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行舟永和兄弟》全诗的记叙文写作手法法

2012年9月高三语文周测
高三统一练习(一)
语文试卷&&&&&&&&&&&&&&&&&2012.9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甄选/箴言&&&&&&&&聒噪/恬淡&&&&&&&&洞穴/采撷&&&&&&&&苛求/沉疴
B.缄默/信笺&&&&&&&&拜谒/墓碣&&&&&&&&憔悴/淬火&&&&&&&&昵称/忸怩
C.殉职/徇情&&&&&&&&枯槁/竹篙&&&&&&&&书札/倾轧&&&&&&&&溃烂/匮乏
D.臀部/靛蓝&&&&&&&&考妣/毗邻&&&&&&&&剽窃/鱼鳔&&&&&&&&偌大/诺言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岑寂&&&&&&&&崛起&&&&&&&&&螳臂当车&&&&&&&震古烁今
B.绚丽&&&&&&&&水分&&&&&&&&&计日程功&&&&&&&立杆见影
C.厮打&&&&&&&&搏弈&&&&&&&&&寻物启示&&&&&&&俗不可耐
D.湎怀&&&&&&&抽搐&&&&&&&&&&倚老卖老&&&&&&&按奈不住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1939年全面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29年继西方经济总危机之后降临的又一次致命的灾难,一场荒谬的战争使数千万生灵涂炭。
B.道德本是维系群体人际关系的准则,它是一种逐渐形成并不断演化、不断微调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生存环境的产物,是一种非人为设计的长久习俗。
C.“以学论教”的评价观,就是把教师教学技巧为主的评价观改变为以学生实际发展为主的评价观,并以学生的实际收获、实际发展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D.康德认为理性是自我意识与自由意志的体现,黑格尔赋予理性一种本体的地位,这种界定为我们理解“理性”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风骚”是《诗经》和《楚辞》的并称,“乐府双璧”指我国古代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B.李白、杜甫是唐代诗坛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风格豪迈飘逸;杜甫是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
C.美国的海明威、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日本的志贺直哉、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分别是“迷惘的一代”、意识流、“白桦派”、魔幻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家。
D.鲁迅小说集《呐喊》,真实地描绘了旧中国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小说集荟萃了众多典型形象,如:“狂人”、阿Q、祥林嫂、孔乙己、闰土等。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漩涡(xu&n)&&&罗绮(qǐ)&&&&顷刻(qǐnɡ)&&&休戚相关(qī)
B.嫡亲(d&)&&&&&自诩(yǔ)&&&&畏葸(xǐ)&&&&&残羹冷炙(zh&)
C.懵懂(měnɡ)&&&咀嚼(ju&)&&&埋怨(m&i)&&&&杳无音信(yǎo)
D.赋予(y&)&&&&&憔悴(qi&o)&&吞噬(sh&)&&&&辽阔无垠(y&n)
6.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湮没&&&&
B.弥补&&&&
C.谛听&&&&
D.逡巡&&&&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文化遗产继承问题上,复古主义者吵吵嚷嚷,“全盘西化”论甚嚣尘上,左翼队伍内部也颇多分歧,针对这些,鲁迅先生写出了著名杂文《拿来主义》。
B.在封建卫道者眼中,贾宝玉“愚顽怕读文章”,是一个身无长物的“不肖”“无能”的纨绔子弟。
C.《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而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的灵活运用,使它成为了形象清新、脍炙人口的名篇。
D.父爱应该受一定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而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96岁的季羡林先生之所以能“感动中国”,就是因为他拥有“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种境界而形成的。
B.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4月1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欧盟暂不考虑参与美国针对中国知识产权问题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的诉讼。
