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死了多少人为改善百姓生活采取了哪些斗争措施

太平天国败亡一百四十年祭
马克思:太平天国是个魔鬼政权
太平天囯(其中“天”字的两横上长下短;“囯”字内为“王”字,是19世纪中叶中国爆发的一场以客家人为主体的大规模反清运动。1850年底-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经过多年筹备后,在广西金田组织团营,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后建国号太平天国,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号称天京(今南京),定都于此。太平天国的嫡系势力曾先后发展到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直隶、山东、福建、浙江、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诸省,攻克过600余座城市。1864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陷落,洪秀全之子兼继承人、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虏,1872年,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国旗号作战的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部在贵州败亡。
因清朝推行薙发易服,太平天国主张恢复中国历史自古以来的蓄发传统,故被称作“长毛”,清廷蔑称其为“长毛贼”、“毛贼”、“发贼”、“发逆”等等,又因洪秀全为广东省花县人,大多太平军亦起自两粤,故清廷亦蔑称其为“粤匪”。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就《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函请内政部,教育部参考酌办,不久正式订立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
,从此将“太平天国”“”等称谓写入正史。
天王洪秀全与随从在南京城,1864年,法国画刊“LeMondeIllustr&”铜版画。资料图片【】
&1853年,太平军胜利攻占金陵,创建太平天国,这是喜剧。1864年,天京陷落,近代中国农民的人间天国之梦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这是悲剧。
  1644年,是旧历甲申年,这年的公历3月19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结束了明王朝的腐败统治。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转战15年,但执政仅42天,就于4月29日退出北京,次年在湖北失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失败209年后,即日,洪秀全率领太平军攻占清王朝的江南重镇——金陵,改称天京,定为首都,建立起与北方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军余部一直坚持斗争到1868年。太平军前后坚持战斗18年,转战18省,执政12年。可见太平军的经验教训要比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更为丰富。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在日写信给郭沫若说:“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倘能经过大手笔写一篇太平军经验,会是很有益的;但不敢作正式提议,恐怕太累你。”(《毛泽东书信选集》,第241页)由于种种原因,郭老没有完成任务。今年又逢甲申年,是太平军失败140周年,也是毛泽东要郭老继《甲申三百年祭》之后再写一篇“太平军经验”的文章六十周年。常言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今天反思太平天国的历史,重新总结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还是有意义的。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外因如中外联军干涉,内因如战略错误、泯灭文化、排斥知识等等,不一而足。已故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在总结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时说:“太平军一坏于杨秀清专擅跋扈,再坏于韦昌辉的疯狂屠杀,最后坏于洪秀全任用私人,尤其最后一坏,历时最久,祸国的军令政令迫使太平军逐步削弱,以致溃灭。”(《中国近代史》,第138页)这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很有启迪意义的。这里只就其失败的内因作些更具体的分析。
洪秀全与天王府图,1864年法国画刊“LeMondeIllustr&”刊载的铜版画。资料图片
  “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确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首要原因。1851年初金田起义后,太平军规定了严格的五条纪律“一遵条命;二别男行女行;三秋毫莫犯;四公心和睦,各遵头目约束;五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太平天国》第一册,第63页)在起义军内部,还实行“人无私财”、“有饭同吃”的圣库制度。首义诸王也“敝衣草履,徒步相从”,与广大将士过着大体平等的艰苦生活,而且上下团结,“情同骨肉。且有事聚商于一室,得计便行,机警迅速,故能成燎原之势”(《太平天国》第三册,第172页),取得了围桂林、攻长沙、破武昌、克南京、转战六省的重大胜利。但就在定都天京后,太平军领导人没能吸取李自成农民军失败的教训,重犯了“小胜即骄傲”的错误。
