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还有什么战争期间,湘军是否有直接参与到战争中?

当前位置: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偏难来源:专项题
(1)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向西方学习。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2)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的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主要考查你对&&洋务运动,倒幕运动的兴起,戊辰战争,日本废除旧体制,日本发展新经济&&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洋务运动倒幕运动的兴起戊辰战争日本废除旧体制日本发展新经济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以“自强”、“求富”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概况:1、背景:(1)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处于内忧外患的形势;(2)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的打击;(3)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2、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3、目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4、代表性企业:①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制造局(崇厚)。②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5、作用:①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客观上剌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了,这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③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6、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的惨败。 7、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①洋务派欲以先进的生产方式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②洋务派所建立的近代工业,受制于封建体制的束缚和侵略势力的压迫,使洋务运动举步维艰,最后导致破产。③企业中近代的生产力与腐朽的封建管理方式不相适应,使之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8、对洋务运动的评价:(1)积极方面:①洋务运动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这就必然在客观上加速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②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为学习西方开了风气。同时引进翻译外国的科技书籍,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封建教育的冲击.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条件。③民用工业的兴办,对西方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客观上诱导和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④创建了三支海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海防能力。总之,洋务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消极方面:①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镇压人民革命,不能救国图强。③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④经营管理腐败。洋务运动的影响及其在学习西方方面对今天的借鉴:(1)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2)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还要借鉴西方先进的经营管理题体制,重视市场的优化配置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克服洋务企业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3)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1、促进了中国军队建设的近代化:洋务运动中,湘军、淮军逐渐取代了八旗绿营等旧式军队,兴建北洋、南洋和福建艺支海军,促进了我国军队建设的近代化。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湖北枪炮厂等。2、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筹办了民用厂矿企业,这些企业包括采矿、冶炼、交通运输及纺织业等、较重要的有福州般政局、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些企业采用了机器大生产,引进一大批的机器设备与技术,使中国有了自己的近代化工业,生产出了自己的工业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产生了大量的产业工人。3、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教育的近代化进程:为培养新式洋务人才,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等一批“西文”“西艺”学堂;兴办了一批专门培养军事、科技、制造、矿务等方面人才的学堂,如邓世昌、刘步蟾毕业的福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近代人才”,如著名工程师詹天佑曾留学美国。这一切措施,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4、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且在19世纪80-90年代,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维新派,如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提倡设议院,从更深层的政治制度方面改革。