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动作心理学体现心理活动的文章.

读写苑--永新城厢小学李建斌小语工作室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怎样描写人物心理》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上传: 肖小梅 &&&&更新时间: 10:09:36
江西省永新县城厢小学 &肖小梅
一、情境导入,感受心理
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发现今天的课堂有什么不一样吗?面对这么多老师,你们的心情怎样?谁来猜猜老师现在的心情?)
课件出示老师的一段心理活动。
2.板书课题。(师:心理活动就是当我们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心里所产生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怎样来描写人物心理。)
3.猜猜人物心理。(课件出示,描写人物心理的语句)
①自由放声地读读;
②指名说自己猜到的心理,并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句子。
4.了解复杂多变的心理。
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有过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呢?请大家放开思维来说一说。
二、赏析片段,感悟表达效果
师:那心理活动描写究竟有什么表达效果呢?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齐回顾一下学过的课文《学会看病》,相信同学们会找到答案的。
课件出示&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②思考:这段描写表现出母亲的当时一种什么样的心理?你觉得这样的描写有什么好处呢?
小结:这段心理描写再现了一位母亲担心孩子,焦急等待儿子归来的内心,更表现了一位母亲的爱子真情。由此可见,心理描写应该要为表现文章中心服务,只有能够表现文章中心的心理活动才需要细致描写。
三、介绍方法,学写心理
方法一:思前想后
过渡: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介绍几种细致描绘人物心理的方法。
1.课件出示语文课刚上不久,某同学急着想上厕所的描写片段。
①自由读,并想一想:这个片段写的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心理?
小结:这种方法叫&思前想后&。顾名思义,&思前&就是&想过去&,&想后&就是想未来。人物心理描写一般可以从&想过去&、&想未来&,甚至还可以&想现在&三个角度展开,我们再回过头看看这段文字哪些地方属于思前,那些属于想后,哪一部分又属于想现在。使用这种方法的句子会出现一些提示语&心里嘀咕&、&心里想&&&
2.小试牛刀,结合现在的心情,用&思前想后&的方法把心理活动说具体。
要上公开课了,我随着队伍来到教室,看到这么多老师来听课,我&&&&&&&&&&&&&&&&&&&
方法二:幻觉描写
1.课件出示某学生试卷发下来之前描写片段
师:谁来读读?知道作者当时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紧张状态下?他最害怕看到什么?又最害怕听到什么?
2.小结。把自己最害怕看到的和最害怕听到的详细地描绘下来,这也是一种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叫&幻觉描写&,一般情况它也有一些提示法&好像看到&,&仿佛听到&。(板书)
3.其他方法介绍,如景物衬托法、动作暗示法、修辞描写法&&
四、小练笔
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也许你因作文获奖高兴过,也许你站在200米的起跑线上紧张过,也许你得到陌生人的帮助感动过,也许你在漆黑的晚上害怕过,也许你因同学的猜疑委屈过,也许&&请同学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把当时的心理感受写下来。
五、学生习作展示
六、总结。(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课外阅读中多留心作品中的心理活动描写,它可以帮助你更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写作文时,多用上心理活动描写,那你的文章会更精彩。)
七、布置作业
以《 &&&&&&&&的一节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把你当时的心理感受描述下来。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作文心理活动描写.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心理描写包括心理活动、心理状态和梦境三个方面的描写。描写的方法,常见的也是我们在小学语文课里学过的,有两种:一种是让人物自己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一种是由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客观的分析描述。如下面&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边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风在耳边呼呼地响着。公鸡在远处得意地叫着。树林里的小鸟,也乐得吱喳吱喳地唱着。而海娃的心,这时候比公鸡还得意,比小鸟还要快乐。&&他乐得简直飞起来了。他像风一样地飞跑起来了,他跑进一道岸畔,跑到深沟底下,又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上。
&唉呀!&海娃美美地松了一口气,&我的信啊,你把我害得好苦啊!这回可把你找到了。&
其实,海娃心里一点儿也不苦,他简直要高兴死了。他高兴得汗都来不及擦,就一面喘着气,一面把手插在口袋里。他恨不得把信放在嘴上,狠狠地亲他两亲,像亲他的小羊羔一样地亲两亲呢!
