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波浪理论下载 文人的收入在于他是否坚持。

谢邀。&br&&br&我大二时出了自己第一本书。大四下半学期第四本。那时有媒体说我是作家。&br&毕业一年后发现靠版税无法养活自己,开始写杂志报纸专栏。&br&除了写自己想写的东西,经常得接各类约稿写——那些通常并不是你最喜欢的。&br&到现在,我的收入主要是专栏。所以每次跟编辑谈出版事宜,对版税的点数都没什么要求。我编辑也都理解了:“你就是把专栏当日常收入,书的版税当年终奖是吧?”&br&&br&我的经验是:&br&&br&自我定位很重要。&br&写东西的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br&&b&有的人天生擅长,也喜欢,写他人喜欢的东西,而且遇得到好编辑。这种人就可以成长为畅销作者。&/b&&br&&b&有的人天生擅长,也喜欢,写许多人根本不喜欢看的东西。那么,他就很可能需要一份兼职来养活自己。比如&/b&&b&对我来说,写一些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东西,就是兼职,来养活自己写自己喜欢的东西。&/b&&br&&br&&br&&b&后一种情况是比较多的。&/b&&br&&br&作家这个词,别太当真。&b&我建议,还是把自己当个写字的。实际上,写东西的人,英语里就是writer,法语里就是ecrivan。&/b&&br&&br&如果你对自己写的东西可以养活自己信心十足,那就跟家里说清楚,大不了断绝经济往来,全心全意写吧。我的自由,是上了大学后就跟家里经济断绝换来的。&br&&br&&b&如果没有十足的信心养活自己,或者觉得自己可能过不惯苦日子,那就找一份工作,或者尝试写一些自己未必乐意,但可以赚钱的活,来供养自己写东西。&/b&别觉得这是出卖自己的灵魂。真的爱写东西,那就做好准备,为它牺牲点什么——生活水准,或者尊严。&br&&br&如果觉得有工作就没时间写东西,考虑一下:&br&&b&村上春树的处女作、艾略特的《荒原》、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卡夫卡的绝大多数小说、马尔克斯的《枯枝败叶》,都是他们一边上班一边写出来的。&/b&&br&&br&&br&写东西挣钱并不那么难,这个目标很现实。决定写东西挣钱了,自己去找出版社,自己去找专栏,或者在社交网络上写,写好了会有人来找你的——现在编辑经常这么做。&br&&br&&b&但和任何一行一样,既挣钱又享有无限的自由,很难。&/b&&br&许多写东西的人写不下去了,要么是并不真爱这行,要不就是遇到的境况和自己的心理预期有落差,想过更舒坦的日子。&br&真的想写东西养活自己,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你别自己想象一个“作家就该怎么怎么生活”,然后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各行各业都不容易。大多数写东西的,从海明威帕慕克到不起眼的普通写手,都是靠大量阅读、勤苦工作、克服自我厌恶和拖延症,坐在桌前,有的写就写,没的写就做各类阅读或练习,拼下来的。没什么花招。&br&&b&世上事无非苦和累。苦是心里苦,累是身上累。你总得选一样。写东西也不例外。&/b&&br&&br&&b&村上和马尔克斯总结过,他们写自己的处女作小说,可以牺牲睡眠时间及其他闲暇,是基于“恐怕以后自己再也没机会写了,所以要拼命写出来”的心态。这就是爱和危机感。&/b&&br&&br&&br&&b&如果真的爱写东西,就抱着这种心态去好了。&/b&
谢邀。我大二时出了自己第一本书。大四下半学期第四本。那时有媒体说我是作家。毕业一年后发现靠版税无法养活自己,开始写杂志报纸专栏。除了写自己想写的东西,经常得接各类约稿写——那些通常并不是你最喜欢的。到现在,我的收入主要是专栏。所以每次跟编…
鉴于个人入行也不是很久,只能简单说说我目前了解的情况。&br&&br&基本上,依工作动机、兴趣范畴、工作性质以及对将来的期望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渠道寻找客户。&br&&br&如果纯为赚外快,能力足够的情况下,可以尽量偏重&b&口译&/b&方面的工作。&br&收入上视具体工作内容、要求等,浮动很大,从几十一天到几百一小时的都有。整体而言会高出笔译很多。&br&但是需要较好的听力和口语,专业词汇及知识储备,还有记忆力、反应力和体力。&br&&br&【渠道】&br&&&在网上找专业翻译公司,以及翻译代理公司,做兼职;&br&&&熟人介绍。&br&&br&&b&笔译&/b&方面,大抵可分为三种:&ul&&li&&b&商业翻译&/b&&/li&&/ul&这种是笔译中收入最好的,英语多在千字100以上,小语种每千字还可以再上浮50~100不等,专业要求高的翻译更可达千字数百元。&br&但也有些翻译公司,专门找在校生做一些要求较低的兼职,报酬通常在千字50~60之间。&br&软件汉化之类的外包案子则通常按件计费,我在一些SOHO网站上看到的似乎多为100~500USD不等。 &br&因为这类翻译工作通常都有一定的重要性,且涉及到合约责任,客户一般更希望有经验、能够确保质量、守时的译员来做。或者至少你有办法证明你有足够的翻译能力。&br&&br&【渠道】 &br&&&通过网络搜索以及招聘网站寻找专业翻译公司,登记为兼职译员[1];&br&&&在一些SOHO网站上接案子[2];&br&&&通过朋友介绍,帮公司企业等翻译一些资料文档等。&ul&&li&&b&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翻译&/b&&/li&&/ul&稿酬视不同媒体而定。平均水平在千字100上下。&br&&br&【渠道】 &br&&&投简历(最好附上以前译作)给相关杂志社、网络媒体等;&br&&&报名译言网有偿翻译项目[3],可以找我;&br&&&业内人士引介。&ul&&li&&b&图书翻译&/b&&/li&&/ul&这种是收入最低的。以正规出版社而言,通常在千字50~75不等。支付周期长,从数月到一年不等。&br&一些不太正规的出版机构,可能会用千字30~50的价格找学生做兼职。&br&&br&【渠道】 &br&&&给做海外图书的出版社投简历,做试译;&br&&&参加译言网不定期的图书译者公开招募活动;&br&&&业内人士引介。&br&&br& ____________&br&[1] 可参考我在「上海有哪些好的翻译公司?创凌怎么样?」一题下的回答:&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82&/span&&span class=&invisible&&8382/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鉴于个人入行也不是很久,只能简单说说我目前了解的情况。基本上,依工作动机、兴趣范畴、工作性质以及对将来的期望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渠道寻找客户。如果纯为赚外快,能力足够的情况下,可以尽量偏重口译方面的工作。收入上视具体工作内容、要求等,浮动…
非常的简单,但不容易做到,用我的术语叫“&b&番茄青蛙汤&/b&”:&br&&ul&&li&早睡早起,每天早上4-5点起床&br&&/li&&li&只做一件事:就是写作,千万别去上网、玩手机,干别的。&/li&&li&按番茄工作法的节奏,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每天早上3-4个番茄&br&&/li&&/ul&看起来很简单,但非常有效,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国外的博士用这种方法,工作时间外,每天早上三个番茄完成一本书和几篇论文&br&&br&早上的时候大脑是一天中注意力和创造力最集中的时间,同时这个时间稳定性最强,没人打搅,必须要坚持每天写,还能保证效率,只要坚持几个月,很容易就达到“心流”的程度,写作起来得心应手。&br&&br&每天可以利用各种空闲或零散时间来思考小说的构思,然后第二天用这个番茄青蛙汤&br&&br&&br&我确实能做到,每天早上最少1、2个番茄,以前最好的记录连续保持4个20多天,微博上一直在打卡呢. &br&&a href=&/warfalco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warfalcon&/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持续了600多天了,遇到特殊情况时会有中断,但非常少。&br&&br&去年平均每个月在早上的番茄时间一直控制在50-100个之间,去除工作时间和陪老婆、孩子外,还更新了二个Blog(去年二个Blog更新了300多篇)、一个微博、一个微信(微信号:read01 ,基本上每天更新),每天还能保持30-60分钟的阅读和笔记.&br&&br&再做一个补充,可以平时用一个本子或Evernote来记录灵感,比如照片、录音、想法之类的,用思维导图列出大纲,按主线来完善情况,然后把本子上记录的点子,补充进去,不断的进行调整,可以使用冷处理,停一段时间再重新调整,,思维导图最主要的用处之一就是清晰思路,当你清晰思路时写作速度会加快不少。
非常的简单,但不容易做到,用我的术语叫“番茄青蛙汤”:早睡早起,每天早上4-5点起床只做一件事:就是写作,千万别去上网、玩手机,干别的。按番茄工作法的节奏,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每天早上3-4个番茄看起来很简单,但非常有效,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国…
感谢吴向越邀请!从出版人的角度对于楼主的问题做一下简要的介绍。&br&中国大陆共有580多家正规出版社(近几年新闻出版总署新批准了若干家,可能有600家左右);另外,体制外的出版公司(书商)大大小小上千家,没有出版权,靠买书号变相获得出版权出书。&br&因为书商的出书成本较高,淘汰率较高,机制更灵活,所以经过惨烈的竞争,优胜劣汰诞生了不少好公司:&br&如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很多书都是这家公司运作的,如退步集);&br&长江新世纪(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很多畅销书是这家公司运作的,如狼图腾);&br&读客(擅长做营销,代表书有藏地密码等);&br&博集天卷(一辈子做女孩);&br&共和联动(不生病的智慧);&br&磨铁(明朝那些事儿);&br&新经典(窗边的小豆豆);&br&湛庐文化(影响力);&br&日知、紫图文化等等。&br&什么是好出版社?我认为认真出书的出版社就是好出版社:&br&社科类:中华书局、广西师范大学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br&经管类:中信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br&文艺类:作家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br&少儿类:接力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海豚出版社;&br&生活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吉林科技出版社、青岛出版社;&br&&br&个人观点,欢迎交流