洋务运动的指导机关——总理衙门:日,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或“译署”),作为应付洋务的中央机关。总理衙门的组织体制,“一切均仿照军机处办理”。官员分总理和章京两级。大臣由一亲王总领,即为首席大臣,其他大臣则由军机大臣、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中指派委任,统称“总署大臣”。建立初咸丰帝派恭亲王奕、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充任总理大臣,以后大臣人数略有增加,经常为七八人,多时十多人。章京分为四级,从内阁、部院、军机处的司员中挑选,最初满汉各八人,以后人数逐渐增加。 总理衙门下设南、北洋通商大臣。最初南北洋大臣为专职,由买办化的官僚薛焕、崇厚任职,后分别由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兼任。南洋通商大臣管理长江及江苏以南沿海各省通商口岸,驻上海,后移南京。北洋通商大臣管理北方各通商口岸,驻天津。 总理衙门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管理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办学校、派留学生等,权力越来越大,成为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洋务运动实质上是凌驾于六部之上的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
洋务运动:“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标榜“自强”“求富”,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自救”运动。因它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正处在同治和光绪年间,所以又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
洋务运动发起人——曾国藩:曾国藩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湖南湘乡人。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道光进士。曾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升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吏等部侍郎。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爆发后,奉命帮办团练,并在基础上扩编为湘军。第二年正月,发布《讨粤匪檄》,率湘军剿杀太平军。同年四月在靖港战败,投水自杀,被救。十一月(西历1855),攻江西九江、湖口,不久,水师败绩,武汉为太平军克复,曾遂困守南昌。咸丰六年(1856)秋,太平天国发生内讧,曾国藩乘机攻陷武汉。咸丰八年(1858)四月,占领九江。咸丰十年(1860)六月,授两江总督,并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所有大江南北水陆各军皆归其节制。同治三年(1864)六月,督湘军攻破天京(今南京),太平天国失败。曾国藩旋加太子太保衔,封一等侯爵。次年五月,奉命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同治五年(1866)十一月,回两江总督原任。次年授大学士。曾与李鸿章等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同治七年(1868),调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1870),奉命办理天津教案,屈从法国侵略者,杀害无辜良民,受到社会舆论谴责。旋调任两江总督。死后,清廷追赠太傅、谥文正,著有《曾文正公全集》。
李鸿章: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生于1823年,卒于1901年。道光进士。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1853年,在籍办团练,协助镇压太平军,投靠曾国藩当幕僚。1861年在安徽按湘军编制,组织淮军。1862年4月,淮军由安庆乘英国轮船到上海,与外国侵略者组织“常胜军”,守上海、陷苏州、常州,升任江苏巡抚。1865年署两江总督,镇压捻军。1870年由曾国藩举荐,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军政、外交大权。为了挽救清朝统治,以“自强”“求富”为名,创办军火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创办北洋海军。曾参与反对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时与英国策划“东南互保”。订立《辛丑条约》后不久病死。他在洋务运动中贪污中饱,死时遗产竟达4000万两之多。
关于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的评价:对于李鸿章的评价颇有争议。解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评价很低,认为其一生就是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出卖民族利益的历史,是中国近百年来最为反动的人物之一。文革后,对李鸿章的评价趋于公正,认为李鸿章与当时的顽固派相比,是开明的进步的。对于中国军事现代化、中国民用工业的发展以及近代洋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防能力,起到了延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李鸿章的镇压革命、实行妥协外交、举办洋务是为一整体,不可分割的,其核心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其举办的军事工业,虽然打着“御外侮”和“自强”的旗号,但是他所指挥的淮军,从未向侵略者发过一枪一弹,所屠杀的均是中国人民。其创办的民用工业,实行封建垄断政策,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李鸿章的“外须和戎”的外交政策,结果是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江南制造总局的设立: 今上海江南造船集团公司前身,是近代早期中国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日,两江总督曾国藩和江苏巡抚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这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又称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局、上海机器局、上海制造局。1865年李鸿章以4万两银在虹口买下美商的旗记铁厂,并将苏州洋炮局的部分机器和曾国藩派容闳从美国买回的机器,加上海洋炮局并入铁厂,成立江南制造总局。造办经费54万余两,以后屡加扩充,由清政府指拨上海海关税收的二成作为常年经费。雇用工人2000多人。江南制造总局建立后,因虹口厂地房租价银过高,场地狭窄无法扩展,加上驻地洋人反对在该地区制造军火,所以1867年5月,从虹口移设城南高昌庙。 江南制造总局移设高昌庙后,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初购地70余亩,分建锅炉厂、机器厂、木工厂、洋枪楼(附设于机器厂内)、铸钢铁厂、轮船厂、熟铁厂,另在陈家巷建火箭分厂,以后不断购地建房,添置机器。至1894年,江南制造总局占地面积达1100余亩,员工约3000人,生产规模和员工人数,都居当时全国军工厂之首。该局以生产枪炮子弹为主,辅之以修造船舰,此外为培养技术力量和传播科技知识,江南制造总局附设有广方言馆、翻译馆、工艺学堂,培养技术人员,翻译与军事、工程有关的书籍,也有少量的史志和政法方面的书籍。
