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屋上方挂什么简单木雕图案案好

蛛网行之随记--五个月游历大半个中国
| 回复:332
长萧ly女人写到:楼主辛苦了加精鼓励下&呵呵,谢谢。五个月的行程。现在整理出来的还不多。会慢慢往上贴的。&
好厉害啊,是不是还没发完
我国黔东南地区素以多民族聚居著称,在这里居住着中国56个民族中&最善唱歌&的民族&&侗族。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800余户,4000多人,号称&黎平第一侗寨&。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今天的肇兴侗寨,在历经千年历史长河的荡涤后依旧保留着它特有原始的风貌!走近侗寨首先飘入耳中的便是那传唱千年依然动听的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一种无指挥、无伴奏,以合唱为主的歌唱形式,它以曲式复杂,声部组合多变而著称。虽然侗族文化历经风雨,人间沧海,但是侗族大歌仍旧一枝独秀保留下来,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侗家人认为&饭养身,歌养心。人不唱歌会变老&。充分体现了侗家人对生命与生存的深刻体验和认知!侗族是一个历史上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的叙事、传史、抒情都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法。在传授和保存侗族大歌方面,汉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歌师以汉字注音的方式为侗语注音,同时用简谱记录侗族大歌的音调。使侗族大歌的学习和保存变得更加容易起来。我们运气不错,洗脸刷牙时小包冲进来说看到盛装的姑娘们,可能有表演。匆匆跑下楼,可是跑遍整个寨子的五个鼓楼,五座戏台,都没见人。决定先吃饭去,正走着,又见漂亮的姑娘小伙从一处拐出来。我们饭也不吃了,赶忙跟着他们来到了寨门边。应该有旅行团要来了,可以免费看表演了。表演的姑娘小伙都在中寨的花桥上休息,抱着琵琶时不时弹两下。我们近距离的对着她们狂按快门。她们穿的衣服很华丽。银饰一串串的。说是这一套衣服,不含银饰。市场收藏价就在五千左右。等到领导们全部落座,表演也开始了。这次不是像在前几个侗寨里那样的芦笙表演。而是侗族大歌表演。有模仿布谷鸟叫的,有表演农作的。
戏台旁边的一扇窗户里,一个老太探出头来看表演。可能她又遥想起她年轻的时候。。。。。。& 鼓楼的来源,众说纷纭。民间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曾扎营侗乡,为方便指挥,在营寨中修筑高亭,内置铜鼓,以鼓声传令,遂流传成为鼓楼。另有一种说法更加神奇,传说鼓楼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遗迹。古代外星人来过侗乡,曾修建火箭和飞碟发射架。鼓楼外形颇似发射火箭的支架,顶层阁楼的剖面恰如飞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筑模式建造的。肇兴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誉为&鼓楼之乡&。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智寨鼓楼九重檐八角歇山顶,高14.9米,占在77.3平方米。由16根柱子构成骨架,中间4根柱子直贯顶层,四面为12根副柱,略小于中柱。用逐层内收的梁方金瓜柱支撑,层层挑出屋檐。类似宝塔。楼xxx设有火塘,四周有长条木凳,供人休息。檐角高翘,屋脊之上泥塑小葫芦宝瓶,其翼角塑小鸟,玲珑雅致,鼓楼的檐层辅小青瓦,屋脊白色,塑有狮,虎,凤等。楼内雕梁画栋,书有六幅盈联,正面一至三檐之间塑有&双龙抢宝&。仁寨鼓楼七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1.7米,占地面积60平方米。