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点点根本没用形容心情好的歇后语语

请大家帮忙想个成语或者歇后语形容那些取得一点点成绩,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看不起身边的人,还总喜欢拿自己的一点点成绩去讽刺别人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请大家帮忙想个成语或者歇后语形容那些取得一点点成绩,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看不起身边的人,还总喜欢拿自己的一点点成绩去讽刺别人
请大家帮忙想个成语或者歇后语形容那些取得一点点成绩,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看不起身边的人,还总喜欢拿自己的一点点成绩去讽刺别人
人群里的秃子---头显眼 一只筷子吃藕---专挑眼 佛爷脸上的金子---浅薄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自命不凡 自以为是 目中无人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人群里的秃子---头显眼
一只筷子吃藕---专挑眼
佛爷脸上的金子---浅薄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自以为是,骄傲自满,自私自利,目中无人南京方言俚语拾零:(五)老南京的歇后语
孙尧工作室
“文德桥上的栏杆——靠不住”:据说,清光绪年间的一个端午节,数百人拥上文德桥,争相观看秦淮河里的龙舟竞赛,以致挤断栏杆,踏陷桥板,使桥上的人一起跌落水中。从此便有了这个歇后语。常形容某物不结实,靠不住。&&&“篾街和事——不找外人”:从前,蔑街(即今中华门内长乐街),有一爿老万全茶馆,每天总有一帮人要到那里去调解纠纷。如果篾街内部发生纠纷时,就由当地人自行调解,不必去找外人。此语常用以比喻某事可由内部调解处理,不必求助于外人。&&&&&“上元县的照壁——板的”:清代,上元县衙在今白下路,衙门口的照壁用木板制成,此语多用以形容亲友间来往时应守约,不能失信。&&“沙三猴子审官司——七花勒浦提”:沙三猴子为回族警官,在审问一名回族小偷时,见案情太轻,无须判刑,即向那人说:“你既是回族人,我对你说句话,你懂吗?”小偷答道:“请老爷吩咐”。警官说:“七花勒浦提”,小偷一听,使磕头道谢而去。按:“七花勒浦提” 系回族民间通用方言,意为“走开”。因此,在暗示某人赶快离去,多用此语。&“&赵奶奶进祠堂——骂声不绝”:赵奶奶性情古怪,每次进入祠堂,看到不顺眼的事就骂个不停。常用来形容某人发脾气没完没了的骂人。&&“陈才包嫁女——明儿会事”:昔时,南京绸缎商人陈才包嫁女儿,见男方送的财礼不遂心愿,就告诉媒人:“明儿会事!”意在要挟男方。此语常用以形容处理事情时借故拖延,或当天不能办完,次日再说。&“张汝祥的肉——零剐了”:清末,张汝祥因刺杀其义兄、两江总督马新贻,而被处以凌迟极刑(参看电影《投名状》)。此语多用以形容事物或金钱被一点点的消耗了。“贡院门口的糕——馊的还是相公吃”:每逢考期,常有一些卖糕的摊贩到贡院考场门口去卖糕,有时卖不完,变馊了,也不肯收摊离去,结果,馊糕仍被相公(即考生)们买去吃了。此语用以形容某用具或食品尽管坏了,仍由原主人受用。有时也比喻没有作完的事,仍由当事人作完而不得推卸责任。&&“陡门桥的筷子——两头忙”:陡门桥附近竹器作坊制作的筷子,两头均为圆形,可以供人任意使用。此语常以形容人们办事时两头奔忙干活的情景。&“李光明的伙计——做(坐)书(输)”:李光明为状元境的书店。此语用以形容某人在赌场,或平时打赌毫无把握,只有输,没有赢。&&“高邮到邵伯——六十六”:高邮、邵伯(地名)两地相距六十六公里。此语常用以形容某一事物的数目是六十六。&“&三牌楼的狗跑到四牌楼啃骨头——为了一张嘴,苦了两条腿”:此语常用于形容、嘲笑贪食之人。&&“汽车下桥——小开”:对老板之子的戏称。&&“茅厕上挂门牌——不是户”:形容不讲信用的人。&&“马巷的花——没结果”:比喻有人作事有头无尾,不了了之。自明清以来,马巷一带专门制作绒花。纸花,这些花当然不会结果的。&&“屁股上插芦柴——去就不来”:形容有人作事为推卸责任而溜之大吉。芦柴是用来作纸扎的车、马。人(办丧事用)的,到坟上一烧就请去不来”了。&&&“裁缝丢剪子——只落了个尺(吃)”:形容某些人贪吃贪喝。&&“茶炉子的水缸——半截下土啦”:形容年过半百的人。当地茶炉子的水缸,三分之二的部份埋在土里。&“驼子睡棺材——拿翘”——驼子,即罗锅,躺在棺材里后背也是拱起来的。“拿翘”的意思是摆架子或得理不让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一章节:(六)补充一些老南京特色俗语编辑整理:孙尧工作室& &&& QQ:关于谐音的笑话,歇后语,对联_百度知道
关于谐音的笑话,歇后语,对联
提问者采纳
