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自己20年来的爱国的表现表现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理想信念与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践履爱国主义的行为,做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教学重点: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4、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教学难点: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的统一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
教学方法:
讨论法与讲授法
教学时数:
课内教学4课时,课外2课时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案例导入:“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评委三问姚佳雯
一问:要老公,还是要钱?
姚佳雯(19岁):要钱。
二问:要父母,还是要钱?
姚佳雯:要父母。
第三问:要国家,还是要钱?
姚佳雯:要钱。
提问:你如何评价姚佳雯?请说出你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解答: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一个民族需要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新时期我们仍然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姚佳雯的表现更加说明了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肖邦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年轻时就已经很有名了。当时,波兰正遭受沙俄的侵略和蹂躏,他虽然热爱祖国,想留在国内,但残酷的现实会窒息他的艺术才能,所以他接受了师友们的建议:到国外去深造,为祖国争光。在出国前的告别晚会上,朋友们送给他一个银瓶,里面装着波兰的泥土,勉励他不忘祖国。后来,由于波兰反动政府不让肖邦回国,他在法国、德国、英国等地颠沛流离了19年。那只装满泥土的银瓶也一直伴随着他。
1849年,肖邦在巴黎一病不起。临终前,他对妹妹柳德维卡说:“我死后,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但你们至少要把我的心脏带回去。”肖邦病逝后,朋友们按照他的遗嘱,在他的墓穴里撒上了银杯里祖国的泥土,又把他的心脏带回华沙,保存在圣十字教堂里。在肖邦看来,祖国的泥土比金子还珍贵。而肖邦的爱国之心也远胜过金子。&
提问:从肖邦的故事中请概括什么是爱国主义?(可请同学回答)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列宁: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一)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最初认识和熟悉的环境都是自己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随着社会阅历的日益丰富,人们不断深化了对祖国广阔土地及其风貌的认识,逐渐将对故土的哺育之恩、依恋之情扩大为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
毛泽东在他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是这样概括我们祖国的伟大形象的:"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国家之一,……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的森林……秀丽的长江像一条系在祖国母亲腰间的蓝色飘带,铺展于云山天海之间;奔腾的黄河似一条生机勃勃的飞龙,舞动于锦绣大地之上。
(二)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我们祖国之所以可爱,不仅仅因为她拥有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山河壮丽的国土,更重要的是因为她拥有世世代代生存在这片国土上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亿万人民。各族人民是伟大祖国之本,是伟大祖国的创造者,祖国和人民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热爱祖国最根本的是热爱那些创造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各族人民。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元一体"的大家庭。没有人民的祖国是不存在的,离开人民谈爱国也是不切实际、毫无意义的。一切真诚的爱国者都是热爱人民的。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他们不愧为"民族的脊梁"。古人尚能如此,当今时代的爱国者就更应当热爱人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邓小平曾在英国培格曼公司出版的英文版《邓小平文集》的序言中情真意切地说:"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三)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爱国主义情感还表现在人们对于祖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热爱之中。祖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包括经济生产、科学技术、语言文字、文化艺术等等,是最为宝贵的财富。它既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也是祖国人民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条件。热爱自己祖国的文明,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情感。
在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被迫将阿尔萨斯省的全部和洛林省的一部分让给普鲁士。普军侵占阿尔萨斯和洛林后,强迫小学生一律改学德语,法国小说家奥弗纳斯·都德的爱国主义名作《最后一课》,就描写了这一地区的法国人对祖国,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以及对失去祖国语言权利的悲痛。小说中的教师韩麦尔先生在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时,也没有忘记对学生们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明(包括祖国语言)的教育。他告诉孩子们,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明白、最精确、最美的语言,“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悠久的中华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中华民族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长期居于世界文明的前列。远古中原地区的人们通过交往,文字语言逐渐融合,特别是从事相对统一的农耕经济,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各民族间的大融合形成了既有统一意识又富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
(四)爱自己的国家
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人们在谈论爱国主义时,常常容易把“国家”和“祖国”当作同等概念来理解。实际上,在阶级社会里,国家和祖国的涵义并不完全重合。祖国由国土、国民和国家机器等基本要素构成。国家则指阶级社会中,为了维护社会共同体的秩序、安全、主权和稳定,而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实施阶级统治的强大政治机构。
爱国主义的行为规范不仅要求人们自觉地遵行,还以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的形式,以政权的行政力量来保证它的实施。如我国宪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又如,宪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这些体现着爱国主义原则的法律规定,是全国人民根本利益和意志的体现,爱国主义行为规范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一个国家的政治前途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荣辱兴衰,因而爱国主义就必然包含着爱国家的政治内容。世界各国均对自己的国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案例分析1:美国人的爱国主义
美国人崇尚肯尼迪的一句名言:“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先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他们富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总是自恃“我作为一个美国人是幸福的,是值得骄傲的”。
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呈现出一道奇特的景观,那就是近乎于滥用的国旗。无论是议会大厦、司法行政机关,还是学校、公司、宾馆、商场,几乎没有不挂国旗的。
2001年“9.11”事件后,国旗的销售量大幅度地增加。
据说布什访问中国时曾送过一双印有中美国旗图案的皮靴给李鹏总理,颇令人尴尬。
每年6月14日为国旗日,各州都要举行各种纪念仪式,并在公共场所悬挂国旗。每年国庆节,举国更是成了星条旗的海洋。国旗在美国受尊重的程度,以及围绕国旗大肆宣扬民族精神的做法,在世界范围内是很少见的。
案例分析2:课堂上的交锋
一位原为记者的中国留学生,赴法国巴黎十二大学就读,第一堂对话课时就受到了教授的“挑战”。
教授:“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你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
留学生:“概括来讲,我可以写我愿意讲的东西。”
教授精心设计了一个陷阱:“我可以知道您来自哪个中国吗?”
