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区如何办理居住证 我租住在姐姐家的房子里(姐姐家的房子是村里拆平房有分的楼房的哪一种)

您的收藏夹是空的,赶紧收藏吧!
在苏州高新区马浜花园住,需要在哪里去办居住证,多久能办好?
问题来自:苏州
| 提问时间: 18:31
邮箱地址:
请输入密码
您也可以用合作网站账号登录:
去附近的出所办理,一般要20个工作日。
您可能感兴趣的房源
2室2厅&63平米
青山湖小区
3室2厅&118平米
2室2厅&90平米
九里象湖城
2室2厅&77平米
联泰香域尚城
已有回复:共&4&条
去马浜花园附近的派出所办理,带着租房合同,业主产证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
你好到马浜花园附近派出所办理就可以了,20天就可以拿了。
去马浜花园附近的派出所办理,一般要20个工作日。
到马浜花园小区所在社区办理居住证,带好身份证,租房合同即可
每个问题最多只能赞同5次,请不要频繁赞同
房产专家和备选专家才能提交回答
您目前不是问答专家
请输入密码
相关区域二手房
15个回答4个回答2个回答6个回答6个回答
房产证 税费 过户 贷款利率
"的问题,中国最大,最专业,最全面的房产问答知识平台,数万房产专家和热心网友随时为您解答
客服热线/ 虚假信息举报:400-620-9008&&&&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十天内免登录
一家九口人正睡觉 房子被拆了(图)
房子被拆,一家人坐在废墟中  河南商报记者 张郁/摄
  事发郑州市高新区石佛镇陈庄村 好在他们及时跑了出来,没有受伤,“跑不出来命都没了”
  村民:村子已纳入拆迁范围,但不知具体拆迁时间 这家人是租户,称此前房东没通知
  陈庄村及石佛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对整个拆迁事件不知情
  河南商报记者 陈朋冲
  11月1日凌晨2点左右,郑州市高新区石佛镇陈庄村,张红军一家共9人正在房子里睡觉,突然,外面有人开始拆房子。
  在邻居的大声呼叫下,他们惊慌地跑出房子。看着废墟一片,张红军和家人十分惊恐:如果跑不出来,命都没了。
  陈庄村及石佛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对整个拆迁事件不知情。
  睡觉时房子被拆
  11月1日凌晨2点左右,高新区石佛镇陈庄村的韩学启正在睡觉,突然听到狗狂叫,出门查看,一辆钩机正在拆迁靠近路口的一栋4层简易楼房。
  朋友张红军一家人就住在里面。韩学启忙大喊:“张红军,快出来,扒房子哩!”
  韩学启称,当时几名男子把他拉到一边,但他仍继续大声喊。
  1日上午9点,河南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大院子内三栋楼房各被拆了大半,院子里一片废墟。
  张红军说:“正睡觉就拆房子,人差点没命。9口人啊!往外跑时我衣服都没穿,家人还抱着俩1岁左右的孩子。”
  张红军老家是周口的,平时靠收废品挣钱,今年3月来陈庄村租了这个房子,把收来的破烂都放这个大院里,自己平时和妻子、女儿、女婿、儿子、媳妇、外甥、孙女等一共10个人住这。
  一个14岁孩子“失踪”
  张红军说,跑出楼房后他清点人数,发现少了他14岁的小儿子。“头天晚上还跟我们一起吃饭,这会儿不见了。”
  一家人在废墟里寻找,没有结果,在附近寻找,也没有结果。张红军蹲在一个墙角处哭起来并报警。附近村民也都捏了一把汗。
  高新区消防大队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他们于凌晨3点41分接到报警,说自己孩子可能埋在被拆迁的废墟里。他们紧急出动西开发区中队、特勤二中队、搜救犬队开始营救,搜救工作进行3个多小时。
  6点50分左右,这名孩子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原来他头天晚上跟朋友出去玩了。虚惊一场!所有人提着的心才放下。
  村子已纳入拆迁范围
  张红军住处周围的房子上均写有“拆”和“已测量”的字样。村民郭女士说,因为城中村改造,陈庄村早已确定要拆迁,也被多次下达拆迁通知,但很多村民对拆迁条件等并不满意,拆迁一直没正式开始。“不知道确切的(拆迁)时间。”
  石佛办事处一名工作人员证实了这种说法:拆迁有阻力,村民一直不搬迁,村民经常同拆迁队伍对峙。
  多名村民说:“这次拆迁,是拆迁队伍第三次晚上来,也是第一次正式实施拆迁。之前两次都被村民拦在村外。”
  知情人殷女士透露:“张红军租的房,是该村村主任家的自建房屋。在拆迁任务下,村主任带头拆了自家房子。”
  为什么不早日搬走?张红军回答说:“不知道(房子)到底什么时候拆,房东也没通知我们搬走。”
  殷女士说,知道村子要拆迁后,有人开始加盖房屋,也有突击建设,但对于张红军所租的房子是否属于这两种情况,她并不确定。
  河南商报记者电话向该村村主任求证,询问张红军所租房屋是否属于加盖或突击建设,以及是否通知张红军搬走。对方在听完记者的询问后随即挂断电话,不再接听。记者发去采访短信,截至发稿前,对方没有回复。
  办事处
  对拆迁事件不知情
  河南商报记者电话联系上陈庄村一名张姓负责人时,对方称,对拆迁的事 “不知道,也没听说”。当听到有目击者在现场看到他并有图片时,对方随即挂断电话,不再接听。此后,河南商报记者多次联系该负责人均未被回应。
  目击者提供的现场视频和图片中,河南商报记者看到有“石佛01”“行政执法”字样的车辆。高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一名值班人员在电话中称:“知道11月1日凌晨(陈庄)拆迁的事,这些车辆都属于石佛办事处,拆迁的事也归他们管。
  河南商报记者赶到高新区石佛办事处,党政办负责宣传的一名工作人员称:“对这一拆迁事件不知情。”(线索提供:周女士、王先生;稿酬:各50元;报料电话:6)
  不得不说
  胆子也太大了!
