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意义有什么意义?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上海自由贸易区
会不会试点试个2 3年,慢慢就偃旗息鼓了。估计全面推广很难,但真心希望这次改革能有结果, 说实在话,改革重点在金融上面,虽然利率汇率开放看起来很美好,但只要在国外呆过的人就知道,对大部分中小企业以及中低收入的自然人来说,利率放开后,正面影响有限,反倒是负面影响会多一些,日本早些年就出过很有名的信用卡事件。目测办证的今后几年会更火,祝福李总理改革一路走好,希望能建立起理想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经济制度。 真是该改了, 改革是没有尽头的,再完善的制度,一直不变 也会被自废武功的。话说金融危机过后,应该没几个国家银行体系没出问题的吧,那可是号称西方社会最发达最完善最值得学习的模式啊。。。
谢谢邀请。。由于这项政策目前都还是前瞻性的一些东西,所以就列一些tips来回答一下好了。目前的版本是缩水版,原版本的构想相对现在要更为宏大一些,克强总理对于部委的阻力,最后拍了桌子,这项魄力还是颇有气度。那么,我的回答分为两部分,穿插在其中,正好回答你两个问题。目前的主要内容就这么几个:1,商务部通报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申报稿中明确提及希望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并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等创新3,探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创新对外开放模式4,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5,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还将逐步允许海外企业参与。目前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正在筹谋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现上海综合保税区)内设立交割仓库。6,行政政策上偏向,高端制造、加工、贸易、仓储物流企业在此落户。那么很显然,自贸区的政策无非就针对的就三个点:第一,人民币对外业务。第二,外资落户。第三,更具国际规则的贸易试点。(资料引述:)第一,利率市场化。既然要保证人民币自由兑换,那么其核心必然是利率市场化。在此次的方案中,明确表示在区域内实现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说白了就是对于以前较为封闭的中国羊圈,在这个情况下,将羊圈和整个草原的围栏去掉,你可能会遇到狼,可能遇到饥荒,这样的方式就是希望羊能够跑得更快。其主要冲击的是银行业的利润下滑,1,商业银行受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中小金融机构会面临洗牌。2,利率市场化可以使不同职能和业务的金融机构拉到同一个起跑线上,同业竞争日趋激烈3,贷款价格会因竞争加剧而下降,特别是大客户议价会明显回落。4,银行利差进一步收窄,特别是存款利率会持续上升,进一步挤压银行利润空间。5,挑战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自主定价能力。对老百姓的影响利率市场化一旦完全实现,普通百姓选择银行存钱的思维和行为必将发生较大的改变。对于大众客户,会更关注银行基础储蓄产品的稳定性和收益性,以及银行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快捷性;对于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客户,会在确保存款安全性、金融便捷性的同时,更加关注银行投资类产品的服务;对于富裕阶层的客户,会更关注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体验。第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风险可靠前提下)1,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在区域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2,在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先行先试;3,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建立与自贸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4,(逐步)未来企业法人可在自贸区内完成人民币自由兑换,个人则暂不施行。  5,上层(可能)要求国内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投资融资理财,国家将提供制度性便利。上层要求自贸区建成亚太运营中心,面向亚太中心,而国家亦将提供制度性条件。  那么以上直接导致的就是上海的自贸区:1,成为人民币业务大本营,并且人民币业务和整个外汇市场的运营模式完全与国际接轨。