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 货轮出了海----------外行,(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一锭)。(尾发乱系)。 ●。(找丸)。 ●。 ●。 ●。 ●。(老石人).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 ●! 乡长说。(皮太后).身居宝塔。(有圆音)。(噗咚). 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 ●。 ●。 ●。(照搬). 耗子掉到水缸裏------时髦.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又被告诉“你蘸着吃。(颠倒试飞)。(外航):“让我站着吃。 ●,我已经站起来了。 ●! 翻译!” 她一头雾水。(自染),注意吧.百管争鸣.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步行). 十两纹银------------一定。(龟心似箭)。(米糊了)。(挑皮).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大家都是大碗吧。 ●.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檐下蜘蛛一腔丝意 庭前蚯蚓满腹泥心一个口音很重的县长到村里作报告.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 ●,虾米们,委屈的说,眼望孔明(诸葛亮).因荷而得藕.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今天的饭够吃了。(南上加南).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 县长讲完以后:咸菜请香肠酱瓜。 ●。(湿毛),怨江围(姜维)实难旅步(吕布) 3。(一本真经). 墙上栽菜------------无缘。 ●. 火烧旗杆------------长叹.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没寺). 药铺裏开抽屉--------找玩。(离屎不远).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 ●.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鸟处笼中。 ●. 酱缸裏泡石头--------一言难尽。(风言风语)。 ●! 翻译.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不要酱瓜。(无园),对于不会吃油条的她被指点说。 ●! 翻译. 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在早饭时,我捡个狗屎给你们舔舔. 翻译。(出羊相).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催牛)。(有盐在先)?”瞎子进烟馆----------摩登。 ●。 ●,心思槽巢(曹操)。(庙透了)!不要讲话。(偷鸡)。(一盐难进)。(装屎)。 ●,猪尾巴,恨关羽(关羽)不得张飞(张飞) 4。 ●. 饭锅冒烟------------迷糊了.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九文九文),主持人说.两舟竞渡.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同志们。 ●。 ●,还要站到哪儿去,咸菜太贵啦。 ●。 ●:兔子们,大家都是大王八。 ●。(靠添)。 ●。 ●。 ●. 唱戏的骑马----------不行。 ●。(长炭)!乡长。 ●。(流神),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攀哙) 5。 ●。 ●。(后补):不要讲话。(没鹿了):现在请乡长讲话,乡民们,笛清(狄青)难比萧和(萧何) 6. 粪船过江------------装死:“你蘸着吃。 ●. 小碗儿吃饭----------靠天,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一个外国女孩嫁到中国来。(一黏一黏的苦),今天的饭狗吃了。 ●!不要酱瓜,(有幸不须媒) 7。(不见蛋).孔子生於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 8.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 ●。(荤荤沉沉)。 ●. 屁股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倒煤). 屁股吃人参----------候补。(小人之背)。” 她马上站起来:兔子们. 炉子翻身------------倒楣,现在开会啦.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同志们.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 ●.莲(连)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2.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摸灯)1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对联的相关知识
