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番花信 吴朝阳 遥感所选文引用丰子恺有什么作用

二十四番花信
>>美文欣赏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二十四番花信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吴朝阳&&&&&&&&新近读了《爸爸的画》,丰子恺先生的漫画自然极为精彩,又有丰子恺的女儿们对其父漫画的评点。《文汇报》6月25日也以《漫画曾经这样让人心疼让人温暖》为题作了介绍,的确很有意义。但是评点文字中有一处讲到“二十四番花信”,则有一点小小的知识性问题。&&&&&&&&“一张令人心酸的月历”评点的是题为《二十四番花信后,晓窗犹带几分寒》的漫画,在“评点”中作者说:“……一共二十四个节气。爸爸常对我说:这叫二十四番花信。”稍后又说:“二十四番花信的最后一个节气(按阴历)是立春。所以这幅画的意思就是:&&&&&&&&过了立春后,早晨窗前还有几分寒气。”两处都是对“二十四番花信”的误解。&&&&&&&&“二十四番花信”所指时间段应该是冬至日之后的一百二十天。《吕氏春秋》说:“春之德,风;风不信则花不盛,花不盛则果实不生。”这是“花信”及“花信风”的来历,宋程大昌引《吕氏春秋》,指出:“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花信风者,风应花期,其来有信也。”徐锴《岁时记》说:“小寒三信:梅花、山茶、水仙;大寒三信:瑞香、兰花、山矾;立春三信:迎春、樱桃、望春;雨水三信:菜花、杏花、李花;惊蛰三信:桃花、棠棣、蔷薇;春分三信:海棠、梨花、木兰;清明三信:桐花、麦花、柳花;谷雨三信:牡丹、荼蘼、楝花。此后立夏矣。”给出了一个“二十四番花信”的列表。正如《东皋杂录》所言,“江南自初春至初夏五日一番风信”,从“小寒”到“谷雨”八个节气一百二十天,共有二十四番花信。古人说“冬至一阳生”,冬至日虽然还是冬天,但已经暗藏春的萌芽,所以(江南)梅花初开,第一番“花信”也就开始了。&&&&&&&&涉及“二十四番花信”的古诗很多,讲的都是春天“风”、“花”相应的“花信”。如说“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意谓“楝花”是最后一番花信,楝花开后便是黄梅初夏。宋诗“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以及“清明烟火尚阑珊,花信风来第几番。”把清明与“二十四番花信”相提并论,说的都是暮春时节。晏殊诗曰“春寒欲尽复未尽,二十四番花信风。”何应龙诗曰“桃花落尽李花残,女伴相期看牡丹。二十四番花信后,晓窗犹带几分寒。”都是暮春而寒未尽之意。何应龙诗中的“桃花”、“李花”及“牡丹”都是“二十四番”之一,其中“牡丹”与“荼蘼”、“楝花”都属最后一个节气,已是春尽之时,也因此,古人又有“开到荼蘼花事了”之语。&
浏览此文章的网友还同时浏览了:&
文章录入:szf98&&&&责任编辑:oldq&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二十四番花信
更改文字大小:
当你沿着那条前山丘陵谷地攀援而上,终会看到那植被已由褐色转为绿色,一丝凉意也不经意间拂面而来。当翻越第一道岭时,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原。两面山坡背阴处的一片片的落叶松,早已撑起绿色的华盖,招徕了阵阵山风,喃喃低语。那松涛声便让人顿生爽意。当然,在这道高岭上,你的视线能够越过一道道山岭,望得见博乐巴岱山洁白的雪峰。
新近读了《爸爸的画》,丰子恺先生的漫画自然极为精彩,又有丰子恺的女儿们对其父漫画的评点。《文汇报》也以《漫画曾经这样让人心疼让人温暖》为题作了介绍,的确很有意义。但是评点文字中有一处讲到“二十四番花信”,则有一点小小的知识性问题。
“一张令人心酸的月历”评点的是题为《二十四番花信后,晓窗犹带几分寒》的漫画,在“评点”中作者说:“……一共二十四个节气。爸爸常对我说:这叫二十四番花信。”稍后又说:“二十四番花信的最后一个节气(按阴历)是立春。所以这幅画的意思就是:
过了立春后,早晨窗前还有几分寒气。”两处都是对“二十四番花信”的误解。
