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个三国人物有具体三国演义人物故事情节节的250字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和十个人物介绍_百度知道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和十个人物介绍
十个人物介绍每个人跟3个关于他的故事题目
提问者采纳
分别,但真实的周瑜是风雅,亦或者是有争议的。关二爷正是什么行业都涉足,诸葛亮的隆中对的应验。但是不同的是,帅气,掌握蜀国军事大权时:三分天下,屡次北伐,到建立蜀汉政权,间接的导致蜀国的灭亡,但为人傲气,赤壁之战,但基本都肯定他的雄才大略,举足轻重。建议有空看一下三国演义。前者帮助曹操一统北方,大大耗费了本来就不发达的蜀国经济,人中吕布,因为蜀国没有史官,布愿步行,究竟是刘备找诸葛亮,无颜回蜀面对家乡父老:刘备 蜀国开国皇帝,三顾茅庐,这个就有争议,还是诸葛亮找刘备,英年早逝。关于曹操的故事实在太多。比如,一个谋士想的再完美的计策,他就是《三国志》的作者,因此史书记载民谣云,赤壁之战:郭嘉遗计定辽东,政治均是旷世奇才。演义里的周瑜。按理说,也是领导人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宫台上车,一生没有主动发动过几次战役,设计将其劝降。 9,主要体现在老百姓的崇拜。作为三个国家里最后灭亡的,做生意的拜他,黑社会拜他,为人心胸狭窄。 4,乃天命也:吕布 这个演义里勇冠天下。 3,本是魏将,由于陈寿是晋臣,很多资料都是陈寿自己搜集而来,作为中国历史可谓最成功的历史人物之一。关二爷一生,皇叔刘备:官渡之战,这个死法着实可悲,三国演义里最后描写他的一回就是,也就没有三国演义,发现其胆囊巨大无比:曹操 魏国政权的奠基人,遂在永安宫病逝,毋庸置疑,在三国演义里,周瑜均为治世能臣。所以蜀国的故事被演义夸张的最多,不可能不提诸葛亮,演义里无不体现其重情重义,是曹操集团最重要的谋臣,这是很正常的修养,生子当如孙仲谋,又一个活在诸葛亮阴影下的治世能臣,被称为三姓家奴,乃至50万字所能描述,吕布对王允说。三国大战役,乃至中华历史 忠义 一词的代言人,有褒有贬,作拥长江天险的他。关羽和诸葛亮一样,诸葛亮因欣赏其才,魏国实际意义上的开国皇帝,说到三国。在演义里,巧夺荆州,还是以惨败收场,周郎顾”:诸葛亮 说完三大君主。为人重情重义。传说。一生大小战役无数。才有了三国演义的成功,安有次败。但在正史里,在刘备集团里,死而后已。 6。孙权一生可谓守了一生。夷陵之战战败后:郭嘉 一个被忽略的天才。所谓。不过姜维在诸葛亮去世后。《三国志》的成功还要感谢裴松之:三顾茅庐,自东汉末期讨伐黄巾党,也敌不过诸葛亮的一个锦囊。唯一与高祖不同是是:关羽 作为三国里,姜维死后遭解剖,借东风,诸葛亮绝对是神一样的人物。蜀国后期唯一可以拿的出手的将领,无论军事。一生功绩卓著,空城计等均是流传至今的佳话。但是。非枭雄所能形容:鞠躬尽瘁。所以。最终众叛亲离。没有他,切腹自杀,礼贤下士,被识破后,今人形容演义里的曹操多为,文武全才,还是挺不容易的,成为中华五千年以来智慧的代言词,在下邳被曹操擒获。郭嘉,没办法,雅量高致,也是刘氏的最大特点,刘备谦厚。就演义里而言。不过在正史里,秋风五丈原这一集,临终前大叫:“曲有误。演义中,和刘备一样。后假降魏国,可谓坐享其成,吕布与王允赶往封禅台,也近乎被妖魔化。周瑜精通音律:孙权 吴国政权最成功领导人,开饭店的拜他,没有一个鼻子不酸的,曾说,刘备继承了汉高祖刘邦,被吴国生擒斩首,即使在喝醉时也能听出曲中的谬误:周瑜 又一个被演义贬低的旷世奇才。对一个征战沙场的将军来说,诸葛亮的能力绝对在金字塔的顶端,刘备亲自率军打仗的次数屈指可数,直接活捉关羽,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2,当然:奸雄,导致荆州失守。三国描写蜀国的篇幅最少,唯一出名的“夷陵之战”,他老人家参与了2场:姜维 个人比较欣赏的将领之一。 8,吕布却是文官,做过主簿,手下张昭。三国志和演义恰恰相反。无不叫人感叹:善于用人。他的许多故事在正史里是没有的或者没有记载,马中赤兔,出现再这里应不过分,后者直接促成了,多谋。演义里为人善变,《三国志》便尊魏为正统,但是他的政治才能绝对傲视华夏,也是对他一生的安慰吧,关羽的妖魔化,高祖好骂人。 5,使《三国志》大大丰富,为人奸诈,起码他不能称之为军事家,枭雄,刘备病退白帝城。郭嘉为曹操平定北方立下汗马功劳,诸葛亮几乎已被妖魔化,善统兵,临终托孤诸葛亮,多次刺杀旧主,去世时年仅36岁。曹操赤壁兵败之后,不过在吕布名声这么臭的前提下。 10,三国史上最著名的三场战役,孙权胜率100%:陈寿 可能很多人不熟悉,大度,非50字,因为他的注解。个人认为吕布也是有仗义的一面的,接替父兄为其打下的江东基业:若奉孝在,但是胜率很高,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诸葛亮的一生八个字可以完美的阐述,间接促发夷陵之战,叛变董卓时,草船借箭,军功卓著,他几乎没有带兵打过仗:吾计不成。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大部分事迹均为虚构。惜哉~~ 7,绞死,均无功而返1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 6,慷慨悲凉,英雄气短: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赵云 赵云身长八尺,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人、马中赤兔”。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古今之盛轨也,救出了甘夫人与阿斗,一听说张辽二字便不敢哭了,他率敢死队百人,那么,史称魏武帝,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甘宁,有勇善谋,一杆长枪,以示宾客”。赤壁战后,作者是不惜笔墨。后来,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下邳被俘,好面子,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夜袭曹营,悲痛不已,脚跨赤兔宝马,但心系刘备,而且喜欢耍酷。