2,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改善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以及中国企业对外的扩张和经营环境,扩大引进外资规模的需要。更为公平和市场化的条件,对于外资在华经营会相对宽松。3,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国民对人民币币值稳定。也同时表明了政府对于主导“开放型”经济有了一揽子配套。4,最重要的一点,对于日渐收紧的投资环境,盘活货币存量,这也几乎是整个自贸区的核心观点之一。对老百姓的影响这个其实很显而易见嘛,货币的自由兑换首先方便出行,其次,老百姓有那么多的钱,国内投资渠道很少,老百姓把钱放在银行呢,银行利率又低,因此中国老百姓有权利到海外投资,分散投资。第三,保税区的建立(请注意是建立,不是新设立)上海这次不仅仅是普通的保税区,虽然细则并没有出来,挂着特殊海关监督的牌子恐怕不是简简单单的噱头。保税区的作用无非就这么几点:1,便利化服务性企业。2,扩大上海作为港口的港口功能性,尤其是上海不同于香港,上海是一个可以直接对中央政府提供庞大税收的港口。3,提升转口功能和物流功能,吸引大量的出口工厂和保税仓库。4,集成口岸,监管职能集中,利于进出口贸易。所以这次四个新保税区和物流园区的建立(这里的建立是指的新一期投资开发和新规划,不是指新设立,这几个以前就存在)明摆着就是要扩大上海这个直接可以贡献税收的港口以更大的产钱效率以及保护正在趋于疲软的上海港口产业和进出口业务。对老百姓的影响这更简单,这个意味着老百姓可以买到一些在中国生产,外国设计的便宜货,购物方面是最直观的影响。比如大家都很关心的进口汽车和电子产品,以及原版引进的一些出版制品。保税区的配套还可能涉及诸如国际学校一类的教育类产品。以及更为廉价和高效的国际物流服务。第四,允许设立外资银行以及民资与外资合办中外合资银行,以及外资资信公司,并且放开了一些交易以及融资系列的权限(诸如融资租赁与期货交易)。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以及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了解到,外资银行可在保税区开展试点的人民币业务,但不享受国民待遇,可从事各类零售及批发银行业务,包括接受存款、企业融资、贸易融资、财务活动、贵金属买卖及证券交易等。然而,允许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参照《非金融机构支付管理办法》,向人民银行申请并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  其次,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建议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最后,上海自贸区的金融的创新试点主要面向为贸易和投资服务。除上述举措,在试点中,还将对区内注册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及项目子公司,实施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的试点政策。建议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建议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 这个影响主要在于:1,实行开放性的金融政策,将金融市场放开并入国际主流,引起中外资本的直接竞争,并且期待以这种方式来培养企业的更新和竞争力。2,允许了境内外资本的大进与大出,进一步放宽金融业务审批管制与外汇管制,是上海成为货币离岸港的先决条件。但是这同样可能造成开放性金融的负面效应,故而,这次调研组对于此项的具体执行是非常谨慎地。3,外资银行一次性获取人民币业务资格,直接促进人民币货币业务无论是在正常交易还是衍生品包装的源动力,跨境放款也变得相对可行。那么这是为离岸业务大开便利,但是金融监管部门对此相当谨慎 ,不过试点政策正在酝酿。4,有意放宽融资租赁公司资本要求与业务范围,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并且在税收上给与了很大的支持。融资租赁业在上海需求很大,跨境实业投资企业在沪众多,各类融资租赁企业有较强的政策诉求,推出优惠政策,将推动该行业的发展。5,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在上海自贸区内将建议允许境外期货交易所指定或设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最大的直接作用就是降低交易成本,在自贸区内设立交易仓库,也有利于完善上海金融中心的功能性。对老百姓的影响首先,对于投资者来说,自贸区提供了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无论对于境外个股还是期货,实际上便利程度要高很多。其次,外资银行的参与,那么在柜台服务方面能够和民资和国资有一些竞争,那么自然老百姓选择余地变多,其服务由于竞争也会变得改善。同时在一些服务产品,比如大家都很关注的住房储备基金方面,更多的竞争者必然诞生更为多元的交易方案。但是,考虑到外资的主要业务和客户群,实际上对老百姓的影响也仅限于这些,还是比较有限的。第五,允许部分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  上海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同时也需构建离岸金融市场。