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城诗歌投稿邮箱 2014录选人员有谁?

2012小学生诗歌节投稿数破3万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2012小学生诗歌节投稿数破3万  11月5日,今年小学生诗歌节的报名投稿工作将全部结束,截至目前,已经收到了2万多名小学生写的3万多首诗歌,选手覆盖了全国各省市,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也首次有小学生报名参赛。为了让诗歌教育不再成为“纸上谈兵”,今年诗歌节组委会组织了更多线下交流活动,让诗人、小学语文老师、学生们坐在一起探讨诗歌教育如何真正进入课堂,融入语文教育体系中。诗人作家们还通过天空城网站号召关心孩子兴趣成长的老师、家长们加入“守护团”,共同倾听孩子最真实的声音,在文学、美术创作中给他们有益的建议。  ●南方日报记者 吴 敏  更广泛  诗歌节投稿数超过去年  去年,广东省小学生诗歌节“升级”首次面向全国征稿,共收到2万多首投稿,今年虽然离最后截稿时间还有3天,但已经有29285位小学生报名参与,涵盖了全国各省市,投稿数破3万。更为特别的是,今年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首次有选手报名参赛,广州聋人学校的孩子们也集体投稿,参与到比赛中。  与去年许多外省的小朋友“孤军奋战”的状况不同,今年许多学校选择了“组团参赛”,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管理局二九一农场小学的学生只有956人,但却有34首诗歌参加小学生诗歌节,306篇作品参加儿童社交网站天空城社区主办的小学生写作大展,51幅作品参加美术大展,学校几乎半数的孩子都参加了这项活动。
(0)(0)(0)相关搜索:..
星空热点热点频道......&& 《经历》诗歌投稿
【楼主】《经历》诗歌投稿
【无忧考网-高中优秀诗歌散文:拥有,告别】拥有,告别湖南省常德市七中 高二298班郑卉佳 (指导老师:汪琼)这是一封写给青春年华的笑忘书,这是我对时光深处某一段记忆的告别----题记
除了专业和学习之外,做《蓓蕾》的编辑是我在中学时代唯一坚持下来的事物。二年四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看着旧时的学姐离开,看着新来的学妹进来,也看着同年级的同学来来散散。终究,也轮到我写这封告别信。 不能说,我经历了大风大浪,毕竟我安稳的长大;也不能说我的经历是一张白纸,那么从前的记忆算什么呢!不能说我难过,我曾在这里明媚展颜;更不能说我开心,离开后我将远离避风港,独自面临更大的挑战。 关于专业
从伊始的音阶,到成熟的肖邦圆舞曲;从儿歌的《小燕子》,到现在正统的美声。其实几年就那么过了,我却不可遏止的长大。现在成熟的声音再唱小燕子,就会被人笑做装嫩了。有时候,我也怀恋稚气的声音和干净的笑颜。关于友情
我以为我会握着她们的手一辈子;我以为我们许下的承诺是亘古不变;我以为被时间冲散的情感全是没有信任感的;我是那么的依赖过去,那么依赖她们陪我的香甜。为什么从前依偎在一起的人,现在在遇到烦恼了,我却不知道拨谁的号码呢?那四个女孩的天真笑脸,约定一起长大的誓言,明明还在昨天,现在却成了过去!我们都各自长大了,拥有了各自的生活,有时候也怨恨为什么我们只能在一起三年,可是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许诺时的不舍,我们曾经那么那么深刻得相爱过!
现在,也遇到过懂自己的朋友,可就是没有初中的那么坦率。这也不能怪谁,毕竟生命中的很多时光,现在的人都没有参与。又何来真正的了解呢?
关于文学社
高一乍始,我拿着班主任的推荐信,糊涂地踏入这个门槛,开始了与文字的交好;高一二期,朋友笑我投稿大王;高二一期,没有了学姐们的面孔,我突然有一种陌生感,也曾想过要退出;高二二期,也就是现在,我拿着笔,仔细地记录两年的快乐……
我喜欢有思想,灵动的文采;讨厌为了一种题材而堆砌的辞藻。当初选择成长随笔这个栏目,就是喜欢这样的文字氛围,随性而洒脱。少了课本、老师的约束;多了自己的思想和青春。
我说过,我 爱文学社的这个氛围,爱这个充满爱的小屋,爱给我幸福感的时光和地点。喜欢照相,喜欢记录生活,喜欢所有温暖事物,喜欢中学时代独一无二的那份张扬。
关于我身边的他们 有这样一群人,就算多天,甚至多年不联系。我们还是可以回到最初的爱,因为我们是家人,因为我们的血浓于水!就如梁继章先生说:这世上,除了家人,没有谁有义务必须爱你。 珍惜现在还可以陪你看风景的亲人,也许哪一天,他们就不再了。那是你穷其一生 也无法挽回的伤痛。亲人是只有一次的缘分,下辈子,无论爱不爱,都不会再见!
关于成长 童年迷恋的王子和公主的爱情,现在长大才慢慢发现,根本是可笑的;初中迷恋的“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动人佳话,现在也换成感慨:若人生只如初见,她会不会走进徐志摩的生命,会不会牵起金岳霖的手? 不知道我最后的信仰会是什么,也不知道,从前的那个人还会不会回来。但我想,应该够了。生活应该是像《纯真年代》片头的一朵又一朵的郁金香,优雅开放,在转身时又会有爱的叹息。少年时代的约定,会褪色,但是许诺时的美好,你刻骨铭心!成长中的爱,纯洁,但是真的经不起推敲。若有缘,以后还会遇到,一世 一生。
关于青春 我记得学姐说过:我们的青春我要让所有人都羡慕;我记得郭敬明说过: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我记得她说过:夏至,已至,可我却无法再回头;我记得他说过:成长是脉络般清晰的疼痛;我还记得我说过:只是因为那些美好不够深刻,所以淡忘的如此云淡风轻。 初中到高中,发生的是质的变化。我一直坚信,在青春中,于你最美好的时光遇见的人,你一定会记住。现在,依然喜欢郭敬明的文字,毕竟我曾被他那样深刻的感动过;我依然爱我身边的人,可是我爱过的少年却远走消失。香樟与夏天,在我的生命中,是不逝的虹,与我动力,与我坚强。倘若有心,我们的青春不朽,夏天常在!