“先生,我没听清楚您的问题。 ”
“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霎时,全班几十双不同颜色的眼睛一齐扫向了中国留学生和一位台湾同学。中国留学生沉静地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随后,那位台湾同学在教授和同学们的注视下也重复一遍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教授似乎不甘心,提出一个更大难度的问题:“我实在愿意请教,中国富强的标志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
中国留学生站起来,一字一板地说:“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祖国的我的同胞,再不会受到像我今日承受的这类刁难。”
教授离开了讲台走向中国留学生,一只手放到他的肩上,轻轻地说:“我丝毫没有刁难你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国家的问题的。”然后他大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是的,这个世界对中国的评价就是从我们自己的表现得来的。我们自尊、自强,并且深深的热爱自己的国家,才能赢得世界人民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尊重。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崇高美德。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像一条源远流长、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哺育和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操,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之中。
(一)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在《我是匈牙利人》中写道: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
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
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
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与祖国同患难、共命运的高尚情操。裴多菲正是怀着这样的激情,用诗歌召唤匈牙利人为祖国独立自由而战,从而成为1848年匈牙利革命的青年领袖之一。他用写诗的手握起刀枪,壮烈牺牲在同沙俄侵略军激战的沙场上,成为全世界声名卓著的爱国者。
在爱国主义的哺育下,中华民族涌现出一大批志士仁人、时代风流。"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高风亮节,"我以我血荐轩辕"、"须把乾坤力挽回",谱写下一曲曲惊天动地的爱国主义篇章,鼓舞着中华儿女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团结奋斗。
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凛然气概,在中国惨遭西方列强的欺辱时,不仅组织了坚决的抵抗,还倡导改革,大声疾呼,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当他被发配新疆时,听到《南京条约》签订的消息,百感交集,曾经赋诗一首:小丑跳梁谁殄矢,中原揽辔望澄清,关山万里残霄月,尤听江东战鼓声。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
建国初期,许多旅居海外的科学家、海外赤子,甘愿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国吃苦创业。为了祖国,他们可以抛弃自己的一切,包括荣誉、事业、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
我国的桥梁专家茅以升,二十三岁时在美国获得工科博士学位。人们纷纷向他投来尊敬、赞美的目光,一份份诱人的聘书也向他飞来。有人劝他留在美国,说是科学无祖国。但是茅以升却斩钉截铁地回答:“不!纵然科学没有祖国,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他毅然踏上了回国的归途。正是对祖国的热爱,茅以升才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
(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爱国报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命脉所系。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爱国报国始终是民族文化的主流价值,始终是仁人志士的人生追求。
西汉爱国将领霍去病,为抗击匈奴对中原的侵扰,衣不解甲,马不卸鞍地在疆场上奋战了一生。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弟,但他却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继续卫国杀敌,终因劳累过度,病死军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这些铮铮铁骨的先哲已经为我们作出了良好的榜样。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曾写过一首《桔颂》,歌颂桔树那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一志兮”的品质,以此表达自己忠于祖国的思想。当他受重用担任左徒的职务时,矢志改革,变法图强。当他受到昏君奸臣的打击迫害时,仍抱定“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与祖国共患难。当时,士大夫出游求仕的风气很盛,“楚材晋用”,“朝秦暮楚”的事司空见惯,而楚国的政治又这么黑暗,屈原完全可以拂袖而去。但他受诬陷、迫害长达40年之久,即使流放汉北江南,也不改初衷。后来,秦军攻陷了楚国的郢都,屈原悲愤无比,投汩罗江殉国。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者屈原,我们民族还形成了悠久的爱国主义的风俗习惯,每年五月初五,中国人民过端午节,吃粽子,就是对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纪念和褒扬。
