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鲁迅范长江纪念馆中手无寸铁兵百方,力举千钧纸一张的理解

力举千钧纸一张
力举千钧纸一张
站在范长江“西行之行”的展厅,看着一张张发黄的书稿和照片,仿佛又回到了70多年前。
1935年,26岁的范长江以《大公报》特邀通讯员的身份开始了西北采写的历程,历时10个月,行程万里。他的旅行见闻陆续见诸报端,内容涉及揭露了西北政府的弊政,描述了西北人民饥寒交迫的悲惨景象,首次披露了中国红军长征的艰辛,引起了全国各届对中国共产党的关注。不久,他的《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版。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全国震惊。作为《大公报》战地记者的范长江,当时正在绥远采访,对事变感到困惑,他“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到西安去,一探中国政治之究竟。”在交通完全断绝的情况下,范长江利用各种私人关系,冒险前行,险些丧命。日,终于在杨虎城公馆见到了周恩来。周恩来紧紧握住这位谈风锐利,有着浓厚传奇色彩年轻人的手说:“你在红军长征路上写的文章,我们沿途都看到了,红军干部对你的名字都很熟悉。”“你和我们红军没有关系,我很诧异你对我们行动的研究和分析。”几天后,范长江在博古、罗瑞卿的陪同下,于2月9日秘密抵达延安,作了闪电式的采访。这天晚上,他应邀到凤凰山毛泽东的窑洞里彻夜长谈。
毛泽东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性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以及抗日战争战略等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使范长江十年来苦苦探索和追求而又无法解答的中国前途问题,一夜之间,“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拂晓,无比兴奋的范长江,已下决心留在延安写书。毛泽东却摆摆手,对这位热血青年说:“当前迫切的政治需要,不是写书,而是设法利用《大公报》在舆论上的重要地位,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动员人民进行对日抗战!”
此时,已是2月10日,离国民党三中全会的召开,只有5天了。延安去上海,千里迢迢,万山阻隔,冰封雪盖,乱军充塞于途。范长江遵从毛泽东的建议,日夜兼程,终于历经艰辛到达上海。
2月16日,在国民党三中全会开幕的当天,犹如平地惊雷,一篇震惊朝野的《动荡中西北之大局》,在上海《大公报》要闻版发表了。它以雷霆万钧之势,如同一股旋风刮进了大会会场,将西安事变的真相公布于众,及时宣传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主张。
新闻封锁的大门已被打破,长江乃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赶写着西行通讯。
从2月17日起,上海《大公报》连续刊发了《暂别了,绥远》《宁夏进入记》《陇东未走通》等约3万字的长篇通讯。全国人民从这些文章中,第一次看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在延安的毛泽东,对出色完成党中央嘱托的长江,予以高度评价。3月29日亲笔致函:长江先生:那次很简慢你,对不住得很,你的文章我们都看过了,深致谢意。
《新华日报》在汉口创刊时,长江满怀深情、泼墨挥毫,写下了“为中华民族之独立与自由而呼号”的题词。
1939年,由周恩来介绍,经党中央批准,范长江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结束了长达10年的上下求索,一心一意跟着共产党走;从一个民主主义的爱国主义者,进入了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行列。
“无论是做人还是作文,长江伯伯始终不掩饰自己对黑暗的憎恨,对光明的向往。”
“正如他在纪念鲁迅的诗词中所说:横眉冷对众虎狼,俯首甘随牧牛郎。层层迫害骨愈坚,种种欺蒙瓦上霜。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10月27日,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李庄之女、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范长江故居前深情缅怀前辈时说。
记者要具备“三要素”
从延安回来后,范长江发表了《陕北之行》。文章详细记述了苏区见闻,二万五千里长征,以及与毛泽东彻夜长谈的全部内容。
当长江率领中外记者采访团风尘仆仆地从徐州突围负伤归来时,周恩来以十分喜悦和关切的心情致函慰问:“长江先生,听到你饱载着前线上英勇的战息,并带着光荣的伤痕归来,不仅使人兴奋,而且使人感念。闻前线归来的记者正在聚会,特致函慰问于你,并请代致敬意于风尘仆仆的诸位记者。”
1937年底,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长江与中国文化运动的先驱胡愈之等,团结全国广大进步记者,组成了“中国青年记者学会”。
后来,长江主持了延安的《解放日报》工作;组成“陕北电台”紧随毛泽东,在炮火连天的崇山峻岭,及时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传达党中央的声音。
1949年初,时任新华总社总编辑的范长江,奉命组建了北平解放后的第一张党报——《人民日报·北平版》。