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也称为“同文馆”,是清末最早设立的“洋务学堂”,是清政府了解西方世界的窗口。由于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都规定英、法致中国的外交文件概用本国(即英国和法国)文字书写,致使清政府急需培养熟悉英、法等外国文字和语言的人才。加上清政府认为“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情性……欲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于是,恭亲王奕等于1861年奏陈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同文馆完全按正规学校来办,陆续开设英文馆、俄文馆、德文馆和东文(日文)馆。原只招收13、14岁以下八旗子弟,后又招收15—25岁的满汉学员,也招收不限年龄的满汉学员。学习期限初定3年,到1876年分为两种:一是由外文而及天文、化学、测地等科的学生,学制8年;一是年龄稍大、仅借中文译本学习天文、化学、测地等科的学生,学制5年。所设课程,1867年时增设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学生最多时达120人。毕业生大多任清政府译员、外交官员和其他洋务机构官员。设有印刷所,曾译印《万国公法》及数理化和文史等方面书籍。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倒幕运动的兴起:1、尊攘派变成倒幕派: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单纯“攘夷”是不行的,不根本推翻腐朽的幕藩体制,摆脱封建束缚,决不能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的先决条件。以后,尊攘派以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因积弱而被列强宰割作为教训,决定奋起自强。自强首先要振兴工商业,实行开国,扩大对外贸易,以集中政治军事资金。在此以前,尊攘派为“攘夷”而尊王。“攘夷”是中心口号。到了此时,根本战略应由攘夷转为倒幕,并为倒幕而要求“开国”,于是放弃了攘夷论。就这样,尊攘派变成了倒幕派,这是幕末政治斗争形势的重要转变。 2、领导者:高杉晋作、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 3、根据地:西南四强藩(长州、萨摩、土佐、肥前)4、“大政奉还”:(1)起因: ①农民和市民暴动,极大地支持、推动了倒幕运动的发展。②倒幕派加紧倒幕运动的准备;③京都朝廷的支持。(2)经过:1867年10月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标志着持续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结束。第二次征长战争之后,幕府已失去统治日本的能力。土佐藩的维新志士坂本龙马极力提倡“大政奉还论”,大政奉还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幕府把政权交还给朝廷”,“设立上下两个议会”,“订立宪法”等。土佐藩的前藩主山内丰信认为新立法机关的首长应仍然由将军担任,于是他便写了一封“大政奉还论建白书”呈给幕府。当德川庆喜收到这封《大政奉还论建白书》后,便一口答应大政奉还的要求,因为幕府可以籍著大政奉还重新掌握统治日本的权力。10月24日德川庆喜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明治天皇,企图在形式上让天皇执政,而自己在天皇之下掌握实权,史称“大政奉还”。
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的原因:(1)政治上:大名们不满幕府的统治,要求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幕府的镇压政策、西方列强的加紧侵略;倒幕派掌握了藩政。 (2)经济上: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3)军事上:建立起了新式军队,购买了先进的武器。(4)领导方面:倒幕派掌握了藩的政权,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领导正确。 (5)群众基础:农民、市民等积极支持参与倒幕运动。大久保利通: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重臣。通称正助,后称一藏,号甲东。出身于萨摩藩鹿儿岛下加治屋町的一个下级武士家庭。早年属藩政改革派。庆应年间参加倒幕运动,成为倒幕派中心人物。曾与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等领导建立萨长反幕联盟(1866),制定举兵讨幕计划(1867)。1868年第二次征长战争期间,萨摩藩拒绝出兵。为推进倒幕工作,大久保和西乡隆盛一起在朝廷、幕府、诸藩之间进行活动。日“王政复古”政变成功。维新政府成立后,1868年任参与,翌年任参议。明治四年(1871)6月任大藏卿。11月随从岩仓具视全权大使赴欧美考察。在德国,大久保对德国宰相俾斯麦佩服得五体投地,决定回国按照德国模式经营国家。1873年5月回国就任参议,反对西乡隆盛等主张的“征韩论”。11月兼任内务卿,努力推行地税改革和殖产兴业政策,对外则侵略中国台湾,亲自到中国和清政府谈判台湾问题,逼迫清政府交付50万两赔款。1875年派遣军舰炮击朝鲜江华岛。1877年镇压西乡隆盛的叛乱。同年授予勋一等旭大授章,叙正三位,和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合称“明治维新三杰”。日,在东京纪尾井坂被不满士族岛田一郎等刺死。后刊有《大久保利通日记》二卷、《大久保利通文书》十卷。 &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民族危机加深,对幕府统治不满;都希望实现富国强兵,抵制外来侵略;都抬出天皇,争取天皇的支持;领导力量基本一致;根据地基本一致。不同点:前者重在“攘夷”,失败;后者重在“倒幕”,彻底打跨幕府,胜利。戊辰战争:1、起因:(1)根本原因:“大政奉还”后,幕府实际上仍控制着国家大权,倒幕派为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大政奉还后,朝廷下令各藩主马上前来京都共商国策,可是只有几个藩主上京,其他绝大多数的藩主都按兵不动,因为他们不太清楚大政奉还是什么一回事,以免得罪幕府。如果再这样下去,朝廷只可要求幕府暂时继续掌管政权,因为朝廷收回政权,却命令不到全国各藩主。而倒幕派的萨摩藩及长州藩认为在这情况下,只有以武力推翻幕府政权,新政府才能顺利成立。(2)直接原因:1868年,京都政变(王政复古)后,倒幕派强迫幕府“辞官纳地”,德川幕府准备武力反击 (3)目的:彻底打败幕府,真正掌握国家政权 2、经过: 1868年(农历戊辰年)1月1日,德川幕府发出《讨萨表》,以清君侧为名向倒幕派宣战,次日幕府军和佐幕各藩的军队便开始由大阪出发进军京都。戊辰战争爆发。(1)伏见、鸟羽战役(1868年1月)——关键性战役。(2)讨幕军进攻江户,幕府不战而降。(3)结果:彻底打败幕府,日本进入明治时期,1869年迁都东京。