(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大家都知道,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历史上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但不知大家是否读过文天祥的这首诗:“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日,化作啼鹃带血归!”这首诗是文天祥在被俘押往元蒙的大都(今北京)途中写的。意思是说,这次我告别江南父老,可能就一去不复返了。但即使我死了,也要变成啼哭出血的杜鹃,飞回故国!文天祥英勇就义时,死的时候面南而跪,以表示自己对故国的热爱。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生长在中华大家庭中的56个民族的总称。在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度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国家分裂,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思想感情,更是全体人民的最高利益。
在从夏朝开始到现在的大约4100多年中,粗略地计算起来,前两个千年基本统一,后两个千年(秦帝国之后)中,统一时期约为1600多年,分裂内乱时期则不到800年。从总的方面说,中华民族的统一占据了主流,分裂内乱终归统一。而一个不容否认的基本规律是,强盛的中国全部是统一时期,积贫积弱的中国全部是分裂内乱时期。
历史的事实已经证明,只有在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和国家的繁荣富强。
(四)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强烈的反抗民族压迫、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传统。在中国历史上,农民革命战争和人民革命战争之多,为世界历史所罕见。为了反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斗争。
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自由,勇于反抗侵略的民族。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奋起反抗,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
宋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之墓,就是人民纪念岳飞所建。坟前还用生铁铸成了秦桧奸党四人的跪像,世世代代受人们唾骂!当我们瞻仰着堂堂正气的岳王坟,蔑视锈迹斑斑的秦桧奸党四人跪像,吟咏着“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的诗句时,我们会强烈地感受到,爱国主义多么震撼人心!爱国主义的榜样起着壮国威鼓正气,规范后人言行,激励后人斗志的作用.
在明清时期,我国人民在抗击东洋、西洋侵略者方面,更显示出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明将戚继光,面对倭寇的侵扰,组织了“戚家军”,“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经过10年的征战,终于扫清了东南沿海的倭患,使人民安居乐业。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赶走了荷兰殖民者,使沦陷了38年的宝岛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从1840年到1919年,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达几百次之多。通过战争,列强强迫腐朽的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掠夺我国领土150万平方公里,勒索赔款数以亿万计,仅《辛丑条约》就勒索清政府4.5亿两白银,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
在全国十六个城市强行设立“国中之国”——租界地,并迫使中国开放了八十二个通商口岸。此外,帝国主义还掀起了瓜分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纷纷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则趁火打劫,提出了臭名昭著的门户开放政策。此时的中国,被列强宰割到体无完肤、奄奄一息的地步。
帝国主义的侵略,迫使中国人民不得不起来反抗。反抗侵略,保卫祖国有两方面的力量:
一方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从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太平天国农民英雄痛打“洋鬼子”、“洋枪队”的斗争;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到义和团的反帝运动,无不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爱国主义精神。
清军中的爱国官兵: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等抗英名将、爱国英雄,他们的斗争表现了维护祖国尊严、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中华民族近现代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主要表现为: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推翻腐败的封建专制制度。
特别是进行了历史上空前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抗日战争,整整八年的艰苦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正是在保卫祖国领土的斗争中,形成了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形成了自强不息、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
正像江泽民同志所概括的:“我国人民从不屈从于任何外力,为了救亡图存,推翻三座大山,进行过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斗争,涌现出许多永垂史册的志士仁人和英雄豪杰。一部中国近代、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斗争史、创业史。”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对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民族之魂。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她又反过来给予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以巨大影响。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在人类发展史上,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从未间断地保持、延续了本民族一脉相承的文明传统?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尽管经历了如此多的内忧外患,饱受了种种苦难却从来没有被外来的敌人所征服?
