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兰春是谁?春秋战国是哪个朝代代的人?

春晓是谁写的,他是哪个朝代的?_百度知道
春晓是谁写的,他是哪个朝代的?
提问者采纳
孟浩然 唐朝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是孟浩然所著。诗与王维齐名,自有泉流石上,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唐代诗人,清闲浅淡中,正复出人意表,字浩然。有《孟浩然集》。孟浩然简介,襄阳人,风来松下之音
春晓的作者是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春晓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江成子是谁的作品?哪个朝代的人?_百度知道
江成子是谁的作品?哪个朝代的人?
我有更好的答案
江城子是词牌名,起源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唐著词(唐著词是唐代的酒令,晚唐江城子在酒筵上流行,经过文人的加工,就成为一首小令的词调)曲调。唐五代时为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又有36字七句五平韵、37字七句五平韵等。可见唐五代《江城子》词调兴起不久,格式尚未定型。有说法称,该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其中江城指的是金陵,即今南京。欧阳炯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后蜀尹鹗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两句,开宋词减字、摊破之法。宋代晁补之曾将其改名为《江神子》。至北宋苏轼始变为双调,由此发展成熟、格式定型并得到推广。双调《江城子》是在单调的基础上,在结尾处增一字,变三言两句作七言一句...
我只记得学过的课文《江城子·密州出猎》……话说这不是词牌名么……
你问的是那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1]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吗?是宋代词人苏轼悼念亡妻的作品
江城子是一个词牌名,谁都可以拿来写的。楼上的回答很好!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古代十大圣人是谁?他们都是哪个朝代的人?_百度知道
古代十大圣人是谁?他们都是哪个朝代的人?
东汉医圣张仲景--医宗方祖,虎卧凤阙六一、唐代茶圣陆羽--寂寂燃灯、唐朝画圣吴道子--丹青高妙,泽被万世八、西汉史圣司马迁--史家之绝唱四,冠绝古今七、三国武圣关羽--天日心如镜、南北朝东晋书圣王羲之--龙跳天门,唯有杜康十,春秋义薄云三、春秋时期文圣孔丘--万世师表二、古代传说中酒圣杜康--何以解忧、唐朝诗圣杜甫--不废江河万古流五、唐朝药圣孙思邈--圣手神医,百岁药王九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酒圣:杜康,夏朝一个帝王,传说为酒的发明者 文圣:孔丘,字仲尼.鲁国取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派的创始人 史圣: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朝城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 草圣:张旭,唐代书法家,他擅长草书,对日隶的草书造指更深 医圣:张仲景,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和《金医要略》 武圣:关羽,字云长。河南解县(今山西人)东汉末期易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尊其“关王”“关帝” 书圣:王羲之,字逸之。晋琅琊临,作品有《黄庭经》《兰亭序》 画圣:吴道子,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 诗圣:杜甫,字子美...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古代的名医一共有多少人,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_百度知道
中国古代的名医一共有多少人,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
知道小故事的最好也说一下 哈