  攻占南京不久,和春的江南大营、琦善的江北大营即从南北两面围困天京,太平天国的局面严峻得很,离推翻清王朝也还远得很。但洪秀全等人无视这一切,错误地认为已经到“万国来朝之候,残妖绝灭之时”(《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177页),还说什么“一统江山图已到,胞们宽心任逍遥”(《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39页)。于是乎,昏昏然,纷纷然,封王晋爵,营造宫殿,过着奢侈的小天堂生活,开始背离起义之初与将士共患难的诺言。而在1856年取得一破江南、江北大营胜利后,洪秀全等首义诸王们认为天国已臻全盛,“大胜更骄傲”。相互之间勾心斗角,权力倾轧愈益厉害。东王杨秀清更为胜利冲昏头脑,不满足九千岁地位,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为万岁”,导致了“天京王杀王”的大悲剧。韦昌辉借清君侧之名杀了杨秀清及其部属老兄弟2万余人,洪秀全反过来又杀了韦昌辉,还要杀石达开。石达开只得带领精锐数万人离城出走,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当时著名文人汪士铎说,这是太平军“自坏长城”,说得一点都没错。那时有一首民谣云:“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祖籍广东梅州梅县,
出生于纯客家村广州花都区官禄村,
该村客家人均由广东迁来。
  首义诸王迅速腐败
  太平天国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首义诸王到天京后迅速腐败。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斥责清政府的黑暗统治说:“凡有水旱,略不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105页),将清王朝的腐败黑暗统治揭露得淋漓尽致。他们提出要建立一个“天下为公”、“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并实行全体衣食皆由圣库开支、一律平均分配的政策。这些措施在太平天国起义初期,保障军队供给、吸引贫苦百姓参加太平军,保证义军纯洁性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太平天国正是在反对清朝腐朽统治的斗争中兴起和发展壮大起来并取得节节胜利的。但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等天国领导人也像360年前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一样,在犯骄傲错误的同时,也迅速地腐败了。他们抛弃与广大将士共艰苦的好传统,大搞封建等级制,即“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享乐腐化,追求奢侈的生活,认为天下是我打出来的,享受是理所当然的。“情同骨肉”的兄弟手足之情逐渐淡化,“彼此暌隔,猜忌日生”……进南京后,洪、杨等诸王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东王府,劳民伤财。据记载,天朝宫殿“城周围十余里,雕琢精巧,金碧辉煌。五色缤纷,侈丽无匹”。东王府也是建筑宏伟,“穷极工巧,以耀同俦”。在洪、杨影响下,诸王及将领都大兴土木,此风一直伴随到太平天国的灭亡。忠王李秀成在苏州的王府,连李鸿章也为之惊叹:“忠王府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宅。”前方将士在浴血奋战,诸王却过着挥金如土、奢侈豪华的生活。而与诸王的豪华天堂生活相反,广大士兵则过着家庭离散,不许夫妻团聚,吃不饱,穿不暖的贫穷生活,仍然处于被压迫奴役的地位。这一点连东王也不否认,他说太平军士兵认为是“荡我家资,离我骨肉,财物为之一空,妻孥忽然尽散,嗟怨之声,至今未息”(《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114页)。1861年曾经访问过天京的中国第一个耶鲁大学毕业生容闳说:“太平军占据扬州、苏州等城,财产多而富美色,太平军之道德乃每况而愈下。盖繁华富丽,固足以消磨其壮志,而促其灭亡也。”(《西学东渐记》,第98、99页)
  “历览前贤国与家,盛由勤俭败由奢”。太平天国以反对清朝腐败统治而兴起发展,再到自己因迅速腐败而灭亡,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又一条重要历史教训。
  用上帝教来治理天国
  天京内讧后,洪秀全更迷于自己建立的上帝教,并用它来治理太平天国,任人惟亲,朝纲混乱,是太平天国失败的第三个重要原因。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由于没有先进思想可资利用,往往利用宗教作为发动农民起义的思想武器。从陈胜、吴广篝火狐鸣起,经汉末张角用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北宋王则利用弥勒教起义、方腊利用明教起义,南宋钟相利用巫教起义,元末红巾军、明代唐赛儿利用白莲教起义,直到太平天国同时期天地会利用宗教发动“反清复明”起义等。所有这些起义,都是利用中国流传的多神论宗教,洪秀全则是第一次利用西方基督教独一真神惟上帝来发动起义,以达到“奉上帝之命以打倒偶像及清朝”的目的。洪秀全的上帝教是中西结合、亦中亦西、以中为主的新宗教。在起义初期,如洪仁玕\所说,上帝教确实起了“蓄万心为一心”、统一思想的积极作用。但是,宗教是颠倒了的世界观,是一种非科学的思想。天京内讧中,上帝教已成为诸王争权夺利的工具,变成完全消极的思想,造成信仰危机和“人心冷淡”的恶果。但洪秀全不仅没抛弃这种迷信的错误思想,反而更迷信上帝教,“一味靠天”,变成了一个宗教迷信狂,并用它治理军国大事,以致朝政混乱。李秀成批评他“信天不信人”,“用人不专,信人之不实,谗佞张扬,明贤偃避,豪杰不登”(《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496页),是完全正确的。日,洪秀全临死前,还要上天请上帝派兵来保卫天京。这真是痴人说梦。历史证明,“宗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正如已故著名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教授指出:上帝教从“发动革命的工具,却转化为破坏革命的毒素”(《太平天国史稿》,第65页),它不可能挽救太平天国失败的悲剧。