纵观历史,曾与中国一起被列为世界文明古国的其他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衰落在历史的风尘中。
翻阅一下世界历史就可以看到,中国与埃及、巴比伦、印度曾经是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但是,古埃及国家于公元前六世纪被波斯所灭,以后一直处在外族统治下,当年的埃及人逐渐被阿拉伯人所同化;巴比伦曾在历史上盛极一时,但也不过是匆匆而去的历史过客;印度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被外族入侵,传统的文化受到很大的摧残,要研究这段印度史,不少史实要借助其他国家的史籍记载才能弄清。唯独中国,从五千年前一直延续到现在,并继续蓬勃发展。这件事本身就是世界上的奇迹。
古老的中华民族之所以顽强地走到今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千百年来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得以发展的爱国主义传统已经深深地融人到我们的民族意识之中。
江泽民同志指出:"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是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在危急的关头,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越加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国家分裂,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思想感情,更是全体人民的最高利益。历史的事实已经证明,只有在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和国家的繁荣富强。
中华民族自远古时期就表现出强烈的群体精神,大禹联合各部族共同治水的历史就是一个明证,在当时那种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时代,竟然在几十年中疏通了横贯数千里的滔滔大河,使遍地洪水东流人海!此等"喝令三山五岳开道"的伟大功业,没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统一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世界文明的发展经过20世纪的空前繁荣后,已迈入更加充满希望的21世纪。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蕴涵着人类发展的难得机遇,关乎世界上的每个国家以什么样的境况进入和享有21世纪。因而各国之间包括经济、教育、科技、军事等领域的综合国力竞争,在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下愈演愈烈。中华民族要想得到更大的发展与进步,要想在新的世纪争得较为有利的国际地位,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团结和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包括一切爱国的海外同胞,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而奋斗。
(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生长和生存的祖国。祖国给个人的成长创造条件,对个人创造的成果作出评价,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舞台、指明方向。
当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以后,爱国主义就与社会主义密不可分。因此,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本质要求。
1.两者在基本内容、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
两者都把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强盛作为自己的基本内容和根本目标;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同国家的具体国家制度联系在一起。
当代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于中国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来说,坚持爱国主义,就是热爱社会主义中国。如江泽民所说:“在今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
3.两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之中。
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已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之中。爱国主义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和充分的群众基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爱国主义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有力的政治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爱国主义精神,而爱国主义只有融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在当前,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中国。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的立国之本。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形态,其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得出的正确选择,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20世纪末期,世界上包括苏联在内的一些民族国家出现了分裂和解体,经济衰退、民族对立、内战纷起几乎是这些国家在解体后遇到的共同灾难。虽然每个民族依然存在,但曾经使它们共同辉煌过的国家形式却无可挽回地消逝了。事实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让爱国主义的思想传统深入每一个公民的灵魂,才能成为有生命力、有前途的国家和民族。
政治稳定、人民团结、国家统一,是祖国国泰民安的标志,也是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的必备条件。"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只有在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前提下,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才可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历史证明,一旦出现国家的分裂和民族纷争,必然会导致各种势力争霸一方、内乱不已,国家的建设和人民的生活都将遭到破坏并给外敌入侵提供可乘之机。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维护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在今天依然是我们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为此对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1997年我们收回了香港,1999年又收回了澳门。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伟大祖国的怀抱,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生动现实。这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之间经济交往和经济渗透更加频繁和深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概念。
1.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现实发展使我们认识到,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权,事实上还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经济全球化在给我们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关键是要正确应对。必须以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必须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振兴民族经济,才能真正使中华民族战胜挑战,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我们要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
在当今时代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孤立地发展。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在立足于本国实际的基础上,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努力分享经济增长的利益,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充分吸收和利用世界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来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加快祖国的繁荣和进步。
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的国策,与世界各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广泛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交流与合作,以博大和谦逊的胸怀,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
(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必须强调爱国主义。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要以自己的方式来报效祖国。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属于祖国的。
早年在美国生活的钱学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和崇高的声誉,也给他带来了十分丰厚的生活待遇和得心应手的科研条件。然而,正如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所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属于祖国的。钱学森也一样,他对祖国魂牵梦绕,思念之情与日俱增。
35年后的钱学森回忆到:"我从1935年去美国,1955年回国,这些美国呆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想过这辈子要在那里呆下去。"
钱学森学成后,在美国已经小有名望,被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称为“抵得上5个师”。他为了归国,花了5年时间,冲破重重阻挠才回到了祖国,回国后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回国后,钱学森成为新中国导弹事业的开创者。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美国用了13年,而我国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一成就震惊了世界。美国一位专栏作家这样说:“金波尔的话说错了,钱学森在科学上的价值岂止只抵三、五个师的兵力,他替中共研制的飞弹,不但完全平衡了中共与美国之间战略武器的差距,也使中国对苏联的威胁产生抗衡。同时,在美、苏两大军事强权之间,中国以其飞弹实力,加上10亿人口,与苏、美形成了鼎足之势,简直是以一人之力换一国之力。”
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还有许多:钱三强、李四光、华罗庚、邓稼先、王淦昌等,纷纷回国,在他们看来,事业和荣誉只有同祖国联系在一起才是有意义的。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尊严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其给我们带来的利益的同时,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某些国家凭借他们的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实行经济霸权主义,危及我们的国家利益、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
案例1:美国情报局披露的意图搞垮中国的《十条戒令》
 & 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极其机密的《行事手册》中,有对付中国的《十条戒令》,其内容如下:
  (1)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多年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的吃苦耐劳精神。
  (2)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等,进行宣传,使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方式。
  (3)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热衷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4)时常制造一些无风三尺浪的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因子。特别是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的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5)要不断地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机会采访他们,并想方设法组织他们的言辞来攻击他们自己。
  (6)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宣传民主,一有机会,不管是大是小,有形无形,就要抓紧民主运动。无论是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地对他们(政府)要求民权。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地说同样的话,他们的人民就一定会相信我们说的有理。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占住一个地盘是一个地盘,一定要不择手段。
  (7)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这样我们就有十足的把握摧毁他们的信用,使他们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只要他们对物价失去了控制,他们在人民心目中就会完全垮台。
  (8)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只要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来,我们就可以鼓励社会动乱。不过我们必须表面上非常慈善地去援助他们,这样他们(政府)就显得疲软。一个疲软的政府就会带来更大更强的危险。
  (9)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观,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良心,摧毁他们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10)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的一切敌人,和可能成为他们敌人的人们。
案例2:美国会怎么使中国人失去凝聚力呢?