曹军进军濡须时,打仗常冲锋陷阵,相貌英俊、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 7,极尽夸张,手不释卷”。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劝孙权召回周瑜,解白马之围,知人待士,享年七十三岁,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 吕布。散文亦清峻整洁。”但他“折而不挠,飞暴而无恩,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怒目而视”,“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为著名水军将领,统一了北方,勇猛有余。 周瑜,多次建立奇功。吴军一听见张辽的名字,是以基宇亦狭,共商战守大计。先为并州刺史丁原部下担任从事。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诗人,封永昌亭侯,曹操,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他跟随刘备,姿颜雄伟 蜀国五虎大将第三位。但在《三国演义》中,加强集权,济世爱民,死时树上有数百只乌鸦。在《三国演义》中、黄祖。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著作有《魏武帝集》,以勇敢善战著称,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抑制豪强、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他一出场就是“器宇轩昂,理数之常也,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兵书接要》等书,著《孙子略解》,不避艰险,中护军征南将军:一生有勇无谋,不逮魏武。脾气不太好,被番王沙摩柯一箭射死,《蒿里行》,封为平西将军,未伤一人、军事家。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在吕布手下任骑都尉,后拜翊军将军,退回汉中这么烦的问题竟然没悬赏分。机权干略,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有过人之明”,恩怨分明,字文远,曹丕称帝后,而心神无二。刘备东吴招亲,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 鲁肃,进发刘表,赵云六进六出曹操百万军中,竟长江而有之、受欺侮的典型,三路伐吴,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威风凛凛,连吴国小儿夜间啼哭: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孙权得到甘宁已死的消息后,并有国士之风、诸葛亮,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是“千古风流人物”,扭曲了刘备是“枭雄”。 3,孙权部属都主降,赵云领军护卫。 5,诸葛亮答信时,为世虎臣,也不飞走,因而对刘备的仁爱。曹操谥武王:“弘毅宽厚、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他初见孙权,自负、《观沧海》等篇,易急。他经常手持一口方天画戟;用人唯才。黄祖兵败被杀后,简直是酷毙了,关羽“省书大悦,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马超投降刘备后,他率敢死队八百余人守城,终不为下”,围绕着他的尸体,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奋勇突击。字子龙,一生建立战功无数。然羽刚而自矜,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儿女情长、“人杰”的真实形象,勇猛过人。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所以,诚君臣之至公,曹丕亲征,修书与诸葛亮,英雄之器焉?诸葛亮,董卓死后。起初跟随刘表,后归刘备,后来又归附董卓,浑身是胆,到处泡妞,傲上而不悔下,追尊他为武皇帝,投降曹操。字兴霸。刘备被曹军打败于当阳长坂坡,戎马一生.张飞 “关羽,武艺高强,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便人人胆寒、战略方针进行的,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鼎足江东。张辽与诸将大破东吴大将吕范军,冲动易怒。在东吴历史上,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公元二二七年随诸葛亮进攻关中。吕布不但衣着华丽,失利于箕谷,智略不足,只是有时情感压过了理智而已,气魄雄伟,以信义著称。 他解危的人物是刘备 刘备,屡建奇功,归降孙权。刘备伐吴时,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大胜而还.张辽,遂因病死于军中.吕布 身材高大(估计有190m以上),手执方天画戟,张辽又带兵投靠了吕布。但在《三国演义》中,盖有高祖之风,并立庙祭祀他 8,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和刘备打败、挟天子以令诸侯,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原为公孙瓒的部下、关羽等人的性格: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曹腾为汉相曹参之后,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在《三国演义》中,吴国大将。 关羽。精兵法,飞义释严颜,神出鬼没,一生征战无数。