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鲍照有关有关善良的议论文文

晋宋乐府诗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晋宋乐府诗研究
【摘要】:
论文从文献学、音乐学、文学三方面,对晋宋时期的吴声、西曲和文人乐府诗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
绪论部分分析了“晋宋乐府诗”时段划分的音乐和文学依据,指出此时期乐府文学旧曲、新声并存的特点。在综述研究状况的同时,提出本文的创新空间及所运用的乐府学研究理念。
正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以《乐府诗集》为中心,考察晋宋乐府诗的文献来源、著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认识晋宋乐府诗的基本格局,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通过对晋宋乐府制度和上层社会歌舞娱乐环境的考察,揭示出晋宋乐府诗创作的音乐背景和总体的发展趋势。
由于产生的时间、地域不同,曲式结构各异,因此,第三章、第四章分别对吴声、西曲进行单独研究。吴声、西曲研究重在音乐性质、音乐渊源、音乐特点、产生方式、体式特征、题名来源、民俗内涵等方面的开掘,以区别于传统的诗歌研究范畴。主要观点如下:一、吴声是在“吴哥”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艺术歌曲,是晋宋时期新型的世俗化娱乐乐歌。二、吴声渊源于南方音乐系统,“哀”、“怨”是其主要的音乐风格。三、吴声的表演方式包括组曲联唱、单曲独唱、男女对唱等。四、吴声歌辞制作中存在着运用套式语、模拟仿制和曲辞借用等独特现象。五、吴声歌辞中的民俗内涵与晋宋文人诗歌意象、题材有相沟通之处。六、西曲因对当时各种流行音乐的吸纳而呈现出开放的音乐形态。七、“舞曲”是西曲主要的艺术形式,“倚歌”则是一种伴奏形式特殊的独唱歌曲。
第五章研究晋宋相和歌辞。相和歌辞是晋宋文人乐府诗的主要类型。它们继承了汉魏乐府文学关注现实、人生的创作精神,但又受到流行新声的影响,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均呈现出新变的特点,其总体面貌可概括为“在传统与新变之间”。保存于刘宋宫廷中,并具有完整表演体制的相和歌和清商三调,成为刘宋文人乐府创作的音乐背景。而文学抒情性的回归,文坛的拟古倾向,共同构成刘宋乐府文学复兴的文学背景。
第六章鲍照乐府诗研究中,首先结合史实和鲍照的生平经历,对其乐府诗内容的三个层面——时事政治层面、社会政治层面、个体人生层面进行详细考察。其次,从题、辞、意三者之关系入手,深入研究鲍照乐府的创作方式。再次,区分制作流行乐歌与运用流行乐歌体式两种情况,解释了鲍照乐府诗与流行新声的关系。
结语部分立足于乐府诗史,总结了晋宋乐府诗的特殊面貌;从不同的诗歌功能出发,阐明了晋宋时期各类乐府诗之间的内部联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I207.22【目录】:
内容提要4-5
Abstract5-10
一 “晋宋乐府诗”时段划分的音乐与文学依据10-11
二 晋宋乐府诗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15
三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15-17
第一章 晋宋乐府诗的文献考察17-35
第一节 晋宋乐府诗的文献著录17-27
一 《乐府诗集》著录晋宋乐府诗的文献来源17-21
二 《乐府诗集》著录吴声、西曲歌辞的特点21-23
三 晋宋乐府诗的基本格局23-27
第二节 晋宋乐府诗曲题补录和作品辨正27-34
一 晋宋乐府诗曲题补录、说明28-29
二 晋宋乐府诗辨正29-34
第二章 晋宋时期的音乐环境与乐府诗的发展方向35-59
第一节 晋宋乐府沿革及雅乐建设历程35-52
一 东晋“太乐”建制的变动和职能的扩充35-38
二 东晋雅乐匮乏的政治背景38-40
三 刘宋宫廷乐署的新变40-43
四 刘宋雅乐格局的完备43-45
五 刘宋雅乐歌辞的“俗化”45-48
六 何承天《宋鼓吹铙歌十五首》的仪式雅乐性质48-52
第二节 晋宋社会的歌舞娱乐环境与新声的兴起52-58
一 晋宋上层社会的音乐活动52-54
二 晋宋音乐发展的新方向54-56
三 新声的兴起及发展56-58
第三章 吴声的音乐学与文学研究59-107
第一节 吴声的音乐性质与产生方式59-68
一 吴声非“吴哥”60-62
二 吴声是世俗化的娱乐乐歌62-65
三 吴声曲调的音乐来源及与民谣之关系65-67
四 一种特殊的制调方式——“曲之变”67-68
第二节 吴声的音乐渊源与音乐特点68-84
一 吴声渊源于南方民间音乐69-72
二 吴声的音乐风格——哀、怨72-74
三 “送声”是吴声正曲的一部分74-75
四 “同调异体”现象75-77
五 吴声的演唱形态77-84
第三节 吴声曲题名与音乐之关系84-92
一 吴声曲题的命名方式84-87
二 《命啸》“十解”与《八解》87-89
三 《黄鹄曲》小考89-92
第四节 吴声的体式特征92-98
一 歌辞的套式用语92-96
二 歌辞的模拟仿制96-98
三 歌辞的借用98
第五节 吴声的民俗内涵及与晋宋诗歌题材的沟通98-106
一 吴声民俗意象小考99-101
二 吴声民俗意象与晋宋文人诗歌的沟通101-106
小结106-107
第四章 西曲的音乐学与文学研究107-124
第一节 西曲兴起的历史契机和音乐渊源107-111
一 宗王出镇地方推动西曲之兴起107-108
二 西曲开放的音乐形态及其成因108-111
第二节 西曲的音乐特点与流传演变111-116
一 西曲“舞曲”的民间音乐渊源111-112
二 西曲“倚歌”的特殊配器与音乐风格112-114
三 西曲接受的两个方向114-116
第三节 西曲题名与社会风俗的关系116-122
一 西曲题名的民俗内涵116-121
二 西曲的“异名”现象121-122
小结122-124
第五章 晋宋相和歌辞研究124-151
第一节 刘宋相和歌的保存与传唱124-135
一 中原旧曲的集中南下124-125
二 宫廷相和歌的保存、传唱125-135
三 宫廷外相和歌的传唱135
第二节 晋宋相和歌辞的创作135-149
一 东晋文人乐府诗断层原因的再探讨135-136
二 刘宋乐府文学复兴的音乐与文学背景136-140
三 谢灵运、谢惠连对陆机乐府的“沿袭”140-144
四 刘宋文人乐府的总体面貌——传统与新变之间144-149
小结149-151
第六章 鲍照乐府的传统性和新变性151-200
第一节 鲍照乐府诗内容的三个层面151-169
一 时事政治层面——以乐府旧题隐喻时政152-157
二 对鲍照乐府诗政治讽谕意味的重新思考157-160
三 社会问题层面——以乐府诗揭示战争后果与女性命运160-162
四 个体人生层面——以乐府诗记述行踪与生存状态162-165
五 鲍照乐府对南朝、唐代乐府诗的影响165-169
第二节 鲍照乐府题名的来源、方式169-182
一 鲍照乐府题名的三种来源169-174
二 “代”字题名174-181
三 《松柏篇》题名小考181-182
第三节 鲍照乐府的创作方式182-191
一 题、辞、意三者之关系182-186
二 自述视角“我”的设置186-188
三 寓言体188-191
第四节 鲍照乐府与流行乐歌的关系191-198
一 制作流行乐歌与运用流行乐歌体式191-195
二 组歌形态195-196
三 休、鲍异同及南朝释氏与音乐文学之关系196-198
小结198-200
结语200-203
参考文献203-206
后记206-20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漆明镜;[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夏仕勇;[D];西北大学;2011年
闵慧;[D];北京大学;2011年