点评:例一是第一种写法,是让人物自己倾吐内心的感情。写的是&我&看到战友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心理活动。例二用的是第二种方法,是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和描述。写的是海娃找到鸡毛信后的高兴心情。上述两段心理活动的描写,虽然方法不同,但都深刻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征。
心理状态的描写,可以展现一定环境下人物的复杂心境,展示人的体验和感受。如下例:
我捧着这碗热呼呼的姜汤,一股热流流遍我的全身。我的每一个细胞都被温暖包裹着。这碗姜汤凝聚着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限深情的爱。我一口气喝了下去,姜汤带着温馨,带着深情流到了我的每一根血管。它是那么香,那么甜,香甜中又透出令人振奋的辣味,使我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顿时,我眼睛发热,鼻子发酸,一颗颗泪珠滚到了腮边&&
这里描写的是一位病了的同学,喝老师送来的姜汤时的心理状态。写得具体而真切,表达了这位同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梦幻描写是心理描写的一种特殊方式。通过梦境和幻觉的描写,反映人物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如同学们都熟悉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课文中四次写小女孩儿擦燃火柴,四次产生幻觉。第四次是这样描写的:
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小女孩儿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里写的梦幻,实际上是作者的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是通过小女孩儿的幻觉来写的。这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小女孩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学们学习描写人物心理要注意四点:
第一,要真实,要写真话。心理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第二,第二要符合人物思维变化过程,不能杂乱无章,颠三倒四;
第三,第三,要符合人物身分、年龄、职业特点,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第四、 如果是写不熟悉的人,首先就要了解别人的心理。可以通过交谈,通过对语言、动作、神态、表情的分析,判断其心理活动。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写得合情合理。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下面的例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心理的。按要求完成后面的练习。
天上飞着小燕子,地下跑着小兔子,它们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可我拖着条残疾的腿,连步也迈不开。对他们,我真羡慕极了,时常一个人呆呆地望着它们暗暗地想:小燕子呀,你能帮我长出灵巧的翅膀来吗?小兔子呀,你肯借我一条健壮的腿吗?&&
这一段描写的是______的心理活动。作者通过对小燕子和小兔子的幻想,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灿灿的脑海里又出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妈妈唱着无字的歌,轻轻地摇着灿灿睡的小摇车。灿灿望着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月亮笑弯了嘴,灿灿也笑咧了嘴;星星眨着眼儿,灿灿也眨着眼儿。慢慢儿的,灿灿在妈妈的摇篮曲中走进了甜密的梦乡&&。
记忆,也是一种心理活动。这里描写的是灿灿______时候的记忆。他想起了&妈妈唱的无字歌&,还想起了摇车、______和______,还有______。表达了灿灿天真、纯净的童心和她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追恋。
2.按要求描写人物心理。
①以《欢乐的童年》为题写一段话,表达自己欢乐的心情;
②平平心爱的小猫&&黑子生病了,平平很着急,你能把平平着急的心情描写出来吗?
③假如你有两只翅膀,你会怎样呢?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下来。
二、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哑女卖刀,她不能说话,无法用富有诱惑力的广告语宣传自己的产品。于是她就在大庭广众中当场演示刀的锋利。她把刀搁在铁丝上,一瞬间,细铁丝分为两截,而刀刃无损;她又手起刀落,面前的粗铁丝转眼间被分成数截,但刀刃锋利如初。哑女虽未说一句话,但她的摊位前排起长龙,人们争相购买她的菜刀。顾客们众口一词: &好就好在她是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说话,令顾客信服。&
& 哑女卖刀如此,我们写也是这样。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怎样把人物的动作写具体呢? 这就要求我们用准确的动作词来写人物的活动过程,把人物的大动作分解成一个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
动作描写概念:
&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 叫做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范围:
& 动作描写的范围很广。诸如日常生活中的动作,生产劳动时的动作,文娱体育中的动作,军事活动时的动作,无所不可。但是,无论描写何种动作,其目的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服务。因此,动作描写切忌漫不经心,信手拈来,为描写而描写。要力求避免东鳞西爪,杂乱无章,动作游离于人物性格之外;还要防止动作相仿,陈词滥腔,表现不出人物的个性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动作描写,还常常善于选择人物行动的特定场景,在浓淡相宜的背景上描摹独具一格的人物动作,以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而把人物的动作置于尖锐的冲突、斗争的漩涡之中来进行刻划,则往往更能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怎样写好动作描写?
