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管声中夜漏迟,满天风雨不曾知。脉弦滑是什么意思思

您没有登录或者您没有权限访问此页面,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
1、本版块为正规版块,只有注册会员才能进入!
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转2004
举报邮箱:
使用合作网站帐号登录巧求花下斗,祗赌满斗。却理,闲舞。谁道,笑得。   其二(唐·)秋夜,月探罅。喷,时落银灯。莫话孤眠,。一笑皆生,教在。   其三(唐·)烟深水阔,达。月,。,似锁难开。长留半被,待君。   其四(唐·),常孤宿。更被烛,学妾。,抛人远泛。欹枕悔听,声声滴断。   其五(唐·)晨起,坠。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光引,素草。,乱把揉碎。
(1). 唐 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清平乐令》、《忆萝花》、《醉东风》等。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又一体,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2).曲牌名。属南曲羽调。有二体,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阙同;另一与词牌不同。都用作引子。(701—762) 中国唐朝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人(今四川江油)。才华横溢。诗歌今存900首。藤萝间的明月。 南朝
王延秀 等:“髴髣萝月光,缤纷篁雾阴。” 唐 沉佺期 诗:“相留且待鸡黍熟,夕卧深山萝月春。” 清 陆培 《摸鱼儿》词:“等萝月圆时,林枫染候,共尔说幽胜。”亦作“ 禁廷 ”。
(1).犹宫庭。 晋
卷七:“禁庭尊秘之处,今贱人竟入,而门卫不觉者,宫室将虚,下人踰上之妖也。”:“寻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以父职禁廷,忧畏成病,遗诫不令居禁职,恳辞不拜。” 明
《元寿颂》:“ 石麓
李公 ,擢自翰苑,首居春卿,内直禁廷,光晋宫保,睿眷时笃,宸恩日深。”《三国演义》第三回:“ 植 素知 董卓 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祸患。”(2).指宫廷官员。:“私谒踵路,阴交不逞,密结禁庭,谓之奸可也。”参见“ 宫庭 ”。(1).泛指房屋。以喻范围。:“是君子之所以骋志意于坛宇、宫庭也。”(2).指帝王居住和勤政的处所。:“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 咸阳 , 秦 自 雍 徙都之。”《汉武帝内传》:“忽天西南如白云起,郁然直来,径趋宫庭间。” 唐
诗:“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七国春秋平话》卷上:“宫庭化为荒草地,六市三街今野营。” 丁玲 《韦护》第三章:“一盏吊在房中央,是 中国 宫庭里用的八角的有流苏的纱灯。”各种草类。亦指各种花木。:“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 汉 王充 :“夫百草之类,皆有补益,遭医人采掇,成为良药。” 南朝
:“寂历百草晦,欻吸鹍鸡悲。” 唐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宋
诗之二:“曾把四弦娱 白傅 ( 白居易 ),敢将百草斗 吴王 。”(1).珠宝,珠玉。:“诸侯死者,虚车府,然后金玉珠玑比乎身。”:“后宫贱玳瑁而疏珠玑。” 李善 注:“字书曰‘……玑,小珠也。’” 宋
词:“有多少佳丽事,堕珥遗簪,芳径里瑟瑟珠玑翠羽。” 清
:“珠玑犀象珍怪难得之物,美则美矣……而于我乎何有?”(2).比喻美好的诗文绘画等。 唐
诗:“羽翼便从吟处出,珠玑续向笔头生。” 元
《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夫人闻知 苏轼 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 清 黄鷟来 《题黎于郑为杨舒文画山水册页》诗:“寻常尺幅那复得,况乃连册浮珠玑。”(3).诗文中常以比喻晶莹似珠玉之物。 宋
词:“宿雨频飘洒……终朝连夜,有珠玑鸣瓦。”此指水珠。 宋
诗:“要啄稻粟无半粒,只教满颔饱珠玑。”此指芡实。 元 鲁贞 《余宗旸来访值雪留三日次韵》:“谁散珠玑北斗南,下方台殿玉华含。”此指雪珠。(4).形容声音婉转、清脆。 宋
徽宗 之九一:“细筝百宝间生辉,玉柱成行雁自飞;对酒仙姿时一按,十三弦上迸珠玑。”犹傍晚。:“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为胾,然至日晚必归饟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 北周
《春赋》:“三日 曲水 向 河 津,日晚 河 边多解神。” 唐
:“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水浒传》第三七回:“你那里去来?和甚人厮打?日晚了,拖枪拽棒?”亦作“ 残妆 ”。
指女子残褪的化妆。 唐