  被拆房屋是不是违建,或者属于突击加盖,我不知道,新闻中也不能确定。但是,我唯一知道并且可以确定的是,夜间“突袭”一样的拆迁,是违法的、不负责任的、野蛮的甚至是在“草菅人命”!
  虽然陈庄村已经纳入拆迁范围,拆迁过程中也遇到了阻力,工作不好做,但无论如何,拆迁时都要保持理性、克制。不仅要对住户提前告知,更要提前清场。更何况,国家明文规定,即便是违法建筑,也不得在夜间或法定节假日强拆。敢问强拆人员,法律在你们面前难道是空气?
  更令人心惊的是,假如不是其他村民警觉,大声呼喊警示住户,9条人命岂不是要命丧一片废墟之中?假如出现人员伤亡,组织拆迁的人、执行命令的人,责任你们担得起吗?!
  (温江桦)
  作者:温江桦
本文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9885条
评论18264条
评论10354条
评论8707条
评论8156条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非车险:   
:      
热门问题: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十天内免登录
北京户口为何抢手? 台媒:福利比别处高(组图)
  参考消息网11月3日报道
  台媒称,同样都在北京生活、工作,但有没有北京户口,能够享受的福利待遇却差很大。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11月3日报道,31岁曾霓从厦门大学毕业后,辗转来到北京一家网路视频公司担任节目编导,因为和前男友都没有北京户籍,婚事遭父母极力反对,几经挣扎还是选择分手。后来和一个北京本地人结婚,顺利取得北京户籍,但南北的文化和地域差异,夫妻俩成天吵架。
  北京户口到底有多大的魅力,让大家挤破头也要拿到?以最直接的住房为例,北京市户口的成年单身人士,只要在北京没有住房,就可以购买1套住房;北京户口居民若以家庭为单位,可买2套房子。如果没有北京户口,则需要持有效暂住证、连续5年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才能购买1套。
  教育也是头等大事。北京户籍的孩子都可以接受义务教育,并且在京参加中高考,报考各类大学也不受限制。而非京籍的学龄儿童,入学需要审核“五证”:法定监护人务工证、实际住所居住证、全家户口簿、在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相关部门出具的无监护条件证明。而部分区、县的限制条件更多。
  大学入学考试方面,以往非京籍学生必须回老家参加高考,今年起,北京异地高考初步“破冰”,允许符合条件的异地考生,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但仅限于报考高职。
  报道说,在养老部分,职工在北京参加养老保险没有户籍限制,但退休之后是否拥有北京户口,对于能否在京享受养老待遇的规定则不尽相同。对于北京户口人员来说,只要达到退休条件,并按规定累计缴纳15年基本养老保险费,就可以在京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而外埠户口、在北京市工作并累计缴纳10年养老保险费,才可享受北京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党报谈国考热:企业收入再高也难解决北京户口
  延伸阅读党报谈国考热:企业收入再高也难解决北京户口
  近日,2015年国考报名启动。国考热会不会降温?这是在公务员隐性福利不断压缩、中纪委发力“拍蝇打虎”之后,大家关心的问题。
  此次招录人员超过2.22万,比2014年招考人数增加2710人,创历年新高。据报道,某教育培训机构举办的报考指导会上,会场里座无虚席,连会场后面都挤满了准备报考的考生。看来,反腐并没有让国考热冷却。
  以往,一提国考热,大家总是在说这种现象不太正常,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公务员隐性福利、公款吃喝、手里有权好办事等方面的问题。但如今中央八项规定得到严格的执行,公款消费一经发现就会严惩;福利腐败成为关注焦点,一些单位甚至矫枉过正,中秋节连简装月饼都不发了;苍蝇老虎纷纷落马,公务人员的权力被一点点关进制度的笼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什么人们还是对国考的报考指导热情不减?这其中的原因恐怕不止一个。
  比如说,收入再高的企业也难以解决北京户口,但是考上公务员可以在大城市落户,这样的“显性福利”对很多人的吸引力不小;比如说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职场如战场,不少公司的职员“鸭梨很大”,但是政府机关的工作相对而言稳定平和,可以用“熬资历”来代替“拼业绩”;再比如很多企业招聘的时候都要求有工作经验,但是公务员考试给没有经验的年轻人送上了一个“大礼包”—今年八成职位不卡工作年限,还有半数职位仅限招应届生。有了各种综合因素的作用,国考热不会因为反腐而显著降温,也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其实,国考为完善国家管理而招募人才,报名的人多一些,可选的栋梁多一些,这是一件好事,不一定非得和“官本位”的观念挂钩。不过,反腐从国考开始、从刚刚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年轻人开始,倒是必须的。
  在再造教育体制下,很多学生“只会考试”,这或许正是应届生愿意通过国考而就业的原因,但“会考试”不应该成为公务员的录取标准,还要多想一些科学的、量化的办法来考查人品。人品是个相对抽象的考量角度,与之类似的还包括行政裁量能力、性格稳定性、价值观是否成熟、心理和心态是不是健康等,专业的心理学测评以及报考者在同学中间的口碑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建设,还应该改变“铁饭碗”的管理,引入淘汰、退出、破格提拔的机制,让政府机关多一些活力,从而真正吸引一些具有公民意识、创新精神,真正想为这个国家进步做些事情的人进入公务员队伍。
  (摘编自10月15日《法制晚报》)
  ( 07:28:09)
  :北京全市三成人户分离 为孩子上学户口“挂空址”
  延伸阅读北京全市三成人户分离 为孩子上学户口“挂空址”
中心城区人口疏解后,原址被改成广场、公园、绿地等。本报记者 张鹏  “我家的户籍地址就落在这片绿化隔离带上。”指着二环路内新建的一片街心花园和绿地,王晴(化名)告诉记者。两年前这里还是一条遍布大杂院的老胡同,王晴一家几代人居住了上百年的老屋就在胡同东口,拆迁后居民被安置到昌平的一个新建小区。胡同消失了,挂在这里的户口却没有消失,因为“孩子还要靠这个户口在城里上学。”