太平天国服饰(资料图片)
  无视广大军民的温饱问题
  太平天国领导人在起义和建国的过程中,一味从分配领域搞“劫富济贫”,不注意发展生产,没有解决军民吃饭问题,也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
  金田起义后,太平天国实行将一切所有缴纳于公库,全体衣食俱由公款开支,一律平均的圣库制度,这对保障义军的纯洁和供给曾起过积极作用,“因有此均产制度,人数愈为加增”(《太平天国》第六册,第870页)。进军长江流域时,又以“薄赋税、均贫富二语煽惑愚民,是以赍粮资贼者,沿江皆是”(《吴煦档案》第一辑,第129页)。占领南京后,太平天国领导人企图把这种人无私财的均产制度推广到全社会,终于走向乌托邦的空想农业社会主义。《待百姓条例》载:“百姓之田皆天王(父)之田,天下之货皆天王(父)之货。”“天下农民米谷,商贾赀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库,大口岁给一石,小口五斗,以为口食而已。”(《太平天国》第三册,第275页)故“此示一出,被惑乡民方如梦觉,然此令已无人理,究不能行,遂下科派之令。”(《太平天国》第三册,第275页)可见,太平天国要建立的人间天国,仍然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农民仍处于被压迫剥削的最底层。《天朝田亩制度》要求消灭一切私有,消灭商品经济,建立一个二母猪五母鸡的社会,就是明证。
  太平天国领导人不从发展生产着眼,而一味在分配领域搞“劫富济贫”。正如太平军战士所说:“吾以天下富室为库,以天下积谷之家为仓,随处可以取给”,即“不贾而封殖,不耕而得饱食”(《太平天国》第三册,第269页),结果使得整个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曾国藩说:“粤匪初兴,粗有条理,颇能禁止奸淫,以安裹胁之众,听民耕种,以安占据之县。民间耕获,与贼各分其半。”但到了后期,太平军如“行无民之境,……居不耕之乡,犹鸟居无木之山,实处必穷之道,岂有能久之理”(《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18,第24页)。天京被湘军围困二年后失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太平天国领导人没有解决军民粮食问题的结果。
  太平天国为什么跳不出历史上的周期率
  作为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发展高峰的太平天国,为什么仍然跳不出“其兴也浡也,其亡也忽焉”的怪圈呢?其中又有哪些历史经验教训呢?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关系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存在决定意识。太平天国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生产力,而是代表落后的小农的生产力,是一个既是劳动者又是小私有者的具有双重性的阶级。他们要建立的人间平等天国,仍然是以巩固小生产自然经济为总目标的旧的农业社会。个体的小农经济是中国二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得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也是使农民长期处于贫穷落后局面的经济根源。洪秀全与李自成的农民军一样,开始时“代表农民利益的运动迟早也会变质,而他必然会做到汉高祖、明太祖的藏弓烹狗的德政,可以说无例外的。然而对于李岩的诛戳却未免太早了”(《甲申三百年祭》)。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也可以说,洪秀全对杨秀清等的诛戮未免太早了。这就是太平天国没能跳出周期率的阶级根源。
  太平天国没能跳出周期率的政治原因,则是洪秀全搞家天下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历代都行秦政制”,从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起,封建专制统治源远流长,连绵不断,根深蒂固。这是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政治统治形式。正如马克思指出:小农经济归根到底“政治影响表现为行政权力支配社会”,“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93页)。不改变小农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必然是高高在上的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统治。
  梁启超在谈到太平天国失败思想原因时说:“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重大的是他那种‘四不象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122页)。这就是曾国藩能取得平定太平天国的思想原因,也是太平天国没能跳出周期率怪圈的思想原因。
  日,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进行了一次彻夜长谈。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年,耳闻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也,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亦渐渐放下了。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当时严肃认真地回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炎培听后欣慰地说:“这话是对的,只有把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个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个地方的人,才能使得地地得人,人人得事。把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由此可见,要跳出历史上的周期率,除了发展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还要靠民主和科学。这是太平天国没能跳出周期率留给我们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方之光 袁蓉来源:光闻日期: 日 09:18:56
