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因为苏轼卜算子是词的的词 爱上女主的小说

您的位置:&>>&&>>&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居作(缺月挂疏桐)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居作(缺月挂疏桐)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居作(缺月挂疏桐)&苏轼&&朗诵:鲍国安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1.&定惠院:一作定慧院,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此.  2.&漏断: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简析: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据史料记载,此词为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于黄州,定惠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  此词很受后人推崇,如《山谷题跋》有云:“语意高妙,似非吃人间烟火语.”,而“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则不能到.但是,正因为此词的仙骨气质,历来争议很大.有一种说法最为有趣,现整理下来,以滋各位同道.&  据《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载,此词还有一序,讲的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如下:&  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  前半段写的虚幻迷离,要不是前面有段引言:“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颇有点遇仙的感觉.&  苏轼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诗时,总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当推窗寻找时,她却已经翻墙而去.此情此景岂非正是苏轼词上阕所写:“&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由此说来,句中的幽人该是指那位神秘美丽的女子,上阕则是记录此事了.&  当时苏轼六十几岁,张先七十还纳妾,六十岁也不算什么的.我很愤慨他为什么不纳那个女子为妾,却物色王郎之子与她为姻,最终使她郁郁而亡.&  这个女子好像是为苏轼而存在,在苏轼离开惠州后,女子就死去了,遗体埋葬在沙洲之畔.当苏轼回到惠州,只见黄土一堆,个中幽愤之情可想而知.于是,就赋了这篇著名的《卜算子》.由此可见,此首词的下阕是为了纪念那女子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篇序言,短短的数十个字,就婉娩道出了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真是精彩绝伦,令人拍案叫绝.&  吴曾《能改斋漫录》云:“其属意盖为王氏女子也,读者不能解.张右史文潜继贬黄州,访潘老,闻得其祥,题诗以志之云:空江月明鱼龙眠,月中孤鸿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边,葛巾藜杖眼窥天.夜冷月堕幽虫泣,鸿影翘沙衣露湿.仙人采诗作步虚,玉皇饮之碧琳腴.”&  这个记载好像是为了证明那个序言的真实性而作,甚至还有诗为证.且不论其可信度到底有多高,这个故事在当时深入人心是肯定了的.&  现今一般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释为准,他认为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此词借物比兴.人似飞鸿,飞鸿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人不掩鸿,鸿不掩人,人与鸿凝为一体,托鸿以见人.&东坡又有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去如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二日与潘郭二生出郊游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并韵》.比喻人生来去如鸿雁,代代往复,生生不已.但一个人的经历又象春梦一样,去而无踪,难以追怀.可以作为对照.&这首词应该是有政治寄托的,周济论词主“有寄托”与“无寄托”之说,以为“非寄托不入”,而“专寄托则不出”.东坡此词能臻此境,在于“非因寄托而为是词”,乃“触发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这正是苏轼的才学,气度,思想的体现呀!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简评: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有恨的,究竟是孤鸿还是幽人?静夜如此寂寞,又何须漏壶提醒辰次?月儿依然残缺.不见有清满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写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词境,难歇哀愤的心.  话外音:  这首词的主旨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为王姓女子而作,有人认为是为温都监女作,即这是一首爱情词;但也有人认为是作者对现实不满,抒发愤懑之情的,也就是说这是一首影射、刺时之作;还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作者的寂寞之情的.本文认为,将此词定位为作者抒发自己对现实不满的寂寞之情是比较恰当的.  集评:  黄蓼园《蓼园词选》谓:“语语双关,格奇而语隽,斯为超诣神品.”陈廷焯《词则?.大雅集》评此词说:“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措语忠厚,是坡仙独至处,美成、白石亦不能到也.”也推崇备至.至于这首词的章法也很独特,前人已有道出者.  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九中说:“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本咏夏景,至换头但只说榴花.盖其文章之妙,语意到处即为之,不可限以绳墨也.”可见苏轼在词的创作上的天才纵横之气.&&&&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政,在元丰二年的“乌台诗案”中获罪下狱,元丰三年(1080)二月被贬黄州,他先是寄住在黄冈东南的定慧院,至五月迁往临皋亭.