陈雪;[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王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孙菊容;[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崔帅;[D];渤海大学;2012年
郭美珍;[D];山西大学;2011年
崔洁;[D];山东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相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刘航;;[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钱志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陈桥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顾农;[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01期
杨明;;[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03期
沈玲;[J];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樊维纲;[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5期
陈冰;[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刘怀荣;[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炼农;[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方孝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陈恩维;;[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刘怀荣;[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王志鹏;;[J];敦煌研究;2009年03期
王志清;;[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昝风华;;[J];德州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金岚;;[J];大众文艺;2010年07期
田彩仙;;[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0期
李锦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郑珊珊;;[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怀荣;;[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宋亚莉;;[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一南;[D];北京大学;2011年
徐小洁;[D];河北大学;2011年
任飞;[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王柳芳;[D];苏州大学;2011年
李娜;[D];郑州大学;2012年
孙尚勇;[D];扬州大学;2002年
周期政;[D];河北大学;2004年
吴大顺;[D];扬州大学;2005年
王传飞;[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曾智安;[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靖;[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牟菲;[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夏仕勇;[D];西北大学;2011年
闵慧;[D];北京大学;2011年
翟彬;[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冯文娜;[D];兰州大学;2011年
李晓君;[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曲敏佳;[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蒋宁;[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何一帆;[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钱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王柏中;[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马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朱我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吴相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葛晓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葛晓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葛晓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袁行霈;[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钱志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赵敏俐;[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光军;[D];河北大学;2000年
崔炼农;[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喻意志;[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尚丽新;[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孙尚勇;[D];扬州大学;2002年
许继起;[D];扬州大学;2002年
柏红秀;[D];扬州大学;2004年
王立增;[D];扬州大学;2004年
张煜;[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袁绣柏;[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小虎;[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庄筱玲;[D];厦门大学;2001年
张咏铃;[D];湘潭大学;2002年
李媛;[D];安徽大学;2003年
孙义梅;[D];山西大学;2003年
黎艳;[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冯瑞珍;[D];河北大学;2004年
梁海燕;[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向回;[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刘娇;[D];南京大学;2005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泽泽;[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祖襄;;[J];音乐艺术;1993年03期