[历史上的今天]天平天国攻克南京
号,太平军攻克南京,一天之后,杨秀清率文武百官迎洪秀全入城。决定建都于南京,并改南京为天京。军事史专家、国防大学徐焰少将为您送上历史上的今天:
封建制下农民造反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封建政权
徐焰:今天是3月19日,日从广西向北远征的太平天国军队,攻克了南京,在从此在这里建都改名天京,太平天国在南京建立了与清朝对立的政权时间长达11年之久,因日这一天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讲到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建立首都,首先讲一下太平天国到底算什么政权?人们往往是从自己的政治需要来解释历史,太平天国起事以及它失败后很长时间里,清政府和国内的很多读书人都把它称之为长毛作乱,孙中山于1894年建立兴中会,要推翻清政府就开始歌颂太平天国,而且自比为洪秀全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主要依靠农民进行,因此对历史上的农民战争有一种天然的感情,后来对太平天国也进行一系列溢美的称颂,其实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上不可能有什么农民政权,在封建社会里农民是被压迫者,但是封建性的农民并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农民造反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封建政权,只能用一个新封建王朝代替旧封建王朝,这就根本不能称为革命,只有先进阶级,例如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推翻旧制度的斗争,这才能称为革命,而太平天国占领南京之后的所作所为,其实最充分说明了这个政权的性质。
 马克思:太平天国是个魔鬼政权
1853年3月太平军打进南京这个六朝古都马上穷奢极欲,各个王大兴土木,一下子把南京变成一个大军营,解散老百姓的家庭,局面的私有财产全部没收充公,废除正常的商业活动,执行供给制,城内居民很快大批逃亡,在对下级官兵实行平均主义的时候,洪秀全和各级官员却享受种种特权,洪秀全建都南京之后,马上就搞选美,修宫殿,有妻妾88人还有宫女1000多人,洪秀全从此十多年不出南京城一步,在城内偶然外出,要坐64人抬的大轿。
洪秀全、杨秀清之流为了争夺权利在1856年又搞了一场自相残杀的天津事变,这些封建暴发户要分配权利,不可能搞什么民主选举,只有动刀子了,与洪秀全同一时代的马克思在欧洲最早得知了中国发生暴动的时候,曾经对太平天国寄予热切希望,可是后来他了解到大量事实真相。1962年马克思专门写文章对太平天国做出清晰的论断,他指出除了改朝换代之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幻想所描绘的魔鬼化身,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确实如马克思所说,太平天国是一个如魔鬼一般的政权,洪秀全用拜上帝会这种邪教作为这个政权的精神支柱,不过从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看,太平天国造反动摇了满请统治,有利于后来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不过能起到这一积极意义并不是出于洪秀全的主观愿望,而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历史规律所决定。月19日 13:52来源:中国广播网
洪秀全自称解放妇女 为何玩弄女性多过清帝百倍
本文摘自:《极乐诱惑:太平天国的兴亡》,作者:赫连勃勃大王,出版:同心出版社
说起太平天国的“积极意义”,极“左”时代最爱渲染的就是《天朝田亩制度》中所规定的男女一样可以均分土地,还从演义传说中“钩沉”出“洪宣娇”、“苏三娘”以及女状元“傅善祥”啥的,并在各种文章中都引述洪秀全早期话语:“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其实,《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出自中国古代文献《禹贡》和“大同”思想的不切实际的文件,完全是美丽的梦呓,没有任何实际操作性。
“天国”的妇女,真的很幸福吗?时代,真的在“天国”中进步了吗?回答是否定的。
确确实实,太平天国中,有女营、女官、女试,但除了洪秀全利用客家大脚妇女守卫宫殿和迫使被占领城市的良家妇女从事男子一样沉重的劳役外,他们没有任何真正“妇女解放”的迹象。洪秀全天王府中他个人霸占的嫔妃侍女,多达一千多人,而同时代的“封建”帝王咸丰,宫中有名有份的仅仅18个嫔妃,两个人的美女拥有量是100比1。而且,太平军早期占领大城市后严厉施行的“女馆”制度以及强行劳动的制度,使得昔日弱不禁风的广大城镇乡村好人家的妇女,个个变成了挖沟、砌墙、搬运的“劳改犯”,严重摧残了太平军占领区的妇女身心健康。细细思之,令人发指。
先讲“洪宣娇”、“苏三娘”的神话。
太平天国还是“拜上帝教”时,花洲冲尾有女信徒胡九妹,特别虔诚,天天帮助会众来打扫屋子,奉献全部财物入会。为此,当时拜上帝教会门中有“男学冯云山,女学胡九妹”一说。拜上帝会初发难时,由于营中客家妇女不少,在男女别营制度下,这些人确实勇敢能战。而且,女性如果在精神上受到控制,对“组织”和“教门”的忠贞度远远高于男人。一路杀下来,直到南京,太平军中皆有大脚广西妇女的身影。
至于众口相传的“洪宣娇”,其人是否真有,确实很难说。清朝人在笔记中讲,洪宣娇又称为“萧王娘”,是西王萧朝贵的老婆。有人称是洪秀全之妹,也有人说是洪秀全认的“干妹”。但据瑞典人韩山文(Hamburg)在《太平天国起义记》(1854年)中所记,他称萧朝贵之妻为杨云娇,此人是杨秀清的妹妹或者堂妹。拜上帝会初起时,这个女人自称在道光十七年灵魂升天,看见一金发长老对她说:“十年后,有人自东方来,教汝等拜上帝。”所以,当时会众中也有“男有冯云山,女有杨云娇”之说。在当时穷乡僻壤的广西,人们最信灵魂附体等歪理邪说,所以,杨云娇特别受洪秀全器重,把她与自己并列为受过“上帝”接见的人。韩山文的著作,是根据“真人”口述写成,叙述者不是旁人,正是洪秀全的族弟,日后的“干王”洪仁玕,所以,这一资料应该可靠。