写到这里,我就要搁笔。怀恋是暂时的,但生活总要继续。看着学姐考上了优秀的学校,我知道,等待我的一场残酷的战争即将来临。而这场战争,将会成为我人生新的路标! 再见,蓓蕾… 再见,我的高二… 再见,中学时代…
“人生成长”类命题猜想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三妙中学徐赟一、命题分析2005年黑龙江省以“面对____”为题,兰州市以“体验”为话题作文,青岛市以“一次不平常的经历”为题,湖北黄冈市课改区以“人生路上”为题,湖南省株洲市(新课程卷)以“我能行!”为题,陕西省课改区以“我长大了”为话题,威海市以“点亮心灵的灯”为话题,温州市以“十六岁,我多了一份____”为题,武汉市课改区以“成长的喜悦”为题,等。2006年重庆市以“______改变了我的生活”为题,山东莱西市以“欢乐”、“痛苦”、“欢乐与痛苦”(任选一个)为话题,山东济宁市以“面对与自强”为话题,哈尔滨市以“经历的财富”为话题,吉林省以开展一次主题为“长大了,干什么”的调查活动为材料自拟标题,黄冈市第二题以“走自己的路”为话题,哈尔滨市第二题以“一帆风顺”的材料自拟题目,感到江门市以刊物《人与自然》、《人生百态》和《成长笔记》三个栏目选择一个投稿的方式,自拟标题作文,等。2007年泰州市以“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为题,四川广安市安岳县毕业考以“成长”为话题,宁波市以“成长和进步”为立意的自拟题,河北课改区以“反省”为话题,永州市以“有我的风景”为题,镇江市以“奔跑”为题,江西以“磨炼”为题,盐城市以“___改变了我”为题,等等更多类似命题。2007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就是典型的“人生成长”类试题。分析近3年来“人生成长”类的考题,可以看出,此类考题越来越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试题,在写作考察上将着力引导考生:四、 体验成长过程,解剖自我灵魂以人为本,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新课标的理念。人,从呱呱落地到生命的终止,在漫长的生命成长过程中,认识自我,经历人生,不断在社会和时代这个大熔炉里锻炼成长,其间有多少爱恨情仇、得失荣辱、高下尊卑……关注青少年如何幸福、健康、茁壮地成长,培养学生的高尚思想情操,树立远大正确的人生目标,一直是了解、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手段,也是作文命题的首选之一。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密切关注学生的人本思想,关注中学生的人生成长,让他们在自我解剖灵魂的洗礼中,吸取人生成长的经验教训,受到教益,从而更好地成长,回归人本,这必将依然是2008年中考作文的命题范围。五、 挑战成长磨难,抒写人生风采新课程标准对7——9年级作文的要求有“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可见,写人生、写成长之类的作文,是命题者应该看好的一个范畴。那么,在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这类作文呢?考生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从自己的经历中去选取素材,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力争把自己记忆仓库里的宝贵材料拿出来,围绕试题要求,突出重点,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打动读(阅卷)者。如写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磨难,会更吸引读者的眼球。无论如何选材,只要写出了自己的人生风采,就会胸有成竹,稳操胜券。2008年这类试题将更注重对考生选材与语言表达,以及抒发真情实感方面的评估。六、 超越成长极限,解读生命意蕴莎士比亚说过:““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不仅是肌肉和体格的增强,而且随着身体的发展,精神和心灵也同时扩大。”(《哈姆莱特》)高尔基也说:“生活如同春寒料峭的夜晚,当片片被风吹散的乌云以千奇百怪的形状在空中疾驰而过时,突然,在它们的缝隙中间的一块柔和而深邃的碧空上闪现出明亮的星星,预示着明天将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晴朗日子。”(《马卡尔生平一事》)可见,人生成长的过程既有体能的,更有精神的,内心世界的,思想情操的;我们还要战胜自我,超越极限,迈出人生的辉煌一步,要看到未来,憧憬美好的人生。因此,考生作文要立意高远,以小见大,解读生命的意蕴,写出精彩夺魁之作。2008年中考“人生成长”类试题的考察,将注重全面反映考生的思想情操与写作素养。二、模拟考场(一)人生的长链不论是金铸的也好,铁打的也好,荆棘编成也好,花朵串起来的也好,要不是你自己在终身难忘的某一天动手去制作那第一环,你也就根本不会过上这样的一生了。——狄更斯《远大前程》在人生成长的路上,有欢笑的时刻,也有痛苦的泪水;有父母师长的关爱,也有独自的思考;有迷惘的追寻,也有豁然开朗的欣喜……相信你能打开自己人生成长的宝库,将最想表达的写出来。请以“成长的道路上”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佳作展示一:苦难是一笔财富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三妙中学902班黄凤梅“我是一只被上帝咬过的苹果!”——英国科学家霍金幼时o晴天霹雳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父亲。印象里的父亲对我也最好,也最爱我。有一年冬天,天气寒冷,雪花飘舞。我们坐在床上看电视,幼小的我对电视里的精彩节目丝毫不感兴趣,便跑到爸爸背后,给他梳了一个“冲天炮”。玩了一会儿,我又吵着要巧克力吃,可是家里没有,爸爸二话没说,骑上摩托,冒着凛冽的寒风跑去商店,给我买来了。直到现在,我最喜欢吃的零食仍然是巧克力。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最爱我的父亲在外地打工时,被一场可怕的车祸夺去了年轻的生命。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场无情的灾难。童年o难筹学费父亲走了,母亲的身体又不好,家里就自然而然地陷入了困境。而我又要去上学了。读小学的时候,我总是班里最后一个报名的。主要原因还是家里的经济困难,没有学杂费,而报名也就成了一件并不简单的事情。每次报名前,奶奶、妈妈都要东奔西走,给我筹办减免手续,常常要三五天,才能得到批准。然后我才去学校上课。等我安心地坐到座位上时,语文已经上到第二课了。后来,我成了“希望工程”的救助对象。贫穷,是我童年成长路上的一个难以克服的苦难。少年o愁眉难展这样年年奔波的日子,我终于也晃到了少年。母亲消瘦多病,又缺医少药,实在无力支撑这个的家。于是迫于无奈的母亲不得不选择了改嫁,我也就跟着母亲过去了。这一去也就意味着我将与我老家其他的亲人分离,将面临一个陌生的环境。也许是没有血缘关系,我总觉得自己和他们之间存在着一条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有一年正月初一,我看到我原来的家空空的房屋,但是大门上还是被叔叔们帖上了红红的春联。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到了徐家后,爹爹要我改姓“徐”,妈妈多次征求我的意见,我都默不作声。后来,爹爹把一张改叫“徐嘉怡”的报告送派出所时,我默默地哭了——这不是叫“家移”嘛!即使与徐家人每天呆在一起,这条鸿沟也没有丝毫变窄。