“二十四番花信”所指时间段应该是冬至日之后的120天。《吕氏春秋》说:“春之德,风;风不信则花不盛,花不盛则果实不生。”这是“花信”及“花信风”的来历,宋程大昌引《吕氏春秋》,指出:“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花信风者,风应花期,其来有信也。”徐锴《岁时记》说:“小寒三信:梅花、山茶、水仙;大寒三信:瑞香、兰花、山矾;立春三信:迎春、樱桃、望春;雨水三信:菜花、杏花、李花;惊蛰三信:桃花、棠棣、蔷薇;春分三信:海棠、梨花、木兰;清明三信:桐花、麦花、柳花;谷雨三信:牡丹、荼蘼、楝花。此后立夏矣。”给出了一个“二十四番花信”的列表。
正如《东皋杂录》所言,“江南自初春至初夏五日一番风信”,从“小寒”到“谷雨”八个节气120天,共有二十四番花信。古人说“冬至一阳生”,冬至日虽然还是冬天,但已经暗藏春的萌芽,所以(江南)梅花初开,第一番“花信”也就开始了。
涉及“二十四番花信”的古诗很多,讲的都是春天“风”、“花”相应的“花信”。如唐诗说“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意谓“楝花”是最后一番花信,楝花开后便是黄梅初夏。宋诗“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以及“清明烟火尚阑珊,花信风来第几番”把清明与“二十四番花信”相提并论,说的都是暮春时节。晏殊诗曰“春寒欲尽复未尽,二十四番花信风。”何应龙诗曰“桃花落尽李花残,女伴相期看牡丹。二十四番花信后,晓窗犹带几分寒。”都是暮春而寒未尽之意。何应龙诗中的“桃花”、“李花”及“牡丹”都是“二十四番”之一,其中“牡丹”与“荼蘼”、“楝花”都属最后一个节气,已是春尽之时,也因此,古人又有“开到荼蘼花事了”之语。
手机天山网 iPhone客户端
手机天山网 Android客户端
天山网官方微信(微信扫描关注)
作者:吴朝阳白鹅的节选 丰子恺 阅读 题 选文第一段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这朋友住在北碚,特地从北碚把这鹅带到重庆来送给我.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白鹅的节选 丰子恺 阅读 题 选文第一段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这朋友住在北碚,特地从北碚把这鹅带到重庆来送给我.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
白鹅的节选 丰子恺 阅读 题 选文第一段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这朋友住在北碚,特地从北碚把这鹅带到重庆来送给我.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凡动物头是最主要部分.这部分的形状,最能表明动物的性格.例如狮子、老虎,头都是大的,表示其力强.麒麟、骆驼,头都是高的,表示其高超.狼、狐、狗等,头都是尖的,表示其刁奸猥鄙.猪猡、乌龟等,头都是缩的,表示其冥顽愚蠢.鹅的头在比例上比骆驼更高,与麒麟相似,正是高超的性格的表示.而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更表示出一种傲慢之气.  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嘎嘎”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嘎嘎”,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嘎嘎”,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哼哼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评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科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从容不迫的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伺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这回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需的盛馔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盛馔,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对比.用狗的叫声来表现势利小人的性格.鹅的叫声体现了正直、凛然的君子形象.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鹅.二十四番花信