《卜算子》是苏轼初到黄州定惠院时所作.&&&&&关于这首词的寓意,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为怀念惠州温都监女所作.有人认为它与诗经《魏风•考》有相似的政治寓意,是讽刺神宗“不能继先公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但历代评论家大多贬斥两者为附会,认为这首词的寓意是词人借咏孤鸿,自标高洁.&&&&&今采用唐圭璋先生注释,认为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表现了词人初贬黄州时的彷徨痛苦的心情,以及那种宁愿寂寞也不愿与世俗合污的心态.&&&&&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词人简约凝练地展现出一幅清冷深邃的夜景:残缺不全的月亮挂在疏落的梧桐上,记时用的漏壶里水已滴完,夜出奇地沉寂,“静”又作“定”.词人不是在这漏断时乍醒,而是初静,他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寓居的庭院中站了多久,直到可怕的静寂在铜壶漏水声断绝的一刻侵上身来.&&&&&词人对月光似乎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他常常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人情味.如著名的《水调歌头》写月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多么深情缱绻;而《洞仙歌》中从绣帘中偷偷窥人的一点明月则仿佛面带神秘调皮的微笑;偏偏这里的月是不同的,一个“挂”字仿佛它被钉在稀疏的梧桐树上,而且是残缺不全的,传达着一种无力与哀婉.&&&&&难怪,词人刚刚经历过生死、贬谪和离散.“乌台诗案”使他几乎丧命,在狱中他甚至都想到了后事,却又获释了,被贬在黄州,在城南临时寓所的生活总算刚刚稳定下来,可是词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眼中的世界此刻是多么不圆满啊!月是残破的,梧桐是稀疏的、铜漏是水罄尽的,夜晚是寂静可怕的……但是,就在这个清冷空阔的世界里,尽管寂寞,词人却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如果说上文的缺月与疏桐象征着一个残缺有憾的世界,那么这里则写出一位幽人,似真似幻,他仿佛一只飘渺的孤鸿,独自来去于这一片幽寂世界之中.&&&&&幽人,原指幽囚之人,引申为含冤之人或幽居之人.词人经常这样称呼谪宦生涯中的自己――“幽人夜渡吴王岘”、“幽人拊枕坐叹息”.也许是巧合,这些诗句的背景大都是晚上,我们仿佛看见词人的魂灵在黑夜里无声的叹息.这个世界本应是丰腴完美的,这也是“幽人”的心志,但是世人皆昏昏在睡梦之中,既不知其残缺,更不知幽人所苦,所以词人只能在清冷的世界里孤独徘徊,不求人知、人亦不知.这种处境与傲岸不羁、又孤寂无助的雁何其近似!&&&&&“孤鸿”便成了此刻心事浩茫的“幽人”的一个幻象.这两个意象如此紧密地契合在一起,使词人有些悲哀又有些狂乱地沉浸到他的想象世界中去了.&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黑夜中的这只孤雁,不知受了什么惊吓骤然飞起,它“嘎嘎”地惊叫着,又怀着无限幽恨似的回顾,然而没有人去抚慰它凌乱的毛羽,也没有人分担它对死亡的恐惧.这一切一切,只有词人感同身受.&&&&&虽然最终没有罹难,但牢狱之灾的余悸犹存,词人心头仍充满了忧谗畏讥之感,他正“杜门思愆,深悟积年之非”;而“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答李端叔书》)世态是凉薄的,或许还有初至生地的不适,难怪词人在这个夜晚失眠.&&&&&“人似秋鸿来有信,去如春梦了无痕.”真能如一场春梦多好,而此时的词人心中分明是“有恨”的.而且这“恨”太多了:它包含着对多桀命运的诅咒,包含着对“平生亲识,亦断往还”的怨恨,或许还有对寂寞的不甘,对自我价值的迷茫……然而此恨终究“无人省”,谁会去在乎一个贬谪小吏的忧愤怨悱?说不定这心绪太复杂甚至词人自己都不能一一理清呢――我们更无法道彻,只好仅就其心境上稍做猜度了.&&&&&词人以这种含蓄空白的笔法,给我们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即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却又绝非刻意隐晦,这就是它被后人称作“有寄托词”之上品的缘故吧!&&&&&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孤鸿在寒冷的树枝之间逡巡,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而是寂寥地降落在了冰冷的沙洲上.&&&&&有人说这句逻辑上有误,因为雁足为蹼,是不能栖息于树枝的,所以把“寒枝”改作了“寒芦”.但这样一来,“寒芦”和“沙洲冷”的语意就基本一致了.而失去了鸿雁择枝而宿、人择主而栖的象征意义,也失去了词人不肯攀附寒枝、宁愿独抱寂寞的高洁心态,以及那种“遗世独立”的情感.故于细节不必过分强求.&&&&&在鸿雁眼中,整个世界是荒苍、清泠的,眼中处处皆是寒枝.世界无情地抛弃了它,它似乎也厌倦了这个残酷的、勾心斗角的世界.既然进不苟合、退不甘心,那么就找一个疗伤的空间吧,词人选择了沙洲.&&&&&因沙粒逐渐地积留而存在的沙洲,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温柔乡,而是寂寞且寒冷、随时可能消失的沙洲.与其说这里是词人心中最后的归宿,不如说是他为自己的生命作出下一个决定前的一个暂栖地――我们知道词人现在处于入世理想暂时破灭了的状态,他需要一种新的人生理念来支撑自己.正如这鸿雁终究是要飞的一样,词人终究要遨翔在情性的壮志里,超越目前的陷境.&&&&&黄州成全了一个旷达洒脱的苏轼,也成就了苏轼一生文学的巅峰.黄州在词人生命中是一个新的起点.在最初的痛苦与迷茫之后,在饱尝人生千般的荒冷寂寞之后,词人成熟于灾难后的再生,变得淡泊和静定,无与伦比的文学光芒终于从他身上散发出来.&&&&&这首词描写了一个词人初到黄州的夜晚.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然后将幽人、鸿影两个意象捏合在这个时空里,此时“幽人”是主,“孤鸿”是宾.下阕则写孤鸿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不肯随便栖息于寒枝的情态,“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都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至此人而似鸿,鸿而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主体与客体浑然一体.&&&&&如果将词人这之前的作品称作“浪漫哲学”的话,那么这首词可称作“存在哲学”,生存的凄凉以情绪的方式“入侵”了诗人的灵魂,不可言说又无比真切地.便如刘熙载所评“厚而清”,“厚,包诸所有,清,空诸所有.”因此单纯以为讽喻政治,或咏怀佳人,就不免穿凿附会,反而会缩小这种感慨万端又难以名状的意境了.&&&&&缪钺先生在赏析这首词时说道:“晚近人论词多以‘豪放’为贵,而推苏武为豪放之宗.这实在是一种偏见.……苏轼词的特长是‘超旷’,‘豪放’二字不足以尽之.”&&&&&这首词的确是超旷之作,它空灵飞动,又含蓄蕴藉;即生动传神,又寄托遥深,不失词之传统的深美闳约.更令人称道的是其品格高远,正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请您评论