诗:“残妆添石黛,艳舞落金钿。” 明 陈所闻 《当垆美人》词:“只见残妆半闪篝灯下,妒杀芙蓉两岸花。”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残膏的灯火照着残妆,粉有些褪了,眼圈显得微黄,眉毛的黛色也仿佛两边不一样。”(1).皇帝座位之前,代指帝王所在之处。:“新近 蒙毅 ,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 郭汜 攻 李傕 ,矢及御前。” 李贤 注引《山阳公载记》:“时弓弩并发,矢下如雨,及御所止高楼殿前帷帘也。”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 蔡邕 《独断》云,天子所在曰御前。” 宋
岳飞 《奏乞发回亲兵札子》:“臣契勘诸路军马已拨属御前。”(2).皇帝面前。 宋
:“但来日于御前饶我第一局。”《元典章新集·朝纲·中书省》:“近间御前告状的多了有。”:“同至御前请旨。”(1).神仙的衣裳。相传神仙以云为裳。:“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元
诗:“ 灵妃 夜度霓裳冷,轻折菱花玩月明。” 许地山 《危巢坠简·无忧花》:“这动物质的衣裳,比起其馀的舞衣,直像寒冰狱里底鬼皮与天宫底霓裳的相差。”(2).借指云雾,云气。 南朝 齐
诗:“排云接虬盖,蔽日下霓裳。” 元
:“白藏缟衣舞,颢气霓裳呈。”(3).飘拂轻柔的舞衣。 唐
诗:“ 贵妃 宛转侍君侧,体弱不胜珠翠繁。冬雪飘飖锦袍煖,春风荡样霓裳翻。”(4).借指舞女。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一折:“教莫把瑶筝按,只许凤箫閒,他道是何用霓裳翠袖弯。”(5).道士的衣服。:“霓裳羽盖,既且腾云,空椁馀衣,讵藉坟垄!” 唐
:“长男栖月宇,少女炫霓裳。”(6).《霓裳羽衣曲》的略称。 唐 白居易 《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 清
:“因赋《游仙》诗云:‘可怜一阕《霓裳》咏,证果翻迟十二年。’” 郁达夫 《病后寄汉文先生松木君》诗:“大罗天上咏《霓裳》,亦是当年弟子行。”(7).指霓裳羽衣舞。 唐
《传奇·薛昭》:“妃( 杨贵妃 )甚爱惜,常令独舞《霓裳》于 绣岭宫 。”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想当日个按《六么》,舞《霓裳》未了,猛回头烛灭香消。” 清
词:“一片亭亭空凝伫,趁西风,《霓裳》遍舞。”亦作“ 腰支 ”。
腰身;身段;体态。 南朝
梁 沉约 :“腰肢既软弱,衣服亦华楚。” 唐
之五:“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 前蜀
词:“怅望前回梦里期,看花不语苦寻思,露桃花里小腰肢。” 明
之二:“金印累累肘后垂,桃花宝玉称腰支。” 清
:“谛视,则腰肢纤弱,鬟髻宛然,似一女子将一婢。”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酒阑兴尽,倦舞的腰肢,已经颓唐散漫,睡态惺忪。”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庞儿不如照片上那么丰满,腰支也不如十年前‘二九年华’时的那般软款了!”亦作“ 窈窱 ”。
(1).娴静貌;美好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毛 传:“窈窕,幽閒也。”:“公女渐渍德化,有窈窕之容,宜承天序,奉祭祀。” 颜师古 注:“窈窕,幽闲也。” 唐
诗:“蜃沉海底气升霏,彩雉野伏朝扇翚,处子窈窕王所妃,苟有令德隐不腓。” 郭沫若 《女神·梅花树下醉歌》诗:“你从你自我当中,吐露出清淡的天香,开放出窈窕的好花。”(2).妖冶貌。 秦
李斯 《谏逐客书》:“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 赵 女不立于侧也。”:“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 李贤 注:“窈窕,妖冶之貌也。”(3).指美女。 汉
《青衣赋》:“金生沙砾,珠出蚌泥;叹兹窈窕,产于卑微。” 宋
诗:“曲房有窈窕,空自事眉额。” 清
《长生殿·定情》:“寰区万里,遍徵求窈窕,谁堪领袖嫔嫱?”(4).喻指才子。 清
《吊朱二亭》诗:“往昔 朱子颍 ,豪才起 燕
赵 ,向我道君才,五言几 谢朓 ……丙申至 江都 ,遂得访窈窱。”(5).深远貌;秘奥貌。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 萍沙 见报于白兔, 释氏 受灭于昔鱼,以示报应之势,皆其窈窕精深,迂而不昧矣。” 唐
《双槿树赋》:“纷广庭之靃靡,隐重廊之窈窱。” 唐 沉亚之 《送杜惠序》:“ 溶 出诗吟,至夕过百篇,而窈窕之思杂发。”(1).曲行。古代行礼时的动作。《韩诗外传》卷一:“立则磬折,拱则抱鼓,行步中规,折旋中矩。” 北齐
:“失教之家,阍寺无礼……黄门侍郎 裴之礼 号善为士大夫,有如此辈,对宾杖之,其门生僮仆,接于他人,折旋俯仰,辞色应对,莫不肃敬,与主无别也。”卷一○五:“折旋是直去了复横去,如曲尺相似。其横转处欲其方如中矩也。”(2).形容舞姿。 唐
词:“谁道腰肢窈窕,折旋消得君王。”(3).返回;转身。 宋
:“此人既已受度,未肯便就仙职,折旋尘中。”:“百僚过者,折旋避之。”(4).形容来回奔逐。 宋
:“一日,上亲按鞠,折旋稍久,马不胜勚,逸入庑间。”(5).周旋。 宋
