情景性美术的教学策略是适宜的
&生活经验&是孩子创作的源泉。只有牢牢把握孩子的生活经验,才能使美术活动真正让孩子体味生活的美,自由创造美。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绘画经验,学习必要的美术技能,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在基于传统文化大班美术活动中,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同样是幼儿熟悉的,也是能够引发幼儿活动兴趣的。
现实生活情景在幼儿美术创作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幼儿不仅把日常生活的情景再现,而且对环境、场景等做了多种想象。在活动中幼儿身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所以作为教师我想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对一些题材进行筛选,并按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加工提炼,创设不同情景。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传统文化美术活动永不枯竭的源泉。
结合传统节日&三八节&,我们请孩子们用水墨的方式为妈妈画像。孩子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料收集、讨论与交流活动。如说说妈妈最美的时候,收集我和妈妈在一起的生活照、观察妈妈不同的发型、首饰、服饰等。孩子在活动中经验不断的丰富,思维也更活跃。在活动&我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教学中,因为孩子们已有了生活经验,能有创意地装扮自己的妈妈。给妈妈梳一个最美的发型,戴上自己设计的首饰,穿上华丽的服饰,佩带精美的小饰物,把我和妈妈在一起亲亲热热的情景表现出来。从孩子的水墨写生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又能看到孩子在原有经验上的大胆联想与夸张表现。借助美术的表现手段,孩子们原有的经验得到了重组、再现和拓展。在活动中,幼儿自然而然地萌发了爱妈妈的情感,更深刻地理解了传统文化中尊敬父母,爱父母的精神。例如:在《多彩的民间活动》中,我们用赶庙会的情景来激发幼儿欣赏庙会上的各种表演动作,并且用看电影的方法来出示范例,让幼儿全心投入,用心观察,大胆表现,使作品各具特点,富有个性,表现了很多在庙会上节目的各种动作,反映了幼儿的不同体验,幼儿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也逐渐形成,作品成了幼儿情感表达的直接载体,让幼儿对传统文化中的庙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向往。相反,过去那种让幼儿反复临摹和练习的单一方法,会让幼儿缺乏对传统文化探究的兴趣,技能掌握很慢,而且容易忘记,缺少创新。
3、鼓励同伴合作的教学策略是适宜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作品都比较复杂,在传统文化中也讲究气势宏大,比如&清明上河图&&万里江山图&等等。在基于传统文化的大班美术活动中,我们也常常会采用长卷画来表现一些气势恢宏的作品。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更好地体验成功,我们常常鼓励他们进行同伴合作。
比如:在《我们的城市》这个主题中我们开展了《美丽的亭台楼阁》的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合作表现长卷画,老师进行了很多的思考和调整。首先,丰富幼儿对长卷画的欣赏,降低操作难度。长卷画是最能体现中国画神韵和特点的一种绘画形式,画面以风景为多,有纵向、横向两种呈现方式。我们要让孩子们表现出长卷画的神韵,就需要帮助他们积累一些有关长卷画的经验,在欣赏的基础上才能感受长卷画的美丽。所以在活动前,我们组织幼儿欣赏了一些长卷画,通过欣赏,让幼儿事先感受长卷画的风格和美丽,了解长卷画布局的一些方法。并在长卷上事先贴了一些房子,给予孩子们一定的暗示,降低了幼儿操作的难度,保证长卷画的美观。其次,提高幼儿和同伴的协商能力,增强作品美观。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协商能力,活动中让几位能力较强的幼儿担任了组长,鼓励组长去带领协商,也能较好地带动其他幼儿协商的积极性,大家协商着来布置长卷画,让长卷画的布局更加有合理性,小组通过协商合作,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幅作品会让孩子们更加有成就感。
三、基于传统文化的大班美术活动方案及适宜性研究。
1、一课三研形成的活动方案是成熟和适宜的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根据适宜的活动内容开展了适宜活动方案的研究。我们通过集体备课、观摩讨论、改进补充等方法来完善活动方案,并通过一课三研的形式来形成成熟的美术活动方案,让我们的研究更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比如:在《我是中国人》这个主题中,老师发现脸谱的色彩鲜艳和夸张的装饰方法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纷纷去比较,欣赏。结合大班幼儿的表现特点,线条造型方面已经有较好的积累,京剧脸谱比较适合他们来表现,我们将设计京剧脸谱变成活动的一个突破口,引导幼儿来欣赏京剧脸谱,感受传统艺术的美。通过一个课程方案的逐步完善来引导孩子表现京剧脸谱的美,提高孩子们对中国瑰宝的表现能力。我们依次开课,其他老师观摩活动并研讨,提出适宜的修改方案,通过三次的方案修改和实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活动教案。再如:在《我们的城市》主题中,我们请孩子观察了小上海步行街上的古色古香的建筑。当孩子们看到步行街上别有特色的门廊时,他们都会兴奋地说个没完,觉得这些建筑和现在的楼房不一样,真有意思。所以我们利用这一教育契机,开展了《美丽的亭台楼阁》一课三研活动,让孩子们在合作画的过程中感受传统建筑的美丽。
2、集体备课产生的活动方案是完善和适宜的
我们经常利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来产生比较完善,适合幼儿活动的操作方案。每个星期老师们都会聚在一起,结合主题寻找合适的美术活动内容,并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操作性强的操作方案,鼓励教师在园本研修和展示活动中投入实施,从而形成比较完善的操作方案。
比如,结合&快乐迎新年&,我们就设计了《岁岁平安》的美术活动方案。结合《我上小学了》的主题活动,我们就设计了水墨合作画《我心目中的小学》的活动方案,结合《有用的植物》,我们让幼儿在欣赏传统水墨动画片的过程中感受秋叶飘飘的美丽,设计了活动《秋叶飘飘》这些活动方案。所有的活动方案有详细的讨论、调整的过程,很好地补充了学校的课程,也为其他的老师提供了一些参考。
四、基于传统文化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及适宜性研究的反思
一年以来,我们带领幼儿从多角度、多方位、多途径感受到传统文化美术的无穷魅力,孩子们在我们为之营造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地、主动地去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老师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启发:
1、选择活动内容时多从幼儿的需要出发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也有很多欣赏的层次和角度。而每个班的幼儿有每个班幼儿的特点,每个班的孩子能力水平也不一样,他们有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不同的发展需要。老师在选择活动内容,制定活动目标时要多多考虑幼儿的需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制定更加适宜的活动内容和目标,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2、挖掘活动内容的重点时多从不同维度出发
