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简介对词坛的贡献,写十条

论柳永的艺术追求及其对词文学的贡献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4页免费5页免费5页免费7页¥2.0016页免费6页免费5页免费12页免费4页免费8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页免费4页免费5页免费5页免费5页免费
论柳永的艺术追求及其对词文学的贡献|论​柳​永​的​艺​术​追​求​及​其​对​词​文​学​的​贡​献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论文】浅谈柳永对词创作的贡献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00.0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7页¥2.004页¥2.003页¥2.002页¥1.002页¥1.003页¥2.002页¥1.001页¥0.502页¥1.004页¥2.0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浅谈柳永对词创作的贡献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他​的​词​作​较​以​往​都​有​大​的​突​破​和​大​的​扩​展​。​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同期刊文献浅析柳永婉约词的特征及其在词坛上的贡献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4页免费8页免费5页免费1页¥0.502页2下载券48页免费3页免费3页免费1页免费1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2页1下载券3页免费5页免费2页2下载券7页免费
浅析柳永婉约词的特征及其在词坛上的贡献|浅​析​柳​永​婉​约​词​的​特​征​及​其​在​词​坛​上​的​贡​献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形”“神”并举
“唇吻遒会”:从雅室文案到“勾栏瓦舍”的回归——论柳永对词体与词风的贡献--《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形”“神”并举
“唇吻遒会”:从雅室文案到“勾栏瓦舍”的回归——论柳永对词体与词风的贡献
【摘要】:柳永第一个大力创作慢词长调,其词在"形"(词体)与"神"(词风)两个方面,一并着力,变雅为俗,无论是声腔体式,还是审美内涵,都能够融入生活,贴近大众,深植民间。同时,在艺术手法上融会贯通,屡有新制,"唇吻遒会,情灵摇荡"(南朝梁萧绎《金楼子·立言篇》),使得"词"这种本源于民间的通俗文体艺术样式,开始了从雅室文案到"勾栏瓦舍"的回归,从而开创了以俗为美的词风,以新的风貌出现于词坛,标志着词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I207.23【正文快照】:
词发展到北宋初期,填词的艺术技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词体和词风上并没有多大的突破。如晏殊的《珠玉词》,其中绝大部分是小令,没有一首慢词长调。词的主导风格也仍是沿袭五代,表现为雅丽凄婉。自《乐章集》问世后,这种沉闷单调的局面才被打破,词风才为之一变。柳永第一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成松柳;[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杜晓霞;张海燕;;[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李桂萍;;[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李雯;;[J];才智;2009年16期
林小玲;;[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赵凌宇;;[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沈燕红;;[J];名作欣赏;2007年12期
吴丽;;[J];文教资料;2007年36期
杨慧;;[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徐静;;[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静;;[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莫立民;刘新文;;[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莫立民;刘新文;;[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严迪昌;;[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王毅;;[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曾大兴;;[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马大勇;;[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彭琼英;;[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刘庆云;;[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李小凤;姚蓉;;[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苏娅;[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杨子才;[N];北京日报;2001年