《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陈公墓志铭》:“若目见而身折旋其间, 吕公 以为其长不独在文字也。”(6).形容山势的曲折盘旋。(1).古称天子或诸侯。:“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郑玄 笺:“室家,一家之内。 宣王 将生之子,或且为诸侯,或且为天子。”:“君王亲发兮惮青兕。” 王逸 注:“言 怀王 是时亲自射兽,惊青兕牛而不能制也。” 唐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清
《〈箧中词〉序》:“ 升元 、 靖康 ,君王为之;将相大臣, 范仲淹 、 辛弃疾 为之。”(2).诸王之尊称。 南朝
宋 鲍照 :“君王迟京国,游子思乡邦。”按,此指 临川王
刘义庆 。 南朝
梁 沉约 之五:“君王挺逸趣,羽旆临崇基。”宫廷门户。指宫内或朝廷。:“及还纳言,出入京辇,有钦哉之绩;在禁闱,有密静之风。” 南朝
诗:“ 相如 阻禁闱,何由从简易。” 唐
:“戎狄乘妖气,尘沙落禁闱。”:“ 河朔 逆贼,祇乱 山 东;禁闱奸臣,必乱天下。” 宋
《臣事》:“京师,宗庙禁闱之所在,而使不义之徒周环布列于左右,而尚何以为安?” 明
《明珠记·伪敕》:“此身虽在外,心长在禁闱。”亦作“ 金窗 ”。亦作“ 金窗 ”。
华美的窗。 汉 张超 《灵帝河间旧庐碑》:“金窗郁律,玉璧玎珰。” 唐
诗:“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 唐
诗:“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1).玉饰之帐。 晋
:“ 西王母 乘翠凤之辇而来……共玉帐高会。” 唐
《虚室赋》:“玉帐琼宫,图奢务丰;朱门金穴,恃满矜隆。”(2).主帅所居的帐幕,取如玉之坚的意思。 北齐
《观我生赋》:“守金城之汤池,转绛宫之玉帐。” 唐
诗:“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明
《焦氏笔乘续集·玉帐》:“玉帐乃兵家厌胜之方位,主将于其方置军帐,则坚不可犯,如玉帐然。其法,出于《黄帝遁甲》,以月建前三位取之,如正月建寅,则巳为玉帐。” 清
《拟玉泉山大阅》诗:“野旷金钲转,沙平玉帐铺。”(3).借指主将。 宋
《哭师鲁》诗:“堂中坐玉帐,堂下森蛇矛。”(4).教席前的帷帐。借指师长。 清
《贺吴玉枢长公素臣入太学》诗:“异闻趋玉帐,奇字发金庭。”(1).鸟名。似野鸭,体形较小。嘴扁,颈长,趾间有蹼,善游泳,翼长,能飞。雄的羽色绚丽,头后有铜赤、紫、绿等色羽冠;嘴红色,脚黄色。雌的体稍小,羽毛苍褐色,嘴灰黑色。栖息于内陆湖泊和溪流边。在我国 内蒙古 和 东北 北部繁殖,越冬时在 长江 以南直到 华南 一带。为我国著名特产珍禽之一。旧传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毛 传:“鸳鸯,匹鸟也。”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故曰疋鸟。” 清
《渔父词》之三:“湖上鸳鸯亦并头,鳏鳏鱼目夜长愁。”(2).指饰物上的鸳鸯图案。 南朝 梁简文帝 :“衣裁合欢襵,文作鸳鸯连。” 后蜀 顾夐 词:“禁楼刁斗喜初长,罗荐绣鸳鸯。山枕上,私语口脂香。”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单于,您来看,这是一床合欢被。上面绣着双鸳鸯,里面放着‘长相思’。”(3).比喻夫妻。 汉
之一:“室迩人遐独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 唐
词:“不如从嫁与,作鸳鸯。”《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鸳鸯错配本前缘,全赖风流太守贤。” 鲍昌 《庚子风云》第二部第九章:“话说回来,要是咱们远远飞出去,做一对野地鸳鸯,以后也不好回来见我的娘亲了。”(4).喻志同道合的兄弟。 三国
《释思赋》:“况同生之义绝,重背亲而为疏。乐鸳鸯之同池,羡比翼之共林。” 三国
魏 嵇康 诗:“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5).比喻成双配对的事物。参见“ 鸳鸯剑 ”。(6).比喻贤者。 汉
:“鸳鸯兮噰噰,狐狸兮徾徾。”:“树木发青华,清池激长流。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 李善 注:“鸳鸯,喻 粲 也。”(7).比喻艳妓。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三十六鸳鸯谱下》:“露草忘尘事,风花畅艳怀。鸳鸯三十六,死便逐情埋。”(8). 汉武帝 时宫殿名。《三辅黄图·未央宫》:“ 武帝 时,后宫八区,有 昭阳 、 飞翔 、 增成 、 合欢 、 兰林 、 坡香 、 凤皇 、 鸳鸯 等殿。” 南朝
《〈玉台新咏〉序》:“陪游馺娑,骋纤腰于结风, 长乐 、 鸳鸯 ,奏新声于度曲。”(9).水名。在 河北省 境内。:“生生之所常厚,洵美之所不渝,其中则有 鸳鸯 、 交谷 , 虎涧 、 龙山 。” 李善 注:“ 鸳鸯水 在 南和县 西。”(10).战阵名。 明
《少保戚公继光》诗:“变化开精心,什伍为‘鸳鸯’。”原注:“ 少保 所结阵名。”参见“ 鸳鸯阵 ”。(11).指鸳鸯瓦。 唐
:“殿瓦鸳鸯坼,宫帘翡翠虚。” 仇兆鳌 注引《邺中记》:“ 邺城
铜雀台 ,皆鸳鸯瓦。”(12).指形制像鸳鸯的香炉。 唐