感谢吴向越邀请!从出版人的角度对于楼主的问题做一下简要的介绍。中国大陆共有580多家正规出版社(近几年新闻出版总署新批准了若干家,可能有600家左右);另外,体制外的出版公司(书商)大大小小上千家,没有出版权,靠买书号变相获得出版权出书。因为书…
&p&孤独、规律和专注是最重要的吧。&/p&&br&&p&
前几天看了我心目中美国活着的作家中,最可能伟大的乔纳森 弗兰岑的散文集《How To Be Alone》,他早年是个先锋小说,后来把自己移居到离群索居的郊外,在完全的寂静和黑暗之中写作,唯一的娱乐,就是观察候鸟。&/p&&p&
我印象最深的是,华莱士死时,弗兰岑曾经写过一篇悼文来怀念这个昔日好友,写到他邀请华莱士去看鸟:“在他去世前的那个夏天,我们一起坐在他家的露台上,他抽着烟,我眼睛一刻不离房子周围的蜂鸟,而他却可以不看一眼,我不禁为之悲伤。在他下午服药后小睡时,我则在为下一次出行研究厄瓜多尔的鸟类,我明白了,他的难以排解的苦恼与我的尚可排解的不满,二者之间的差别在于,我可以在观鸟之乐中逃避自己,而他不行。”&/p&&br&&p&
以色列伟大的小说家阿摩司 奥兹说他的写作习惯:“我大约5点左右起床,然后出门去散步。我的家在沙漠的中间,我在沙漠里走上半个小时,看着旭日在沙丘间冉冉升起。在这个过程中,我理清大脑的思路,然后回家喝杯咖啡,坐在桌前,开始写作。往往一写就是一个上午,有时写一页,有时写半页,有时候什么也写不出来。午休后,我再回到桌前,有的下午我就忙于把上午写下的东西全部删掉。”&/p&&br&&p&
天才如马尔克斯,写小说的时候也规定自己不能出家门,他写不出来的时候就暴躁地踱步,有时候气得把门卸了,然后再装回去,反正就是不允许离开家。&/p&&br&&p&
我一直觉得,很多人对于写作最大的误解,就是以为这是一个灵感性的工作。&br&&/p&&p&
等待灵感降临,或者思考有了结果,然后倚马而就——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p&&p&
因为书写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花一两年、甚至两三年的时间到达一个彼岸,其中的每一天早上坐在书桌前,都折回起点,校正自己,重返现场。整个过程如海上遇难者一样孤身挣扎,没有人能够伸出援手。这种工作靠灵感和热情都是无法支撑的。写作同样需要专业精神。&/p&&br&&p&
——当然,以上的回答仅仅是指写长篇的时候。&/p&&p&
短篇和散文轻松得多:每天像规定上班时间一样规定写作时间,期间不上网不看书手机飞行模式,写得出来就写,写不出来就对着空白文档发呆。保持阅读和运动、减少社交、按时睡觉。&/p&&p&我自己的经验是,每天工作之前先刷半个小时淘宝,刷舒服了再开始写。用物质来激励自己 ,嗯……&/p&
孤独、规律和专注是最重要的吧。 前几天看了我心目中美国活着的作家中,最可能伟大的乔纳森 弗兰岑的散文集《How To Be Alone》,他早年是个先锋小说,后来把自己移居到离群索居的郊外,在完全的寂静和黑暗之中写作,唯一的娱乐,就是观察候鸟。 我印象最深…
谢谢&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小卒子& data-hash=&1cdb37b3e111688ebb2e92e245cdbe9a& href=&///people/1cdb37b3e111688ebb2e92e245cdbe9a& data-tip=&p$b$1cdb37b3e111688ebb2e92e245cdbe9a&&@小卒子&/a&邀请。&br&&br&如果问我个人喜好一定首推F. Scott Fitzgerald, J. D. Salinger, Virginia Woolf。Fitzgerald最著名的作品The Great Gatsby和Tender is the Night都是文笔绝佳的小说也是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重要文学作品。相较单从文笔上评判Salinger略逊一筹,但是他的The Catcher in the Rye还有不是那么有名的Glass家族系列都是值得一读的小说。Virginia Woolf作为意识流小说家她的小说可能没有那么好懂,在这里我比较推荐她的散文和文学评论,她的文笔很漂亮,从文学研究的角度看也很有造诣,推荐她的A Room of One's Own, The Common Reader, 小说推荐Monday or Tuesday, To the Lighthouse.&br&还要推荐一下同样在美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本小说,Edith Warton的The Age of Innocence。19世纪美国上流生活,觉得这本书喜欢的人可以非常喜欢,但是也有许多人并不感兴趣,但是文笔绝佳。&br&我个人还比较喜欢读当代报告文学一类的作品,并不具有文学性,但是很有学习价值,在这里也做一下推荐。Peter Hessler的中国三部曲,River Town, Oracle Bones, Country Driving. Hessler的书很有美国人的幽默感,但是语言比较简单,为了提升阅读能力不是很推荐,不过书中关于中国一些社会问题的思考比较深入,尤其是Oracle Bones,值得一读。还有Barbara Demick的Nothing to Envy,关于朝鲜的一本书,很有意思。&br&&br&好了,下面我来分类推荐一下,可能和我自己的喜好有些出入,但基于大多数人的共识吧……&br&&br&传记/历史&br&Maya Angelou I Know Why the Caged Bird Sings, Gather Together in My Name 美国黑人女作家 她的几本关于非裔美国人的自传写得很好&br&Frederick Douglass Narrative of the Life of Frederick Douglass, My Bondage and My Freedom 美国黑人作家 以前是奴隶 同样推荐他的自传&br&Helen Keller 著名的The Story of My Life不用介绍了吧,我读完的感觉就是她天生就是白富美……&br&Winston Churchill的各种自传&br&&br&论文/散文&br&George Orwell 个人感觉奥威尔的散文比小说写得更好一些,推荐他的短文Shooting an Elephant,他的小说不用再详细介绍了&br&Francis Bacon 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 The New Atlantis&br&Ralph Waldo Emerson The Journals and Miscellaneous Notebooks 这两个人很著名,不过他们的书我没有读过╮(╯_╰)╭同学认真推荐&br&Bertrand Russell 哲学家就是不一样 他的文章美呆了!!&br&Niccolò Machiavelli 著名的The Prince, 虽然不是英语作家,不过英语班很适合练习阅读,但是不熟悉欧洲史的同学读起来会很吃力&br&John Stuart Mill 喜欢政治哲学的可以读他的On Liberty,个人觉得很难懂……&br&John Milton的Lost Paradise&br&Michel de Montaigne 同样不是英语作家 但是他的随笔很推荐!我记得王小波也推荐过是吧&br&Thomas Paine 美国独立时期的政治活动家 最著名的是他的Common Sense,在这里还推荐他的American Crisis和Age of Reason,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个超傲娇的男人,学习英文写作的同学一定要精读他的文章,其中各种修辞用得很漂亮&br&Henry David Thoreau 瓦尔登湖不用再介绍……不过他的我只读过中文译本ORZ&br&Hannah Arendt 同样是推荐喜欢政治哲学的同学,On Revolution, 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br&&br&小说/文学&br&Nabokov Lolita, Lectures on Literature&br&John Updike rabbit四部曲&br&Oscar Wilde&br&Earnest Hemmingway A Farewell to Arms, The Sun Also Rise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br&D . H . Lawrence
Sons and Lovers, The Rainbow, Women in Love and Lady Chatterley's Lover&br&Cormac McCarthy the Road&br&Orhan Pamuk 土耳其作家 不过他的My Name is Red很推荐,还有一本文学理论The Naive and Sentimental Novelist&br&James Joyce Dubliners, Ulysses&br&还有一堆比较classic的英国作家,我对这类小说兴趣不大,因人而异啦&br&Charlotte Bront?, Emily Bront?, Charles Dickens, Jane Austen……&br&之前提过的Fitzgerald, Salinger, Edith Warton, Virginia Woolf就不重复了……&br&&br&最后我想说这上面列举的大部分作家我都读过,真心推荐;有些是做过了解打算读的;还有一部分没有读过的是经过同学推荐或者是在国外English Language/Literature课程的书单上总结的。个人喜好不同,但文笔都不会差。在这里想结交有同样阅读口味的原版书阅读书友,谢谢啦!