那么,洪宣娇是不是杨云娇呢?
后人查寻洪秀全家族的族谱,并未见有“洪宣娇”之名。而讲过洪秀全早期活动的《太平天日》中,也只有其姐洪辛英之名。最有可能的是,由于杨云娇见过“上帝”,自然与自己是“兄妹”,洪秀全便认下这个“干妹”,杨云娇即成了洪宣娇,经后人渲染,就成为一位叱咤风云的巾帼英雄。
其实,太平天国的“巾帼英雄”们最出彩的时候,是当“天京事变”之时。洪秀全唆使韦昌辉杀掉杨秀清。借刀杀人后,他又要杀韦昌辉给石达开消气。这位“北王”气急,领部下欲攻入“天王府”,负责守卫的千余大脚客家女舍生忘死,抡刀捉枪冲杀,誓死保卫洪秀全,最终迫使韦昌辉及其手下遁走。有人可能会问,天王宫中没有太监吗?没有!洪秀全曾经让手下在南京精挑细选了80个十岁以下的俊俏男童,阉割他们,想用于后宫内充当宦者役使。但是,他们不知道,阉割是件高难度的技术活儿,太平军阉牲口一样残割男童,80个孩子死了77个,制下三个活的还成了废人,下半身严重溃残。
至于传说中的太平天国“女英雄”苏三娘(或萧三娘),基本就是个演义人物,正史中根本找不见此人踪影。据当时的清朝士人笔记记载,最有可能的是太平军装神弄鬼吓唬人,以一个男戏子男扮女装,常常率数百大脚女兵招摇,一为厌胜,二来惑人眼目。太平军将官中有不少人好男风,“苏三娘”的存在也不足为奇。
最能反映太平天国不尊重妇女和洪秀全丧心病狂的文字,当属这位教主洋洋洒洒的500首《天父诗》。
这部厚厚的宣传册子,完整本藏于伦敦不列颠博物院。但据《天朝田亩制度》印制本所附诏书的“总目”看,《天父诗》又称《天父圣旨》,恰似《原道救世歌》改为《原道救世诏》,《太平救世歌》改为《太平救世诏》一样,都是日后为尊显洪秀全的进一步造神运动的一部分。
《天父诗》在小封面上虽题为“天父在茶地题”,其实只有约十首是冒充天父之名在茶地所作,其余均为日后洪秀全在南京宫中“创作”。最开始的十首诗,很可能是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所作的政治恐吓诗,当时在茶地、永安遭受围攻,部分拜上帝会会众动摇,所以“天父”才显灵:“天父下凡事因谁,耶稣舍命代何为。天降尔王为真主,何用烦愁胆心飞!”(其三)等等皆如此类,一是恐吓,二是鼓气。除此以外,其余的490首滥诗,皆是“洪天王”在宫中吓唬、“教诲”嫔妃的“诗”,十足俗俚,十足浅白。我们看毕天王这方面的“文学创作”,就会明白洪秀全为什么四次考试都考不上。以他的水平,考四十次也肯定不会中举。
《天父诗》中的这些类似民俗口谣的“诗”,洪秀全严格命令嫔妃们背诵,以为她们宫中的“行动指南”,其间有不少客家土语和狗屁不通的修辞,着实引人发噱。
花团锦簇的天王府内,可以想见,这位一边大纵其淫一边道貌岸然对女孩们进行精神控制的洪教主,是多么的虚伪。巫山云雨之间,时时疾言厉色;遍采鲜花之余,终日寡言默语。如此花县一个穷酸,真是会扮神扮鬼骗好人。
在诗中,洪教主总把自己比拟成“太阳”、“日光”,把他所有的嫔妃比拟成“月亮”。由于洪秀全诡称他“上天”时曾娶天帝之女为妻,所以就把梦遗的那个对象称为“正月宫”——正后皇娘。而他的原配妻子赖氏,反而成为“又正月宫”,排行第二了。
老洪本人后宫有正式名号的嫔妃88人(显然是广东人,总离不开吉利数字),统称为“副月宫”。同时,内廷设有女官,有“统教”、“提教”、“通御”,下面有众多“理文”、“理靴”、“理袍”、“理事”等称谓,皆由嫔妃们“兼职”。所以,洪秀全的私生活,比起“封建天子”咸丰帝“丰富”许多许多。
首先,让我们先共同欣赏一下洪天王狰狞毕露、对嫔妃们喊打喊杀的恐吓诗:
天兄耶稣曰:右眼惑尔,则挖尔右眼。左眼惑尔,则挖尔左眼。
宁双眼上天堂,好过双眼落地狱千万倍也。
服事不虔诚,一该打。硬颈不听教,二该打。起眼看丈夫,三该打。
问王不虔诚,四该打。躁气不纯静,五该打。
讲话有大声,六该打。有喙不应声,七该打。
面情不欢喜,八打该。眼左望右望,九该打。
练好尔条性,顾稳尔条命。
若不练好性,怕会害了命。
尔们何故咁逆旨,总是红眼睛迷缠。
缠尔去做鬼喙粮,速快挣脱好上天。
(咁,客家话,这样。喙,嘴。)
心有些恶害死尔,心有些邪上帝知。
心有些假天难瞒,今时不醒到何时。
朕弟朕妹,莫被鬼害。身宁受刀,莫犯天条。
眼邪变妖眼该挖,不挖妖眼受永罚。
挖去妖眼得升天,上帝怜尔眼无瞎。
喙邪变妖喙该割,不割妖喙凡不脱。月24日 08:58
没有“大哥”的王国
日,清军乌兰泰部追击从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突围的太平军,在龙寮岭的晨雾中击溃了太平军后队,杀死了两千多人。这是金田起义以来,清军在战场上获得的最大战果。
  高规格俘虏
  由于仅仅1天后,得意忘形的乌兰泰部就在大雨中吃了太平军的埋伏,创下一次被打死4个总兵的空前纪录,只杀死些太平军小兵、家属的龙寮岭大捷,也瞬间从狂欢变成苦笑。好在被抓住的“长毛贼”中,还有个自称“洪秀全谋主”、“义弟”、“太平天国天德王”的家伙叫洪大全。被咸丰皇帝骂到头皮发麻的清朝“‘剿总’司令”、以大学士身份出任钦差大臣的赛尚阿,如获至宝地把这个既会吹牛又能填词,当过和尚也自称过诸葛亮的“太平天国第二号人物”装进一个木笼子,先是等到太平军从桂林城外解围北上后,把洪大全送到这座当年的广西省会城外示众好几天,然后再不远万里,先水路后陆路,把这个“首逆”送进北京城献俘—要知道,十多年后,响当当的太平天国统帅陈玉成、李秀成,首辅洪仁玕,甚至幼天王洪天贵福,都没能“享受”如此规格的“隆重待遇”。
  对于这个“天德王洪大全”,质疑其是否“著名匪首”的人也不是没有,比如有个叫陈坛的给事中就一直公开表示不以为然,连咸丰皇帝也有些含糊,但清朝官书《钦定剿平粤匪方略》、清朝遗老修的正史《清史稿》,和被公认最翔实的清方情报总汇《贼情汇纂》,却都言之凿凿地承认洪大全的“长毛第二号人物”身份,赛尚阿的高参丁守存甚至还弄了几个马甲,写了好几本回忆录,羞羞答答地暗示,这被抓的“洪大全”才是真的洪秀全,而后来跑到南京城里当了十多年天王的那个,是个类似
“影子武士”的冒牌货。
  如此多的权威说法、佐证,却在上世纪30年代被郭廷以、罗尔纲两位史学前辈轻松推翻:他们在洪大全留下的1500字供词里分别找出7、8处破绽,虽然在许多问题上两位意见相左,但有一处破绽却是所见略同—供词里说“我叫洪秀全为大哥,其余所有手下的人皆称我同洪秀全为万岁”,太平天国究竟能有几个“万岁”固然众说不一,但这却是个绝对不可能有“大哥”的王国,就凭“我叫洪秀全为大哥”这一句,足以证明“洪大全”的供词有问题。
  后来的研究成果证实,“洪大全”果然不是太平天国重要人物,而是投奔太平军的湖南兴宁天地会小堂口——招军堂首领焦亮。然而在证据阙如、反证倒有不少的上世纪30年代,郭、罗二位是如何仅凭一声“大哥”,断定供词有问题呢?