词之二:“玉帐鸳鸯喷沉麝,时落银灯香灺。” 王琦 注:“鸳鸯,爇香器也。”宝剑名。剑分雌雄两股,故称。第六六回:“正走之间,只听得隐隐一阵环佩之声, 三姐 从那边来了,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一卷册子。”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蓟素秋》:“女初见其入也,微有愠色,及闻斯语,憬然改容,即起向生敛衽再拜曰:‘当如君教。’即拔床头鸳鸯剑引颈自刎。”古代阵法名。兵马两翼分列,相互联络拴伴。 明
《练兵实纪·练营阵》:“外围兵将马退入队后,仍照鸳鸯阵,二马一列,联络拴伴如式,务要队伍分明,兵俱趋出马前,立成鸳鸯阵势,鸣锣坐定。” 清
卷十四:“ 谭纶 、 戚继光 之鸳鸯阵法,即土兵之法。如一参将领三千人为一营,十人为队,队有长,百人为哨,哨有长,五百一把总,六总一参将。傥一营全退,斩参将;一总全退,斩把总;一队一哨全退,斩哨长、队长。如是则将与长无敢不奋死矣。”兰与麝香。指名贵的香料。:“ 崇 尽出其婢妾数十人以示之,皆蕴兰麝,被罗縠。” 宋
诗:“歌梁韵金石,舞地委兰麝。” 明
《绣襦记·逼娃逢迎》:“香消兰麝,香消兰麝。丝索流尘暗锦筝,阶前草色入帘青。”指香烛灯芯的余烬。 唐
词之二:“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灺。” 唐
诗:“此声肠断非今日,香灺灯光奈尔何!”女性伴侣。 唐
诗:“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 明
《桃花人面》第二出:“笑将女伴携双手,闲向空庭看海棠。” 清
:“若诸女伴,见亦无妨。” 茅盾 《路》一:“他叹一口气,拿眼睛瞅着他的女伴。”古代皇后的寝宫,正寝一,燕寝五,合为六宫。:“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 郑玄 注:“天子六寝,而六宫在后,六官在前,所以承副施外内之政也。”因用以称后妃或其所居之地。:“以阴礼教六宫。” 郑玄 注:“六宫谓后也。”:“上春,诏王后帅六宫之人,而生穜稑之种,而献之于王。” 郑玄 注:“六宫之人,夫人以下分居后之六宫者。” 晋
《晋纪总论》:“故 贾后 肆虐于六宫, 韩午 助乱于外内,其所由来者渐矣,岂特系一妇人之恶乎?” 唐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清
《乌之珠歌》:“御床不扫空垂帘,六宫共抱 苍梧 痛。”(1).罗和绮。多借指丝绸衣裳。 汉
《西京赋》:“始徐进而羸形,似不任乎罗绮。”(2).指衣着华贵的女子。 唐
词:“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 宋
《迎新春》词:“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 清
《玉搔头·弄兵》:“看罗绮千行,列成屏架。”(3).喻繁华。 明
《杨柳怨和钱大揖石》:“到今罗绮古 扬州 ,不辨 秦 灰十二楼。” 黄小配 《〈廿载繁华梦〉序二》:“最怜罗绮地,回首已荒烟。”(1).:“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复,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若三千行于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复者也。”(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之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于百年,三千广于 赤县 ;四部多于户口,七宝妙于石沙。”形容极其妩媚。:“百媚在城中,千媚在中央。” 唐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宋
词:“见面无多,坐来百媚生馀态。” 元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可喜娘的脸儿百媚生,兀的不引了人魂灵。” 清
《吴江妪》诗:“四座各自媚,百媚销一卮。”(1).帝王的心意。 南朝
梁 沉约 《瑞石像铭》:“泛彼辽碣,瑞我国东,有符皇德,乃眷宸衷,就言鹫室,栖诚梵宫。”:“礼之疑者,决在宸衷。” 明
《辛未会试程策》:“此其心皆体国,而所见各殊,惟折以宸衷,则众论一矣。”(2).偶沿用于称国家最高领导。《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界风潮记下》:“伏愿我大总统、总理宸衷之断,即颁明令斥免 曹
章 等。”何处;哪里。 唐
诗:“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史震林 《西青散记》引 清
双卿 《惜黄花慢·孤雁》词:“听时愁近,望时怕远。孤鸿一个,去向谁边。”
词:“大雨落 幽
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 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音讯;信息。:“吾虽幽逼日苦,命在漏刻,义慨之士,时有音信。” 唐
诗:“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第八四回:“ 张 家虽系老亲,但近年来久已不通音信。” 靳以 《别人的故事》:“到我和他们做邻居的时候,他已经两年没有音信了。”没有门径;没有办法。《仪礼·士相见礼》:“某也愿见,无由达。” 郑玄 注:“无由达,言久无因缘以自达也。”:“使其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战无由也。” 唐
诗:“无由碧潭饮,争接绿萝枝。” 明