我孤独无助,愁眉不展。现在o花蕊初开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为了穿越这片苦难组成的荆棘,我不得不拼搏,去挑战自我,去追寻那藏在荆棘后面的小花。我取得过期末统考第一名的好成绩,我获得过演讲优胜者的荣誉,我参加的女子拔河战胜了对手,我参加的“时代在召唤”广播体操比赛获得了第二名,我写的作文《放心吧,有我们在》在武汉市《考试指南报》(日第一版)发表,老师也多次鼓励我。品读霍金的名言,我感到其实上天并非对我过于苛刻,它实际给我创造了许多成长的机会。如果没有这些磨难,我也许比今天要柔弱得多。因此我深刻地体会到:少年时期的苦难,是人生成长路上一笔最大的财富!(指导教师:方庆霞)点评:本文选材真实,言为心声。家庭的磨难,是丰富的写作素材;成长的挫折,是锻炼意志的试金石。本文紧扣话题,作者回顾了自己成长的经历,运用四个小标题,按照时间顺序,围绕“成长路上”,前三个重点写出了“苦难”,后一个写出了“成功”,憧憬和希望,充满信心。时间清晰,内容清楚,平淡的叙述中饱含真情。开头引用霍金的名言,含义丰富;结尾照应,有所升华。(点评:徐赟)(二)这个不幸的人永远受忧患折磨,却永远想讴歌欢乐之美。——罗曼o罗兰《贝多芬传》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常常学船长的样,在狂风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巴尔扎克《贝姨》我们不可能逃避人生。——《马克o吐温自传》上面这三位作家的经典名言,对你有什么启发?请以“成长路上,请___”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佳作展示二:成长路上,请放心安徽省潜山县三妙中学902班杨金铭“还有最后的24秒钟!”“比分是40比36!”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冲出了三分线,做了一个假动作,再又是纵身跃起,双手一举,只见一道彩虹划破长空,完成了美丽的使命。“球进了!”“43比42!”“我们赢了!”还记得预赛时,我们几个主力军都跃跃欲试,想在球场上一露锋芒。可是班主任和同学们都很担心,生怕预赛就被刷下来。第一场比赛,我们终于以20比14的成绩取胜,顺利地进入了复赛,我们噘起嘴,竖起大拇指,得意地说:“放心吧,有我们在!”复赛时,我们的骄傲一直挺进,并且日益骄涨,与1班的复赛,使我们青春的汗水搀杂了失败的愤懑之水。球场上,对方的实力很强,我们却乱了阵脚,上半场就被落下了12分的巨大差距。下半场,同学们啦啦队在不听地呼喊着“加油!”,班主任和老师们在焦切地期待。可是我们的锐气被对手彻底地挫败了,我们成了惨败者。在班上分析时,“聂耳”和“田汉”们为我们奏响了“义勇军进行曲”——“放心吧,有我们在!”是鼓励,更是鞭策!是这句话让我们义无返顾地挺起来。训练一直坚持下来,我们走进了决赛。又遇强手,我们抛开战败的阴影,我们信心满怀。同学和老师们投以鼓励的眼神,不用说,我已明白,那眼神明明在说:“放心吧,有我们在!”哨声响起。我们稳扎稳打,团结协作,配合有方,一直和对方相持不下。元旦前的天公作美,寒风中我们汗流浃背,操场四周掌声雷动,连蓝筐也似乎要动起来。最后的两分钟,对方的“黄金搭档”一记漂亮的三分篮得分,领先了我们。此时已到“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关键时刻了,幸亏有那种交流的眼神,有那句震撼人心的话语,有那些拍得振天响的掌声,有那些不绝于耳的“加油!”声,让我们继续挺下去,终于创造了那道胜利的彩虹……青春的汗水挥洒下激情的洋溢,喜悦的花朵在冬日阳光下争芳斗艳,胜利的笑容写在全体同学和老师的脸上。就让这句话永远传承下去,就让那道彩虹记下这动人的一瞬间!因为彩虹也会在天空中回响:“在成长的道路上,请放心吧!”点评:这篇作文选材真实,是作者在2007年元旦前夕参加学校组织的篮球比赛而作。文章结合主题,记叙了预赛轻松取胜——复赛反胜为败——决赛终于险胜的经过,表达了面对胜败,我们应该采取的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动作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很细致,点面结合,把紧张的场景刻画得也很好,尤其是首尾呼应,以“彩虹”作比,显得生动形象。三、命题预测1.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o柯察金有句名言:“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是啊,人生的价值是宝贵的,生命的意义是崇高的,事业的使命是美妙的……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华,在你的人生成长经历中,有什么最值得告诉人们的呢?请以“年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自拟题目,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解题指导:从提供的材料来看,是选取了一段经典的关于人生价值的名言,含义丰富,可联想、发挥的面多点广;从导入写作语来看,提示了“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事业的使命”三个方面,让学生思考;从话题“年轻”来看,是从学生自己这个角度来写作,寓有“珍惜青春”、“趁年轻多努力”、“别到老来后悔”等意蕴在其中。因此,考生首先要拟一个很有创意的作文题目,把“年轻”嵌入其中,或围绕“年轻”前后去扩展;第二,要选取自己经历中最深刻的实践做材料,写详细;第三,要立意高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第四,尽量创新写作手法,结构新颖,语言优美。2.有个小孩子走路时跌跌撞撞,总是摔跤。人们觉得奇怪,走近一看,原来他的鞋带没有系好,长长地拖在地上,没走几步便踩着鞋带了,当然容易摔跤。别人帮他系好了鞋带,孩子又欢快地跑开了……这个场面,对你有什么启示?请联系你的人生成长经历,自己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解题指导:这是一道有审题范围的开放性的作文题。首先,考生要准确阅读、分析所提供的场景材料,从中得出自己要写的话题。阅读材料浅显易懂,指向明确;考生可分析出的写作点应该比较多,容易激发考生的写作思路。试题难度在于要考生自己立意与拟题。只要分析比较之后,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确立了自己的写作切入点,就可以拟出一个恰当的标题,从而快速写作成篇。如:从人物关系入手,拟《成长路上需帮扶》,从自我觉醒角度,拟《系好“鞋带”永向前》,从前进的受挫角度,拟《受挫与成长》,还可从感受、希望与憧憬等角度,拟出《但愿一路平安》、《吃一堑,长一智》、《那一次,我真的很感动》等,还可拟出个性独特、充满诗情画意的有创意的题目。(本文已经发表于重庆出版社《2008年中考作文专项训练》,2007年11月出版)
《经历》诗歌投稿
发件人:一秒钟的永恒
小草的经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大榕树的经历是地面的一片绿荫
小狗的经历是忠心耿耿有情有义
杜埔的经历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范仲淹的经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黑夜因为有了经历而不再静谧反而更现得浪漫
蓝天因为有了经历而不再单调反而更显得多姿多彩
大海因为有了经历而不再惊涛骇浪反而更显得激情澎湃
苏轼因为有了经历而不再情急反而更显得豪放爽快
李清照因为有了经历而不再迷惘而更显得情有独钟
经历是生命的一个巨大工程
经历是人生的一场精彩电影
经历是生活的一种必需品
经历是社会的一样神圣动力