义寨鼓楼十一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5.8米,占地81.6平方米。礼寨鼓楼十三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3.1米,占在70.3平方米。信寨鼓楼十一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5.9米,占在78.3平方米。该鼓楼有一副楹联:&鼓乐声声京城震动雄证当今盛世;楼阁巍巍侗寨欢呼讴歌天下太平。&&
下午决定徒步去堂安看一下。堂安侗寨历史悠久。侗族本无文字记载,根据堂安侗族长者的口碑资料,该寨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建在大山之腰,四面青山,峰峦叠嶂,阡陌纵横,梯田层迭,民居依山就势,悬空吊脚,井然有序。寨中的鼓楼是该寨的特征,寨中四通八达,小径曲曲,寨中通道 均用青石板埔墁,九条出寨子的路口都建有寨门,寨子中的附属设施还有禾晾、谷仓、水碾、石碓、榨油房、鱼塘、井亭、祭萨堂等建筑物等都具有其独特的文化个性。走公路7公里,小路3.5公里。穿过仁团风雨桥,一直在田埂上走。爬到高处,看到肇兴就在山凹凹里。四周都是层层叠叠的梯田。油菜花开了,一洼洼黄色,绿色拥着肇兴。颇为好看。寨子的房屋都是灰灰黑黑的,一户挨一户。再往上走,路不是那么清楚了,我们只能穿过一大片墓地爬到公路上。路过一个个墓碑时,不停的念着:&我们无心来打扰你们,只是不小心路过而已。&在S型的公路上居高临下的拍摄很有感觉,小雨一直在下。为了不至于迷路。我们沿着公路走,可是走过一个弯还是一个弯,什么寨子都没有看到。好不容易走到一个寨子脚下,一问是夏格,堂安还要前行二十分钟。在夏格的小卖部买了2瓶水,坐在小板凳上休息。雾越来越浓,能见度只有十米。偶尔开过一两辆汽车都开启了车灯。终于朦朦胧胧中看到前方有牌子指示往堂安还有1KM。我们在浓雾中跋涉,此情此景,有点像聊斋。能听到前面寨子的人声沸腾,但一直不见人。我们绕了一个又一个弯去探索真相。最后一个弯后,突然一大群劳作的人出现在眼前。到处都是被锯下的大木头。妇女们用镰刀刮去树皮,男人们把光溜溜的木材扛进寨子。我们似乎穿越了时光隧道,突然来到这样一群人面前,显得多么格格不入。雾还是那么浓,只能看清自己脚下的青石板路。回来听老板娘说去年十月份一场大火烧了堂安很多老房子。没多少看的了。难怪我们取看到他们在大兴土木,重建家园。
进入贵州的第五天,是个大晴天。我们离开肇兴,坐车去黎平,再转到榕江。全是盘山公路,汽车没开几米平路就开始打方向盘转弯。经常是垂直上升二三十米就得转上三四个弯。这路一点都不逊于蜀道!路上看到有送葬的队伍,一群人抬了一口盖着红布的棺材往山上抬。今天似乎是侗族的好日子。好多结婚的,在村头的大榕树下摆开百家饭。我们去车江三宝侗寨时还碰到一家,留我们吃晚饭。走了五公里路去看车江三宝侗寨。这里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地。章鲁村(四村)是我国南部侗语标准音所在地。离榕江县城5公里,寨子很大,江边有不少古榕。按着老法子,从旁边绕了进去。可是刚开始拍照,就有人跑来收我们门票钱。唉,现在逃票都难。已到开学时候,小朋友结伴从河边走回家。女人们在河边洗衣服。鸭子,鹅撅着个屁股在水里找吃的。一个老太从河边赶了一群鸭子回家。家家户户开始冒出炊烟。好一付安宁的乡村生活。在榕江县城一个弄堂里发现的,以前遗留的一个书院。带封火墙的老寨子。要是放在江浙不稀奇。可现在是在侗族的聚居地。竟然冒出这么一栋明清风格的江南建筑来,院落很大,应该是大户人家。可是已经荒废,窗上都长满了野草车江三宝侗寨的鼓楼老太有八九十岁高龄了,还在自己纺布岸边很多老榕树。一叶扁舟,一根鱼杆。。。赶鸭子回家的老太洗衣的村妇安宁的乡村生活
