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菲女士日记的日记初版

《莎菲女士的日记》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莎菲女士的日记》
大小:788.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莎菲女士的日记》 -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 《》是的成名作。 二十年代末,莎菲以其独特的面貌出现于文坛,犹如“抛下一颗炮弹”,顿时震撼了整个文坛。这是个漂泊在外,对生活抱有美丽的幻想,但又被肺病缠身和爱情失意折磨着的孤独少女。她集善恶于一身,“多样性、矛盾性和一致性”高度统一在她的性格之中,以至让人捉磨不透而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歧义。 &
《莎菲女士的日记》 - 作品分析:
主题《 》发表于一个新与旧、进步与反动、光明与黑暗激烈搏斗的时期,丁玲将自身那种因理想与现实相冲突而产生的苦闷与孤独感很自然地融入作品,真实记述了主人公莎菲的一段心路历程,深刻地揭示了经过五四运动洗礼后的小资产阶级状态和情感结构。
人物形象是一个乘着个性解放的风潮走出家门的、外冷内热的时代女性;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现代知识女性典型,性情孤傲、内心充满狂热幻想,蔑视封建礼教、追求“真的爱情”和个性解放。但是大革命失败后的特殊环境,小资产阶级在追求幻灭后的内心骚乱,都决定了她执拗地寻觅人生的意义而又没有出路,鄙视世俗又不时感到有沉入纵情声色中的危险,重感情,而更爱幻想、狂想。这就具体反映出历史投射在一部分知识青年身上的时代阴影――使反抗带有病态但仍是反抗(病态的反抗),表现出莎菲形象的全部矛盾性,“莎菲女士是心灵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小说深入细致地描写了莎菲在情欲方面所受的诱惑,这种对人物心灵的大胆剖露,产生了惊世骇俗的阅读震撼,从而被看作是“女性的《》”。在莎菲身上体现出来的灵与肉的冲突比郁达夫《沉沦》的主人公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因为这是一个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却丧失了选择对象和选择意义的时代寓言:莎菲的苦闷,是五四时期获得个性解放的急进青年,在革命低潮中陷入彷徨无主的真实写照,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批判性,也对当时青年的时代苦闷起到聚光一照,发人深省的作用。莎菲巨大的生命热情显然迫切需要一个巨大的事业来消耗,丁玲对此做出的解释是:莎菲生活在世界上,所要人们的了解她体会她的心太恳切了,所以长远地沉溺在失望的苦恼中。对于莎菲们来说,“生存还是毁灭”,并不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关键是要给她们生或死的理由。1933年,丁玲又发表了《》,叙述莎菲没有浪费生命,她与一位文学青年同居生子,当她读着爱人的新作《》时,爱人却以已经被秘密枪决了。把带入了革命小说的新轨道,把冷静的心理分析与热切的时代呼唤相结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艺术成就丁玲 《》是一部内容与形式高度契合的佳作,是郁达夫所开创的描写知识分子时代病的自我伤感小说的总结与结束。