  这就得从洪秀全的上帝教谈起了。
  叫大哥要过“云中雪”
  在酝酿金田起义的时候,洪秀全为了神化自己,悄悄修改了基督教义。《新约》里原本强调,基督是上帝的独子,上帝虽然被称作“天父”,但他和每个人的“父子关系”只是精神层面的关系,是一种比喻,而不是血缘上的联系。洪秀全一方面承认这种“天父观”,另一方面偷换了“独子”概念,将自己说成上帝和圣母玛利亚的亲儿子,耶稣同父同母的亲弟弟,而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也分别是上帝的儿子或女婿,耶稣的弟弟或妹夫,幼天王洪天贵福则是“天孙”,后来还被过继给耶稣,成为耶稣和洪秀全的“双料儿子”。在这个精心编织的神圣家庭里,耶稣是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更何况,在起义前夕和初期,萧朝贵假托耶稣,担任了实际的组织和指挥工作。
  正因如此,在太平天国的世界里,“大哥”是只属于天上而不属于人间的“专有名词”,确切地说,只有基督才是太平天国唯一的“大哥”。
  一份保存至今的天王诏旨写得明明白白:“天下大哥独一,天兄耶稣是也,天兄耶稣而外有人称大哥者,论天法该过云中雪也”,“云中雪”在太平军中是“刀”的暗语,“过云中雪”就是砍头。虽然这份诏书未署年月,或许系永安突围之后才发,但“大哥独一”的理念来自上帝教义,洪大全倘若敢当着这套教义的创始人洪秀全之面叫“大哥”,就算“云中雪”不用过,恐怕至少会被“打化关”(太平军“打屁股”的暗语)打到记住为止的。
  既然“一个大哥论”是太平天国的基本国策,身为“二哥”兼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洪秀全自然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他原本在家排行第四,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自打搞了上帝教后,大哥洪仁发就只能被叫做“长兄”,不能再叫做大哥了。洪秀全都不要大哥,全国文武百官军民人等谁还敢要?不要脑袋了么?诏书写得明白—“继自今诏明天下,以后犯者莫怪也”。
  正因为如此严格的规定,和如此严厉的惩罚措施,在太平天国版图内,“大哥”就成了消失的名词,别说老百姓自家的大哥不能随便喊,就算独享“大哥”专利的耶稣,也不能随便喊—那是人家“二哥”洪秀全的亲大哥,你算老几呢?
  照理说,太平天国禁止的只是“大哥”,二哥、三哥……其他哥并不在禁止范围内,可是到了中后期,洪秀全几乎每天都会写好多“天话”颁布全国,里面几乎总少不了“爷哥朕幼坐天朝”之类的套话,这“爷”是上帝,“哥”是耶稣,“朕幼”自然就是神圣的洪秀全父子,这么一来,别说“大哥”,就连“哥”字,太平天国内部人士也不敢随便乱用。如今保存下来的几百份太平天国一手文书中,由太平军人口中直接喊出“哥”字的,只有昭王黄文英,他把堂兄黄文金称为“叔伯哥子”,不过这已经是在太平天国覆灭,他本人被俘之后,叫不叫“大哥”,都是要“过云中雪”的,本来就模棱两可,不知该不该回避的“哥”,也就没必要再忌讳了。&&日
【洪秀全】(),中國19世紀中葉著名的太平天國起義領袖,稱「天王」。
原名洪仁坤、洪火秀,客家人。生於廣州花縣福源水村一耕讀世家,後來移居到官祿土布村。7歲入私利塾讀書,但三次鄉試都告失敗,第三次落選後年已25歲了。受此打擊,回家後重病一場,自稱病中夢見有一老人對他說: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間來斬妖除魔。從此言語沈默,舉止怪異。6年後再一次到廣州參加鄉試,結果仍然名落孫山。因受到一本通俗的布道書《勸世良言》的影響,一氣之下拋開孔孟之書而改信基督教教義,並將家裡的孔子牌位換成了上帝的牌位。
從此逢人便宣傳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義,還自稱耶穌之弟,天父之次子,下到人間來替天行道。1843年創立「拜上帝教」,組織信眾,勢力日趨增大。後到今廣西桂平市一帶活動,在馮雲山等人的幫助下,教眾發展甚快。
在官府的追捕下,被迫於日在桂平金田村發動起義(史稱金田起義),揭竿而起,編組太平軍,多次擊敗清剿的清朝政府軍。後太平軍攻入湖南,勢力進一步壯大;又經兩湖地區,順長江東下,於1853年3月攻占南京以此為太平天國的國都,改名「天京」。
定都後,頒布《天朝田畝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飯同吃,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等誘人的主張,但實際並未有效執行。太平天國在其占領區實行兵、農、教合一的社會制度,破除舊有的一切社會風俗、信仰、道德,男女老幼都納入軍事化建制中。洪秀全本人則退居幕後少理朝政,其生活奢侈糜爛。軍政大權落在東王楊秀清手上。
處在清軍南北圍攻中的太平天國,內亂不已。在1856年的「天京事變」中,先是北王韋昌輝聲稱奉天王詔誅殺了獨攬大權的楊秀清,後韋昌輝本人亦被殺。手握精兵的翼王石達開盡力扭轉危局,卻遭猜嫉,被迫引軍西去。太平天國從此由盛轉衰。這一連串事件的背後,都有洪秀全出手操縱的影子。
沉浸在「天國」之中的洪秀全,雖然在後期重用忠王李秀成和英王陳玉成等年輕將領,使太平天國事業出現過短暫的中興,一度打破了清軍的南北圍攻,但其思想日益狹隘保守,深陷宗教迷信的可悲泥潭。在天京附近據點逐一陷落後,洪秀全仍然拒絕出兵解援或加強天京防禦,並向將士宣稱將有天兵下凡,驅走清兵。
日,洪秀全在處於清軍鐵壁合圍中的天京病逝。一個多月後的7月19日,天京被清軍攻破,太平天國遂告敗亡。
洪秀全一度被奉為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的傑出領袖,但近年來對其的評價趨於多樣化,他本人、他手創的太平天國及其制度亦受到頗多非議。
领导班子进城后的腐化是太平天国灭亡主因
太平军的领袖们情同骨肉,且有事聚商于一室,得计便行”。良好的作风增强了太平军的战斗力。然而这样一个领导班子在进城之后就迅速蜕化,最终导致天京政权的败亡,这其中的原因与教训是很值得我们深刻总结并引以为戒的。
  本文摘自《求是》杂志2011年第02期