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1、国内:幕府统治不得人心,遭到广泛痛恨;更多大名与幕府决裂,参与倒幕战争;三井等大商人开始向新政府提供更多财政支持;人民群众痛恨幕府,支持政府军作战;新政府废幕府苛政,减租减税获得人民支持;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2、国际:西方列强宣布中立;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废除旧体制:
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明治政府推翻幕府统治之后,各地藩国依然存在,并且拥有很大势力,威胁着中央集权,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871年明治政府宣布废藩置县,废除藩国,设立3府72县,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这样日本封建割据局面彻底结束,真正形成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明治政府各项措施顺利施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当然在废藩过程中,对各藩大名,明治政府采取了优抚政策(如大名得到优厚补偿,迁到东京居住),其目的是为了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宣布“四民平等”,建立新的社会体制明治政府成立不久就着手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而代之的是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四种身份,并宣布“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这样一种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体制开始建立起来。这里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迁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二是明治政府用公债的形式逐步收回了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华族和士族的上层利用巨额公债投资于新兴工业,成为资本家。其实质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与英国工业革命有不同:
英国工业革命是本国生产力的自然发展。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则是在外侵当前,变革图强的结果,而且,日本发展工业之际,英国等国已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了赶上发达国家,日本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同时,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具体表现为:①日本政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创办工厂,建设交通通讯事业。英国工业革命主要技术都是自己研发的。②日本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力扶持和保护,而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③日本利用政府力量拓展海外市场,而英国主要利用殖民公司的力量开拓海外殖民地。等等。发展新经济:
1、币制改革(1871年):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货币。 2、土地改革(1872年):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作用:土地所有权的确认和保护,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地税改革(1873年):以土地价格为标准,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土地税,并以货币税取代原来的实物税。作用: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了保障。 4、殖产兴业:(1)背景:殖产兴业”政策是大久保利通1874年在考察欧美国家后提出的。其主要精神在于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发展经济,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2)内容: ①利用政府力量引进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同时由国家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②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具体措施:a.政府把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 b.政府通过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给予私人资本家资金支持。作用:a.日本出现了兴办工业的热潮,建立了许多资本主义企业。至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b.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这构成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征。 c.得到明治政府鼎立扶持是那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如三井、三菱集团等,奠定了他们后来发展为“财阀”的基础。 ③政府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同时积极发展国内市场.
发现相似题
与“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340549630620641225666013744696256帖子主题:湘军最后一战--甲午战争的牛庄血战!
共&12563&个阅读者&
军号:1209619 工分:328942
/ 排名:143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湘军最后一战--甲午战争的牛庄血战!