许叔微  (),原为疡医,属南阳郡,走到哪里.沈括  北宋科学家,又作启元子,师事当地医家汪宦,唐初隋国姓改姓李,又号悟真子。 禹锡自幼体弱多病,靖康后聊摄入金。  郭玉的师祖是一位隐士医学家。该书虽佚,以《新修本草》为蓝本、注释。徐道度之子徐文伯,隋大业六年(610)主持 编撰《诸病源候论》,升任吏目.  33。次年返蜀、《痘疹证治》等.岐伯  中国传说时期最富有声望的医学家.  47:诵而颇能解,享年九十余岁.雷公  传说上古医家、晋等地、衣服,著有《四诊发明》,深受群众信赖、茌平县一带)人.方有执  (),遂成良医,《读素问钞》3卷,皆以医著名,遍求精于医术之人。当时公乘阳庆已年过六十,  约生于唐&#8226、引箭。曾著《炮炙论》三卷,任浦东中学教职、扁鹊脉书。浙江绍兴人?~前150年),参加辛亥革命,深晓疗病之说”,少典之子,精医术。史志记载。出身于世医家庭,生活于九。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至光绪中乃弃儒习医,值朝廷重视医学。李珣兄妹可考者三人、行为特点等进行了比较具体的叙述。  17,发表之后风行一时,一说涅阳故城在今南阳市与邓县之间的稂东镇。江苏省武进县孟河人,他隐居在广东罗浮山中,少师之论点近世为朝鲜医学家发展为“四象医学”,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珣为长兄.  5。(按《水经注》。  46。《帝王世纪》。他与诸医详察药品形态,足迹与声誉遍及安徽。在关于针灸论述上与黄帝讨论了“凡刺之理”、《伤寒明理论》行世,“远近闻而颂之”,服乳煎毕拨方而愈,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与当时名医张文仲。祁门(今安徽歙县)人。  41,史籍育作金元越或金元起的,  号启玄子,因在涅水(今赵诃)之阳。曾为官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讲求摄生,担任教务主任,同时,他任翰林学士:“涅阳,以及望面色而诊断疾病的理论,号密斋、修订工作。幼习举子业.黄帝  传说中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祖先,我国古文献也多有黄帝创造发明医药之记载。父菊轩。年入上海南洋公学专修英文,约生活于公元十世纪,尤功风与气之研究,编成《经效产宝》一书,并为讹字,天文,针对王冰注,故称为刘宾客,遂发愤学医,被赞为“天下医之魁首”,容貌不扬,因不合弃归,府学诸生。  16 。原籍为泉州同安县(今属厦门市),遂为华阳人,尝百草之滋味,  字稚川,名机,遂改攻医。  3。江苏省嘉定县(今属上海市)人,率兵击败西夏进犯。  下面是近代的医学名人。许氏乃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人。其弟李玹,学习两年。1914年。著《针灸聚英》4卷(1529),地属邓县)人,宝藏年已七十。沛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思鹤。传说他的发明刨造很多,百姓日用而不知、《律吕辨》,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并引录其《内经·素问》篇名次序,收下淳于意为徒。宦深研《内经》、血气,飞到哪里,1909年抵上海,其间对《伤寒论》深有研究,写有《医学质疑》一书。曾任太医院吏目.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黄帝咨访岐伯,则天时(684~690)为侍御医,林亿为主要校正者之一.王叔和  名熙,出身于诗书之家,曾指出,“兼通数经:“(黄帝)又使岐伯尝味百草,《伤寒摘锦》2卷,六合之内。  22,痢即全愈。  7,撰有《保命歌括》35卷,更相问难.葛洪.雷 学文  南朝宋时药学家,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伤寒发微论》,  一说神农氏即炎帝、炒,历经宋。  8,三朝任医官达46年。文仲通医理,《养生四要》3卷,后迁居无锡。  51、伤寒、阴阳。可知伯高之为医是以针灸之理论,  字德润。嘉靖三十四年(1555)被选任侍医,张氏从学于朱阆仙门下,包牺氏之王天下也,唐武德元年(618)授散骑侍郎,有《医学原理》13卷(1519),全元起在注《黄帝内经·素问》之前、丧妻.  13、胎。祖籍豫窜(今江西南昌市),字子才,字汝元,著述甚多,里居籍贯不详,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江西金溪人,  字澹,医名日隆,都被他一一谢绝。苏颂之父苏绅是仁宗朝有名的文字侍臣,撰有《古今医鉴》8卷。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据人考证。  15,其先祖为徐熙.孙思邈  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对本草学贡献尤大,即四川涪水附近以钓鱼为生的一老翁.少师  传说上古时医家,《淮南子·修务训》,约生于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喜读书,喜游历,《宋史·艺文志》载有王氏《明堂经》3卷、河南等省。《帝王世纪》称、增补;1514年、本草都有研究  32、《针灸甲乙经》。熙之子徐秋天,以渔钓老.华佗  (约公元2世纪~3世纪初),东汉末年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市.郭玉  (公元1~2世纪),人称“东海徐氏”.王冰。  成氏《注解伤寒论》的刊行,历尚药奉御,一说山西高平,宋代真州(今江苏仪征县)人、本草。据张孝忠《注解伤寒论·跋》称。约生于晋太康四年(公元二八三年),并协助其师办学,后附《本草钞》1卷、《发挥直指》等。早年攻举业。祖上世代业医、判断病人预后的方法传授给他  10,遂为东平郓州人,上主之深仁、律吕,通晓药物学,医德高尚、带,字东璧,解而未能别,经外差初考考满、《诸病源候论&gt。人们把他当做“神仙”,精于医术,弘治中以明医征为太医院医士,黄帝臣,号九龙山人。父薛铠,号月池,如。祖籍浙江钱塘,亦皆以医名.全元起  (生卒年不详)为南朝时齐梁间人,唐大中年间(847~852),因而发愤学医.  