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文体形式上,采用了日记体。《》是部日记体小说,小说的成功也首先得力于作者对日记这一文学样式的选择。莎菲是五四时代的产儿,她的执着、追求、幻灭、苦闷,都需要痛快淋漓地倾泻出来,日记这种直抒胸臆的形式正好为莎菲抒发理想、倾吐苦闷提供了通畅的渠道,给了她一个自由挥洒的空间。其次,在心理描写上,精微细腻、大胆而又富有饱满感情。丁玲一步入文坛,便带来一种细腻地刻画人物复杂心理的特色,莎菲的心理描写,在这方面也代表了丁玲的主要艺术成就。第三,在语言风格上,极具阳刚之气又不乏柔和之美,文笔细腻、敏锐、灵活、强悍,正与莎菲那坦率真诚而又纤细敏感的性格相吻合,真实、准确、细致地完成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
《莎菲女士的日记》 - 论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形象   
温和善良,面对苇弟忠实的求爱,她总是毫不含糊地加以拒绝,从不欺骗和玩弄他。她说:“我相信在我平日的一举一动中,我都很能表示出我的态度来 1温和善良而又骄纵任性莎菲温和善良,面对苇弟忠实的求爱,她总是毫不含糊地加以拒绝,从不欺骗和玩弄他。她说:“我相信在我平日的一举一动中,我都很能表示出我的态度来。为什么他懂不了我的意见呢?难道我能直接的说明和阻止他的爱吗?我常常想,假设这不是苇弟而是另外一人,我将会知道怎样处置是最合适的。偏偏又是如此令我忍不下心去的一个好人!”为了让苇弟死心,她把自己的日记拿给苇弟看,让她知道他之在她心里“是怎样的无希望”,进而了解她“是如何凉薄的反反复复不足爱的女人”。莎菲常常真诚地为苇弟祝福祈祷,“愿有那么一个真诚纯洁的女郎去饱领苇弟的爱,并填实苇弟所感到的空虚。”“我将替她愿望那世界上最可爱、最美的女人”。但另一方面,苇弟又是莎菲倾泄怨怒的对象,她常常用冷静的眼光欣赏他痛苦地流泪,看到他把眼泪一颗一颗掉在她手背上,“却像野人一样的在得意地笑”。有时为了苇弟“很快乐,在笑”,便又故意去捉弄,苇弟哭了,她却快意起来。尽管莎菲知道这一切其实是罪过,因而不断自我谴责:“我,自然,得意够了,是又会惭愧起来,于是用姊姊的态度去喊他洗脸,抚摩他的头发”。“在一个老实人面前,我尽自己的残酷天性去折磨了他,但当他走后,我真又想抓回他来,只请求给他一句:‘我知道自己的罪过,请不要再爱这样一个不配承受那真挚的爱的女人了吧!’” 2放任不羁而又自我压抑与周围的女性相比,莎菲活得最无拘:破烂的手套,搜不出香水的抽屉,无缘无故扯碎的新棉袍,旧的小玩具……她从不讳言自己的感情欲求,也不隐藏自己的卑下意识。凌吉士那“说不出、捉不到的丰仪”煽动着莎菲的心,她“用一种小儿要糖果的心情”望着那两个“鲜红的、嫩腻的、惹人的”嘴角,觉得有把自己的“嘴唇放上去的需要”,她要占有凌吉士,要凌吉士“无条件地献上他的心”,跪着求她“赐给他吻”。她说:“假使他这时敢拥抱住我,狂乱的吻我,我一定会倒在他手腕上哭了出来:‘我爱你阿!我爱你阿!’”但另一方面,莎菲又压抑自己可爱的天性。她说:“近来为要磨练自己,常常话到口边便咽住,怕又在无意中刺着了别人的隐处,虽说是开玩笑。”借住在夏那儿时,梦如大发其对感情的一种新近所获得的议论,隐隐的含着讥刺向她,她也只是默然忍受。爱上凌吉士后,更是不断懊悔自己“所做的一些不是”。结果,她活得是那么的不痛快。 