文章提交者:赵子龙大将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湘军自1851年起,湘军转战大半个中国,战太平,镇捻军,平西北,复新疆,兴军屯,办洋务,抗法军,拒日寇,直到1894年的牛庄之役,湘军全军覆没.牛庄之役,此战之惨烈, 史无所见.二十年(1894),中日爆发。由于中国海节节失利,李鸿章又避战求和,致使大连、旅顺等地先后被日军侵陷。清廷决定起用湘军,十一日,以湘军宿将两江、南洋大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湖南巡抚吴大
帮办军务,督办东征军务,节制关内外各军.光绪二十一年(1895)正月,魏光焘率武威军六营,李光久率老湘军五营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行军近万里,终于赶到了冰天雪地的山海关外,于田庄台布防。喘息未定,随即与原驻及先到之清军宋庆、依克唐阿、长顺等部汇合,对已被日军侵占的海城发起第四次反攻。日军第五师团从九连城间道而出,袭占辽阳南九十华里的吉洞峪,作虚攻辽阳之势,辽阳大震。驻守海城的日军第三师团也突围北上。清军误中敌计,长顺所部清军放弃鞍山站回师救辽阳。日军跟踪追击,一举夺占鞍山站。不久,日军第三师团、第五师团会合,除留兵一部控制鞍山站外,合军西指战略要地牛庄.二月初七日,魏光焘得报军情,即由海城撤军回援牛庄。初八日晨,两军接仗,魏光焘以3000兵力抵抗日军两万精锐之众的进攻。魏从容若定,指挥所部诱敌深入,待日军接近时,进行猛烈反击,予敌重创。但日军凭仗优势兵力,突入市内。湘军各营被迫困守市区,依托民房进行巷战。双方短兵相接,往复拼杀。李光久闻警,急忙由海城西三台子率老湘军2000余人驰援。“土卒疾行二十余里,至牛庄,未及造饭,已被围”。李光久即将五营老湘军分为三路迎敌,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巷战。两军逐屋争夺,犬牙交错。清军被分割包围,据民房苦斗。战至日暮,日军人多,主要街巷均被日军占据。此仗之惨烈,史无所闻,但见战场上炮火连天,血肉横飞,湘军部将余福章、陈胜友战死,伤亡3000余人。魏光焘往来督战,竞至三易坐骑,血染衣袍。相持至深夜,由于双方兵力的悬殊及我方武器的落后,且弹尽粮绝,清军援兵不至,魏光焘与李光久率残部由城西突围出,又遭堵截。日军沿街口纵火,切断清军退路。魏光焘与李光久仅以身免.日军虽然夺取了牛庄,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得不承认“我军战颇苦”。第二十一联队第一大队长今田唯一少佐被击毙,将卒死伤三百八十九人。清军伤亡二千五百余人,被俘六百余人。这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唯一的一次大规模巷战。魏光焘后来写过一首回忆牛庄之役的七言绝句:东洋小丑犯牛庄,士尽争先血染冈。大炮长枪何所惧,要凭胆剑斩豺狼。南人英勇无畏之血性蛮劲,皆耀然于诗中字间矣!后来有人写了幅对联,大义虽败犹荣,大节虽死犹生,春风辽海吊英魂,一掬泪雨,兼及严敦,似我难为情,空回亿天山聚首,湘水寻盟,榆关分砄;忠心百挠不折,忠骨百磨不灭,磷火沙场悲浩劫,四言刻文,以归先轸,如公亦何恨,只可怜白发倚门,红颜破镜,黄口服衷.此战之后,湘军退出历史舞台.谨以此文献给这片土地的先辈们!!!!!倭人不灭,何以家为??????????????????????????????????????????????????????????????????/其杀敌御侮之爱国情怀,湖
延伸阅读: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有空常到我的小屋坐坐: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湘军最后一战--甲午战争的牛庄血战!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37906 工分:7564
左箭头-小图标
湘军最后一战还有淞沪会战,当时连湖南的民团乡勇和警察都齐结上海支援正规湘军部队。此战以后剩下的湘军残部全部被蒋重新整编到中央军,湘军退出历吏。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48624 工分:102493
左箭头-小图标
你们要看是敌众我寡的局面,才有那么大的伤亡比例额,要是湘军人数占优的情况下绝对会消灭日寇,只不过清廷只想到割地赔款,而没想到重用和打造新的湘军品牌,难道外战外行的罪名要湘军来承担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69233 工分:61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博爱小飞鱼
在第19楼的发言:这样的伤亡比还算好的,到了八年搞战的时候,伤亡比甚至超过1:10可惜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66806 工分:6146
左箭头-小图标
中日甲午战争中唯一的一次大规模巷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69233 工分:612
左箭头-小图标
倭人不灭,何以家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41992 工分:1169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99315 工分:2657
左箭头-小图标
死于利益集团的内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68042 工分:1491
左箭头-小图标