:“今世所行及字书,皆混乱,故无由辨之。” 郭沫若 《蒲剑集·文化与战争》:“没有创造欲望,则整个人类便无由进化。”只有。 汉
《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 会稽
盛孝章 尚存。” 宋
诗之一:“惟有当时月,依然照杯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那 刘省帅 向来最恨的是吃鸦片烟,这是那一班中兴名将公共的脾气,惟有他恨的最利害。”青天;蓝色的天空。 晋
《兰亭》诗:“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水滨。”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碧天虚旷,瑞日瞳眬。” 前蜀
词:“雨霁 巫山 上,云轻映碧天。” 清
《满路花·荷珠》词:“惆怅回船,碧天早挂明镜。” 朱自清 《荷塘月色》:“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1).指高空。 隋 李播 《天象赋》:“动则飞跃于云外,止则盘萦于 汉
沂 。”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龙鳞般云外飘,鹅毛般江上剪,蝶翅般风中旋。” 清
《瑞鹤仙·官宦家》词:“笙歌云外迥。正烛烂星明,花深夜永。”(2).高山之上。亦指世外。 唐
诗:“遐想云外寺,峰峦渺相望。” 宋
词:“流红江上去远,翠尊曾共醉,云外别墅。” 元
《送先陇二邻僧还吴》诗之二:“云外催归锡,松间觅旧题。”(3).比喻仙境。 宋
词:“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宋
《念奴娇·中秋纪梦》词:“缥缈琼宫,溟茫朱户,不与尘寰隔。翩然鹤下,时传云外消息。”特地照耀。 南朝
《侯司空宅咏妓》:“翠柳将斜日,偏照晚妆鲜。” 唐
《更漏子》词:“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1).遥远貌。 汉 焦赣 《易林·晋之坎》:“悬悬 南海 ,去家万里。” 唐
词:“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惟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2).惦念貌。 汉 蔡琰 :“身归国兮儿莫知随,心悬悬兮长如饥。” 唐
《与孟东野书》:“与足下别久矣,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悬悬于吾也。” 清 恽敬 《与来卿书》:“自前年冬至今不得小女书,悬悬之至。”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乞即函知,以便转达,免其悬悬耳。”(3).心情不安貌。 巴金 《灭亡》第八章:“但听见了门铃声,知道她们已经来了之后,我心里又是悬悬的,怕见她们了。”比较长久地跟人或地方分开。:“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唐
诗:“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这个‘别’字不是好字眼,或者主离别。” 巴金 《新生·一个人格的成长》:“我这时候突然觉得离别并不是可悲的事情了。”(1).犹终日,整天。《淮南子·泛论训》:“尽日极虑而无益于治,劳形竭智而无补于主。” 唐
:“终朝疑笑 梁王 雪,尽日慵飞 蜀帝 魂。” 清
《武林纪游》诗之六:“尽日不逢人,终年无启关。”(2).指农历月末最后一天。 清
褚人穫 《坚瓠续集·大尽小尽》:“月满三十日为大尽,少一日为小尽,月之尽日犹年之除夜也。”终日,整天。 明
《南乡子》词:“尽日对红颜,画阑深深半掩关。”(1).受外界事物的触动。 晋
《江赋》:“及其谲变倏恍,符祥非一,动应无方,感事而出。”(2).因事兴感。 前蜀
:“避时难驻足,感事易回肠。” 明
:“感事重怀古,因书戒矜夸。”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当其盛也,扬葩振藻,为敲金戛玉之音;及其衰也,感事哀时,多憔悴忧思之作。”伤心。:“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高祖 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三国
《与朝歌令吴质书》:“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怆然伤怀。” 宋
词:“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明 谢谠 《四喜记·红楼遣思》:“对景越伤怀,并头花空满台,今番受尽相思害。” 朱自清 《背影》:“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己。”(1).一种细而曲折的眉妆。 唐
《代书一百韵寄微之》:“铅粉凝春艳,金钿耀水嬉。风流夸堕髻,时势斗愁眉。”(2).发愁时皱着的眉头。 唐
诗:“不如贫贱日,随分开愁眉。” 宋
诗:“风捲飞花自入帷,一樽遥想破愁眉。”每夜。例如:他和祖母夏天夜夜在这里纳凉;夜夜达五更。——又。例如:夜夜不得息。梦;梦魂。 唐
《江湖秋思》诗:“ 嵩 南春遍伤魂梦, 壶口 云深隔路歧。”《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于大郊 魂梦里也道:‘此时死尸,不知漂去几千万里了。’” 清