C.上海芭蕾舞团给市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芭蕾盛宴,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恐怕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次演出。
D.某市民政局发布消息说,从日起,该市将正式建立和实施农村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这将和城市特困低保制度一起构成比较完善的城乡一体低保救助体系。
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曾是这支建设大军中普通一员。至今还忘不了那艰苦奋战的岁月,那火红年代的沸腾建设景象:&&&&&&&&&&;&&&&&&&&&;&&&&&&&&&;&&&&&&&&;&&&&&&……我尤其忘不了制造我国第一台大型轧钢机的那些动人的日日夜夜。
①机器的轰鸣,劳动的号子,组成一阕雄壮的钢铁交响乐,在北国大地上奏响
②几十台打桩机高举“巨拳”把数万根钢桩楔入地心深处,咚咚的锤声,震得北大荒的大地在抖动
③尘土飞扬的马路上,驰行着无数载重汽车、马车、拖拉机,上面装载着木材、钢材和各种建筑器材
④密密丛丛的钢梁铁架,犹如大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
⑤到处是车水马龙,人流如潮
A.⑤③②④①&&&&&&&&&&
B.①②④⑤③&
C.③①⑤④②&&&&&&&&&&
D.②④③⑤①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针对某大型超市以普通蔬菜冒充有机蔬菜、以虚假商品说明欺骗消费者等,工商部门对涉案门店依法进行了处理。
B.在中国女排夺得2011年女排世界杯第三名、获得伦敦奥运会入场券之后,8年前曾率领中国女排夺冠的功勋教练陈忠和在第一时间送上祝福。
C.“神舟”八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华民族能有今天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D.5日,日本正式启用“股票电子化”,传统的纸质股票将正式退出交易舞台,股东有望更为便利地收取红利,而企业也可降低管理股东的手续和成本。
二、(共40分)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裴给事宅白牡丹(唐)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赏小园牡丹有感&&&&(宋)陆游
洛阳牡丹面径尺,膵畤①牡丹高丈余。&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②驱群胡!
[注] ①膵畤cu&&&&zh&:秦文公祭祀白帝处,在今陕西富平县,汉属左冯翊,为长安“三辅”所辖,诗中借指长安一带之地。唐宋时代,长安、洛阳牡丹极盛。②箠:鞭子。
(1)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中的白牡丹有何特点?是如何表现的?(5分)
(2)裴诗与陆诗同为写牡丹,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5分)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5分)
&(2)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其写作手法。(5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0分)
&&&&&&&&&&&&&行舟忆永和兄弟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①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1)简析颔联中“犹”“自”两字的表达效果。(5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达的?(5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0分)
(宋)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5分)
(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哲理。(5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10分)
江楼夕望招客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5分)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三、默写(20分)
1、携来百侣曾游,&&&&&&&&&&&&&&&&&&&&&&&&&。&
2、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
3、&&&&&&&&&&&&&&&&&&,山深闻。
4、&&&&&&&&&&&&&&&&&&&,人道寄奴曾住。
5、春如旧,人空瘦。&&&&&&&&&&&&&&&;桃花落,闲池阁,&&&&&&&&&&&&&&&&&&,莫,莫,莫!&
6、&&&&&&&&&&&&&&&&&&&,铁马秋风大散关。&&&
7、&&&&&&&&&&&&&&&&&&&&&,如今有谁堪摘?