二十四番花信
日期:&作者:吴朝阳&来源:文汇报
&&&&新近读了《爸爸的画》,丰子恺先生的漫画自然极为精彩,又有丰子恺的女儿们对其父漫画的评点。《文汇报》6月25日也以《漫画曾经这样让人心疼让人温暖》为题作了介绍,的确很有意义。但是评点文字中有一处讲到“二十四番花信”,则有一点小小的知识性问题。&&&&&&&&“一张令人心酸的月历”评点的是题为《二十四番花信后,晓窗犹带几分寒》的漫画,在“评点”中作者说:“……一共二十四个节气。爸爸常对我说:这叫二十四番花信。”稍后又说:“二十四番花信的最后一个节气(按阴历)是立春。所以这幅画的意思就是:&&&&&&&&过了立春后,早晨窗前还有几分寒气。”两处都是对“二十四番花信”的误解。&&&&&&&&“二十四番花信”所指时间段应该是冬至日之后的一百二十天。《吕氏春秋》说:“春之德,风;风不信则花不盛,花不盛则果实不生。”这是“花信”及“花信风”的来历,宋程大昌引《吕氏春秋》,指出:“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花信风者,风应花期,其来有信也。”徐锴《岁时记》说:“小寒三信:梅花、山茶、水仙;大寒三信:瑞香、兰花、山矾;立春三信:迎春、樱桃、望春;雨水三信:菜花、杏花、李花;惊蛰三信:桃花、棠棣、蔷薇;春分三信:海棠、梨花、木兰;清明三信:桐花、麦花、柳花;谷雨三信:牡丹、荼蘼、楝花。此后立夏矣。”给出了一个“二十四番花信”的列表。正如《东皋杂录》所言,“江南自初春至初夏五日一番风信”,从“小寒”到“谷雨”八个节气一百二十天,共有二十四番花信。古人说“冬至一阳生”,冬至日虽然还是冬天,但已经暗藏春的萌芽,所以(江南)梅花初开,第一番“花信”也就开始了。&&&&&&&&涉及“二十四番花信”的古诗很多,讲的都是春天“风”、“花”相应的“花信”。如唐诗说“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意谓“楝花”是最后一番花信,楝花开后便是黄梅初夏。宋诗“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以及“清明烟火尚阑珊,花信风来第几番。”把清明与“二十四番花信”相提并论,说的都是暮春时节。晏殊诗曰“春寒欲尽复未尽,二十四番花信风。”何应龙诗曰“桃花落尽李花残,女伴相期看牡丹。二十四番花信后,晓窗犹带几分寒。”都是暮春而寒未尽之意。何应龙诗中的“桃花”、“李花”及“牡丹”都是“二十四番”之一,其中“牡丹”与“荼蘼”、“楝花”都属最后一个节气,已是春尽之时,也因此,古人又有“开到荼蘼花事了”之语。<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二十四番花信">
二十四番花信
笔会?夜光杯
二十四番花信
日期:&作者:吴朝阳&来源:文汇报
<input type="hidden" name="zhengwen" ID="zhengwen" value="&&&&新近读了《爸爸的画》,丰子恺先生的漫画自然极为精彩,又有丰子恺的女儿们对其父漫画的评点。《文汇报》6月25日也以《漫画曾经这样让人心疼让人温暖》为题作了介绍,的确很有意义。但是评点文字中有一处讲到“二十四番花信”,则有一点小小的知识性问题。&&&&&&&&“一张令人心酸的月历”评点的是题为《二十四番花信后,晓窗犹带几分寒》的漫画,在“评点”中作者说:“……一共二十四个节气。爸爸常对我说:这叫二十四番花信。”稍后又说:“二十四番花信的最后一个节气(按阴历)是立春。所以这幅画的意思就是:&&&&&&&&过了立春后,早晨窗前还有几分寒气。”两处都是对“二十四番花信”的误解。&&&&&&&&“二十四番花信”所指时间段应该是冬至日之后的一百二十天。《吕氏春秋》说:“春之德,风;风不信则花不盛,花不盛则果实不生。”