榕江这一晚是住的最差的一晚。车站旁实在吵的厉害,每辆车经过都要按喇叭。也不知道这里的人们为什么精神那么好,凌晨都有人在诈唬。半夜三更有个女人狂敲我们的门,说着一大通听不懂的话,我们没理。过一会她又去敲隔壁的门,吵了很久。迷迷糊糊的凑合到凌晨,才六点半而已。窗外兵哥哥已经在早锻炼了。建议以后要去的朋友一定要多走几步路,千万不要住榕江车站旁的交通招待所。车站对面的巷子进去有个&喜来登&(此登非彼登),条件不错。标间100元。我们为了省钱就住了50元的交通招待所的三人间。实在恐怖。逃离这个可怕的旅馆,跑下来七点正好一辆发往都匀的车出站,路过三都。到三都换车到荔波,再换小面包直达小七孔景区门口。之前查的功略景区有住宿,找来找去竟然没有找到住的地方。卖门票的小伙告诉我们本来有宾馆的,现在都撤了。得到离这二三公里的王蒙乡住。真没想到会这样。此时的景区静悄悄,没有游人也没有车。好不容易看到一辆马车滴溜溜的赶过来。于是把大包扛上去。坐马车去王蒙乡。可怜的小马拉了我们三个人,五个包。累的够呛。不过只有这交通工具。只能坐了。第二天早上再一次背着大包跑到小七孔来。小孔景区本来就是206省道的其中一段。把省道封了作为景区卖票我还是头一次见到。荔波到麻尾的班车直接从景区过。坐在车上就可以看风景。鸳鸯湖不划船的话能看到的部分不多,倒影挺漂亮。翠谷瀑布属于普通级别的瀑布,一般般。不过这样一个瀑布要在江浙一带,也能圈起来单独作个景点了。&水上森林倒是有点特色。故名思议就是长在水里的森林。溪流从树根间流过。走在小木栈桥上,还能看到蓝蓝的小翠鸟。
小七孔桥那一段的水漂亮,很有九寨沟的感觉。能看到水是带颜色的。古桥倒映在水中,孔孔相连,有点韵味。&一点多我们就玩完到西大门取了包等车,真让人失望。直到二点二十多才坐上车。过了景区,到拉圭镇又停下不走了。售票员说拉圭在赶集,让我们也下车转转。过会再开车。既来之则安之,下车买了点吃的。回车上等赶完集的人坐满了才发车。在别人的地盘上游玩就得遵循别人的规则。拉圭住的大部分都是从小七孔景区移民出来的。为了申请世界自然xxx,小七孔还颇下了很多功夫。不仅把居民全部迁走。还把宾馆也全拆了。害的我们没地住。一路过去,山有点万峰林的感觉,一坨一坨的。想来很多山里都有溶洞吧。赶到火车站,买了2791次,广州到遵义的那班车。19:09到站,19:26开,23:13分到都匀。
非常喜欢和羡慕楼主的旅行,会一直跟进的,不过可惜自己没有楼主那么好的福分,可以用这么长的时间一直旅行一直旅行
从都匀到达凯里。凯里是黔东南民族自治州的州府,不过比较小。就城市而言并没有可玩之处。我们好不容易到达一个比较大的城市,修整了下。去凯里的民族博物馆参观。放上两张凯里各少数民族的节日表。建议有节日的时候去,可以见到与众不同的事物。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雷山县东北面,全国最大的苗寨,是苗族第五次大迁徒的主要集结地,素有&千户苗寨&之称,被誉为苗族的大本营。西江是苗语&鸡讲&的音译,意为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世居者均为苗族,自称&嘎闹&。苗疆绵延千里,村寨难计其数,但没有任何一个寨子,敢于挑战西江寨所独有的骄傲头衔&千户苗寨&。聚居在西江的苗家有1000多户,人口逾6000人,是名副其实的千户寨,也是中国最大的苗寨。寨子座落河谷,四面群山环抱,重峦叠嶂。源于雷公坪的白水河,蜿蜒流淌,穿寨而过。河水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层层叠叠的吊脚木楼,从河两岸依着山势,迤逦向上展开,连绵成片的红彤彤板壁,在阳光照射下,一片辉煌。房前屋后,翠竹点缀,寨脚寨顶,枫叶掩映。交通:凯里到雷山转车到西江千户苗寨。凯里直接到西江的车也有,不过少,要碰巧了能坐到。还是去雷山转容易点。雷山到西江是36KM。可是车子开开停停等人。而且多山路,开了1.5H。不过已经算快了。现在柏油路已修好,以前路不修的时候要开2个小时。山里十里不同天,贵州这边简直就是2里不同天。车过羊排村时除了太阳。顺便说下,羊排就在公路对面的山拗拗里,是个挺有感觉的小寨子。到了西江却是云雾缭绕。甚至有点乌云的迹象。在他们的芦笙广场上有一根鼓和牛头位标志的柱子。以背后的群山为背景。拍出来的照片,竟然上半部分时纯白的,什么山头,村寨一概不见。西江千户苗寨时最大的苗寨。要从对面山头看才有气势。整个山头,从上至下。黑压压的全是木屋。构成一片黑瓦的海洋。进的寨去,四通八达的都是青石板铺的小路。通到每户人家的屋前屋后,看似无路,其实每条路都是可以走的。