  像王晴家这样户口“挂空址”的情况目前非常普遍。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处的一份报告显示,户口落在商场、公园、公厕甚至马路上的北京人为数不少。2010年全市人户分离的已经达到345万人,占常住人口27.5%,主要原因就是拆迁。内城拆迁旨在疏散中心城区人口,可是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使得老房子虽然拆了,却留下“拆不动”的户口,中心城区拥挤状况有增无减,有限的优质资源显得更为抢手。
  奖2万迁户口没人愿意
  “盼拆迁盼了好多年,真看到拆迁公告贴到墙上了,心里又觉得舍不得。”王晴说起当时拆迁的情景,那种纠结的心情记忆犹新。“尤其是爸妈,在这里过了60多年,听说要拆,老两口连着几天睡不着觉,高血压都犯了。”
  “这20多平方米的两间北房是上百年的祖产,我爸,我,还有我儿子都是在这里出生的,已经传到第四代。”王晴一家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祖辈是京城做小买卖的,据说王晴的爷爷当年倾其所有置下这处房产的时候非常自豪,因为是在“皇城根底下”。按照老北京的传统观念,房子置在什么地方有很多讲究,甚至可以代表身份地位,所以清末民初有了“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的说法。
  然而,这处皇城根底下的房子传了百年之后早没有了当年的体面,“院子里越来越挤,原本有棵石榴树,夏天满树红花,别提多好看了,可是后来,树给刨了,院子里的空地全都盖起了小房,有的人家起了二层,还有的往地下挖了一米多自建了个地下室,因为人太多,实在不够住。”到拆迁之前,这里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脏乱差大杂院。
  王晴一家五口住在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爸妈一间,她和丈夫孩子住一间。“爸妈是老国企职工,不到50岁就下岗,一辈子省吃俭用,我当了10年护士,生孩子之后就全职带孩子了,老公在一家私企公司当会计,一家人所有的收入加在一起每月6000多元。”因为没房子,王晴和老公谈了10年恋爱迟迟不能结婚,最后还是将就住在女方家里,搞得爸妈对这个倒插门女婿颇有微词,但也没办法,因为“攒几辈子也买不起新房。”于是,拆迁成了越来越迫切的愿望。
  去年,由于市政改造,王晴家所在这片大杂院终于拆迁,安置地为昌平一个新建小区,20多平方米的平房换了两套两居。
  “拆迁,我们举双手欢迎,虽然远点,新楼房怎么也比破平房强多了,可是让我们迁户口,整条胡同的人没一个人愿意。”拆迁办鼓励居民把户口迁到新建小区,迁一个户口奖励2万,可是绝大多数居民拒绝了这笔奖金。
  户口在就还算“城里人”
  “虽然两万元顶我爸一年的退休工资,可是老两口毫不犹豫地说,户口咱不能迁。”节俭了一辈子的老人在不菲的奖金面前说“不”,源于心中那点“城里人”的面子和优越感。
  “以前我爸总是自我安慰,说再挤也是在皇城根底下,他爸住上这两间北房的时候,朝海丰还是庄稼地呢。结果这回搬昌平去了,从二环里一下到五环外了,心里怎么都觉得别扭,如果连户口也迁走了,他就觉得自己彻底从城里人变郊区人了。”王晴明白老人的那点心思,“虽然一辈子没享过福,可就是放不下这身段!”可是对于他们这辈年轻人,“面子”并不算啥问题,中心城区户口背后那些用钱也买不到的资源显然更为重要。
  “我们这条胡同对口的是一所重点小学,全市多少孩子挤破脑袋都想进的。我们既没钱又拼不过爹,依靠的就是这一个学区户口,能轻易放弃吗?”而小学所在学区直接关系着中学的质量,“这个学区有10所初中,其中5所都是市重点或者区重点的名校,即使普通校在全市排名也都不错,没有差校。在这儿,胡同里随便一个学校都有上百年历史,其他地方怎么比?更别说郊区了。”教育,目前是北京拼抢得最厉害的资源。在很多家长的心目中,占住一个好学区就像中了大奖,似乎孩子在起跑线就比别人领先一大截。
  一堆麻烦只能忍了再忍
  王晴到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四处打听了一下,发现“空户口”带来的麻烦还真不少。“像我爸妈那样的国企退休职工,国家定期会调高劳保福利,由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发放,如果找不到这个人,有可能享受不到这个福利。”而各种需要在户籍所在地开的证明,也有可能因为人户分离而难以开具,“比如现在很多单位招聘的时候要求户籍派出所开一个‘无劣迹’证明,如果你不在这里常住,派出所就不给开,以后我找工作可能就开不出这个证明。”“空户口”在以后居民换发身份证或者孩子新办身份证的时候也可能遇到麻烦。
  但是为了孩子上学这件大事,王晴一家觉得再多的麻烦都可以克服,可上学这件事又包含着无数的麻烦。“按照政策,孩子在户籍所在地就近上学,但学校需要常住证明,我家房子都拆了,上哪儿住呀?”社区的保健医给王晴提供了另外一个说法,“她说只要孩子的防疫针一直在户籍所在地打,就可以证明常住,学校到时候要查孩子的保健卡,以前就有孩子是这样入学的。”由于无处求证,王晴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王晴抱着两岁半的儿子,从新建小区打辆黑车到了地铁站,再坐13号线转2号线,出地铁步行十多分钟来到社区保健院给孩子打预防针。每次打针都要花费大半天的时间,一年要打十多次。“孩子小的时候跑一趟特别费劲,俩小时要喂一次奶,只能四处找厕所喂。”
  “希望孩子做回城里人”
  现在王晴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给儿子找幼儿园,“小区刚建好,我们是第一批入住的,配套设施还没建起来。”由于最近的幼儿园也在几公里以外,接送是个大难题,同时王晴丈夫的工作单位在城里,每天奔波太辛苦。一家人商量之后作出了一个决定,“把昌平的一套房子出租,我们用这个租金带孩子回城租房住。”
  王晴打算还是住到以前的老胡同附近,“有个街道办的幼儿园还不错,也便宜,我们户口是街道辖区的,肯定会收。”昌平的这套两居最多能租到2000元一个月,而这个价钱在中心城区能租到什么样的房子呢?“也就是一个小平房,可能还不如我们以前住的大呢。”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但孩子是王晴一家的最大希望。
  “我们费这么大劲,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上好小学、好中学、将来考名牌大学?还不是希望他以后别活成我们这样,将来靠自己的能力在城里买上房子,做回‘城里人’!”王晴说,他们唯一能给孩子的,就是这么一个中心城区的户口。
  官方称“空户口”责任自负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字显示,北京跨区县人户分离人口户口登记地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和海淀区,共140.3万人,占跨区县人户分离人口总量的76.7%,因为这4个区域集中了大量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然而,对于人户分离,甚至“空户口”的情况目前并没有强制性措施。“如果已经拆迁,居民应该把户口迁到住的地方,可是不想迁的话目前也不会强迫迁走,但是以后因为人户分离造成的问题和麻烦你自己承担。”一名派出所的户籍民警这样告诉记者。