刘怀荣;[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5期
潘六坤;;[J];文物;1983年05期
夏忠润;;[J];文物;1983年05期
朱锡禄;李卫星;;[J];文物;1986年04期
尤振尧;陈永清;周甲胜;;[J];文物;1986年05期
钱志熙;[J];文学评论;1998年02期
王小盾;[J];中国音乐学;198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尚勇;[D];扬州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崔伟;;[J];艺术百家;2008年05期
王淑梅;;[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王志清;;[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阴法鲁;[J];文史哲;1962年02期
王运熙;[J];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01期
王运熙;[J];中国文学研究;1998年02期
杨明;[J];文学遗产;1997年02期
翁其斌;[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姜卫华,王冬美;[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翟景运;;[J];乐府学;2006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淑梅;;[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刘平;马彩虹;乔杰;陈贵安;李美芝;;[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王小盾;;[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周汝昌;;[A];2006贵州省首届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A];第四届全国网络科学学术论坛暨研究生暑期学校论文集[C];2008年
王霄蛟;王颖;李晓莲;王立增;;[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王以宪;;[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周仕慧;;[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黄志浩;;[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宋亚莉;;[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翔翼;[N];中国企业报;2003年
郑敏富;[N];中国矿业报;2001年
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西曲矿
张志忠;[N];山西科技报;2005年
西曲矿选煤厂
韵建英;[N];山西科技报;2003年
田杰 陈建兵
益西贡布;[N];甘孜日报(汉文);2007年
张全林;[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赵敏俐;[N];光明日报;2006年
张志攀?刘晓亮
张育敏;[N];太原日报;2007年
陈允吉;[N];光明日报;2003年
刘君祥;[N];农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志清;[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曾智安;[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朱金涛;[D];复旦大学;2007年
吴大顺;[D];扬州大学;2005年
孙尚勇;[D];扬州大学;2002年
唐会霞;[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徐晓力;[D];复旦大学;2006年
漆明镜;[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陈春雷;[D];复旦大学;2012年
张海新;[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牟菲;[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孙菊容;[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韩雨笑;[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付叶宏;[D];河北大学;2003年
钟军;[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李华颖;[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张璟;[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张彩秋;[D];河北大学;2006年
张丽涛;[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吴冰;[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投上宝贵的一票
&nbsp&nbsp 你对本站的结构布局的看法如何?
&nbsp&nbsp&nbsp&nbsp【】
当前位置: >>
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四、其六赏析
作者:& &发布时间: 20:34:54& &浏览次数:1476
上一篇:&&&&下一篇:
Copyright &2015 &&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版权所有 &
你是本站的第位嘉宾,语文领地欢迎你光临【鲍照鲍照的说°】姚子鼓起了全生的勇气来鲍照的说~_创新作文与阅读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51贴子:
【鲍照鲍照的说°】姚子鼓起了全生的勇气来鲍照的说~收藏
好吧我承认调了一下色,除此之外是素颜的说~把从去年刚进吧时拖了好久的鲍照补上~
1楼 12:09&|
相关的贴子95593732相关的图贴
还加了几个字不要介意的说~单眼皮伤不起的说~令你们眼睛受惊了对不起的说~
2楼 12:12&|
眼睛好大QAQ!一点都没有让我眼睛受精[划掉]惊www
收起回复3楼 12:40&|
。。。我是内双。。。很严重的内双。。。几乎成了单眼皮。。。
4楼 13:27&|来自
这个一定要顶起来~姚子眼睛好大!虽然是内双但是还是好大!我也是内双可是眼睛不大QAQ如果姚子是外双眼睛一定超级大~
5楼 19:11&|
我是单眼皮= =我打算长大后再去纠结双眼皮= =反正我有办法
6楼 15:02&|
妹子挺好的~~~单眼皮昂?我也是哦
7楼 22:34&|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内&&容:使用签名档&&
想了解更多关于 ”创新作文与阅读“的信息,请&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挫折的议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