& 有位同学写了&猪八戒到河边喝水&这个情节。这样写太概括,太笼统,动作不具体,因而不生动。
& 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修改为: &猪八戒急急忙忙跑到河边,也不管水黑不黑、脏不脏,趴下身子,撅起屁股,张开大嘴就&咕噜咕噜&喝起来。&
& 这里的&跑到、趴下、撅起屁 股、喝起来& 等一系列动词把猪八戒&渴不择水&的喝水动作具体描绘出来,因而形象生动传神。
& 在写作文时,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写出一个人做事情时的动作。如实地写好一个人的动作,才能够把人物写活。老师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描写人物的动作,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学会在作文中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呢? 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写出连贯的动作
& 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有些同学认为人物动作难写,原因是人物的动作往往是一闪而过,既难观察又难描写。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 例如:他把爆竹放到地上,身子离得老远,伸长胳膊,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前凑。他手打着哆嗦,还没等点着爆竹芯,吓得扭头就跑。
& 这个片断中的一连串动作可以分解为三步:1、把爆竹放在地上;2、伸长胳膊往前凑;3、手打哆嗦,扭头就跑。可以用&放到、伸长、凑、打哆嗦、跑&等五个动词,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既具体地写出了 &他& 放爆竹的经过,又生动地表现出 &他& 胆小、谨慎的性格特点。
(二)准确运用动词描写人物行动
& 这里的&准确& ,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活实际。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写好人物的举止动作,能更好地表现人物鲜明个性与思想境界,使人物形象更具活力。
& 例如: 《景阳冈》一文中描写武松打虎那一节,通过劈下来、抱起、跳、退、丢、揪、按、踢、揪住、只顾打等一系列动作,把武松打虎的情景描写得非常具体生动。
& 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使用词语,精选动词,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很简单的事例:男生吃西瓜的行动,和女学生一定是不同的;三伏天,半天又没喝到一口水,此时吃起西瓜的行动与平日也一定是不同的。这就提醒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实事求是,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真实地反映生活实际
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 1、要表现人物的品质
& 我们常说: &行动从思想中来& ,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2、写人叙事中穿插写
& 人物的动作描写不是孤立的,要放在具体的事件中写人物的动作,也就是说在叙事过程中,需要表现人物某方面的特点或品质时,可进行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人物通过典型的、细致的动作描写,更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要分步写清楚
& 在对人物动作进行细致观察后,即要把人物做事情的全过程写清楚,又要把人物活动的每个步骤一步一步地写具体,这样才能够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层次清楚。
一、依据训练内容提示的中心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动作,把内容写具体。
例如1:中心句:小松开始爬竿啦。
写具体:小松开始爬竿啦。只见他纵身一跃,用力抓住竹竿,像敏捷的猴子,迅速地爬了上去。不一会儿,他就爬到了竿顶。多高兴啊,他笑着向下张望。
例如2:中心句:小红走出教室,奔向雨中
写具体:小红走出教室,站在走廊里,抬起头,望了望越下越大的雨,猛地缩起胳膊,踮起脚,向雨中奔去。
例如3:在放学的路上,我看见一位盲人老爷爷慢慢地向前走着。
写具体:在放学的路上,我看见一位盲人老爷爷一只手拿着竹竿,不停地敲打着地面,两只脚小心地向前挪动着。
训练一:妈妈开始做饭啦。训练二:奶奶在给花浇水。
训练三:小芳低头画图画。训练四:小明认真写作业。
二、读读下面一段话,看看你能否悟出一些方法。