首先是蚕食中国政府的威信
让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不断的下降。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从“银河号事件”、“炸驻南使馆”、“撞机事件”等可以看出,美国的目的并不是想真正对中国挑衅,也没有那个必要。它的目的是制造外交事件,让中国政府不知所措,产生外交上的失误,让国人觉得我们的政府没有在外交上维护我们的利益。其实在台湾问题上的纵容,也有这方面的意思。以后美国和中国还会有很多这样的事情。通过这些事件,美国并不想达到什么自己的目的,在这些事件上得到什么表面上的利益。只是想让中国政府失误,让中国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不停的下降,失去对人民的号召力!蚕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国内经济建设上取得的民望。使人民对她失去信心。从而对整中国失去信心。这是美国最大利益。也是它最想看到的情况。
其次,是蚕食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如果中国政府没有看出美国的这些恶毒用心,而轻易的处理,没顾及到国人的感受,那么通过这一系列的事件,美国就可以让中国人民觉得屈辱,而且(因为政府的态度)无法摆脱这种屈辱感,使之变成民族的自卑。这样,就达到了它的目的。在心理上切切实实的瓦解中国人,使之失去对自己国家、民族的信心,转而变成对美国的惧怕。
因此,我们必须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使人们正确认识我国的发展前途,主动把个人前途和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自觉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文化扩张和侵略,增强广大公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强烈的民族复兴责任感。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面貌。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采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征程中,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开发建设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支撑、促进我们这个民族历经风险磨难、饱尝艰辛困苦而永葆旺盛生命力的强大力量和不竭源泉,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在五千多年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形成了人民所认同的心理素质、思想感情、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团结统一
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精神,根植于华夏大地,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中,成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牢固纽带,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
自古以来,中国各民族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都以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而自豪,都有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整体感和责任感。
孔子修订《春秋》,主张大一统。孟子认为,天下归于一统,就会安定。到了汉代,大一统观念成了流行的观念。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切身感受到国家的统一是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颂歌。
在中国历史上,一些杰出的政治家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坚持"和为贵"及宽厚仁爱的原则,用信义、和平的方式来处理复杂的民族矛盾,"化干戈为玉帛",使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同一家。
中国从秦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以来,主体之所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高度一致的整体感、责任感和忠实于群体的价值取向,在于各个民族之间和睦合作、友好相待的优良传统。离开了这种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一个庞大的多民族的中国要想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保持统一和繁荣,是不可想象的。
西方许多哲人惊叹于中国的民族精神。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从孔子时代以来,古埃及、巴比伦、马其顿、罗马帝国都先后灭亡,只有中国通过不断进化而依然生存。”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中国--东亚文明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稳固性和安定性,这是一种绝无仅有的、令人惊叹的伟大统一力。就中国人来说,数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以伦比的经验。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说过:“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惟一持久的国家,征服无从影响这样的一个帝国。”
3.爱好和平
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
中华民族历来以爱好和平著称于世,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精神不仅表现在与各兄弟民族、各民族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携手共进上,而且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与共上。"四海之内皆兄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些中国先哲的著名言论,生动地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海纳百川的宽宏胸襟。
中华民族对待其他民族,从不采取敌视态度,更不主张刀兵相加,
强调普遍的人类博爱,注重在文化交往中增加共识,促进民族的融合与合作。通亚非,郑和七下西洋;历万难,玄奘印度取经;为传经,鉴真东渡扶桑;通中外,严复翻译西洋书。这些典型的事例,是中华民族善于和勇于与毗邻异域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开展国际合作的历史见证,充分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邻为善的精神。
4.勤劳勇敢
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勤奋劳作,努力不懈,勇于拼搏,敢于斗争的精神。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性格和伦理精神,自古至今,它贯穿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在中华民族德行的各个方面。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是兴家立业的传家宝,是兴国立世之本,也是众德之首、万善之源。
勇敢与勤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劳动中,要想达到理想的彼岸,既要有勤奋耕耘、艰苦奋斗的品格,又要有勇敢拼搏、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
在中国古代思想家那里,勇敢是值得崇尚的美德,强调"不畏强御" 、"勇者不惧"