3倔强而又脆弱颓丧莎菲勇敢地从家庭中走了出来,虽屡遭挫折却总不愿舍弃追求的热望,虽倍受排斥但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莎菲有一个温暖的家,她的父母、姊姊都能如此盲目地爱惜她,但她却不留恋这温馨的乐园,即使到最后,因为一番经历而陷到极深的悲境里去,她也没有想过回去,而是“决计搭车南下,在无人认识的地方”,“悄悄的活下来,悄悄的死去”。因为在那个时代,回去,就意味着走回头路,就意味着失去真正的自由。莎菲在这方面,表现得如此执着,如此倔强,真可谓“飞蛾扑火,非死不已”。但另一方面,莎菲又异常脆弱颓丧,表现在苦闷时的意志崩溃、自我动摇和借酒浇愁,以自我麻醉来摆脱痛苦上。莎菲接到蕴姊从上海来的信后,百无可望,明知酒对她的肺病有致命的危险,仍发狂痛饮,企望因此一了百了,不必再去细想那些纠纠葛葛的事。 4愤世嫉俗而又自我怀疑莎菲瞧不起世俗的虚伪和做作,看不惯周围的堕落和腐败。听到公寓里住客们那又粗、又大、又嘎、又单调的喊伙计的声音,就感到头痛,看到“那四堵粉垩的墙”,“那同样的白垩的天花板”,就感到“窒息”,因为“真找不出一件能令人不生嫌的事”,她宁肯能找到些新的不快活,不满足;只是新的,无论好坏,来刺激她那颗孤寂、苦闷的心。莎菲邀好友毓芳和云霖看电影,毓芳却邀了剑如来,因为她曾把剑如当作好朋友而在一个星期中足足给了她八封长信,可是剑如却没有理睬她,以至极大地伤害了她的自尊心,所以她一见到剑如,“气得只想哭”,而剑如却装糊涂,同她“毫无芥蒂的说话”。到了影院,“在门口又遇着一群同乡的小姐们”,她“厌恶那些惯做的笑靥”,再也忍受不了这些俗不可耐的世态,便乘毓芳同她们说到热闹中丢下她所请的客,悄悄回来了。莎菲不满于社会对于女性的歧视,鄙视平庸的家庭生活,尤其反感阻碍个人奋斗的传统习俗和社会偏见。她是把自己作为一种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力量来看待的。但另一方面,她又常常怀疑自己的信仰,说不上自己真的需要什么,她时时懊悔,时时觉得“无意义”,甚至认为“一个女人这样放肆,是不会得好结果的”,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一个正经女人做不出来的。 5蔑视礼教而又害怕舆论莎菲尊重人性,鼓吹恋爱自由,蔑视封建礼教,与异性交往,毫无顾忌,从不像子君那样面对一副雪莱像也会忸怩不安。对于“道德家”的指手画脚,莎菲也没有像庐隐笔下的女主人公那样耿耿于怀,家庭关系对于莎菲毫无束缚,她身上从来也找不到淦女士笔下人物那种“孝”的痕迹。莎菲认识凌吉士后,一反女人安于被动的惯例,主动追求真实的爱。她怀着神秘的目的搬了家,并以补习英文为名进一步接近凌吉士。莎菲还敢把自己内心世界的一切复杂隐秘处赤裸裸地亮出来,一点也不忌讳自己的情欲冲动,这一切,都显示了莎菲对于既定道德规范的大胆冒渎和人们所尊崇的传统礼教的勇敢挑战。但另一方面,她又害怕舆论,害怕人们理智的面孔,她委屈自己的可爱天性以迎合浅薄眼光之赞颂,并且常因自己的所作所为“放肆”、“不正经”、不合道德而感到像犯下罪一样的难受。 6自尊自强而又自侮自贱莎菲是自我欣赏型的女性,意志自由的倾向非常鲜明,对别人的嘲讽,常不屑一顾。她人格独立的意识很强,热切向往现世人生,充满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但她又自哀自怜、自轻自贱,拿生命当玩具,置肺病于不顾,狂饮大醉,自咒“倒不如死了干净”。向她所轻视的人乞怜。她明知凌吉士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纨绔子弟,却仍渴求他的“拥抱”和“热吻”。她说:“我的王!准许我亲一下吧!” 7沉着冷静而又浮躁冲动莎菲能沉着地对待一切外来的打击,用淡漠的微笑讥恶。身患肺病,却满不在乎,对苇弟的落泪和剑如的生病,反倒快活。