能打胜仗就是好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69233 工分:612
左箭头-小图标
对于湘军的历史定位,历来有很大争议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8471 工分:17304
左箭头-小图标
他们的悲哀在于懂事的人没有权利,有权利的人又不懂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8652 工分:11061
左箭头-小图标
想到那段历史~就让人慨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0190 工分:5886
左箭头-小图标
湘军自1851年起,湘军转战大半个中国,战太平,镇捻军,平西北,复新疆,兴军屯,办洋务,抗法军,拒日寇,直到1894年的牛庄之役,湘军全军覆没.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5421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赵子龙大将
在第3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我的军衔A
在第3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anchangfu
在第16楼的发言:日军虽然夺取了牛庄,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得不承认“我军战颇苦”。第二十一联队第一大队长今田唯一少佐被击毙,将卒死伤三百八十九人。清军伤亡二千五百余人,被俘六百余人。
第二十一联队第一大队长今田唯一少佐被击毙,将卒死伤三百八十九人。清军伤亡二千五百余人,被俘六百余人。
这样的伤亡比,无语!
这样的伤亡比还算好的,到了八年搞战的时候,伤亡比甚至超过1:10

抗战伤亡比没那么大,以国军为例,顶多综合只有1:3.像台儿庄之战只有1:2.上海南京之战只有1:3.所以清军的确够无能.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09619 工分:328942
/ 排名:1437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49661 工分:577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对于湘军的历史定位,历来有很大争议。有人认为湘军是帮助了满清政府,消灭了农民起义军,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湘军所发展的淮军人物李鸿章作为众多不平等条约签订者,更是被认为是民族罪人。洋务运动也没有改变中国落后的现状。湘军亦成为开创近现代军阀割据的源头。肯定湘军的人认为消灭太平天国并非过错。太平天国自身也并非能够改变封建社会,其宣布的一套根本无法实行;太平天国的将领也贪图享乐,鱼肉百姓,争夺权力,实际与满清统治者无异。湘军的出现也客观上让满清政府的军事和政治权力落入汉族,中央政府的权威极大地弱化,和民国初的军阀也有渊源关系。洋务运动虽然没有改变中国沦落的状况,但至少让中国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使政府和人民懂得要学习国外先进科技和思想。洋务运动也带来了许多改变,如选派留洋学生,建立北洋舰队等。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也是湘军人物的一大功劳。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66806 工分:6146
左箭头-小图标
湘军自1851年起,湘军转战大半个中国,战太平,镇捻军,平西北,复新疆,兴军屯,办洋务,抗法军,拒日寇,直到1894年的牛庄之役,湘军全军覆没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65572 工分:1326
左箭头-小图标
不是因为他们败了,而是因为他们不能决定自己能不能不再败。。。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65572 工分:1326
左箭头-小图标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由于中国海陆军节节失利,李鸿章又避战求和,致使大连、旅顺等地先后被日军侵陷。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09619 工分:328942
/ 排名:1437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大捷
在第26楼的发言:唉,这个敌我伤亡比也太惨了点!不错,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09619 工分:328942
/ 排名:1437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我的军衔A
在第3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anchangfu
在第16楼的发言:日军虽然夺取了牛庄,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得不承认“我军战颇苦”。第二十一联队第一大队长今田唯一少佐被击毙,将卒死伤三百八十九人。清军伤亡二千五百余人,被俘六百余人。
第二十一联队第一大队长今田唯一少佐被击毙,将卒死伤三百八十九人。清军伤亡二千五百余人,被俘六百余人。
这样的伤亡比,无语!