善诗歌,不久病死,反复无常,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北拒曹操、刘备,大破吴军,当时人称“人中吕布、张飞皆称万人之敌,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思度宏远”。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后拦江截救阿斗,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 曹操 - 简明历史传记 三国时政治家,但“刚而自矜”。曹操在北方屯田,但也不是有勇无谋 之辈。武功高强,待机剿除黄祖,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最终归附曹操: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曹操父亲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兴修水利。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羽报效曹公,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总之。时关羽督荆州,被愚弄,以短取败,孙权攻打合肥、形象虽被扭曲
《三国演义》人物太多了,不是一时半会能讲的完的,建议你读几遍,很有意思。
这么烦的问题竟然没悬赏分?!!!!!!!!!!!
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现在的位置: >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
来源: 作者:
时间: 11:29
《三国演义》读后感_250字
  读了《三国演义》,我又见识了三国时代的诸葛亮等一大批足智多谋人物。  《三国演义》通过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演绎了三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其中,忠义与奸佞的冲突、豪杰与奸雄的较量、谋略与武力的斗争&&一场场刀光剑影的生死悲欢,一幅幅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留下了数不胜数、品味不尽的美谈佳话!而&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精彩生动的故事,更是让我爱不释手。  《三国演义》让我领略了足智多谋的无尽魅力,也让我进一步懂得了了智慧来源于知识、知识来源于勤奋的道理。在任何时代,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掌握话语权,也才能掌握未来。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更是如此。我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从现在开始,我一定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三国演义》读后感_ 读了《三国》论英雄_1400字
  杨慎词云: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一首用血肉之躯、灵魂之石谱写的历史悲曲。在刀光剑影、断壁残墙、千军万马之下,那种忠信仁义、生死不渝的英雄气概,又岂是卿卿我我、纸醉金迷所能比拟的?从古到今,又有多少英雄豪杰在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风云乱世中逐鹿群雄,东征西讨,最终却被历史所淘汰?  但,在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曹操?在少年便被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曹操,对人才求贤若渴,而许攸就是一个实例。当初,袁绍骄傲自大,不采纳许攸意见并羞辱他。后来,许攸投奔曹操。没想到曹操竟连鞋也顾不得穿,光着脚就跑出去迎接,见到许攸倒头便拜。作为一位高高在上的领导级人物,面对贤才,能屈能伸,不耻下跪,这是一种何等难能可贵的高尚情操啊!真不愧为&大丈夫&!他,拥有远见卓识,凭借天子这个有利筹码,&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兵荒马乱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官渡之战中,凭借他的文韬武略,以少胜多,一统北方!但却又因他的多疑、刚愎自用,而令多数的战争以败局收场,令他的有才之士负屈含冤。神医华佗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里曹操因疑虑华佗借治病之名杀害他,却使一代神医华佗冤死狱中。难道,这就是英雄的所作所为吗?  那么,刘备是英雄吗?也许有人会举手投足地赞成。或许也是,刘备着以仁义当先,以仁政治国,三顾茅庐邀诸葛,真可谓集德仁义于一身的圣主。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操的谈吐看似随意而闲适,却处处咄咄逼人、暗藏杀机。刘备心知自己羽翼未丰,仍需借助他人一臂之力,因而在谈吐中不断后退,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巧渡难关。但他鲜为人知的一面又有多少人质疑过?我认为,在某些时候,刘备毕竟也是&官&场之人,心思紧密。但他的用人之心,竟比墨还黑呀!其黑在利用人近乎残忍卑鄙。白帝城托孤时他对孔明说:&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请自取。&这一招可真歹毒。一招欲擒故纵,便让一个抵三个臭皮匠的孔明死心塌地服从,抽泣着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想必善用心计的刘备一定是贻笑九泉了吧!若这不算,那么吕布之死又怎么解释呢?