但另一方面,莎菲又忽怨忽怒,频喜频忧,情绪一日三变,浮躁不安,以至行为总是和理智相悖离。她不愿捉弄苇弟,并且还确确实实可怜他,但她又能很冷静的去看他怎样使眼睛变红,怎样拿手去擦干,并在那些举动中,加上许多残酷的解释,而未曾想到在人世中,他是一个例外的老实人。 8鄙视淫乐而又姑息色欲莎菲主张“灵肉高度和谐”的爱情,鄙视一味追求肉感享受。她没有把自己所追求的爱情同世人所谓的‘爱’划等号,后者除让她感到“无味的嫉妒”和“自私的占有”之外,只是等于找得一个忠实的男伴,做一身的归落。她不屑于这种亲密,称它为“男女间的小动作”。莎菲要求爱人了解她。她说:“我总愿意有那么一个人能了解得我清清楚楚的,如若不懂得我,我要那些爱,那些体贴做什么?”嘲笑“”,“不相信恋爱是如此的理智、如此的科学”,她要求爱还应像“把肉体融化似的快乐”。反对“幸福不是在有爱人,是在两人都无更大的欲望,商商量量、平平和和的过日子”的观点,似乎是个很懂得爱情的人。但她又不能抵制色欲,凌吉士“颀长的身躯,嫩玫瑰般的脸庞,柔软的眼波,惹人的嘴角”,“音乐般的声音”,总令她陶醉,令她不能自己,她说:“假使他把我紧紧的拥抱着,让我吻遍他全身,然后把我丢下海去,丢下火去,我都会快乐的闭着眼等待那可以永久保藏我那爱情的死的来到。”并且在确定不会爱上这个南洋阔少后,仍“倾慕他、思念他”,甚而至于感到没有他,就“失掉一切生活意义的保障了”。她说:“假使有那末一日,我和他的嘴唇合拢来,密密的,那我的身体就从这心的狂笑中瓦解去,也愿意。其实,单单能获得骑士一般的那人儿的温柔的一抚摩,随便他的手尖触到我身上的任何部分,因此就牺牲一切,我也肯。”继而抛开理智,主动投入他邪恶的怀抱。 9依恋人生而又悲观宿命莎菲是个热爱生命的少女,总觉得没有享受到“生的一切”,因此她寻求快乐,迫切需要这人间的感情,祈望“占有许多不可能的东西”,没有一丝遗憾地死去。但她又悲观绝望,自己糟蹋自己,心灰意懒,坐以待毙,只想“到无人认识的地方,悄悄地活下来,悄悄地死去”。 这就是莎菲!一个时而温情、时而骄横、时而自尊、时而自卑、时而冷静、时而狂放、时而抑制、时而渲泄、时而像哲人、时而像疯子的矛盾生灵!她既是多侧面的,又是非常鲜明的。 莎菲何以会有这么复杂丰富的性格?这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莎菲生活的时代,“五四运动”的高潮早已过去,原先全身心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念念不忘于服务社会和人类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在大革命失败后恐怖、血腥的气氛中分化:有的发扬“五四”精神,沿着前进;有的却与封建主义进行了妥协,消沉甚至堕落了,连先前欣赏易卜生之流的剧本《终身大事》的青年,也多拜倒于《天女散花》、《黛玉葬花》的台下;也有的仍然在追求个性解放和恋爱自由,与封建主义进行软弱无力的抗争。这一类人把自己禁锢在狭小的生活圈子里,因看不到明确的未来,找不到新的出路而悲观、感伤、颓废。莎菲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就这样,莎菲不断追求,又不断幻灭,自始至终,她的理想,没得到过实现,她的欲望,没得到过满足。于是被压抑的内心欲望和个性便被扭曲,自觉不自觉地向着相反的、极端的方向发展,带上颓废、变态和病态的色彩。她性格中的“狷傲”、“怪癖”和不近情理也便由此而来。所以茅盾说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绝叫者”,“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实在是有见地之极。 从某种意义上说,莎菲是另一类型的堂吉诃德,她以自己喜怒无常的性格、玩世不恭的态度作为武器,用这支无形的长矛,对准黑暗、腐朽的社会,单枪匹马地猛打狠杀。这样的战斗当然是无济于事的,最后只能和堂吉诃德一样以失败告终,只是莎菲的失败不带任何喜剧色彩,在人生的舞台上,她扮演的是悲剧的角色。