蔡义江;[N];人民政协报;2002年
郭建勋;[N];光明日报;2004年
陈先义;[N];文学报;2010年
王昆顺;[N];太原日报;2005年
耿联;[N];南京日报;2009年
梅振才;[N];中华读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再林;[D];苏州大学;2002年
张世斌;[D];河北大学;2006年
郑海涛;[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许秋群;[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符继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张屏;[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丁鹏;[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李宏哲;[D];南开大学;2013年
邢蕊杰;[D];苏州大学;2008年
李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勇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张璐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由欣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陈巍;[D];延边大学;2008年
晏慧;[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陈净;[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张立彦;[D];西南大学;2009年
刘兴晖;[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孟高飞;[D];西南大学;2009年
王炼;[D];郑州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第34集 苏轼(4)柳永(1)[有声文学]--两个黄鹂
http://pjhxb./index.html
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第34集&苏轼(4)柳永(1)[有声文学]
作者:黄旭宝 日期: 8:22:00
谪居黄州,是诗人思想上脱胎换骨的一个契机。死里逃生的他,在大灾大难过后,深切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开始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他的思想境界与人生态度都发生了飞跃,他也迎来文学创作的高峰。《赤壁赋》等作品之外,《定风波》或许可以代表了他的反思: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前有一小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从序中的介绍来看,这首词所写的不过是途中遇雨时所持的态度和所得的感受,但词人借此表露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展示了自己的宽阔胸襟。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由于“雨具先去”,同行者皆不堪,可以想见他们通身湿透、急匆匆寻找避雨处所的“狼狈”相。而苏轼却是另一番气度:他在风雨之中“竹杖芒鞋”,“吟啸徐行”,另得一番乐趣。骤雨泼身,可以置之度外;“穿林打叶”之声,可以充耳不闻。自然界的风风雨雨是再正常不过的了,遇上了只需坦然对待。词人在生话的逆境中,壮志未销.对世事未能忘情.又不与之奋斗,而是采取一种超然物外、忘怀得失的达观态度。在一种旷达的气度中.不纠缠于眼前景.身边事,而是超脱出去,在远距离的观察中,描绘人生,升华人生。
  元丰七年(1084)正月,神宗皇帝记起了苏轼,亲自写了一道手札,说苏轼人材难得,不忍终弃,量移为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官职虽然没有变化,但暗含有赋闲待用的意思。苏轼觉得自己已经习惯了黄州的生活,有心拒绝,又担心辜负了圣上的一片好意,引起误解。于是他慢腾腾地从黄州顺江而下,然后入运河,转淮水,再入汴水,最后到达汝州,绕了一个极大的圈子,其实是希望事情能有所变化。
&&&&&& 苏轼此行收获极为丰富。在庐山,他引起了轰动,留下了我们所熟知的名篇;到江西湖口,又夜探石钟山;到金陵,则会晤了赋闲在家罢相已达八年之久的王安石。关于这次历史性的会晤,历来有多种传闻。《曲洧旧闻》说王安石穿着乡野间朴素的服装,骑着一头毛驴前往苏轼所在的船上拜谒。另外一些野史如《后山杂谈》都说是苏轼前去拜访这位倔强的老头。至于会谈的内容,《后山杂谈》说两人谈了一些不咸不淡不着边际的笑话。《曲洧旧闻》说两人比试了一番诗才。《邵氏闻见后录》则声称两人探讨了严肃了学问,如关于如何重修《三国志》等问题,后来话题转移到时事政治,对吕惠卿有所批评。
  据说,许多人都看见过王安石在乡间独自骑驴闲行,“喃喃自语,有如狂人”。当苏轼亲眼目睹一个权倾天下的改革家成为一个孤独寂寥甚至带些痴呆状的老汉时,他心中肯定有许多难以言说的触动。也许正是这次会见,使他对王安石的新法有了别样的感觉。当然,也有可能是现实教育了他,使他去掉了感情色彩,能够全面的考察新法的得失利弊,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指斥。这一立场了转变,使他在一些特殊场合成为了神宗与新法的辩护人,从而也给他的仕途带来了更多的波折。