试验区对国内商业银行离岸业务探索风险管理和制度完善也进行尝试,允许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  前期调研中,离岸业务包含了研究中资银行试点离岸金融业务的操作规范。包括反洗钱,避免双重税,信息交换等细则。主要影响在于:1,在06年以来,中国离岸资金业务成倍增长的情况下,一个根正苗红的自贸区的出现无疑是在渠道上更为完善。2,是对于在内地设厂,资本在境外,并且占据我国投资主流的这群客户来说,旺盛的流动资金需求,这必然是金融界新的掘金点。这一点在深港一体化的各项业务指标来看,已经体现得很明显。3,中国目前拥有大量需要“走出去”的企业,12年开始,在欧洲本土经济疲软的情况下,无数中国企业通过投资捆绑的方式去抄底欧洲市场,尤其是中小型新兴产业为主的企业,作为海外扩展的第一站,甚至因此挽救了伦敦的商业地产。所以,他们日益迫切要求母国银行能够提供及时、便捷的包括境外融资、集团财务管理、贸易结算、降低财务成本、规避投资风险、投资中转以及参与境内外招投标等在内的比较全面的境外金融服务。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这些企业的成本,并且同样是国内金融业的新掘金点。4,对外汇以及大量的库存资金消肿,我说过,“盘活”是这次自贸区的几个主导思想之一,那么这一块政策无非是这个宏观目的的体现。对老百姓的影响这个其实直接影响比较有限,主要是可以提供新开发的人民币产品的投资选择。比如概念股已经有了。不好的方面嘛,就是印钞机又得开了。第六,自贸区建设与房地产开发。1,自贸区设立了,自然就涉及到园区的建设,园区的建设就涉及到房地产。而且自贸区更为市场化的政策,给摩拳擦掌的房地产商明显是一针强心剂。2,随着自贸区金融制度的创新与演进,自贸区内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民间金融和海外资本之间的融合机制将不断出现,能够产生巨大的集聚效应的“供应链金融”,也可能会形成像德国银行业那样的“关系型金融”服务模式。这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它可以为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带来更宽的渠道、更快的速度、更多的选择和更高的水准,从而有力地促进房地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3,作为房地产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建设成功的自贸区,无疑将成为上海、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对老百姓的影响对于主流房产意味不明,高端房产和商业地产却起伏明显的上海来说,自贸区无疑会让房地产市场趋稳且向上,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是一个明显的投资机会。其次,自贸区建设会带动好几个区域的配套建设和商业开发,那么相关方面无论从居住条件还是生活便利都会有明显提升,对于没有买房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地区域选择。最后,魔都房产(住宅)一直处于一种贵而不豪的情况,这次全球房地产商都会参与到自贸区的配套住宅的开发,对于住宅档次的提升还是明显的。不好的方面嘛,房价恐怕又要涨咯。总结:如果进展顺利的话,宏观上大概会有这么几个前瞻性的东西:1,上海自贸区是顶层设计,自贸区在各国都是通行做法,不过大开大合的开放性经济,是否能够驾驭的了,这是一个考验。2,上海自贸区有望成为泛亚地区的供应链枢纽,建成世界领先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之一,也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3,是对一种新的监管体系和新的经济政策的尝试,一种开放式的战略。4,类似保税区的开发可能会代替一部分“新建城区开发”,作为另一种政策主导投资红利形式。5,人民币全球战略打响了第一战
昨天我在复旦听了一个关于自贸区的论坛,下面整理了论坛中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加上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分享给大家。自贸区既不是要把上海变成香港,也不是要让上海和新加坡竞争自由港,更不是要搞一个巨型的免税区或者经济特区。它是改革者撬动现有既得利益集团和现行经济制度的第一步。宏观层面1. 自贸区的使命一句话: 开放倒逼改革。自贸区的最终使命是推动中国经济体制的整体改革。中国当下面临改革深水区,中等收入陷阱,搞得好变欧美,搞不好变拉美,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已经很多,不再赘言。李克强总理对现在的局面应该也很清楚,所以下定决心搞了上海自贸区,剑锋所指的是比触动人灵魂还要困难的触动既得利益集团。上海自贸区的成败直接决定了改革的下一步能否顺利进行。2. 自贸区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1)对内,推动政府从审批型向监管服务型的转变,要素价格市场化(包括利率、汇率等),推动央企和国企改革。(2)对外,尽快完成从2008年开始的中国双边投资协定谈判 (BIT谈判),促使发达国家认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尽快加入到新一波区域资本、贸易和服务的协定谈判中去,包括提问者所说的TPP协议,以及另一个重要的PSA协议。