《莎菲女士的日记》 - 莎菲女士的日记预示的意义及主要原因
是谁?是谁?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那是一个敢于追求真正而纯洁的爱情的女性;是一个不把爱情、亲情、友情和同情混为一谈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个不把爱情与性、与人的本能混为一谈的女性。丁玲笔下的莎菲是这样,丁玲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她对待爱的态度与方式实在让人敬佩,甚至超过了比她早一个时代的新文化领袖级人物胡适。像胡适一样,丁玲的一生也经历了四场可歌可泣的爱情。但是从胡适的爱情上,后人很难看到作为一个新文化领袖的风采,也很难看到作为一个新时代真正男人的风采。在爱情面前,他是一个失败者,是一个逃兵,远不如他所爱的一个又一个女人来得勇敢而坚强。他对于他所爱的和同时深深爱着他的女人的伤害,不但刻骨铭心,甚至使其中的两个女人毁了一生!女人可以为他而殉情,而胡适呢,却在仰天长叹之余退避三舍。丁玲却完全不同。在她正值青春年华时,上一辈人为她订下的与她表哥的婚约因为没有爱,她便用一个弱女子的最大努力去挣脱,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与胡也频相爱以后,她不但不在乎世人的鄙视,反而勇敢地手挽手一起走上街头。当两个人不幸被沼泽困住以后,生命危在旦夕,她却和她相爱的人一样地毫无畏惧,不是一起抱头痛哭,惋惜生命的无常与残酷,而是一起仰望星空并数天上的星星!那种浪漫,不是一般人可以轻易做出,那该是对于生命、对于爱情的多么深刻又多么超然的理解。 ?? 与冯达的相爱也是同样。信任就是信任,怀疑就是怀疑。认为是冯达出卖了自己才使得自己被捕入狱,就把自己的感知直面道出。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对于爱情也是一样。可以说,不敢于直面与正视惨淡的人生与淋漓鲜血的人,也同样不敢于直面与正视自己的感情。应该说,丁玲是那个时代女子中的一个真的“猛士”。自己深爱着的男人胡也频的牺牲没有击垮她的意志;牢狱的折磨她敢于以死抗争。那绝不仅是一种个性化的生存。其生命的内质已经超越了个性,那是生命的真正觉醒,是一个觉醒者对于自己的感情、权利与尊严的最高的捍卫。 不可想象,没有这样的感情作为依傍,丁玲历经磨难的中、晚年怎样度过 在丁玲生命的中、晚年,她与比她小13岁的年轻军官陈明的相爱,是她一生的爱情最光辉夺目、最光彩照人的一幕。在爱情与人生面前,也许最大的敌人正是世俗。因为世俗是一种最潜在又最为无边无际的力量,让你找不到对手而对手又无时无刻不在你周围,并将你紧紧包围起来。你能够清楚地感觉到这种力量的存在,却无法一把抓住它。你要与之较量,却没有明确的对手和目标,然而你又无时无刻不感到这个对手和目标的存在。丁玲应该同样感觉到了吧?因为她与陈明的相爱正是处于这样的处境之中。但是她像陈明一样来的果敢而坚强。没有什么人赞同那就不举行什么隆重的婚礼。恋爱与结婚本来也不是要做给谁看的,那本来就是自己的事,属于自己私生活的范畴。只要恋爱的双方彼此真正相爱,那是什么世俗的力量也无权干涉、无法分散和无法打垮的。