,要求人们面对权势和强暴,要有无所畏惧的精神,要求人们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有置个人荣辱、贫富、生死于度外,赴汤火、蹈白刃在所不辞的见义勇为精神。中华民族依靠这种勤劳勇敢的伦理精神,缔造了古老的华夏文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5.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它体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精神,体现为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为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
、"与日俱新"的与时俱进精神,体现为革故鼎新的开拓进取精神。这些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精神追求,它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不懈奋斗,战胜了各种各样的风险,经受住了各种各样的考验。
(二)要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我们党领导人民在进行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中,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1.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民族精神的发展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民族精神的社会作用。毛泽东强调"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就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保持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又塑造出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等等。
2.第二代领导集体对民族精神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同样重视民族精神的社会功能。邓小平强调指出,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他还要求全党同志要坚持发扬五种精神,即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困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
3.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民族精神的发展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如一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大力倡导创业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
我们也绝不会忘记1998年夏天,长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亿万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展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的抗洪精神"。
2003年,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严峻的考验。在与"非典型肺炎"疫情进行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民族精神在危难中激扬迸发。全国人民凝聚在民族精神的旗帜下,构筑起抗击"非典"、"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取得了重大胜利,为传承至今的伟大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光彩。
在新世纪新阶段,江泽民要求全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大力弘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一)时代精神的内涵
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创新精神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只有创新才能推动生产力的进步,只有创新才是现代企业腾飞的唯一出路。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2.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我们正在从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创业的艰辛和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来支持和鼓舞。
3.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专家学者在探究穷国和富国的差距根源时,都得出这样的结论:富国的雄厚国力的积累来自国民丰富的创新创造能力。未来国力竞争主要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随着冷战的结束,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竞争的重点已经转化为以经济、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一个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正在形成。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综合国力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种激烈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尖端科技领域创新的竞争。创新可以为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迅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它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为在世界科学技术领域有一席之地,占有新的制高点,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4.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对中国来说,创新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要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社会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地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热情,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迫切需要。
(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大学生须从以下几方面的培养着手。
1.要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案例:还是教授想得妙
  某单位举办讲座,邀请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给全体管理人员讲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讲授之前,教授给大家出了一道有趣的思考题:“很远的地方发现了金矿,为了得到黄金,人们蜂拥而去,可一条大江挡住了必经之路,你们会怎么办?”一石激起千层浪,会场上顿时热闹起来。有的说:游过去。有的说:绕道走。但教授却笑而不语。良久,教授才严肃认真地说:“为什么非要去淘金,为什么不可以买一条船搞营运,接送那些淘金的人,这样照样可以发财致富!”全体愕然。教授接着说:“人们为了发财,即使票价再贵,也心甘情愿买票上船,因为前面就是诱人的黄金!”大家茅塞顿开:是啊,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思维呢!