《寄怀齐方壶》诗:“千里家山魂梦远,三江雨雪信音稀。”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吾已嘬之,饮之,葄之,枕之,魂梦通之。”(1).回来。:“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唐
诗:“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水浒传》第二回:“你缘何方才归来?” 许地山 《再会》:“靠窗棂坐着那位老人家是一位航海者,刚从海外归来的。”(2).回去。:“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潘漠华 《乡心》:“你不要时常写信来,后来我会归来。”(3).反其本。《尚书大传》卷一下:“ 和伯 之乐舞玄鹤,其歌声比中谣,名曰《归来》。” 郑玄 注:“玄鹤言象阳鸟之南也。归来,言反其本也。”(4).指 晋
陶潜 的《归去来辞》。:“ 茂陵 谢病,非无《封禅》之文, 彭泽 遗荣,先有《归来》之作。” 五代
诗:“桑田一变赋《归来》,爵禄焉能浼我哉!” 清 秋瑾 《题松鹤图》诗:“角巾羽扇旧谈兵,笑赋《归来》薄宦情。”绣有鸾凤花饰的衾被。《天雨花》第六回:“书童奉命都去了,和衣便睡盖鸾衾。”华美的褥垫。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堂中设连珠之帐,却寒之帘,犀簟牙席,龙罽凤褥。” 唐
词:“鸾衾凤褥,夜夜常孤宿。” 元
诗之四:“锦屏三面围绣床,沉香椅上凤褥光。”(1).传说中 王母 所居处。:“聘 王母 于 银台 兮,羞玉芝以疗饥。”旧注:“ 银台 , 王母 所居。” 南朝
《空青赋》:“ 银台 之鸟, 穆王 之马。” 胡之骥 注:“ 银台 , 王母 所居之处。” 明
《七夕赋赠织女》诗:“ 银台 极夜留鱼钥,珠殿繁更绕凤旗。”(2).见“ 银台门 ”。(3).见“ 银台司 ”。(4).银质或银色的烛台。 唐
诗:“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银台。” 五代 刘保乂 词:“深秋更漏长,滴尽银台烛。” 明 谢谠 《四喜记·花亭佳偶》:“花簇银台巧,花映金樽好。”宫门名。 唐 时翰林院、学士院都在 银台门 附近,后因以 银台门 指代翰林院。 唐
诗之一:“承恩初入 银台门 ,著书独在金銮殿。” 宋
:“出入 银台门 ,为米不为醴。” 明
《珍珠船》卷三:“出 银台门 乘马,谓之大三味,如释氏之去缠缚而自在也。”亦省作“ 银台 ”。 宋
诗:“人生要是便疏豁, 金马 、 银台 莫问津。” 钱仲联 校注引 李肇 《翰林志》:“翰林院在 银台门 北。” 清
《送陈坤秀才入都》诗:“长风吹天片云邈, 银台 万树含烟翻。”宋 门下省所辖官署。掌管天下奏状案牍。司署设在 银台门 内,故名。《宣和遗事》前集:“当有银台司 范镇 上疏,奏言青苗钱扰民不便。” 宋 沉括 :“银台司兼门下对駮……寺监具申状,虽三司亦言上银台。”:“银台司,掌受天下奏状案牍,抄录其目进御,发付勾检,纠其违失而督其淹缓。”亦省作“ 银台 ”。 宋
《次韵子瞻武昌西山》:“ 黄州 副使坐闲散,谏疏无路通银台。” 任渊 注引《国朝会要》:“银台司掌受天下奏状。” 明
诗:“岁暮银台应感叹,几人封事为苍生?”亦作“ 红腊 ”。
诗:“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前蜀
诗:“满筵红蜡照香钿,一夜歌钟欲沸天。” 明
诗之二:“红腊初镕双凤皇,新诗句好自催妆。”(1).传说海中鲛人泪滴而成的宝珠。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 吠勒国 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舍,得泪珠,则鲛人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2).泪滴,眼泪。 唐
诗之一:“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第三五回:“ 黛玉 看了,不觉点头,想起有父母的好处来,早又泪珠满面。” 巴金 《沉落》:“我看见从他的眼角淌下了泪珠。”(1).相继;前后连接。:“是时,太后三弟相续秉政。” 唐
诗之六:“樱桃桃李相续开,间以木兰之秀香徘徊。” 宋
诗:“泊船人不寐,月下声相续。”(2).连续。《坛经·定慧品》:“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像花一样美丽的容貌。 唐
:“中有一人字 太真 ,雪肤花貌参差是。” 唐
诗之一:“他年鹤发鸡皮媪,今日玉颜花貌人。”亦作“ 些仔 ”。
少许,一点儿。 唐
词:“花貌些子时光,抛入远泛 潇
湘 。” 宋
:“寻常静中推求,常患不见;今日闹里忽捉得些子。” 明
《琵琶记·文场选士》:“才学无些子,只是赌命强。”第三四回:“难道你家里竟没些子家教不成?”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记沿途所见》词之三:“调查农村些仔事,要凭力量争丰穫。”(1).时间;光阴。 唐
诗:“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 清
《浣溪沙》词:“泪浥红笺第几行,唤人娇鸟怕开窗,那能闲过好时光。” 郭小川 《甘蔗林--青纱帐》诗:“时光像泉水一般涌啊,生活像海浪一般推进。”(2).日子。 唐
之二三八:“因循过时光,浑是痴肉脔。” 元
:“汝去我来何日了,亏他扯拽度时光。” 赵树理 《孟祥英翻身》九:“分开家以后,除分了二斤萝卜条以外,只凭野菜度时光。”(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 江 渊, 澧