  关于“空户口”是否可以上小学的问题记者询问了多家学校,按照教委的政策规定,孩子可以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但是对于一些炙手可热的名校,通常会要求户口本和房产证同时出示,有的还要进行家访核实常住情况,因此靠“空户口”上名校并不乐观。(文并摄)
  ( 15:03:15)
  :北京地下户口指标买卖调查:花30万假结婚落户
  延伸阅读北京地下户口指标买卖调查:花30万假结婚落户
金艳/CFP  赵明要把好友刘辉的“婚姻”给卖了,售价是30来万元。
  刘辉在一家央企上班,且拥有北京户口,与相恋多年的女友已到谈婚论嫁的阶段。“单位可以再给他爱人一个北京户口的指标。”赵明说。
  这些成了赵明代为“吆喝”的资本。赵明说,由于买房着急用钱,刘辉托人帮忙把未来的这个指标卖掉,“也就是,他和女买家‘假结婚。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这场看似合理的交易背后,北京地下户口指标交易市场若隐若现。多年来,警方的打击始终没有停歇,但户口需求的原始冲动,推动着其价格不断走高。
  中国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在进京政策之外办理户口,至少包括假结婚、假工作、公安“内鬼”操作等途径。同样宣称能走“神秘通道”的,还有骗人钱财的“黑中介”。
  “世界上哪一个有巨大利益的链条能禁止得了呢?”研究户籍制度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太元直言,这些现象不是光靠打击犯罪、强化管理能够彻底解决的。
  “假结婚”落户
  这场并不光彩的交易中,熟人显然比陌生人更可靠。在一位熟人打过招呼之后,中国青年报记者联系上了赵明。
  赵明目前在一家正规公司上班,本身并非户口中介。卷入这番生意,纯粹是临时帮好友刘辉的忙。
  刘辉是一家在京企业的员工。这是一家创新型企业,在业内颇有名气,按照领导的说法,单位可以分给他未来的配偶一个进京指标。
  “女朋友正在深造,家里又要买房,着急用钱,所以不得已要卖这个指标。”赵明介绍,刘辉顾虑,买户口的女士年纪不能太大,不然在单位的影响不好。
  他们设想的流程是,先与买家领了结婚证,再由刘辉拿着结婚证到单位申请本应留给他爱人的指标。如果一切顺利,户口大概在两年后办完,等拿到北京户口,刘辉就与买家办理离婚手续。
  这场生意将约定,“售价”是30万元左右,首付5成以上,待手续全部办完后再交齐余款。
  在不少人看来,这是一场划得来的交易。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现阶段如果没有北京户口,外省市人士在购房、车牌摇号、子女教育等方面都将绕弯路。
  与此相伴的是进京指标的稀缺。据媒体报道,外地进京人士如今已累计800余万,但进京指标多年来持续停留在每年大约18万个。庞大的需求与严格控制的供给,让这一社会议题备受关注,户口指标地下买卖市场也在夹缝中生长起来。
  赵明告诉记者,他知道一个朋友曾经花45万元买了北京户口,“后来被查出来了,钱打了水漂,户口也被打回原籍,全白折腾了”。
  警方的打击力度的确在加大。2014年8月,北京警方查获一个16人团伙,非法倒卖进京落户指标,其中1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买卖国家机关公文罪、滥用职权罪被批捕。
  一名试图通过地下市场办理户口的当事人告诉记者,最近风声确实紧,他的交易暂时搁浅。
  “这个户口靠谱就靠谱在是单位给的。”赵明对自己提出的流程很有自信,不过,由于通过单位走程序不容易,所以,两年时间是必须花的,“只能通过‘假结婚’才能办理。”
  即使有熟人介绍,赵明仍然不愿让自己的朋友走到台前,“我可以帮你核实信息真假,但是,不能让你见到本人”。
  不只赵明发现了这一秘密通道。在一个户口买卖的QQ群中,一名自称是单身军官的男子也打算“假结婚”,再为买家办随军落户手续,“我是第一次结婚,单位不会问那么多”。
  “这不算犯法,最多算玩玩政策。”他告诉记者,“我自由。”
  相比借助身份优势,普通人的“假结婚”通道已被关上。按照北京市落户政策,如果外省市户籍人士希望投靠京籍配偶的户籍,婚龄需达10年以上。这样的限制,显然让普通人“假结婚”因漫长等待而不具可行性。
  买“假工作”得指标
  除了“婚姻”的赌注,工作也成为地下户口交易市场的砝码。
  王亮毕业于北京一所著名高校,进入计算机行业的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公司待遇并不差,但没有给他提供进京指标。
  “你成绩那么好,那么有本事,好几家国企愿意解决北京户口。你为了外企的高薪而放弃户口,不觉得可惜吗?”王亮不止一次被问到这个问题。
  他从来没有正面回应过。事实上,王亮已有了北京户口,并在北京市海淀区购买了一套面积不大的房子。
  王亮的女友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个户口花了十余万元,且大部分钱是由公司出的。这是一个集体户口,“挂靠”在其他有户口指标的企业。
  另有多位不愿具名的当事人向记者证实,他们正在或者已通过“挂靠”的方式获得北京户口。这些操作的共同特点是,工作在A单位,且A单位没有为他们提供户口;户口落在B单位,但他们从未在B单位工作过。
  实现这种挂靠,需要B单位高层或人事部门的配合,有些需要象征性的费用,有些因为是熟人而直接免费。另有些情况,甚至由员工真正的工作单位代为办理挂靠户口,目的多为留住人才。
  相较“假结婚”而言,这样的“假工作”模式显然更容易形成产业。记者分析警方近年来公布的落户指标买卖案情发现,通过“假工作”落户的操作屡屡出现。
  今年8月,北京警方称,北京众和信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名田姓经理,勾结十余家大型国企、高新技术公司人事部门人员,非法售卖这些企业接收应届大学、硕士毕业生工作及进京落户指标。
  负责给这些大学生办手续的,包括易人合众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管理部张姓经理、中铁16局人事处张姓科长等人。递送给这些单位的学生简历,都是经过田经理筛选的。
  警方称,田经理等人被抓获时,共牟利300余万元。单个户口的价格,最高的被卖到了33万元。
  更早些时候,2013年,北京金吉列留学公司也出现倒卖户口的事件,涉事人员包括公司的朱姓总裁、唐姓副总裁等高管。
  根据警方公布的案情,该公司每年可以从全国人才流动中心申请到几个应届生的户口指标。朱总裁等人商议决定将3个指标出售牟利,每个售价8万元。
  在此后的利益链中,这一价格迅速被抬高。公司分管薪酬的一名刘姓经理将其中1个指标卖了15万元,另两个指标则托朋友分别被卖了26万、72万元。多出的钱均由刘经理及朋友私分。