经历是世界的一本永无时限的历史书
经历你是我的小苹果
经历你是我的老师
经历你是我的指南针
经历你是我的朋友
经历你是我的兄弟
学校:始兴中学
年级:高一(3)班
姓名:卢龙景
作文类型:主题作文
字数:320左右
指导老师:沈永红
联系方式:QQ:
支付宝账户号:
不知不觉间,离开大学校园已经11年多了。然而,挥之不去的记忆有许多,但一辆旧自行车和一张早已过期的稿费单留给我的记忆却是久远的。
刚进入江苏省扬州大学校园,可谓是无所事事,一心想着要好好玩一玩。然而,出行最大的困难便是没有交通工具。于是,在同乡的介绍下,花50元钱买了一辆旧自行车。时间不长,扬州城里的大街小巷,好玩的地方、不好玩的地方都逛了个遍。
春节去表叔家去拜年,说来也巧,表叔是扬州大学合并前的扬州师范学院毕业的,两人一起聊了很多。当表叔问我,业余时间都干什么时,我如实相告:到好玩的地方去逛逛。表叔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建议说:学习之余,可以有个好的爱好,计算机、写作等等,都可以,对将来会有用处的。其实,那时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我知道了表叔说这话的意思。
就这样,幼时对记者的向往又被激发了起来。就我个人而言,刚开始,是读报。回忆起来就像是在昨天,一拿到校报,便一一翻看起来,自然少不了对校报上的新闻评头论足一番,特别亲切的是读到身边人、身边事。记忆犹新的有:我国首例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羊,帕米尔高原的白衣圣人吴登云,硕士鸡倌程立力
说干就干,很快,我便学着报纸上新闻的格式,认认真真地写了几篇自认为很不一般的稿子,但都没有勇气投出去。后来,越是不敢投、越是想写。终于有一天,吃过午饭,瞒着同学,骑上那辆旧自行车到校本部《扬州大学报》去送稿。遗憾的是,铁将军把门,我只得从门缝里把稿子塞了进去。紧接着,就是漫长的等待,希望下一期报纸上能有自己的名字。然而,投了几次,都是满怀喜悦而去,但最后都失望极了,也渐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过了一段时间,一位经常在报纸上露脸的学兄找到我,并带来校报编辑老师的话:最近是不是学习紧张,怎么没有写稿的。有时间到校报去,和他们谈谈。
第二天,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又骑起那辆旧自行车,忐忑不安地来到了校报编辑部,薛小平、拾景炎、戴健、吴锡平等几位老师都在。老师们十分热情,还给我端了椅子、倒了茶水。受宠若惊的我,红着脸、低着头,聆听着老师的教诲。尽管激动着的我听了很多,可记下来的却不多,但有一句至今难忘:好新闻不是想出来的,而是靠腿跑出来的。
这一次的谈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不仅仅使儿时手写到铅字的梦想得以实现,同时对新闻也有了更多的理解。我知道了新闻并非最初印象中那样只是新人新事的简单描写,新闻更载有思想、负有良知、担有责任,新闻记者也不是印象中一路绿灯的顺利和轻松,记者的意义不止于记录者,更是一个思想者、传教士、实干家。
接下来的日子,当别人在打牌、闲聊、上网之时,我便找来几份报纸研究起来;当校园里有什么活动时,我便凑上去看看、问问,觉得能够写成新闻的,就认真地构思写出来。一有时间,就带上稿件,骑上那辆自行车去投稿。
终于有一天,在校报老师的关心下,我的一篇新闻变成了铅字。尽管篇幅不长,但我心里依然是那么激动,毕竟这是我的处女作。我至今还保留着第一次发表的短讯、稿费单,26个字、5元钱的稿费。
慢慢的,我的稿子发得多了,稿费也越来越多。记得第一次,拿着好几张稿费单到瘦西湖校区财务处去领稿费,尽管只有10多元钱,但我分明看出柜台里几位会计脸上赞许的目光,心里由衷的感到高兴。
正所谓青春年少,大概每个人都怀揣梦想,充满激情,但是未必所有人都能成功地找到满意的方向,甚至因此而放弃坚守最初尚孜孜以求的理想。而我,因为找到了一个可以通向理想的方向而使之更为坚定,而这份幸运很大程度上缘自那时对新闻的热爱与选择,尽管这种热爱与选择也许带有偶尔性,但这种偶然却成就了一种必然。
后来,在校报的老师鼓励下,有时我也偶尔把稿件投给《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江苏共青团》、《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慢慢的,就陆续有北京、南京等地的稿费单飞来。
1999年7月,我报名参加了理学院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来到了沭阳。在团委老师的指导下,撰写了几篇调研报告,宿迁当地的刊物进行了刊登,还加了时任宿迁市市长佘义和号召全市青少年加入到调查研究中去的编者按。月,我和另外三名同学一起参加了校暑期社会实践宣传报道工作。在吴锡平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较好的完成了任务,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央、省级媒体发表文章数十篇。
2000年底,当许多同学还在为工作奔波之时,已有数家新闻单位答应接受我。面临毕业实习的我而是来到《生活周刊》、《扬州广播电视报》,开始了半是实习、半是兼职的合同记者工作。2001年6月,我选择了《扬州广播电视报》,做起了视点等栏目的记者、编辑。2002年底,进入向往已久的《新华日报》,并被派驻泰州。
尽管离扬州远了,但每次经过扬州,我都尽量抽空到校报去,听听老师们的指点;或是找几份校报看看,或是上网浏览浏览,找回那份曾经让我心动的感觉。因为我知道,如果没有校报通讯员这样一段经历,我的职业生涯也许会是另一番景象。庆幸的是,校报老师给予了我太多的鼓励和帮助。2009年,我又考入扬州大学农业推广硕士班,开始了三年短暂的学习,与老师们的交流又多了起来。
近几年来,我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国内重点报刊发表新闻作品1500多篇(幅),获全国省级党报、华东九报等省级以上新闻奖10多篇(次),在省内外叫响了党政干部下访、爱心奶奶、板凳会议、快乐从心开始等10多个泰州经验和泰州品牌,李源潮、梁保华等对部分经验给予肯定,为宣传泰州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张云泉、郁建兴、何健忠、陈燕萍等先后走进我的新闻作品。我自己也先后获得泰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省科普宣传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新华日报》、《新闻战线》、《新闻实践》、《传媒观察》等报刊,介绍了我的新闻采访经验。
感谢《扬州大学报》,让我又一次重温历史,上了一课。说心里话,就《扬州大学报》来说,扬大人与扬大报人都是幸运的。10年、20年、30年后,也许你们也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只要认真面对,你我都能唱好这出戏。
诗的智慧的凯旋--记“七月诗派”文学老人绿原
日,从阜城门乘101路汽车,坐到终点又换122,后徒步穿行在东郊的一条小马路上,一路辗转,终于在八里庄南里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找到了绿原的家,开门的是一位态度沉静平和的老妇(后来知道是绿原夫人罗惠先生),身后是满脸谦和笑容,一头苍白头发的绿原先生。一进屋,主人忙不迭地拿出金光闪闪的“金环奖”和斯特鲁加诗歌节的专辑给我们看,然后就坐下谈,没有什么客套。从9:30开始,不知不觉竟谈到12:00,绿原先生一口地道的湖北乡音,谈锋极健,思路之清晰,逻辑之缜密,语言之准确,臧否人物之尖锐,使人浑然不觉面前是一位经历过无数人生困顿、挫折,年已76岁的老人。罗惠先生则静立一旁,热情又不失分寸地给我们沏茶添水,谈到关键处偶尔也插上一两句......