沅 之风,交 潇湘 之渊。”:“ 洞庭 张乐池, 潇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随 舜 不返,死于 湘水 。” 唐
诗:“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潇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记》:“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 元
:“ 凤池 分付夔龙去,万顷 潇湘 属 湛然 。” 明
诗:“帝子葬何处, 潇湘 云正深。”(2). 湘江 与 潇水 的并称。多借指今 湖南 地区。 唐
诗:“五载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 潇湘 游?” 宋
词:“归辅五云丹陛,回首 楚 楼千里,遗爱满 潇
湘 。” 明
诗:“长风度关塞,九月下 潇
湘 。”(1).寒天漏壶的滴水声。 唐
诗:“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 前蜀
词:“滴滴铜壶寒漏咽,醉红楼月。”(2).指寒天的漏壶。 元
:“箭刻未移寒漏浅,江声渐少夜潮枯。”(3).借指寒夜。 唐
诗:“含情纺织孤灯尽,拭泪相思寒漏长。” 唐
诗:“严冬寒漏长,此夜如何其。” 明
《新秋夜坐》诗:“病里秋风惊已至,坐来寒漏不禁长。”忧思郁结的心肠。卷一引 晋
傅玄 诗:“青云徘徊,为我愁肠。” 南朝
诗:“沉沉倒营魄,苦荫蹙愁肠。”《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自从一别音书绝,忆君愁肠气欲绝。” 巴金 《家》十二:“我此后果然用功读书,妈才渐渐地把愁肠放开。”(1).古代宫中有彩绘的殿堂。:“ 孝成皇帝 , 元帝 太子也。母曰 王皇后 , 元帝 在太子宫生 甲观 画堂,为世嫡皇孙。” 颜师古 注:“画堂,但画饰耳…… 霍光 止画室中,是则宫殿中通有綵画之堂室。”(2).泛指华丽的堂舍。 南朝 梁简文帝 诗:“回池泻飞栋,浓云垂画堂。” 唐
诗:“十五嫁 王昌 ,盈盈入画堂。”《水浒传》第四五回:“此物只宜林下看,岂堪引入画堂中。”佛教语。谓来世的果报。 南朝
慧皎 《高僧传·唱导论》:“徵昔因则如见往业,覈当果则已示来报。”亦作“ 雪华 ”。
(1).空中飘下的雪,形状像花,故名。卷十二引《韩诗外传》曰:“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雪花曰霙。” 唐
:“宫殿雪华齐紫阁, 关
河 春色到青门。”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一折:“凛冽风吹,雪花飘坠,弥天地,不辨高低。” 鲁迅 《野草·雪》:“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2).用雪雕塑成的花状物。 宋
:“禁中赏雪,多御 明远楼 。后苑……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3).某些白色物的代称。(1)白色的花。 唐
诗:“柳翠含烟叶,梅芳带雪花。” 唐
诗:“雪花零碎逐年减,烟叶稀疏随分新。” 唐
诗:“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2)白色的鸟。 宋
诗:“遥望孤飞下秋水,雪花一片落晴天。”(3)水花。 宋
诗:“六浆齐飞急下滩,碧琉璃上雪花翻。” 宋
诗:“ 湘 竿击水雪花飞,鸬鹚没入春溪肥。”(4)米。 宋
:“木臼新舂雪花白,急炊香饭来看客。”(4).名茶名。泡后,茶水表面有一层白色泡沫,故称。 宋 徐铉 :“才教鹰觜拆,未放雪花妍。” 宋
:“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王十朋 集注引 林敏功 曰:“雪花、雨脚,谓茶也。” 宋
《荽茗赋》:“俾泛雪华于兔毫,亦媵 西施 以 嫫母 。”(5).指白银。《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若肯悄地放我三四人回寺取来,禁牌的常例,自不必说,分外再送一百两雪花。”(6).一种白面和油包沙糖的点心。《陕北民歌选·揽工调》:“掌柜的雪花套点心,看忽儿爱坏个揽长工。”注:“雪花,点心名,白面和油包沙糖,用火烤熟。”卷起或掀起帘子。:“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五代
词:“睡起卷帘无一事,匀面了,没心情。”缘起首回:“那时许多星官神将早排列在阶下。只听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班。’”(1).庭阶。 宋
词:“玉露沾庭砌,金风动琯灰。”(2).庭院。 唐
诗:“嫩绿与老碧,森然庭砌中。”(1).使气势旺盛。:“盛气颠实扬休。” 郑玄 注:“盛声中之气,使之阗满,其息若阳气之体物也。”(2).指盛大的气势。 唐
诗:“盛气 河 包 济 ,贞姿岳柱天。”(3).充满着怒气。:“太后盛气而揖之。”:“用事者盛气以诟二人。”(4).指怒气。第十六回:“这却得大费一番唇舌,才平得他那口盛气。”(5).犹豪气。 唐
诗:“盛气自中积,英名日西驰。” 清
:“郎起而笑曰:‘少年盛气哉!’”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十二》:“这里的信却是近作,可以看见他的坦白和天真,也还很盛气。”亦作“ 炉烟 ”。(1).熏炉或香炉中的烟。 南朝 梁简文帝 :“炉烟入斗帐,屏风隐镜台。” 宋