8、&&&&&&&&&&&&&&&&&&,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9、人生如梦,&&&&&&&&&&&&&&&&&&&&&。
10、&&&&&&&&&&&&&&&&&&&&&&,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11、&&&&&&&&&&&&&&&&&&&&&。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犹半遮面。
13、&&&&&&&&&&&&&&&&&&&&&,未成曲调先有情。&
14、&&&&&&&&&&&&&&&&&&&&,小弦切切如私语。&
15、&&&&&&&&&&&&&&&&&&&&&&&&&&&&,幽咽泉流冰下难。&
16、&&&&&&&&&&&&&&&&&&&&&凝绝不通声暂歇。
17、&&&&&&&&&&&&&&&&&&&&&&&,此时无声胜有声。&
18、&&&&&&&&&&&&&&&&&&&&,&不尽长江滚滚来。
19、、&&&&&&&&&&&&&&&&&&&&&&&,&潦倒新停浊酒杯。
1.D(A.zhēn&&&&guō/ti&n&&&&xu&/xi&&&&&kē&
&&&&&B.jiān&&&&y&/ji&&&&&&&cu&&&&&&&&&n&/n&&
&&&&&C.x&n&&&&&gǎo/gāo&&&&&zh&/y&&&&&&&ku&&
&&&&&D.t&n/di&n&&&&bǐ/p&&&&&piāo/bi&o&&&ru&/nu&)
2.A(B、立竿见影&&&&C、博弈&&&&寻物启事&&&&D、缅怀&&&按捺不住)
3.B(A.句式杂糅,“爆发”后加“的”;语序不当,“继1929年”。C.成分残缺,“以教师教学技巧为主”。D.表意不明,“这种”指代不明。)
4.D(祥林嫂是《彷徨·祝福》中的人物形象)
5.A(B自诩xǔ&C埋m&n怨D赋予yǔ)&&&
6.C(寒暄&冠冕堂皇&暮霭)
7.B(身无长物:指贫穷)
9.5.B(A项句式杂糅,“因为”与“而形成的”杂糅。C项“他们”指代不明,是指上海芭蕾舞团,还是观众,表意不明。D项成分残缺,“建立和实施”缺宾语中心语,可在“生活保障”后加“的制度”。&&&
10.B&(A&成分残缺,应在“消费者等”后加“违法行为”;C&句式杂糅,删去“所取得的”;D&搭配不当,“降低”与“手续”不能搭配)
一、3、答案:(1)幽雅高洁(超尘脱俗,冰清玉洁);运用对比、衬托,豪贵争赏紫牡丹与无人赏白牡丹形成鲜明的对比,月夜和冷露更衬托出白牡丹的雅致高洁。(2)裴诗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同情白牡丹孤寂的处境,含蓄地抒发了裴给事之高洁品行朝中竟无人赏识的感慨。陆诗运用联想与想象,从赏小园牡丹联想到洛阳、长安牡丹的盛况,感叹这两处失地不能收复,抒发了渴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二、4、答案:(1)山野景色迷人,生机盎然,色彩斑斓,多姿多彩。诗人骑着马在山间小路穿行,他神态悠然,尽兴地观赏着秋日黄昏山野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山野迷人的景色的热爱之情;借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这一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
(2)第二联:①对比、动静结合。第二联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对比、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趣。从“拟人、衬托”等赏析也可。第三联:比喻、渲染(色、味)。第三联描写山村原野的景色,作者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赏析一点即可)。
三、(1)“犹”“自”分别是“仍然、尚且”和“依然、依旧”的意思(1分),“云犹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和天色的阴沉(1分),“浪自生”显示了水势汹涌、旅途艰辛(1分),共同衬托出诗人离乡远行时黯淡、凄凉的心境(2分)。
(2)此处用了鲤鱼传书的典故(1分),通过叙述船工捕得鲤鱼,诗人期盼发现家书急令烹鱼一事(2分),表现了作者对兄弟、家乡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1分)。
四、“蘸”字(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2分),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2分)。
、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1分),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2分),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2分)。
&&诗人:徐俯&&&&朝代:宋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①夹岸:两岸。
②蘸水:碰到了湖水。
③断桥:把桥面淹没了。
④度:与“渡”同意通用。&
【译文】[来源:]
&&双飞的燕子什么时候飞回?岸边绽放的桃花紧贴着湖面。春江雨后水势高涨,把石桥都给淹没了,行人只好乘小舟摆渡到对岸的柳阴下。&