最新故事关键词
联系我们:&&QQ:&&独具标格——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词赏析--《语文月刊》2002年Z2期
独具标格——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词赏析
【摘要】:正 托物言志,借物咏怀在古诗中常常出现。但以词咏物,借以抒怀,在北宋苏轼之前的文人词中并不多见。即使有,水平也不高。这与咏物词的难写有很大的关系。张炎《词源·咏物门》中曾说:"诗难于咏物,词尤为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这在某个程度上说明咏物词分寸的难以把握。苏轼对咏物词的创作为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的咏物词写
【关键词】:
【分类号】:I207.23【正文快照】:
托物言志,借物咏怀在古诗中常常出现。但以词咏物,借以抒怀,在北宋苏轼之前的文人词中并不多见。即使有,水平也不高。这与咏物词的难写有很大的关系。张炎《词源·咏物门》中曾说:“诗难于咏物,词尤为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这在某个程度上说明咏物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闫凤春;[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年01期
周晴;[J];济宁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石云涛;[J];许昌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谢卫平;;[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6期
周云龙;[J];九江师专学报;1997年01期
杨明洁;[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汉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苏静;;[J];榆林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殷光熹;[J];职大学报;1995年02期
路成文;[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顾志兴;[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崇琛;;[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万斌生;;[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政治类[C];2003年
方健;;[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七辑)——中国古都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暨中华古都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孙维城;;[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李霜琴;;[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李静;;[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邓魁英;;[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孙悦佳;;[A];茶与健康生活主题征文选[C];2004年
洪平洲;黎爱平;;[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选集[C];2002年
陆永品;;[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潘素梅;[N];四川政协报;2003年
沈厚鋆;[N];中国文物报;2001年
汪贵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京夫;[N];陕西日报;2002年
木斋;[N];中华读书报;2004年
;[N];宜兴日报;2008年
王德义;[N];文艺报;2003年
封强军;[N];九江日报;2008年
杨艳梅;[N];吉林日报;2005年
苏晓晗;[N];美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外芳;[D];复旦大学;2003年
梁银林;[D];四川大学;2005年
关于复杂散射体声波正散射与逆散射问题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刘金培;[D];天津大学;2012年
徐建芳;[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傅新营;[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唐笑敏;[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由兴波;[D];复旦大学;2006年
李俊;[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石洛宜;[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军霞;[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李瑜;[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宋雪茜;[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刘若斌;[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毕爱杰;[D];宁夏大学;2003年
王宁宁;[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赵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谢翊;[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孙昂;[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晏婷;[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苏轼《卜算子》的主题是什么?_百度知道
苏轼《卜算子》的主题是什么?