诗:“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袅袅十里香。”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炉烟暗递浩歌声。”(2). 庐山
香炉峰 的云气。借指 香炉峰 。 宋
诗:“何尝闻堠火,唯是对炉烟。潮到 盆城 否?犹期信可传。”(3).旧时宫殿前丹墀设焚香炉,后因以指代宫廷、朝官。 唐
《元日观上公献寿赋》:“趋云陛以陈词,向炉烟而稽首。” 唐
诗:“与君十五侍皇闱,晓拂炉烟上赤墀。” 唐
诗:“必恐驻班留立位,前程一步是炉烟。”(4).指炉火。 宋
词:“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炉,一本作“ 垆 ”。贫苦的读书人。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下:“某 江 南一寒生,遭际真主。适主上以巨觥敌饮,仅至无算,抵掌语笑,如僚友之无间。” 宋
《与本路郡守启》:“某潦倒寒生,沉迷薄宦。” 清
《闲情偶寄·声容·选姿》:“予一介寒生,终身落魄。”亦作“ 玉佩 ”。
古人佩挂的玉制装饰品。:“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宋
诗:“紫微垣里月光飞,玉佩腰间正陆离。” 清
《桃花扇·栖真》:“何处瑶天笙弄,听云鹤缥缈,玉佩丁冬。”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其馀众人,或挂 中国 的玉佩,或著 中国 的绸衣。”(1).料想是;应当是。 唐
词:“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宋
词:“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明
诗:“应是前后身,神会造化迹。”第十七回:“据此一说,自然应是父亲更重。”(2).凡是,所有。(1).天上神仙。 晋
:“按《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唐 沉佺期 诗:“紫微降天仙,丹地投云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 苟才 这一乐,登时就同成了天仙一般。”(2).仙女。多比喻美女。 南朝
《〈玉台新咏〉序》:“画出天仙,阏氏览而遥妒。”《水浒传》第四二回:“ 宋江 看那女童时,但见:朱颜绿发,皓齿明眸。飘飘不染尘埃,耿耿天仙风韵。”大醉。 唐
诗:“地垆贳酒成狂醉,更觉襟怀得丧齐。” 南唐
诗:“静吟穷野景,狂醉养天真。” 宋
词:“金蕉叶泛金波齐,未更阑、已尽狂醉。”(1).白色的云。:“英英白云,露彼菅茅。”:“乘彼白云,至于帝乡。”:“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诏疏恩,白云登秩。’”(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谣 ”。(4).喻思亲。:“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伫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恻然悽动。” 宋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诗:“下阻黄垆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5).喻归隐。 晋
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6).特指 陈抟 。 宋
王辟之 :“ 陈抟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阙,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古神话中 西王母 为 周穆王 所作之歌。 明
前集三有《白云谣》。参见“ 白云 ”。参阅《穆天子传》卷三。(1). 汉武帝 中有“秋风起兮白云飞”之句,后因以“白云篇”称帝王的诗作。 宋
:“菊有芳兮兰有秀,从臣谁和《白云篇》?”(2). 晋 隐士
中有“遥遥望白云”之句,后因以“白云篇”称隐士之诗。 唐
诗:“ 陶令 好文尝对酒,相招一和《白云篇》。”(3). 南朝
《拜中军记室辞随王笺》诗中有“白云在天, 龙门 不见”之句,后因以“白云篇”喻思念亲人之作。 明
诗:“去国已违丹壑志,望乡空赋《白云篇》。”(1).亭名。在 江西省
馀干县 之南。 唐
:“孤城上与 白云 齐,万古荒凉 楚 水西。” 清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饶州府》:“又县( 馀干县 )西南八十步有 白云亭 ,亦 德裕 ( 李德裕 )所建,跨古城之危,瞰 长江 之深,与 干越亭 对峙。”(2).亭名。在 湖北省
巴东县 之西。 宋
寇准 建。 宋
《入蜀记》卷六:“ 白云亭 则天下幽奇绝境……予自 吴 入 楚 ,行五千馀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 白云 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续弦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