& 小磊,那可是班上有名的&小迷糊& 。一次,他拎着书包走进学校,看见写字课代表正在教室门口检查同学们的写字用具,不禁叫道: &糟了! &他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 转身就往家跑。 &小磊,怎么又回来了?&妈妈问。他也顾不上回答,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屋子里乱糟糟的,连被子还没叠呢。 &毛笔,毛笔! &他找了柜子又翻抽屉,总算在床底下找到了毛笔和墨,可涮笔瓶呢?他猛然想起上次大字课回来,他用瓶子捞鱼,放在窗台上了。他提起瓶子,一股臭味扑鼻而来。原来瓶子里的鱼死了,已经泡了好几天了。小磊赶忙把臭水连鱼一块倒掉,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屋子里柜子张着嘴,椅子翘着腿,抽屉伸着舌头,都在责骂小磊不把它们放好。小磊冒着满头大汗,一路上也不住地责备自己。等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时,校园里早已鸦雀无声了。
三、思考:徐新踢足球的连贯动作是按哪三个环节叙述的?划出描写徐新踢球的动词,并体会为什么用得确切生动。
& 放学后,操场上沸腾起来了。我跑去一看,啊!一场小足球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哩!只见徐新同学脚下生风,带球左闪右躲,直奔对方球门。突然一个队员冲过去阻拦,只见徐新用右脚把球一点,猛地一停,又用脚把球往左轻轻一拨,晃过对方。然后,飞起一脚,小足球飞进对方的球门了。
四、读下面一段话,划出写人物动作的词语,想一想,这些动作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 每当我看到那两只小兔子甜美地大口嚼着我们采来的青草时,心里真美极了。常常情不自禁地蹲在兔笼边,看个不停。有时甚至把兔子抱在怀里,一手喂草,一手给它捋毛,有时还把脸贴在兔子身上。
   (0)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标题内容作者学习用动作、神态来表现心理活动--《少年作文辅导(小学版)》2003年10期
学习用动作、神态来表现心理活动
【摘要】:
【关键词】:
【分类号】:G624.24【正文快照】:
同学们写心理活动,常常喜欢用“我想”、“他想”为起始语,似乎非得出现个“想”字才是写心理活动。其实,这是一种很幼稚的笔法。要知道,即使是直接进行心理描写,也不一定要用“想”字,何况,除了直接描写心理,还可以间接描写,即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揭示内心。比如,我们常常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建;;[J];第二课堂(小学);2006年03期
顾慧丽;周萍;;[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1年06期
范彭阆;;[J];作文大王(小学版);2008年11期
赵新宇;;[J];小学生作文向导;2009年06期
;[J];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2008年03期
陈森雁;[J];广东第二课堂;2005年07期
邱成立;;[J];金色少年;2004年04期
;[J];小学生创新作文;2008年06期
顾东春;;[J];小学生导刊(低年级);2008年Z2期
吴建;;[J];小学生导读;2009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李桂琴;;[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严俊英;;[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刘艳平;;[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吴文漪;;[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李琴;;[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刘燕;王育;张青;;[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徐见环;梁云裕;;[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顾冬梅;;[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王卫兵;;[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姜堰市大冯中心小学
陈中林;[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南京市天景山小学
李富春;[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姜堰市叶甸中心小学
唐云芳;[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潮安县凤塘镇丘厝小学
陈春发;[N];潮州日报;2007年
江苏省张家港市泗港小学
苏海峰;[N];大众科技报;2007年
高邮市周巷中心小学
薛安秀;[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刘燕平;[N];中国教育报;2002年
浙江湖州南浔实验小学
周建荣;[N];中国体育报;2001年
尤溪县梅仙汶潭小学
吴雪;[N];三明日报;2008年
建阳市教师进修学校王杰航;[N];福建日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燕晓娟;[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