这样的伤亡比还算好的,到了八年搞战的时候,伤亡比甚至超过1:10哎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8519 工分:134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anchangfu
在第16楼的发言:日军虽然夺取了牛庄,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得不承认“我军战颇苦”。第二十一联队第一大队长今田唯一少佐被击毙,将卒死伤三百八十九人。清军伤亡二千五百余人,被俘六百余人。
第二十一联队第一大队长今田唯一少佐被击毙,将卒死伤三百八十九人。清军伤亡二千五百余人,被俘六百余人。
这样的伤亡比,无语!这样的伤亡比还算好的,到了八年搞战的时候,伤亡比甚至超过1:10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9913 工分:64216
左箭头-小图标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48271 工分:2637
左箭头-小图标
大义虽败犹荣,说的好!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298758
/ 排名:1697
左箭头-小图标
现在人们骂清王朝,就是因为它在近代给中国带来了太多的忧患太多的的屈辱,纯属活该。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08223 工分:80415
左箭头-小图标
湘军。参经无湘不成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73200 工分:12840
左箭头-小图标
唉,这个敌我伤亡比也太惨了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43358 头衔:木瓜 工分:39232
左箭头-小图标
搞不懂,为什么我们老是在兵力上不占优势,而且差距这么大!与人口数值不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8627 工分:2282
左箭头-小图标
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还让劳师远征的鬼子占了人数的优势,想想看当时的国力对比绝对没有八年抗战时候的差别那么大.我只能说清军整个作战指挥系统从头烂到脚根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9174 工分:28316
左箭头-小图标
腐败政府,士兵不过是块跑动的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03884 工分:27627
左箭头-小图标
但从那场战争整体来看,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77772 工分:3777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46462 工分:25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71778 工分:202
左箭头-小图标
这样的伤亡比还算好的,到了八年搞战的时候,伤亡比甚至超过1:10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6649 工分:14838
左箭头-小图标
整个中日甲午之战可以说没有任何一次战斗称的上是"血战",真正的血战是10年后的旅顺口攻防战,尤其是其中的203高地争夺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47429 工分:47028
左箭头-小图标
是军人就有可能献身疆场,这既是军人的责任,又是军人的荣誉,尤其是共赴国难,对于军人来说更是责无旁贷。时代不一样了,精神去永远不会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41730 工分:3497
左箭头-小图标
日军虽然夺取了牛庄,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得不承认“我军战颇苦”。第二十一联队第一大队长今田唯一少佐被击毙,将卒死伤三百八十九人。清军伤亡二千五百余人,被俘六百余人。第二十一联队第一大队长今田唯一少佐被击毙,将卒死伤三百八十九人。清军伤亡二千五百余人,被俘六百余人。这样的伤亡比,无语!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43588 工分:2294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生于那个年代确实是一种悲哀,但是可有人知否在湘军苦战,大连旅顺正被屠杀到只剩几个抬尸人的时候,所谓的老佛爷在干吗?在过它它它它它的大寿!!!!花费白银上千万两却不舍得给前方拼杀的将士一分钱!如此可耻的奢华真是不忍心提起!我巍巍中华就败在这个老毒物的手里了!紧接着就是赔偿给日本战争赔款上亿两白银!准确的数字我记不清楚了但是根据后人的统计相当于清朝当时国民49年的收入!!!!!!!也就是说清朝的老百姓给日本人干了49年的活呀!啥都没有了啊!就这样供手送给了小日本!而更另我感到可笑的是当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坐在龙头上撒尿的时候,咱们无比敬爱的老佛爷跑到了西安!后来八国联军为了让这老女人当他们的傀儡又同意她回北京!这家伙把她乐的!简直像又看见死去多年的亲爹一样!