名副其实的&活路头&。廊前屋后,感觉是走进了人家家里。实际还是路,随意走。反正已迷失方向,反正每条路都可以走出去。有条大狗,跟着我们带着我们。走了大半个寨子。似乎很少有人会逗它玩。它很乐意带我们逛寨子。到寨顶小操场,一群孩子在破旧的篮球架下用绳子挂着荡秋千。遇上另外2只狗,我们的带路狗很凶的跑上去吵了一架。当夜住下,开窗就是苗寨,看到一头大黑猪自说自话跑出猪圈吃草。后被主人赶回去。小孩从路上蹦蹦哒哒的走过。由于苗寨是依山而建的,我们住的是第一排房子。虽然在2楼,却也知道对面人家的墙角下。看这一切都得抬头看。晚上雷声大作,闪电猛打。似乎把锅打坏了。电视雪花一片。真不愧是雷公山脚下,打雷就是厉害。苗寨前的活动广场。贵州天无三日晴。到达西江时浓雾重锁。苗寨依山而建,小路四通八达。有时你看着好像要走到人家家里去了,没有路一样。其实路都是从人家屋檐下走过的。守寨树,也是整个寨子的精神寄托
3月17日早上还睡着,出门拍晨景的小包一个电话打来说快起床。9:00有一班到雷山的车。下一班要10:30。一看已经8:45分。赶忙起床。洗脸刷牙都省了。收拾了包直冲到车站。坐往凯里方向的车郎德下。1.5公里步行到郎德上寨。下车时天黑漆漆似夜晚将临。没走几步。豆大的雨点没有征兆的劈头盖脸打下来。接着雷公,闪电也来凑热闹。都凑一起了。雨立马大到撑伞也没用的地步。一群小孩子撑着花花绿绿的伞在我们身旁猛奔,很享受这种童年。这天如孩儿脸,暴雨过后云开雾散,能看到远处的山峦起伏,郎德上寨就在路的尽头。郎德上寨座落在苗岭主峰雷公山麓的丹江河畔。公元年,清咸丰同治苗民反清,抗暴失败后,因这里是义军将领杨大六的大本营,清军征战了18年才将其平定。全寨有118户,500多人,全部是苗族同胞,以陈、吴二姓为主。郎德上寨依山傍水,背南面北,四面群山环抱,茂林修竹衬托着古色古香的吊脚楼,蜿蜒的山路掩映在绿林青蔓中,悦耳动听的苗族飞歌不时在旷野山间回荡。寨前一条弯弯的河流宛如蛇龙悠然长卧,南面有松杉繁茂的&护寨山&,北面有杨大六桥---&风雨桥&横跨于河畔上。过桥可攀登养牛坡,还可观赏杨大六当年反清抗暴时筑起的碉堡和战壕。寨内吊脚楼鳞次柿比。吊脚楼上装有&美人靠&供来客休息。&美人靠&平时又是姑娘们刺绣的好地方,具有独特的苗寨风格。村上的小路全以鹅卵石铺设,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寨子xxx有一个大芦笙场,地面是用鹅卵石以仿古代铜鼓面十二道太阳光芒和飞奔的骏马,南上方还设有&杨大六文物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当年杨大六领导反清抗暴时的刀、叉、头 盔、铁xxx等战斗武器。郎寨比西江小的多。没有那么大排场。没有那么大气势。但我似乎真喜欢郎德。这里更为精致。一条条石板路,一个个美人靠,一丛从挂在屋檐下的金黄的玉米。&苗族人安逸的家园。在我们看来都是别样的景致。& &
& 回到公路上,往北点有个岩寨,一架铁索桥连接了岩寨与公路。上去走了走,风景不多。
N774次,贵阳――玉屏的旅游列车。2个小时不到就到达镇远了。火车票才8元钱。要说一下贵州的交通。贵州的公路交通费用比较贵。我们合下来大概是3公里一元钱。也就是说你坐90公里的路程,车费是30元钱。而火车是6公里一元钱。90公里路车费为15元。所以在贵州能坐火车尽量坐火车。路费省一半。在云南,新疆的话,公路也比较便宜。算了下大概也是6公里路一元钱。到镇远出了站没有方向。这里也没有公交,全是的士。上车就是3元。看了地图,决定到禹门宾馆所在的那条古街上找个临河而居的住所。正四处张望找车,开来了一辆小面包。开车大哥见我们背了大包,招呼我们可以坐他的车走。他来接广州一个旅行社的考察人员。这位大哥可真能说。山东德州人,当兵在这,就待下来了。一来十多年。现在就在镇远接待一些游客。接的背包客也挺多。帮我们找了观鱼楼的三人间。开窗是潕阳河。可惜昨天才放了水。现在水位低的很。河滩都露出来了。不过天气很好,大太阳。温度起码高了十度。下午赵鹏大哥就拉着我们三,广东那人,还有一对深圳的小夫妻去舞阳河。深圳那对也跑了很多地方。而且为了免门票。专门花一千多元考了导游证。一路通行无阻。舞阳河以高峡平湖、瀑泉飞流、喀斯特为主体;山色水韵风光迷人。主要是坐船游览。由于出了太阳。倒影尤其漂亮。赵大哥一会说这个像什么,那个像什么。是个很逗乐的人。途中惊起无数鸳鸯。大家都抢着拍照。清代爱国将领林则徐曾在此留下著名诗章:  两山夹溪溪水恶,一经秋烟凿山脚。  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破。返程一段时间,坐在船头。看着船前行。微风迎面,爽到家了。推荐古街桥头一家重庆豆花火锅。很有滋味,排骨火锅12元/人。酸辣鱼火锅15元/人。