“他的诗是荆棘,不能插在花瓶里......
他的诗是血液,不能倒在酒杯里。”
1922年,湖北黄陂的刘家老屋,主妇徐氏要临产了。在此之前她因连生了四个女儿,看够了家人的白眼,听厌了邻人的闲言碎语。面对即将降生的这个孩子,她已没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将自己关在屋里,忍着痛苦,喘息着生下孩子,看也不看,就将她断定又是个丫头片子的那个血泡扔进床边的凉水盆里。
也许是上帝厌弃这个孩子,也许是上帝可怜众生,反正鬼使神差(或叫机缘凑巧),孩子的伯母破门而入,面对眼前情景,大喊“造孽”,捞起水盆里的孩子,朝屁股狠狠一拍,随着“哇”的一声啼哭,又是一通惊呼:“是个儿呀!......”
这个叫刘仁甫(即后来的绿原)的孩子就是以这种苦难的方式来到这个苦难的世界,他无法选择,也无法预知,这只是他苦难一生的开始。
仁甫的父亲是个手艺人,靠给人刻竹篁对联和照像为生,闲瑕的时候,他就教小仁甫认读竹篁对联上的字句,或驮着儿子四处游玩嬉戏,这些都给年幼的仁甫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但好景不长,小仁甫三岁时,父亲因病撒手西去,留下可怜的母亲拉扯他和两个姐姐相依过活。
母亲忙于家中生计,无力管教几个孩子,年幼失怙的小仁甫就整天在外四处游荡。荆楚大地历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千里荆江九曲回肠,葱茏的草木、迷朦的山水都氤氲着缕缕诗意,
仁甫就奔走流连于水汊阡陌之间,坐看云起,行至水穷,直到薄暮低垂,牛羊归栏,才恋恋不舍地回家。这块曾孕育过屈原、沈从文的土地,给他带来心身的快乐和精神的安慰,也培养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诗意的敏感。
六岁那年,仁甫入私塾开蒙读书,私塾老师摇头晃脑吟咏的《三字经》、《百家姓》枯燥乏味,仁甫就竭尽心力搜求更有童趣的书来读,邻家老人那里找到的一本石印绣像《七侠五义》让他爱不释手,帮他消磨了课余的漫长时光。但能借的书毕竟有限,他就去逛书店,小小顽童又无力购买,他就天天去,在书店里东瞅瞅西望望,一呆就是半天。时日一长,逛而不买,竟被店伙疑为窃书的“雅贼”,虽不明说,但那意味深长的审视眼光,已足使幼小敏感的心灵难以接受。小仁甫下定决心要拥有自己的书,他勒紧裤带省下每日买早饭的三个铜板,锱积铢累,竟有了《水浒传》、《聊斋志异》、《古文观止》、《东莱博议》、《唐诗三百首》、《阅微草堂笔记》......鲁迅的《呐喊》、巴金的《灭亡》、韬奋的《经历》......商务版的《英汉双解字典》、《开明英文文法》等几十本书,书本展示的广阔世界给他寂寞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新鲜的内容,从此浸润其间,乐此不疲。
读书给小仁甫带来的微末的欢喜没有持续多久,家中又横遭变故,勤谨劳作一生的母亲病殁于黄陂乡下,时年仁甫十三。1938年,日本人攻陷武汉,正在此跟随哥哥读初中的刘仁甫,匆匆西逃,“像一块敏感的石头,滚进了广大而冷漠的人间,从此开始了紧张而惶恐的流亡生活”。
先是辗转到鄂西,在一个靠政府“贷金”吃饭的中学读书,在此,刘仁甫开始用“绿原”的笔名写诗。三岁失怙,十三岁丧母,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国破家亡,流离失所,这一切,都激发起绿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渴望,一经与他敏感忧伤的少年心灵碰撞,便演绎成一首首流丽却夹杂伤感的小诗。
“有一天,/这世界太平了:/人会飞....../小麦从雪地里长出来....../钱都没有用....../金子用来做房屋的砖,/钞票用来糊纸鹞,/我要做一个流浪的少年,/带着一只镀金的苹果、/一只银发的蜡烛和一只从埃及国飞来的红鹤,/旅行童话王国,/去向糖果城的公主求婚......”(《小时候》)这首诗就典型地反映了绿原当时的心理状态。
两年后,因受不了当局的政治压力,绿原又匆匆西逃重庆,在重庆,他做短工,当小职员,艰难为生。一次,邂逅同学邹荻帆(后为著名诗人,《诗刊》主编),邹鼓励他考大学,没想一考即中,从此绿原列籍于复旦大学的学生花名册。在复旦大学,经邹介绍又认识了阿垅、冀坊等诗人,和他们的交往,开阔了绿原的视野和心胸,诗的产量也一天天大起来。
这期间,他向胡风在重庆主办的《七月》杂志投过稿,虽未被采用,却得到了胡风热情洋溢的亲笔回信,信中指出绿原的作品“缺乏生活信息”,“从概念出发”,“还没有化成诗,”但“我们永远向新作者伸出手来,期待你写出更成熟的作品。”胡风的回信给了绿原极大的鼓舞,从此在诗的创作上一发不可收。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胡风从香港回到桂林,开始筹划出版“七月诗丛”,他邀集了解放区、国统区的诗人艾青、田间、鲁藜、阿垅、冀坊、邹荻帆等人每人出版一本诗集,在给邹荻帆的信中,胡风称“绿原先生过去也曾给《七月》投过稿,现在他的诗成熟了,希望他出编一本来参加。”这就有了绿原的第一本诗集《童话》,绿原以一颗纯洁的童心,用奇幻的想象,精妙的比喻,瑰丽的色彩,构筑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诗中的小主人公都处于社会底层,经历过人生的困苦,憎恨着不平的社会,憧憬着美好的生活,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力,很快在读者当中流传开来,从而奠定了绿原在文坛的地位。1949年,国民党南逃台湾,有人还身揣一本《童话》,台湾著名诗人杨唤,正是在绿原的《童话》里面得到了借鉴,于五十年代迅速崛起于台湾诗坛,名声大噪(台湾设有“杨唤儿童文学奖”),有论者认为“不论在精神上语法上,其源头均来自绿原。”
用童话诗反映现实,表现情感,毕竟迂回曲折,而且往往局限于作者对自身内心世界的挖掘。随着民族解放战争的日益高涨,加之艰辛困顿生活的磨炼,使绿原思想不断成熟,目光更加敏锐,感情日趋深沉,诗也逐渐发生变化,犹如一只五彩斑斓的凤凰,在烈火中痛苦地辗转、蜕变,涅