谢谢邀请。如果问我个人喜好一定首推F. Scott Fitzgerald, J. D. Salinger, Virginia Woolf。Fitzgerald最著名的作品The Great Gatsby和Tender is the Night都是文笔绝佳的小说也是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重要文学作品。相较单从文笔上评判Salinger略逊…
&p&(&b&希望各位完整地看完这篇9000多字的回答,不要放错重点。&/b&)&br&&/p&&br&&p&题主你好!三个月啦,你还在吗?三个月前我看到这个问题,本想拿鲁迅的《朝花夕拾》、周国平的《妞妞》、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鼓励你的,又怕别人说没有帮助、心灵鸡汤,想了想就暂别知乎闭关去了。嘿嘿,今天,我写的&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ebook/1312351/&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水仙已乘鲤鱼去》&i class=&icon-external&&&/i&&/a&在豆瓣阅读上线啦。&/p&&br&&img data-rawheight=&238& data-rawwidth=&625& src=&///6cd8404b6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5& data-original=&///6cd8404b6a_r.jpg&&&br&&br&&p&我也缺乏想象力,写不了小说,只会写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也蛮多朋友说我文笔不错,鼓励我往写作方向发展的。嘿嘿,我现在用实际行动鼓励你,不算心灵鸡汤了吧。——还有人记得三个月前我有段时间暂别知乎的事嘛。&/p&&br&&p&PS:封面是豆瓣阅读的编辑设计的,不是我上传的,我也觉得那图片略奔放了。囧。&/p&&br&&img data-rawheight=&216& data-rawwidth=&318& src=&///004a2c0d2a5f6c3d7e0bbe5286722bf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8&&&br&&p&题主,我是绝对绝对支持你的。&/p&&br&&p&&b&一、人要有梦想&/b&&/p&&br&&p&《少年足球》里周星驰说:「做人如果没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能说得上是「梦想」的,必然没那么容易,必然有点痴心妄想的感觉,必然要受到别人冷嘲热讽。毕竟,能轻而易举做到的,还配称之为「人生梦想」吗?人生在世,有些事正因为「难」,才更有意义去做。《看见》里卢安克跟柴静说:「如果那么容易的话,还要漫长的人生干什么呢。」&/p&&br&&img data-rawheight=&281& data-rawwidth=&466& src=&///c19f2f8b3b891e120bf44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6& data-original=&///c19f2f8b3b891e120bf44f_r.jpg&&&br&&p&当时看到那些讽刺题主的回答(幸好后来出现了鼓励性的),让我想起《当幸福来敲门》里的那句话:「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总喜欢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一个个都点了反对,立马闭关、暂别知乎了。其实这半年来我每天都在修改我写的那篇东西,没必要刻意暂别知乎,但我怕题主被他们打击得太厉害,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更怕一些有同样追求的年轻人看了,也被打击到,没了信心。心想还是赶紧修改完了投稿吧,真要被编辑选上了,好歹能给这些年轻的朋友一点积极向上的鼓励。&/p&&br&&p&嘿嘿,三个月啦,还不算晚吧。&/p&&br&&p&我还是觉得,年轻人应该多给点鼓励,多指点些方向,而不是一时兴起便说几句打击他们的话,还洋洋自得,仿佛打击别人梦想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某种成就与快感,且美其名曰「打击题主」,然后大家也都兴致勃勃地来点「赞同」,共同分享打击别人的愉悦。不。我不喜欢这样。我不要成为这样的人。我明白,这路很难走,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可我还是希望年轻的你们、他们可以试一试,试着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试着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为旁的,只为「梦想」两个人。哪怕终究没能成功,至少不后悔、不遗憾。&br&&/p&&br&&p&这不仅仅是关乎写作,更是关乎一个人的生活态度。&/p&&br&&p&&b&二、万丈高楼平地起&/b&&/p&&br&&p&对于那些打击、讽刺题主的话,我只想说一句:「万丈高楼平地起」。在这世上,无论是在哪个领域,无论是谁,从来没有一步登天的。谁都有年轻的时候,谁都有傻的时候,谁都有刚起步的时候。当年我学纪伯伦、泰戈尔写诗,写了一堆无病呻吟的矫情文,还自觉文采风流。回头看看,真是不提也罢,自己都觉得很二。——虽然现在也没好到哪儿去,但比起从前,可好多了。人都是慢慢进步的。&/p&&br&&p&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梦想,别人再诋毁,你也要相信自己。你光相信自己还不行,你还得努力去捍卫、去实现,得脚踏实地去做。空想是没有未来可言的,纵使万丈高楼,那也是一块砖一块砖盖起来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p&&br&&p&《荀子·劝学》里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p&&br&&p&关键在于:「锲而不舍」、「用心一也」。&/p&&br&&p&&b&三、找准自己的位置&/b&&/p&&br&&p&电视剧《甄嬛传》里妙音娘子恃宠而骄,被太后发落,褫夺封号,闭门思过,连皇上也不想见她。她找华妃求助,华妃暗示她说:「妹妹擅长做什么,就放手去做。」妙音娘子擅长唱昆曲,就跪在养心殿外唱了一晚的昆曲,把皇上的心都唱软了,终于又得盛宠。&/p&&br&&p&小说《后宫甄嬛传》里秦芳仪为博皇帝欢心,特意学先秦淑女的步伐行走,据说行走时如弱柳扶风,十分娇娜。只可惜秦芳仪骨骼微粗,并不适合那样柔美的步子,反有些东施效颦,丝毫没吸引到皇帝的注意。&/p&&br&&p&一直觉得《后宫甄嬛传》是部精彩的小说,里面很多事情的处理方式都给一些深刻的启发。比如妙音娘子的彻夜昆曲、秦芳仪的东施效颦。也总记得华妃跟妙音娘子说的那句「擅长做什么,就放手去做」。秦芳仪不懂这个道理,一味追求用旁人的东西来点缀自己,自然是没办法长久的 —— 你学别人,能学得到家吗;就算学得到家了,总戴着面具演绎别人,不累吗;你累了,却未必享受到旁人的效用,划算吗;若是别人变了什么,你也要跟着变,就算不累,你跟得过来吗。&/p&&br&&p&要做自己。要找准你的位置,做你最擅长做的事情。缺乏想象力,没关系,那就写不需要想象力的东西。文笔好,行,那就写注重文笔而非想象力的体裁。文学体裁不是只有小说,还有诗歌、戏剧、散文。&/p&&br&&p&是的,散文。比如鲁迅的《朝花夕拾》、周国平的《妞妞》、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p&&br&&p&&b&四、散文&/b&&/p&&br&&p&写小说一定要有想象力,这是毋庸置疑的。而我是一个很没想象力的人,跟题主你一样。我曾试过学写小说,还在国内几大知名小说网站连载了,各种类型都试过:都市、青春、校园、言情、灵异、恐怖、推理、宫斗、玄幻、奇幻、武侠……全失败了。我没办法虚构故事,常常有点想法了,写了几篇开头,接着就文思枯竭,写不下去。我总觉得写小说就像在说谎,我没那个圆谎的能力,容易出漏洞,出逻辑错误。&/p&&br&&p&或者用题主在补充说明里讲的——「无力驾驭那么长的篇幅、时间跨度那么长的故事、亦无力补充细枝末节。因为——那不是自己经历过的!无法想象出事态应如何发展!无法想象出故事中的人物应该做出何种反应何种对话!」简而言之 —— 我、不、适、合、写、小、说。&/p&&br&&p&但我擅长写生活经历,凭着我的回忆和阅历,一字一句地写下来。写生活不需要想象力,但需要联想,需要经历、阅历,更需要把经历、阅历相关联的能力。&/p&&br&&p&不要总是强求自己做一些做不来的事情。就像妙音娘子那样扬长避短吧。既然有长处,就好好发展,不要辜负恩泽!妹妹(弟弟),你会什么,擅长做什么,就放手去做!&/p&&br&&img src=&///37d8c21a3b0f43787aaf_b.jpg& data-rawwidth=&1061& data-rawheight=&6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1& data-original=&///37d8c21a3b0f43787aaf_r.jpg&&&br&&p&&b&五、经历和阅历&/b&&/p&&br&&p&小时候学鲁迅的《朝花夕拾》,老师说,朝花夕拾就是早上的花掉在地上了,晚上去捡起来的意思。意指鲁迅中年以后所写的有关童年的回忆。高中老师推荐我们看周国平的《妞妞》,是写的有关他早夭的女儿的回忆,非常动人。后来看三毛的文集,写了许多她与荷西的婚姻生活,非常真挚。&/p&&br&&p&因为是自己经历过的,不需要说谎,不需要虚构,发生了什么就写什么,很容易。那这样一来,写的东西还有价值吗。岂不是大家都差不多了?不。鲁迅曾在《绛洞花主》的小引里评价《红楼梦》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作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是童年,你的童年必然与鲁迅的不同。天下那么多痛失爱子(女)的父亲,但再也没有谁写出这样动人的文章。天下有那么多夫妻,再也没有谁像三毛这般活得明艳与热烈。哪怕是同一件事,鲁迅、周国平、三毛写出来的,也是不同。你写出来的,更是不同,因为有你独特的感受在内。你写的,不仅是发生的事情,还有你的感受、成长、心得。&/p&&br&&p&你要对生活保持足够的敏感。一花一世界,不是非得轰轰烈烈,才算得上经历,人世情爱,本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只要你用心感受,再简单的生活,你也能体到不一样的滋味。