其他9条回答
1,喝三漉牌奶粉,当残奥会冠军 2,天天喝三漉,绝对省尿布 3,三漉奶粉,三聚化工集团荣誉出品 4,喝三漉,尿钻石。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5,广告做得好,不如三鹿结石好 6,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肾 7,好结石,三鹿造 8, 中秋送礼,三鹿奶粉! 9, 1100道工序 10,牛喝三鹿结牛黄,狗喝三鹿长狗宝 11,三鹿奶粉,后妈的选择 12,每天喝三鹿 直奔黄泉路 13,牛奶,我选三鹿,三鹿牛奶——中国男足指定专用奶 14,唱支山歌给党听,冲袋奶粉给党喝 15,三鹿奶粉喝了以后,嘿,这腰也不疼了,腿也不酸了,连心脏也不跳了
我是竹,大春竹,(我是猪,大蠢猪)
石鸡上南山——各顾各(咯咕咯)
外甥打灯笼——照旧(找舅)
妈妈的众姐姐 -- 多疑(姨)
戏台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
戏台上的鞭子 -- 加码(假马)
观音堂里着火 -- 妙哉(庙灾)
孙猴子坐金銮殿 -- 不象仁(人)君
寿星打靶 -- 老腔(枪)
寿星弹琵琶 -- 老生常谈(弹)
麦柴秆吹火 -- 小气(器)
弄堂里跑马 -- 题(蹄)难出
扯胡子过河 -- 谦虚(牵须)过度(渡)
扯铃扯到半空中 -- 空想(响)
抓蜂吃蜜 -- 恬(甜)不知耻(刺)
护国寺买骆驼 -- 没那个事(市)
花椒掉进大米里 -- 麻烦(饭)了
苍蝇飞进牛眼里 -- 找累(泪)吃
豆渣贴门神 -- 不沾(粘)
豆箕柴着火 -- 着急(箕)
豆腐干煮肉 -- 有份数(荤素)
豆腐乳做菜 -- 哪还用言(盐)
两口子锄地 ...
谐音笑话一个口音很重的县长到村里作报告: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 翻译: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 县长讲完以后,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酱瓜! 翻译:现在请乡长讲话! 乡长说:兔子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 翻译:同志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是大碗吧! 不要酱瓜,我捡个狗屎给你们舔舔. 翻译:不要讲话,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
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 外甥打灯笼-----...
树林放屁----臭雀(凑巧)
怀儿婆过独木桥 -- 铤(挺)而(儿)走险 怀里揣马勺 -- 诚(盛)心 怀里揣棉花 -- 软(暖)心 怀里揣蓖子 -- 舒(梳)心 穷人买米 -- 一声(升)头 穷木匠开张 -- 只有一句(锯) 补锅匠栽筋斗 -- 倒贴(铁) 张天师下海 -- 莫(摸)怪 张天师跪在泥水里 -- 求情(晴
一猎人打猎,看树上有两只鸟,举枪打下一只,发现是只没毛的,那猎人正纳闷,另一只鸟飞下来大骂猎人:“你TM的!老子刚把她扒光,你就把她打下来了!”
有一天,甲同学对乙同学说:&看你这个样子很像猪,以后我就叫你猪才怪.有一天乙同学对甲同学大叫:&我不是猪才怪!&.
有一天,小名的老师问他:&1+1=几啊?&小名说:我不知道.于是,老师就叫他回家去问家长.
小名回到家,问他妈妈,他妈妈正在化装.说:&哎呀,今天真漂亮!&小名又去问他爸爸,他爸爸正在看报纸.说:&美国总统布什说的.&然后,小名又去问他哥哥,他哥哥正在看足球赛.说:&好球!&最后,小名又去问他姐姐.他姐姐正在给她朋友打电话.说:&哎呀,丽丽.我今天没时间啊!下次吧!&
第二天,老师问小名:&1+1=几啊?&小名说:&...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关于兔子的词语成语谚语歇后语俗语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关于兔子的词语成语谚语歇后语俗语
关​于​兔​子​的​词​语​成​语​谚​语​歇​后​语​俗​语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老北京典故及“歇后语”(三十八)
&&&&&&&&&&
图片说明:这两个孩子在吃什么?是冰激凌吗?不是!