通过一课三研活动,我们大班组的老师发现原来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涵盖很多活动重点,比如京剧脸谱中就包含了对称装饰、颜色对比、古典花纹等多个重点。我们就从多个角度来设计这个活动方案,有利于其他的班级针对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运用。
3、引导幼儿接触传统美术时多采用适当的方法
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但是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平时接触的并不多,怎样用适宜的方法引导幼儿接触传统文化的美,感受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一直是我们老师思考的问题。在《美丽的亭台楼阁》这个活动中,老师和幼儿一起探索亭台楼阁的特点,欣赏美丽的亭台楼阁,通过欣赏、共同示范、图谱引导等方法来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感受,对中国的传统建筑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深深为中国传统建筑工艺而自豪。
4、遇到问题时多采用集体研讨的形式
在平时的活动中老师们都在各自组织自己的教学,对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也只是开展自我反思,缺乏同伴的帮助和引导,得到的启示较少,有的老师也只是发现问题却思考不出有效的方法。现在我们借助一课三研的形式来慢慢摸索,通过大家一起备课,一起研讨,一起发现问题,一起商量方法,通过一系列活动对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美术活动有了一些感悟,掌握了一些进行传统文化美术引导的方法,这种形式能让我们能同心协力解决问题,提升大家的教育教学水平。
让传统的文化资源融入大班美术活动,可以充实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的内容,丰富美术教材的内容,可以增加大班幼儿对民俗等传统艺术文化的了解,培养大班幼儿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通过积极的传统文化美术活动,引导幼儿实际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与博大,体验并认同其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培育其较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很好地继承传统美术文化。实践证明,基于传统文化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适合大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能被幼儿接受和喜爱。以后,我们会在具有传统文化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的实践中继续探索、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英]赫伯.里德(吕廷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英] 摩伊.凯特莉(刘迎朗等译)少儿绘画辅导探索&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美] 鲁道夫.阿恩海姆(郭小平等译)对美术教学的意见湖南美术出版社
朱智贤著& 儿童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修订版。
李正云著& 儿童的美术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张燕、邢利娅著&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杨得军著& 幼儿艺术熏陶&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3年第一版&
李慰宜编著& 幼儿绘画教学活动设计上海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孔起英著&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屠美如&& 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请。
按 CTRL + ENTER 快速回复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家园_幼儿园教案,六一儿童网
  活动生成:
  突然间,地裂了,教室倒了,家没了,只见瓦砾遍地,满目疮痍。5.12大地震后,余震不断,人们每天最多的话题就是有关来自灾区的消息和同时开展的为预防余震再次发生而进行的防震知识的学习和演练活动。特别是电视画面中灾区孩子们企盼、迷茫的眼神,仿佛在问:&地震了,我的家在哪里?&由此,我生成了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家园》。通过这一活动,唤起幼儿对美丽家园的美好憧憬,用自己手中神奇的画笔表现出心目中最理想的多功能绿色环保型家园。同时,唤醒幼儿对灾区儿童的同情心及无限爱心。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拓展对美丽家园的无限憧憬及遐想。充分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2、活用学过的或想象的绘画知识装饰天空、房屋、树木等。
  3、教育幼儿要从小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爱周围的人。
  活动准备:
  1、看电视报道,让幼儿了解地震后满目疮痍的家园,以激发幼儿强烈的创造欲望。
  2、人手一份绘画纸和油画棒,多种彩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幼对话:
  师:&孩子们,地震了,我们伟大的祖国遭受了巨大的灾难,我们大家都佷难过&&''
  幼A:&老师,灾区的小朋友没有了家,他们真可怜!&幼B:&我希望他们能住上更加漂亮的房子。&幼C:&老师,我想用我的彩笔给他们画一个美丽的家。&(评析:通过谈话,让小朋友了解灾区受灾情况,同时唤起幼儿对灾区小朋友的同情心,并将同情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对灾区人们的无限爱心。)2、观看专题片--&神奇的九寨&。让幼儿了解四川美丽的风光、淳朴的乡土风情。
  (评析:通过观看,让幼儿了解峨眉山、青城山、乐山大佛、都江堰、九寨沟,让幼儿知道中国四川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3、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四川--汶川、映秀。
  (让小朋友永远记住这些地名、这些美丽的地方。)4、结合常识教学活动和观察图片,让幼儿对我们美好的中国(家乡)有一个较全面较充分的了解,让幼儿知道中国真大,中国真美,激发幼儿的爱国热情。
  5、以《梦中的家园》为题,幼儿展开讨论。
  幼A:老师,我梦中的家园在太空中,那里远离灾害,没有污染。
  幼B:我梦中的家园没有难闻的气味,河水是清澈的,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
  幼C:我梦中的家园空气清新,蓝天白云,绿草地,还有许多小动物一起玩。
  幼D:老师,太空幼儿园里更好玩,那里的房屋不会坍塌。
更多幼儿园教案请点击下方进入
暂时还没有评论,赶快来评论一下吧!
幼儿教育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