同样是《荷塘月色》,朱自清和凤凰传奇的感觉就是不一样。&/p&&br&&p&你光有经历还不够,你还得有阅历。把阅历跟经历相结合,你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来。我在知乎回答问题就很喜欢引用一些看过的书和文章。对别人作品的引用,也是一种自我消化。很多人常说,自己看了多少多少书,然后说出个很吓人的数字来。可问题是,你看了这些书,就真能消化它们了吗。不一定。再也没有比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书中的意思能更好地读懂一本书了。&/p&&br&&p&&b&六、多读&/b&&/p&&br&&p&听说读写的顺序我们从小就知道,得先听了,才能学着说;得先读了,才能学着写。不读书,即使给了你生活经历,你也有话说不出。读书是一种学习和积累,学别人的叙述方式、思维模式、写作手法、语言表达等等。学做菜还得看菜谱呢,每个人启蒙的时候,都是依样画葫芦,画得多了,才会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看得多了,肚子里才有货。&/p&&br&&p&随便说个「石头」,你能联想到什么?如果你什么书都没看过,自然什么也想不到。但稍有常识的人,就能联想到《西游记》的孙悟空、《红楼梦》的贾宝玉。看过一些《诗经》的,兴许能想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读过舒婷《神女峰》的,应该记得那句「心,真的能变成石头吗」……&/p&&p&你见识多了,自然能下笔如有神。&/p&&br&&p&该读什么样的书呢?按理来说,是什么样的书都该读读的。高中时候,语文老师常让我们看些课外书,以备用作作文素材。我看了不少席慕容、余秋雨、周国平、鲁迅、季羡林、老舍、张爱玲的书,还看了很多类似《读者》、《青年文摘》、《时文选粹》、《美文精选》的文集,还跟同学借看了些郭敬明、韩寒、安妮宝贝、安意如的书,以及一些根本没名气的小作家的书……总之,大杂烩,什么都看。什么书都看一些也是有好处的,毕竟看过了、见识了,才就会知道权衡与取舍。&/p&&p&对于已经有过取舍的,建议看一些「老书」。我说的「老书」就是作者已经不在的书、经典的书。「老书」会对你更有帮助。我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样才能更有气场?&/a&》的后半段回答里说过原因的。或者借用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里永泽说的那段话:「对死后不足三十年的作家,原则上是不屑一顾的。那种书不足为信。不是说我不相信现代文学。我只是不愿意在阅读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方面浪费时间。人生短暂。」&/p&&br&&p&书读多了,才能更好地体味生活,这是一种良性循环。书看得越多,接触的视野越广,对生活的感悟就越细腻,所写的经历与阅历的结合也能越细密。你不仅要多读,还得多思考。《论语》里有句名言说:「学而不思则罔。」纸上得来终觉浅,不思考,你读再多的书,也是块木头。&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不思考,就算你每天上知乎八小时,三年后也就只学会了句「谢邀」。&/a&而学以致用、表达思考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写。&/p&&br&&p&&b&七、多写&/b&&/p&&br&&p&读是吸收,读的都是别人的;写是输出,写的才是你自个儿的。要写多少?—— 千千万万。&/p&&br&&p&小学教室里挂过一句名人名言的牌匾,上面写着:「天才在于积累,聪敏在于勤奋。」似乎是华罗庚说的,我也不记得了。这话对许多人来说,是心灵鸡汤,闻一闻,倒掉;对我来说,却是人生格言,不仅深信不疑,且身体力行。&/p&&br&&p&我在知乎提过我当年是NOIP一等奖保送的,有人就来问我,如何能奥赛获奖,我回得很简单:「题海战术。」对方问:「要多少题呢?」我回他:「成千上万吧。」&/p&&br&&p&我没骗他。当年我们几个保送生,都是走的题海战术。我们班是奥赛班,差不多是全市成绩最好的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还想靠小聪明吗,别说笑了。我当年把班上所有同学的信息学参考资料都借了来,一道一道地做。那个被保送清华的同学,更是花了几千块钱买参考资料,一题一题地做。&/p&&br&&p&你以为梦想是随随便便说的?你以为梦想很容易?你以为奥赛一等奖轻而易举?别说笑了。你不努力,什么都是难的。你不下狠功夫,什么都是「不可能」的。对于当年连开机关机都不会的我,如何能拿到编程奥赛一等奖?我靠的,就是那句积累和勤奋。现在你也要如此。我会鼓励你,但更会鞭策你。&/p&&br&&p&多写,随便你在哪儿写,最好是在网上,有人评论、反馈的地方。比如QQ空间、人人日志、新浪博客、天涯论坛、豆瓣日志、知乎回答 …… 多写写,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不足,才能有的放矢,有所改正并提高,渐渐地,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也能为你在网上积攒人气。&/p&&br&&p&「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归根结底,还是要积累。谁都懂,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但关键是,你得有水滴石穿的耐心。&/p&&br&&p&推荐豆瓣日志、豆瓣小站、知乎回答、天涯论坛。不仅能得到有效的反馈,而且说不准你写得久了,就有人来找你征稿了。据说天涯论坛和豆瓣日志上很多人都是连载着连载着,点击量很高了,就有出版社来找了。所以,事不宜迟,加油吧。&/p&&br&&p&附:&a href=&/GayScript/& class=&internal&&长尾效应 - GayScript - 知乎专栏&/a&(长尾效应是可以用在任何地方的。切记「积累」二字。)&/p&&br&&p&&b&八、给自己一个璀璨的机会&/b&&/p&&br&&p&我最初写东西是功利性地为了提高作文分数。当时还在读初中,一直是年级第一,年级第二的女生语文很好,作文能比我高出好多分(不是我作文差,而是她作文太好),作为一名三好学习,我感到亚历山大。于是就开始写日记,也不算日记,应该算是随笔,每天写,不管长短,不管题材,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就是希望将来考试写作文的时候,有东西可写,不至于太紧张、乱了方寸。&/p&&br&&p&写着写着,我的作文水平真的越来越好,自己也喜欢上写东西了,看到什么题材都能说上一大通(看我的知乎回答就能看出来了,而且我的回答都有股浓浓的高考作文味)。到了高中,语文老师喜欢让大家交流随笔,渐渐发现班上很多人喜欢看我的随笔,都说我很有文采,建议我往写作方向发展,还说,将来要是我出书了,一定去买,支持我。可惜后来我走了奥赛的路,开始编程,接着利用奥赛一等奖的跳板保送交大软件工程系,一步一步,成了现在的码农,自然也放弃了年轻时候的「文学梦」,但总归心里还是惦记着的。&/p&&br&&p&2010年的时候,一个朋友看了我的QQ空间日志,推荐我在网上写个人故事连载,他觉得我文笔不错,可以试试。那时候我已经大三,两三年间就写过几篇日志,文笔早退化了,可还是很想试一试。对于那时的我来说,一来,那是我从前的文学梦,二来,也是希望如果我写得不错,被很多人知道了,甚至被我初恋知道了,他会回头找我。(那时的我好年轻啊!)&/p&&br&&p&所以就写啊写啊写啊。上课的时候写在本子上,回寝室了,打在电脑文档里,再核查一遍错别字,发到网上。天涯、QQ空间、人人、点点、Lofter,我都发过。(那时候还没知乎,我也还没用过豆瓣。)许多人给我留言,说我写得不错,很有感觉,有共鸣。那时候我就开始幻想,会不会有一天,这些东西能出版?后来有一个稍微业内的出版人士很肯定地告诉我 —— 不能。原因很简单,我写的是同性恋题材,太敏感。&/p&&br&&p&然后就放弃了,断了连载。但把之前写的都放在了网上,前前后后加起来有70万字吧(字数统计了下:731818字),后面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情感了,还有学习、实习、工作、家庭、朋友等生活、成长的各方面话题,看得人也不少。&/p&&br&&p&有一天,有人跟我留言说:「你试试豆瓣阅读吧,很不错的平台。」我当时觉得,国内平台不都一样吗,能有什么区别?那人说:「你试试呗。」好吧,我试试。从那70万字里选了前面20多万字(有关初恋的,字数统计了下:230710字),发给了豆瓣阅读的编辑。我以为没希望的。没想到豆瓣阅读的编辑居然回我了。邮件截图——&/p&&br&&img data-rawheight=&381& data-rawwidth=&597& src=&///92bebbf8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7& data-original=&///92bebbf83_r.jpg&&&br&&p&编辑说:「你的作品还太芜杂,缺乏删削和打磨,文笔也嫌啰嗦。总之你缺乏写作技巧,但贵在真实。希望你修改之后再投稿。」&br&&/p&&br&&p&我必须得承认,从小到大我都是理科生,一直读的理科、工科,从没学过文科写作技巧,——单纯只是个人爱好,很喜欢写东西而已,所以我的文笔非常不专业,而那些内容更是我当初在课上一节一节写的,断断续续,常常几天前写过的一段描写,过了几天忘掉了,又啰嗦了一遍,也再没回头看,总之结构非常乱,我自己重读的时候都常常搞不清当初写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所以我决定 —— 重写。&/p&&br&&p&事不宜迟!One Two Start!Here We Go!GS从来不是虚度青春的人儿!&/p&&br&&p&只觉得一个天大的机会从天而降,我要珍惜。&/p&&br&&p&如果没有之前那些年的积累,我这会儿再珍惜也没用。俗话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时刻准备着、积累着,也许看起来眼下是没用的,但等到有用的那一天,你就会明白,一切付出与等待,都是值得的。&/p&&br&&p&写了两年多,改了半年多,前前后后,三年了,差不多满意了,投稿了。从原来的23万字,删减到了现在的8万多字。前后大概改了五次,删减了三分之二,还增改了许多内容,无论从内容上、结构上还是文笔上,都比三年前成熟多了。大家都是慢慢成长的,没有谁能一步登天。&/p&&br&&p&哦,对了,我中途投稿了一次,被拒了。第二次删改了些再投,才成功了。