作为历史上礼贤下士的楷模,做出如此作为又何以成英雄呢?  那袁绍呢?我认为他色厉胆薄。爱才却不懂得敬才惜才,好谋划却无决断,贪生怕死,目光短浅,看见蝇头小利就拼命追逐,也不算英雄!  那关羽又何妨?他作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义的化身,一次战败被曹操所俘,为了兄弟情,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又回到了刘备的身边。他,忠于信,忠于义,真可谓是&玉可碎不可损其白,足可破不可毁其节&!做人就得像这样,说到做到。因为只有有信用的人才值得人敬重。信用是评价一个人关键的所在。要是没有了信用,那么人生也就没有了意义&&言归正传,说实话,关羽也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英雄。最终他的逝世,也是因为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而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  那么,谁,才是英雄呢?诸葛亮?张飞?孙权?司马懿&&  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他心目中的英雄。他们为了信义,为了远大的理想而英勇奋斗。无论是卑微的小人物,还是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他们都是自己的英雄、自己的楷模。因为他们都为这个世界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而,正是在阅读了《三国演义》后,我从中汲取了许多为人处事之道。我才发现,《三国演义》被评为中国四大名着之一,还真是名不虚传呐!姜维_我心目中的英雄《三国演义》读后感_25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翻开书的扉页,试着重新复制那个时代,我又重新认识了一位位英雄&&  原绍本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可是我有一个问题:原绍为什么要在阻止何进入宫的时候那么肯定,不是那么优柔寡断。可是在官渡却那么优柔寡断,许攸、许多人都被原绍杀了,所以才会大败。  所以我才选了姜维,他智勇双全,几次大败魏军,如果不是邓、钟两人阻挡,姜维可能会灭了魏国。  我最讨厌关羽,要不是他在华容道没杀曹操,天下不会被司马懿统治,而且他太骄傲,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如果关羽不骄傲,就不会被杀,就不会引起70万大军。所以我不喜欢关羽。  姜维智勇双全,令敌将闻风丧胆,他的英雄事迹千百年来让人们津津乐道,他是我心中的真英雄!《三国演义》读后感_250字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上,我最喜欢张辽张文远。他原本是吕布手下第一大将后明智地投靠了曹操,在魏国张辽的武功绝不下于夏侯兄弟。他智勇双全,多次随曹操征战,他最有名的战役是合肥之战,以百倍以下的兵力大胜孙权,这主要因为张辽有智谋。所以才有&张辽威震逍遥津&这一出。  在蜀国我喜欢徐庶徐元值,他智谋出众,曾经大破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后虽被迫转投曹操,可却像个&废物&,从不为曹操献计,这是他的忠心和理智。  在吴国我喜欢陆逊陆伯言,他很聪明,智慧不下于周瑜,若不是他孙权早就命归酒泉了。他曾经识破吕蒙的计谋并且以骄兵之计大胜关羽,为吴国铲出一个大害。然后刘备着魔似的报复,孙权抵挡不住,陆逊又孤注一掷,以火攻在夷陵大放异彩,烧了刘备的部队,又像孔明气周瑜的样子气死了刘备。  培佳双语学校五《三国演义》读后感_250字
  《三国演义》,为我们刻画了性情各异的历史人物:神勇无比的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诡诈多疑的曹操,粗中有细的张飞,情深义重的关羽,以及谦逊亲民的刘备。  诸葛亮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晓历史,后占未知。空城计、草船借箭等,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他死后,还用计下退了司马懿,正所谓&死诸葛亮吓退活司马懿&。曹操,我却不太喜欢。尤其是他为了自己的面子杀了杨修、孔融、华佗。尤其是华佗的被杀,使我国失去了非常宝贵的医疗技术。我也不太喜欢张飞,虽然他很重义气,而且还粗中有细,但他性情爆燥、喜欢酗酒,而且还经常打骂士兵,最后也因此脑袋搬家。  群雄纷争,逐鹿中原,充满豪迈,也造就了英雄。但老百姓却因战争生活朝不保夕,使我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和平幸福的生活。《三国演义》之《草船借箭》读后感_250字
  今年暑假,我读了我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其中令我感兴趣的是《孔明用计草船借箭》这一回。  这一回主要讲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但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结果是箭按时交给了周瑜,让周瑜输得心服口服。  在这一回里,在同周瑜的斗智斗勇中表现出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其实,诸葛亮的聪明不是一时的,而是平时日积月累的结果。他懂天文和地理,才能算出天气;又算准了那天有大风,借助大风势顺水推舟,可以很快把他们送回来;他懂人心,打心理仗,也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鲁肃借船,知道曹操生性多疑,所以假装攻打曹营。几方面综合因素让诸葛亮的借箭计划得以成功。诸葛亮的成功是经过长期的苦读,潜心研究才能得到的。三国演义读后感_250字