注释:(1)Tpp 指的是 跨(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2013年底可达13个国家)由美国主导的太平洋区域资本投资和服务业合作的协定。(2)PSA指的是“诸(多)边服务业协议”(Plurilateral Services Agreement,英文缩写简称PSA),国际服务业游戏规则,目前有美、日等21个国家正参与在谈判中。市场预计 PSA未来的谈判内容主要包括金融、快递、传播、电信、电子商务、运输、观光、物联网、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等等所有服务业领域 。对内部分已经有很多关于体制改革、国企垄断、利率市场化等方面的论述。我想讲一下对外部分,其实这次的上海自贸区改革和中美双边投资谈判协定渊源很深。从2008年双边谈判启动以来一直进展缓慢,眼看着TPP,TTIP(欧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简称:TTIP)),PSA一个个新的区域协定都不带中国玩,WTO多哈回合又遥遥无期,上层开始意识到情况不能再这么下去了。BIT谈判之所以缓慢就是中美没有达成共同的谈判基础,这次7月汪洋副总理访美期间向美方做出了庄严的许诺,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开展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实质性谈判,中国政府做到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时限是3年。关于中美BIT谈判,具体参见下文关于TPP、PSA协定的由来以及它们与中国的关系,推荐大家一篇文章。所以说,大家这次看新闻里频繁出现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和中美双边谈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确立乃至未来的中国在国际市场游戏中能否占据有利位置息息相关,可以预计,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将会是自贸区的核心改革措施,下面我来详细的讲一下这两点。3. 自贸区的核心我认为就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这两个改革措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在国际投资法中,国民待遇是一项以条约为基础的义务,其含义是给予外国投资者及投资的待遇不低于在相似情形下给予本国投资者及投资的待遇。现在外资企业在华实行准入后国民待遇, “准入后国民待遇”适用于投资建立之后的阶段,主要涉及外国投资者拥有或控制的企业在东道国的运营条件,在监管和税收待遇上实现差别待遇。”准入前国民待遇“适用于投资建立之前,它将平等待遇扩大到准入权,并在国家监管和税收待遇等方面给予法律上和实质上的一视同仁。准入前国民待遇是传统投资协定采取的控制模式与开放投资体制中的自由模式最重要的差别。关于准入前国民待遇,推荐一篇文章负面清单:此前中国实行的是所谓”正面清单“管理,根据现行的外资企业法等法律,在我国的外商投资必须参照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开展。在这份目录中,明确了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的外商投资项目。实行负面清单之后,在这份清单上,国家明确开列不予外商投资准入或有限制要求的领域,清单以外领域则充分开放。这种法无禁止即合法的管理思路,无疑会激发企业的主体活力,让市场配置资源发挥更大作用。根据上文所述,可以预见的是在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与负面清单之后,政府的主要精力将从现在的企业成立前审批转向对企业成立后与经营过程中的审查与监管。同时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可以在负面清单的规定之外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开拓各种新的商业和服务模式。之前自贸区废除了3部法律,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应该都是为了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做准备。以后自贸区内成立企业,会从原来的审批制转向备案制,大大减小了成立企业的成本。同时企业也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来创造新的经营模式和方向,而不再是根据政府的要求来决定可以做或不可以做什么。从这次自贸区鼓励的六大服务性行业可以看出,贸易、金融、航运、文化、社会、投资都是比较容易开拓新商业模式和服务的产业。4 自贸区的结果自贸区改革如果按照预想的计划顺利实施的话,理想的结果应该有以下几个对内:(1)外资和民资进入原来垄断或者审批门槛很高的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和商机。(2)降低政府审批权,减小权力寻租的空间,改变政府职能。(3)摸索出一套可以推向全国的改革模式,从而使得国企和央企面临剧烈的竞争,逼迫既得利益集团放弃垄断权,倒逼国企和央企改革创新。对外:(1)加快中美双边贸易谈判,获得美国承认的市场经济地位。