  记者注意到,在这些通过“假工作”落户的案件中,相关人员涉嫌的罪名多为买卖国家机关公文罪、滥用职权罪。
  网上叫卖
  即使没有熟人的引荐,地下户口指标交易市场仍然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互联网上,打着各类名义的户口中介真假难辨。
  在一家知名同城交易网站的北京站,中国青年报记者用关键词“办理北京户口”搜索,有17931条检索结果。记者通过网络渠道与一些中介取得联系。
  记者注意到,大部分中介宣称的身份共有两类,一类是老乡或朋友是某一政府部门的领导,可以代为运作“假工作”;另一类是中介本人获得了所谓“空户”的指标。
  他们宣称的办理渠道,分为快、慢两种,快的只需几个月。一名张姓中介称,他所依托的关系是某科研机构的领导,该单位每年都会空出两个户口名额。办成之后,户口将挂在该单位附近的小区。
  “一到两个月就行,没有性别、年龄和学历的限制。”他如此描述这种“填补式”的操作方法。
  更常见的办理方式,是主要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借壳办理”。多名中介告诉记者,他们可以假借接收毕业生的名义进行工作招录,有了所谓工作,户口就自然可以办理。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中介宣称所推荐的工作,只需挂名即可,而有些则号称可以直接前往上班,“一次性解决了工作和户口”。
  “可能出现的唯一问题,就是我们找到的单位你不满意。但是,我们可以在一年之内进行岗位的调整,并且保证负责处理3~5年内出现的所有问题。”一名唐姓中介举例,一个法学专业毕业生希望去司法机关,如果找不到,就可以先到一些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再尝试转单位。
  另一名中介的“效率”会差一些,他称,毕业生买家需要在毕业后为一家新成立的银行工作3年,3年之后才可以落户,“因为这家银行是年初刚成立的,有一些户口指标”。
  所有中介都向记者坦言,现在无法直接办理户口,只能通过“借壳”的方式,“这在前几年还可以,最近一年公安机关查得严了,基本上花钱也办不下来了,所以只能走正规渠道,比如人才引进、研究生毕业等”。
  至于这些中介所宣称的价格,最少的需要20余万元,多的达70万元。
  此价格已经过了一番上涨。梳理媒体公开报道,大约在10年前,地下中介市场的北京户口价格为1万余元,目前最高的已突破70万元。
  花钱买户口受骗
  “以前找人办户口的时候,花多少钱,领导都不要。一被举报就全废了,花多少钱都捞不出人。”赵明听说,现在无法直接卖户口,前两年还可以办,“但今年查得特别紧,退了一批人。”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公诉二处检察官张红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今年上半年,他办理过两起与户口买卖有关的案件。
  一起案件涉嫌招摇撞骗罪,嫌疑人是一名刘姓男子,冒充自己是看守所警察,宣称可以为一名外地服务员的两个孩子办理北京户口,收了1万余元。
  另一起则涉嫌诈骗罪。张红星介绍,该区良乡有名李姓男子开了一间法律工作室,后来3个人通过朋友的朋友辗转联系上他。李称可以代为其孩子找工作且解决户口,最终共收取105万元。
  两起案件中,刘、李均是到了承诺期限,但一直没把承诺的北京户口办成。最终,受害人报警。
  另据《北京晚报》报道,2010年至2013年,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已查办利用办理户口实施诈骗的案件25件,依法批准逮捕25人,总涉案金额达650万元。
  媒体曾分析,在前述25件诈骗案中,利用熟人关系实施诈骗的11人,通过朋友介绍实施诈骗的13人。同时,本土化犯罪的现象较为突出,北京本地人员13人,占52%。
  在操作手法上,21人谎称自己或有亲友是公安、部队或其他用人单位领导掌握进京指标,此外,也有人利用售房捆绑办理户口、拆迁腾退房屋迁入户口等方式进行诈骗。
  张红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们所办理的案件也呈现出一定规律。被害人“以前可能听说通过某种手段可以办理成功,甚至黑市上有专门的价码,这些老百姓间的口口相传,让他们以为花钱就能办成”。
  据媒体报道,一些户籍民警受到处理,他们收钱并把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的户口落下了,这无疑暴露出一些监管方面的漏洞。
  张红星分析,这让被害人相信可以花钱买到户口,骗子也正是抓住这种心理,让人相信其有能力办好户口。
  这种现状显然与北京户口客观上的含金量有关。作为首都,北京的生活、教育、工作及医疗等资源,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不过,这座特大城市的户籍政策正在缩紧。在很早以前,居民通过购房就能获得户口,但现在不行,通过结婚落户的方式也不那么简单,一些此前允许落户的大门逐渐封上。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教授褚宸舸认为:“户籍本身背后有利益,这种利益有稀缺性,不可能每个人都得到,再加上在户籍的分配过程中又存在‘黑箱操作’,所以有些想要得到的人选择通过不正当方式来买卖进京指标。”
  在褚宸舸看来,倒卖户口的现象就和其他一些犯罪一样,不可能一下子就消灭掉,“和医院看病挂号都能产生买卖专家号一样,如果一些利益继续附着在户籍上,那么倒卖户口指标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文中赵明、刘辉、王亮为化名)
  北京户口指标买卖演变考
  事实上,地下户口指标买卖的格局演变,与北京人口形势及应届毕业生进京政策的变化密切关联。
  互联网能检索到的买卖进京指标的公开报道,最早的出现在2001年。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正是地下户口指标交易市场被关注的时候,也是人口形势严峻、进京政策紧缩的年代。
  根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199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突破1000万大关。而在此前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北京对常住人口控制的期待是,2010年仍然在650万人以内。
  也就是说,在世纪之交,北京提前11年突破了计划的控制常住人口数,并且超出将近8成。几乎是同时,进京政策开始紧缩起来。
  这个变化发生之前,一个高校毕业生获得北京户口,需要留京指标、进京指标两个指标。进京指标通常只需找到一个可解决指标的用人单位即可,留京指标则由各个学校具体分配。
  计划经济时代产生的户籍制度,此刻开始拷问公民的法律与诚信意识。