过去的北京,街边小摊上总有一种好吃的儿童小食品——糊涂糕。糊涂糕并不糊涂,只是孩子们很形象的形容词。说它是“糊涂糕”原来就是用山楂果去核做成的果酱。这种果酱颜色鲜红,色泽明亮,口感酸甜适中,而且价格便宜,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
商家小贩为了配合售卖糊涂糕还准备了一种可食用的,用江米加工制成的“江米小碗”,这种“江米小碗”轻薄小巧,碗口直径大约五六公分,为了样子好看还染成了各种鲜艳的颜色,现在回想起来当年“江米小碗”的质感极像今天的泡沫塑料纸,不过泡沫塑料纸不能吃,而“江米小碗”却能吃下肚子!
有孩子来买也就拿出三,五分钱交给小贩,小贩就用竹铲挖出糊涂糕抹平一小碗交给小顾客,顺便还有一个像铲子一样的木片,孩子用木片一点点挖了糊涂糕放进嘴里,舍不得很快吃完就慢慢吃细细品,一丝一味感受“糊涂糕”酸,甜,香的美妙和舒服!吃一口,凉凉的进了肚子,看一眼,红红的瑰丽颜色!
一小碗糊涂糕在孩子的手里能够享受一两个小时的光景,甜美的糊涂糕吃完了剩下一个精致的江米小碗还可以一点点吃进嘴里,最后什么也不剩,孩子就满足的抹抹嘴巴盼望明天父母再给零花钱。
这种物美价廉的糊涂糕也在“三年困难”时期悄然消失了,您还记得小时候吃“糊涂糕”那种极大享受的滋味吗?
&&&&&&&&&&&&&&&&&&
语言文字游戏----“歇后语”
【一】芝麻掉进针眼儿 ————巧了!
(芝麻粒很小,缝衣针的针眼更小,芝麻粒掉进了针眼真是“巧了!”。这句歇后语形容两个
人的想法不谋而合,或者两件事情不期相遇,都是很凑巧的事情。&&&&
博友《没文化人》提
【二】连毛胡子吃炒面 ———— 里挑外撅!
(这是一句很好笑的歇后语,长胡子老汉吃炒面既不能把自己的胡子吃进嘴里还要尝到炒面的
美味。炒面往嘴里挑,胡子要往外撅,当然很费事!这句歇后语形容做任何事情不能顾此失
彼,而要照顾到双方面的利益!&&&
博友《乐天老人》提供)
【三】武大郎卖棉花 ————
人怂软货又灢!
(武大郎的名声在民间人人皆知,是一位秉性祛懦身形矮小的弱汉,人们称这种性格的人是
“怂”人,偏偏武大郎又去卖轻软喧灢的棉花,所以“人怂货又软”!这句歇后语形容有的
人做任何事情没有魄力,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胆小怕事。&&&&
博友《乐天老人》提供)
【四】刘备摔孩子 ———— 收买人心!
(三国时期,刘备经过当阳一战损失极为惨重,大将赵云历尽辛苦九死一生从千军万马中救出
刘备唯一的儿子阿斗,父子经历了生死离别的团圆刘备却另有想法,他为了更有效的收买赵
云让他以后全心全意为自己的大业卖命便当着赵云的面对孩子狠狠说道:“阿斗啊,阿斗!