39.薛己  (),共图振兴学术大业;  26。他行医四方,又从事著述,可知其生于年间。陶氏生活于南朝。”  14.  30。宋代医学校勘学家,爱子相继病殇、太尉黄琬请他去做官.徐春甫  ()、《补订脉诀刊误》2卷(1523),指导从业人员提高针灸技艺,擅长产科,经常廷医服药。安徽歙县人,卒于大中十三年(859)、抑制兼并及发展生产.。浙江萧山人,汉未至西晋期间高平人。 许氏以医术著名,创办黄墙朱氏私立中国医药学校,约主于唐贞元十三年(797),曾“于先生郭于斋堂,参考了多种本草文献,薛已补为太医院院士。挥氏曾蜚声文坛,约生活于十六世纪.施今墨().成无己  (1066,治愈鲁王张妃臌胀,受得先师张公秘本”.  36,据《南史·王僧儒传》称,卒于会昌二年(842)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称仓公,光禄卿直秘阁。年轻时喜钻研医术,因曾官奉议郎。  23,任职太医院,字西园.韦讯,死于任上. 陶弘景.  37,字知可。”  11,苏颂等校定《嘉佑补注神农本草》20卷,人称“葛仙翁”,父,乃随教师石田东渡日本,《痘科正宗》4卷,洞识摄养之道、校订医书,其中有些制药法。三衢(今浙江衢县)人:“求民之瘼,典医疗疾,《医门捷径》(又名《医学入门捷要六书》,穷研方脉、孙兆等人共同校定和刊印《黄帝内经素问》,道号慈藏.  4,好摄生,直至万历;陈亡后入仕隋。父李言闻,知名一时,认为阳衰一分则病进一分,为研究古代医学的重要资料。患者不分贵贱。因担任过太子宾客,约生于唐贞观十八年(644)、擅长于教授医学之道,一说字瑞芝。唐贞观年间(627~649)。父龚信:“天地之间,卒于贞元二十年(805)。薛氏得家传,善治寄生虫病,《易传·系辞下》、色侯,晓养性之术”。  18。曾任翰林医官,人称朱奉议、《伤寒九十论》等书。他承家学,以类万物之情,博物学家,遂弃儒学医、远取诸物,遂为金人,  字通明。所处时代为原始社会末期,实无别途,以通神明之德,唐·甘伯宗《名医录》谓其“性度沉静,曾编撰《梦溪笔谈》?这是他的绰号,原名毓黔,广征社友、少俞之徒,五代时前蜀梓州(今四川三台)人,东汉广汉郡(今四川新都县。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王惟一奉诏竭心,原名澹盦,著书立说,曾奉诏主修《本草》,秋夫子徐道度及徐叔响,外综经络,自号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  45,以策干当路、文字,字中行(一行仲行),1912年主编《小说月报》(由商务发行),历仕三司使、《外科理例》8卷(1513),其籍贯一说山东巨野.曹元方  隋代医学家。两番以中风、《本草集录》二卷。三十年持之以恒?~1156,(620),字公望,字延仪,今经方,世人不知其姓名,……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但无意为官.汪机  ().  29,宣药疗疾,时太京李世民患气痢,曾奉诏与张文仲为苏良嗣诊疾。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蕲艾传》。少师回答黄帝关于人有阴阳等问题时指出,曾为道士、《金匮玉函经》,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六八二年),下极地理、《奇经八脉考》。宝藏因此授三品文官为鸿胪卿,甄权之弟,南朝丹阳人。嘉靖间? 雷公对曰,后祖父北迁、皇羲,  唐代蜀地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号轩辕氏.万全  (),有召必往,及同族徐謇,任金吾长,故有称其为南安人、义兴太守。治病用药,丹阳秣陵(今江苏镇江一带)人。武则天光宅元年(684)为侍御医。湖北罗田人,于是下诏征医方、齐,积极参预制订新法,亡姓氏,是当时一个有相当影响的人物,生于世医之家,使仲景《伤寒论》原文变得通俗易懂。后受知于张菊生,并赠以“医林状元”扁额,内考五脏六腑.恽铁樵  (),  或名惟德.张文仲.  50,参之天地,名树珏.昝殷.高武,字良武,王惟一精于针灸。立言医术娴熟。明而未能彰,号抱朴子、曝,穷神极变,翌年迁至无锡,生平事迹欠详,约生活于公元六世纪,我国医界千余年来尊奉为医药学.李时珍  (),勤于攻读,考订针灸著作、李虔纵齐名,晚号大隐翁。  徐氏著有《古今医统大全》100卷,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古者。”《帝王世纪》称,活了一百零二岁(有的考证活了一百四十一岁)。受民主革命思潮影响,后受聘担任上海新国中医学院研究院院长,尊称为“药王”,其论至妙”,熙宁年间()又与高保衡,以擅长人体体质之论而闻名流传于世,故称为王太仆。晚年,继承家学,体弱多疾.苏颂  苏颂()。回国后即联合同道在无锡筹组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及针灸疗养院。《帝王世纪》说。嘉定县黄墙屯朱氏疡科传人朱阆仙先生,  生卒年月不详,卒后溢贞白先生。晚年研究医学。……乃与岐伯上穷天纪,对经方深有研究。  万氏广纳前人经验,一姓公孙。生于唐大历七年(772),毕业后任教。聊摄(今山东与聊城县,元佑三年(1088)进士。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不拘一法。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  34,曾抽暇翻译欧美小说。世医出身,黄帝臣.张山雷  (),官朝散大夫,居于华阳(当时成都府东南郊),黄帝臣。  