&/p&&br&&p&第一次的回复:&br&&/p&&img data-rawheight=&266& data-rawwidth=&632& src=&///eb3adc4bfca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2& data-original=&///eb3adc4bfca9_r.jpg&&&br&&p&第二次的回复:&br&&/p&&img data-rawheight=&257& data-rawwidth=&632& src=&///bbcae3abb9391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2& data-original=&///bbcae3abb9391f_r.jpg&&&br&我之前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人不聪明怎么办?&/a&》提到我是2007年NOIP一等奖,我忘了说了,我2006年也参加了NOIP复赛,但分数太低,没拿到一等奖。可我没放弃,继续学,继续做题目,结果第二年拿奖了。&br&&br&就好像给豆瓣阅读投稿,第一次投稿失败,可我没放弃——我承认我情绪低落了一段时间,甚至在心里大骂脏话「编辑你tmd是在耍我啊,让我修改之后投稿,我修改了这么久,投稿了,你tmd又说我内容不符合要求,玩我啊?一早怎么不说我内容不符合要求?还假惺惺地说什么缺乏写作技巧,让我修改,修改你mb!老子还就不改了!装什么b啊!滚你mb的!」——可我低落完了、骂完脏话了,又继续删改,然后再投稿。&br&&br&&p&我只是不死心,不想放弃。所以失落、发泄之后,又接着努力。&br&&/p&&br&&p&这部作品是我之前连载的第一部分,里面引用了许多之前看过的书、文章、古诗词、影视剧、流行歌曲,那些诗词歌赋、文学名著都是大学之前应试教育里学了的,——反正老师都让背了,就别浪费了,索性活用了下。罗列在这边了,算是拿自己举例如何将经历与阅历相结合吧。括号里是相应的引用章节,不信可以去一一对应。(有的可能后来做了删改,大部分都还在)有些是直接引用、一带而过,有些是借用典故(有时候看到很有味道的一句话,我都去查一查它的出处),还有些是多次引用,用作对比和呼应。有的还附了之前在知乎上也引用过的回答。&/p&&br&&p&诗词:&br&&/p&&ul&&li&王昌龄《从军行》(1)&/li&&li&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1)&/li&&li&杜秋娘《金缕衣》(3)&/li&&li&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3)&/li&&li&杜甫《蜀相》(4)&/li&&li&陆游《游山西村》(5)&/li&&li&《越人歌》(7)&/li&&li&李之仪《卜算子》(7)(&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向暗恋的女孩表白后,女孩一直在笑,这是什么意思?&/a&)&/li&&li&李白《月下独酌》(7)&/li&&li&范成大《车遥遥篇》(7)&/li&&li&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8,16)&/li&&li&陈子昂《登幽州台歌》(8)&/li&&li&《古相思曲》(8)&/li&&li&苏轼《题西林壁》(10)&/li&&li&《诗经·齐风·南山》(10)&/li&&li&白居易《浪淘沙》(12)&/li&&li&李治《相思怨》(12)&/li&&li&刘希夷《代悲白头翁》(12)&/li&&li&辛弃疾《青玉案·元夕》(13)&/li&&li&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13)&/li&&li&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3,17,21)&/li&&li&贺知章《咏柳》(13)&/li&&li&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13)&/li&&li&李白《赠汪伦》(13)&/li&&li&李商隐《锦瑟》(13)&/li&&li&《诗经·卫风·木瓜》(14)&/li&&li&李清照《武陵春》(22)&/li&&li&张先《千秋岁》(22)&/li&&li&《上邪》(24)&/li&&li&卓文君《白头吟》(24)&/li&&li&《诗经·邶风·击鼓》(27)&/li&&/ul&&br&名著:&br&&ul&&li&《庄子》(1)&/li&&li&《西游记》(1,13,17,22,27)&/li&&li&《红楼梦》(1,6,17,27)&/li&&li&《战国策》(1)(&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父母听到子女是“同性恋”就特别的伤心?&/a&)&/li&&li&《孟子》(1)&/li&&li&《羊脂球》(2)&/li&&li&《小王子》(4,5,6,9,12,21,22,25,27)(&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如何评价童话《小王子》?&/a&)&/li&&li&《三国演义》(4,18)&/li&&li&《简爱》(4,12)&/li&&li&《天仙配》(4,19,27)&/li&&li&《道德经》(6)&/li&&li&《诗经》(7,10,14,27)&/li&&li&《牡丹亭》(8,14)&/li&&li&《洛丽塔》(9)&/li&&li&《西厢记》(9,13)&/li&&li&《追风筝的人》(12)&/li&&li&《圣经》(13,21)&/li&&li&《左传》(21)&/li&&li&《离骚》(22)&/li&&li&《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23)&/li&&li&《麦田里的守望者》(25)&/li&&li&《悲惨世界》(27)&/li&&/ul&&br&其他文章:&br&&ul&&li&史铁生《我与地坛》(1)&/li&&li&舒婷《写给儿子的信》(2)&/li&&li&鲁迅《祝福》(3)&/li&&li&泰戈尔《生如夏花》(5)(&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身为同性恋,觉得人生无望,天天都很抑郁,甚至多次有强烈的自杀念头,我该怎么办?&/a&)&/li&&li&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7)&/li&&li&鲁迅《朝花夕拾》(7)&/li&&li&周国平《妞妞》(7)&/li&&li&纪伯伦《沙与沫》(7)&/li&&li&朱自清《荷塘月色》(7,13)(&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为什么一个人的时候不敢去吃火锅?&/a&)&/li&&li&张爱玲《半生缘》(7,24,27)&/li&&li&张爱玲《爱》(7)&/li&&li&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7,8,24)&/li&&li&《石桥禅》(7)(&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暗恋一般能坚持多久?&/a&)&/li&&li&纪伯伦《论爱》(8)&/li&&li&毕淑敏《提醒幸福》(9)&/li&&li&周敦颐《爱莲说》(10)&/li&&li&苏轼《赤壁赋》(10)&/li&&li&海子《日记》(11)&/li&&li&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12,21)&/li&&li&张爱玲《红玫瑰白玫瑰》(14)&/li&&li&卞之琳《断章》(16)&/li&&li&顾城《远与近》(16)&/li&&li&《农夫与蛇》(16,22)&/li&&li&海子《夏天的太阳》(17)(&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当初是什么让你下定决心分手的?&/a&、&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有的人不生孩子还要结婚?&/a&)&/li&&li&契诃夫《套中人》(17)&/li&&li&《守株待兔》(21)&/li&&li&舒婷《神女峰》(22)&/li&&li&《列女传》(22,24)&/li&&li&朱自清《匆匆》(24)&/li&&/ul&&br&影视剧:&br&&ul&&li&《沉默的羔羊》(1,7,22)&/li&&li&《岁月神偷》(1)&/li&&li&《蓝色大门》(1,8)&/li&&li&《哈利波特》(1,2,17)&/li&&li&《还珠格格》(1,18)&/li&&li&《肖申克的救赎》(2)&/li&&li&《新白娘子传奇》(3,13,18,19,27)&/li&&li&《绝望的主妇》(6,11,17,21,22)&/li&&li&《倚天屠龙记》(7,9,10)&/li&&li&《霸王别姬》(7,8)&/li&&li&《触不到的恋人》(7)&/li&&li&《搏击俱乐部》(8)&/li&&li&《喜剧之王》(8)&/li&&li&《金枝欲孽》(8,13,22,27)(&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什么是步调一致?如何与恋人做到步调一致?