  司马光把苏轼提拔上来的时候,并不知道苏轼的想法已经有所改变,他以为苏东坡还是当初那个坚定的持不同政见者。元丰八年三月,神宗年纪轻轻就与世长辞,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主持政务,司马光等旧党受到重用,苏轼的职位随即以火箭般的速度往上窜。不过一年时间,他就被任命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掌内制,成为朝廷的喉舌。
  但此时旧党忙于废除新法,弹劾新进,打击政敌,对改革成果全盘否定,苏轼便在如何对待新法等核心问题上与党魁司马光等人产生了难以弥合的分歧。雪上加霜的时,由于他的口无遮拦,对浮夸傲慢、古怪得不近人情的大理学家程颐进行了入木三分地挖苦,导致他卷入了蜀党、洛党之争。司马光死后,程颐主持丧礼。那天正好是朝廷百官在太庙中参加大典的日子,大典结束后,苏轼正要带领翰林院及中书省等同仁前往吊祭,程颐却拦住了大家,说《论语》云:“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这天大家既然在太庙唱过歌,听过奏乐,就不能去吊丧哭泣。苏轼立刻说《论语》上并没说“子于是日歌,则不哭”,不顾程颐的反对,率领大家进了门。吊唁的时候,苏轼又发现司马光的儿子没出来接待客人,一打听,原来程颐认为孝子如果真孝,应当是悲痛得不能见客人才是。苏轼实在无法忍受,当着众人之面说程颐可谓糟糠鄙俚叔孙通,即过于死板,不知变通,不懂装懂,标准的假学究,结果引起哄堂大笑。
  程颐的门人长期担任谏官,苏轼捅了马蜂窝,自然引起了程氏徒子徒孙的疯咬。历史证明,宁愿得罪小人,也不能得罪那些自以为是的清流。为了利益,小人可能会记恨你,但转眼之间可能为了更大的利益而忽略你或讨好你,只有所谓的“君子”,一旦惦记上了你,就会不屈不挠,把击败你作为人生奋斗的最高目标,历经多少坎坷都矢志不渝。苏轼终于不胜其烦,主动要去外放,于是再度来到杭州,成为杭州知州,疏浚西湖,筑长堤,留下了“苏堤”。一年后,他内调为吏部尚书,结果又遭到程颐门人的弹奏,苏轼再次选择了避战,出为扬州知州。但太皇太后对他始终充满信任,很快又将五十七岁的苏轼提拔为翰林侍读学士充礼部尚书。可惜的是,第二年这位太皇太后去世,苏轼的好日子就到了尽头。
  高太后的垂帘听政,曾让哲宗皇帝十分郁闷,他觉得自己正儿八经的坐在龙椅上,但一旦讨论国事就被晾在一旁,“只见臀背”,即只能看见众位大臣的背影与屁股,插不进半句话,所以他对白胡子的旧党充满怨恨。现在他掌握大权,自然要扬眉吐气,将那些所谓的托孤重臣一个个踢出朝堂。苏轼首先成为他出气的对象,对这个老师,哲宗没给他好脸色。当苏轼前往定州任职,临行前要求面见陛下时,哲宗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然而,这是噩梦的开始。
&&&&& 随着新党一个个趾高气扬的回到朝廷,苏轼等旧党的处境越来越艰难。苏辙的执政权力很快被收缴了,苏轼贬官的速度也赶上了升迁的速度,他连续五次接到贬谪的皇命,贬官的位置离京城越来越远,最后被撵到广州惠州。诗人在惠州的生活很窘困,菜要靠自己种,酿酒的米也不充裕,但他安之若素,并总能找到生活的乐趣,“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但苏轼这个愿望也很快落空了。他又被责授为琼州(今海南琼山)别驾、昌化军(今海南儋耳)安置。据说是因为苏轼有诗云“为报先生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章瓤醇螅刀仕臻鼓茉诖悍缰刑潘略河圃兜闹由缢谑蔷桶洳剂诵碌拿睢
  当时苏辙要贬往雷州,两人同行,分手时,苏轼还很洒脱地说:“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谁知这一别竟成永诀,两人真正只有遥相对望。到了儋州,苏轼的生活更为艰苦,在给友人的信中,他说:“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而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刚到海南,他还住在馆舍。后来朝廷派人来巡视,又将他从馆舍中撵了出去,他只好自己搭了个简易的房子。不过,苏翁的生活仍然超然洒脱,自得其乐,读书写诗之余,还经常串门闲聊,带着大酒瓢,在田野里边唱边走,偶尔还露两手妙手回春的绝话。
  元符三年(1100)正月,哲宗去世,徽宗即位。又是太后听政,元v旧党时来运转,重新被启用,苏轼也获得了选择住所的自由。他渡海北归,来到常州,身染重病。传闻在临终前,他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说:我一生没有做过坏事,我不会下地狱。诗人一如既往地充满了自信,他还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另一则逸闻则认为他临死之时,曾经有过困惑,问环伺在床边的几个儿子死了究竟好不好。小儿子继承了他诙谐的性格,自信地抢答道:一定很好。苏轼很纳闷,小伙子解释说:千百年来,死去的人没有一个愿意回来,可见死后的生活很幸福。
&&&&&&&& 十六、柳永(1)
  从某种程度上讲,柳永才是一个真正具有艺术家气质的词人,他风流、落拓而又饱富才情,很有些现代气息。只是他那个时代,入仕是所有文人追求的核心目标,也是文人唯一的出路,因此艺术才能也要为之服务。那些在文坛执牛耳的领袖都能将两者完美得结合在一起,所以他们虽有令人敬佩的艺术造诣,但也只是用于外在的修饰。柳永领悟了现在艺术的真谛,这不免使他走得太远,最终连皇帝也认为他只是合格的艺术家,而不能成为官僚,于是柳永就成为了中国词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作为第一个专业词人,尽管柳永后来还是做出了极大的妥协,但他对词坛的贡献,是任何人不应该否认的。北宋前期词坛至柳永才出现重大改观。柳永对词的贡献首先在于大力创作调长拍缓的慢词,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同时他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从创作方向上改变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把视线转向市井青楼,极力展示都市风情,变俗为雅,使词具有了浓郁的生活情调和人情味,对词体的雅俗分流,对词的普及流传产生了巨大影响。与此相适应,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是中国他的创作为宋词的发展展示了灿烂的前景。不过,他的并不美好的声名,还是让他受到了很多的非议和攻击。对一个并不显赫甚至地位底下但又声名甚响的人,大加讨伐以标明自己的高雅和纯真,是没有多大风险的。