2.要培养强烈的创新动机
爱因斯坦曾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要激发创新动机就必须努力培养浓厚的专业学习兴趣,并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广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既有中心兴趣,又有广泛兴趣。当把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时,就会推动学习中创新潜力的发挥。
3.要培养健全完整的人格
大学生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具有“敢为天下先”的气质,开拓进取应是当代大学生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个品质优良,道德高尚的青年所创造的必将是造福于人类,推动社会进步的新鲜事物,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大学生日后事业成功的保证。
4.要培养顽强的意志力
创新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活动,充满着矛盾和困难。如果大学生在创新过程中碰到困难就失去创新的信念,创新能力的发挥就会受到限制。反之在困难面前如若百折不挠,在失败中能总结出经验教训,进而坚韧不拔地继续学习创新,就有可能做出创新性的成绩。古今中外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他们的创新活动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伟大的成就总是在与困难作斗争中,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开拓精神所取得的。
5.培养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让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在一生当中涉足科学技术的各个方面,要想在现有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有新创造,就必须学会和别人协同合作。
在学习、工作中发扬团队精神,其目的在于提高团队的工作成效,使团队的工作成果超过成员个人的成果,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会在一个集体中进行工作,在与人合作中创造。
&&&&&&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1.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作为一个中国人,要自觉地维护自己的国格、人格,维护自己的民族尊严。在祖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外来侵略时,自觉的担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当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坏时,同一切损坏国家利益的行为做斗争;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2.要维护改革发展的大局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步伐走向世界,中国要腾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十分重要。
3.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爱国主义和民族凝聚力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增强竞争力、兴盛发达之本,而爱国主义和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就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祖国还不够富裕的时候,不妄自菲薄;在强国、大国的压力面前,不奴颜婢膝;面对金钱、地位的引诱,不做丧失国格人格的事;面对侵略者的武力威胁,决不屈膝投降。&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占北平后,齐白石先生见北平艺专已被汉奸卖国贼所把持,就愤然辞去教授职务,并在家门上贴了一张告示:“画不卖与官僚,窃恐不祥。“从此闭门谢客。不仅如此,他还用笔作武器,与汉奸卖国贼进行斗争。他曾画过一幅《螃蟹图》,上边写着:“看你横行到几时?”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的仇恨。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一)自觉做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模范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伟大的中华民族就一直保持着统一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第一次真正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这不仅是每个中国人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每个中国人
正确处理个人对民族、个人对国家,民族对民族、民族对国家关系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在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大是大非上,应始终以祖国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前提,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坚决反对一切损害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错误言行。新世纪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如天津的一家日资公司,开发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游戏软件,最终是日本取得胜利。面对高额的报酬,我国的五名开发软件的大学生宁可不要高薪而愤然辞职,表现了维护祖国尊严的高尚情操。
(二)拥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解决民族问题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就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定下来。1954年9月,又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来还专门颁布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强调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同民族的自治平等权利相结合;有利于国家的富强与民族的繁荣相结合;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把爱祖国与爱民族相结合。对于维护和巩固祖国的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利益和权利,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坚决反对台湾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后,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1986年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提问时也说:台湾同大陆统一"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感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够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其次,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人心所向,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台湾的前途系于祖国统一,分裂是绝对没有出路的。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企图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严重阻碍着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损害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理所当然地遭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并根据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地提出有利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政策方针。
1.毛泽东时期:提出和平统一设想
1953年,毛泽东在接见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时说,国共两党已经有过两次合作,我们还将进行第三次合作。
后来也多次说过:“台湾总有一天要和大陆统一的,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并且逐渐明确了对台工作的四个基本原则:省亲会友、来去自由;既往不咎、立功受奖;国共合作、爱国一家;和平解放、互不破坏。
1963年1月,周恩来把毛泽东的有关思想概括为“一纲四目”。
一纲即:台湾必须回归中国。
四目为:第一,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由台湾领导人全权处理;
第二,台湾所有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之处,悉由中央拨付;
第三,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第四,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2.邓小平倡导制定“一国两制”方针
(1)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1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谈到海峡两岸的统一问题,他说:不统一,问题总没有完,中国人不解放台湾问题死不瞑目。
(2)叶剑英发表九条倡导统一祖国的方针
(3)邓小平提出六条设想
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又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六条具体构想。
这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重要宣示,标志着我对台政策发生了从“和平解放”发展到“和平统一”的重大转变。
关于统一方式,邓小平提出不用战争手段,用和平的方式,后来又在不同的国际场合具体提出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政府的胸怀和气魄。
3. 江泽民等对解决台湾问题的贡献
到了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时期,对“一国两制”进行了真正的实践,即比较顺利地实现了香港、澳门问题的和平解决,使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问题日益突出。
提出推进祖国统一的八项主张
日,江泽民在春节茶话会上,向2100万台湾人民拜年,并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并就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和看法。被国内外舆论概括为“江八点”。
第一,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
第三,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
第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第五,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
第六,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第七,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
第八,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邀请,前往台湾。
提出了“三个可以谈”的新建议
十六大报告不仅首次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写进党的文献,还提出了“三个可以谈”的新建议。
“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
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
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
(3)强调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在十六大报告中,再次着重阐述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主张,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对台湾同胞的手足之情、骨肉之情,体现了对台湾同胞的关心和爱护。
4. 胡锦涛坚持既定方针,坚决维护祖国统一