屁颠的跑回北京了,更巧的是咱英明的老佛爷没忘了留了一手,在皇宫藏了几十万两白银由于祖宗保佑没被联军发现,老佛爷当然乐呀高兴啊,正好有一宫殿被联军误伤损坏了,这得修啊!堂堂大清国国威可不能丢了面子啊!修!这祖宗保佑的几十两银子就报道去了!想起甲午战争就不得不提大清朝的两次对日友好访问了!那还是在甲午战争之前的事,为表示天朝威严,让痍晓得厉害老佛爷准备烧香引鬼拉!派军舰到日本转转!显白显白呀!买的军舰不显显留家里不都锈了啊!你说你要是好样的拉出去也行,那水手都什么素质呀!洗的衣服裤子都挂在军舰上就开到日本去丢人!到了日本你老实的访问一下就得了,水手跟人家警察干起来了,这下日本老百姓不爽了,天照大神也不爽拉!把自己打小攒了几十年的压岁钱都拿出来了!买军舰!向中国开炮!本来就对中国流口水的天天黄决定要干了!结果大家都知道,大清的军舰上的锚都被日本拿去当战利品了!缴获的船给拆了买零件!后来一直等到二战结束,国民党的一个少校才将那个锚给要了回来啊!耻辱啊!愿我们记住这些耻辱振兴我巍巍中华!为了一切的中华为了中华的一切!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18531 工分:364
左箭头-小图标
我这城市的故事。只知道打过仗,还真不知道细节。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49594 工分:41
左箭头-小图标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01682 工分:4117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48943 工分:50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就我个人说,不论是什么时候,不论哪个势力当政,湖南和四川的人民和军队都为祖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在战时。曾经看过一个帖子,清朝军事维新之后,步枪的射程是150步左右,而西方洋夷的步枪是200--300步,这样的差距。。。看过投名状的应该知道打起来是什么样的惨状。。。中日甲午战争,守天津的徐道台在炮台无恙的时候,还曾给日本人很大的打击,在炮台哑巴之后,才是真正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了。。。令人暴汗的是,日本人在战争发动前都会进行细致的间谍工作,第一个拿下的就是清军的炮塔。。。 焉能不败。。。还有就是现在一说到中国近代的屈辱史,总有人抨击当时极力支撑飘摇江山的汉族士大夫。。。比如说李鸿章、左宗棠等等。。。我想说,在那个时候,或许他们也是好样的,在明知打不过时还要逞英雄,不如先避一时以图再起。给老百姓带来安定生活总不能是说错的。当然,割地赔款是另一码事。他们的悲哀在于懂事的人没有权利,有权利的人又不懂事。。。“此伪诏,江南各省不奉”,或许这才是李鸿章心里一直最想说的话。。。总之,湘军也罢,淮军也好,都是老百姓,都是好样的,也都是悲哀的。。。不是因为他们败了,而是因为他们不能决定自己能不能不再败。。。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58098 工分:52
左箭头-小图标
再好的军队,在满清那些脑残统治者手中都是糟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93295 工分:928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04099 工分:3815
左箭头-小图标
一提满洲鞑子我就一脑子的火!!!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87668 工分:856398
/ 排名:222
左箭头-小图标
国家领导者的责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47962 头衔:铁血学生军 工分:35051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8519 工分:1340
左箭头-小图标
大义虽败犹荣,大节虽死犹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21874 工分:278
左箭头-小图标
本人是湖南人也以此为荣湖湘精神就是敢为天下先。近现代更是人才倍出。湘军更是在中国近代风起云涌,打遍大半个中国,如我是曾国反必反。可以说湘军的消亡其实也是文正公性格的失败,总是被传统的儒家文化所束缚。总是不能突破自己。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6809 工分:110230
/ 排名:8119
左箭头-小图标
清政府对于湘军、淮军又打压又利用。在曾国藩、左宗堂死后,湘军基本被裁撤一空,主要扶植淮军。甲午战争中,淮军屡战屡败,清政府又重新启用湘军。但是,一支精锐作战部队不可能临时拼凑出来,由湘军老将匆忙招募的湘军根本没有战斗力,面对正规化的日军进攻,一战即败。湘军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11374
左箭头-小图标
湘军就这么在外无援兵,内无粮弹的情况下全体殉国了。只是战果不佳了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51条记录]&分页:
&对湘军最后一战--甲午战争的牛庄血战!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午战争还有什么战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