幽人有着孤鸿的情态,孤鸿有着幽人的心态。首词以孤鸿为喻,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抒写了苏轼受到政治迫害后僻处黄州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前人谓此词有所寄托,大意即在于此。不过谈论词的寄托,不应失之穿凿。南宋鲷阳居士《复雅歌词》谓此词与《诗.卫风.考盘》赋贤人失志相似,句句探其微言深义。清王士祯《花草蒙拾》就讥之为“村夫子强作解事”。其实苏轼作词,“感物咏志莫非自然。”王国维《人间词话》就说这首《卜算子》是“兴到之作”,即事而发,既以咏物,亦以寓怀,两者统一而共存,不必曲为之说。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作者】:苏轼( )   【年代】: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鉴赏】:  苏轼曾在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突遭逮捕,险些被杀,这便是有名的乌台诗案,黄州是乌台诗案后苏轼的贬所。这首词是抒写苏轼贬居黄州后幽独寂寞,忧生惊惧的作品,大约作于神宗元丰三(1080)至是元丰五年(1082)期间(定惠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清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首先营造了一个幽独孤凄的环境,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尽,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构成了一副萧疏,凄冷的寒秋夜景,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景语即情语”,这一冷调色的描写,其实是词人内心孤独寂寞的反映。寥寥数笔,人物内心的情感已隐约可见,“谁见”两句,用一个问句将孤独寂寞的心明确的表达了出来。又由于古诗词独特的歧义句,使这句话表达了更丰富的意义:   一.词人自叹,谁见我寒夜难眠呢?恐怕只有“飘缈孤鸿”了;   二.寒夜深秋当夜独自往来的幽人正象那半夜被惊起的孤鸿一样。   在此,幽人与孤鸿互相映衬,虽非同类,但其心相同。实际上幽人即孤鸿,孤鸿即幽人,这是一种互喻的关系,上,下阕所写孤鸿语语相关,词意高妙。再加上反问句的运用,使词的情感得到加强。   下阕承前而专写孤鸿。描写了被惊起后的孤鸿不断回头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身的一系列动作。孤鸿的活动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苏轼因乌台诗案几乎濒临死地,曾在狱中做了必死的打算,此时出狱,而惊惧犹存;异乡漂泊,奇志难伸,只另人黯然神伤,百感交集.“有恨无人省”是词人对孤鸿的理解,更是孤鸿的回头牵动了自己内心的诸多隐痛忧思。“拣尽寒枝”是对孤鸿的行动的描写,更是对自己光辉峻洁人格的写照,并暗示出当时的凄凉处境。苏轼为人正直有操守,为官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故新旧两党虽均将之排斥为异己,苏轼却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立场。这正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孤鸿:即使无枝可依,也仍然有自己的操守。曹操《短歌行》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苏轼此词化用曹操此意,虽然有乌鹊的凄凉境地,但更多的是面对逆境的自我选择,从而凸显人物内心寂寞中的孤傲孤寂中的奇志,使词人从自怜自叹中升华为另一种人格境界。   本词明写孤鸿,而暗喻自己,鸿人合一,这首词的境界,确如山谷道人-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生动传神。   另一种说法是苏轼写下本词为的是一女子,据《宋十名家词.东坡词》载:   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   两种说法都有一定根据,看看你信哪种吧!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做诗“诽谤朝廷”罪被捕入狱百余天,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寓居定慧院。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是时,苏轼惊魂未定,心境孤寂,过着“闭门却扫”的幽居生活。  苏轼诗文多是感情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索。