新中国成立时,他被任命为政务院新闻总署副署长。其后,历任人民日报社社长、解放日报社社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要职。
作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范长江对新闻事业的整体发展有着深刻地思考。他说,一份电报,一篇通讯,一篇评论员文章,都时刻影响读者对于战争的态度,影响前方军心,影响后方民气。战时新闻工作效力远比平时要大,新闻记者要有更健全的人格、更坚强的责任感和更高的报道水平。
在长江故居,橱窗里摆放着已发黄了的《怎么做新闻记者》一书。这是60年前,长江应邹韬奋之邀,专门为记者写的一本必读书。
他在书中,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记者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首先,记者应该有一个坚定的政治方向,否则就如航海的船没有了指南针;
——其次,记者要有操守,既不为金钱、利益、美女的诱惑,又不为诽谤、污蔑、威胁所吓倒,要能坚持真理;
——第三,记者要有知识,既要博、又要精,还要是多面手,打字、摄影、译电、驾船、开车、骑马等样样都会。还要至少会一门外语,会写各种文体的文章。
长江先生提出的记者具备的“三要素”,现在读来都感到十分亲切,并且实用。
10月27日,中国记协名誉主席、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长江系列奖”发起人之一邵华泽先生,在为长江纪念馆揭幕时感慨万千。
他说,长江是中国新闻界的一面旗帜。长江精神就是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真理,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敢说真话;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不怕艰苦,勤奋好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辈范仲淹的最高理想,在这位后人身上得以实践。
之后,邵华泽提笔写下了苍劲有力的几个大字:弘扬范长江精神,做范长江式记者。
化做春泥更护花
站在父亲的雕塑前,范长江长子范苏苏感到一丝欣慰。这些年来,这位范家长子,几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上。
在范长江纪念馆,收藏的2000余件范长江使用过的物品、各个时期的照片、新闻作品及手稿,几乎都是他和三个兄弟们,千辛万苦从四面八方寻来的。范苏苏帮助母亲再版了《范长江新闻文集》上、下卷,编辑出版了《范长江与青记》《长江自有后来人》等文集。
1940年,正当范长江革命事业进入高潮时,他的人生之旅也翻开了新的一页。12月10日,范长江迎娶后来与他相濡以沫30年的妻子沈谱。
沈谱,系出名门,其父是历史上有名的“七君子”之一,新中国的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
沈钧儒、周恩来为他们主持了婚礼,才子佳人的结合,被当时新闻界称之为“绝配”。
长江才华横溢,不仅新闻做得好,还曾作过一副鲜为人知的“绝对”。
1937年,阎锡山路过江苏无锡,登锡山游览时,忽然来了作对联的兴致,对随从说:“我有个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等锡山,锡山无锡,请大家对下联。”随从无人能对,阎锡山十分得意,后来公开登报求下联。很长时间,竟无人应对。1945年,范长江跟随陈毅来到安徽天长县,忽然灵机一动,对陈毅说:“有了,有了,阎锡山的对子,我对出来了。”他对的下联是:“范长江到长江,望长江,长江天长”。陈毅低吟了两遍,连声称赞:“长江果然才子也!”
10月27日一大早,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长江四子范小建,将跟随他多年父亲用过的两件物品,捐给范长江纪念馆。当他双手捧着父亲用过的毛毯、皮背心,轻轻放在内江市委书记唐利民手上时,禁不住泪水潸然而下。
40多年前的那一幕又浮现在眼前:1968年冬天,不满16岁的范小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背起背包来到内蒙古草原接受再教育。临行时,母亲含着泪水说牶“内蒙古草原冬天寒冷,穿上父亲的皮背心就不冷了。”说着,又拿出长江解放战争时用过的一条毛毯,悄悄塞进了儿子的行李。
“父亲的这两样东西,跟了我40多年。虽然用旧了,用破了,我真有些舍不得……从父亲身上,我知道了什么是坚持真理,什么是实事求是,什么是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和无畏精神。”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赏析句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层层迫害骨愈坚,种种欺蒙瓦上霜.手无寸铁兵百万,_百度作业帮
.赏析句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层层迫害骨愈坚,种种欺蒙瓦上霜.手无寸铁兵百万,
.赏析句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层层迫害骨愈坚,种种欺蒙瓦上霜.手无寸铁兵百万,
横眉冷对众虎狼,俯首甘随牧牛郎,层层迫害骨愈坚,种种欺蒙瓦上霜。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坚持真理勇战斗,先生火炬照四方。这是范长江些鲁迅先生的诗!取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不怕强权,鞠躬精粹为民谋福,为国谋富贵!...