  2001年,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多名应届大学生通过中介、熟人等方式购买进京指标,价格多为2万余元。这是目前记者在互联网上检索到的最早的报道。
  当时,有高校工作人员受访时表示,他们知道有学生购买进京指标,但这种交易行为是学生与单位私下进行的,在办理签约手续时,没有表现出其违法性,学校也不方便对每个学生都进行调查。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位资深教师近日也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证实,大约在10年前,他开始听说一些学生从公司里买进京指标的事情,“最低的价格是2万元”。
  这在当年已算不小的数目。这位教师说,当时,试图留在北京的学生大部分希望能有北京户口,如果单位不能提供,有人就会选择买户口这条路。如果实在没法搞定户口,有人可能选择回老家。
  留京指标的生态在当年也不容乐观。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为了控制留京大学生人数,毕业生只有获得大学的留京指标,才有资格获得用人单位的进京指标。但是,不少获得留京指标的学生,无法获得进京指标。
  负面消息也在留京指标身上出现了,据报道,2003年,北京一所著名高校被媒体发现“要价1万元卖留京指标”。此后,买卖留京指标的消息不断传来。
  与此同时,北京市人口形势依然严峻,根据公开资料,北京2001年的新增外来人口为6.7万,2002年,这一数字迅速变为24.1万,2010年又突破了90万。
  北京的应届大学生也更多了起来,这种增长的原因之一是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
  与这些飞速增长的人数形成对比的是,2001年到2012年期间,获得北京户口的外省市户籍人士人数依旧稳定。2001年,这一数字是15.9万人,最多的是2005年,共21万人。
  相比之下,这些户籍数量无疑是杯水车薪。
  记者注意到,根据媒体报道的数字,地下户口指标交易的价格由2万元增长到2.5万元,2009年出现10万元的价格,2011年有的升为16万元。
  2011年的这次价格上升,或与一项新政策有关。当年,北京从严控制高校毕业生引进,缩减了留京指标,有官方消息估计该指标将比前一年减少三分之一以上。
  记者了解到,目前,有机会落户北京的主要有以下人群:军人、应届毕业生、工作调动或者安置到北京的公务员、来京创业的留学回国人员、来京投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地来京投资开办私营企业的创业者以及随亲属入京群体(配偶、子女和父母)。
  在这当中,大学应届毕业生获得户口要比其他人群简单许多,他们只需找到一份能解决户口的工作即可。这也就是倒卖北京落户指标大部分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原因。
  如果不是应届毕业生,仍有一些途经可供选择。例如,办私营企业达到一定纳税额、在京经营时间、吸纳北京市本地务工人员,又比如,依靠结婚、投靠亲属,或者利用一些鼓励性政策。
  一些符合一定道德标准的外省市户籍人士获得了北京户口。公开资料显示,1997年,一家银行的保安员杨晓东勇斗持枪抢劫银行的歹徒,挽回国家财产100万元。因工作突出或见义勇为获得北京户口的,还有2001年、2005年的另外两位保安员。
  但,这毕竟只属于少数人。
  “如果有学生留北京,户口的重要性还是比较大的,毕竟北京户口有很多隐性福利。有没有户口,买房、买车都有天壤之别,小孩上学也是个问题。”前述清华大学老教师感慨。
  根据最新报道,北京地下户口指标交易的价格已涨到70万元。记者随机采访的一些户口中介,报价多在数十万元。
  本报记者 卢义杰 实习生 郭嘉伟 施文荻《中国青年报》(日07版)
  (原标题:严打不绝的地下户口指标买卖)
  文章关键词:北京户口假结婚
  ( 09:27:33)
  “今天起,我就是一个真正的深圳人了!”2014年4月,来深圳打工15年的杨先生终于办下了深圳户口。这得益于2010年以来深圳实施的积分入户制度,只要是满足相应积分要求的外来人口,都可以申请落户。3年多来,已有20多万人落户深圳,圆了他们的“市民梦”。深圳的这一做法,是近年来户籍制度改革的一种探索形式。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不仅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人民权利、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当下城乡户口待遇差别30项 与社会公平相悖
  延伸阅读当下城乡户口待遇差别30项 与社会公平相悖
  一 户籍制度连着你我他
  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社会管理制度。我国户籍制度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它一直是历代王朝进行征调赋役、落实社会管理的主要依据和重要途径。新中国成立后,于195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了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7项户口登记制度。历经一系列政策调整,我国逐渐形成了以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区分城乡居民为主要特征的户籍管理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户籍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了城乡之间人口难以自由流动、城乡户口附着的福利待遇差距过大等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流动人员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远离乡土,到城里“闯世界”。然而,城乡分立的户籍制度好比一道高墙,让很多农民虽然在城市里洒下了汗水、作出了贡献,却无法落下户口、成为真正的“城里人”。201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而按户籍人口算只有36%左右,有超过17%的人因户籍限制处于“半市民化”的尴尬境地,不仅他们自身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也严重影响着社会阶层的和谐与城镇化的质量。现行户籍制度负面效应不断显现,人们期盼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对改革的进展、动向十分关注。为什么这项改革牵动那么多人的神经?