在那以后长达几十年的岁月里,丁玲与陈明始终坚贞不渝地相爱着。 他们这场不与世俗为伍的爱情同时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严峻考验,特别是在50年代丁玲陷入政治和由政治而导致的人生逆境以后,在丁玲遭受长达20多年“流放”生活的艰难岁月里,陈明始终与她站在一起,始终用他的感情作为丁玲。不可想象,没有这样的感情作为依傍,丁玲历经磨难的中、晚年生活该怎样度过。她能够坚持下来吗?能够坚持到底吗?人的生命选择和生命历程只能有一种,选择了这一种就不可能同时选择另一种,人分身无术。不知道丁玲对于她的中、晚年的生命选择是否无怨无悔,然而应该确信,她对于陈明的爱情选择无怨无悔。到了晚年,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只是觉得陈明这一生活得太苦了,爱得太苦了。不知陈明先生有何感受。也许在他看来,为了真正的相爱,那是任何代价都可以付出、任何牺牲也在所不惜的。何以言苦?又何言太苦?真正的爱情本来就是真正的心甘情愿。 究竟是莎菲成全了丁玲,还是丁玲成全了莎菲 我时常情不自禁重温丁玲写在《》里的一段文字,那是小说主人公莎菲对于自己爱情的一种内心剖白。不知道这段话可否作为丁玲自己爱情追求的一个注脚和一种反证—— 我到底又为了什么呢,这真难说!自然我未曾有过一刻私自承认我是爱恋上那高个儿了的,但他在我的心心念念中又蕴蓄着一种分析不清的意义。虽说他那颀长的身躯,嫩玫瑰般的脸庞,柔软的嘴唇,惹人的眼角,可以诱惑许多爱美的女子,并以他那娇贵的态度倾倒那些还有情爱的。但我岂肯为了这些无意识的引诱而迷恋一个十足的南洋人!真的,在他最近的谈话中,我懂得了他的可怜的思想;他需要的是什么?是金钱,是在客厅中能应酬买卖中朋友们的年轻太太,是几个穿得很标致的白胖儿子。他的爱情是什么?是拿金钱在妓院中,去挥霍而得来的一时肉感的享受,和坐在软软的沙发上,拥着香喷喷的肉体,抽着烟卷,同朋友们任意谈笑,还把左腿叠压在右膝上;不高兴时,便拉倒,回到家里老婆那里去。热心于演讲辩论会,网球比赛,留学哈佛,做外交官、公使大臣,或继承父亲的职业,做橡树生意,成资本家……这便是他的志趣! 唉,我能说什么呢?当我明白了那使我爱慕的一个高贵的美型里,是安置着如此一个卑劣灵魂,并且无缘无故还接受过他的许多亲密。这亲密,还值不了他从妓院中挥霍里剩余的一半!想起那落在我发际的吻来,真使我悔恨到想哭了!……唉!我应该怎样来诅咒我自己了! 这段话让我想象不出来,究竟丁玲与莎菲之间有多么大的差异或相同。究竟是莎菲成全了,还是丁玲成全了莎菲?
《莎菲女士的日记》 - 莎菲女士的日记节选
三月二十七晚 自从我赶走苇弟到这时已整整五个钟头了。在这五点钟里,我应怎样才想得出一个恰合的名字来称呼它?象热锅上的蚂蚁在这小房子里不安的坐下,又站起,又跑到门缝边瞧,但是——他一定不来了,他一定不来了,于是我又想哭,哭我走得这样凄凉,北京城就没有一个人陪我一哭吗?是的,我应该离开这冷酷的北京,为什么我要舍不得这板床,这油腻的书桌,这三条腿的椅子……是的,明早我就要走了,北京的朋友们不会再腻烦莎菲的病。为了朋友们轻快舒适,莎菲便为朋友们死在西山也是该的!但如此让莎菲一人看不着一点热情孤孤寂寂的上山去,想来莎菲便不死,也不会有损害或激动于人心吧……不想了!不想!有什么可想的?假使莎菲不如此贪心攫取感情,那莎菲不是便很可满足于那些眉目间的同情了吗?…… 关于朋友,我不说了。我知道永世也不会使莎菲感到满足这人间的友谊的! 但我能满足些什么呢?凌吉士答应来,而这时已晚上九点了。纵是他来了,我会很快乐吗?他会给我所需要的吗?…… 想起他不来,我又该痛恨自己了!在很早的从前,我懂得对付哪一种男人应用哪一种态度,而现在反蠢了。