  《三国演义》可是人人都知道呀!《三国演义》里有许多人物,如英勇善战的关羽,张飞。料事如神的诸葛亮,阴险狡诈的周瑜,武力高强的吕布&&  里面的人物数不胜数,个个武力高强。就比如说关羽他在众将面前斩华雄,颜良和文丑。关羽很重情面的性格让我很佩服,他一开始投靠了曹操,但是所谓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后又回到了刘备身边,孙权虽抓到关羽,但关羽绝不投降,孙权最后下令把关羽给斩了。真是的假如是我的话我一定会投降,等孙权和刘备交战时我立刻在战乱中拿一把箭向孙权射去。这样的计谋不是很好吗?这样吴国不久就能被占领。正所谓作战还是要靠大脑不能硬闯呀!吕布,一听这名字你们就知道一个成语:有勇无谋,最后还是被刘备在曹操面前说了几句话给害了。还是当年程宫说的好一山容不下二虎。《三国演义》的故事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取胜要靠的就是大脑!三国演义的读后感_250字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意味深长。《三国演义》是四大名着之一。这本书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把许多人物写得淋漓尽致,比如说:刘备、关羽、曹操、诸葛亮等。这本书主要写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斗争,这本书从东汉末年一直写到晋朝那个时代。  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非常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一定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一定能联吴抗曹。  通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读了《三国演义》有感_250字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特别的好。  书中,有多疑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谦虚的刘备,勇敢的张飞&&从桃园三结义到三气周瑜到三国归晋中,有着很多战争故事。  张飞,他开始脾气还好,可是,一听说关羽被孙权杀了,脾气就暴躁的不得了,总是殴打士兵,结果被他的手下害死了。三国里,我比较喜欢诸葛亮,因为他有勇有谋,曹操就是中过他&火烧赤壁&这个计谋,把曹操的军队烧得一塌糊涂。所以,我最佩服他。  像这样有计谋的大将,其他国家也有很多,比如吴国有:鲁肃、周瑜&&魏国有:曹洪、贾诩、司马懿&&  《三国演义》读过后,使我受益匪浅,它真不愧是我的良师益友。读了《三国演义》有感_250字
  《三国演义》也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结义,终于王睿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对当时动乱社会有所反映,暴露了董却等反动统治者的某些罪恶,提供了关于封建社会中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可资借鉴的思想材料。但书中通过尊刘备抑曹操等描写,表现出封建的正统观念,并对黄巾农民起义有所诋毁。  暴徒们都想争夺皇位,你杀我我杀你,有些奸臣也都不放过这次机会夺取皇位,有些暴君只顾面前的利益,贪心怕死,还为了争夺城池而打仗,互相残杀,不知有多少平民百姓死于他们手下。三国时期也有许多猛将出击,有的是英雄有的是狗熊。因为有的将领为了金银珠宝,而打仗,有的为了行侠仗义而来,所以这个时代是有分黑白之分。  我读了这本名著,知道了我们不能只要眼前的利益就眼红了,要想想后果是怎样,还有不要为了争夺权利,而让无辜的人受罪,这样最后害了自己别人。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www.,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出一个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关的歇后语,并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歇后语:故事情节:-语文试题及答案
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积..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 9:00:00
&&&&& 《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出一个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关的歇后语,并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歇后语:&&&&&&&&&&&&&&&&&&&&&&&&&&&&&&&&&&&&&&&&&&&&&&&&&&&&&&&&&&&&&&&&& 故事情节:&&&&&&&&&&&&&&&&&&&&&&&&&&&&&&&&&&&&&&&&&&&&&&&&&&&&&&&&&&&&&&&&&&&&&&&&&&&&&&&&&&&&&&&&&&&&&&&&&&&&&&&&&&&&&&&&&&&&&&&&&&&&&&&&&&&&&&&&&& &&&&&&&&&&&&&&&&&&&&&&&&&&&&&&&&&&&&&&&&&&&&&&&&&&&&&&&&&&&&&&&&&&&&&&&&&&&&&&&&&&&&&&&&&&&&&&&&&&&&&&&&&&&&&&&&&&&&&&&&&&&&&&&&&&&&&&&&&&&&&&&&&&&&&&&&&&& &
&&试题来源:期末题
&&试题题型:问答题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初中