  户籍关乎老百姓日常生活。户籍,不仅证明一个人的身份属性,也和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从出生到老去,许多事情都和户籍紧密相连。无论是上学就业、结婚生子,还是社会福利、衣食住行,户口都如影随形。可以说,户口簿虽薄,却承载着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见证着万千家庭的生活轨迹,户籍制度改革必然受关注、被聚焦。
  户籍关乎社会公平正义。长期以来,户口将我国民众划分为不同人群,有城里人和农村人,有外地人和本地人。不同的人,因户口关系不同,享受着不同的社会待遇和福利。有人统计,城乡户口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方面的待遇差别高达30多项。虽然这是历史形成的,受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但从根本上看,与社会公平原则相悖。
  可以说,户籍制度改革,就是要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进程中,加速拆除横亘在不同人群之间的藩篱,努力让社会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到每个人。
  户籍关乎经济社会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自由流动是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劳动力流动不断加速,但现行户籍制度,给劳动力打上无形的“烙印”,使其自由流动面临诸多羁绊和壁垒,导致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户籍制度改革,将有利于我国现代市场体系的完善,有助于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还要看到,未来一个时期,推进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到2020年将有1亿左右的人新落户城镇。能否通过推进改革让亿万农民兄弟进城落户,直接关系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败。
  一纸户籍,将中国人的身份牢牢“焊”在城与乡的两面。
  给户口簿“松松绑”,为农民进城打开一扇“希望之窗”。
  户籍制度改革涉及亿万百姓的切身利益,改革者需要有走钢丝般的审慎与智慧,注意平衡不同的利益诉求。
  融化户籍坚冰可期,实现公平正义可望。
  二 户籍制度改革牵一发动全身
  近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力度逐渐加大,我国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的户籍制度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在解决农民落户城镇、促进人口合理迁徙方面取得一定成效。2010年至2012年,全国共办理户口“农转非”2505万人,为前3年的2.2倍。
  但与此同时,违背农民意愿搞“拉进城”、“被落户”,“大城市挤破头、小城市不愿留”,新生代进城务工农民成为“两栖人”等新情况不断出现,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新挑战,凸显出改革任务的艰巨和复杂。那么,户籍制度改革的复杂性,到底体现在哪里?
  户籍制度,看似仅仅关乎户口问题,而实际上牵涉到很多项制度,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公共卫生服务、考试招生制度、住房保障制度等紧密相关。因此,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盘根错节,需要在各部门、上下级政府间做大量协调工作,需要多领域多层次改革配套进行,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户籍制度附着了各种利益待遇,改革需要大量投入。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许多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政策都与户籍挂钩,城乡不同户籍人口享受的服务、福利差距很大。推进改革不仅是“一纸之变”,更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让落户的人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填平“待遇鸿沟”。有专家测算,城镇每落户一个人,政府需要投入10万元左右。今后几年转移的1亿人,需要政府投入10万亿元。如果分摊开来,平均每年需投入1.43万亿元,这对于目前我国财力来说是个很重的负担。
  户籍制度改革涉及亿万群众,需要兼顾各方诉求。不同的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有不同的需求,都有各自的“算盘”,有时彼此之间的诉求是对立的,协调起来尤为困难。比如,不少在大城市辛勤打拼的人,渴望落户当地,获得“同城待遇”。但遭遇一些人抵触,特别是少数当地人强烈反对,他们担心“蛋糕”被分享后会变小,有损自身利益。
  户籍制度改革虽然复杂,但党和国家推进改革的决心和举措让人看到了希望。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勇气、智慧和韧劲,既坚决又稳妥地将这项改革推进下去,让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进城落户的愿望早日实现。
  孔祥智:户籍制度改革要剥离其附着的权益差距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孔祥智认为,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就在于剥离其附着的权益差距,缩小乃至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公共资源分配和公共服务、福利待遇的均等化。说到底,就是要让农民与市民一样共享发展的成果,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又让他们有更好的社会保障和发展机会。
  三 户籍制度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部署。为落实全会精神,公安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组成工作班子,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2014年7月底,国务院正式印发实施,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明确了路径和要求。
  改革的路线图是什么?概括起来就是4句话,即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改革的时间表是什么?《意见》提出,要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建设和共享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改革涉及的对象有哪些?此轮改革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其他常住人口。从具体人群来说,解决好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口落户问题,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等常住人口的城镇落户率。
  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统筹考虑,又要因地制宜,要顺利完成改革任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规范有序。立足基本国情,积极稳妥推进,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合理引导落户城镇的预期和选择。二是尊重意愿。要不要进城、进哪个城、何时进城,让群众自主选择,不得采取强迫办法办理落户。三是区别对待。国家层面的《意见》只是明确总体要求,各地还应充分考虑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制定可操作的实施办法。四是统筹配套。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
  “中国绿卡”
  绿卡是“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俗称,是获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在他国境内居留的合法身份证件。我国从2004年8月开始实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规定对在我国有关单位任职的外国籍高层次人才,在我国有较高数额直接投资的外国籍投资者、对我国有重大突出贡献或国家特别需要的人员以及夫妻团聚等家庭团聚人员,可以授予“中国绿卡”。由于“门槛较高”,截至2012年年底,获得“中国绿卡”的外国人只有近6000人,不到60多万外籍常住人口的1%。
  黄明:户籍制度改革的任务是有序实现转移人口市民化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认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重点是要通过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要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四 落户城市是否更加容易
  随着《意见》的公布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各地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具体的落户政策和方案。不少人关心着同一个问题:今后落户城市是否会更加容易?落户又需要哪些条件呢?