鲁迅先生曾说过: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的志向,也是鲁迅先生之立场.同时,这也应该成为我们现在人的志向和立场.在人民面前,我们要痛恨的是反动派,是那些官僚资产阶级反革命,是那些还在掌握着人民的权力的贪官污吏,对反动派所谓之“千夫指”,我们是只有“横眉冷对”的,不怕的.我们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对待我们的人民,我们要如对“孺子”一样地为他们做“牛”、做“马”.要诚诚恳恳、...探访范长江故里
日 16:07: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记者 曾江
杰出的新闻记者、新中国新闻事业奠基人范长江是四川省内江人。内江与记者的故乡相隔不远,只有40多公里,今年春节借返乡过年之机,决定去内江瞻仰故居、怀念这位四川乡贤。大年初二出了太阳,在这个季节的四川盆地算是难得的好日子,早上吃了醪糟糍粑,出发去内江。
内江是沱江中游的川中名城,地理位置在西南两大都会成都和重庆之间,自古以来有连接巴蜀的重要作用。范长江故居在沱江东岸,在今天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的赵家坝,距离城区还有10多公里。从东兴区汽车站换乘乡村公交,驶出市区,由于正在修路,乡间公路颠簸不堪,尘土飞扬。江东这一片区域都在施工,据说与内江高铁站等基建有关,规划建设中的成渝客专和内自宜城际铁路都在陆续开工,建成后能够强化内江连通成渝的地位。
过了施工路段,路就好走了。春到四川,一路丘陵起伏,青山绿水,翠竹丛生,最惹眼的要数油菜花,一片片金黄色在田中、河边、山腰盛开,是每年春节前后巴山蜀水间最美的色彩,路边和屋前偶尔点缀着一些红梅,今年春早,桃花也开始初放。在田间坝头,人们坐在屋前晒太阳、摆龙门阵,乡间小道上有提着礼品出门拜年的行人,还有一处正在开坝坝宴,热闹得很,巴蜀田园风光,让人目不暇给,这些和范长江幼年所见可能还是差不多的,而不同是甜城内江曾经漫山遍野的甘蔗林已经消失了。
车过田家镇,不远就来到赵家坝,下车从路边一直到范长江故居前是一片树林,叫做“范长江新闻林”,是2014年春天从中央到四川各大新闻媒体单位新植的,树上的牌子写着这些单位的名字,为沱江边新增了一抹绿色。故居大门上“范长江故居”五个字为中国记协名誉主席邵华泽题写,进门迎面是范长江像,故居为典型的三合头四川乡间民居,小青瓦屋顶,院内纪念树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植。
范长江故居分为两个主体部分,第一部分依托范长江故居布展,展览内容为“长江故里——二十世纪社会变迁馆”,第二部分为新落成的“范长江生平事迹陈列馆”,两个部分内容互补。古语说“知人论世”,了解一个人所处的大时代背景对于了解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非常重要。故居的解说员介绍说,范长江故居的展览简要介绍了百年来中国的历史变迁,其中以内江的历史文化为中心,为人们理解范长江勾勒了一个简要的文化背景,“乡土情”主题展示了百年来内江的传统民俗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诗书耕读、祭祀节庆等,还原川南民俗社会生活风貌,“年代秀”主题则展示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社会生活巨大、深刻和急骤的变迁历程。
范长江生平事迹陈列馆是日重新对外开放的,同日范长江新闻学院也在内江师范学院成立。当地官员表示,范长江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在其家乡建立范长江新闻学院,旨在传承范长江精神,探索校地共建新闻人才培养基地。陈列馆的内容分为少年时期、求学之路、西北之行、红色报人、科技之光、长江滚滚等主题,使用了图文、影像、实物、场景等展陈方式,全面展示了范长江的一生。
参观者中有许多老人,看得比较仔细。一位长者说,他原来在内江市文化馆工作,对范长江的故事很熟悉,内江人对范长江很尊敬,自己以前多次来过故居,现在陈列馆重新开展了,今天特地和家人从市区赶来参观。几位住在附近的老人也介绍自己幼年时对于范长江家人的印象以及故居的变迁,认为范长江是从这个乡坝头走出去的大人物。
“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在陈列馆展览内容的尾声部分,墙壁上用大字写着两句诗,这是范长江在《纪念鲁迅》中的一句话,也是范长江的自勉语。
“这是我们内江人的骄傲。”在故居听见身边一个老汉对幺娃子说。因为范长江故居位置在较为偏僻的乡村,来之前还担心故居在假期不开放。然而,令人感动和略微有点意外的是,大年初二居然有这么多人来故居参观,可说是扶老携幼,络绎不绝。新闻巨子范长江在家乡与辛亥革命烈士喻培伦大将军、画坛巨匠张大千等一起成为内江人的骄傲。
( 网站编辑:钱坤 )宝安宣传网
您的位置:&&&&
刘云山在纪念范长江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来源:宝安宣传 】 【发布时间:】
字体大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11月9日,中国记协在北京召开座谈会,纪念范长江同志诞辰100周年。
&&&&11819371182005
友情链接:
----全国宣传部网站----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区政府部门网站----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区重要部门网站----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向范长江学习什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向范长江学习什么
大小:2.16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范长江故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