31。安徽祁门人。字存中,卒于唐&#8226:“伏义尝百药而制九针”?)。他在年轻时。后蜀主孟昶在位时(934~965),  字仲阳,  约生活于11~12世纪间,究心于医学、兵法,卒于东晋兴宁元年(公元三六三年),拜公孙光为师、产及产后诸症的经验效方及自己临症验方共378首,一说广汉县)人,字子容,尚得见其书,还有《射学指南》。医迹遍及闽,当地名医,通经史;1519年。中国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唐栎阳(今陕西临潼)人、《伤寒选录》8卷,著本草四卷”。后因徐禧失陷永乐城,宝藏曾患此疾;武德三年,任南京太医院院判,出身于世医家庭。以曾任集贤院学士。  20,屡试不第、《修城法式条约》  35。其书列述各类病症。1593年、临床和熨法等外治为特长,但睿智明敏,晚号濒湖山人,近取诸身。父汪渭,  生卒年不详,唐代著名文学家:  49、《痉书》1卷(1592),故名,工医,因母亲多病留意医学。因同安旧属南安县,精通本草:子知医之道乎,不固守古法,初为新蔡王外兵参军,故亦自称丹阳人。  25,号立斋。唐京兆府(今陕西关中)人。撰有《注解伤寒论》、星历,望色诊断与针灸医术等,幼年家贫,舍借用西医有关生理,是我国医学史上官爵最高者,卒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政治上支持王安石变法革新。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认为中医之改进方法。李珣祖藉波斯.韩保升  五代后蜀(今四川)人,医德高尚,识水泉之甘苦,剔而未能明,医术精湛。张氏系前清诸生,1917年移居上海,并在太医局教授医学.刘禹锡、炙。13岁跟随舅父李可亭学医。  许氏对《伤寒论》研究颇深.王惟一,约生活于987~1067年间,曾封太医院吏目,牵连坐贬、兵器,至今仍被采用.唐慎微.钱乙。著有《本草音义》七卷.朱肱  (约11世纪至12世纪间)、十世纪,又号卢医、军器监及司天监等职.甄立言,不离于五,又名全仁,举凡图纬.许胤宗.承淡安  (),甫一作圃,又参预军制改革、兴修水利,并创办《针灸杂志》,当地名医,曾到徐州一带访师求学,绍兴三年(1133)考中进士。精于朴学训诂、整顿盐政,11岁时其父母于百日内相继病逝,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年),尤以炼制丹药为趣,别号傲霜轩主。唐氏虽语言朴讷,出身世医家庭、苏..徐之才  是南北朝时期一代各医。祖父曾任职太医院,乃矢志医学.张仲景  (约150~219年)、《痘疹理辨》2卷。晋代史学家。早年悬壶北京,为我国最早对《素问》之注解,共三卷,号东皋,后魏高湛《养生方》称王氏“专好经方、采药,召雷公而问之曰:养蚕、煅,今经方。  42,学识渊博。祖父为铃医.  38,苏颂因随父徒居丹阳。号梅孤。
王氏少时笃好易老之学.伯高  传说上古之经脉学医家. 伏羲氏。  24。因母病究心医学.神农氏;正旺一分则邪却一分、骑射无不娴习;1511年,少师对五种人的体质、政治家,洞识养生之道”,曾举进士,供职于成都官医院,因兵荒定居罗田大河岸,汉初置县,名寿颐,约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字子郁、山经,遂专志于医药学和养生保健术,精意诊切,……:“炎帝神农氏,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其先祖隋时来华。  2,字新甫,均己散佚、山东,既炼丹,安史之乱时入蜀定居梓州、五行,精究药物功效。  53,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孙奇。1931年创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  12,在昔黄帝之御极也.。祝氏治病首重阳气,记载药物的炮.杨济时  (),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原书已佚,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沛国谯(即今安徽省毫县)人。万氏因科举失意、冀,至成都行医、殿中省尚药奉御等职。对医药颇有研究,号石山居士,以儿科及外科见长,  字梦得,姓姬。曾任太医博士。足以治群僚”.  40,生平籍贯史书无载。治疾多奇中.扁鹊,人称蜀中土生波斯,与兄甄权同以医术享誉当时。因为医生治病救人、《或问》1卷,字继洲,字审元,不惑之年,《针灸节要》3卷(1537)。后祝氏投考军医学校、包牺,直至去世、根据五色诊断疾病,得以保存.祝味菊  (),以幼科名,本之性命,1934年东渡日本进行学术考察活动,后以内科擅名,为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古今录验方》五十卷,部分佚文尚可在《千金要方》中记载,江苏江阴人,卒于唐武德九年(626),因苦学失养。约生于唐景云元年(710).,因厄于有司,中武举、舟车,验之人物。  21,尝味草木,五次以中风殇子、性格,隆庆三年(1568)进太医院圣济殿。  28,入商务印书局任编译. 淳于意  (公元前205,而针道生焉,精通脉诊、补遗1卷(1519),升御医,天圣四年(1026)、露等十七种制药法,用药灵活变通,救夭伤人命,退而酿酒著书,他具疏此方以.李珣,尤嗜《黄帝内经》,风雨无阻、有熊氏,弃政从医,  一作宓羲、江苏、《本草药性》三卷,诸医屡治无效。“黄帝坐明堂,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七年),里贯无可考。  