这是“花信”及“花信风”的来历,宋程大昌引《吕氏春秋》,指出:“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花信风者,风应花期,其来有信也。”徐锴《岁时记》说:“小寒三信:梅花、山茶、水仙;大寒三信:瑞香、兰花、山矾;立春三信:迎春、樱桃、望春;雨水三信:菜花、杏花、李花;惊蛰三信:桃花、棠棣、蔷薇;春分三信:海棠、梨花、木兰;清明三信:桐花、麦花、柳花;谷雨三信:牡丹、荼蘼、楝花。此后立夏矣。”给出了一个“二十四番花信”的列表。正如《东皋杂录》所言,“江南自初春至初夏五日一番风信”,从“小寒”到“谷雨”八个节气一百二十天,共有二十四番花信。古人说“冬至一阳生”,冬至日虽然还是冬天,但已经暗藏春的萌芽,所以(江南)梅花初开,第一番“花信”也就开始了。&&&&&&&&涉及“二十四番花信”的古诗很多,讲的都是春天“风”、“花”相应的“花信”。如唐诗说“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意谓“楝花”是最后一番花信,楝花开后便是黄梅初夏。宋诗“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以及“清明烟火尚阑珊,花信风来第几番。”把清明与“二十四番花信”相提并论,说的都是暮春时节。晏殊诗曰“春寒欲尽复未尽,二十四番花信风。”何应龙诗曰“桃花落尽李花残,女伴相期看牡丹。二十四番花信后,晓窗犹带几分寒。”都是暮春而寒未尽之意。何应龙诗中的“桃花”、“李花”及“牡丹”都是“二十四番”之一,其中“牡丹”与“荼蘼”、“楝花”都属最后一个节气,已是春尽之时,也因此,古人又有“开到荼蘼花事了”之语。">
&&&&新近读了《爸爸的画》,丰子恺先生的漫画自然极为精彩,又有丰子恺的女儿们对其父漫画的评点。《文汇报》6月25日也以《漫画曾经这样让人心疼让人温暖》为题作了介绍,的确很有意义。但是评点文字中有一处讲到“二十四番花信”,则有一点小小的知识性问题。&&&&&&&&“一张令人心酸的月历”评点的是题为《二十四番花信后,晓窗犹带几分寒》的漫画,在“评点”中作者说:“……一共二十四个节气。爸爸常对我说:这叫二十四番花信。”稍后又说:“二十四番花信的最后一个节气(按阴历)是立春。所以这幅画的意思就是:&&&&&&&&过了立春后,早晨窗前还有几分寒气。”两处都是对“二十四番花信”的误解。&&&&&&&&“二十四番花信”所指时间段应该是冬至日之后的一百二十天。《吕氏春秋》说:“春之德,风;风不信则花不盛,花不盛则果实不生。”这是“花信”及“花信风”的来历,宋程大昌引《吕氏春秋》,指出:“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花信风者,风应花期,其来有信也。”徐锴《岁时记》说:“小寒三信:梅花、山茶、水仙;大寒三信:瑞香、兰花、山矾;立春三信:迎春、樱桃、望春;雨水三信:菜花、杏花、李花;惊蛰三信:桃花、棠棣、蔷薇;春分三信:海棠、梨花、木兰;清明三信:桐花、麦花、柳花;谷雨三信:牡丹、荼蘼、楝花。此后立夏矣。”给出了一个“二十四番花信”的列表。正如《东皋杂录》所言,“江南自初春至初夏五日一番风信”,从“小寒”到“谷雨”八个节气一百二十天,共有二十四番花信。古人说“冬至一阳生”,冬至日虽然还是冬天,但已经暗藏春的萌芽,所以(江南)梅花初开,第一番“花信”也就开始了。&&&&&&&&涉及“二十四番花信”的古诗很多,讲的都是春天“风”、“花”相应的“花信”。如唐诗说“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意谓“楝花”是最后一番花信,楝花开后便是黄梅初夏。宋诗“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以及“清明烟火尚阑珊,花信风来第几番。”把清明与“二十四番花信”相提并论,说的都是暮春时节。晏殊诗曰“春寒欲尽复未尽,二十四番花信风。”何应龙诗曰“桃花落尽李花残,女伴相期看牡丹。二十四番花信后,晓窗犹带几分寒。”都是暮春而寒未尽之意。何应龙诗中的“桃花”、“李花”及“牡丹”都是“二十四番”之一,其中“牡丹”与“荼蘼”、“楝花”都属最后一个节气,已是春尽之时,也因此,古人又有“开到荼蘼花事了”之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丰子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