钟嵘《诗品》有言“闻之者心动,味之者无穷”,这首词正是这样一篇佳作。  词的上片写的是幽居者在幽冷、孤寂气氛中惆怅寂寞的心情——幽人似孤鸿。“缺月”残月,未圆之月,“疏桐”是枝叶稀疏的梧桐树,在名词“残月”和“疏桐”之间着一动词“挂”字,天然浑成,妙手偶得,将天与地景色连为一体,用王静安公的话当是“着一‘挂’字而境界全出”。这种“境界”景物萧条,环境凄凉,为全词奠定一种低沉、清冷的基调。下句里“漏断”是说漏壶里的水滴尽了。古人用壶漏滴水计时,漏断即为下半子时。整个这两句意思是说“残月挂在枝叶稀疏的梧桐树上,此时漏壶中的水滴净了,正是夜深人静的时候。”  在这样的时间,这样的环境里,词人在干什么呢?“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幽人”指住在幽静处的人,作者自谓。因作者心境有不同,此处的幽人与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中隐逸之土的“幽人”不同。一个设问句由独往来的幽人引出遗世独立的“孤鸿”。(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使幽人成为其神似的意象,暗示词人虽困厄、寂寞却孤芳自赏,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有谁看见幽居的人,独自在此徘徊往来呢这时候,天空中飞过一只孤鸿,留下了虚无缥缈的身影。”  下片写孤鸿惊惧,彷徨而又执着——孤鸿似幽人。“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醒。”“却”还且,在这里表示轻微的转折。如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云“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省领会。无人省,言没有人理解,写出了“孤鸿的孤寂、凄苦。这两句是写孤鸿因受惊而飞起,回过头来。空有满腔的心事无人知晓”。“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拣”,挑拣,选择。“栖”,栖息。传说鸟择木而栖,《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不肯栖”写出了孤鸿的清高、拔俗,也就是词人自己的形象特征。这两句意思是说“孤鸿”拣尽了所有的寒枝,却还是不肯栖宿在上面,最后只好又飞回那寂寞的沙洲,忍受孤单与寒冷。“下片四句,借孤鸿充分反映了作者虽历尽人世的寂凉、凄苦,却依旧孤高自赏,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原则始终不渝,也表现了词人不屈服于现实,不同流于世俗的生活态度。  全词意境极为清冷而绝俗,技巧很高,手法也极为独特,黄庭坚曾评论此词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熟能如此!”《蓼园词选》也说此词初从人说起,言如孤鸿之冷落,下专就鸿说。语语双关,格奇而语隽。胡仔称赞这首词的章法云“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本咏夏景,至换头但只谈榴花。盖其文章之妙。语意到处即为之,不可限以绳墨也。”余秋雨《苏东坡突围》中,言及此词,说它道尽了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并说:“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  关于这首词,有一个传说,说的是苏轼贬在惠州时,有一女子,年十六岁,人很美,不愿嫁人,听到东坡来到,很高兴,常在东坡窗下听东坡吟诗,后来东坡又被贬到海南岛,该女子思念而死,东坡回到惠州听说后,为她赋了这首词,这本是后人的牵强附会,所以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中谓“子瞻《卜算子》为兴到之作,无有命意。”我虽也不信这传说,却也有点喜欢它,为苏轼。  尼采谓“一切文学,予独爱以血书者”,这首词清冷、凄绝,却不作一句悲语,细品时方知“字字看来皆是血”。这也正是我爱这首词的原因之一。 
卜算子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写文V课堂:提升文笔,你的文字也能开花
提升文笔,你的文字也能开花
&&&&&&&&&&&&&&&&&&&&&HOLD不住讲师:云湘暖
每到七夕佳节,首先想到的就是宋朝秦观所写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我喜欢这首词,最开始仅仅是因为它华丽的辞藻。那时候才上初中,压根儿不明白诗词表达的意思,只是觉得读起来很美很有范儿。等我明白这首词的内涵,才彻底爱上了它。
由此可见,语言是文章的外衣,一篇文章的好坏,语言文字占了很大的比重。在我们还不清楚小说要讲的是个什么故事时,最先吸引我们的,往往是作者的语言。