  160年前即1851年的1月11日,太平天国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在广西转战了近一年半时间。1852年6月,杨秀清率军冲出蓑衣渡,进入湖南。入湘后的太平军,如蛟龙入海,立刻翻起巨浪。太平军所向披靡,连克永明、益阳、岳阳、武昌。从武昌出发进军金陵,太平军万船齐发,又有陆师夹江而行,号称50万大军。太平军自武昌经安徽、江西,直抵金陵,势如破竹,清军无力招架。虽然南京城高墙厚,也只用了十天时间就被攻破。太平军发展如此之快,战斗力如此之强,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有一个坚强廉洁的领导班子。太平军的领袖们情同骨肉,且有事聚商于一室,得计便行”。良好的作风增强了太平军的战斗力。然而这样一个领导班子在进城之后就迅速蜕化,最终导致天京政权的败亡,这其中的原因与教训是很值得我们深刻总结并引以为戒的。
  过早建都丧失锐气。日,太平军攻克南京,3月29日,杨秀清率文武百官迎洪秀全入城。遂决定建都于南京,并改南京为天京。建都问题,历来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政治问题。太平军攻占武昌时,就存在着去向问题,北进河南则威胁清京,东下金陵则有可能形成割据局面。如今太平军已顺利攻占南京,同样又存在着去向问题。如果以南京为根据地,然后向北发兵,把战略重点放在推翻清王朝上,这样的话,太平军就应集中精锐部队及最有权威的将领进入河南、河北、山东,兵锋直指清廷,这当是太平军攻占南京的战略抉择之一。如果过早在南京建都,太平军必然以保卫天京的安全为目的来部署一切兵力,革命的进攻阶段就会停顿下来,锐气就会减退。因此,在南京建都实在是犯了兵家之大忌。而这却是出自洪秀全、杨秀清的意愿。太平军离开广西之后,便有“取金陵为本”之议。杨秀清认为只要占领了南京,即使成不了事,也可占领黄河以南。洪秀全则多次称南京为“小天堂”,把“小天堂”作为奋斗的目标。可见,在建都问题上,洪、杨都有偏安和及早享受的思想。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战争中,尤其是在革命战争中,在没有获得任何决定性的胜利之前,迅速行动是一个基本规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8卷第73页)占领南京当然不是决定性的胜利。洪秀全、杨秀清们理应略作休整之后,迅速行动起来,率主力部队越过长江,乘清军已如惊弓之鸟之际,向江北推进。时值三月,天气转暖,士兵生活容易适应,加上皖北、山东饥民甚多,太平军一到,饥民相率加入太平军,形势当会有重大发展。建都天京之所以是失策的,是因清政府还未推翻,革命的历程正急速地向前发展之时,突然停止了脚步,这就给清廷留下极大的喘息机会。清军在惊魂稍定之后重整旗鼓,很快在南京城外扎下了江南大营,使太平军的作战部署不得不以护卫天京安全作为主要任务。太平军战略上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太平天国的领袖们,由于贪图安逸而逐渐丧失了革命锐志。
  农民阶级有先天局限。太平天国起义带有旧式农民战争的烙印。农民阶级的分散性、守旧性,以及眼光短浅等毛病,在太平军中都有突出表现。许多太平军将士参加革命都是出于生活所迫,希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经济地位。用太平天国名将李秀成的话说,当时太平军将领号召“凡拜上帝之人不必畏逃”,可以“同家食饭”。这和旧式农民起义者的动机是一致的。许多太平军将士在参加革命队伍时,就是抱着当将军、当丞相、当夫人的目的来的。太平军将领也用这些来鼓动士兵英勇作战。如洪秀全在永安突围时,号召“男将女将尽持刀,同心放胆同杀妖”,因为这样做了,就能“脱尽凡情顶高天,金砖金屋光焕焕,高天享福极威风,最小最卑尽绸缎,男着龙袍女插花”。这样的许愿在杨秀清发布的布告中也出现过。为了达到这些不太清晰的目标,他们作战非常勇敢,作出很大的牺牲。他们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但最终总是归于失败,这是历史的规律,也是历史的局限。
  正是因为这样,历史上再高明的农民领袖也只能按照封建国家的轨道行事。洪秀全本来是要建立一个新朝代新国家,但在永安封王时连一个合适的名称也找不到,只好“姑从凡间歪例”,把左辅、右弼、前导、后护各军师都封王,称为王爷,并相应地制订《太平礼制》来规定各级官员的尊卑和特权。洪秀全还在《天父诗》中公开宣扬封建道德中的三纲五常,说什么“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臣错无主错”。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政权形式一经沿着封建政权的轨道走下去,性质就变了,领导人的思想就变了,对革命事业就失去了支撑的力量。
 神权左右皇权导致核心矛盾。历代农民起义常有披着宗教外衣,即以神的意志和形式来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如张角以太平道为号召,朱元璋信奉白莲教等等。但当这些宗教组织演化成农民起义,特别是建立了农民政权,或农民起义领袖称王称帝之后,一般都放弃宗教组织,专心进行夺取政权或发展革命势力的斗争,如朱元璋称帝之后,立即取缔白莲教,禁止其活动。而洪秀全则在建都南京之后,仍然依赖拜上帝教,教权就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
  洪秀全既是拜上帝教的教主,又是太平天国的天王。作为教主,他虽然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他却失去替天父、天兄传言的权利。金田起义前,出于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杨秀清代天父下凡,援救了革命,洪秀全只好加以承认。杨秀清作为天父的代言人,可以随时制约洪秀全。洪秀全作为天王,却没有实际权力。这就使杨秀清的权力过大,造成洪秀全权力不能集中的局面。其实,洪秀全并不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假若在金田起义或永安封王时就取消拜上帝教,一切按新建立的组织行使职能,杨秀清代天父传言的资格就自然消失了,洪秀全作为天王的权力就能集中。由于王权和神权并行,神权实际上又高于王权,而神权又落在大臣杨秀清手中,这就必然造成洪秀全和杨秀清的矛盾,而这两人的矛盾又必然要延伸到其他大臣之中。