(2)获得进入Tpp和Psa谈判的机会,从而获得进入下一轮以服务和资本为主的全球游戏的入场券。注释:美国判定“市场经济地位国”标准 美国1930年《关税法案》第771节18段规定美国商务部按照以下6项标准判定一国是否可以获得市场经济地位:1)一国货币自由兑换度;2)劳资双方通过自由讨价还价确定工人工资;3)针对合资企业设立或外国投资的限制程度;4)生产方式的国有或国家控制程度;5)国家对资源分配、企业产出和价格决策的控制程度;6)管理机构认为合适的其它标准。 美国针对某一行业是否市场导向的行业(MPI)有专门的三条标准:1.政府不能干预被调查商品的定价或产量;2.被调查商品所属的行业应以私人企业或集体所有制企业为主。该行业可以有国有企业,但国有企业的大量存在将不利于市场经济地位的判定;3.所有主要的投入,不论是实物或非实物(如劳动力、企业管理费用)以及总投入中占重要比例的那部分投入,应该按照市场价格支付的。之前我看到很多网友对自贸区内没有免税店、进口奶粉和各种便宜的名牌包包耿耿于怀。我觉得之所以不推出免税商品就是因为第三条,摸索出一套推向全国改革模式的原因。在自贸区内如果有对外资优惠、企业免税等措施的话,就证明了这套办法只是吸引资本的权宜之计,而不是能够推向全国的普适方法。这与汪洋对美国的承诺以及李克强利用自贸区倒逼全国改革的初衷相矛盾,自然不会成立。试想一下,如果李克强真的做到了降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外资和民资得到了与国资一样的市场待遇,市场空前繁荣,政府真正做到依法监管,那么我们未来的税收还会这么高么,我们的奶粉还会让人不放心么?免税店、进口奶粉等是治标的举措,而李克强希望推动的是治疗根本顽疾的方案,即让所有不同形态的资本在合法合规的条件下,在市场面前一视同仁,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只有公平竞争、依法监管的自贸区改革方案,才是有可能推向全国的普适方案。5. 总结当然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很有可能现在的政府看不到新的自贸区体系下他们能够获得多少好处,从而不愿意放弃手中现有的权力。或者政府滥用监管权,越位监管,今天来查查这个,明天查查那个,这样同样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所以在制定新的自贸区游戏规则的同时,希望也能够制定出新的政府激励机制,让现有的政府也能够从自贸区规则中获得之前在旧制度中所不可及的利益,这样的改革才能够真正的推广下去。改革能不能走得下去,成败或许就在这三年了。---------------------------------------------------------------------------------------------上文内容有很多来自于周汉民教授和袁志刚教授在论坛上的发言,叙述如有疏漏,责任在我。该论坛内容有网络整理版:周汉民教授推荐了一些关于这次大改革的书和文章,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去看一下1.邓小平时代 傅高义著2.朱镕基上海讲话, 尤其是1990年会见记者答记者问的那一篇。两篇文稿习近平 六大领域改革李克强 夏季达沃斯开幕式讲话同时他提到了四个很成功的自贸区,包括纽约第49号自贸区、德国汉堡港自贸区、阿联酋迪拜自贸区、荷兰鹿特丹自贸区。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它们的具体情况,上海自贸区的法规可能会借鉴它们很多。----------------------------------------日update------------------------------今天上午,复旦上海论坛的闭幕式以“自贸区的成功关键是什么为题”举行了一场高端对话, 在该场活动中,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给出了自贸区启动以来主要的工作内容以及未来希望达到的目标。我在下面做一下总结:上海自贸区和传统意义上的自贸区“形似神不似”上海自贸区自筹备以来,主要工作方向有两个:对外:负面清单模式,推动投资领域开放,与国际规则相接轨,与双边多边区域经济合作谈判有关的领域在自由贸易区内先行开放。对内:理清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形成法治化环境,从而达到解放市场,强化资本活力的目的。自贸区从正式成立至今有9000家企业成功注册,其中外资比例大约占10%,前往咨询人数超20万,激活民间资本和外商投资。相比较于这些数据,更重要的是告诉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改变政府管理模式,国务院各部位提出了几百条改革措施以及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的制定,这些才是自贸区真正的成果。自贸区未来有三大任务:1. 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采取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境外投资管理制度,建立安全审查机制、反垄断审查机制、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信用管理体系、综合执法体系和部门监管信息共享机制等六大事后事中监管制度,而不是原先的事前审批制度。2.服务业升级、扩大开放,包括金融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等3.