&/a&)&/li&&li&《木兰新编》(8)&/li&&li&《香水》(8)&/li&&li&《玉观音》(9)&/li&&li&《山楂树之恋》(10)&/li&&li&《飞屋环游记》(10)&/li&&li&《英国病人》(10)&/li&&li&《射雕英雄传》(10)&/li&&li&《重庆森林》(11)&/li&&li&《情深深雨蒙蒙》(11,24,27)&/li&&li&《盗梦空间》(13)&/li&&li&《恋空》(14)&/li&&li&《春光乍泄》(16,18,22)&/li&&li&《欲望都市》(16)&/li&&li&《夜宴》(18)&/li&&li&《渴望》(20)&/li&&li&《金婚》(20)&/li&&li&《这个杀手不太冷》(24)&/li&&li&《大话西游》(27)&/li&&/ul&&br&音乐:&br&&ul&&li&《世上只有妈妈好》(1,5,7)&/li&&li&林宥嘉《说谎》(1)&/li&&li&《快点告诉你》(3)&/li&&li&苏打绿《小情歌》(7,12)&/li&&li&张韶涵《手心的太阳》(8)&/li&&li&梁静茹《暖暖》(8,13)&/li&&li&张韶涵《欧若拉》(9)&/li&&li&王菲《矜持》(9)&/li&&li&周杰伦《不能说的秘密》(9,11)&/li&&li&张韶涵《遗失的美好》(10)&/li&&li&苏打绿《无与伦比的美丽》(12)&/li&&li&王心凌《我会好好的》(12)&/li&&li&《you are my sunshine》(12)&/li&&li&SHE《爱情的海洋》(13)&/li&&li&李宗盛《鬼迷心窍》(13)&/li&&li&齐秦《月亮代表我的心》(14)&/li&&li&梁静茹《分手快乐》(23)&/li&&li&梁静茹《可惜不是你》(24)&/li&&li&《i dreamed a dream》(27)&/li&&/ul&&br&理科:&br&&ul&&li&黑洞与光速(1,9,12,19,20)&/li&&li&斐波拉契数列(1)&/li&&li&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li&&li&万有引力定律(2,17)&/li&&li&多项式(4)&/li&&li&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24)&/li&&li&递归(6,16,22)&/li&&li&压强(8)&/li&&li&黄金分割(8)&/li&&li&唾液酶(8)&/li&&li&蛋白质(8,13)&/li&&li&牛顿第一运动定律(11)&/li&&li&牛顿第二运动定律(11)&/li&&li&质量守恒定律(11)&/li&&li&置换反应(11)&/li&&li&平衡二叉树(12)&/li&&li&布朗运动(13)&/li&&li&酸碱中和(13)&/li&&li&简谐运动、阻尼振动(19)&/li&&li&绝对零度(19)&/li&&li&缓存(20)&/li&&li&半衰期(21)&/li&&li&薛定谔的猫(24)&/li&&/ul&&br&&p&我承认我文笔还嫩,还不成熟,还欠火候,还需要进步和磨练——甚至有些掉书袋、流水账。但对我来说,迈出这一步已经是莫大的欣慰。我相信——&u&虽然我现在写得仍是不够好,但比起一年前,我必然有了进步;我更相信,一年之后,我肯定比现在更有进步。——因为我从来没有停过。我知道我永远不会成为最好的人,但没关系,我只要永远都比从前好就够了。你说我「心灵鸡汤」也没关系,对你来说,不过听听而已,左耳进右耳出,看完便不记得了,所以我也不会在意你的评价;但对我来说,我会真的一步一步去做,慢慢努力,这就够了。我不会因为你的「不屑」就放弃我的成长。&/u&我会再接再厉,好好读书,好好删改第二部分的内容,然后再投稿。&/p&&br&&p&我读了近二十年书,写了近十年的日记,为这篇作品筹谋三年。我所说的这一切,只是希望你能明白,有些事,既然决定了,那就去做。别人七嘴八舌、说三道四,那是别人的事。《萧十一郎》里沈璧君说:「要是退婚了,别人会笑话我的。」萧十一郎说:「别人不能帮你过日子啊。」——别人不能帮你过日子啊。虽说人言可畏,但你也要自己的决心。你该思考的,不是要不要去做,而是如何去做。&/p&&br&&p&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也顺便做个推广。(这不是软广,是硬广!光明正大的!)&b&这是我第一次写长篇,希望大家看完后评个星、写点评价。不必刻意鼓励我,我只想听最真实的意见,想同时知道我的优缺点,好扬长避短,有所进步。觉得我写得烂也没关系,告诉我烂在哪儿,我努力下次不要这么烂。&/b&我一直觉得文章需要不断地修改,方能够有所进步。如果将来有机会出版纸质书了,那时候我一定删改得很多,彼时你再看到,一定是更好的。再放下链接:&/p&&p&&a class=& external& href=&/ebook/1312351/&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ebook/1&/span&&span class=&invisible&&31235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我时常记着之前看过的一句话:「如果有一天我们淹没人潮,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得丰盛。」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该给自己一个璀璨的机会。一辈子不多,只此一次,一辈子不长,就几十年,别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给自己留下懊悔与遗憾。&/p&&br&&p&与君共勉。&/p&
(希望各位完整地看完这篇9000多字的回答,不要放错重点。)题主你好!三个月啦,你还在吗?三个月前我看到这个问题,本想拿鲁迅的《朝花夕拾》、周国平的《妞妞》、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鼓励你的,又怕别人说没有帮助、心灵鸡汤,想了想就暂别知乎闭关去…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我最喜欢的马丁大叔的一段话。图片来自网络。&br&&img src=&///502508ffabe42e24ba70aa5fb16d939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502508ffabe42e24ba70aa5fb16d939f_r.jpg&&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我最喜欢的马丁大叔的一段话。图片来自网络。
先破一下题。题主所言古代小说,当落在明清之间。有明一代小说成熟,清代书事多自前朝沿袭,因此这个回答,以介绍明代小说及作者状况最为切綮。其次,题主所言作者是否可以凭文致富,出版机制为何,因此回答将不涉文艺评价,单从市场营销角度都略谈一二。&br&&br&明代是中国刻书的一个高峰期,有官刻、私刻、坊刻等。官刻是朝廷官方的印书机构所出的书,除国子监、太医院、经厂还有穷极无聊的宗室藩王自己办的刻坊;私刻是私人出资延请刻工雕版成书,多是一次性的,比如给自己老师老爹刊印著作。真正决定明代印刷行业气质的,是坊刻。坊刻就是书坊出的书,书坊的地位跟现在的图书出版公司差不多。&br&&br&都说明代有资本主义萌芽,而且都举纺织业为例,其实书坊也是一个极好的例证。明代的书坊非常兴旺,各地尤其是江南苏杭,本来就是工商聚集之地,市民阶层初步形成,又多文人墨客,文化昌盛,连带着印刷业也跟着发展起来。江南一些大城市有专门的图书铺子一条街,里面卖书的叫坐商,还有走门串巷的书客。定期有书市,运输有书车、书船,物流非常发达。雕版印刷的工坊也鳞次栉比,大的书商往往都是有自己的后端工坊和前端销售网点,产销一条龙。&br&&br&这些明代书商最可爱的地方在于,他们不像士大夫一样板着面孔把书籍当成神圣的东西,而是当成一件商品。既然是商品,那么作为商人就要绞尽脑汁将之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因此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客观上促进了技术进步。比如为了招徕买主,他们促进了套色印刷的出现,推动了版画艺术的进步,还初步催生了广告和版权意识;比如为了节约成本,嘉靖年间的书商在要求工匠在雕版时使用以平直为风格的字体,提高刻字速度,称为匠体,即后世宋体字之滥觞。宋体出来以后,刻板效率大增,制作成本一路下滑。以嘉靖年出的《豫章罗先生文集》为例,一共刻了八十三片板子,上下两帙,一共一百六十一页,付给刻工的酬劳是二十四两银子。若以字数来算,当时汲古阁每百字三分五厘左右,三分银子刻一百字。当真是低廉得紧。&br&&br&而当时的书价又相当贵。万历年间余献可在居余堂刻的《新刻李袁二先生精选唐诗训解》,一部七本,每部纹银一两。而《大明统一志》更贵,每部纹银三两。其他书籍相对便宜,但少说也有数钱之价。比照万历年《宛署杂记》提供的价格,一两银子可以买三百多斤大米,上好猪肉可买八十多斤。卖书在那个时候,可谓是暴利行业了。&br&&br&书商们的销售渠道非常畅通,销售理念十分先进,制造成本十分低廉,利润十分巨大,那么他们还缺什么呢?&br&&br&跟现在书商面临的情况差不多,缺好稿子。&br&&br&明代书商们无所不印,经史子集、医书农书,道藏佛典等等,时人诗文乃至高考作文精选,每年刊行数量巨大。但他们很快发现,明代的老百姓、尤其是城市里的老百姓——所谓初步形成的市民阶层和市井文化——最喜闻乐见的是各种通俗小说。书坊里卖的最好的,永远都是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畅销书。清人金缨《格言联璧》:“卖古书不如卖时文,印时文不如印小说”,正是书商经营的诀窍。康有为亦有诗为证诗证:“我游上海考书肆,群书何者销流多,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奈小说何。” &br&&br&罗贯中、施耐庵生不逢时。他们虽然写出好书,但没赶上市场上的好时候,古人又没版权意识。三国水浒被各大书商印了一次又一次,版本无数,但他们并没得到什么大利。这些畅销书从明初开始,出了一遍又一遍,连书商自己有抱怨说“坊间所梓《三国》,何止数十家矣”、“《水浒》一书,坊间梓者纷纷”。时间长了,市场饱和,人民群众难免腻烦,需要书商推出新产品,市场出现了新的需求。&br&&br&书商们看到这种巨大利益,自然不会不心动,决定要把这个市场做大做深。当时的情形是:“宋元旧种, 亦被搜括殆尽, 肆中人见其行世颇捷, 意当别有秘本图书而衡之”&br&&br&写新鲜东西?没问题,但作者得有才气、有学识。古代识字率低,有文化的人都得从士林里找,可偏偏当时士林风气视小说为小道,都不愿意写,愿意写的也不敢露名。&br&&br&到了嘉靖年间,稿荒和对新书的渴求已经到了巅峰。书商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条特别奇葩的路来。&br&&br&这条奇葩之路,是福建建阳书坊清白堂主杨涌泉想到的。&br&&br&当时的福建建阳,是东南最著名的刻书中心,号称闽刻。建阳书商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走低端市场,他们的书质量一般,胜在便宜、量大,虽然口碑不及苏杭,但市场占有率相当高。建阳书坊的商人们头脑思维灵活,对市场极其敏感,什么点子都想得出来。&br&&br&杨涌泉当时在印一本书,记录岳飞事迹的《精忠录》。印完了审校,他突然脑子一激灵:&br&《精忠录》是史书,没什么意思,但如果把它写成三国那样的小说呢?关于岳爷爷的通俗演义,那得多牛逼啊!&br&&br&杨涌泉想到这儿,赶紧去找他的亲戚,也是个书商、忠正堂主熊大木。杨涌泉说我水平是不行了,但你读书多,写东西没问题。咱们找不到人写稿子,可以自力更生嘛!熊大木一听也对,挽起袖子,当即就搞出了一部《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熊大木在序里谦称“才不及班、马之万一,顾奚能用广发挥”,自己其实内心很自得。