为救你一条小命险些损我一员得力大将,留你何用!”说完毫不手软把自己的孩子摔在地
上!赵云看到刘备如此“义举”感动的涕泪皆下,在以后的历次大战中出生入死为刘备打下
了江山!由此可见,刘备摔孩子的行为本质是虚伪的,但这种虚伪的实际效果是为了自己将
来的大业一统,也是一种忍痛割爱的残酷手段!这句歇后语是对于生活中有些人惯用拉拢收
买的手段组成自己的小范围势力,是一种不正常的人际关系!&&&&
博友《乐天老人》提供)
【五】黄鼠狼下耗子 ————
一窝不如一窝!
(这句歇后语容易理解,不多赘言!&&&&
博友《乐天老人》提供)
【六】武大郎服毒 ————
吃也是死,不吃也是死!
(这句歇后语用假设的手法说武大郎服毒自杀,如果他没有自杀当然以后也会被西门庆和潘金
莲同谋害死,所以不管是否服毒早晚都会死去!这句歇后语形容生活中想干一件事如果得过
且过终究拖不过,晚干不如早干,早晚都要干!&&&&
博友《二两芥末》提供)
【七】指导员的挎包 ———— 成问题!
(部队中的指导员是负责战士思想教育工作的干部,在他下连队的时候,随身挎包里就装了许
多待解决的方案和办法,所以指导员的挎包里是问题成堆的地方。这句歇后语是对那些有思
想包袱的人或者需要解决的事情一种无奈又坚定的看法。&&&&
博友《其木格》提供)
【八】武大郎玩夜猫子
————&什么人玩什么鸟!
(这里臆想武大郎玩起了猫头鹰的勾当。武大郎既然是“人怂货软”的人物,而一般人又认为
猫头鹰也不算什么好鸟。这句歇后语形容有的人性格很另类,而他喜欢做的事情同样也有偏
好,大家就会讽刺道:“什么人玩什么鸟!”&&&&
博友《其木格》提供)
【九】半夜摸帽子 ———— 急不得!
(深更半夜一片漆黑,想找帽子却看不见在哪里,所以要慢慢的摸索不能着急。这句歇后语用
这种诙谐的语句规劝别人做任何事情不能着急!&&&&
博友《其木格》提供)
【十】屎壳螂不在窝里 ————
灌(惯)出来的!
(假如用水灌进屎壳螂的窝洞里,屎壳螂就会很快爬出来。这句歇后语用“灌”的谐音“惯”
形容家长教育方法不正确,一味娇惯使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博友《太极乙人乐乐》提供)
【十一】老蚕吐丝 ———— 层出不穷!
(春蚕吐丝一层又一层把自己裹在了茧子里。这句歇后语用老蚕吐丝形容有的人聪明能干,想
出的办法一个又一个;或者形容精彩的演出花样翻新百看不腻!&&&&&
博友《摩嘏》提供)
【十二】锅爆鱼 ———— 干死的!
(锅爆鱼是老北京用一种小鱼干加胡萝卜做成的家常菜,做法是不加一滴油在锅里干爆,使鱼
变得干酥香醇。这句歇后语形容某些人的行为或语言过于生硬无情,常常使别人感到尴尬难
堪,北京方言土语的意思为“干”。例如“他这一句话真能把人‘干’死!”。针对这种场
合常常这样说:“锅爆鱼怎么死的?干死的!”)
【十三】海子的鹿 ———— 愕着!
(“愕”是老北京土话发愣呆滞的意思。“海子”是指北京南苑一片湖沼和相连的草地,现在
已经开辟为“南海子生态公园”。清代曾是皇家猎场,放养大量麋鹿(四不像)以供皇室狩
猎。这些麋鹿在海子里食草丰富生活悠闲,久而久之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常常愕在那里呆头
呆脑,这就是这句歇后语的由来。老北京人对那些整日无事可做,省脑力又省体力,吃饱了
饭经常闲着犯愣发呆,就会嘲笑他:真是海子的鹿——愕着!)
【十四】王胖子的裤腰带 ———— 稀松!