哇LZ辛苦了~~支持支持~~继续关注~
谢谢fenxiang
期待更多的照片
这么多的吃的
中午正好饿的呢
口水INGING。。。。
镇远古街青龙洞建于明代中叶,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曾几度毁于兵、火,几度修复,古建筑群经历代修建始成现代规模,位于城东中河山,占地21000平方米,有青龙洞、紫禅书院、中禅院、万寿宫、祝圣桥和香炉岩6部分共36座单体建筑组成,集儒、道、佛、会馆、桥梁及绎道建筑文化于一身。整群建筑靠山临江,依崖傍洞贴壁凌空、勾心斗角,错落有致。那飞岩翘角、贴壁凌空、红墙青瓦的殿阁楼台,气势宏伟。造型独特的建筑物与悬崖、古木、藤萝、岩畔、溶洞天然合成,融为一体,真是巧夺天工。既有临江远眺的吊脚楼,也有恬静幽邃的寺院禅台,有朗朗书声的学子院,更有锣鼓喧天的戏台,集天下山水楼阁荟萃为一方。整个建筑群重重叠叠参差不齐,纵横有致,沿庭院小径漫步,登斯楼而极目,如临海市蜃楼,蓬莱仙岛。为江南汉地建筑与西南少数民族山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绝妙典范。有&西南悬空寺&之称,是贵州省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1988年经xxx批准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晚上广场上跳舞的市民
青龙洞建筑群中的大戏台& 镇远博物馆原来是邹家祠堂。四进的大庭院。四周是高高风火墙。而门是牌坊式的,现存放了很多镇远历史的照片。步行街后头的四条巷子很有特色。四方井巷是由于巷内有一个四方井栏砌成的水井而得名。仁寿巷得名于原先巷子口的仁寿寺。古老的城墙,青青的石板。古老的屋子底层都是用大青石和了糯米浆堆砌而成。历经风雨,坚固异常。镇远的巷子,有北京胡同的幽静而无循规蹈矩的刻板;有江南巷子的水乡秀色,却又没有平坦无坡的布xxx;有重庆&山巷子&的风格,但又无城市喧闹的气氛。概括来讲,爬坡上坎、拐弯抹角,这是依山就势的必然结果;巷中有巷、巷中有井、巷下有沟,这是给排水的需要;巷对码头、巷通驿道、深宅大院,这是商业文明的显现。
本还想去和平村看一下的,到了才发现大门口处已改成停车场,没啥看头了。步行街上三三两两的有人在下围棋,怡然自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曾经设立两个日军俘虏收容所,一个在陕西西安、一个就在古城镇远。位于县城卫城和平街南侧。是由高大土石墙圈围起来的建筑群,原为晚清镇远总兵署衙门。和平村方形围墙通面阔66米,进深78米,原有办公楼、礼堂、医务室、监禁室、哑子室、米库、厨房及监视塔等单体建筑14栋,占地5148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508平方米。抗战中,是民国xxx第二日本俘虏收容所,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称其为&和平村&。