&br&&br&熊大木认识字,可实在没什么写作天分。罗贯中是七实三虚,他是十实无虚,就是把史书拿大白话讲了一遍,还舍不得删,把岳飞的所有奏章、题记、檄文、书信全扔进去了,文学效果惨不忍睹。熊大木自己也觉得太枯燥,脑子一转,往岳飞传里硬夹了一段路遇关胜的故事,还得意洋洋地加注释说这个关胜是梁山的人曾经征讨方腊云云,借来水浒传的大皮给自己宣传。&br&&br&别看这书写得糟糕,当时销量却十分惊人。现在能查到的版本,就有七种,也就是说至少先后被七家出版商翻刻过,甚至其中一个版本还是内府本。换句话说,嘉靖修道有暇,还让经厂刻成御本来欣赏。&br&&br&熊大木一战成名,士气大振,一口气又”翻译“了《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南北宋志传》与《全汉志传》三部通俗小说,销量都不错。&br&&br&可见当时市场上的读者饥渴到了什么地步。&br&&br&自古跟风者众,熊大木的成功,引燃了建阳书商们的雄心。这些书商亲自挽起袖子,开始改史写文,一时如过江之鲫,有道是十亿书商九亿写,还有一亿在发帖——当然,质量也极其堪忧。&br&&br&到了万历年间,在这股低劣仿古的大潮中,建阳书系出现了一位绝世强者,姓余,名象斗。&br&&br&余象斗字仰止,坊名双峰堂、三台馆,自称三台山人。此人生平履历不详,但研究明代出版, 却是绕不开的一位巨擘。&br&&br&他有个长辈叫余邵鱼,当时也投身到这股创作大潮,写了本书叫《列国志传》,讲春秋战国的,销量不错。余象斗接了书坊生意以后,亲自写了一本《列国前编十二朝传》,从盘古讲到商周。在这本书后面,余象斗夹了一页广告说:“至武王伐纣而有天下,《列国传》上载得明白可观,四方君子买《列国》一览尽识。” 然后把《列国志传》重新翻印了一遍。读者买了《列国前编》,自然就得去买《列国志传》,两部书互相带动,又大赚了一笔。&br&&br&得了甜头,余象斗先后又推出了《京本通俗演义按鉴全汉志传》、《新刊京本春秋五霸七雄&br&全像列国志传》、《新刻皇明开运辑略武功名世英列传》、《全像按鉴演义南北两宋志传》、和《新镌全像东西两晋演义志传》等等,几乎要把中国历史搞过一遍。&br&&br&万历二十年,一部神书横空出世,书名《西游记》。市场上都疯了,没见过这么牛逼的小说,情节有趣,文笔也极赞,是文人中的高手,跟原来那些粗制滥造不可同日而语。余象斗一看,一拍桌子:”他卖的好,咱们也能卖的好,跟风呗!“&br&&br&但跟风也得有人写啊?没问题,我余象斗也是文人啊!我也写过小说嘛!&br&&br&然后这位有眼光没节操的营销大师亲自上阵操刀,速成了一部讲真武大帝的《北游记》,然后又出了一部讲华光的《南游记》,全是自己写的,文字粗陋不堪。他还从吴元泰那儿买来讲八仙的《东游记》,盗了《西游记》的版权,凑成一部东南西北俱全的《四游记》,扔到市场上去卖。读者早听说西游记的大名,听说又出了三部,高兴坏了,立刻掏钱去买。&br&&br&万历二十二年,有一个作者叫安遇时,通过与耕堂出了本公案小说,叫《包龙图判百家公案》。余象斗看见成了畅销书,一拍桌子:“跟!” 可是时间紧、任务急,又没人会写,怎么办?余象斗一拍桌子:”抄“,找人搬来了刑部和各地衙门的卷宗,硬是拼凑出一部《皇明诸司廉明奇判公案传》。这部公案是部奇书,罗列了一百多件案子,一半的故事惨不忍睹,一半连故事都没有,就是把&br&判词、诉状往那儿一扔……但当时正流行公案小说,读者照单全收,高高兴兴也买了,销量大好。&br&在他之后,一群反应迟钝的书商在抓住这个主题,一时间奇案、公案满天乱飞,市面上全是此类。可大明的案子素材也就那么多,又没人会编新的,于是这些人就互相抄袭,让这类书的质量更加惨不忍睹。最后连官府都看不下去,一纸禁文下来说,才算稍微消停。&br&&br&这几件事可以看出余象斗的行事风格:紧随市场风潮,运用营销手段刺激销量。无关产品质量,无关人品节操——这是一个标准的市场营销天才。&br&&br&余象斗在市场营销领域的杰作还不止于此。比如他对图书插图十分重视,每本书做得好似连环画,上面是图,下面是字。虽然余家的刻工比起苏杭一代的雕工水平差得远,但架不住图多,图多就易读,读者就愿意买。在书的细节上,余象斗也下了大工夫,他印的书,多冠以“新镌”、“新刻”、“新锲”、“新刊”、“新锓”,他往旧书掺杂私货,就可以当成新书来卖了。余象斗出过《新刊京本校正演义全像三国志传评林》, 往里面多加了花关索的一段故事。水浒传也难逃他的毒手,被出了一版《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全传》,看名字就知道他干了些什么。书名后缀还往往以“批评”、“评林”结尾。这是因为余象斗首创了弹幕体,对一些旧书夹以注释批评,读者边读边看他在书旁发的议论,等于是买了一条导演评论音轨。这样一来,既可以借名著的东风,再赚读者一笔,又不会被说是旧书新印,里面有原创的内容,更刺激读者去买。&br&&br&其他的如书页广告、牌记广告、在自序里反复提醒读者注意购买双峰堂品牌,都是余象斗的创举。这哥们儿后来自恋到每出一本书,必在后面加一页自己的自画像,号为“三台山人余仰止影图”,虽然自恋,但品牌影响不容忽视。&br&&br&余象斗虽然人品有限,但还有个不错的原则,就是只做忠义,不碰色情。他出的书,多是历史演义或怪力乱神,但总体来说三观颇正,忠义廉耻不会轻忽。双峰堂发行量那么大,却几乎一本色情书都没有。嘉靖、万历年间色情书那么泛滥,销量那么好,余象斗也没碰过。&br&&br&老先生活到76岁,临死前还刻了一本《五刻理气详辩纂要三台便览通书正宗》,真是生命不息,出书不止。&br&&br&说跑题了。&br&&br&总之,以建阳书商为基地,熊大木、余象斗为巨擘,书商们在稿荒的时候,找出一条原创之路。可是因为他们水准太低,这条路只可以取得一时之效,却后劲不足。读者们开始读着新鲜,但很快就意识到其品质太过低劣,要求推陈出新,出些好书。&br&&br&于是回到了原来的问题:文人不肯写,书商写不好。&br&&br&好在这时候朝廷帮了大忙。一是科举之路愈渐艰险,使才不如使钱,让很多读书人举官无能,只能另谋出路;二是经济发展,言商不再是什么丢人事,士林和商贾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先以财生文,再以文生财变得稀松平常。有人评论当时情况:”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 &br&&br&所以到了明中叶,文人终于放下身段,愿意鬻文以求财,如唐寅、文徽明、徐渭这样的大才子,可以靠卖画、给别人写碑文墓志铭贺词什么的为生,像吴承恩这种仕途失意、文名不显的,就只能“卖文为生“,这个卖,就是给书商写稿,所谓”润笔“。&br&&br&于是书商开始四处搜购,笼络文人,或者从他们手里购稿,或者约写主题。文人们虽觉此系小道,但家中贫寒,仕途无亮,只要能赚钱,写写字又算得了什么?从嘉靖、万历以降,文人们开始悄然介入小说创作。比如天许斋刻印《古今小说题辞》,明确交代了稿件来源: “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之一为初刻。” 就是书商从文人手里收上来若干稿子,编撰之后刊行。凌濛初在《二刻拍案惊奇》小引里把这层关系说的更明白:“同侪过从者索阅一篇竟,必拍案曰“‘奇哉所闻乎!’为书贾所侦,因以梓传请。遂为钞撮成编,得四十种。“ 可见当时书商缺稿何其严重,要派人专门去各大名家那里去”侦“ 察。像冯梦龙这种超级写手,还会应邀做题,他的《古今小说》,就是“家藏古今小说甚富,因贾人之请,抽其可以嘉惠里耳者,儿四十种,畀为‘一刻”,明显就是约稿了。&br&&br&不过冯、凌二人本是名家,凌濛初自己家就是开书店的,所以待遇奇好,他们是在金字塔的尖端。对了,比较出名的还有一个王世贞。王世贞是明后七子的领袖,大文豪,可是他在出版界的待遇,和白岩松在微博的遭遇差不多,古往今来第一大马甲。无论什么书,只要作者来历有疑问的,都有人说是这可能王世贞写的。比如《金瓶梅》,有传说他是为了报复严世藩故意写的,还在书页之间用毒药粘连,严世藩看得入迷,用指头蘸口水去捻书页,然后中毒而死。还有的民间故事更荒唐,说严世藩死后,嘉靖听说《金瓶梅》好黄好暴力,找王要来看。王世贞怕皇上也被毒死,连夜赶了另外一部献上,就是《封神演义》——你说王世贞招谁惹谁了……&br&&br&前面说的是名家。次一级的作者,是书商一次性买断书稿。《归田琐记》里引用林樾亭讲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说从前有个书生,大女儿出嫁罄尽家财。二女儿说我出嫁时候该怎么办啊!这书生说我想办法!然后回家翻书,看到《尚书》里有句话叫“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一拍脑袋说有了!花了几个月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给女儿做陪嫁。二女婿把书稿拿给书商一看,大为激赏,重金购得,于是嫁妆问题就解决了。这位书生叫许仲琳,这部书叫《封神演义》。&br&&br&你说《封神演义》招谁惹谁了……&br&&br&《封神演义》的作者到底是谁,这故事是真是假,无可考。但读书人可以写小说拿去卖钱,而且卖的不少,这是明确确凿无疑的。&br&&br&类似的情况还有清代袁枚。临死前他写了份遗嘱跟儿子说“我一生著序,都已开雕,尚有《随园随笔》三十卷,正想付梓,而大病忽来,因而中止,他日汝二人行有余力,分任刻之,定价发坊,兼可获利。” 也是类似情形。可见手里若有新稿,大可以卖给书商赚一笔钱。&br&&br&更牛的书商,还会自己养一批专职写手,那就更便宜了。比如明代有一位奇幻作家叫邓志谟,极有才华,”两脚书橱“这个外号,就是从他这里传出来的。邓志谟因为生活贫困,寄寓在福建建阳,在余象斗家当塾师,其实是被包养,半是写手半是编辑。余象斗给他的任务,就是写神魔小说,学西游记,于是他写了诸如吕纯阳飞剑记、许旌阳擒蛟铁树记、咒枣记等一系列奇幻小说,编了故事黄眉、故事白眉等辞书,销量颇高。但他的利益,都被他的出版商余象斗拿走了,以致于生活只能勉强糊口。邓志谟给朋友写的信里哭诉:“仆穷愁著书,雕虫技尔,然不能藏之名山,徒为梨枣也者。& 梨枣指梨木和枣木,这是雕版最常用的两种材料,代指出版。邓志谟觉得自己写的这些雕虫小技上不了厅堂,藏不进名山,但是没办法,还必须得写,因为他太穷了,“弟今岁厄甚,薄田数亩,悉燔于骄阳,稼穑之枯,且如蜀之眉山草,家人泣馁也。” &br&&br&像这种小作者,命脉全被出版商掐住。出版商让写什么,就得写什么,不然全家都要饿死。和现在的一些人的境遇……呃,也差不多。&br&&br&总之在明代中、晚期,各大书商家里涌现出一大批塾师,他们都是落魄文人出身,为书商提供各类稿子,半作者半编辑,生活凄苦,生活在出版界食物链的最低层。他们所出的书良莠不齐,多以神怪、色情为主,其中放荡肆意之处,令人惊叹。我手里有七百多部明清二、三流小说的文档,曾经随便打开过几个看,其中一部——我名字忘了——的开头,就是书生、小姐、丫鬟、家丁几个人在闺房里围成一圈,前后相插,群P为乐。&br&&br&顺带一提,到了清代,古今第一才子(我个人这么认为)李渔就想开了。&br&&br&李渔本来也是怀才不遇,写书卖给书商。