(这里说的“稀松”是北京土语。一个说法是捆绑东西的绳索很宽松;另一种说法是集体生活
不严格不紧张。而“王胖子”传说是以前京通大运河畔的扛粮工人,其人身高力大膀阔腰
粗,因为肚子很大就把裤腰撑紧,裤腰带只是象征性的稀松一系而已,这个松松的裤腰带特
点就构成了这句歇后语。这句歇后语还有一个更准确的说法:稀松二五眼!两种说法一个意
思,是形容有的人做事松松垮垮吊儿郎当,态度极不认真负责。)
【十五】别净顾了吃元宵 ———— 瞧灯!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上元节)也叫“灯节”,灯节期间家家门前悬挂花灯以示庆贺,而元
宵节的应节食品就要吃元宵。有的人很贪嘴,喜欢吃元宵竟然忘了观看美丽的花灯,所以别
人就会提醒:“别净顾了吃元宵,去瞧灯!”。老北京在没有电灯以前是用媒油灯或蜡烛照
明,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将灯烛碰倒打翻,因此人们经常告诫叫大家“瞧灯!”以提醒注意灯
烛预防火灾。所以“小心灯烛”是人们时刻念念不忘的一件大事。)
【十六】竹板儿弓 ———— 一个劲儿!
(清代满族人的先祖是游牧狩猎民族,他们喜欢拉弓射箭习武功法。定都北京以后北京成陆陆
续续发展了制做弓箭的作坊。制做弓箭时先将选好的竹板加工成胎,俗称竹板儿弓。竹板儿
弓的强度和力度很大,俗话称为“劲儿”。由于竹板儿弓质量上乘,所以弓总是“一个劲
儿!”。这句歇后语是形容有的人做事很成熟稳重,性格也是一成不变,做事心中有数,就
会说他:“他是竹板儿弓—— 一个劲儿!”)
【十七】兔儿爷打架 ———— 散摊子!
(老北京的习俗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必须供奉月宫中的兔子形象,人们把这个兔子形象塑造
成一位威武漂亮的将军——“兔儿爷!”。每年农历八月,北京街头就出现售卖泥塑兔儿爷
的摊子,摊子上层层叠叠摆满大小不一的各式泥塑彩色兔儿爷。假想如果兔儿爷之间闹了矛
盾互相打架发生了战争岂不是砸碎打烂一哄而散,最后售卖兔儿爷的摊子当然就散架了!于
是就留下了“兔儿爷打架——散摊子!”的歇后语。北京话“散摊子!”用处很广,例如几
个人合办一件事情由于意见不统一最后事业解体;再如某些机构或办事处由于种种原因停办
停业或者撤消造成人员离散各奔东西,就可以说是“散摊子!”。)
【十八】西直门到海淀 ———— 拉啦!
(“西直门”是老北京城垣西北方向的一座城门,“海淀”是西直门外一处集镇,今天已经建
&&&&&设发展成为人口密集的文化科技园区。“拉啦!”是一句简洁形象的老北京方言土语,也是
过去北京三轮车夫常说的一句“同意”载客到达目的地的定语。这句歇后语实际上是形容表
达婴幼儿排泄粪便而父母发出的惊呼!)
【十九】二龙坑的鬼 ———— 跟上了!
(北京西城区有个老地名叫“二龙坑”,过去此处是一片荒坟野地,俗名“烂葬岗子”,民间
有二龙坑经常晚间闹鬼的传说,有人夜间路过此处害怕有鬼须三五成群结伴壮胆。这句歇后
语是形容众人结伴走路或者排队前进必须一个跟一个不能掉队!)
【二十】老太太上电车 ————
您先别吹!
&& (过去北京的有轨电车每到一站停下,待乘客登车完毕,售票员就用铜哨“嘟嘟!”吹响通知
司机可以启动前进。有时候售票员刚要关门,忽然有老太太后面赶来要求上车,边赶边喊:
“你先别吹,我要上车!”售票员就会等老太太上了车再吹响铜哨。这句歇后语是人们对于那
些喜欢吹牛皮说大话的人一种讽刺揶揄,如果遇到有人吹牛皮,别人就会说:“老太太上电
车——你先别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倒霉的歇后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