(1)提出国家统一的“四点意见”
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参加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台湾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并就做好新时期的对台工作,谈了四点意见:
第一,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第二,要大力促进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三,要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第四,要团结两岸同胞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2003年“两会”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深情地吟诵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老先生在病中写下的三章令人潸然泪下的离情绝唱: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12月8日,温家宝在访问美国与华侨相聚时,说到台湾,感慨不已:这一湾浅浅的海峡,确实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枚小小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005年3月胡锦涛在参加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时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又提出了“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在会后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回答台湾联合报社记者提问:“您对大选以后两岸关系的前景有什么看法”时说:
我想通过联合报的记者向台湾同胞说几句话。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胞血脉相连,一条海峡不能把我们的骨肉隔断。
温家宝总理还深情地朗诵了台湾诗人丘逢甲1896年写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温总理还旗帜鲜明地指出:
我们将以最大的努力维护台海地区的稳定;
以最大的努力促进“三通”,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和人员的往来;
以最大的努力推进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早日恢复两岸的对话和谈判;
以最大的努力来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但是,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2)主持制订了《反分裂国家法》
在2005年3月闭幕的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们以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法律,是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法律。
(3)&& 促使两岸关系出现了新局面
日至4月1日,在胡锦涛主席的邀请下,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代表团来大陆访问,进行了国共两党相隔56年之后的“破冰之旅”。
4月26日至5月3日,又有了国民党连战主席的“和平之旅”。
4月29日,胡锦涛会见连战,基于两党对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承诺和对人民利益的关切,胡总书记与连主席决定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5月5日至5月13日,又有亲民党宋楚瑜主席的“搭桥之旅”。
日――13日,新党主席郁慕明访问大陆。
三、增强国防观念
(一)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大报告和胡锦涛同志5月23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都强调: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1.国防观念的含义
国防是国家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
2.党和政府对国防教育的重视
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关系国家安全和民族强盛的迫切任务。党的三代领导人都一贯强调要对全民进行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毛泽东同志在抗战初期,就明确提出对人民大众进行“国防教育”和精神动员,并视其为坚决抗战的八个办法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加强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国防教育,指出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江泽民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他还强调:“越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越要宣传国防建设的意义,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增强人民的国防观念”。党的十四大提出要"抓好全民国防教育"。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都强调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他还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
1997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明确规定:"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国防教育要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从2001年起,决定把每年的9月16日,作为国防教育的宣传日。
(二)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加强国防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高校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
1.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落后就要被动挨打。要增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就要拥有强大的国力,包括雄厚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在大力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国防。
今天,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国耻不能忘,历史经验不能忘。国际反动势力并没放弃侵略颠覆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图谋。对此,饱经忧患的中国人民当然不会掉以轻心,更绝不容许历史悲剧在中国重演。
2.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从海湾战争到阿富汗战争再到伊拉克战争以来的一连串战争看出,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威胁是不应回避的现实挑战。要清醒地看到国际反动势力总是利用军事威胁与“和平演变”的反革命两手对付我们。对此,我们必须保持应有的警惕。
3.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要体现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主要有:学习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意识和素质;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参加国防教育活动,增进对国防的感性认识;关注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强化忧患意识。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爱国主义不仅仅是口号和激情,更是扎扎实实的行动,大学生要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志、强国之行,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1. 增强爱国的深厚情感
新世纪的大学生应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将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发展为爱国主义情操,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2. 确立报国的崇高志向
大学生要在培养真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基础上确立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要立报国之志,应该对祖国有正确的认识,包括对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刻认识。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有了对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历经劫难而不倒,始终不屈不挠进取奋斗的中华民族历史的认识;有了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迎接挑战,
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现实中国的认识;有了对伟大祖国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正在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认识,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形成为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志向。
3. 培养建设祖国的聪明才智
青年大学生,要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必须要掌握过硬的本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基本才干和技能。有了报国本领,才有了实现报国之志的条件,也才能实施报国行动。
一个国家要想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受欺侮,必须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后盾。虽然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据中科院院长路甬祥透露,目前我国的科技实力在世界上排第13位(美国第一,日本第二,德国第三,俄罗斯排在第八位)。如果用定量的语言描述,日本约为美国的3/4,德国约为美国的57.8%,俄罗斯约为美国的1/4,而中国约为美国的1/5强。所以我们要有危机感,要为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而拼搏。我们应奋起直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大学生是科学技术预备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我们国家建设都急需高素质的人才,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要时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要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报国之行,最根本的就是要奋发努力,扎扎实实地搞好自己的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4. 坚持报效祖国的积极行动
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青年大学生实现报国之志,成长为真正的爱国者的必由之路。把爱国思想转化为爱国行动,这是做一个真诚爱国者的重要标志。
大学生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必须将报国之志落实到行动中,树立主人翁观念,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复习思考题
1. 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2.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3. 新时期爱国主义有哪些内容?
4. 怎样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5. 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国的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