  我国幅员辽阔,城市数量多,从几万人的小城镇、十几万人的小城市,到几十万人的中等城市,再到几百万、上千万人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城市规模差距很大。因此,不同城市的落户条件不可能完全一样,搞一刀切。总的来看,各类城市有着不同的落户条件和要求,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
  对建制镇和小城市来说,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只要在当地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对中等城市来说,将有序放开落户限制。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小的地方,可参照小城市标准全面放开;二是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大的地方,可对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等作出规定,但对住所不得设置住房面积、金额等要求,对社保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3年。
  对大城市来说,落户条件总的来说是放宽,但不同规模的大城市之间也存在差别:城区人口100万至300万的大城市,以拥有合法稳定职业和住所(含租赁)为前提,合理放开落户限制;城区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为防止放开户籍导致人口急剧膨胀,要适度控制落户规模和节奏,可对落户条件作出比较严格的规定。大城市对社保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5年。
  对特大城市来说,由于人口过度集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不堪重负,人多、房贵、车堵、空气污染等“城市病”问题日益严重,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为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对进城落户进行严格调控。
  也要看到,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公共服务水平高,落户需求一直“高烧不退”。设置一定的落户“门槛”,并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而是要坚持“当期可承受、长期可持续”的原则,合理有序引导落户。一是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近年来,天津、广州、深圳、宁波等地探索建立积分落户制度,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下一步,应在总结经验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这一制度,按照总量控制、公开透明、有序办理、公平公正的原则,成熟一批落户一批。二是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对于暂时不能落户城市的常住人口,通过实施居住证制度,使其逐步享受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分享城市发展带来的成果,最终实现全覆盖。与此同时,特大城市要科学定位、加快转型升级、适当疏散经济功能和其他功能,引导人口有出有进,努力使人口结构更加合理。
  长期以来,户籍犹如横亘在城乡、地区居民之间的一块坚冰、一堵高墙,阻碍了人口的正常流动与迁徙。而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户籍制度改革正破浪前行,坚冰开始融化、高墙逐渐拆除,亿万群众的追梦之路将越走越顺畅、越走越宽广。
  我国的城市(镇)数量和人口规模
  截至2010年,我国10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有6个,500万至1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有10个;300万至50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21个,100万至30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103个;50万至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有138个;50万以下人口的小城市有380个;建制镇有19410个。
  问与答
  问:什么是积分落户?
  答:积分落户,是指一些地方通过设置一套指标体系,对外来人员落户本地的条件进行指标量化,并对每项指标赋予一定分值,当累计积分达到规定分值时即可申请落户。目前,天津、上海、宁波、武汉、广州、深圳、珠海等地都探索建立了积分落户制。如深圳,指标分值由基本要求、个人素质、居住情况、参保情况、奖励加分和减分指标6部分组成,总分值250分,符合一定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积满100分即可申请落户。
  ( 07:07:49)
  :专家称北上广积分落户口子非常小 北京还没有动
  延伸阅读专家称北上广积分落户口子非常小 北京还没有动
  京华时报()讯 (记者孙乾)“对特大城市而言,能够落户的人数很少,积分制落户口子是非常小的,广州小,上海更小,北京还没有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昨天在中国政府网就户籍制度改革进行解读时表示,像北京这样的城市,最重要的是按照新的居住证制度来把基本公共服务逐渐配置到常住人口头上。
  改革最难的是教育
  辜胜阻表示,本次户籍制度改革“是一种差别化的双轨制”:对于中小城市来讲,主要是靠落户。对于大城市,特别是北上广这种特大城市来讲,最重要的是靠居住证制度。有舆论认为,教育和住房是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最难解决的部分,辜胜阻对此表示,对于特大城市来讲,最难的是教育。“北京户籍上含金量最高的是教育,特别是高考。”
  一同参与政策解读的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张车伟同样认为,教育是制约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瓶颈。他说,中小学教育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但在高等教育方面,由于资源分布极其不平衡,北京、上海这些特大城市户籍的含金量主要集中在孩子参加高考上。“这个问题短期内你说如果完全解决,恐怕也很不现实,因为这个利益太巨大了。”
  北京财力面临巨大挑战
  辜胜阻介绍,重庆有一个研究测算,一个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大概是10万元。在北上广,这个成本还会更高。“前不久我去了北京的一个乡,外来人口有20万,本地人口只有一两万人,这个乡的领导告诉我,如果靠自身力量来解决20万外来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是非常难的。”辜胜阻表示,在这些地方,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必须联手来做好公共服务。企业也需要扮演一定的角色,农民工自身也要承担一部分,应该是三方共同分担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
  辜胜阻表示,现在北京2000多万常住人口中有800万外来人口没有户籍,对这些外来人口来讲,一是通过积分制办法落户北京,还有一个是在北京取得居住证,按照居住证政策,政府应该把他们所关心的保险问题、子女教育问题逐步覆盖,“当然这个对于北京政府来讲,财力上也是巨大挑战。”
  ( 06:41:16)
  作者:孙乾
本文来源:参考消息网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9885条
评论18264条
评论10354条
评论8707条
评论8156条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非车险:   
:      
热门问题: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潍坊市高新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