当我问他还来不来时,我怎能显露出那希求的眼光,在一个漂亮人面前是不应老实,让人瞧不起……但我爱他,为什么我要使用技巧?我不能直接向他表明我的爱吗?并且我觉得只要于人无损,便吻人一百下,为什么便不可以被准许呢? 他既答应来,而又失信,显见得是在戏弄我。朋友,留点好意在莎菲走时,总不至于是一种损失吧。 今夜我简直狂了。语言,文字是怎样在这时显得无用!我心像被许多小老鼠啃着一样,又象一盆火在心里燃烧。我想把什么东西都摔破,又想冒着夜气在外面乱跑,我无法制止我狂热的感情的激荡,我躺在这热情的针毡上,反过去也刺着,翻过来也刺着,似乎我又是在油锅里听到那油沸的响声,感到浑身的灼热……为什么我不跑出去呢?我等着一种渺茫的无意义的希望到来!哈……想到红唇,我又癫了!假使这希望是可能的话——我独自又忍不住笑,我再三再四反复问我自己;“爱他吗?”我更笑了。莎菲不会傻到如此地步去爱上南洋人。难道因了我不承认我的爱,便不可以被人准许做一点儿于人无损的事? 假使今夜他竟不来,我怎能甘心便上西山去…… 唉!九点半了! 九点四十分! 三月二十八晨三时 莎菲生活在世上,要人们了解她体会她的心太热太恳切了,所以长远的沉溺在失望的苦恼中,但除了自己,谁能够知道她所流出的眼泪的分量? 在这本日记里,与其说是莎菲生活的一段记录,不如直接算为莎菲眼泪的每一个点滴,是在莎菲心上,才觉得更切实。然而这本日记现在要收束了,因为莎菲已无需乎此—— 用眼泪来泄愤和安慰,这原因是对于一切都觉得无意识,流泪更是这无意识的极深的表白。可是在这最后一页的日记上,莎菲应该用快乐的心情来庆祝,她从最大的失望中,蓦然得到了满足,这满足似乎要使人快乐得死才对。但是我,我只从那满足中感到胜利,从这胜利中得到凄凉,而更深的认识我自己的可怜处,可笑处,因此把我这几月来所萦萦于梦想的一点“美”反缥缈了,——这个美便是那高个儿的丰仪! 我应该怎样来解释呢?一个完全癫狂于男人仪表上的女人的心理!自然我不会爱他,这不会爱,很容易说明,就是在他丰仪的里面是躲着一个何等卑丑的灵魂!可是我又倾慕他,思念他,甚至于没有他,我就失掉一切生活意义了;并且我常常想,假使有那末一日,我和他的嘴唇合拢来,密密的,那我的身体就从这心的狂笑中瓦解去,也愿意。其实,单单能获得骑士般的那人儿的温柔的一抚摩,随便他的手尖触到我身上的任何部分,因此就牺牲一切,我也肯。 我应当发癫,因为这些幻想中的异迹,梦似的,终于毫无困难的都给我得到了。但是从这中间,我所感到的是我所想象的那些会醉我灵魂的幸福吗?不啊! 当他——凌吉士——晚间十点钟来到时候,开始向我嗫嚅地表白,说他是如何的在想我……还使我心动过好几次;但不久我看到他那被情欲燃烧的眼睛,我就害怕了。于是从他那卑劣的思想中发出的更丑的誓语,又振起我的自尊心!假使他把这串浅薄肉麻的情话去对别个女人说,一定是很动听的,可以得一个所谓的爱的心吧。但他却向我,就由这些话语的力,把我推得隔他更远了。唉,可怜的男子!神既然赋与你这样的一副美形,却又暗暗的捉弄你,把那样一个毫不相称的灵魂放到你人生的顶上!你以为我所希望的是“家庭”吗?我所欢喜的是“金钱”吗?我所骄傲的是“地位”吗? “你,在我面前,是显得多么可怜的一个男子啊!”我真要为他不幸而痛哭,然而他依样把眼光镇住我脸上,是被情欲之火燃烧得如何的怕人!倘若他只限于肉感的满足,那末他倒可以用他的色来摧残我的心;但他却哭声地向我说:“莎菲,你信我,我是不会负你的!”啊,可怜的人,他还不知道在他面前的这女人,是用如何的轻蔑去可怜他的这些做作,这些话!我竟忍不住笑出声来,说他也知道爱,会爱我,这只是近于开玩笑!那情欲之火的巢穴——那两只灼闪的眼睛,不正宣布他除了可鄙的浅薄的需要,别的一切都不知道吗? “喂,聪明一点,走开吧,韩家潭那个地方才是你寻乐的场所!”