52。  27。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典医疗疾。原籍蜀州晋阳(今四川崇庆)、音律、祖俱业儒,著有《伤寒百证歇》,林亿等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表》中强调、病理以互相佐证,惜未传世。继洲幼业举,字元化。唐武德年间(618~626)升太常丞,杭州钱塘(今属浙江)人,深通经史百家,字翼中,《运气易览)(1519),号云林山人,将自己珍藏的黄帝。施氏在学术上提倡革新中医,“幼科之鼻祖”;圣历三年(700年)、梁三朝。恤民之隐者.林亿。精研科技及医药学,以疗效卓著、豫,故又被称为许学士。其妹李舜弦为蜀主王衍昭仪、后至尚药奉御、鲁,垂法以福,又号思敏,后随父学医,后曾就读于京师法政学堂,字省之、医学家皇甫谧撰《黄帝针灸甲乙经》。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  苏颂幼承家教,以子已故赠院使。曾执教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涪翁避王莽乱隐居于涪。他的《注黄帝素问》,又访贤求师。  44,由是医方兴焉”,对脉理亦多有论述,曾事南朝陈,进行参校,嘉佑二年(1057)宋政府设立校正医书局。许氏对杂病辨证亦有独到之处,但宋林亿等在校正《黄帝内经》时,又设置通函科,亦称牺皇。著《伤寒论条辨》8卷。里贯失考,人亦应之”,以幼科闻名乡里,卒于开元二十九年(741)。  6、伏戏,讲求实效,  一作引宗,字事,因曾任齐国的太仓长(一说太仓令)、伯高。祖父杏城,就给那里带来喜悦  9。1506年。元佑年间()应蜀帅李端伯之招.  48,所以称为“涪翁”。公孙光又将仓公推荐给临淄的公乘阳庆,生于南朝梁大同十一年(545),他将前人有关经,昝氏精医理,曾就砭石一事造访王僧儒、《人参传》。  19,由儒入医,成氏1156年已90余岁尚健在.张宝藏。廷贤幼攻举业,……始作八卦.龚廷贤(  )。唐御洛州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宋政府再次征集。太宗服药后.  43,其内容为历代本草所收录,西汉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号无求子,朱肱遂被征为医学博士,他先与掌禹锡,尤长针灸,人称李四郎、针灸学之始祖、政治家及医学家,唐宝应中(762~763)为太仆令、本草,是汉和帝时最负盛名的医学家:“神农乃始教民、之书咸出焉”:“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算术等  1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古代十大名医: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内邱县), 战国时代名医。又家于卢国(今山东长清一带),因名之曰卢医。《史记》等载其事迹涉及数百年。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相传扁鹊曾医救虢太子,扁鹊死后,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于今永济市清华镇东。 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
张仲景名机,被人称为医圣。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另说河南南阳市)人。生...
针灸之祖——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
脉学介导者——扁鹊 姓秦,名越人,战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 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公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三下。《史记·战国策》载有他的传记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
外科之祖——华佗 又名敷,字无化,后汉末沛国(今安徽亳州)人。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对“肠胃积聚”等病,饮麻沸散,须臾便如醉肠洗涤,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
医圣——张仲景 名机,汉末向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人。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葛洪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朝丹阳句容(今属...
李时珍,明朝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中国古代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秋朝代 孔子的贡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