金融改革,包括投融资兑汇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改革、汇率市场化等,最近央行刚推出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分账核算风险审慎管理细则》是自贸区金融改革的重要步骤。接下来还会有一系列举动,最终目的就是人民币的跨境使用。自贸区接下来考虑的工作方向是:1.如何与中央提出的简政放权相结合 2.如何考虑与上海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等目标结合。3. 如何与 3.如何与国际规则相结合 4.如何进一步增加企业的体验 5. 如何可复制推广到全国。------------------------------------------------------以上内容是根据现场讲述所总结,未经演讲者本人所审核。根据之前所得到的消息和今天我听的论坛,我个人觉得自贸区的目标归根到底还是拉动经济增长,不过换了一种和前任不同的方式。之前的四万亿计划是通过中央的刺激,拉动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银行贷款的配套,从而通过对国有企业和“铁公鸡”领域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从而达到稳就业稳社会的目的。现在这一套已经不能持续了,但是稳就业稳社会的目的还是要继续完成,那么就得寻找新的资本活力来源。之前的开放原先的国企领域给民资进入和这里提到的上海自贸区我认为是一体两面,即通过这些手段引入新的资本,提供新的增长机会。第一: 上海自贸区的服务业升级,扩大开放,以及采取负面清单、事后监管,目标是把外资引进来以及盘活国内民间剩余的资本。第二:金融改革和人民币跨境使用则是让人民币可以走出去,利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样增加了大量人民币境外的投资渠道,使得人民币可以带来更多的增长机会。这样,外资和民资的引进来可以取代原来政府主导的资本投资产生的增长,而人民币境外使用的达成又能给境内冗余的资本提供更多的获利机会。如果这两点可以达到的话,那么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的增长率下降这样的问题也能够得到缓解。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点,首先,自贸区领导在未来工作方向中提到了两点:1.如何与中央提出的简政放权相结合 2.如何考虑与上海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等目标结合。在上海最早的自贸区申请中,据说只是想要一个保税区的升级版叫“浦东自由贸易区”,获得进一步的税收等方面的优惠。而最终中央批复的版本是现在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显示出地方和中央所关心问题的差异性。自贸区在未来如何在这两点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一个值得关心的问题。其次,如何在开放金融市场和控制风险之间寻找到平衡点。习主席刚去了自贸区视察,他提出了一点即自贸区必须要控制住风险。新的《分账细则》发布会上也说“不能把FTA账户和投融资便利化划等号,前者是为后者提供载体和工具,投融资便利化涉及的资本项目可兑换,不是完全的自然可兑换,而是分类别、有步骤、有管理的资本可兑换。” 如何带着镣铐在这几年内把金融改革这支舞跳好是个很具有挑战性的事情。第三,在立法和监管层面上,自贸区内部实行法律的来源、法治环境、律师工作状态以及仲裁准则等问题依旧是个难点,如何理清地方人大和中央人大对自贸区立法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课题。-------------------------------------------------------------------------------------------------2015年4月更新:自贸区未来发展: 扩张以后的自贸区包括了广东、天津和福建自贸区。自贸区2.0的政策主要是为了配合“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其中新增的三大自贸区口号是要复制上海的制度创新。“一带一路”可以说是当下最受瞩目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伴随着中国资本的大量输出,而四大自贸区通过营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可以构建中国资本输出的服务体系,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平台。