再生为精光四射的雄鹰。
1944年,正在大学读书的绿原被征调充任来华参战美军的翻译,受训期间,被当局认为“思想有问题”,而改调“中美合作所”,旋即因拒绝前往报到而被国民党暗令通缉。在胡风的帮助下,化名潜逃至川北岳池县,在一所乡间中学教书谋生,岳池县在著名的游击根据地华蓥山附近,国民党统治力量相对薄弱,学校教员中有几位地下党员,绿原在生活中得到他们的照顾,政治上得到他们的帮助,这些都为绿原提供了较稳定的写作环境。他突入到现实生活中去,与人民与斗争紧密结合,感受、采集、挖掘、提炼,个人生活的颠沛流离,劳苦大众所受的欺凌压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中华民族为自身解放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汇成一条汹涌激荡的感情之河在绿原的血液里奔涌流淌,熔铸成一首首饱蘸着热血、浸含着激情,“像活火山一样喷发着烈焰”的诗篇。这些诗,
“直面人生,和现实中的丑恶短兵相接,”血肉丰盈,情感充沛,大气磅礴,力透纸背。针砭时弊,一针见血,歌颂光明,不遗余力,真正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奏出了时代的强音,使那些在国民党的政治高压下噤若寒蝉,只会“对月伤怀,见叶悲秋”的“娴雅”诗人相形见绌。是以佳作甫出即一纸风行,在革命群众的民主集会上,在进步学生的游行队伍里,绿原的诗被广泛传诵。著名诗人流沙河在自传中就曾提到,他当年“狂热地”阅读“艾青、田间、绿原的诗”;上海一个中学的女教师在教室朗读绿原的政治抒情诗时,心潮澎湃,声音颤抖,情难自己,倾听者竟而至于涕泗长流(牛汉:《荆棘与血液》),足见其诗感人至深。
歌德曾说过,一个诗人“只能表达他自己那一些主观情绪,还算不上什么,但是一旦掌握住世界并能把它表达出来,他就是一个诗人了,此后他有写不尽的材料,而且能写出经常是新鲜的东西。”绿原正是把自身的“主观战斗精神”融注到客观的生活斗争中去,从此他掌握了世界-----诗的世界。《终点,又是一个起点》、《复仇的哲学》、《伽利略在真理面前》、《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一首首政治抒情长诗,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冲决黑暗的堤防,涤荡尘世的肮脏。绿原真正成熟了,他是一个诗人了,而且是一个著名的诗人了。
“我没有和诗共过安乐
却长久地和诗共着患难...... ”
1949年5月,武汉解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朝思暮想的新时代终于来临了。
绿原跟随解放军的先头部队,进驻武汉,被武汉地下市委派到中共中央华中局机关报《长江日报》社,负责文艺组的编辑业务。这是一个既有新闻性又有文艺性,且富指导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党组织把绿原安排到这样一个重要岗位,是给予他充分信任的,绿原也非常珍惜这份信任和机会,他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和革命政策,积极主动地改造自己的思想,力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1953年初,《长江日报》停刊,绿原奉调到北京,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工作,生活和事业掀开了新的一页,一切都似乎风平浪静,一帆风顺。但一场意想不到的变故突如其来,将绿原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重要流派,是从三十年代中期到整个四十年代,围绕胡风主编的文学刊物《七月》、《希望》及其丛书形成的作家群。他们为人正直、坚持真理、精神独立、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崇尚“主观战斗精神”,希冀以自己的文字鼓舞民众的斗志,揭起并疗救封建的、黑暗的势力给人民造成的“精神奴役的创伤”;渴望用自己的作品为民族的解放服务,但又厌弃那种“读报偶感”式的政治图解“急就章”和庸俗的社会政治学。
“七月派”在文学理论和创作上的独立品格,和那些自命为“革命文艺”代言人和领袖言论阐释者发生抵牾,一开始还仅止于争论,但随着共产党政权和毛泽东个人权威的建立,国家意识形态对社会精神生活的整理日益细密,“七月派”同仁即被目为政治上的“问题”人物,进而于1955年被打成“胡风反革命集团”。
绿原做为“七月派”的重要代表诗人,和胡风往还密切,自然免不了成为“人民公敌”的厄运而被隔离审查,后来又被关进秦城监狱。从1955年5月到1962年6月,隔离、监禁达七年之久,其中五年多是单身监禁。
这七年多,“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每小时60分,每分钟60秒”,绿原自称“一直扮演着古希腊神话中的两个著名角色,在接受审讯期间,总希望自己的交待早日通过,却像科林斯国王西绪弗斯一样,被惩罚在地狱里推巨石上山,推上去又滚下来......一推再推,永远推不上去;在等待处理期间,总希望早日结束隔离和家人团聚,却又像利底雅国王坦特勒斯一样,被惩罚在地狱里忍受永恒饥渴的折磨,或者置身在齐颈的水坑里,张嘴想喝一口,水却一下子退落下去;或者站在鲜果累累的树下,伸手想摘一枚,果子又一齐高升到够不着。”
除了无休无止的交待、检举、写材料的纠缠,绿原还要与如影随形的寂寞搏斗。关单身监禁,没有伴儿说话,没有书报可读,一静下来,就想家,想妻子,想四个尚未成人的孩子,想自己殚精竭虑为共和国的建立歌唱呼号,问心无愧却遭此横祸。越想越想不通,越想不通越要想,天长日久,人几乎被逼疯(同案的胡风、路翎被逼至精神分裂即是明证)。