我们的大包小包,3个人5个包候车中我们取消了原计划中黔北的行程,直接火车从镇远到贵阳。想不到买的是最慢的一班绿皮车,要开5个小时,21元。没有坐,上车后发现人暴多,车厢连接处都站满了人。没有立足之处。况且我们还都是背了大包的。车开后才得以蜷在2号车厢的过道。小包四处去晃,告诉我们最后的1号车厢有坐。那儿看风景也不错。门开着,能够直接看到火车后部的风景。&下午到贵阳,热,20来度。穿件T恤就够。住客车站旁,方便坐长途大巴。这儿的招待所建在居民楼里。一套三房两厅的房子就可以改装成N小间房间。据说合群路上的小吃不错,跑了过去。去的太早,才没摆几个摊出来。一下就看到丝娃娃,许多凉菜摆在桌上。一叠小春卷皮子。再一盆酱料,随你包随你吃。7元/人。酱菜其实就跟我之前拍的柳州的街头早点摊类似。只不过不是配粥喝。而是拿了春卷皮子,刷了酱自己包了吃。说白了,就是京酱肉丝那种。要了三份,那两烂人竟然只尝了一口就不吃了。俺是比较崇尚节约的人,于是乎,就把剩下的都吃了。足足吃了两人半的份。在我消灭丝娃娃的时候,两男人又跑去找其他食物了。有家卖砂锅的生意爆好,吃的人都排上了队。我们自力更生搞了桌子椅子。等了一刻钟还没有东西给我们。熊猫耐不住,直接去抢了一份过来。隔壁的甜品店卖的甜品价廉物美,芒果红豆西米捞10元。打算明天再去尝一份青枣茶。贵阳是贵州的首府,南宁是广西的首府。感觉上南宁市区要比贵阳大,但贵阳更繁华。从火车站到客运站,从北往南,一路上全是商业区。年轻人多,有活力。
花溪镇山村是以布依族为主的民族杂居的自然村寨。地处花溪水库中段,坐落在三面环水的半岛之上,景色秀丽。历史:该村建功立业于明万历年间()据《李仁宇将军墓志》载: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明廷&平播&,时江西吉安府卢陵县协镇李仁宇奉命以军务入黔,屯兵安顺,及黔中平服广顺州粮道开通,遂携家眷移至石板哨镇山建堡屯兵,其妻因水土不服病逝,李仁宇入赘镇山,与班氏结缘,生二子,长子姓李,次子姓班,至今17代,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村民以李、班两姓为主。布依语言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第二土语区。因镇山地处贵阳市郊,且长期与汉民族交往,除老年人会布依语外,大部分村民操汉语。民居建筑:该村分上下两寨,上寨系古屯堡区,民居全在屯墙之内,多为三合院民居,木构建筑,石板装壁、石板盖屋面、石板铺天井。正房为面阔三间或五间,有吞口,堂屋除置大门外,还另置腰门。大门上方有门簪,有向日葵图案或&福禄&字样。堂屋设神龛。明间或次间窗户木雕图案精美。三合民居设置朝门,与大门均不在一条轴线上。下寨原建于河畔,1958年因修建花溪水库搬至屯墙之下&椅子形&地带。居民为三排梯级结构,无院落,无隔墙,木构建筑。村内主干道由屯门可通下寨码头,各小巷通至住户,形成丰富的建筑空间。交通:贵阳市内1路,2路都可以坐到河滨公园。那边的车站都是发往郊区的短途车。211路河滨公园――天河谭,坐到石板镇下,倒数第三站,大概一个多小时。到石板镇后往前走50米,左手有路标到镇山村,1.25公里。村子被花溪水库围绕。三面临水,突出在水面上的镇子就像乌龟脑袋,村子周围盛产片岩,能看到断岩片都是一片一片的岩石堆积的。村子里的屋子都是石头砌成。最好看的是屋顶,由一片片的片岩排列码整齐。小道上眺望水库,青山碧水。布依族老太
]长途车从贵阳到织金,187公里4小时多。路上全是运煤的大车,经常堵车。原来织金不仅是织金洞有名。织金煤也非常有名。路旁就可以看些小煤矿,路都被染成黑色。织金县的住宿不行,普通旅社都没有带卫生间的标间,大宾馆有,但标间150元,太贵。河边有小吃一条街,基本都是吃火锅。我们吃了个特色的水饺鸭火锅,18元/人。底层酸菜,中间鸭,上面水饺。汽车站没有车到织金洞,车队有车去,6元/人。包车的话问下来小面包最便宜40元。汽车站正对面的路笔直往前走,右拐大概200米就是车队,基本都是小面包。织金洞必须满十人才能进去。想不到我们去的时候是周日也没有人。等了大概半个多小时,终于来了个旅行团,赶忙把票买了。跟着进洞。织金洞原名&打鸡洞&,是1980年2个当地人追赶一只山鸡,山鸡逃到洞里才发现的。当时只是一个小洞口。在现今入口处的左手上方。由于游人少,他们为了控制成本,进去就一边开灯一边讲解。完了立马又把灯关了。让我们想多逗留会也不行。这让小包同学非常的生气。跟管理人员大抄了一架,最牛的就是他不说普通话,竟然用说的南腔北调的贵州话骂人家。很多漂亮的地方没有开放。带色彩的灯打在钟乳石上呈现一种奇特的梦幻世界。&像不像圣诞树啊??&&织金洞是国家地理最美洞穴排名第一的。早年水量丰沛,所以这洞的钟乳石大多底座厚实,呈很大一坨。而顶部是细长的钟乳石。最有特色的是&霸王盔&。
使用有问题?