&&这样的小诗,风韵翩翩,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首诗在当时就颇为流传,稍后于他的南宋诗人曾经称赞:“解道春江断桥句,旧时闻说徐师川。”诗人游湖,是早春天气。何以见得?有诗为证。燕子是一种候鸟。它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遇上了在田野中忙着含泥的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再放眼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但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联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然而还没有写出“游”字,突破这个难关,得有巧妙的构思。诗句不能象记叙文那样直接表达,而是应该选出一个画面,用鲜明的形象,使读者理解到确实是春游湖边。诗人在漫长的湖堤上游春,许许多多动人的景色迎面而来,那么选用哪一处最好呢?最后选出来了:就在“春雨断桥”的地方。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就过不去了。“人不度”,就是游人不能度过。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断桥这块地方,集中了矛盾,是春游途中的关键。从前进中遇到阻碍,又在阻碍中得到前进。这个“游”字就在这样的行动中被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意写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破除千篇一律的手法,让千百年以来的读者,仿佛也尝受到撑出的小船带来的喜悦。
五、8.(5分)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像,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答出表达技巧2分,结合诗句解说2分,答出表达效果1分)
9.(6分)①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②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③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费宏,字子充+《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
“”“”“”“”“”
B&&&&&&&&&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①②
9“”“”5
----------------------------------------------------------------------------------------------------
5B②③⑥
71“”“”“”12
2“”“”“”12
“”“”“”“”“”
8“”63“”3
9“”“”523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周必大的《行舟忆永和兄弟》中,冻字有何妙处_百度知道
周必大的《行舟忆永和兄弟》中,冻字有何妙处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欢迎来到快乐学习
您是否希望前往
行舟忆永和兄弟诗歌鉴赏及答案
字体大小 T |T
摘要:行舟忆永和兄弟写出了思念之情。这篇行舟忆永和兄弟诗歌鉴赏包括第二联景象描写分析、“冻”字表达效果分析、诗句理解等主要内容及答案。
行舟忆永和兄弟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8.诗歌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其中&冻&字的使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9.第四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鲤&前冠以&南来&二字有何妙处?(5分)
  行舟忆永和兄弟阅读答案
  8.描写了一派凄寒苍茫的深秋江景,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天空有日,却说云&冻&,以景写情,造语新奇,既写出了云的阴沉、滞重,也写出了诗人离家远行时心情的抑郁黯淡。(共6分,分析景象3分,赏析&冻&字3分)
  9.船工在驾舟前行时忽然捕到一条鲤鱼,乘船的诗人惟恐鱼腹中藏有家书,急忙去剖鱼取书。&鲤&本平常,但冠以&南来&二字,这鱼便成了从南边的家乡游来的鱼,既巧妙引出了下文烹鱼取书的情节,更表达了诗人思乡念家之情的热切深沉。(共5分,解读句意2分,赏析语言3分)
  行舟忆永和兄弟鉴赏赏析
  首联&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写行舟路程之远,颔联&有日云冻&&无风浪生&写行舟之险,颈联写行舟时的所见所感,尾联写行舟途中得鲤鱼后所引发的思念之情。其中,颔联描写的是阴冷的天气和汹涌的水势,表现了诗人离乡远行时黯淡、凄凉的心境。颈联描写的是已从诗人视线中消失但还在诗人眼前时时浮现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船工在行舟途中捕得鲤鱼是很平常的事,诗歌的妙处是在于诗人在&鲤&前加了&南来&二字,认为鱼是从家乡来的;然后借用这习见之事,通过&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抒发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事借得巧,典故用得巧,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急迫心情
  全诗虽不言忆,而忆意隐含其中。以&行舟&为线索,实忆兄弟思乡的情愫才是贯穿的主线。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更多关于&行舟忆永和兄弟诗歌鉴赏及答案&的新闻
在这个“理工”“科技”“工业”“工程”院校泛滥成灾的年代,我们罗列出极有个性张扬...[]
电磁学一般包含直流电路、电场、磁场、电磁感应和交变电流。其中电阻定律:只与导体材...[]
备注:《行舟忆永和兄弟诗歌鉴赏及答案》一文由免费提供。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
写作、阅读、诗歌鉴赏...
高考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总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说明文写作手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