面对汹涌而来的时间的潮水却无所事事,绿原感受到无以熬煎的痛苦,就向狱方强烈要求阅读书报,一年之后终获恩准,妻子罗惠给他送去了满满一木箱外文书,才使绿原随时可能飘逝的灵魂得以安妥。从此,除了提审,他就全身心投入读书,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大师的睿语箴言,如一股股精神的甘露,滋润着狱中荒漠般的生活。除了读小说,绿原还凭借自己深厚的英文功底,自学德文,仅凭一本英德文字典和德英对照读物,竟整理出一本自用的德文文法。“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大概连“专政”的实施者们也始料未及,一番“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穷乏其身”的改造,竟造就了一个日后的翻译家、著名的外国文学编辑者。
象七年前被“莫名其妙”地抓进去一样,1962年绿原终获“免于起诉”处理,又被“莫名其妙”地放出来。在“党欢迎一切改正错误的人,要向前看”的诱导和宽慰下,绿原来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译所,搞编辑、翻译、校订工作,和冯雪峰、萧乾、张友鸾、赵少侯等著名翻译家共事,这些人也是知名度颇高的“问题”人物,也许是同气相求抑或同病相怜吧!相处之间倒少了些剑拔弩张的“阶级斗争”气和“白眼看鸡虫”的蔑视。在这个相对稳定的环境里,绿原开始翻译一些作品,但“绿原这个名字是见不得人的”,只得署笔名“刘半九”,一来恢复本姓,以志没有忘本,二来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古训自勉,警示自己夹起尾巴做人。
但夹起尾巴做人竟也不可得,1966年,“过七、八年还要再来一次”的“文化大革命”爆发,由一座填平的厕所改建的家被查抄,牙缝里挤出来的十几捆书被破毁,绿原下放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大女儿去四川、小女儿在青海、两个儿子到内蒙上山下乡插队,老伴留守北京接受“革命群众”的监督改造,真正是人去家亡,妻离子散。 “干校”劳动之余,绿原并没有放弃对诗的热恋,
“常常是夜深人静,倍感凄清,辗转反侧,好梦难成,于是披衣下床,摊开禁书,点起了公元初年的一盏油灯。”(《重读圣经----“牛棚”诗抄第n篇》)在这个典型的环境里和有代表性的心态下,绿原暗地里摩娑翻检《圣经》,为人民立法的摩西,推倒神殿的沙逊,信仰坚定的丹尼尔,充满人性的大卫,知错改错的彼拉多,出卖耶稣的犹大,有赤子之心的拿撒勒人,仿佛都从冥冥的时空隧道中走来,在凄清荒旷的暗夜,和茕茕孑立的绿原一起啸傲歌哭,辗转难眠。书中谶语般的提示,结合对现实政治的思考和劫后余生的感悟,使绿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更加深刻和成熟,诗风更为沉郁,内容更加宽广......这些都在风雨如晦的暗夜里,借着一豆飘忽摇曳的油灯,流泻成深沉凝重的诗句。
“我将钻进隧道里去,/去摸寻黑暗做锦标的银盾,/我又将在洞口昏倒,/等光把我拍醒。/我钻的隧道是人生,/我摸的银盾却是悲惨,/我到的洞口是坟墓,/我等的光却是平凡。”(《我的一生》),这首1948年的旧作,贯穿着绿原在生活的旷野上奔驰,伴随着无以摆脱的苦恼和忧愤,用“夸父逐日”的牺牲精神追求光明的巨大毅力!现在却极好地表达了他在改造过程中的真实心情。
“人必须同诗一路勇往直前,
即使中途不断受伤......。”
“记得吗,在那些日子里,唯愿天天下雨,免得在等街头巷尾,让人看出了脸上的泪珠;
记得吗,在那些日子里,唯愿“红海洋”淹没一切,免得在墙里墙外燃起一滩滩的血;
记得吗,在那些日子里,唯愿高音喇叭日夜狂喊,免得不知从什么地方,泄出一缕缕更刺耳的喟叹;
记得吗,在那些日子里,唯愿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劳动,免得一不小心睡着了,做了一个交代不清的梦......
什么都用不着去回忆了,让他们一齐沉入遗忘的深潭,回忆不过是远了、暗了的暮蔼,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
是的,晚出的晨光才让人倍感珍贵,倍觉灿烂。1976年10月的一声惊雷,粉碎了践踏人权、祸国殃民的“四人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拔乱反正,胡风一案也逐步得到平反,风刀霜剑中摸爬滚打二十余年的绿原,终于又可以堂堂正正地在阳光下、在春风里真正以“人”的资格生活了。
老友重逢,胡风寄语绿原:“佩服你把德文学好了,.....如果你能把《浮士德》介绍过来,也是你对我们国家的一点宝贵贡献......以你对中国语言的敏感和选择能力,应该可以达到作品所应该达到的高度艺术性的。”绿原不负胡风的厚望,历时数年,终于将歌德的宏篇巨制《浮士德》译成中文,经过一段人生的困厄,绿原如一根重新上足劲的发条,飞速运转起来,诗艺也老而弥辣,更为精纯,往往从人们所习见却不加经意的日常生活中发掘、提炼诗意,写出惊人之语。从1980年复出至今,他已创作诗歌数百首,出版了《白色花》、《人之诗》、《葱与蜜》、《离魂草》、《绿原自选诗》等十数本诗文集,翻译了歌德、易卜生、里尔克、黑格尔、莎士比亚等世界文坛巨擘的数十本诗集、文论、传记,数量之多,范围之广,非常人可以想象。
对当代新诗的发展,绿原也抱以极大的希望,予以充分肯定,有青年诗人来访,他也积极帮助、扶持,他自己还不是“落红”,却甘做“泥土”来呵护“小花”,他坚信我国当代新诗有很高的水平,只是因为社会环境的原因未被人们重视,如果有很好的译本介绍到国外,肯定会引起世界诗坛的注意。
绿原就是这样,竟毕生的心力倾注于诗歌,即使成为“金环奖”得主,他也未尝稍加懈怠,在《听说我得了“金环奖”》一诗中,绿原说:“......即使现在,金冠果然戴在我头上,我仍得像平常那样,继续赶着去工作。”
“人必须用诗找寻理性的光,人必须用诗通过丑恶的桥梁,人必须用诗开拓生活的荒野,人必须用诗战胜人类的虎狼,人必须同诗一路勇往直前,即使中途不断受伤。”(《诗与真》)这也许是夫子的一生自况吧!