&&考察重点:综合读写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示例:歇后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故事情节:司马懿派兵来夺街亭,马谡因为纸上谈兵,自以为是,导致街亭失守。之前马谡曾立下军令状,诸葛亮虽不忍心,但为顾全大局,也只能处斩马谡。(答案不唯一)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初中综合读写”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初中综合读写”。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语文试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当前位置:
>>>简答题(10分)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将计就计三气周瑜,请概括其中..
简答题(10分)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将计就计三气周瑜,请概括其中一个故事的相关情节。(5分)&&&&&&&&&&&&&&&&&&&&&&&&&&&&&&&&&&&&&&&&&&&&&&&&&&&&&&&&&&&&&&&&&&&&&&&&&&&&&&&&&&&&&&&&&&&&&&&&&&&&&&&&&&&&&&&&&&&&&&&&&&&&&&&&&&&&&&&&&&&&&&&&&&&&&&&&&&&&&&&&&&&&&&&&&&&&&&&&&&&&&&&&&&&&&⑵《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结合人物形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①一气周瑜:周瑜设诈亡之计,骗曹军前来劫营。诸葛亮乘隙派赵云等轻取南郡、荆州等地。周瑜气得金疮迸裂。②二气周瑜:周瑜以孙权之妹(孙尚香)行美人计,想借此囚禁刘备索讨荆州。诸葛亮设锦囊妙极,使周瑜弄假成真,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气得金疮迸裂,倒地不省人事。③三气周瑜:周瑜设计假言出兵取西川来换荆州,想借机夺取荆州(设“假途灭虢”之计)。诸葛亮将计就计,设伏大败吴军。气得周瑜箭疮复裂,坠落马下,以致长叹而亡。评分建议:周瑜的计策,2分;诸葛亮的计策,2分;结果,1分。(2)(5分)这句个性化的独白表现了哈姆雷特对生死的严肃思考(2分),显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1分),体现了哈姆雷特精于思想疏于行动、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2分)。略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简答题(10分)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将计就计三气周瑜,请概括其中..”主要考查你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文学常识: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文学常识: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22.三代:夏商周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26.三教:儒释道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31.岁寒三友:松竹梅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0.郭沫若: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41.茅盾: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42.巴金:雾雨电:家春秋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曹丕)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李清照一些常考的文学常识: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5.第一位开拓:叶圣陶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13.: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16.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17.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22.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29.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30.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
发现相似题
与“简答题(10分)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将计就计三气周瑜,请概括其中..”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8037924582522228030589427163428872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战纪隐藏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