  柳永原名柳三变,字景庄,后来改名为柳永,字耆卿。“三变”这个名字,源于《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也就是说,一个君子应该给人三种印象:看上去是庄重严肃的,与他接近后发现是温柔敦厚的,听他说话又是严厉不苟的。古人的名与字含义往往相通,“俨然”最常见的是“明显”与“仿佛”的意思,这里是“严肃庄重”与“仪态美好”的意思,如《论语?尧曰》中有“俨然人望而畏之”,《诗经?陈风》里也说“有美一人,硕大且俨”,所以柳三变就字“景庄”了。
  那么他什么时候改名为柳永,又为什么要改名呢?《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说:“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屡试不第,直到他改名为‘永’,才中了景佑元年(1034)的进士。”这种说法似乎就疏于考证,难免以讹传讹。柳永原名确实是“三变”,但不是字“耆卿”,因为“三变”与“耆卿”没有任何关系,“永”字的涵义才能与“耆卿”联系起来。“永”本来的涵义是水长流,如《诗经?汉广》中说“江之永矣”,后来引申为时间长久,正如女词人李清照《醉花阴》所言“薄雾浓云愁永昼”,长久到极致则是永远了,这就是《诗经?木瓜》里所说的“永以为好也”。用到人身上就是长寿之意,如《尚书?高宗彤日》里说:“降年有永有不永。”《诗?大雅?既醉》也说:“君子万年,永锡祚胤”。 而所谓“耆”者,老之谓也。《礼?曲礼》:“六十曰耆。”因此所谓“永”即“永年”,“耆”即“耆老”,合在一起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到永远。
  有没有证据呢?王辟之《绳水燕谈录》卷八云:“柳三变,景v末登进士第。少有俊才,尤精乐章。后以疾,更名永,字耆卿。”王辟之说,柳三变后来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疾病的威胁越来越大,为了能活得更为长久一些,他就改名为永,字耆卿。至于当前有电视剧别出心裁,说柳永改名的动力是希望国家永固,这一说法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因为我们还没有发现“国家永固”与“耆卿”有什么联系,当然我们也不能轻易否定柳永的爱国情怀。
  《中国大百科全书》说柳永改名的原因,是因为旧名字留给有关官员乃至皇帝的印象不好,为了争取美好的前途,他通过改名字的方式告诉时人他将开始新的生活。这一说法也不是它的臆造,在很多野史那里都可以寻找到出处。如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云:“柳水,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狎邪,善为歌词……永亦善为他文词,而先以是得名,始悔为己累。后改名三变,而终不能救。择术不可不慎。”叶梦得说,柳永年轻的时候不谨慎,经常到烟花场合去留恋,又写了不少艳词,结果名声很不好,甚至影响到他的仕途,所以他要抛去旧名字,表示要与旧生活彻底决裂。吴曾的《能改斋漫录》就说得更清楚明了:“景v元年方及第。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转官”。柳三变中了进士后,朝廷对他很不信任,不任命官职,后来改了名字,才给他一个官去做。对《中国大百科全书》竟然采用野史里较为荒唐说法的举动,我们也不要太惊奇,因为历史上由名字来决定人的前途与命运的荒唐事太多了。
柳永的两个愿望,可以算部分地实现了。改了名字,他也做了小官,虽然与理想的级别还是有较大差距;改了名字,好歹他也活到了五十岁,虽然我们一直不清楚他的生卒年,有人说他生于980年卒于1053年,有人说他生于987年卒于1055年,还有人说他生于1004年卒于1054年,不论哪一年,至少比他唐代的同宗大文豪柳宗元多活了一年。
  柳永是否与柳宗元同族呢?似乎没有史料证实这一点,虽然柳永的祖籍也是河东(今山西永济),后来才徙居崇安(今福建崇安县)。和柳宗元一样,柳永也是官宦世家。在很多人印象中,柳永就是一个浪子,便不免对他的出身看低了许多,以为他是从低层凭借几分才气一路厮混上来的,所以有些放荡不羁。说起来,柳永的家世还真让人肃然起敬。
  柳永的祖父柳崇,以儒学著称,虽名扬天下而终身不仕,史书说他平生“以行义著于州里,以兢严治于闺门”,“诸子诸妇,动修礼法”。他的父亲柳宜本是南唐高官,也以刚正严直著称,以“褐衣上疏,言时政得失”,为李国主器重,一度为监察御史,“多所弹射,不避权贵”。宋军过江后,他选择了一条明确的道路,弃暗投明,被任命为大宋沂州费县令,后来又参加考试,取得良好出身,荣登太宗雍熙二年梁灏榜进士,最后官至工部侍郎。柳永众多的叔叔,也个个身手不凡,如柳是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蔡齐榜进士,柳宏是真宗咸平元年进士,终光禄寺卿,柳u官终礼部侍郎,柳察待诏金马门。
  柳永排行第七,俗称“柳七”。他还名叫柳三变的时候,与两位兄长柳三复、柳三接,在当时都很有知名度,号“柳氏三绝”。 柳三复是真宗天禧二年进士,柳三接是仁宗景v元年榜进士,官至都官员外郎。柳家第三代,也多有进士及第者。柳三接之子,宋仁宗皇v五年郑獬榜进士,官至太常博士。甚至柳永自己的儿子柳纾彩侨首谇炖杲浚僦骼杉吧挛魉纠聿尉
标签:&&&&圈子:&&
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声甘州 柳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