书商说你这故事不错,就是太短,你再给我写十个,凑个短篇集我就给你出。李渔只能答应,他很快意识到,这样下去永远没出路,就对自己进行了一次SWOT分析,认为“一艺即可成名,农圃负贩之流,皆能食力。古人以技能自显,见重于当世贤豪,遂至免于贫贱者,实繁有徒,未遑仆数。即今耳目之前,有以博弈、声歌、蹴趵、说书等技,邀游缙绅之门,而王公大臣无不接见恐后者。“&br&&br& 所以他痛痛快快甩开文人那点矜持。自己写书,自己印书,还自己卖书,开了个芥子园书肆,还自己当导演自己当编剧还找来乔、王二姬来排戏,活得潇洒自得,成了彻底的职业作家。红楼梦之前,四大奇书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就是从他的书肆刊行里叫出来的。&br&&br&但和现在一样,李渔这种作者兼书商的定位,也遭遇到了他的克星。&br&&br&盗版。&br&&br&盗版古已有之。&br&&br&这里先要推荐一下李渔的所有小说,极其有才,有才到你不敢相信这是古人写的,充满了一派现代气息。&br&&br&他的小说太有才了,太受欢迎了,苏杭的书商都盯着。先是苏州,然后是杭州,然后是南京,后来他每出一本,书商都盗刻一本,不出击日,千里外市面上就有盗版了。有一次,李渔南下广东,走到一半想起来东壁简陋,恐有盗贼侵入,就写信回家,提醒家人把出书用的雕版挡在东边。等到他回来,发现雕版也被偷走了,过了几天,市面上出现一模一样板式的盗版书…盗版盗版,即从此事而来。&br&&br&更有无良书商,干脆找个枪手写本烂书,也说是李渔写的,影响极坏。李渔大怒,叫上女婿沈心友去告官维权。李渔在苏州告赢过几次,当地官员孙道台判书商赔偿,还发了公告。书商群起攻之,朝廷要维稳,要大事化小。李渔虽然满腔愤懑,却也无可奈何。他要起诉的书商太多了,为这个甚至把家都从杭州迁到南京,方便上庭。&br&&br&他在《闲情偶寄》里对盗版一事说得十分慷慨:“是集中所载诸新式,听人效而行之。惟笺帖之体裁,则令奚奴自制自售,以代笔耕,不许他人翻梓,已经传札布告诫之于初矣。倘仍有垄断之豪,或照式刊行,或增
减一二,或稍变其形,即以他人之功冒为己有,食其利而抹煞其名者,此即中山狼之流亚也,当随所在之官司而控告焉,伏望主持公道。至于倚富恃强,翻刻湖上笠
翁之书者,六合以内,不知凡几。我耕彼食,情何以堪,誓当决一死战,布告当事。即以是集为先声。总之天地生人,各赋以心,即宜各生其智,我未尝塞彼心胸,使之勿生智巧,彼焉能夺吾生计,使不得自食其力哉!”&br&&br&这一篇声讨盗版的檄文铿锵有力,搁到现在,一点不过时,特此录全,推荐大家仔细读读。&br&&br&其实文人和盗版之间,早有纠葛。宋代朱熹,就曾经因为自己的《论孟精义》一书被浙商盗版,一纸告到当地,吓得官府立刻下公告禁止翻印,以免得罪这位大儒。从此以后,朱熹的书都是自印自卖,获利极丰润,一生不愁吃穿。朱氏子孙对朱熹著作的刻印出版享有垄断权,延至明清,都独得其利。&br&&br&没办法,李渔写的是小说,盗就盗了。朱熹写的是马哲、马经,事关意识形态,谁盗那就是真不知死了。明清两代政府对这类书监督都非常严,连版式、字体都不准妄改,生怕错一处而误人子弟,两类书境遇大不相同。&br&&br&至于小说作者,就只能发布声明,说说气话,指望能稍微震慑到有良心的盗版书商。崇祯年有本书叫《道元一气》,上头牌记写了类似声明:“倘有无知利徒影射翻刻,誓必闻之当道,借彼公案,了我因缘”。气魄挺大,口气却很无奈。&br&&br&冯梦龙在《智囊》里讲过一个故事,说某书坊主怕自己的书被盗,还没出,就先跑到衙门说有人盗版。衙门发出海捕文书去抓盗版者。其他书商吓得惶惶不可终日,他趁机再上市,总算版权得全——不过这个大概只是文人的美好愿望吧。&br&&br&说到盗版,不得不再提一下天才营销家余象斗。这哥们儿盗版盗起来毫不脸红,还换着马甲盗。余君召、余文台、余元泰、余世腾、余象乌,都是他的马甲。发起狠来,他甚至把熊大木的《大宋中兴岳王传》那么烂一本书给盗了,重出一本,作者名改成了余应鳌,真是丧心病狂。以至时人评价说“福建书坊??专以获利为计,但遇各省所刻好书,闻开价高,即便翻刻”。&br&&br&当时建阳书坊的质量不好,金陵的刻本质量高。余象斗二话不说,把要出的新书全都加上京本二字,鱼目混珠。如果你们看到《新刊京本春秋五霸七雄全像列国志传》、《新刊京本编集二十四帝通俗演义西汉志传》之类的名字,还有双峰堂的印记,别多疑,肯定是盗版。&br&&br&别看余象斗盗别人书毫无含糊,可容不得盗自己的书。前面讲了他盗了吴承恩,凑出《四游记》。南北二记是他自己写的,质量低劣,《东游记》是吴应泰的手笔,水准不错,销路最好。结果这书就被苏杭书商给盗了,余象斗大怒,再刊的时候,在序言里大骂说盗版的都是浪棍、都是逃奴,无耻之甚乎!据说他在自己每本书里加自己的肖像,也是有类似于激光防伪标签儿一样的防伪功能,至于效果只有天晓得。&br&&br&最后说一个无关的人。清代有个大文人袁枚,这一辈子被盗版过无数次,他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三有首诗《余所梓尺牍、诗话被三省翻板近闻仓山全集亦有翻者戏作一首》——光看诗名就知道心情有多糟糕——可为千古读书人对盗版的心情:&br&自梓诗文信未真&br&麻沙翻板各家新&br&左思悔作三都赋&br&枉是便宜卖纸人。
先破一下题。题主所言古代小说,当落在明清之间。有明一代小说成熟,清代书事多自前朝沿袭,因此这个回答,以介绍明代小说及作者状况最为切綮。其次,题主所言作者是否可以凭文致富,出版机制为何,因此回答将不涉文艺评价,单从市场营销角度都略谈一二。明…
谢邀。&br&&br&我个人的经验是:翻译的外文书,译者越年轻,翻译腔越重,锐利、寒、削。老一辈的翻译,词句都更圆润温和些,翻译腔不重,朱生豪先生的莎翁、傅雷先生的巴尔扎克之类不提,像王科一先生的《傲慢与偏见》、李健吾先生的《包法利夫人》,读来照样有午后阳光的温煦感。 &br&&br&当然老版译文也有问题,一如许多人批评梁实秋的莎士比亚,虽然雅,但有长袍马褂气。因为老一辈翻译家,本身都是才子学人,所以很容易“擅自加工”。关于这点,穆旦(查良铮)先生在60年代就说过了:&blockquote&有时逐字‘准确’的翻译的结果并不准确。……译诗不仅要注意意思,而且要把旋律和风格表现出来……要紧的,是把原诗的主要实质传达出来。……为了保留主要的东西,在细节上就可以自由些。这里要求大胆。……译者不是八哥儿;好的译诗中,应该是既看得见原诗人的风格,也看得出译者的特点。&/blockquote&所以我的意见是,如果是文学作品,不妨读老译本。如果是严谨的拿来交论文的东西,还是对照一下新译本吧。最好的当然是直接读原文。&br&&br&&br&以前在知乎贴过一个个人喜好的推荐译本,再贴遍吧:&br&李丹、方于(译作:《悲惨世界》),词气慷慨,有金石声。&br&&br&管震湖(译作:《巴黎圣母院》),倜傥风流。&br&&br&李健吾(译作:《包法利夫人》),闲雅潇洒。&br&&br&朱生豪(译作:《莎士比亚全集》),经典到无须解释。&br&&br&查良铮(即穆旦)(译作:《叶夫盖尼·奥涅金》等,另私人极喜他译的《荒原》),参看王小波《我的师承》。私以为的中国译诗第一人。本身诗歌亦佳。&br&&br&陈东飙(译作:《博尔赫斯诗集》),据说有转译,但颇佳。私以为在王央乐等诸位之上。&br&&br&李文俊(译作:《九故事》、大量福克纳作品),明晰。&br&&br&傅雷(译作:经典如云。大堆巴尔扎克、《名人传》,等等)。&br&&br&尹承东(译作:大量的马尔克斯),影响我对拉美句式看法的人。&br&&br&郭宏安(译作:加缪。另私人很喜欢他译的《红与黑》)。&br&&br&王科一(译作:《傲慢与偏见》等):字句老到。&br&&br&韩少功(我只看过他一部译作,敦煌社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轻》)&br&&br&叶谓渠、唐月梅伉俪(这两位我有点犹豫,因为不懂日文没法比照,也听过一些对于他们的议论。川端康成系列。据说他们译的三岛一般。)&br&&br&草婴(译作:托尔斯泰大堆)。&br&&br&汝龙(译作:大堆俄语作品)。&br&&br&于晓丹(译作:《洛丽塔》,另有若干篇纳博科夫短篇极动人,比如《菲雅尔塔的春天》)。&br&&br&罗念生(译作:荷马史诗)&br&&br&杨宪益(译作:实在太多了。私人爱杨先生的《奥德赛》和维吉尔系列) &br&&br&
谢邀。我个人的经验是:翻译的外文书,译者越年轻,翻译腔越重,锐利、寒、削。老一辈的翻译,词句都更圆润温和些,翻译腔不重,朱生豪先生的莎翁、傅雷先生的巴尔扎克之类不提,像王科一先生的《傲慢与偏见》、李健吾先生的《包法利夫人》,读来照样有午后…
谢邀。&br&&br&&br&别把读书当太严肃正经的事,否则容易进入“今天心情不好,有心情再读吧”、“今天太累了,休息休息再读吧”的无限拖延症状态。把读书当成吃甜点、喝茶一样随时随地的事好了。&br&&br&&br&找自己喜欢的书读,把读书当成乐子。别唯目的论。好比说,如果你每天抱着“我要滋阴补肾”的心情吃饭,你会得厌食症。&br&&br&永远记住“世界上没有非读不可的书”,别被各类谣传、吹嘘、推荐糊弄了。&br&&br&&br&以前回答过类似问题,可以摘引: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的作者,那就看看他喜欢的是什么人——这样刻意顺藤摸瓜找到好书。比如,王小波会提到杜拉斯、卡尔维诺、昆德拉、马尔库塞、莫迪阿诺等等。这是找到合心意好书的法子。&br&&br&别迷信任何读书方法之类。规行矩步短时期会见效,久了就会让人厌倦——就像你过夫妻生活,总不能白天黑夜靠谷歌介绍的那些体位玩吧。
谢邀。别把读书当太严肃正经的事,否则容易进入“今天心情不好,有心情再读吧”、“今天太累了,休息休息再读吧”的无限拖延症状态。把读书当成吃甜点、喝茶一样随时随地的事好了。找自己喜欢的书读,把读书当成乐子。别唯目的论。好比说,如果你每天抱着“…
世人以为对文字的感觉是靠阅读小说、散文训练出来的,其实我们自幼都是背诵海量古诗背出来的。&br&文学的最高阶是诗歌。唯有大脑存了巨量诗歌,才会逐渐对文字的内在韵律产生触觉。不以目视,仅以神遇。&br&这时候文章已经不是语言和文字,而是你看到的天地神韵,借着汉字的身体,向你传达妙不可言的感觉。雕琢文字的皮相之美,自然不在话下,可知是骨相之美,才是真正妙处所在呢。&br&&br&“你读小说吗?”&br&“基本不读,我至今每天都喜欢读诗歌。苏轼用五六个字,就能让我欢欣体味一天。”
世人以为对文字的感觉是靠阅读小说、散文训练出来的,其实我们自幼都是背诵海量古诗背出来的。文学的最高阶是诗歌。唯有大脑存了巨量诗歌,才会逐渐对文字的内在韵律产生触觉。不以目视,仅以神遇。这时候文章已经不是语言和文字,而是你看到的天地神韵,借…
5022 人关注
309 个回答
7815 人关注
543 个回答
11783 人关注
283 个回答
21843 人关注
535 个回答
9753 人关注
191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略特 荒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