匿名回复(匿名回复的情况,大家不会看到你的身份)
点,您的助威点数还有点
提醒:评论最多输入30个汉字,不支持英文和数字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签发时间:
  文章来源:
宁西葛氏宗祠
  □高生元
  宁西葛氏,自东晋葛洪因喜爱罗陵湾风景(今名港口湾)而定居于此,此后,葛氏家族经1600余年的延续发展,遍布宁国20多个村庄,人丁兴旺,为宁国历史上的旺族。
  明末,宁西葛氏裔孙葛尚美,兴追报本之思,慨然立万世规,振百世之纪,纠合族属共厥举,于明崇祯庚午年(1630),开始修建葛氏家庙,前后历经10余年。至清顺治丙戌年,尚美五子葛重华由松江府镇抚解组(退休)归来,仰体父志,善继善述,捐献退休金,加上合族人的鼎力相助,家庙终于告竣。
  葛氏家庙坐落在青龙葛村,坐西朝东,前有流水(西津河),后有靠山,门前是村庄街道,亦是古道,下通宁国县城,上达徽州。家庙开间5丈8尺,进深12丈。前后三进,建有仪门、享堂和寝堂,是典型的三进五开间构造。大门门额上悬挂“葛氏家庙”四个大字,第一进为仪门,主要是祭祀时供礼乐之用。仪门由大门和过厅、仪厅组成,中间单檐横跨,两边马头墙高耸,四柱三间,四根石柱是花岗岩石材,上刻精美绝伦的京剧《五家坡》人物画像,横梁粗大气派,上面饰有优美的木雕图案。仪门两旁立有精美而且特别大的一对青麻石石鼓。
  第二进也称享堂。享堂正壁上挂有始祖葛洪彩色画像,正位上方挂有“睦本堂”三个大字的匾额。享堂是祭祀祖先、新年拜祖、族人议事、举行庆典和执行族规的场所。与享堂相连的是一个正方形的大天井。天井巧设“四水归堂”,集四方之水从中间流下,渗于堂屋之中井内。天井左右各有数间木柱石础、木梁架构的单檐廊庑(又称过厢)。天井中两座小巧玲珑的石拱桥(族人称状元桥)将天井与第三进连接。
  第三进高出前两进5尺,称寝堂。是安奉祖先灵牌的神殿,两层楼房、为重檐建筑,占地面积约为全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二层正位上方悬挂“继先续后”四个大字的匾额。
  葛氏家庙掩映在青山翠竹之中,与周围优美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
  不幸的是,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葛氏家庙遭受火灾。经全族人士共同努力十余年,于乾隆乙未年(1775)重新修复。乾隆六十年(1795),葛氏家庙再次遭受火灾。
  清嘉庆二年(1797),葛氏家族祖玉、祖恺、德兴、德再、彦臻等5人倡首重修家庙,得到族中33人积极响应,全族同仁共同努力,历经13年,修成葛氏家庙,更名为“葛氏宗祠”。基址仍旧,庙貌维新。罗林毓秀,石壁钟灵。面山临水,焕然可观。这座葛氏宗祠毁于文化大革命。
  日,葛氏家族隆重举行了“葛氏宗祠文物保护抢救”动员大会,启动了重建“葛氏宗祠”工程,一座古老的宗祠将会重生。(责编:石泽凤)
∷【相关报道】∷
宁国市信息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皖外宣办字[2005]2号 皖ICP备号
新闻: 广告: 信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镂空木雕图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