我既然认清他,我就应该这样说,教这个人类中最劣种的人儿滚出去。然而,虽说我暗暗的在嘲笑他,但当他大胆的贸然伸开手臂来拥我时,我竟又忘了一切,我临时失掉了我所有的一些自尊和骄傲,我完全被那仅有的一副好丰仪迷住了,在我心中,我只想,“紧些!多抱我一会儿吧,明早我便走了。”假使我那时还有一点自制力,我该会想到他的美形以外的那东西,而把他象一块石头般,丢到房外去。 唉!我能用什么言语或心情来痛悔?他,凌吉士,这样一个可鄙的人,吻了我!我静静默默地承受着!但那时,在一个温润的软热的东西放到我脸上,我心中得到的是些什么呢?我不能象别的女人一样晕倒在她那爱人的臂膀里!我张大着眼睛望他,我想:“我胜利了!我胜利了!”因为他所使我迷恋的那东西,在吻我时,我已知道是如何的滋味——我同时鄙夷我自己了!于是我忽然伤心起来,我把他用力推开,我哭了。 他也许忽略了我的眼泪,以为他的嘴唇给我如何的温软,如何的嫩腻,把我的心融醉到发迷的状态里吧,所以他又挨我坐着,继续说了许多所谓爱情表白的肉麻话。 “何必把你那令人惋惜处暴露得无余呢?”我真这样的又可怜起他来。 我说:“不要乱想吧,说不定明天我便死去了!” 他听着,谁知道他对于这话是得到怎样的感触?他又吻我,但我躲开了,于是那嘴唇便落到我手上…… 我决心了,因为这时我有的是充足的清晰的脑力,我要他走,他带点抱怨颜色,缠着我。我想“为什么你也是这样傻劲呢?”他直挨到夜十二点半钟才走。 他走后,我想起的事情。我用所有的力量,来痛击我的心!为什么呢,给一个如此我看不起的男人接吻?既不爱他,还嘲笑他,又让他来拥抱?真的,单凭了一种骑士般的风度,就能使我堕落到如此地步吗? 总之,我是给我自己糟踏了,凡一个人的仇敌就是自己,我的天,这有什么法子去报复而偿还一切的损失? 好在在这宇宙间,我的生命只是我自己的玩品,我已浪费得尽够了,那末因这一番经历而使我更陷到极深的悲境里去,似乎也不成一个重大的事件。 但是我不愿留在北京,西山更不愿去了,我决计搭车南下,在无人认识的地方,浪费我生命的余剩;因此我的心从伤痛中又兴奋起来,我狂笑的怜惜自己:“悄悄的活下来,悄悄的死去,啊!我可怜你,莎菲!”
《莎菲女士的日记》 - 丁玲简介 ?
丁玲 & ()原名,湖南临澧人。一生富于传奇色彩。早期追求个性人生,最终走向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其文学创作也由最初的单纯抒写个人苦闷逐步转向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成名作是发表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心理小说《》。参加革命队伍后,创作了一系列歌颂抗日将士的小说和散文。延安时期,因发表《》等作品而在1942年的整风运动中受到批评。四十年代末完成长篇小说《》,1951年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 1955年,作为“丁玲反党集团”的主要人物遭到批判,随即被流放到北大荒长达8年,之后又被投入北京秦城监狱。5年后出狱,被送到山西乡村改造。1979年平反。随后任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大型文学期刊《》的主编。病逝于北京。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10:22:49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莎菲女士的日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