其实质是人民币的国际化,即汇率的市场化。自贸区是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的试验田,而‘一带一路’致力于沿线各国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把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中外合作的新载体。上海自贸区将结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金融创新示范区;天津自贸区将服务京津冀一体化,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福建自贸区将服务“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广东自贸区则侧重粤港澳金融合作、贸易自由化等,四大自贸区的定位有一定差异。其实自贸区推进的政府职能转变,很多只走了半步,未来需要全部走完。比如国际贸易的“单一窗口”,现在还有很多部门没纳入,部门监管信息不能完全共享,制约了贸易便利化的进一步提升。金融改革方面,自贸账户的设计还比较复杂。上海自贸区2015年版负面清单正在抓紧制定,将比之前的版本更短、更透明。尤其,当负面清单缩短到100条左右时,透明度是更值得关注的方向。现在的说法是“四大自贸区共用一张清单,在发改委等部门指导下制定”。这固然可以解决区域之间无序竞争的问题,但先行先试的作用就弱了。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允许四大自贸区在负面清单上搞出新内容,这些内容一旦被中央批准,自动在其他区域执行。如此既消除了清单不统一的担忧,又保留了各自特色。
未来自贸区的改革会加速,特别是在金融方面。广东自贸区将借粤港澳金融合作的机遇,和上海自贸区一起推动QDII2(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的资格认证制度)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内个人,用自己的合法收入,投资境外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实现个人资产的全球配置。相应的,港澳地区的居民,也可以更加自由地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自贸区未来核心是构建新体制  上海自贸区未来会主要关注5个方面问题。这五个方面的问题包括:自贸区建设如何与构建开放性经济新体制更加本质地结合;如何与上海“四个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结合;如何与完整的一级地方政府自身改革结合;如何将各个片区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如何与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有机结合。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和科技创新中心有机结合起来,是新一阶段建设自贸区的重要内容。  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是上海自贸区的重中之重,将成为上海保持先发优势的重要支撑。一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要和金融中心建设紧密结合,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先行先试的平台;另一方面,探索建立自贸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联动、推进制度、跨境交易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将促进研发资源、科技人才、科技创新相关的金融要素在自贸区框架下率先实现。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最难的其实是“协同性”,也是今后政府职能转变重要的方向。  在各片区特点优势结合方面,原有的28.78平方公里将继续探索离岸业务、亚太营运中心和以贸易功能为核心的其他功能的创新,这一区域可能要更多体现开放度,在境内关外的模式上要做更加深层次的研究。其他片区则要重点关注元素和资源的融合,功能互补。
在单一窗口、政府事中事后监管、监管的执行标准、执行政策、企业诚信系统建设和社会组织参与等方面可以共同研究。
首先,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如何准确的把握和规划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其次,在完整的一级政府里面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如何真正体现扩区以后政府职能转变的优势也是正在做的准备工作;此外,整个的运作机制与体制的完善也是准备工作之一,包括受理点、咨询点的建设,人员的岗位培训,政务信息的更新,备案系统的对接等。 针对目前四个自贸区共存的局面,加强四个自贸区之间的联动可以增进相互的了解,和相互的信息的沟通,对于整个自贸区战略方向共同推进也会有帮助。以FTA的贸易协定为例,对于这些国际上的规则各个自贸区在分头研究,但只有在一起研究,一起梳理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研究和劳动成果重复。
归纳起来的重点就是:(1)人民币国际化改革,汇率市场化,个人境外投资账户的开放。(2)政府体制转变。这两点之前走的比较缓慢,接下来的速度应该会加快了。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两年,需要一些实质性的变化来鼓励下一步的变革。
自贸区、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政府体制改革,其实是一件事情的不同面而已,看懂了其中的逻辑,就能够知道变革的方向了。
来知乎,参与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