简单来说,有感染力能打动人的语言,就是好的文笔。
具体来说,好的文笔,就是文字,事物写得形象具体,能把感情表达得真挚感人,富有很强的表现力。
如果要让自己的作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让审稿编辑眼前一亮,必须提升文笔,让你的文字也能开出花来。
语言的累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巧妙的运用一些技巧,让文章看上去文采飞扬。
一、恰当引用古诗词
古代诗词优美华丽,含义隽永。恰当地诗词,为语言增添生趣,,。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云燕倚在床头,手里拿着一卷诗词,细细的读。
反反复复,最喜欢的还是苏轼的《卜算子》。词里词外,字字句句都是凄凉。就像云燕的身世一般。(《云燕》文/琬晴)
作者在开篇引用了这首《卜算子》,以此引出女主凄凉的身世,间接表达她内心的寂寞苦楚。短短一首词,几句话,就能让我们产生丰富联想,女主的形象也变得生动立体起来。
&&&&修辞手法也是提升文笔的重要手段,写作上恰当地运用修辞或修饰语,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给单调枯燥的文字披上绚丽的色彩。
膝盖摔得很痛,浑身都很痛,但阮苏禾却莫名其妙想起曾经在洛谈某个影评中看到的一句话来:就算赤道下雪,北极花开,南极的企鹅为我衔来一束玫瑰,这世间盛景就在眼前,但如果那个人不在,盛景再盛,也无意义。(《恰似你的温柔》文/苏域)
&&&&&优美的比喻,排比的渲染效果,使语言极具艺术性和感染力,让人耳目一新。也很好地表达了女主和男主走散后的心情低落情绪,真挚的感情,很能引起读者的
明芙宫的四月,最夺人心魄的莫过于荼靡花。彼时,粉白艳红的花朵缀满枝桠,远远望去,仿佛云絮里裹了烟霞。(《不若约来生》文/茉莉惊鸿)
对色彩的描述,以及恰当的比喻,让当时当地的景物变得生动鲜明起来,读者展开联想后,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们会想法不管是快乐还是忧伤学会也可能因为这些很可能就会成为你某篇作品的
那日她问他犯了什么戒,其实他躲不过的,是个情字。他动了情,有了私心,无法再对众生平分他的慈悲、他的爱,只愿对一人好,和一人相守,白头偕老,不离不弃。(《大师,我要收了你!》文/卷耳白)
她想要告诉他,其实,世上或许真的有比他好一万倍的人,可是没办法,她偏偏只爱他。
原来最好的缘分,兜兜转转,终会重遇。而最爱的人,只要踮起脚去拥抱,便能抱紧。(《你是蝴蝶,飞在我心上》文/卷耳白)
我们上网刷微博或者看书时,读到自己有感触的句子也可以记录下来,有时它能激发你的创作欲望,而在文章中加入这些感悟,也能更好地引起读者共鸣。当然,只能适当的引用,而不能过度的堆砌。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提高文笔的方法,看起来方法好像没什么不同,其实仍然是有一定技巧的哦。
一、多看。当你想写某一本杂志,里面的文章就是你学习和观察的最佳范本。每篇文章要看三遍以上,第一遍以读者的身份去看,第一遍看文章的优美词句,第三遍看文章结构,也就是揣摩作者的思想。看完后问问自己,这篇文章到底哪里吸引了你、作者做得最好的地方是什么、你从这篇文章中受到了哪些益处?
&&&&只有带着审阅的心情去看文章,想明白编辑选取这篇文章的原因,你才有可能会进步。如果只把看杂志当做一种消遣,就无法发现上稿作者的优点,也就不知道自己距离杂志的标准有多远。
二、多想。要做一个写手,就要有一颗敏锐细致的心。日常生活发生的小事,朋友哪里听来的故事,都能够当做素材写进小说里。要是你觉得自己并不是这种细心的人,那就从培养你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作家也并不是天生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后天养成。
三、多修改。没有人一出生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我们所看到的优秀作品都是作者精雕细琢后的成果。曹雪芹的《红楼梦》写了十几年,歌德的《浮士德》写了六十年!所以不要害羞,更不要害怕,大胆的去写,没有改稿稿子的写手,哪叫写手?没有糟粕,哪来的精华?
&&&很多学生有一个坏习惯,觉得做作业是为了应付老师,写完不检查就马上交。很多初学写作的人也有一个坏毛病,觉得写小说是为了应付编辑,写完自己甚至都不愿意花上几分钟去改一下错别字,或者语句不通的地方。如果大家能养成好的习惯,认真检查自己的文章,反复修改,你们的文笔一定会有所提高。
不知不觉已经给大家上了很多期课了,希望我讲的这些内容能对你们有所帮助,也希望你们发表文章成为作家的梦想能够实现!因为,那曾经也是我的梦想。未来的日子,一起加油!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卜算子是词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