  天京事变后,由于原先的天兄代言人萧朝贵在长沙牺牲,天父代言人杨秀清又在事变中被韦昌辉所杀。所谓天父、天兄人格化本来就是个骗局,杨秀清被杀更是骗局的暴露,太平天国出现了空前的信仰危机。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宗教的第一句话就是谎话;宗教一开头向我们说明某种人的事物的时候,不就把这种事物说成某种超人的、神的事物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卷第648页)洪秀全向教徒灌输的上帝是“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而今天父代言人被人家袭杀时并没有显示出这些权能,人们自然不会和先前一样,虔诚地去信所谓的皇上帝了。严重的信仰危机,导致分散主义滋生,使太平天国一步一步走向低谷,难有回天之力。
  腐败从根本上动摇了太平天国政权的根基。太平天国的腐败是和建都天京同时产生的。尽管洪秀全曾经提出要建立一个没有以强凌弱、尔虞我诈的公平世界,鼓吹凡天下男人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姊妹的平等思想,但他这些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捡来的货色,在洪秀全思想中没有深化,也没有消化。洪秀全很难把这些平等思想付诸实践,只能按照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即《太平礼制》所规定的等级来规定自己所应该享受的待遇和特权。
  洪秀全、杨秀清占据南京以后,便以为可以立国,把享受和特权放在首要地位。洪秀全改两江总督府为天王府,尽其奢华营造天王府。天王府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东王府也是穷极工巧,骋心悦目。在革命尚未成功之时,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就大造王府,广选后妃,洪秀全的后妃竟达88人之多。洪秀全、杨秀清住进王宫,作为农民领袖本是司空见惯的通病。问题是天王府不是当作指挥革命战争的中心,而是行使特权的神圣无比的宫殿。朝天门外大书曰:“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有诏方准进,否则雪中云。”而在木牌楼上则书有“天子万年”、“太平一统”。一个“止行”诏,洪秀全就把自己和众位大臣隔开了。当年同生死共患难的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都不能随意出入天王府。昔日的兄弟今日的丞相们,临朝时,也只好站在朝门外列队,对洪秀全不能仰视,否则就有杀身之祸。洪秀全俨然已成为“一人垂拱于上,万民咸归于下”的封建皇帝。
  杨秀清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农民起义领袖,不论是指挥战争,还是组织政府,他都有许多建树,为太平天国立下了不朽功勋。但是建都南京后,杨秀清的封建特权恶性膨胀。一到南京,他就建起了高大的王府,三年多的时间,从不出南京城一步,但在城里则为统治一切的全权主宰。所有军国大事仅与东殿尚书侯谦芳、李寿春等一二人计议,严重脱离群众,加之作风极度张扬,每次出门都盛陈仪仗,不知自忌,甚至用代“天父下凡”来惩罚洪秀全,最后更是发展到“逼封万岁”。为了显示特权,杨秀清还设立各种酷刑,如鞭打、枷杖、斩首、五马分尸等,连韦昌辉、秦日纲、黄玉昆等一些高级将领都被他杖责过。杨秀清的骄横,造成他和诸多朝臣的积怨,也导致洪秀全的不满,终于酿成了一场灾难——天京事变:杨秀清及其家属、部下和太平军精兵两万多人被韦昌辉滥杀。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回到天京,受到天京军民的热烈欢迎,满朝同举石达开提理政务。可洪秀全却对石达开大生疑忌,重用自己的兄弟安福二王,以牵制“翼王”,并有“阴图戕害之意”。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率20万精兵远离天京。经过天京事变、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虽经陈玉成、李秀成等后期太平天国名将的努力,军事上稍有起色,但终究缺乏回天之力,最后一步一步走向失败。
  当然,太平天国失败原因还有很多,比如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互相勾结起来,残酷镇压太平天国等。需要明确的是,太平天国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它对近代中国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近代中国,它最早实践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是中国近代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义和团、辛亥革命等构成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几个高潮。另外,它主张对外开放、发展本国商业和对外贸易等,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旧式农民战争的局限,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苏双碧:40& 来源:《求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平天国电视剧200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