我们在旷野上,常常能看到一些遍体瘢痕的老树,它们之中,有的甚至遭过雷殛,兀立着半边躯干,却仍开着芳香的花朵,并且结下累累的蜜果。绿原不就是遍历人间雨雪风霜,“上下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有着坚强生命力和意志力的那棵老树吗?!
一位著名诗人说得好:“绿原是个倔强的诗人,......凭着他对诗和生活的忠诚、敏感和反应力,能够写出更好的诗篇,我相信。”
我也相信!
(注:此文日草于新街口苇坑胡同5号,发表于1998年至1999年间的某期《中华英才》杂志上,网络上应该能搜到过刊。)
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激情,有激情才会有事业,有事业才会有未来。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深情阐释,激励青年学生结合学习和自身成长经历,用笔触记录和表达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用我的梦助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根据学校党委《关于在全校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联合举办中国梦我的梦主题征文活动。一、征文对象我校普通本科生、研究生。二、征文要求1、征文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围绕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坎坷发展历程的深刻启示,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结合个人学习、生活经历,用文字记录和讲述亲历亲见的中国梦,尽情书写自己的美丽梦想,阐释自己对中国梦的认识与评价,体现和反映自己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脚踏实地、发奋学习、不懈奋斗的理想和追求,强化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识,树立实干兴邦精神,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2、文章要求主题明确、结构完整,亲身经历客观真实,对策建议切实可行,体现思想性和时代性。题目自拟,体裁不限,风格不拘,文风朴实。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3、征文稿件严格遵守著作权法律法规,文章均为未公开出版和发表的原创作品,严禁抄袭、剽窃,实名投稿,文责自负。三、征文时间及投稿要求1、征文时间:日至6月15日。2、投稿方式:请参赛作者将纸质稿件送至《西北师大报》编辑部 (教学1号楼501房间),同时将电子稿件发至:xcb@邮箱。联系人:牛丽杰、赵宝巾,联系电话:。3、征文稿件统一用Word格式,打印在A4纸上,标题用黑体小二号,正文用仿宋体四号。来稿在文稿左上角标明中国梦我的梦征文字样,稿末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4、各学院在院级选拔的基础上,至少推荐5篇征文参与全校评选。学生可单独投稿,亦可以学院为单位统一组稿。四、征文评选1、征文截止后,主办单位将组织相关专家对稿件进行评选,确定获奖作品及等次名单。2、本次主题征文活动设一等奖3名,奖金各1000元;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三等奖10名,奖金各300元;优秀奖30名,优秀组织奖5名。所有获奖作品和优秀组织单位均颁发荣誉证书。《西北师大报》、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等学校媒体将开设专栏,刊发获奖作品。
写作成长经历的作文
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很多的第一次,虽然第一次不一定是快乐的,但一定是新鲜的;虽然第一次不一定是成功的,但永远是你成功的开始。所以,不要轻易放弃你的第一次。
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行行脚印,印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总是让我回味无穷。
记得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就经常跟我说一句话:“钰杰,你不是很喜欢读书吗?!那你一定要天天积累好词好句子哦!”从那个时候起,我每当读到好词好句子的时候,就会很细心地记在本子上,一个学期下来,就积累了两大本了,这是我第一次用日记的方式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子。等我积累了很多的好词好句子后,妈妈对我说:“从今往后,你要养成一天写一篇日记的习惯,日记要符合逻辑,内容不限,只要是新鲜的就行,不能抄袭,不能偷奸耍滑哦,否则要撕了重写的!”当天晚上,我就写成了一篇有关小狗的日记。从那天开始,我每天都坚持写一篇日记,爸爸妈妈也帮助我提供一些素材。第一周,我感到写日记竟然是如此的难;第二周;情况就好些了;第三周,感到渐渐有了灵感;第四周,爸爸妈妈不用告诉我思路了;第五周以后,爸爸妈妈几乎不用告诉我素材了……
进入三年级,我的写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和进步,这时,《淄博晚报》来我们学校招收小记者,我便积极的报了名。随后的时间里,我把自己写的小童话、小诗歌、小散文和习作连续地给报社投稿,一个星期过去了,报纸上没有我的文章,一个月过去了,报纸上仍然没有我的文章,三个月过去了,报纸上还是没有我的文章,我当时真的想放弃了,可爸爸妈妈一直在鼓励着我: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发表多少文章,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你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万事开头难,()坚持就是胜利!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我一如既往地来到学校上课,一个同学对我说:“张钰杰,你的一篇文章在淄博晚报刊登了。”我半信半疑地问:“真的吗?”得到了同学的肯定回答后,我高兴的不得了,一个下午一直处于幸福的喜悦中。下午放学了,我迫不及待的跑回家,翻开了爸爸订阅的《淄博晚报》,当我翻开报纸的时候,我的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我终于看见了自己的文章——《小猫咪kestoo》!我高兴极了,爸爸妈妈看到我的文章终于被刊登了,也非常的高兴,并鼓励我说:“这是你第一次写的文章被刊登,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一定要坚持下去!”我攥紧了拳头,庄重地点了点头说:“一定!”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给我带来了写作的动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依然坚持着一天写一篇日记的好习惯。自己认为写的好的文章,我就给报刊投稿。字数从以前的100—200字,渐渐地能写到500—600多字了,到现在能写1000字以上了。2013年的暑假,我还写成了一部近2万字、45集的短童话集《捣蛋鬼》。截止到目前,我的文章先后在《童话王国》、《童话party》、《红蜻蜓》、《智慧与创想》、《七彩语文》、《少年儿童故事报》、《淄博晚报》等报刊上发表,还被评为“淄博市读书明星”称号。同时,我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也多次获奖,今年四月,我光荣地成为“中国少年作家学会”的会员。
写作的第一次,成就了我的写作梦,也使我走向了成功的开始。 《写作成长经历的作文》出自:中学生作文网链接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歌投稿网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